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新能源、海洋产业。

  • 产品类型:

    光通信及网络、电网建设、海洋系列、新能源、铜产品、商品贸易

  • 产品名称:

    光通信及网络 、 电网建设 、 海洋系列 、 新能源 、 铜产品 、 商品贸易

  • 经营范围:

    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电线、电缆、导线、铝包钢绞线、双绞合金属材料网面、合成材料网面、金属编织网、铁路用贯通地线、舰船电缆、舰船光缆、水密电缆、消、测磁电缆、不锈钢管、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及其他光电子器件、高低压成套开关电器设备、变压器、天线、通信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纤复合相线、光纤复合绝缘电缆、陆用光电缆、海底光电缆、海洋管道、射频电缆、漏泄电缆、铁路信号缆、高温同轴缆、高温线缆、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背板、光伏接线盒、连接器、支架、充电设备用连接装置、储能系统、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电池系统、锂电池、钠硫电池、钒电池、交流不间断电源、一体化电源、应急电源、充放电设备、逆变设备、通信设备用直流远供电源设备、电缆附件、风机发电设备及相关材料和附件、塑料制品、高纯石英玻璃、高纯纳米颗粒、水下基础信息网络设备、海底观测接驳设备、海工装备、海缆接头盒及附件、环境监测设备、水利水务设备、水密连接器及组件、舰载连接器及组件及其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设计、安装、技术服务;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铸造、板、管、型材加工技术的开发;泡沫铝及其合金材料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设计、安装、技术服务;光缆、电线、电缆监测管理系统、输电线路监测管理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温度测量设备、网络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技术服务;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设计、运行维护的管理服务;送变电工程设计;电力通信工程设计及相关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输变电、配电、通信、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海洋观测及环境监测工程总承包;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通信及网络信息产品的开发;计算机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软硬件的开发、销售;承包与企业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并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一般项目: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制冷、空调设备销售;超导材料销售;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30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06-30 2022-02-28 2015-12-31 2014-12-31
发电量:自持光伏电站(度) 2.78亿 - - - -
制造业营业收入上限(元) - 190.00亿 - - -
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限(元) - 160.00亿 - - -
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上限(%) - 20.00 - - -
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下限(%) - 2.00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上限(元) - 20.40亿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元) - 17.00亿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上限(%) - 716.00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下限(%) - 580.00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 8.00亿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 - 300.00 -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17.00 - -
营业收入(元) - - 60.00亿 - -
射频电缆产量(公里) - - - 5.96万 6.14万
导线销量(吨) - - - 17.39万 14.06万
海底线缆销量(公里) - - - 1465.00 1137.00
光缆销量(公里) - - - 157.75万 115.79万
光缆产量(公里) - - - 180.51万 118.55万
海底线缆产量(公里) - - - 2688.00 1511.00
射频电缆销量(公里) - - - 5.64万 6.27万
导线产量(吨) - - - 18.10万 14.99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35%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52.67亿 13.08%
单位Ⅱ
38.83亿 9.64%
单位Ⅲ
29.76亿 7.39%
单位Ⅳ
19.23亿 4.78%
单位Ⅴ
17.97亿 4.4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8.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27%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50.63亿 10.97%
单位Ⅱ
44.23亿 9.58%
单位Ⅲ
26.67亿 5.78%
单位Ⅳ
19.39亿 4.20%
单位Ⅴ
17.29亿 3.7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84%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3.70亿 4.33%
单位Ⅱ
3.24亿 3.79%
单位Ⅲ
2.72亿 3.18%
单位Ⅳ
1.98亿 2.32%
单位Ⅴ
1.90亿 2.2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97%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2.56亿 6.57%
单位Ⅱ
1.53亿 3.92%
单位Ⅲ
1.28亿 3.28%
单位Ⅳ
1.02亿 2.62%
单位Ⅴ
1.01亿 2.5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93%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Ⅴ
  • 单位Ⅳ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4.02亿 6.06%
单位Ⅱ
3.08亿 4.64%
单位Ⅲ
1.70亿 2.56%
单位Ⅴ
1.35亿 2.03%
单位Ⅳ
1.09亿 1.6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公司坚定地走国内国际双循环和自主创新道路,紧抓人工智能赋能通信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机遇,贴近“双碳”背景下客户新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发挥产业链布局和全球供应链协同优势。公司积极践行“光电网联美好生活”的使命,形成以海洋经济为龙头、新能源为突破、智能电网为支撑、5G通信为基础产业格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主要业务  1、能源网络业务  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因势利导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在海洋产业上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业务涵盖了风电基础安装、风机主体...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公司坚定地走国内国际双循环和自主创新道路,紧抓人工智能赋能通信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机遇,贴近“双碳”背景下客户新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发挥产业链布局和全球供应链协同优势。公司积极践行“光电网联美好生活”的使命,形成以海洋经济为龙头、新能源为突破、智能电网为支撑、5G通信为基础产业格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主要业务
  1、能源网络业务
  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因势利导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在海洋产业上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业务涵盖了风电基础安装、风机主体安装、超高压交直流海缆及特种海缆供应以及海上风电场全寿命周期运维服务;在新能源产业,稳抓国家和地方政策风向标,以资源为抓手,通过绿色能源建设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提供定制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光、储、氢多元及其融合发展;在电力产业始终坚持输配融合持续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继续瞄准中高压电网产品向高端化、配网产品向智能化的目标发展,产业链覆盖OPGW、铝包钢、特种导线、电力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架空绝缘导线、高中低压电力电缆、电缆附件、变压器、开关柜、电力工程设计与服务等。通过增强在能源网络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公司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2、通信网络业务
  公司聚焦新一代通信产业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集成能力,积极拓展海洋通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矿井通信等领域业务,提升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服务5G、“东数西算”建设,打造四大解决方案。主要围绕特种预制棒、光纤、光缆、ODN、高速率光模块技术,打造智能承载网解决方案;基于特种漏缆、5G天线、光电混合缆等技术,打造先进无线通信解决方案;聚焦数据中心、智慧能源、5G物联网技术,打造绿色物理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聚焦特种石英、线缆材料及高纯四氯化硅等产品,打造高端基础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全产业链自主核心技术,持续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各单位根据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
  2、生产模式:由母公司及下辖多个产品子公司进行不同产品的生产。公司按照以销定产原则,根据年度、季度和月度销售计划,结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后,各子公司根据订单情况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方式主要为参与客户采购招标实现销售,公司销售团队全面跟踪不同类型客户的采购需求,在满足客户采购管理要求的情况下积极通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实现了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全覆盖,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覆盖范围和市场占有率。
  (三)行业情况
  1、能源网络行业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主流趋势。我国正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绿色能源的发展将给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1)能源转型促进产业高景气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海上风电规模化、深远海化开发,拉动装备制造环节的市场需求。海上风电作为我国“双碳”目标主要抓手,并且通过规模化开发与技术进步,中国海上风电已经进入全面平价的关键发展时期。《“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显示,要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十四五”期间,各地出台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模已达80GW,到2030年累计装机将超过200GW。
  海外方面,碳中和驱动能源变革,多国加大海上风电建设规划。当下全球正处在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过渡期,各国加快自身能源升级,持续推动能源改革,大力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多个沿海国家积极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22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计2031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70GW,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GWEC全球漂浮式风电项目数据库的信息,漂浮式海上风电在2025年将会有大的发展,届时将有四个150-200MW规模的项目并网,在2030年之前将全面实现商业化,同时全球累计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可达到18.9GW,其中欧洲为最大市场,占比约58%,随后为亚洲和北美洲,占比分别为29%和13%。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中国首个漂浮式商业化海上风电项目,并在资源和建设条件好的区域启动一批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也有望在此基础上,向实现漂浮式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化、商业开发阶段迈进。
  ②海上风电+备受多国关注,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多个国家把发展氢能写入经济复苏计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已经发布或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备受关注,其中海上风电凭借其规模大、稳定性强等优势,更是成为研发重点。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已经开始纷纷布局海上风电制氢,我国也正在加快海上风电制氢布局,并探索新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海上风电+制氢+储能+海洋牧场+陆上产业基地的开发利用示范项目。
  海上风电除与氢能融合外,我国福建、广东、山东等省已率先探索开展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通过研究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清洁能源与安全水产品的同步高效产出。
  另外在油气开采领域,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积极推进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多能融合的油气生产体系,努力打造“低碳”“零碳”油气田。统筹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逐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提升油气上游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存储能力,积极推进绿色油气田示范建设。
  (2)全社会电力供需两旺,输配电网建设前景广阔
  ①全社会电力供需持续增加,跨区送出电量保持高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统计:2022年7、8月,全国有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电力保供形势严峻,全国日最大错避峰负荷超过5000万千瓦;12月,少数省份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分区域看,华东区域、华中区域夏季电力供需形势紧张,其中四川供需形势尤为严峻;南方区域夏季和冬季电力供需形势紧张,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在夏季启动多轮次电力需求响应,贵州、云南在冬季部分时段采取负荷管理措施。
  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能源电力保供措施,有效缓解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地区供电紧张局面,守牢民生用电安全底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强电力保障。2023年1-6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36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
  ②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特高压迎来建设高峰。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表明,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在总体架构与重点任务方面,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强化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的三维基础支撑作用。
  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2023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指出,2023年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新能源发电增势强劲,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逐步攀升。
  “十四五”电网投资加码,两网合计投资近3万亿元,年均5800亿元,整体再创新高。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十四五”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线路“24交14直”,总投资3800亿元,2023年迎来核准开工线路数量或为高峰期。
  (3)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光储氢”协同并进
  在“双碳”大背景下,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蓬勃发展,新能源配储、配套绿氢项目能就地消纳新能源电力对电网波动性影响,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式,具有刚性需求。因此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制氢趋势加速发展。
  ①新能源配储助推,储能行业爆发式增长。全球“双碳”目标确定,新能源快速发展,而新能源的波动性、不稳定性也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不断放大,储能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具有刚性需求。东吴证券统计表明,2023年上半年国内储能并网共15.6GWh,同比增长727%,上半年装机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装机总量。
  全国共有多个省市明确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建设目标,高比例配储+长时储能成为趋势。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置的2025年规划目标将提前实现,国内的新型储能市场将在近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2023年上半年,独立式储能和新能源配储领域的单体项目规模正在朝着GWh级挺进。在上半年完成招标的独立式储能项目中,金风乌鲁木齐达坂城100万千瓦市场化风电配套250MW/1000MWh项目,惠州市惠东县500MW/1000MWh独立储能电站、青海海西州弘柳225MW/900MWh储能电站都已经达到或接近GWh级。中标大型独立式储能项目将对储能厂商的出货量和业绩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②光伏产业链供需改善,行业蓬勃发展。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制造端、进出口、应用端等方面,均呈现向上的态势。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升级,技术迭代速度加快。2023年上半年,基于硅料新建产能投产预期及企业降价去库存,硅料价格急速下降,下游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调整。随着成本较高的二线企业陆续减产、停产,叠加下游企业硅料采购形势出现好转,7月初,硅料价格出现止跌企稳迹象。组件价格下降叠加N型产品推广带来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相比去年年末下降幅度接近10%左右,电站投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③氢能政策利好加速产业发展,上游制氢设备先行,制氢储氢空间广阔。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技术进步三重因素推动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南通市发布了《南通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22-2025年)》,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立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氢能相关产业链总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区以及绿氢制备及氢能装备产业发展高地,一批绿电制氢、氢燃料电池汽车交通示范项目正在规划中,市场呈现高景气度,电解槽、加氢机等氢能装备需求增长。
  2、通信网络行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AI算力投资加码
  伴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全球推动经济发展的共识。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全行业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切实融入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链、产业链,合力构建发展新生态,全面提升发展新内涵。
  随着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布及“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全光算力网络得到全面的推进和发展;《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推动“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网络全光化。
  2023年上半年,在运营商领域,中国移动启动普通光缆招标项目,提振了光纤光缆企业的信心;在非运营商市场,电网、铁路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也拉动了非运营商市场部分的光纤光缆需求。在海外市场,光纤光缆市场需求继续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区域FTTx铺设加速,非洲、南美等地区的光纤通信网络建设还处在大规模建设中,海外市场潜力巨大。2023年作为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一年,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中国顶层设计的落地将带来算力提升能耗增长。同时随着“东数西算”战略的逐步落地,国内数据中心也同步加快新建、扩容步伐,而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内部设备互联的载体,在加大AI投入的背景下,长期来看光模块市场有望持续扩张。LightCounting的最新预测2022年-2027年全球光模块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到2027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约千亿规模增长到约1,700亿元。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随着ChatGPT带来的人工智能热潮,全新业务和应用需求带动算力流量增长,推动了通信网络传输能力的持续建设,引领通信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在“双碳”背景下,国家电网和新能源基础建设稳步推进,促进新能源行业差异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布局发展电力、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持续专注实业,做精主业;努力突破通信、电力等领域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攻关,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服务国家信息工程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市场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实现营业收入201.43亿元,同比增长0.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4亿元,同比增长7.15%,具体情况如下:
  (一)能源网络:绿色低碳,助力能源产业升级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3060”低碳绿色目标的指引下,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求,抢抓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与全球化运营,持续增强在能源网络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打造能源网络产业全价值链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解决方案服务商。截至2023年8月28日,公司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236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86亿元,电网建设约120亿元,新能源约30亿元。
  1、打造智慧海洋高端平台,构建“专精特新”双赢格局
  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公司积极布局海洋能源领域。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公司积极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坚持科技创新,为我国海风“平价”建设、海洋能源勘探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及创新引领。
  (1)向海争风,持续创新助力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中天科技自1999年进入海洋线缆领域以来,持续创新研发,推动了海缆行业从浅海向深海、从低压向特高压、从交流向直流的跨越。公司开发的国内首根三芯110kV、三芯220kV交流海缆在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应用,拉开了我国三芯高压海缆应用的序幕,并将全球最高电压等级的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交流海缆成功应用于国网浙江舟山输电工程中,解决了更大传输容量需求,实现能源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公司又相继研制成功275kV和330kV三芯交流海缆,国内首家通过了330kV三芯交流海缆的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型式试验,并中标了我国首个采用电压等级330kV主送出海缆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能源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
  我国海上风电已进入平价时代,随着“国补”的退坡,出台“省补”的广东、山东两省陆续开工了多个海风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再次在广东、山东两地中标、执行多个典型工程,如中标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惠州港口二PA、PB海上风电项目等,圆满交付了惠州港口二PA海上风电项目220kV和66kV等项目海底电缆产品。
  为助力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平价发展,公司提前布局数字化工厂建设和高端海缆产品研发,使海缆产品制造在提质、增效、降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开发的轻型系列海底电缆、环保型海底电缆、铝芯海底电缆、局部增容海底电缆等产品在提升海缆传输容量、降低海缆投资以及环保减排方面效果显著,且通过国家级新产品鉴定,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考虑深远海项目将成为远期主流,未来在海缆应用方面,柔性直流海缆的占比将持续提升。中天科技是国内唯一将电压等级±160kV、±200kV、±320kV、±400kV、±535kV的直流电缆均实现工程应用的企业,其中应用于江苏如东H6、H8、H10的±400kV直流输电线路长度达108km,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直流电力传输电压等级、传输长度的双突破,为未来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随着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利用走向深远海,浮式风机用动态海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天海缆已承接了国内外11项能源开发用动态海缆工程应用项目和5项出口油气开发动态海缆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动态海缆应用经验,建立了成熟的动态海缆设计分析能力、国际一流的光机电热综合测试能力、完善的原材料和附件供应链、健全的动态海缆系统运输和施工技术。报告期内,公司陆续执行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项目漂浮式风力发电35kV动态海缆和福建龙源漂浮式海上风电与养殖融合研究与示范项目35kV动态海底电缆及附件项目,并中标了三沙10kV波浪能发电装置海底电缆及附件,从动态海缆、附件产品、设计分析、施工运维等方面为项目保驾护航。此外,公司早已将目光瞄准了66kV和220kV电压等级的动态海缆,并布局研发,前期承担的欧洲碳信托(Carbon Trust)基金资助的漂浮式风场132~220kV高压动态海缆研制项目,为高压动态海缆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再造海上利器奔赴深远海
  随着海上风电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天科技切实践行“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方针,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改进服务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覆盖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模式,统筹建设海缆验收试验检测、计划性海缆运维检测、海缆实时状态监测、海缆一站式检修、风机维保等能力,有效提升海缆、风机机组运行稳定性,消除安全风险,保障客户资产安全、可靠运行。
  报告期内,中天海洋工程荣获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颁发的“十佳优秀风电场运维服务商奖”,研发的“大功率海上风机整体式叶轮高效精准安装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技术成果可以实现超大风机的高效精准安装,为承建的如东海上风电“抢装潮”期间405台海上风机的施工重任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天海洋工程承建的江苏如东H7#海上风电场项目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的“2023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该奖项是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该项目场址是如东抢装期间离岸最远、水深最深、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中天海洋工程项目组克服了开阔海域涌浪大、GPS精确定位难度大、水下地形高程变化大、施工作业窗口期短等诸多难题。中天海洋工程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典型工程的示范作用,打造更多的优质精品工程,为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公司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资打造两艘先进的风电施工船舶,其中,与金风科技合资建造1600T深远海风电施工平台(中天31),其桩腿材料、主起重机、升降装置等核心设备实现了100%国产化率,船机装备综合性能居于行业前列,能够科学优化深远海不同基础型式的海上风电项目施工方式,大幅提升风机部件吊装能力及效率,该船舶预计在第三季度完成所有证件取证具备出航施工能力;与海力风电合资建造的5000T起重船(中天39)正处于建设阶段,将用于20兆瓦机组基础桩、导管架、升压站安装等多种基础施工,同时单船便可完成港口装载、海上运输、吊装及打桩等主要工序。
  (3)海外业务再创佳绩,海底光、电业务齐增长
  2023年上半年,中天海缆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继中标巴西亚马逊河流域超2300km海光缆项目后,又在报告期内中标了墨西哥大长度中压海底光电复合缆、沙特油田增产项目230kV高压海缆、欧洲275kV高压交流输出海缆等项目,累计国际市场中标金额达到历史新高,实现了海底光、电业绩齐增长。公司积极贴近市场、服务客户,推进国际市场本土化工作,同时扩大国际工程服务团队,持续打造为全球领先的能源和信息互联系统方案服务商。
  2、紧随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发展机遇,实现电网产业高质量增长
  (1)助力新型电网建设,积极扩展海外影响力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公司围绕“输配融合持续创新”的电力业务发展战略,现已形成输配电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积极服务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海外能源和电网产业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一流的研发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电力产品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公司中标多个特高压项目,包括张北-胜利特高压项目、川渝特高压项目、金上-湖北特高压项目,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公司通过参与迪拜MEE、墨西哥Expo Electrica、德国慕尼黑The Smarter E Europe、德国汉堡CRU Conferences等电力、智慧能源展及国际行业论坛大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电力行业出口继续保持增长,积极为全球绿色价值链塑造贡献力量。
  (2)加码技术研发,丰富产品矩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输配电类产品和技术研发,积极响应“更大容量、更高效率”主干输电网络建设,积极配合国网公司和南网公司的“更具扩展性、更高适应性”的电网新技术需求,主动开展“新能源输出、高效储能协调”方案研究,助力电网的能源可持续、减少污染排放等高质量建设的新要求。
  公司瞄准特高压、中高压电网产品向高端化、配网产品向智能化的目标发展,服务我国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建设,实施恶劣环境下的特高压线路的导线、电力光缆、线路金具以及高压聚丙烯绝缘电缆、大芯数电力光缆、uLOFSTM光纤传感、智能感知等智能化产品和技术研发。公司电力产品系列将继续发展壮大,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应用需求为己任,助力“双碳”达成。
  公司积极配合电网公司技术创新,2020年以来,研制的铝合金芯高导电率铝绞线、高导电耐热铝合金导线、耐极寒低损耗光纤复合架空地线、220kV平滑铝套电缆系统等电源网络系统用创新产品新技术均已入选国网公司新技术推广目录,近三年累计达17项,是入选该目录创新项目最多的系统外电力设备制造企业。2023年上半年,中天研发的我国首条110千伏聚丙烯绝缘电缆在广州成功挂网并安全运行,南方电网评价该工程标志着我国绿色电缆正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为未来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将深化贯彻“特种产品找中天”的差异化创新理念,继续站位输电线路领域供应商的第一梯队。
  在输电线路节能技术方面,公司研制的2.0版节能导线相比传统节能导线更具有低碳优势,可有效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在输电线路容量弹性方面,公司研制的铝包钢芯高导耐热铝合金绞线具有小截面大容量、低成本低损耗优势;在输电线路环保技术方面,公司研制的聚丙烯绝缘电缆生产能耗低、碳足迹优异,助力我国输电材料国产化快速发展。
  在超导方面,公司有序推进超导同步调相机项目和超导储能项目的研制,同时进一步梳理超导输电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从设计、工艺、试验、敷设及运行等方面的共性技术储备,为系列化超导电缆的研制夯实基础。公司10kV三相同轴超导电缆系统等入选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此外,公司积极参与编撰电力行业标准《35kV及以下交流超导电力电缆线路设计规程》,实时关注行业技术发展,与客户和科研院共同探讨超导电力技术及其他应用方向。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公司实施“强链、补链、延链”策略,持续强化主营产品,保持技术、市场和产品竞争力优势,以新产品、新技术引领行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国内电力线缆行业绿色、数字工厂标杆企业。
  3、光储氢协调发展,驱动新能源快速成长
  (1)储能产业多措并举保交付,助力业绩规模化增长
  全球储能需求持续释放,储能正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公司于2008年开始布局储能产业,坚持绿色、安全、高性能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理念,为客户提供“芯组舱站”全栈级安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储能系统集成方案供应商”。公司充分发挥在储能领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产品优势,2023年以来,公司中标江苏丰储200MW/400MWh共享储能项目、洪江市黔城100MW/20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嘉峪关嘉西光伏园区120MW光伏发电项目、琼海潭门100MW农光互补示范项目等,着力发展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业务,实力破解新能源电力消纳难题,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支撑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利用。
  为保障交付,公司新增集成场地及技术质量人员配套,同步组建具备电力/电子、通信专业资质的集成队伍,具备厂内自主开展直流侧BMS系统、消防系统、空调系统等联调能力,新建10KV中压及1500V直流整仓充放电试验平台,实现厂内产品100%联调试验后出货能力,集中吊装发货、缩短项目现场调试周期,提高交付能力和交付效率。
  公司深耕通信储能领域,作为国内知名的通信基站储能电池厂商,已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代表性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报告期内中标中国移动2022年至2024年5.586亿Ah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中标份额13.53%,排名第二,凭借产品技术能力提升,进一步夯实在通信基站储能领域地位。
  面对欧洲储能需求的快速上升,公司加大了在欧洲新能源储能市场的投入,成立了一支专门面向欧洲市场的销售团队,专攻欧洲大储能赛道。除了大力投入欧洲市场外,公司也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积极投入人力物力来专攻电力储能市场。上半年,蒙古国80MW/200MWh大型储能项目正式开始交付,通过此项目带动当地市场类似储能项目开拓,为公司产品在中亚地区销售打通渠道,奠定市场基础。
  (2)光伏产业持续优化能力建设,积极拥抱行业发展
  公司在光伏行业已积累十余年经验,通过对发展模式及业务方向的持续探索,在国内市场已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上半年,公司紧抓“双碳”机遇期,持续加码光伏电站EPC总包业务。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公司同步实施如东万亩渔光示范基地600MW光伏复合项目(中广核、华能、华润);践行差异化业务布局战略,全面推进浙江铁塔、安徽电信基站类光伏项目;践行优质客户长期合作理念,精细化建设国电投恒科二期、天津宜家等屋面光伏电站项目。
  随着在手项目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基于项目进度紧、类型多、分布地域广等特征,公司不断探索、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团队管理及项目交付能力。公司优选行业领军人才,搭建稳定高效的技术及工程管理体系;同时,挖掘内部潜力人员,全力锻炼培养项目复合型人才,重点推进无人机测绘及辅助设计、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及智能运维监控系统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公司综合研判国内光伏行业发展趋势及自身优势竞争力,坚持“资源开发带动总包业务”的发展路线,持续加强域内资源与域外资源开发业务布局,报告期内,深化与央企发电集团及央企总包单位的业务绑定,重点推进沿海各省海上光伏资源的开发与获取。公司同样注重海外光伏业务发展,将海外业务的突破作为经营战略指标,着重推进优势区域市场开发和海外团队建设工作,报告期内取得孟加拉屋顶光伏项目及喀麦隆基站类光伏项目的订单突破。
  (3)氢能产业化进程加速,以销促研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天华氢自2022年8月份成立以来,立足加氢、制氢设备产业化。2023年上半年,公司首发推出35/70MPa加氢站和加氢机,该设备已获得整机防爆认证、TUV国际认证,是兼容SAEJ2601国际标准的快速加氢机。“70MPa加氢站关键技术装备”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35MPa加氢机已在国华宁东项目中商业化落地,设备已完成单体调试,并已完成中天高端氢能装备研发、制造、测试基地的方案设计、可研评审、土地选址、项目备案工作。
  中天华氢专注碱性电解水制氢路线,采用低电阻超薄电极板,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和电解槽重量,提供小标方到MW级成套制氢系统,各项性能指标保持行业领先,同时与股东方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地区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场景示范,能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绿氢解决方案。
  下半年中天华氢将打造二期高端氢能装备研发、制造、测试和示范基地,建成后将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用氢关键技术开发,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打造绿电绿氢的产业示范。
  当前,氢能产业已步入快车道,中天华氢将持续深耕氢能核心装备技术,在绿氢储能和氢能加注方面继续拓展丰富应用场景,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为缔造清洁低碳未来贡献力量。
  (二)通信网络:赋能制造创新发展,聚焦价值夯实营销
  立足全球数字化浪潮与新一轮制造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点,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推进产品创新和系统解决方案迭代,创变赋能引领行业,并不断深化全球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推动规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1、深化技术创新,厚植产品核心竞争优势
  “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及双千兆网络建设等持续带动市场需求提升,通信技术加速迭代升级促进行业产品结构优化。面对行业的发展与革新,公司继续夯实创新能力,通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系统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创新等方式,形成了大量的专利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申请通信相关专利94项,授权专利75项,强化公司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持续推行产业升级,在数智化转型和新产品开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业内首创基于多维度建模仿真的光棒全过程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成功通过工信部光纤预制棒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验收,相关成果获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助力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带动国内光棒制造企业管理革新。
  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损耗G.654.E光纤成熟应用于各大干线网络建设,并以第一名中标中国电信2023年干线光缆建设工程(第一批),持续助力国家5G网络建设;基于通信流量爆发式增长,公司着力推动多芯光纤、空芯光纤等前瞻性产品的研发进程;为抢抓以超大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为代表的局域传输网建设机遇,公司实施弯曲不敏感高带宽多模预制棒和光纤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ODN作为光接入网的关键设施正在加速创新迭代,公司积极布局开发预连接技术和数智化技术,以解决传统ODN在光接入网施工过程中效率低、投入成本高、光纤“哑资源”管理困难等问题。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发两款接头系列共8款新产品,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立足当下,谋篇未来。在光模块领域,公司以第一名成绩中标中国电信通用光模块的集采项目,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同时成功开发400G系列高速光模块,并积极部署了下一代5G前传光模块和800G高速光模块的研发工作;此外,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拉动网络基础建设,公司已就下一代NPO、CPO和液冷光模块等技术领域研发工作也已经开展,同步积极与目标客户进行产品技术标准对接;在天线领域,公司立足行业领先的基站天线和室分天线技术平台,不断在低损耗馈电网络,高辐射效率振子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更好满足运营商客户的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2、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双重拉动,全新业务和应用需求带动算力流量增长,引领通信行业全新浪潮,光纤、光缆、光器件等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公司围绕运营商5G建网需求及投资节奏,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发挥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优势,取得集采丰硕成果,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3年以来,馈线及配件等产品在中国电信集采项目中实现排名第一;光缆及配套接头盒在中国电信干线建设工程项目集采排名位列首位;普缆、蝶形光缆、光缆交接箱、700M美化天线在中国移动集采项目位列前三,以上成绩为2023年的业绩奠定基础。
  公司坚持“需求引领,创新驱动”,聚焦产品的定制化、差异化,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报告期内,针对客户痛点需求,开发的新型漏缆成功应用于上海地铁3/4号线高架区间,有效增强客户粘性。
  公司在深耕运营商市场的基础上,还紧跟行业前沿,通过客户需求精细化、产品研发定制化、生产制造低碳化、产品交付信息化、售后服务标准化等一系列举措,实现新市场、新客户的突破。报告期内,馈线和数据中心等产品实现为华为、中兴、中航富士达供货。
  公司积极探索基于各类场景的产品与客户解决方案,打造差异化品牌,持续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荣膺2022年度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A级-产品供应商、2022年度中国电信集团级优秀供应商和浙江铁塔2022年优秀合作伙伴等荣誉。
  3、聚焦价值与体验,夯实全球化营销和服务优势
  随着5G和FTTx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全球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光纤光缆、宽带等产品迈入新的增长周期。立足市场机遇,公司坚持全球运营,优化配置境外产能,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多元化的供应策略,构建长期稳定的全球服务能力,坚定不移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秉持“提质增效先行”的原则,针对性提升位于印尼和摩洛哥的光缆产能,更好匹配市场需求,保障区域快速交付;持续贯彻技术前移,海外研发团队全面走向国际市场一线,积极践行“以销定研,以销促研”,重点深挖欧美区域市场的高密度光缆和轻型引入缆需求,加大新品开发力度。报告期内,中天印度光纤、中天印尼光缆等实现本土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天摩洛哥光缆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跻身前四,其中,小型架空引入缆和超轻架空缆新品顺利在美国、法国、英国、以色列等市场实现项目运用。
  公司还通过参与德国ANGACOM、新加坡CommunicAsia、印度Convergence Expo、APC全球光纤光缆大会等国际展会和论坛,以及开展面向英国、澳大利亚等通信运营商的产品和技术推广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同时,公司继续加强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依托产业链协同优势,以绿色低碳的系统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抢抓机遇,实现更多市场突破和份额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德国、法国等市场继续保持领先份额,不断巩固“粮仓”市场的竞争优势;在北美、拉美、东非等区域实现项目突破,有效扩大光缆、宽带等产品的多层级客户覆盖面,其中宽带产品的海外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顺利承接喀麦隆光储叠光项目、尼日利亚能源机柜项目,积极为全球绿色价值链塑造贡献力量。

  三、风险因素
  公司将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机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聚焦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两大领域,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预计未来可能面对以下风险:
  1、政策风险
  公司紧跟国家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布局,并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产能,但在通信、电网建设领域存在客户集中度高带来的对客户过度依赖的风险,三大通信运营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投资进度变化将对行业需求造成影响。由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往往会根据国民经济及行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将对企业投资布局和产能设置、技术方向造成较大影响。
  为此,公司将加大对国家宏观行业政策的解读和把握,提升对市场趋势的预判能力,对调整及影响拥有充分的预备方案。
  2、市场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领域广,其中由于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企业数目众多,行业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目前,中低压电缆技术含量以及对设备投资的要求不高,相关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公司面临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风险;通信行业的技术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公司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压力,有一定的市场风险。
  为此,公司将坚持差异化发展,在多元化经营和巩固主要市场竞争地位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品,培育细分市场,合理匹配产能,同时加强新产品销售队伍的建设。
  3、竞争风险
  近年来,海上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海缆需求的增长,驱动更多企业进入海缆行业或进一步扩充产能。同时,随着海上风电“平价上网”的实施,海缆作为海上风电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降本增效压力增大。在此背景下,行业内骨干企业在中低压海缆竞争程度可能进一步加剧。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通信行业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公司将面临产品和服务在技术迭代升级方面存在与市场应用需求快速匹配的竞争风险。
  为此,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不断研发前沿核心新产品新技术,践行精细文化,加强品牌建设,巩固竞争地位。
  4、海外风险
  公司长期积极开发海外市场,现阶段国际业务开展、生产基地布局及分支机构运营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增加公司境外业务开展与投资经营的不确定性,同时,海外国家的政策法规、市场准则、政治社会环境等均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法律、税务、汇率、政局(如战争、内乱等)等各方面的风险仍将继续存在。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受到较大挑战,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受到了限制。未来,如果部分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环境持续恶化,限制进出口,提高关税或设置其他贸易壁垒,公司可能面临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短缺和客户流失等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生产受限、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公司在加快“走出去”的同时,将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海外人员专业水平,增强风险预判和把控能力,化挑战为机遇。
  5、原材料风险
  公司主要的原材料包括铜、铅、铝、碳酸锂等,其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为此,公司对部分主要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此外,公司施行差异化经营,持续向市场推出创新产品与技术,不断增强客户粘性,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特色文化,铸就高质量发展内驱力
  中天科技孕育成长于江海大地,其血脉中流淌着先辈开疆拓土、不畏艰辛、砥砺奋进的基因,又深得先贤张謇先生企业家精神的涵养,并在生存发展中逐步丰富凝炼,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体系、精神品质。
  公司坚持“光电网联美好生活”的使命,满足社会对能源、通信消费的需求,助力大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国家全面高质量发展要求、共同富裕的图景下,公司凝聚全员共识,形成“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价值”的愿景,兼顾各方利益。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一系列精神家园工作,在解困难、暖人心、稳团队等方面取得成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凝聚力活动,营造出健康、和谐、文明的大家庭氛围。《中天之窗》《中天电视》《精神家园》报等,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企业文化。始终把员工关爱放在重要位置,倡导员工发扬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爱心基金简化申请、审批程序及时高效,上半年资助近20个困难员工家庭。
  公司不断优化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让“以品质立尊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持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向上、向善,推动公司稳健发展成为中天团队的共识与行动自觉。
  (二)激活效能,助推人力资源创新驱动战略
  公司秉承“崇善厚德、人尽其才”的理念,坚持以人才引领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体系,形成以领军、专家人才为头雁,成熟专业人才为主体,未来之星、启航生等院校优秀毕业生为储备的梯次人才输送机制,积极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及管理、创新能力的专业、复合、国际化人才队伍,服务全球化产业布局。
  公司切实推进组织变革工作,合理优化结构布局;选贤用能,激励员工能动履职;实施干部竞聘、岗位轮换,培养B角,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业务团队;修订颁布《奖励基金》《奋斗者激励计划》《管理者精神激励细则》等人才激励政策,进一步健全公司中长期人才激励机制,践行共同富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的竞争力,激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公司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双创大会开展十大奋斗者、管理标兵、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树立典型,弘扬先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项目揭榜挂帅”、“比贡献、赛进度、立标杆”选拔优秀科技骨干,精进创新研发实力;通过知识产权银行鼓励员工三我众创,助力员工成长聚能。
  围绕“创新驱动”经营方针,公司加速集聚新能源、海洋、通信等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博士人才,构筑用好人才的发展生态;根据公司“2023年制造业数字化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公司与南京邮电大学、南通大学共同开展总经理数字化培训班和技术创新体系培训班,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充分挖掘数字化人才,提升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思维和意识,培育数字文化;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为打造一流前沿创新团队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公司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育多能、高能、传能的工匠人才。
  公司上半年成功申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江苏省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国家教育部现场工程师项目等平台,为人才培育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同时,公司员工获选“政府特殊津贴”,公司获得如东县“金梧桐”综合奖一等奖。
  (三)协同创新,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新格局
  中天科技践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实施“强主线、补短板”链式创新、“特色化、高端化”差异创新、“抓机遇、布新篇”向上创新三大创新举措,规划布局研发、数字化、绿色化项目近500项,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力量。±400kV交联聚乙烯海缆、10kV三相同轴超导电缆系统等入选国家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深井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控制系统脐带缆、海缆综合在线监测设备及系统等多项首台套新产品、新装备在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继连续获授6项全国单项冠军后,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抓当下、谋未来”,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寻求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建联合研发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务实合作,与复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通大学等多个高校达成20项产学研合作。
  知识产权方面,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重点技术主题专利竞争态势分析、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上半年公司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3件、PCT专利申请7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9件。“海底电缆及其制造方法”荣获首届江苏省专利奖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不锈钢带接头自动焊接设备及其生产方法”荣获江苏省专利奖银奖、中国专利优秀奖。
  标准方面,上半年公司牵头和参与了70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的制修订。2位专家成功担任IEC注册专家,5位专家入选国内标准化组织委员。公司承担的5G用超低损耗系列通信电缆、特高压输电线路配套金具项目获批2023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四)绿色低碳,加速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质效
  中天科技大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实现通信产业链、电力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协同解决方案,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内外部质量协同、订单协同、售后协同、服务化延伸,流程处理效率提升18%,风控能力提升12%。
  上半年公司围绕绿色低碳制造GLCM行动规划目标,深挖数据科学,梳理制定了双碳管控体系量化执行举措,重点围绕节能减排、能源低碳技术、零碳工厂、绿电交易、双碳信息化开展行动,推进绿色低碳制造手顺化、标准化,助力可持续发展,贯彻执行“十大节能技术”聚焦于装备节能技改、落后设备淘汰、工艺技术革新、助力节能减排技改措施落实。2023年上半年,中天科技自持光伏电站累计发电量2.78亿度,累计减排折合二氧化碳27.8万吨,折合标准煤9.1万吨。
  中天科技聚焦绿色设计为指引,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应用目标,成功打造了通信配电设备、锂离子电池、室内(外)通信光缆、层绞式室外通信光缆、中心管式室外通信光缆,合计5大类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公司积极与国际知名机构开展零碳工厂实施路径探索,通过节能挖掘、绿电应用、碳消纳、双碳信息化管控等措施实现整体碳排放由“近零”向“净零”突破,成功打造了光电线缆行业“首家零碳工厂”。
  (五)贴近客户,全方位优化营销服务体系
  作为国内能源、通信领域龙头企业,公司营销服务贴近一线客户,目前形成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办事处,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整合、调配各项资源深度服务市场,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及战略合作等方式获取项目,其中运行质量、需求响应通常被作为重要评价因素。报告期内展示了强大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和快速精准的需求响应能力,体现了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在“双碳”背景下,参与了主要电力客户的“低碳线路”建设科研合作,公司围绕提升设计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提升运行效率、降低碳排放四个方面策划和协助客户共同成长。
  公司注重特色引领,坚持绿色能源和通信网络面向顾客的新技术引领,巩固特种产品找中天的优势,送技术和送服务上门,成为顾客全方位顾问,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值服务。
  公司运营印度、巴西、印尼、摩洛哥、土耳其5家境外工厂,设立54个海外代表处和13家境外营销中心,基本实现全球营销网络无盲点覆盖,主营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及地区。通过建立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海外仓和交付团队,致力于为全球顾客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加速能力沉淀和方案迭代,以品质和体验赋值产品和服务,加深与顾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筑牢全价值链集成服务优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