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化学储能。

  • 产品类型:

    智能电网业务、新型电化学储能业务

  • 产品名称:

    标准仪器仪表 、 智能电表 、 智能配电网一二次产品和设备 、 液冷和风冷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 液冷和风冷工商业储能一体机 、 集中式储能双向变流器 、 光储一体变流器 、 储能变流中压集成系统 、 储能双向DCDC变流器系统 、 BMS电池管理系统 、 EMS能量管理系统 、 O&M运维系统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电力测量仪器仪表及检查装置、电子式电能表、用电管理系统及设备、配电自动化设备及监测系统、变电站自动化、自动化生产检定系统及设备、自动化工程安装、智能变电站监控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互感器、高压计量表、数字化电能表、手持抄表器、手持终端(PDA)、缴费终端及系统、缴费POS机及系统、封英中高压开关及智能化设备、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充/换电设备及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检定装置、箱式移动电池储能电站、储能单元、高中低压变频器、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设备、电力监测装置和自动化系统、无功补偿器(SVG/SVC/STATCOM)、风电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离网/并网光伏发电设备、离网/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安装、运营;射频识别系统及设备、直流电源、逆变电源、通信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电力操作电源及控制设备、化学储能电池、电能计量箱(屏)、电能表周转箱、环网柜、物流系统集成(自动化仓储、订单拣癣配送)、自动化系统集成及装备的研发、规划、设计、销售、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生产项目由分支机构经营,另行申办营业执照);物流供应链规划、设计及咨询;自动化制造工艺系统研发及系统集成;软件系统开发、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软件工程及系统维护;能源服务工程;电力工程施工、机电工程施工、电子与智能化工程施工、承装(修、试)电力设施;电子通讯设备、物联网系统及产品、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监控系统、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直流电源系统、电动汽车BMS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高压计量箱、直流电能表、四表合一系统及设备、通讯模块、电子电气测量设备及相关集成软硬件系统、气体报警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充电运营、风电系统及设备、光伏系统及设备、储能设备、高压开关设备、高低压成套设备、智能控制箱、自动识别产品、光伏储能发电设备、雕刻机、变频成套设备、动力电池化成测试装置、高压计量设备的研发、生产(生产项目证照另行申报)及销售;智慧水务平台及水表、气表、热量表的生产、研发及销售;微电网系统与解决方案、新能源充放电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力安装工程施工;自有房屋租赁;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塑胶产品二次加工;模具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离网/并网光伏电站运营(根据国家规定须要审批的,取得批准后方可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2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储能设备(兆瓦时) 353.00 - - - -
库存量:电气产品(台/套) 90.38万 - - - -
工业库存量(台/套) - 129.44万 105.50万 211.37万 217.1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6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42亿 31.95%
第二名
1.73亿 4.13%
第三名
1.70亿 4.04%
第四名
1.37亿 3.26%
第五名
1.36亿 3.2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5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68亿 23.76%
第二名
6162.79万 2.58%
第三名
5070.73万 2.12%
第四名
3724.59万 1.56%
第五名
3576.74万 1.5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7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59亿 10.14%
第二名
1.03亿 2.90%
第三名
9453.59万 2.67%
第四名
9057.34万 2.56%
第五名
8717.62万 2.4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0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01亿 22.48%
第二名
5051.33万 1.89%
第三名
4885.74万 1.83%
第四名
3857.33万 1.44%
第五名
3841.25万 1.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0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4亿 3.57%
第二名
8612.80万 2.69%
第三名
8558.99万 2.68%
第四名
8276.67万 2.59%
第五名
8158.63万 2.5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6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508.13万 3.93%
第二名
6184.19万 2.86%
第三名
3423.81万 1.58%
第四名
2651.44万 1.23%
第五名
2367.74万 1.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1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592.41万 2.87%
第二名
9576.03万 2.87%
第三名
8623.98万 2.58%
第四名
8189.32万 2.45%
第五名
7983.32万 2.3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1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6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006.20万 3.60%
第二名
5102.16万 3.05%
第三名
4124.55万 2.47%
第四名
3056.91万 1.83%
第五名
2773.63万 1.6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1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3亿 3.23%
第二名
9767.98万 3.06%
第三名
9556.64万 2.99%
第四名
8311.27万 2.60%
第五名
7260.74万 2.2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8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283.28万 3.01%
第二名
4121.12万 2.35%
第三名
3337.36万 1.90%
第四名
2724.34万 1.55%
第五名
2536.74万 1.4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智能电网业务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载体。在“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多个新型电力系统重磅文件,从顶层设计上规划出框架体系和发展路径,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电网灵活可靠配置、用电负荷多元互动、储能技术广泛应用的特征和优势越发清晰。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市场化改革、负荷有序管理的推进,电网公司形成以新一代采集系统、新型采集终端、双模通信、智能物联电能表、智能开关、负荷管理装置为主体的广域实时监控架构,打造先进测量体系,逐步实现电网全域可观、...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智能电网业务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载体。在“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多个新型电力系统重磅文件,从顶层设计上规划出框架体系和发展路径,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电网灵活可靠配置、用电负荷多元互动、储能技术广泛应用的特征和优势越发清晰。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市场化改革、负荷有序管理的推进,电网公司形成以新一代采集系统、新型采集终端、双模通信、智能物联电能表、智能开关、负荷管理装置为主体的广域实时监控架构,打造先进测量体系,逐步实现电网全域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国家电网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围绕数字化配电网、新型储能调节控制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南方电网2024年重点面向战新产业发展、业扩界面延伸等投资需求,计划固定资产投资 1,730亿元,同比增加 23.6%,助力综合能源、储能、数字产业、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集群加快产业升级。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架构中,配电网是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相关部门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新形势下配电网的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旨在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同时,强调鼓励多元主体投资配电网,创新投资方式。配电网或将迎来颠覆式变革发展。
  在智能电网已成为各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智能电表推动绿色经济、应对环境气候变化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全球性大规模的智能电表行业建设为智能电表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智能电能表采购需求主要包括国南网公司的常态化电能表轮换,新增城镇、农村住宅、工业用户及新能源等安装需求;发达国家电网存在显著的老化问题,电网更新成为重要的投资组成部分;中东、北非、墨西哥、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区域的基建投资、工业化进程提速,将显著带动配套电气设备需求。
  2、储能业务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和能源多元化的愈发重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共识。储能技术作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部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两年,国家及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包括财税支持、补贴政策、市场准入规定等,促进了储能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发展。
  2023年 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接连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市场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山西、山东、甘肃、广东四省的现货市场已向新型储能开放,并均有项目参与市场。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首次将储能与电网调峰、智能化调度并列,作为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推动电力系统优化,增强电网调节能力,以及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中国电力清洁低碳转型设定了明确目标和实施路径。2024年3月,“新型储能”、“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新型储能将成为2024年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国新能源项目建设的高速展开,各地新能源配储也从鼓励引导逐渐成为并网标配。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政策规范新能源配储要求,配储比例从最初的5-10%提升至10-20%,时长也提高至最高4小时。对未按要求配置储能的新能源项目,部分省区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惩罚性机制。
  工商储方面,2023年以来,国内各省份相继出台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户主用电需求稳定且量大,部署储能具备较高经济性。叠加直接补贴、需求响应奖励、容需量电费、光伏配储等驱动因素,推动工商业储能迎来发展黄金期。2023年12月,国内有24个区域峰谷价差超过 0.7元/kWh的盈利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重庆、浙江、湖南、广东、河南等省近 20地出台了针对用户侧储能项目的补贴。此外,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第三方主体参与辅助服务的市场规则也在持续完善,进一步增加了工商业储能未来的发展潜力。根据《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将占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4.5%,按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约70GW估计,2025年末我国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约为3.2GW。
  自2022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GW/48.70GWh,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31.39GW/66.87GWh,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全球市场方面,伴随全球碳减排及碳中和行动持续推进,由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向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转型成为明确趋势,储能发展进入快速通道。国际能源署预测,在现有政策和市场条件下,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2023年至2028年间将达到7,300吉瓦。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来源。未来5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95%。
  2030年前,中、美、欧减排指标均超过50%,是全球范围内的核心减碳区。美国与欧洲地区依旧是海外储能市场的主要驱动力。美国市场区域电网高度分散和独立,设施老旧,对储能的需求旺盛。尽管北美储能在并网困难、部分储能部件如变压器交付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下,短期装机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在投资税收抵免(ITC)刺激、能源转型和市场驱动下,北美储能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7月,欧洲议会正式通过电力市场设计改革方案,鼓励电网引入更多非化石燃料灵活性资源(如储能、需求侧响应),并通过容量市场等方式为其提供合理的投资回报,从顶层架构层面强调新型储能在构建可靠的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据欧洲储能协会测算,到2030年,欧洲将需要部署大概200GW的储能,到2050年,需要部署600GW储能以帮助欧洲实现减少对外部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确保欧洲能源经济安全。东南亚、中东、南亚、澳洲、南非、南美等地受双碳战略及区域能源结构影响,表前储能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能源的发、配、用、储产品业务为核心,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能源领域的综合服务商,主要业务涉及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化学储能领域。
  (1)智能电网业务
  智能电网板块业务是公司的核心基础,核心技术是高精度量测技术、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和一二次融合技术,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主流供应商,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标准仪器仪表、智能电表和智能配电网一二次产品和设备。
  A、标准仪器仪表。包括高精度交直流电力测量、计量检定用标准仪表和标准源,主要用于电网各级计量院和自动化检表线,为智能电表和电动汽车充电桩提供检定服务。
  B、智能电表。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海外智能电网建设用各种标准的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装置,提供 AMI解决方案。
  C、智能配电网一二次设备。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提供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一二次融合环网箱、智能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柱上开关、环网箱、配电变压器和高低压配电柜。
  (2)新型电化学储能业务
  公司新型电化学储能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液冷和风冷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液冷和风冷工商业储能一体机、集中式储能双向变流器、光储一体变流器、储能变流中压集成系统、储能双向DCDC变流器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O&M运维系统,涵盖由硬件到软件的储能生态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应用场景有: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站、独立储能电站、火电厂联合调频储能电站、电网侧调峰调频储能、用户侧削峰填谷储能电站、备电储能电站等。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寻求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售后服务、运维服务,不断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3、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行业发展推动、客户需求推动、公司内部管理的精细化运作、核心竞争力或服务能力提升带来的商业机会等。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公司所处行业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积极参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省级能源企业、地方电力公司以及海外电力公司等客户的招投标活动;积极开拓非电网市场;通过战略合作、科技项目、运营服务、代理商合作等方式获得客户以及同行订单。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公司产品已实现从功能终端向智能化终端、从单一产品向系统解决方案的转变,通过系统解决方案与工程服务实现客户价值,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深耕电力行业近三十载,多次参与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深刻理解新型电力系统。公司是目前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物联通信技术、高级量测技术、边缘计算技术、配电控制技术再到为用户提供软件管理等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软、硬件架构,打造产品自主平台,研发出计量系列产品、边缘智慧终端类产品、中低压配电产品、溯源及检测系列产品、自动化检定、立体仓储系统等,实现了全链路产品布局,全面贯通从数字电网到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全域生态,并不断向电力物联网各细分领域延伸,构建可感、可观、可测、可控的数字能源体系。公司海外智能电表产品获得多项国际前沿标准认证,包括ALT寿命加速认证、G3-PLC通信认证和IDIS互联互通认证,对产品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认证资质体系包括KEMA、MID、DLMS、STS、SABS、G3-PLC、IDIS等,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企业,PCS、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BMS、EMS和O&MS等储能系统控制核心单元全面自研自产。在项目应用方面,覆盖储能多个应用场景,积累了10年以上的运行数据反哺产研集成能力提升。基于极致安全、极致性能、极致稳定、智能管理(CLOU ESS=E3S)的产品理念,公司自研的 Aqua系列液冷储能产品、Aero系列风冷储能产品和中压系列产品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如双重DCDC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簇级管理和灵活增容部署;EMS智能充放电技术实现大规模场站的堆间均衡和智能充放电管理;O&MS精益运维技术平台配合主动均衡型BMS对储能系统进行高效均衡管理,提升大规模场站一致性,通过实时监控和故障分析实现自动化运维。基于产品应用和技术突破,公司完成“设备+平台+服务”的生态化整合,为储能行业提供全生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2、品牌优势
  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深圳知名品牌”、“国家863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23年,公司荣获“2023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品牌”、“2023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奖”、“2023年度十大储能系统集成企业”、“2023储能产业TOP50”、“2023年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系统集成商”等多项荣誉,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3、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产品已覆盖电力能源的发、配、用、储各个环节,可为电力客户实现源-网-荷-储的协调控制提供产品与服务,提供完整的AMI和智能配电网系统解决方案,可为储能行业提供全生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4、管理优势
  2023年6月,美的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与高级管理人员选聘工作。凭借控股股东的平台及资源,公司在制造、供应链、品质、营运、品牌等关键领域,获得了人力、流程、技术等方面的多维赋能,提升了内部运作效率和效能。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公司紧盯客户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动态,深耕存量市场,持续巩固并深化现有客户合作,加大新客户开拓力度,同时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挖潜增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8%,主营业务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亏 10,359.90万元,主营业务亏损收窄。
  1、进一步聚焦主业,抢抓市场机遇
  (1)智能电网业务稳中提质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原有业务优势基础上,推出智能量测终端、光伏协议转换器、低压馈线检测装置等新产品,积极研发高精度关口表等下一代产品,全面覆盖中低压配用电领域应用场景。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相关项目招投标,中标数量及金额排名靠前。海外电表市场方面,公司在深耕原有市场的同时,持续加大亚太、非洲及拉美等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完成欧洲市场订单的交付。2023年,公司海外市场新增订单约6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2)储能业务厚积薄发
  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开拓国内储能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储能市场。公司成立美国子公司,进一步拉近公司与全球市场的距离,通过更加国际化的产品、能力、渠道和团队,为全球储能领域客户带来更高价值。公司与欧洲知名新能源产品集成商 Insight Enerj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欧洲市场开展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储能集装箱等产品以及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长期战略合作,对公司欧洲储能市场的布局具有开拓性意义。此外,公司依托海外电网渠道优势,积极拓展亚非拉储能市场。2023年,公司完成约1.3GWh储能系统交付。
  报告期内,宜春科陆储能基地顺利扩建,目前年产能约8GWh。此外,公司在广东顺德投建储能生产基地,按照规划,项目达产后,顺德基地BESS产能预计可达到14GWh,PCS产能预计可达到5GW,将有效支撑公司未来全球储能业务拓展。
  2、持续创新驱动,强化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主动应对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竞争迭代。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国网双模通信单元智能检测系统、国网采集终端全功能检测系统、国网ECU综合测试装置系统、分布式电源接入单元检测装置、智慧能源单元检测装置的研制工作。
  公司针对国内和海外的 Aqua系列液冷储能产品和中压系列产品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Aqua系列产品获得UL9540认证,PCS系列产品获得UL1741认证。2023年12月,公司新一代储能旗舰产品Aqua1在宜春储能基地正式下线,后续将聚焦欧美市场,应用至适配欧标和美标的国家或者地区。针对工商业应用场景,公司研发的户外一体柜储能系统Aqua-E pro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灵活配置容量,为用户解决电费高的问题。此外,公司积极探索研究源网荷储充互动及楼宇空调协调的虚拟电厂技术,促进电能高效利用和可调节资源灵活性配置。公司将密切关注虚拟电厂后续发展情况,拓展工商业园区虚拟电厂的业务,及时把握市场商机。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投入26,470.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12%。2023年,公司(含控股子公司)共申请专利185项,获得专利89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申请专利1,971项,获得专利1,376项。
  3、学习优秀管理经验,加速公司变革
  2023年6月,美的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控股后,公司积极学习美的集团优秀管理经验并加速变革,支撑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组织能力提升方面,公司快速实施组织变革,将管理职能下沉并进行横向整合,拉通资源聚焦核心主业,持续战略投入储能业务、全力挖潜智能电网业务;公司以降本为抓手,加速推动供应链建设,以交付为目标,推进生产线改造和扩产工作,持续优化企业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精益制造、品质改善、供应链齐套、交付保障等方面挖潜,营运效率不断提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全面梳理业务流程,通过数字化工具革新管理体系,赋能管理提效。
  4、完善公司治理,修订治理制度
  2023年6月,鉴于公司股权结构及控制权已发生重大变化,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公司有效决策和平稳发展,公司对第八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提前换届,并聘任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换届后,为进一步促进规范运作,公司根据最新监管规则,结合经营管理需要,修订或制订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等14项制度。2023年12月,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新颁布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结合经营管理需要,再次对《公司章程》、《总裁工作细则》、《独立董事制度》等6个制度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为“锐意变革、布局未来”,公司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倡议,紧抓“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机遇,以控制权变更为契机,重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发挥智能电网业务和储能业务的产业协同优势,打造世界级能源服务商。
  在业务拓展上,持续巩固智能电网业务的压舱石、基本盘作用,以网内业务为核心,辐射网外市场,加快推进产线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交付能力;巩固公司在国内发电侧调频调峰应用的相对领先地位,大力创新发展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的商业化应用领域,发挥公司在储能产品集成、关键核心组件、安全管理运营等方面的自主技术沉淀优势,扎根国内、深耕美洲、拓展欧洲、布局“一带一路”市场,以极致安全的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极致服务完成全球布局;丰富新能源综合服务模式,发挥两大主营业务协同效应、做大产业平台价值。在产品布局上,全力构建产品预研能力,不断提升企划能力,长远规划、中期预研、短期落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竞争迭代,坚定推进公司产品线的国际化布局,从赶超到引领行业发展。
  站在新起点,公司将以战略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新企业机制,培育创新土壤,激发组织活力,在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能源服务商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公司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聚焦产品竞争力、组织效率提升,凝心聚力,高效协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抢占新机遇、拓展新业务,发挥公司在电力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电网产业集团及地方电网公司的合作,持续开拓智能配用电市场。探索海外本地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快速实现规模突破。
  2、储能业务将发挥出海优势,继续加强与海外客户的合作,以深耕美洲市场、加速开拓欧洲市场、布局“一带一路”市场为战略方向,加大新市场新客户开发力度,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配储、独立电站、共享电站、工商储、台区扩容等应用市场。
  3、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开发,推进产品的快速迭代,提升产品竞争力,锻造新质生产力。
  4、持续拉通全价值链降本增效,继续加大产线技改投入,提升工厂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顺德储能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5、坚定组织变革,以业绩为导向,梳理匹配责权利,提高组织人效比;全面梳理业务流程,通过数字化工具革新管理体系。
  (三)未来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的电力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行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且行业的发展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及基础建设等因素影响,未来公司可能面临着国家出于宏观调控需要,导致产业政策改变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国家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等风险,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安规合规性风险等,也可能会对公司海外项目的正常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行业动向,加强政策研判和市场研究,紧跟政策调整的步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开发策略;通过在海外部分国家加强本土化建设,提升海外运维服务能力,并不断加强对海外相关标准的研究,引进行业内顶尖产品团队,打造符合海外标准的高质量高安全性产品。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储能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同行业公司均在不断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大量企业跨界进入储能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进步加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以及客户对产品性能指标及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在技术革新和研发成果应用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或出现决策失误、市场开拓不力等情况,则将面临不利的市场竞争局面。
  公司将密切跟踪行业发展和政策变化趋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健全研发创新项目预研、选项、立项、技术评审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的技术风险管理,及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保持公司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3、技术失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技术优势一直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公司通过对研发技术人才多年的培养及储备,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公司存在技术失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如果出现技术泄露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情况,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执行严格的技术保密制度,与关键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公司将持续为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营造宽松的创新机制,结合股权激励计划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降低技术失密和人才流失风险。
  4、汇率波动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产品远销非洲、美洲及亚洲等地区,境外销售主要采用美元和埃及镑定价结算。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影响,汇率的变动存在不确定性,若未来美元和埃及镑汇率持续波动,公司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汇兑损失,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和国家相关汇率政策,加强外汇管理,强化外汇形势监测分析,适时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