主营业务:
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为‘集团’)主要透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及马来西亚的综合生产工业园于全球从事生产及销售太阳能玻璃产品。此外,集团亦于中国从事发展及经营太阳能发电场业务。
报告期业绩:
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集团实现综合收益12,686.8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增加4.5%。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41.0%至1,962.5百万港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的每股基本盈利为22.03港仙,而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则为15.63港仙。
报告期业务回顾:
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同目标。只要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相比能保持竞争力,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随著太阳能产业链上游的新产能大幅增加,太阳能组件价格自二零二三年年中起大幅下降,推动了二零二三年下半年(‘二零二三年下半年’)全球光伏(‘光伏’)装机量的爆发式增长。供应充裕加上竞争加剧导致太阳能产业链中不同部件的价格进一步下降。尽管太阳能组件价格下跌的百分比已逐渐放缓,但整体下跌趋势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仍然持续。装机成本下降可提高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投资回报,加快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能源架构转型,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这将为整个太阳能产业链创造更多业务机遇。终端市场需求分散亦可减少对个别国家或地区的依赖,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太阳能行业面对多项挑战,包括若干分部出现周期性供需失衡、贸易壁垒、高息环境引致的融资困难、经济下滑、电网输电及消纳问题、项目核准缓慢,以及土地和劳动力问题。此等因素给行业带来不明朗因素及短期震荡。然而,促进太阳能装机长期增长的最关键因素仍然是装机成本的下降和太阳能技术的进步。过去一年装机成本大幅下降为处于高位的终端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在克服短期制约因素后,太阳能行业势将实现更健康的增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二零二四年全球光伏市场简报》(SnapshotofGlobalPVMarkets2024),二零二三年全球有至少407.3吉瓦(‘吉瓦’),甚或高达446吉瓦的光伏系统投入使用。中国以外的市场增长达到了30%,而中国国内的增长率则超过120%,这表明了光伏市场的巨大发展。就年度装机量而言,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占二零二三年全球新装机量约60%(高于二零二二年的45%),其次是欧洲及美国(‘美国’),占比仅略高于总装机的20%。印度排名第四,市场略有收缩。于二零二三年,至少有29个国家的装机量超过1吉瓦,较二零二二年的25个国家有所上升。
二零二三年中国光伏装机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创纪录的低组件价格作为主要驱动因素。成本下降对海外市场的可能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因此,海外需求增长的潜力依然很大,特别是在印度及中东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容量数据以直流电计。最低年度容量407.3吉瓦乃基于中国官方汇报数字;最高年度容量446吉瓦包括可能已被安装的额外42吉瓦,因官方公布的公用事业级别系统交流与直流转换比率存在不确定性。
...
中国光伏装机量进一步增长需解决电网容量及限电问题太阳能组件价格于二零二三年急降导致中国光伏装机量出现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长,新装机量几乎相当于前四年的总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水力及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于二零二三年首次超过火力发电,而光伏发电已成为第二大的电力来源。尽管去年中国光伏装机量基数较高,但由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太阳能组件价格仍处于下行轨道,安装成本的降低有助推动下游需求的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的资料,二零二四年上半年中国的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102.48吉瓦,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上升30.7%。在经历二零二三年异常强劲增长的一年后,预期中国的光伏发展于二零二四年会维持在高位运行。除土地资源外,中国主要的制约因素为电网容量。经过近两年光伏装机的急速增长,一些地区的电力消纳及错峰调节问题逐渐浮现,限电的频率和规模亦有所增加。
加强电网接入、进一步提升及扩大电网容量,加快建设新能源体系,包括优化综合电力调度及价格机制,是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以及促进光伏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光伏组件的贸易限制及关税影响了太阳能玻璃的短期需求太阳能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取决于下游装机需求的持续增长。然而,由于产业结构、新产能的建设周期以及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不同,行业内不同分部的供需变化并不一致。
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此四个东南亚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组件征收额外进口关税的两年宽限期已于二零二四年六月届满。此外,美国已开始第二轮反倾销及反补贴税的调查。这导致这些亚洲国家削减或关闭若干太阳能组件产能。激烈的竞争及从P型到N型的技术转型极大地改变了商业格局,并对太阳能组件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行业内不少企业录得亏损,部分甚至面临严重财务困境。上述变化给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太阳能玻璃需求带来各种不确定性,并可能于二零二四年下半年(‘二零二四年下半年’)继续产生影响。在太阳能玻璃产品供应方面,产能增长自二零二三年起逐渐放缓。领先企业的扩充步伐保持相对稳定,其他小型制造商则推迟或大幅削减新投资。这主要是由于新产能审批要求日趋严格,竞争激烈导致投资回报降低,以及融资成本上升。随著增量供应逐渐回归理性,市场整体供需平衡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集团太阳能玻璃业务的毛利率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有所上升,但较二零二三年下半年下降。前者较大程度与效率提升以及若干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有关,而后者则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平均售价(‘平均售价’)下跌有较大关系。除毛利率改善外,集团的太阳能玻璃业务亦受惠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付运量的增加。期内,集团的太阳能玻璃销量(以吨计)按年增长约12.2%。太阳能组件技术从P型转为N型,进一步提高了双层玻璃组件的渗透率。因此薄片玻璃(2.0毫米)已成为市场上的主要产品类型,市场占有率远高于传统玻璃(3.2毫米)。同时,薄片玻璃所享有的毛利率溢价(与3.2毫米太阳能玻璃相比)已几乎消失殆尽。
为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及营运协同效应,集团继续扩充及提升生产设施,在中国及海外的生产基地增设新的太阳能玻璃生产线。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太阳能玻璃生产线的总熔量为29,000吨╱天,其中27,000吨╱天为在产熔量,2,000吨╱天为正在进行冷修的熔量。以在产产能而言,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总日熔量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及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分别增加4.7%及23.9%。适时及持续地扩充产能可让集团把握新的市场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及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当前行业供需的周期性变动将无可避免地为整个太阳能产业链带来挑战。然而,集团强大的客户基础、规模效益、持续的生产创新及技术改进,将确保其太阳能玻璃业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太阳能发电场业务稳步增长集团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完成了两个总容量合共为300兆瓦(‘兆瓦’)的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的并网。然而,由于强制性储能及市场化电力交易的要求增加,回报不确定性增加,集团初步计划于二零二四年下半年放缓新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的发展。此外,土地供应及电网连接问题亦为发展的主要障碍。
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随著并网容量持续增加,集团的太阳能发电场业务稳步增长。集团非全资附属公司信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义能源’)及其附属公司占发电收益的78.7%,而公司其他全资附属公司则占余下的21.3%。就于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订立的买卖协议向信义能源出售总容量为636.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而言,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已完成出售总容量为536.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余下项目预计于二零二四年年末前完成,惟有待相关方进一步讨论。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的累计核准并网容量为6,244兆瓦,其中5,841兆瓦为大型地面集中式项目,而403兆瓦为发电供集团自用或售予电网的分布式发电项目。就所有权而言,容量为3,89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乃透过信义能源持有;容量为2,249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乃透过公司其他全资附属公司持有。一个容量为1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由集团拥有50%权益的一家实体持有。
业务展望:
除了保护主义高涨、贸易限制增加、地缘政治问题及高息环境长期维持等外在因素外,太阳能产业亦面对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快及周期性供需失衡的挑战。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率造成了巨大压力。
就太阳能行业整体而言,长期平均增长率预期大致与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增长率一致,但产业链内各分部的产能扩张步伐则各有差异。目前若干个别分部的周期性供需失衡情况预期可透过市场自然调整、关闭过剩产能及行业整合而得到解决。然而,调整的时间长短和幅度或会因个别分部的产业结构、存货水平和成本曲线而有所不同。
太阳能玻璃行业的产能增长高峰期早于太阳能产业链的其他分部。就产能而言,二零二一年及二零二二年为近年来该行业增长最快速的时期。此后,因新产能安装审批有所收紧、行业利润率下降及融资成本上升,增长率自二零二三年起逐步回落。新产能扩充的规划现须经详细审核,且变得更为合理。
太阳能玻璃的需求预计仍会受太阳能组件制造商短期产能调整的影响,包括因贸易限制而导致的减产、检修及产能重新分配。然而,太阳能组件价格及整体装机成本的大幅下降为未来下游光伏装机的发展奠下坚实的基础,并为需求的持续增长增添动力,尤以新兴市场为甚,这可有助创造对太阳能玻璃的额外需求。
短期而言,太阳能玻璃行业持续面对因太阳能产业链供需失衡、竞争加剧及行业整合所造成的波动。董事预期集团营商环境于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将变得更不明朗及具挑战性。然而,随著下游光伏装机需求的持续增长及行业供给的逐步放缓,太阳能玻璃行业势将实现更为平稳健康的增长,长远而言将有利行业的稳定及高质量发展。
为保持进一步增长及巩固市场领导地位,集团将继续有序及灵活地扩充太阳能玻璃产能,并参考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增长及市场最新发展作出适当调整。尽管若干建筑材料供应出现延误,集团仍维持二零二四年的扩充计划,新增六条日熔量合共6,400吨的新生产线,从而将总日熔量由截至二零二三年年底的25,800吨增至截至二零二四年年底的32,200吨。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太阳能玻璃生产线的总熔量达到29,000吨╱日,其中27,000吨╱日为在产产能,2,000吨╱日为正在进行冷修的产能。鉴于目前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集团可能会调整新生产线的目标完工时间,亦可能灵活地提前对若干临近大修期限的生产线进行冷修,以进一步提高集团的整体营运效率和竞争力。
考虑到中国对太阳能玻璃产能、能耗及排放标准的管制政策有所收紧,集团将积极扩充海外产能,并进一步分散生产设施,以便满足全球不同地区的需求。目前,集团拥有五个太阳能玻璃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安徽芜湖、天津、广西北海、江苏苏州及马来西亚马六甲。三个新的生产基地在兴建中,分别位于云南曲靖、江西上饶及印尼。
由于行业继续经历周期性调整,集团将维持审慎的业务管理方针,高度关注财务风险管理,并控制成本及资本支出。为应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集团将继续追求卓越的生产工艺、产品差异化和创新,通过扩建、升级及改善太阳能玻璃生产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产品组合,以减轻利润压力,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
在太阳能发电场业务方面,集团预期二零二四年下半年新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的开发工作仍可能受到土地供应、电网接驳问题、强制性储能要求增加及电价政策变动所窒碍。因此,除已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并网的300兆瓦外,集团目前并无计划于二零二四年余下时间为任何新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进行调试并网。
集团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多晶硅生产设施正在进行各种验收测试,并无开始试产的具体计划。目前,集团并无计划扩充多晶硅产能。任何未来的多晶硅投资计划只会在现有产能成功投产后,并因应当时市场状况及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策略而予以考虑。
尽管中国光伏行业目前面临挑战,董事对太阳能行业的长期发展及集团业务增长充满信心。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将继续推动太阳能的广泛应用,并创造对太阳能玻璃的新需求。作为行业领导者,集团将发挥规模优势,进一步加强营运管理,努力实现太阳能玻璃及太阳能发电场业务的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