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矿山及重型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材料等领域的大型设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及关键基础件的开发、研制及销售,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 产品类型:

    重型装备板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板块、工程成套板块、节能环保装备板块、其他

  • 产品名称:

    采掘机械 、 提升机械 、 破碎粉磨机械 、 选煤机械 、 水泥机械 、 冶金轧钢机械 、 轻工环保机械 、 发电设备 、 大功率减速器 、 大型铸锻锻件等产品以及产品的设计 、 安装等技术服务 、 消防机器人 、 船舶机器人 、 铁路机器人设备 、 器材及系统

  • 经营范围:

    重型成套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矿用机械类产品、隧道掘进机械设备、铸锻件的设计、制造、销售;承包境外与出口自产设备相关的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承包境外机械工程的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从事货物和技术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许可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以上项目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除外);公寓服务(凭有效许可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3-18 
业务名称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2018-12-31
机器产品库存量(吨) 3991.33 3610.10 3286.40 7401.20 8462.6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0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16亿 5.99%
第二名
3.07亿 5.82%
第三名
2.44亿 4.61%
第四名
2.42亿 4.59%
第五名
1.61亿 3.0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6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2亿 3.18%
第二名
9771.34万 3.06%
第三名
6000.00万 1.88%
第四名
5282.31万 1.65%
第五名
5023.93万 1.5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8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5亿 6.13%
第二名
1.02亿 3.56%
第三名
7435.00万 2.61%
第四名
6954.83万 2.44%
第五名
6085.84万 2.1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9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62亿 5.15%
第二名
2.20亿 4.33%
第三名
1.91亿 3.75%
第四名
1.89亿 3.71%
第五名
1.01亿 2.0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49%
  • 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太钢集团岚县矿业有限公司
  •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 中钢设备公司
  • 江西耐普矿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4.55亿 6.29%
太钢集团岚县矿业有限公司
4.16亿 5.75%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3.41亿 4.71%
中钢设备公司
1.72亿 2.38%
江西耐普矿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71亿 2.3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07%
  •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 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
  • 常州中鼎建材有限公司
  •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3.51亿 10.22%
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1.94亿 5.66%
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
1.67亿 4.86%
常州中鼎建材有限公司
1.56亿 4.55%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9536.97万 2.7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挑战,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以新观念打开发展新空间,以新作风塑造新氛围,以新举措创造新业绩,公司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增长,运营质效明显提升,创新活力越加显现,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信重工实现营业收入95.57亿元,同比增长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4亿元,同比增长163.5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逐年攀升;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挑战,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以新观念打开发展新空间,以新作风塑造新氛围,以新举措创造新业绩,公司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增长,运营质效明显提升,创新活力越加显现,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信重工实现营业收入95.57亿元,同比增长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4亿元,同比增长163.5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逐年攀升;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亿元;有息负债压降15.7亿元,有息负债率较年初下降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比继续保持在7%左右,为公司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形成竞争新优势夯实基础。
  (一)2023年工作回顾
  1.坚持创新驱动,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公司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的研发投入强度,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专项研发“十大突破性装备”,推动国产重型装备突破世界最大规格、达到技术领先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牢记制造强国使命,深度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助力国家在航空航天、国防工程、精密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产品进步提升,全力推动实现国产替代、产业升级。连续17次护航神舟飞船升空,建功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提供核电用蒸汽发生器重要锻件,助力全球首座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海上作业液压打桩锤研制”项目顺利通过预验收;“石化爆燃环境防爆型机器人研制与应用示范”“基础制造热加工工艺数据库”重点研发项目顺利通过课题绩效评价;矿用磨机应用规格不断刷新国内纪录,交付国产出口最大规格Φ8.2m×12.7m溢流型球磨机;一次性完成世界最大规格5600mm粗轧机牌坊浇注,刷新世界单次使用钢水量最大单体铸钢件历史纪录。
  2.坚持深耕细作,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矿山及重型装备业务坚持做强,矿业核心主业稳步增长,建材、冶金、煤炭等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业务稳中有进,主机设备订单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工程成套产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签订大型水泥生产线配套余热发电总包工程,有力支撑了公司海外成套市场品牌;国际业务订货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订货首次突破30亿元。报告期内,矿山及重型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01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3.85%,同比增长25.17%。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业务坚持做精,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布局和优势化发展,在矿山领域,制定“一矿一策”针对性方案,完成多个智能矿山项目建设,与多位客户签订异物分拣机器人、大巷巡检机器人、应急储能设备等新产品订单;在应急领域,中标四省市总队级消防机器人项目;在石化领域,深入推进用户和技术单位的战略合作,相关产品得到大面积推广。报告期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70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1.19%,同比增加10.00%。
  新能源装备业务坚持做成,明确“新能源开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位,坚持“能源开发方案+装备研发制造”商业模式,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模式,构建“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平台。2023年,公司签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能建海上风电订单,成功申报200MW风电、光伏保障性并网项目,为新能源装备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报告期内,新能源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0.30%,同比增加6.38%。
  特种材料业务坚持做深,推动公司产品高端化发展,公司签订高温气冷堆成套锻件大单,完成世界最大单机容量500MW级水轮机组超大型马氏体不锈钢转轮锻件交付。与某知名模架企业签订模具钢战略合作协议及亿元批量化采购合同。报告期内,特种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01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4.66%。
  3.坚持精益管理,数智重工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中信重工以“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业务流程数字化”为目标,以“平台化建设、生态化发展”为指引,深化信息技术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赋能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重工”建设。持续优化业财一体化平台系统功能,加强财务数据对业务经营的指导;推广应用“数字化精益制造平台”,扎实推进生产管理数字化提升专项,启动离散制造智能排程算法研究和APS系统建设;构建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数据质量;提升网络及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数据分析辅助决策能力。公司获评河南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成为河南省首批、洛阳市首家通过两化融合AAA级评定的企业,2个项目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项目获评全国5G应用大赛二等奖,5个项目在中信集团首届数字化应用大赛中获奖。
  4.坚持深化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报告期内,中信重工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化公司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完成营销、生产核心管理机构和分厂等组织机构优化调整,公司业务条线更加优化,机构设置更加健全、职责权限更加明确、管理脉络更加清晰,产业布局更加科学、专业。明确“细化生产运营管理、强化海外市场开拓、深化绿电平台建设、优化合资公司治理”重点任务举措,重塑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采取“平台化建设,生态化发展”发展模式,以合作共赢的思维搭建产业生态,以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精益管理理念打造公司独有的经营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5.坚持党建引领,提供高质量发展政治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五抓五到底”为引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依托公司独特红色资源,坚持开展践行焦裕禄精神贯标活动,持续与社会各界开展党建联建。引导基层党组织探索“业务+党建”模式,扎实开展“一党支部解决一突出问题”特色实践。坚持严的主基调,压实两个责任,持续巩固公司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公司成功入选国家“大思政课”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二)公司面临的形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公司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公司巩固和增强良好发展态势、着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面抓好2024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从发展环境看,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从国内看,经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恢复发展本身存在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速显现,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至。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综合研判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面对多重压力挑战,中国经济将迎难而进,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国家政策看,2023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2023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信集团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和强度,积极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大力投资和布局新产业新赛道,不断提升未来竞争力。要推动实业转型升级,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聚焦重点领域筑牢“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力争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动。先进智造板块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确保产业链关键装备和零部件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深化与数字经济、智能技术融合,加快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点亮更多“灯塔工厂”,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总体研判,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面对外部的挑战和机遇,公司将继续锚定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目标,以高端产品支撑高质高效的工业化进程,以智能化、信息化提升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助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坚持上下一盘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把握重要政策机遇,树牢全局意识,提高精益管理水平,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中信重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守“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定位,贯彻“平台化建设、生态化发展”发展理念,以“细化生产运营管理、强化海外市场开拓、深化绿电平台建设、优化合资公司治理”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公司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跃上新平台。
  1.深化“全员营销”理念,拓展高质量发展市场边界
  切实发挥营销“龙头”作用,深化全员营销理念,加快重点市场开发,巩固“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成效,增强客户粘性,扩大市场订货。持续巩固传统产业主机市场优势地位,打造新的拳头产品。围绕“一带一路”,做大工程成套产业。发挥公司优势,实现风电、光伏等领域更大的突破。发挥技术优势,做精新兴业务。强化海外市场开拓,推动国际化发展战略走深走实。进一步扩大与设计院、高校的深度合作,扩大客户群体,做大市场规模。
  2.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开展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技术等三个层次技术研究,研发核心装备工艺试验及可靠性、材料力学性能等一批支撑公司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公司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创新实力,做好基础制造热加工工艺数据库、海上作业液压打桩锤等项目验收。推进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科技合作力度,促进融通创新,加大与高校、设计院所的合作力度,解决关键理论、技术问题,扩大市场切入口,实现互利共赢。
  3.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提“智”增效
  围绕信息化规划目标,将数字化融入管理全过程,以“1332重点工作”为抓手,赋能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推进深化业财一体化平台应用和系统功能优化。推广应用“数字化精益制造平台”和生产管理数字化提升专项,启动离散制造智能排程算法研究和APS系统建设。构建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大数据治理力度,提高数据质量。
  4.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蕴
  持续导入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细化生产运营管理精准配置生产资源。建立生产厂、板块、中心三级设备能力平衡管理模式,摸清底,深挖潜,补短板,锻长板,实现统筹各类能力和资源要素。完善制度流程提升精细化管理,实施集招集采、大宗原材料预判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强化供应商管理打造韧性供应链,推动供应链薄弱环节补链强链。持续完善质量体系有效性建设,立足“大质量”视角,将各部门工作业务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开展质量监督,确保体系有效运行。推进精细化质量管理,开展以预防为主的精细化质量管理工作,畅通设计、制造、质保、售后等环节的双向质量信息传递通道,提升质量管控能力。
  5.强化职能作用发挥,总部管理能力获得新提升
  扎实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要求,持续开展对标世界一流提升行动。强化公司治理,持续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持续强化总部职能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正确地做事”作用,坚持主动靠前、能动协调、全程跟踪。加强对直属单位和子公司穿透式管控、赋能和激励。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打造“管理”+“技防”模式,以“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6.围绕中心强化党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提升“政治三力”,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水平。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庆祝建国75周年系列活动,策划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活动,持续开展践行焦裕禄精神贯标活动,持续探索基层“业务+党建”模式。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业装备、水泥装备制造商与服务商,我国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国内特种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公司以“核心制造+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坚守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定位,不断强化“国之重器”地位和“硬科技”实力,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矿山及重型装备、工程成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大型设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及关键基础件的开发、研制及销售,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可为全球客户提供矿山、建材、煤炭、冶金、石化、有色、电力(核电、风电、水电、光伏)、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及其他领域的大型化、重型化装备,包括物料试验、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工程成套、备品备件、运维服务等业务;拥有大型矿用磨机、破碎机、高压辊磨机、立式搅拌磨、提升机、回转窑、大型重型铸锻件以及海上风电单桩、塔筒、导管架、液压打桩锤、嵌岩桩钻机、汽轮机、发电机、高安全/超高压、超高倍率/宽温域储变电电源系统、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特种机器人、智慧煤炭平台和智慧矿山平台等标志性产品。
  公司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冶金专用设备销售;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械销售;隧道施工专用机械制造;隧道施工专用机械销售;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销售;黑色金属铸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对外承包工程;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风动和电动工具销售;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销售;海洋工程平台装备制造;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供暖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燃气经营;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住宿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和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国之重器的地位
  公司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深耕行业近70年,公司始终牢记实业报国初心,担当制造强国使命,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主业,致力为国家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为客户提供工业项目解决方案,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硬科技”实力。历经近70年探索和实践,中信重工已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山重型装备、水泥装备制造商与服务商,全球稀缺的具备重大装备和特种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的重型装备企业,全球稀缺的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国内特种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
  2.较强的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
  公司践行国家战略,以“做强传统产业、做大成套产业、做成风电产业、做精新兴产业”为目标,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技术创新“需求、问题、结果”三个导向,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健全了公司科技创新顶层决策机制,健全和优化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成立基础技术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分层次研究开发的组织框架基本搭建,打造了运行高效、组织管理顺畅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凝聚了一支国家级创新人才队伍,开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助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型装备行业首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特种机器人工业设计中心、全国首批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矿山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矿山提升设备安全准入分析验证实验室、危险环境智能特种机器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公司建成了国内行业首个“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并与“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离散型重型装备智能工厂”项目双双荣获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使公司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两次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的企业;作为国内重机行业和河南省唯一企业获评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曾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创新大赛金奖等国家和行业荣誉称号。
  公司拥有年产千万吨级超深矿建井、年产5000万吨级特大型选矿、低温介质余热发电、特大型高品质精品钢制造技术、特种作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及物联网平台应用技术等60余项处于世界和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先后承担研制了一批堪称“国之重器”的重大装备、重点产品、核心部件、重点材料,创造出超300项国内乃至世界“第一”“首创”“领先”记录。
  2023年,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价优秀;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诚智能公司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基于云平台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和“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化运维”两项目同时获批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截止2023年底,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161件,其中发明398件,实用新型662件,外观设计101件;拥有软件著作权239项,作品著作权3项;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13项、行业标准138项。
  3.稀缺的高端重型制造体系
  公司以世界规格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构建包括重型冶铸、重型锻造、重型热处理、重型机械加工等全流程的制造工艺体系,拥有精炼钢水1000吨、最大铸钢件600吨,最大钢锭600吨、最大锻件450吨、最大铸铁件200吨、最大球墨铸铁件150吨的制造能力,奠定了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的行业地位,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4.丰富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先后与全国十三大煤炭基地、十大钢铁集团、八大有色企业、十二大水泥生产商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世界三大矿业巨头、五大水泥集团和铜、金、铝三大有色巨头建立了长期供货及服务关系。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客户资源愈加丰富。
  公司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国际化经营企业之一。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贯彻和实施国际标准与国际规范,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设立了7家境外机构,实现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全流程的国际化布局。市场拓展至欧洲、澳洲、南美、北美、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区域,产品和服务覆盖68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矿山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5.人才优势
  公司慎终如始地重视高素质、高技能蓝领工人队伍建设,培养出党的十一大代表、“刘玉华姑娘组”组长刘玉华,全国劳动模范、“万斤钉精神”组长曲绍惠,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以及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刘新安,大国工匠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杨金安,2022年大国工匠提名人物孙宁,以及4名中原大工匠、5名河洛大工匠、14名河洛工匠等在内的一批产业工人先进典型。公司系统推进“金蓝领工程”,已成立1个全国劳模工作室、7个大工匠工作室及14个首席员工创新工作站,生产单位更是创新性地开展了专注青年员工成长的“蓝鹰计划”,4000余名产业工人凝心聚力、匠心制造,忠诚践行央企国家使命,担当“国之重器”作为,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6.兼具红色传承与创新卓越的品牌文化优势
  诞生于“一五”期间,中信重工有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红色基因。这里曾留下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纪登奎曾任洛矿第一任厂长,习仲勋同志曾在洛矿工作过,焦裕禄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九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信重工时指出:“一个人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焦裕禄同志在洛矿工作的9年,是焦裕禄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我们这代人都是在焦裕禄精神影响下成长的”。近70年的接续发展,中信重工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优良传统一脉传承,融汇中信集团“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的企业文化精髓,凝练出“创新”的核心发展理念,培养了一支有着“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形成了“焦裕禄精神”“工匠精神”等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信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2023年中信集团连续15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位居第100位。中信集团拥有多元业务布局,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并驾齐驱,传统动能与新经济共生共存,境内与境外布局相辅相成。公司将在中信集团“共创新可能”品牌主张的引领下,合力前行,与各方携手共创更多新可能。
  
  四、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重型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近年来,重机行业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服务化:制造服务业越发重要
  全球矿业及工业化投资周期波动,目前行业景气度尚未进入高涨期。在资本开支受限的时期,与主机装备相关的备品备件、易耗件、运营维护等制造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下游客户对项目全流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核心主机、成套设备供给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公司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盈利空间。
  ——高端化: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迈向高端市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由跟跑者逐步向领跑者转变。公司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承担国家使命,展现高端+制造业应有担当,建功航天航空、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持续保持高端矿业装备领域高占有率的基础上,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助力我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智能化: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不断融合应用,离散型制造企业也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转型,同时结合下游客户的需求,公司明显感受到智慧矿山、智慧煤炭、智慧水泥等需求明显增加,公司把产业数字化也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进行储备。目前,公司已建成窑街煤电集团智慧煤矿示范项目,将加快推广智能化产线建设。
  ——绿色化:碳中和承诺的影响深远随着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国内相关绿色低碳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风电设备、风机吊装及检修设备前景看好。全球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给多功能辅助作业平台、风电安装和运维平台等产品带来了机遇。此外,节能降耗技术将持续成为下游客户关注的重点。
  2.行业格局
  目前国内主要的冶金矿山设备制造商都是国有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本公司、中国一重、国机重装、太原重工、大连重工等为代表的大型传统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我国重型机械行业中,不同企业的产品各有侧重。但近几年,竞争格局有所改变,各企业产品之间开始相互渗透,竞争程度有加强的趋势。目前,国内各大重机企业的主导产品各有侧重,在各自细分市场具备相对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格局。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践行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使命,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愿景,巩固拓展国企改革深三年行动成效,争当制造强国的国家队、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安全稳定发展的践行者。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中信重工“增长稳定、发展均衡、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员工幸福”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战略体系
  使命:践行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愿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价值观:以诚信铸就基业,为客户创造价值。
  战略定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模式:平台化建设+生态化发展。
  商业模式:核心制造+综合服务。
  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板块化经营。
  3.产业板块
  公司产业板块划分为重型装备板块、新能源装备板块、工程成套板块、新兴业务板块。
  重型装备板块主要包括为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提供大型化、重型化、智能化装备、高端铸锻件,为矿业、建材、石化等行业提供主机设备,并为客户提供设计、建设、调试、达标、运维等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新能源装备板块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聚焦“新能源开发解决方案供应商”定位,坚持“能源开发方案+装备研发制造”商业模式,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模式,构建“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平台,聚焦能源开发方案、风电主机设备、关键部件制造等新能源装备业务,打造成为公司的“增速器”和“推进剂”,成为公司实现稳健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
  工程成套板块深耕国际国内建材水泥、活性石灰、选矿、干熄焦发电、环保矿渣微粉、工民建等核心业务,拓展工程总包+运维、城市商业建筑施工等新模式、新业务,打造行业知名工程总包商。
  新兴业务板块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核心技术,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和质量效益,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三)经营计划
  2024年,中信重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信集团2024年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打造“平台化建设、生态化发展”业务新模式,深入推进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一是抓好全面预算落实。抓好全面预算的落实完成,确保圆满完成每年全面预算指标,确保完成压降层级、降本增效指标;抓好规划确定的标志性任务的落实完成,一个是经济指标,一个是发展指标,严格跟踪考核,确保全面预算和规划任务按节点进度实现,通过狠抓落实、大抓落实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
  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让创新驱动成为推动产业板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转化,抓好重大科研项目,提高创新实力,推进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科技合作力度,促进融通创新,加大与高校、设计院所的合作力度,解决关键理论问题、关键技术问题,扩大市场切入口,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拓展市场开拓边界。积极践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采取“高端市场+国际化”的营销策略,加快重点市场开拓。持续推进“全员营销”,增强客户粘性。坚持合作共赢,建立共赢合作代理机制,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在合作共赢中放大价值。进一步扩大与设计院、高校的深度合作,扩大客户群体,做大市场规模。
  四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细化生产运营管理、强化海外市场开拓,做强重型装备业务、做大工程成套业务。以深化绿电平台建设,做成新能源装备业务。以优化合资公司治理,做精新兴业务。
  五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推进深化业财一体化平台应用和系统功能优化。推广应用“数字化精益制造平台”和生产管理数字化提升专项,启动离散制造智能排程算法研究和APS系统建设。构建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大数据治理力度,提高数据质量。
  六是强化风险防控。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开展“风险为底线、合规为红线、内控为支撑”的风险、合规、内控一体化建设,将风险管控措施深入嵌入现行业务流程中,强化风险识别评估,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严控增量风险,加大存量风险处置力度,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预见性,提升公司防控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以“管好风险就是创造收益”的理念,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在重型机械行业下游的矿山、建材、煤炭等领域往往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上述行业的鼓励政策进行调整,导致上述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使客户的需求总量出现收缩和调整,将会对本公司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国内重型机械行业的主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扩展,行业竞争趋势将会加强。同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美卓-奥图泰等国际知名大型公司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构成不利影响。
  3.原辅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成本中,原辅材料占比较高,公司原辅材料主要包括原材料、钢材、外协毛坯、电机、轴承、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价格波动较大。公司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产品价格的调整相对原辅材料价格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将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已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原辅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但公司不排除未来无法以合适价格及时购买到生产所需的各种原辅材料,将会导致其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影响的风险。
  4.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的风险
  受国际形势变化、国内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存在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的风险。未来,公司将加快战略转型,加强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应对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变化。但若未来公司经营环境恶化,或公司战略转型不及预期,将有可能面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的风险。
  5.投资项目未达预期目标的风险
  尽管公司会对投资项目进行谨慎、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认真的市场调研,但都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产业政策变化、技术进步、产品市场变化、设备价格波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将会导致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盈利水平不及预期目标。
  6.客户资信风险
  市场的变化会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以及业务往来等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客户资信下降,资金支付能力变差,进而对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产生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