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药品、美容肽原料、功能食品、护肤品

  • 产品名称:

    阿乐 、 尼乐 、 盐酸曲美他嗪胶囊 、 盐酸胺碘酮片 、 凡乐 、 硫唑嘌呤片 、 秋水仙碱片 、 羟基脲片 、 乙酰基六肽-8 、 芋螺肽 、 九肽-1 、 类蛇毒肽 、 蓝铜肽 、 棕榈酰三肽-1等美容肽原料 、 小懒放松型饮料 、 儒饮方醒解酒肽乳酸菌饮料 、 米外胶原蛋白肽饮系列食品 、 麻元素系列护肤产品 、 芊柏荟系列精油产品

  • 经营范围:

    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原料药、抗生素制剂、中成药、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研发(不含国家保护资源的中药材、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研发)、批发、进出口及相关配套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及其它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制造原料药、注射剂(水针、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滴眼剂、散剂;经营本企业和成员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出口业务;本企业和成员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医药生物制品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2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产量:医药行业(盒) 4893.46万 - - - -
销量:医药行业(盒) 4929.48万 - - - -
医药行业产量(盒) - 5326.78万 6241.14万 1.26亿 -
医药行业销量(盒) - 6247.22万 7525.74万 1.25亿 -
医药产量(盒) - - - - 1.62亿
医药销量(盒) - - - - 1.7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09%
  • 客户一
  • 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太原市曙光药业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4625.65万 9.29%
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
4457.66万 8.95%
客户三
4317.33万 8.67%
客户四
3070.85万 6.17%
太原市曙光药业有限公司
2991.67万 6.0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27.4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9.10%
  • 供应商一
  • 沧州维智达美制药有限公司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828.55万 15.17%
沧州维智达美制药有限公司
698.05万 12.78%
供应商三
629.89万 11.54%
供应商四
573.35万 10.50%
供应商五
497.56万 9.1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3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6087.49万 10.66%
客户2
5370.11万 9.41%
客户3
3958.62万 6.93%
客户4
3749.08万 6.57%
客户5
3280.99万 5.7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9.91%
  • 国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国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1亿 81.27%
供应商2
485.14万 3.02%
供应商3
432.65万 2.69%
供应商4
260.11万 1.62%
供应商5
210.16万 1.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30%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8954.95万 12.19%
客户2
6658.69万 9.07%
客户3
5356.68万 7.29%
客户4
4287.36万 5.84%
客户5
2875.39万 3.9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563.7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71.65%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912.26万 29.31%
供应商2
3574.72万 26.78%
供应商3
796.46万 5.97%
供应商4
740.22万 5.55%
供应商5
540.12万 4.0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00%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9929.46万 10.31%
客户2
8458.33万 8.78%
客户3
8239.45万 8.56%
客户4
6241.81万 6.48%
客户5
4685.69万 4.8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258.7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9.93%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4452.70万 32.31%
供应商2
1022.96万 7.42%
供应商3
982.89万 7.13%
供应商4
909.72万 6.60%
供应商5
890.49万 6.4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7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5889.35万 3.32%
客户2
5457.04万 3.07%
客户3
4593.67万 2.59%
客户4
4296.16万 2.42%
客户5
4116.75万 2.3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9.92%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14亿 40.80%
供应商2
3553.17万 12.69%
供应商3
1601.64万 5.72%
供应商4
1551.72万 5.54%
供应商5
1447.56万 5.1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打产品属于血脂调节剂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所属血脂调节剂行业情况如下:
  1、血脂调节剂行业总体情况
  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血脂调节剂药物已慢慢步入常态化调整,从一路下滑转向新一轮复盘。2022年血脂调节剂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含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的市场规模约225亿元左右,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含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销售额超过166亿元,同比上涨12.53%,成功扭转了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在重点省市公立医...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打产品属于血脂调节剂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所属血脂调节剂行业情况如下:
  1、血脂调节剂行业总体情况
  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血脂调节剂药物已慢慢步入常态化调整,从一路下滑转向新一轮复盘。2022年血脂调节剂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含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的市场规模约225亿元左右,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含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销售额超过166亿元,同比上涨12.53%,成功扭转了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8%,是高血压用药、心脏病治疗用药、血脂调节剂、脑血管治疗用药四大亚类中唯一高增长的品类。
  从通用名看,2022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血脂调节剂老牌明星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从2013年开始至今连续十年蝉联榜单第一、第二,依折麦布片再度蝉联第三。阿托伐他汀钙片销售额遥遥领先。从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看,他汀类前5大品种市场份额整体回升。
  从品牌看,辉瑞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的瑞舒伐他汀钙片以及欧加农制药的依折麦布片占重点省市公立医院2022年终端血脂调节剂市场份额的50%。
  2、阿托伐他汀钙片市场情况
  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近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市场规模均超过50亿元,2022年销售额同比增长7.45%,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0%,是心脑血管系统化药TOP1产品。
  根据中康开思系统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中国零售药店化学药TOP100产品(按通用名计算)销售额同比增长9.1%,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分别位列Top100的第二及第三名,前三季度销售额分别为33.1亿及29.5亿。
  2022年阿托伐他汀钙片销售额为44.28亿元。
  3、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市场情况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复方降压降血脂制剂,适用于需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患者。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市场持续扩容,2021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3.42%;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18.42%。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销及在研药品涵盖化药及生物药等。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嘉林药业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适应症涵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历经多年积累,已形成一系列产品矩阵,正在生产和销售的心脑血管药品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尼乐)、盐酸曲美他嗪胶囊(奉乐)、盐酸胺碘酮片等。其他药品包括泛昔洛韦片(凡乐)、硫唑嘌呤片、羟基脲片和秋水仙碱片等。
  其中“阿乐”及“尼乐”为公司核心的药物品种,“阿乐”的产品质量、品牌号召力、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均处于市场先进水平,是国内第一个通过阿托伐他汀钙一致性评价产品。“尼乐”亦是同类国内首仿产品。此外,近年公司积极探索新业务,积极涉足生物多肽、工业大麻、医疗服务领域,部分板块已形成终端产品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如“汉惠”牌玻尿酸精华液、多肽精华液、医用敷贴、“小懒”系列功能性饮料、“儒饮方醒”系列解酒肽、“麻元素”系列化妆品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2、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药品业务仍实行以经销商+推广商的营销模式,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各生产部(下属公司)按照经批准的销售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药品业务采购模式,公司根据GMP认证相关要求,严格制定《采购管理规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物料供应商管理规程》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把控采购、生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名录,全面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药品业务研发模式,公司药品研发以聚焦创新和重磅品种为主,公司药研所、红惠新医药、汉肽生物研究院以及德义制药负责公司药品研发工作以及对外研发服务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心脑血管、肿瘤、神经系统及其他代谢性疾病作为品种开发的主要领域,仿制药以自主开发为主,创新药以自主开发+外部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
  除药品业务外,公司生物多肽产品采用经销商代理和自营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自主生产与委托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食品饮料、化妆品业务实行经销商代理和自营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及委托生产的生产模式。
  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患者数量持续上升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由于我国居民中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等与心血管病(CVD)密切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流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拐点尚未出现。
  a)血脂异常
  2015年中国成人营养与慢性病监测项目(CANCDS)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甘油三酯(TG)水平较2002年均有所升高。
  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协作组发现,1980年,中国居民的平均非HDL-C水平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但2018年则达到或超过了许多高收入西方国家。
  2002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0年中国慢性肾病工作组调查(CNSCKD)、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及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显示,中国≥18岁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大幅上升,由2002年的18.6%上升为2012年的40.4%。
  2012-2015年CHS和2014-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百万人群项目针对≥35岁成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结果相近,分别为34.7%和33.8%。
  2017年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20.3%。
  b)血压异常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进行的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发现,≥15岁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粗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中国高血压调查(CHS)发现,2012-2015年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加权率为23.2%,估计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血压正常高值粗检出率为39.1%,加权率为41.3%,估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4.35亿。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CCDRFS)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县(区)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179,873名≥18岁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
  (2)政策促进健康管理理念提升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进一步发展健康中国事业,将全民健康与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作为下阶段的重要目标,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规划》同时提出以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为主线,强调防治结合、全程管理,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三类目标人群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措施。
  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相继发布《“健康中国
  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努力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3)品牌及新品推动
  公司根植中国调/降血脂药物市场二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用药人群,成功树立了嘉林药业“阿乐品质”概念。近年来为应对带量采购带来的影响,公司着力推进OTC市场及部分医疗机构的产品推广工作,深度挖掘“阿乐”在零售市场的空间,协助战略合作商业公司及连锁药店总部将公司政策落实到终端药店,让终端客户了解嘉林药业,了解公司政策,了解阿乐带来的实际效益;通过与百强连锁、大型连锁合作举办活动,突出公司品牌价值与形象;通过举办店员培训、患教活动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增加客户粘性,从而达到拓展新客户,提升整体销量。
  此外,公司积极推动新品尼乐销售工作,通过顺利中标国家集采,借助集采带来的市场优势,积极开展市场布局及客户签约,为后续迅速打开市场提供了可能。同时积极参加展销会等推广活动,以阿乐带动尼乐,快速提升尼乐品牌知名度,推动尼乐实现临床处方。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根植国内调/降血脂药物市场二十年,主打产品“阿乐”是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处方药之一立普妥在国内的首仿药。
  历经二十年的发展,成功树立了“阿乐品质”概念,2018年率先通过阿托伐他汀钙一致性评价,达到了在药学及生物学上与原研药在临床上的等效,实现了对原研药的替代,并成功入选《国家基药目录》,2020版中国药典正式收录主打品种“阿乐”阿托伐他汀钙原料药。2021年,公司实现了对氨氯地平阿托伐汀钙的国内首仿。公司产品质量、品牌号召力、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均处于市场先进水平,形成了多项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
  (一)行业经验优势
  公司长期深耕心脑血管领域,嘉林药业潜心研发的立普妥的国内首仿药“阿乐”上市已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医生和应用患者的用药体验,已发表众多相关临床研究和试验成果,大量丰富的临床应用验证了产品质量水平及良好确切的疗效,得到了市场认可。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在降血脂药领域拥有稳定的用药人群且规模庞大,且该类用药人群具有较高的忠诚度。
  (二)技术研发优势
  历经多年积累公司已建立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平台,平台现拥有4个专业医药研发机构及1个博士后工作站,研发机构分别是嘉林药业下属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红惠新医药、汉肽生物研究院以及德义制药,共拥有经验丰富的高学历专职研发人员约200人,负责公司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新药研发工作,占公司员工总数约20%,其中研发带头人由药学博士等海外高层次人才组成。自成立以来,公司秉承“创新精品,引领前沿”的理念,一直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和技术研发投入,先后取得了多个产业化成功产品,九个主要产品生产技术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嘉林药业作为“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编号“J-235-2-01”)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共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主要产品阿托伐他汀钙、盐酸曲美他嗪等的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工艺技术。公司亦积极与国内外顶尖机构开展相关合作研发,与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高等学府、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推进在各个尖端领域的深入合作。
  (三)产品质量优势
  嘉林药业主打产品“阿乐”,是辉瑞同类降血脂药物立普妥在国内的首仿药,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阿乐”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相对进口药品更具价格优势,相对国内同类药品具有领先优势。作为阿托伐他汀药物的质量标准起草单位,经CFDA审批通过,嘉林药业参与修订提升阿托伐他汀钙和片剂的质量标准,提高该类产品仿制准入门槛,为行业规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公众提供了质优产品的同时,不断提升嘉林药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药厂建有国际领先的生产线,并获得了GMP认证,生产管理标准高,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
  (四)品牌优势
  公司一直坚持以品质为支撑树立公司及产品品牌。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患者不断提供优质药品、优质服务为企业价值。嘉林药业以完善的产品质控体系、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产品疗效在业内树立了品牌形象,“质量”核心元素深入人心。
  (五)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主要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医药行业生产、管理和营销经验,给公司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营销经验;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与积累,形成了以关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为核心的团队资源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医改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促进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中持续向纵深推进。集采常态化、门诊共济改革、创新药审评加快、医疗反腐升温、中医药振兴等新政频出对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为落实新形势下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2023年公司围绕既定发展战略,以生物医药为核心,利用资本助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全年经营稳中有进,战略规划稳步落地,公司基本面企稳向好。
  2023年,公司聚焦主业,强化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转型,调整结构,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优化美瑞佤那食品、化妆品公司投资,退出控股,剥离严重亏损企业首惠医药。加快布局银发经济,向医疗服务行业纵深发展,启动海南德澄医康养项目建设,投资武汉维力康精神康复项目。同时,稳步推动营销新策,实现集采供货地区数量大幅提升,集采带动院外有效落实,稳市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提升创新药研发支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落实研发资源配置,实现研发资源向WYY、司美格鲁肽等有确定性的创新领域集中;全面落实控费增效,实现期间费用同比下降15.83%,营收扣除生产成本及期间费用后的利润同比增长约240.51%,提质降费工作成效显著。
  2023年公司总体实现营业收入49,808.82万元,同比下降12.75%,同比降幅大幅收窄,止跌趋势明显;实现归母净利润8,331.42万元,同比增长277.45%,实现扭亏为盈。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537,861.26万元,较年初下降5.24%;负债总额为13,714.53万元,基本均为无息负债,较年初下降65.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23,790.27万元,较年初下降1.03%;资产负债率为2.55%,较年初下降4.36个百分点。
  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稳固核心业务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40多年来首次迎来工业增加值、营收、利润三项指标同时同比负增长。集采常态化导致处方限制、处方外流,降血脂药物市场新进者持续增加以及品类持续增多,营销工作持续承压。面对持续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稳住公司药品业务基本盘是公司当前首要工作。
  2023年公司在仿制药新形势下积极转变业务经营思路,以集采+新零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强化终端推广,深化代理合作,全面推进核心药品销售。一是开拓集采市场。实现集采供货地区数量提升,截至目前阿乐集采供应覆盖北京、河北等3个重点省市,尼乐集采首供覆盖上海等7省市,备供覆盖北京等7省市。二是深化集采中标区域销售。在集采地区继续开展学术推广活动,扩大集采中标成果,阿乐集采地区销量实现大幅提升,尼乐集采中标区域推广取得显著成效,部分中标省区集采销量明显高于集采约定量。三是强化终端推广,品牌带动零售。加强与推广商的深度合作,渠道拓宽做深、终端渗透下沉。依托阿乐在医院的品牌学术影响力带动零售,开展零售店员培训、社区讲座,深度链接终端市场,提高品牌效应。利用大规格产品替代,增加客户粘性,提高毛利。以阿乐带尼乐,实现产品快速导入市场。
  (二)调整结构、培育新能,优化业务布局
  面对医药行业持续变革新形势,稳中求变是公司当前第一主题。2023年,经过深入自我剖析,在把准政策脉搏基础上,公司在稳住药品业务基本盘的同时,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并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布局创新药业务。通过控股、参股公司发力创新药研发。控股公司红惠新医药心脑血管领域,德义制药肺动脉高压、神经系统、胰腺癌领域,参股公司江苏伯克生物呼吸疾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东方略生物宫颈癌领域等多个创新药取得积极进展。二是整理生物肽板块。年内优化了公司经营结构,重塑业务核心,未来发展全面向司美格鲁肽等重点研发产品倾斜。三是扎实推进医疗服务项目。抓住银发经济市场机遇,稳步海南德澄项目建设。投资建设武汉心理康复医院项目,打造以海南德澄为核心,武汉维力康为补充,协同共进,聚力发展的综合性医康养业务复合体。四是加快剥离非主业资产。推动美瑞佤那食品公司、化妆品公司股权优化,退出控股;完成亏损疫苗业务首惠医药的全面出清。五是积极寻求标的,围绕核心领域,加强优质产品的合作、投资并购,丰富企业产品管线,抓住振兴中医药的政策窗口,持续探索构建未来发展新动能。
  通过自我革新,公司业务布局得到有效优化,形成适应当前市场的“生物医药为主,健康消费为辅”的大健康产业板块格局。其中生物医药板块建立了“药品+医疗(医康养)”的细分格局,药品业务由“化学药+生物药+DNA药物”组成的中长期医药产品矩阵架构逐步成型。
  (三)锚定领先,聚集全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落地
  分析研判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将在保持良好增长趋势的同时,呈现更为成熟、更具深度的市场竞争态势,具有创新能力的医药企业必然抢占先机。公司锚定长远目标,锚定领先标杆,加速创新驱动战略落地落实,为未来奠定发展动能。
  2023年公司成立创新药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研发创新工作。以市场与效益为导向,实时分析研判,大力提升研发工作实效。
  年内结合市场变化,终止进展不及预期或不再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仿制药项目17项,使研发资源向WYY、司美格鲁肽等重磅产品集中。全年研发投入5,109.60万元,占营收比重为10.26%,同比增长1.24个百分点;全年共获授权发明专利(含PCT)11项,申请发明专利(含PCT)30项,知识产权战略稳步落实,重点研发项目按计划推进。
  WYY创新药项目稳步推进。WYY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已申报各类国际国内专利16项),主要适应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衰等,主要通过多靶点协同实现神经保护,具有全球独创性,作用机理较当前市场在售产品更具优势。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神经保护剂市场规模约为16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WYY基本完成临床申报首选剂型的实验室研究工作,药理药效、毒理等工作持续推进,计划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完成IND申报。
  司美格鲁肽项目加速推进。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公司原研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GLP-1受体激动剂,根据诺和诺德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诺和诺德公司司美格鲁肽产品全球销售额约为148亿美元,毋庸置疑的全球重磅药品。
  2023年公司着眼未来,聚焦成本领先策略,推动司美格鲁肽主攻生物发酵,成功建立序列、菌种。由于采用了新型技术路线,工艺路线较传统厂家步骤减少一半以上。计划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完成司美格鲁肽原料产品中试转化,实现司美格鲁肽原料产品中试车间试产。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进展喜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第三代最新技术,采用DNA重组技术制备,具有三螺旋结构,和占人体皮肤80%成分的胶原蛋白100%同源,在修复与抗衰等领域作用较玻尿酸(透明质酸)更为突出,在皮肤护理、医美医疗、食品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2023年公司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和重组人源化Ⅰ胶原蛋白均顺利完成小试。公司掌握的高表达的发酵技术和纯化技术达到医疗器械产品原料质量要求。
  参股公司东方略生物项目进展顺利,主要在研产品VGX-3100是全球第一款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前病变的DNA核酸治疗药物。VGX-3100在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内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该产品一旦成功上市,将为中国数百万因为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带来彻底治愈的希望,避免手术切除带来的宫颈和生育能力受损等风险,也将会改变目前临床上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方式。
  此外,公司其他重点在研项目均在积极推动中,其中ZT项目化合物合成及活性筛选工作持续进行,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与替格瑞洛相似药效及更低出血风险,显示该项目具有me too/me better药物开发潜力;大麻二酚(CBD)治疗肺动脉高压项目完成了2项药效研究和7项作用机制研究;大麻二酚(CBD)治疗癫痫项目开展了急、慢性癫痫药效研究;大麻二酚(CBD)治疗帕金森项目经过体外和体内药效试验,证实具有明显治疗帕金森作用;香叶基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胰腺癌项目通过体内细胞和裸鼠体内实验验证,香叶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治疗胰腺癌作用;秋水仙碱片一致性评价已报国家局审批;盐酸曲美他嗪片取得注册批件;胶原蛋白液体敷料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和生产许可。
  (四)压降费用、严控成本,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现
  面对当前国内仿制药市场特性,成本控制是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点之一。2023年,公司深入贯彻“过紧日子”思想,在生产经营全业务链条推动降本增效。一是严控采购成本,减少损耗支出。加大供应商谈判力度,严控采购成本;实施生产、仓储、物流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避免过程中的超额损耗;提高车间管理水平,从“一点一滴”推行节能降耗;二是压缩管理、销售等期间费用。特别是加强对销售费用管控的有效实现,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实现同比下降15.83%;三是提升产能利用率,积极开拓CMO业务,顺利完成阿司匹林肠溶片委托加工业务引入,另有多个业务进入报价阶段,实现新形势背景下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有效破局。全年公司总体毛利率提升约3.25个百分点,营收扣除生产成本及期间费用后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40.51%。
  在降本增效同时,公司狠抓安全生产,严把产品质量,市场抽检合格率100%。同时,公司积极贯彻ESG发展理念,2023年公司西集工厂顺利取得碳中和证书,为未来逐步推动“绿色工厂”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守牢底线、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公司重点风险化解
  面对重点风险问题,守牢公司利益底线是风险化解的基本落脚点。2023年,公司坚持统筹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跟踪了解风险情况,摈弃坐等思维,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多管齐下,积极推动相关风险问题化解。
  2023年,针对长江脉风险,组织专项工作组,综合运用法律、商务、资本等手段推动风险化解,以公司利益最优为原则,积极配合各方促进投资重组;针对首惠医药应收款问题,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全公司利益,主动推进诉讼结果落地,积极联系催收各项款项。针对汉肽问题,积极与相关方开展磋商确认,并同步推动增资事宜,截至2024年3月末,意向增资方已完成摘牌工作。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发展战略
  1、行业格局
  (1)医药市场整体情况
  根据法伯市场预测模型统计结果显示,预计2023年全治疗领域用药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1.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之后增速逐渐趋缓,保持在5%-6%的增长水平,预计到2025年全国医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2)降血脂药物市场情况
  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血脂调节剂药物已慢慢步入常态化调整,从一路下滑转向新一轮复盘。2022年公立医疗机构血脂调节剂销售额同比上涨12.53%,成功扭转了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
  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行研报告,中国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从2014年的69.8百万人增至2018年的82.6百万人,预期2030年将达到1.1亿人。与此同时我国血脂异常趋向年轻化,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从18.6%提升至40.4%。
  (3)降血糖药物市场情况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年全球糖尿病概览报告》,截止到2021年,全球共有约5.37亿成年人(20岁至79岁)患有糖尿病(90%为II型,T2DM),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患病。至2030年预计患者将达到6.43亿人,至2045年将达到7.83亿人,其中中国患者数量预计达1.744亿人。患者数量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情况。
  根据诺和诺德发布的2023年业绩,其全年收入约336.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中国区域收入约合24.20亿美元,同比增长3%。
  同时,根据摩根士丹利研究预测,随着多靶点药物的陆续上市,肥胖治疗有望成为全球前12大疗法,全球减重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030年的540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CAGR为35%。
  (4)政策情况
  近年来,医药行业深化改革持续推进,2023年国家发布多份规划性文件,对今后带量采购、挂网准入等工作的开展作出顶层规划。此外,医保方面备受关注的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常态化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呈高压态势,从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智能监控、社会监督五个维度出发,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基金监管常态化;医疗方面,合理用药、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方面均有重要政策发布;医药方面,主要包括参比制剂目录、药品监管等方面内容。全年监管各部门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三医联动”深入发展。
  总体而言,当前医改框架已基本稳定,集采政策影响基本出清,政策环境边际持续改善,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2、发展战略
  在当前医药行业整体环境下,高端仿制药和制剂技术革新展现竞争力,新零售重构新竞合,第三终端恢复增长。同时,中药“三结合”释放政策红利,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从医疗、医保、医药端继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面对当前形势,公司将抓牢创新药和中医药利好政策带来的产业红利窗口,继续坚持生物医药为核心的战略,开拓医疗市场,构建公司长远发展新基石。巩固和发展现有阿乐和尼乐的“1+1”产品格局,继续寻找导入品种,丰富产品管线,形成产品梯队。有力拓展资源利用渠道;稳步推进医康养板块项目建设,促进健康消费产品销售,实现公司收入增长及结构多元化;着眼政策及市场导向,全力推进项目并购,铸造长远发展基础;有效落实子公司扭亏治理,继续深化降本增效,着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水平。全面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元年的完美构建。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聚焦主营业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血脂调节剂市场规模出现逐步回升趋势。部分医改政策利好影响逐步释放,医疗机构集采基础报量的明确要求,稳定了中标产品基础量;部分省市“医保支付标准”调整,加大了对原研限制,利好国产带量产品;门诊共济改革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统筹药店购药实现医保报销,有利于主攻零售市场的阿乐,对于刚进入集采的尼乐而言,将有助于尼乐形成医药和零售的处方联动。
  2024年公司将紧抓市场和政策多重机遇,继续以零售市场为阿乐营销重心,通过多种终端活动实现与连锁药店的深度粘合,持续强化品牌效应,与推广商深度合作开展多样化营销活动,提升市场占有率;尼乐以医院开发为基石,重点推进品牌管理和学术推广,快速树立品牌形象,持续提高市场覆盖率。
  2、优化业务结构,丰富产品管线
  公司将把好政策脉搏、洞察市场趋势、加快行动步伐,通过代理产品、并购企业等多种形式丰富产品管线,培育新业务。聚焦医药主业,着眼政策导向、市场前景、企业规模及协同效应,全力推进并购,力争完成1-2个投资并购项目,实现公司营收及净利结构的有效调整。挖掘公司现有近40个产品批文潜力,结合当前政策、市场环境,挑选具备市场潜力的产品恢复生产,完成华法林钠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生产准备,丰富公司在售化学药产品管线;加快在研项目进度,力争年内实现重点在研WYY项目完成新药临床申报或申报前所有准备工作、司美格鲁肽完成中试转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料研发完成中试转产;加快新动能培育,推进武汉心理康复医院项目,力争2025年正式开业,稳步建设海南德澄医康养项目。
  3、深化降本增效,贯彻可持续发展
  继续做好成本控制,落实精细化管理,重点整治亏损子公司。一是子公司扭亏治理,挖掘公司增收潜力,调配集团内资源,协同发展,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努力实现主要子公司减亏、扭亏;二是继续丰富CMO项目,增加生产品种,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三是持续开展议价谈判,优选供应商,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降低采购成本;四是积极开展闲置资金理财,增加公司财务收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是持续推进ESG发展理念,开展绿色工厂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进。
  4、加强人才引进,汇聚发展合力
  公司将不断引进顶尖高层次研发人才,扩大研发团队。同时,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拓展研发方向,并配合公司战略规划,积极招聘、培养投资并购、商务等相关专业人才。此外,进一步完善引进、培养、储备发展人才的体系建设,持续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力,构建体系化激励方式,推动企业创新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学习、交流与培训。
  5、落实压降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
  2024年是公司治理效率飞跃的启航之年。建立高效运转的内部体系,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公司将深入推动公司治理变革,以市场化思维,通过系列抓手,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压降层级,实现扁平管理,降低沟通成本,增强协作效率,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优化管理架构,建立精干高效、职责清晰、管理顺畅的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流程,消除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三)未来面临的风险
  1、市场及政策风险
  随着医药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带量采购的全面铺开,医药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医药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对企业生产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时刻关注行业政策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控制和降低行业政策变动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
  2、药品招标的风险
  2019年药品带量采购全面扩围,众多药品进入了典型的以量换价的时代,药品降价趋势明显。未来公司其他产品会否纳入带量采购以及政策推进的时点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未来产品销售带来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加快形成创新药产品、独家产品为主要支撑的产品管线,提升药品品质,形成有力的产品竞争优势,同时积极推进营销模式转型,加大集采外市场的营销工作。
  3、科研创新的风险
  药品新药研发资金投入大、所用时间长,基于未来发展需要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药品研发,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
  应对措施:公司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水平,谨慎选择研发项目,加强研发项目的立项调研和后期执行的科学管理,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同时考虑通过收购、合作开发等形式推出新项目,拓展研发管线,最大限度控制研发风险。
  4、质量控制的风险
  新版GMP、新版《国家药典》、注册审评新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新标准、新制度、新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对药品自研发到上市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对全流程的质量管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质量控制带来的风险也在增大。
  应对措施: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经营流通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从生产、经营、流通等各环节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5、生产成本上涨风险
  原辅材料价格、物流成本上涨,人力资本提升等将使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存在上升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筛选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同时不断创新和改造生产技术,最大限度控制生产成本。
  6、新业务风险
  公司医疗服务医康养、工业大麻相关业务涉及政府审批与监管,未来国家政策如有调整可能带来不确定风险;同时,上述新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架构及管理团队需要持续构建与完善。
  应对措施:公司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审慎评估行业风险,做好市场研判。同时,积极推动专业团队建设,有效提升业务及管理能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