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配电设备研发与制造、新能源投资与建设、智慧能源管理三大业务体系。

  • 产品类型:

    中低压开关系列产品、配电变压器系列产品、配电网自动化系列产品、配电设备元器件系列产品

  • 产品名称:

    中置柜 、 柱上开关 、 美式箱变 、 欧式箱变 、 硅钢变压器 、 非晶变压器 、 环网柜 、 重合器 、 模块化变电站 、 GRC外壳 、 电缆附件

  • 经营范围: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力电子、供用电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新能源、通信技术的技术推广;销售自产产品、汽车;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专业承包;电力供应;出租办公用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销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检测服务;产品设计;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限分支机构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7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配电及控制设备(台、只) 10.50万 - - - -
配电及控制设备库存量(台、只) - 13.90万 11.95万 14.85万 20.18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7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29亿 6.62%
客户2
9471.29万 4.85%
客户3
6450.04万 3.30%
客户4
5998.96万 3.07%
客户5
5764.03万 2.9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60%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4218.95万 2.99%
供应商2
3596.82万 2.55%
供应商3
3525.29万 2.50%
供应商4
3335.40万 2.37%
供应商5
3082.17万 2.1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1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10亿 5.08%
客户2
9018.98万 4.14%
客户3
8251.77万 3.79%
客户4
7612.24万 3.50%
客户5
5828.47万 2.6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48%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7870.42万 4.71%
供应商2
6444.69万 3.86%
供应商3
3842.58万 2.30%
供应商4
3075.43万 1.84%
供应商5
2952.50万 1.7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00%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5544.15万 2.38%
客户2
5399.09万 2.31%
客户3
4911.21万 2.10%
客户4
3898.44万 1.67%
客户5
3586.06万 1.5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49%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5913.44万 3.81%
供应商2
4602.76万 2.96%
供应商3
4559.35万 2.94%
供应商4
4495.97万 2.89%
供应商5
4486.42万 2.8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86%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8356.39万 3.83%
客户2
6289.96万 2.88%
客户3
5740.36万 2.63%
客户4
5681.67万 2.60%
客户5
4176.25万 1.9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06%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4607.17万 3.40%
供应商2
3868.49万 2.86%
供应商3
3739.88万 2.76%
供应商4
3425.13万 2.53%
供应商5
3405.19万 2.5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0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9398.48万 3.88%
客户2
8478.67万 3.50%
客户3
6982.05万 2.88%
客户4
6438.21万 2.66%
客户5
5130.72万 2.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12%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5726.14万 3.91%
供应商2
4271.54万 2.92%
供应商3
4269.09万 2.92%
供应商4
3704.42万 2.53%
供应商5
2683.87万 1.8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属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主营业务为12kV及以下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市场较为成熟,竞争激烈,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公司近年来在巩固配电设备产品领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IGBT、光储充氢技术,并联合业内头部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业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努力为全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从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氢能运用、综合能源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的规模与增长率受宏观经济周期、电力工程、电网投资等影响。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重点调查企业电...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属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主营业务为12kV及以下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市场较为成熟,竞争激烈,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公司近年来在巩固配电设备产品领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IGBT、光储充氢技术,并联合业内头部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业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努力为全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从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氢能运用、综合能源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的规模与增长率受宏观经济周期、电力工程、电网投资等影响。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0.2%。分类型看,电源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0.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同比增长31.5%,占电源投资的比重达到89.2%。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火电、水电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8.7%、27.5%、20.8%、15.0%和13.7%。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4%。电网企业进一步加强农网巩固提升及配网投资建设,110千伏及以下等级电网投资占电网工程完成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55.0%。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7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3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8.5%。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终端用能电气化等因素,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结果,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预计2024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4.5亿千瓦,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根据国家电网2024年工作会议透露,2024年国家电网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阿坝至成都东等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2024年3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总目标,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在增强保供能力的基础上,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兼容并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开放共享系统逐步形成,支撑多元创新发展;智慧调控运行体系加快升级,在具备条件地区推广车网协调互动和构网型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主配微网多级协同、海量资源聚合互动、多元用户即插即用,有效促进分布式智能电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较好满足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及各类新业态发展需求,为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以高水平电气化推动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
  国家部委层面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指导配电网的建设,表明配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各级政府电力投资向配网倾斜,按照建设要求,配电变压器将迎来升级改造、配网智能化/柔性化水平逐步提升。预计国内将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电网投资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022年 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提出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能,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展内部联合调度。拓展多种储能形式应
  结合各地区资源条件,以及对不同形式能源需求,推动长时间电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促进多种形式储能发展,支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全球氢能发展加速,清洁氢能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抓手的定位更加明确。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预计未来十年将是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氢能的巨大发展潜力则为我国的能源清洁转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作为我国首个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论断;要求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要求2025年实现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
  电网投资的增加、新能源发电、储能、氢能的发展为公司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公司目前主要的电网销售业务,在国家投资的持续加大、输配电行业持续发展和自身技术的不断积累下,将面临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公司研发生产的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实现蓄电池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的控制和管理,支持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公司产品风电/光伏华式箱变、风电/光伏美式箱变是风电/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输出的专用设备,模块化变电站产品也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升压变电站的首选技术,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电池管理技术(BMS一、二、三级)、储能EMS技术、储能集装箱技术、储能电站集成技术、微网集成技术、氢电集成技术,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离心式空压机总成与控制、气动轴承设计与工艺、电机电磁及结构设计等一批关键技术,可提供分布式户外储能一体柜、堆叠式家庭储能、新能源场站稳定协调控制装置、燃料电池系统、空压机、控制器等产品及光制储氢及应用一体化、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新能源发电、储能、氢能行业发展也将给公司新业务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公司配电设备销售主要采取与最终用户接触的直销方式,主要通过参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系统招投标的方式或用户工程直销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电网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较强话语权。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设备的销售与工程建设存在较大关联,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使用、安装多发生在工程建设的中后期。电力工程建设一般于年初启动,年末完成施工。受此影响,本行业企业一般一季度业务量偏少,三、四季度业务比较集中。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配电自动化技术推广及设备开发与生产的企业之一,配电自动化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产品结构齐全,公司中低压开关产品、箱式变电站、中压电力变压器等在两网的整体中标率一直保持稳定且居于行业前列。公司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在配网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相关产品均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发展战略,夯实扩大制造业,快速发展服务业。
  报告期内,公司以配电设备为核心的制造业,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市场为主战场。随着近两年电网投资持续增加,公司聚焦电气设备制造,通过对电气类产品的梳理,从市场容量、盈利能力、技术满足性、产能满足性等方面评估、论证,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品型号,并加强其研发投入,全力发展、重点推广、优先销售,做精做优,形成规模化生产与销售。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配电系统的技术进步,崇尚技术创新,曾率先推出多种新型配电设备和工程技术方案,并在多年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中低压开关设备(环网柜、柱上开关、高/低压成套开关柜、全系列低压开关柜、预装及箱式变电站、模块化变电站、新能源专用一体机、高/低压分支箱等)、节能配电变压器(油变、干变、美变)、配电自动化产品(FTU、DTU、TTU、故障定位、自动化项目)、电缆附件、无功补偿、超级电容、充电装置、光伏发电等系列产品,应用遍及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各省区的配电网,及轨道交通、冶金、石化、煤炭、用户工程等领域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建设工程。
  公司新能源业务重点开拓以新能源投资、工程总承包(EPC)、设备带入、资产交易和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为主的技术服务市场,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交易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地面电站、光储充氢项目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项目。公司智慧能源管理业务可为城市、园区、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集团客户、机场及数据中心行业用户提供智慧综合能源服务、智能电力服务、能效管理、配售电、高低压成套设备及机电工程总包等服务。
  公司配电设备产品或服务大部分通过招投标方式供应给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另外部分产品应用于轨道交通、冶金、石化、煤炭等领域以及用户工程领域。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公司近年来在巩固配电设备产品领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IGBT、光储充氢技术,并联合业内头部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业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努力为全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从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氢能运用、综合能源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发电方面,公司多款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公司研发生产的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实现蓄电池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的控制和管理,支持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公司高低压成套设备种类齐全,产品电压等级覆盖400V至35kV;YB口-40.5/0.8-6300系列风电/光伏华式箱变、ZGS(B)系列风电/光伏美式箱变,是依据公司多年在箱变领域内的深耕细作,结合风电/光伏行业特点自行研制一款新型风电/光伏专用的变电站产品,产品集升压变压器、高压真空开关、避雷器、智能型低压真空断路器及相应辅助配套设备于一体,将风电/光伏发电装置发出的800V电压升高到35kV电压等级,是风电/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输出的专用设备。控股子公司武汉科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5kV可分离连接器、绝缘件等产品应用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模块化变电站产品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设,十余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全国各地,也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升压变电站的首选技术。全资子公司北京科锐博润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锐博润”)SVG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场站,在研产品集中式储能PCS、组串式DC/DC储能PCS、户用光储一体机(混合逆变器)可应用于储能及户用光储系统领域。
  在储能方面,控股子公司杭州平旦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电池管理技术(BMS一、二、三级)、储能EMS技术、储能集装箱技术、储能电站集成技术、微网集成技术、氢电集成技术,可提供储能能量管理软件、储能控制软件、电池管理软件、储能云平台软件及储能控制器、通讯管理机、BMS(主控、从控、三级)、能效网关等多种储能产品及服务。公司正在开展新Ⅰ代新能源干式变压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专用低压光伏微型逆变器、组串型光伏并网逆变器、DC2000V、1.25MW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研发,拓展公司在新能源、储能应用领域的产品线。
  在氢能方面,全资子公司科锐博润以绿电制氢行业需求为契机,研发光伏制氢新型电源系统。控股子公司北京稳力已研发出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叉车燃料电池系统、清扫车燃料电池系统,并可提供空压机、控制器等产品及光制储氢及应用一体化、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搭载北京稳力开发清扫车燃料电池系统的清扫车交付大兴氢能示范区已无故障运行超15个月,该系统除应用于清扫车外,还可用于场馆车、高尔夫球车等微型工具车辆场景。北京稳力120kW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已在49T重卡装车运行,已通过出厂道路型式认证测试。北京稳力开发的新一代燃料电池叉车,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可实现参数在线自调整,采用无辅热低温冷启动设计,可实现零下30度快速冷启动,满足物流、仓储、冷链等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兼容国内主流叉车厂家车型,兼容压缩气瓶和固态储氢瓶。
  (一)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制造业务的采购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配电及控制设备,如环网柜、开关柜、重合器、箱式变电站、模块化变电站等的生产和销售采用订单驱动机制,严格实施按需定制、以销定产的原则,根据不同用户对配置的不同要求,严格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原材料和配套装置的采购。故障指示器作为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检测装置,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按计划批量生产,主要原材料按计划定期采购,保持一定的库存数量,以满足持续生产需求。
  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门与战略供应商统一签订采购框架协议,负责采购下单、订单执行、成本控制、采购结算及三包索赔等。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环节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包括配套装置和零部件)采购加工、装配调试。产品设计是公司的核心生产环节。一般在设计过程中采取模块化、单元化、组合化的设计,从而有效降低生产周期和后期维护更新成本。由于公司产品的技术独特,并经常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差异化特殊设计,因此设计工作在公司的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公司按需定制、以销定产的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如环网柜、开关柜、重合器、箱变、模块化变电站等,由各事业部根据不同用户对配置的不同要求,提出产品及产品组件差异化的技术方案,完成产品的整体设计。故障指示器作为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检测装置,标准化程度较高,则按照产品技术方案和标准设计和生产。
  公司同时拥有开关设备、变压器设备、自动化装置、低压成套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等多方面的产品技术,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在新产品、智能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上具有明显优势。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自主创新,在保证配套装置和零部件的布局合理、绝缘水平合格的情况下,积极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新产品,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主要采取与最终用户接触的直销方式,主要通过参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系统招投标的方式或用户工程直销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少数地区通过代理商开拓销售渠道,但由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公司产品在生产完工并接到客户发货通知后发货,在客户指定场所由客户组织验收。
  公司营销网络遍布30多个省区,形成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分为电网内和电网外两大销售团队,负责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区。
  公司新能源业务经营模式如下:
  公司新能源业务重点开拓以新能源投资、工程总承包(EPC)、设备带入、资产交易和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为主的技术服务市场,通过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交易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地面电站、光储充氢项目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项目,整合协调相关子公司在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氢能等相关业务的长期技术储备、产品制造和项目实施能力;积极与合作方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开展业务,捕捉新能源领域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制造领域的商机。
  公司智慧能源管理经营模式如下:为城市、园区、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集团客户、机场及数据中心行业用户提供智慧综合能源服务、智能电力服务、能效管理、配售电、高低压成套设备及机电工程总包等服务。
  (二)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驱动主要因素包括电网市场投资规模及公司技术开发优势、产品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公司产品或服务大部分通过招投标方式供应给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市场投资规模加大将带动电力行业相关产品或设备销售规模扩大,公司可凭借技术开发和产品、人才和管理等优势,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拥有技术开发优势和产品优势。公司创立时聚集了多个专业的电力科研人才,加上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使公司同时拥有开关设备、箱变设备、自动化装置和电力电子设备四方面的产品技术,因此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公司产品涵盖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领域,并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研发,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因此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一、二次设备协同能力。公司产品的差异化设计能力较强,能够针对客户对产品功能和结构的特殊需求,快速进行设计改进,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使公司在获得技术差异性较强的销售合同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的产品优势使公司在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具有较高的声誉,良好的市场声誉使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拥有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稳定且高水准的营销团队,他们一直专注于电力系统内的销售工作,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多年来积累了诸多宝贵和丰富的经验,随着电网外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营销网络已经由之前的聚焦电网业务转变为电网业务与网外业务齐头并进的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支强大的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公司合同的获取,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专长,有效拓展市场,不断提高合同金额。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作为国内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品牌企业之一,公司已经积累了三十多年的行业运行经验。优质的产品和快速的客户响应,使公司成长为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电力系统用户普遍采用招投标方式,对投标企业产品质量及过往业绩要求严格,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准入壁垒,但公司的技术、品牌、产品和服务质量等优势均能够保证公司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竞争中长期占据并保持优势地位。
  2、技术产品优势和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导向,一直从事配电及控制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并聚集了多名专业的电力科研人才,使公司同时拥有开关设备、变压器设备、自动化装置和电力电子设备四方面的产品技术,尤其在自动化技术与开关设备技术和变压器技术结合形式的智能化电气研发及开关、变压器、自动化等组合技术构成的变配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公司主营产品都是公司技术创新的成果,故障指示器、自动定位系统、环网柜、箱式变电站、永磁机构真空开关设备等产品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声誉,技术和产品质量获得全国各地用户的广泛肯定和好评。公司产品涵盖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领域,并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研发,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因此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一、二次设备协同能力。随着一、二次设备的融合加深,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沉淀将会为公司未来的招投标以及产品研发、生产带来技术优势。
  3、营销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稳定且高水准的营销团队,他们一直专注于电力系统内的销售工作,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多年来积累了诸多宝贵和丰富的经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销售办事处覆盖全国30多个省区,拥有营销人员超过20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95%以上。这支强大的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公司合同的获取,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专长,有效拓展市场,不断提高合同金额。
  4、电网市场优势
  公司在城市电网、农村电网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截至目前,公司在巩固电网系统用户的基础上,已加大在光热、化工、冶金、市政等行业电网外系统的市场拓展,并将逐步扩大产品应用范围。未来公司产品将逐步覆盖更多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将得到稳步提升。
  5、股东背景优势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其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能够为公司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5,300.53万元,同比下降10.28%,其中电气类产品营业收入183,543.82 万元,同比下降11.40%;新能源工程服务类营业收入9,391.13万元,同比增长75.83%;其他工程服务类营业收入1,044.22万元,同比下降71.70%;其他业务营业收入1,321.36万元,同比下降10.00%。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02.31万元,同比下降1167.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121.24万元,同比下降2679.89%。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原因:1、国家电网业务竞争加剧,合同产出不及预期;虽然公司中标金额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中标后合同转化进度有所延后;公司新能源产品新建产线建成较晚,新能源产品合同执行进度有所延后;公司加强对合同的风险控制,放弃部分高风险合同的签署,综上使得本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相应的税前利润减少。2、报告期子公司北京稳力、科锐博润受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同时结合其未来市场及订单等情况判断,商誉、无形资产、存货等资产减值14,339.71万元。3、报告期公司梳理了主营产品线及目标市场定位,经核查部分存货存在减值迹象本期计提跌价准备2,155.92万元(除子公司北京稳力、科锐博润外)。
  报告期内,公司以配电设备为核心的制造业,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市场为主战场。随着近两年电网投资持续增加,公司聚焦电气设备制造,通过对电气类产品的梳理,从市场容量、盈利能力、技术满足性、产能满足性等方面评估、论证,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品型号,并加强其研发投入,全力发展、重点推广、优先销售,做精做优,形成规模化生产与销售。报告期内,根据公司新能源领域业务规划,公司积极推进郑州空港科锐生产基地新能源产线建设,完成了35KV干式变压器生产线、储能变流一体机的生产线建设并投产。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多个地区级重大活动保电及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如参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引江补汉工程施工供电系统电气设备采购项目、南网深圳供电公司220kV观福变电站新建工程、南网深圳供电公司110千伏深中大桥变电站新建工程、中船哈密十三间房风储一体化项目、中核山西垣曲200MW/400MWh储能项目-变流升压一体舱集成项目、重庆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设备供应及技术服务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已完成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项目结题验收并批量在电力市场上稳定、可靠运行;完成高能效标准化硅钢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项目结题验收,该项目是国家电网重点发展的标准化产品,已批量投入市场运行;完成新Ⅰ代新能源干式变压器项目结题验收,该项目产品已开始在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市场投入运行,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贡献;完成Ⅱ代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项目结题验收;完成了工商业储能PCS的研制、户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项目验收。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获得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7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有效专利授权144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96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48项。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积极参加外部技术标准的修制定活动,及时掌握标准动态,为公司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共参与24项外部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参加89个标准制修订工作,其中:国际标准27个、行业标准29个、团体标准23个、企业标准10个。公司及子公司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配电行业会议、高峰论坛和专题会议,及时掌握市场新技术、市场需求及关键技术应用等重要信息,为公司产品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使公司产品更加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地服务电力市场。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竞争格局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而其中,南方电网将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几乎占到了总投资的一半。自国家“双碳”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国内便开始加速构建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我国也开始进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更新换代周期,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旺盛,中国电力配网系统将面临诸多新挑战,数字新基建、电动汽车充电桩、电能清洁取暖等将引发电力需求剧增,需要配网系统提供足够的容量和高可靠性电力,对配网网架建设、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要求提升很快。
  2024年3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兼容并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开放共享系统逐步形成,支撑多元创新发展;智慧调控运行体系加快升级,在具备条件地区推广车网协调互动和构网型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主配微网多级协同、海量资源聚合互动、多元用户即插即用,有效促进分布式智能电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较好满足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及各类新业态发展需求,为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以高水平电气化推动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
  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属于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基础工业,公司所属中压配网行业,行业总体规模较大,但竞争激烈,同类设备的制造企业诸多,且以民营企业参与为主,市场也较为分散,加上行业内诸多企业加速布局新能源及相关新型电力设备领域,行业内竞争愈发激烈。行业下游采购渠道主要通过电网公司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电网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较高话语权。
  综上所述,公司所在行业总体上将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象。
  2、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继续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发展战略,夯实扩大制造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公司在巩固配电设备产品领域优势的同时,将积极布局IGBT、光储充氢技术,并联合业内头部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业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努力为全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从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氢能运用、综合能源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3、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管理层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互为支撑、协同发展,夯实扩大制造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公司将以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人力资本、制度创新为支撑,通过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推动制造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管理层将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做强主营产品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品;定方向、定目标;强管理、抓落实;重协同、重执行。公司将坚定市场方向,深挖电网市场的同时,全面转型新能源业务开发,加强团队建设和渠道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协同能力。公司将继续推进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稳健发展其他综合类业务。
  4、风险因素及对策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为 12kV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投资的快速增加,输配电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同行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如果公司在产品创新、销售网络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将会在竞争中丧失优势,公司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公司将继续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丰富营销手段、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等措施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客户较为集中与招投标的风险: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其各级电力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销售对单一省级以下电力公司的业务收入不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如果国家调整电网投资政策及规模,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调整采购或招投标模式,将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公司将在巩固和提高电网系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电网系统以外的市场、尝试进入新的技术和业务领域,改善目前公司客户较为集中的局面。另外随着电网公司对于产品抽查频繁,产品规范趋严情况下,虽然公司产品质量一直居于行业前列,产品口碑业内较好,但也存在个别产品通报质量风险进而影响招投标的风险,因此公司将继续强化质量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利用电网公司管控质量趋严的条件,拉大与其他普通供应商的差距。
  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及管理风险:新技术的应用与新产品的开发是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公司拥有一批配电设备的研发和技术推广人才,在该细分领域内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持续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公司已有的竞争优势将被削弱,从而对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及实际控制权变更,对公司在企业文化融合、资源整合、管理机制、管理效率、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需要向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公司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难度系数将增加。若公司的组织结构、管控体系和人才发展等不能跟上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不断积极扩充人才队伍,并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和激励人才队伍;不断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跟踪行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坚持逐年梯次开展研发项目,并保证研发费用的落实到位,公司将进一步梳理公司组织架构体系,持续推进公司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增强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构建高效团队,加强沟通,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将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
  新业务以及投资并购项目发展不达预期及商誉减值风险:公司在强化传统配电设备领域的发展优势外,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氢能业务、储能业务等新业务,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时,新业务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或者相关投资需求下降等会影响公司新业务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产生一定不确定影响。公司新业务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在运行中不断摸索、实践、融合和总结,能否达到公司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因投资并购股权项目形成一定商誉,如投资并购项目未来经营状况或市场推广不达预期,公司将面临商誉减值风险,可能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已充分意识到上述新业务不达预期的风险,未来一方面将不断促进和加强现有子公司的规范运行管理;另一方将从收购源头开始控制风险,做好调查和比较,探索创新灵活的商业模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发挥初期投资或并购试验田的作用,随后再通过分步骤投资或并购的方式来规避项目集中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实施、运行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期货套期保值风险:报告期内,铜材、钢材等基础材料价格持续波动,而公司的主导产品是中低压开关系列产品(中置柜、柱上开关等)、配电变压器系列产品(美式箱变、欧式箱变、硅钢变压器以及非晶变压器等)、配电网自动化系列产品(环网柜、重合器、模块化变电站等)、配电设备元器件系列产品(GRC外壳、电缆附件等)等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铜排、铜箔、铜杆、电磁线、金属箱体、金属内壳、高低压母线、仪器仪表、电缆附件、绝缘件等,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铜材、钢材等基础材料价格变动影响,公司原材料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采购成本和营业成本,对公司业绩和产品毛利率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铜材、钢材等基础材料价格可能仍会发生较大波动,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一方面公司与战略供应商统一签订采购框架协议,提高采购议价和锁价能力,根据销售及生产计划实施原材料和配套装置的现货采购;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降低价格波动对于公司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仍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及操作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公司将制定完备的交易预案,加强行情分析和基差规律分析,设置合理的止损,以最大程度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将严格控制套期保值的资金规模,合理计划和使用保证金,确保不影响日常经营活动的所需资金;公司已制定了《商品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对操作原则、审批权限、管理及内部操作流程、内部风险报告流程及风险处理程序、信息保密、隔离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控制交易风险;同时,公司密切关注监管机构的政策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变更,加强对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把握和理解,根据其影响提前做好套期保值业务调整,避免发生政策及法律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