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新能源工程、新能源电站发电。

  • 产品类型:

    智能装配制造业务、新能源发电业务、新能源工程业务、综合智慧能源业务

  • 产品名称:

    智能装配制造业务 、 新能源发电业务 、 新能源工程业务 、 综合智慧能源业务

  • 经营范围:

    电力电子产品、高压变频器、高低压电气设备、箱式变电站、整流装置、直流电源成套装置、封闭母线、电气元件、继电保护产品、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汽车充电成套设备、储能系统、储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信息与技术咨询服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服务,汽车租赁服务,新能源汽车销售,节能环保工程设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实业投资,从事进口贸易;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房屋、场地、设备租赁,招标代理服务,新能源发电设计与施工;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风力、光伏、生物质电站设计、施工及运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26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2020-12-31
发电量:风电(千瓦时) 3.53亿 5.07亿 3.43亿 8.08亿 -
发电量:光伏(千瓦时) 2.76亿 6.72亿 2.74亿 6.10亿 -
上网电量:光伏(千瓦时) 2.67亿 4.97亿 2.64亿 5.50亿 -
上网电量:风电(千瓦时) 3.40亿 6.57亿 3.29亿 7.88亿 -
上网电价:风电(元/千瓦时) 0.60 0.48 0.60 0.60 -
上网电价:光伏(元/千瓦时) 0.49 0.47 0.49 0.61 -
装机容量:光伏(千瓦) 29.86万 29.86万 29.86万 40.86万 -
装机容量:风电(千瓦) 24.13万 24.12万 24.13万 28.88万 -
利用小时:风电年平均(小时) 1464.00 2785.81 1421.00 2799.46 -
利用小时:光伏年平均(小时) 928.00 1697.23 918.00 1492.03 -
业务收入:热费收入(元) 3938.29万 6636.70万 - - -
供热面积(平方米) 309.00万 303.90万 - - -
业务收入:新能源工程(元) - 8556.92万 - - -
上网电价(元/千瓦时) - 0.51 - 0.61 -
上网电量(千瓦时) - 13.16亿 - 13.38亿 -
发电量(千瓦时) - 13.71亿 - 14.18亿 -
装机容量(千瓦) - 61.99万 - 69.74万 -
装机容量:在建项目的计划(千瓦) - 29.00万 - 16.20万 -
装机容量:新投产机组(千瓦) - 8.20万 - 20.00万 -
装机容量:核准项目的计划(千瓦) - 38.00万 - 20.25万 -
电力设备制造(含变电站、变压器、开关柜等)产量(台) - - 3936.00 9189.00 7668.00
电力设备制造(含变电站、变压器、开关柜等)销量(台) - - 2549.00 1.01万 7454.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92%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齐齐哈尔九洲环境能源有限公司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4.52亿 37.26%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5927.94万 4.89%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168.79万 3.44%
齐齐哈尔九洲环境能源有限公司
3513.79万 2.90%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1738.71万 1.4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8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54%
  •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 吉林省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同江浩然电气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2.33亿 20.56%
吉林省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7280.32万 6.43%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2824.32万 2.49%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2422.96万 2.14%
同江浩然电气有限公司
2172.47万 1.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93%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亚洲新能源(金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定边蓝天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5.06亿 37.99%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5903.11万 4.43%
亚洲新能源(金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5374.22万 4.04%
定边蓝天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4932.12万 3.7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3692.07万 2.7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6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80%
  •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励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同江浩然电气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1.04亿 7.72%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6124.76万 4.54%
黑龙江励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038.68万 2.99%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3215.11万 2.38%
同江浩然电气有限公司
2934.00万 2.1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30%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3.96亿 28.06%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1.78亿 12.63%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6857.98万 4.86%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5508.57万 3.91%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012.25万 2.8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8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45%
  •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山东中车同力钢构有限公司
  • 黑龙江励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陕西东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江浩然电气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2.17亿 18.15%
山东中车同力钢构有限公司
4854.46万 4.05%
黑龙江励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680.39万 3.91%
陕西东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4231.51万 3.53%
同江浩然电气有限公司
3381.97万 2.8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4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08%
  • 亚洲新能源(金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亚洲新能源(金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2.59亿 20.23%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2.02亿 15.76%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1.17亿 9.11%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1.06亿 8.30%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5997.03万 4.6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72%
  • 陕西东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山东中车同力钢构有限公司
  •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西门子中压开关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 中易建设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陕西东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08亿 11.73%
山东中车同力钢构有限公司
5490.82万 5.97%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4254.50万 4.63%
西门子中压开关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4141.73万 4.51%
中易建设有限公司
2649.32万 2.8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12%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亚洲新能源(金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1.23亿 15.49%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04亿 13.14%
亚洲新能源(金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8809.48万 11.13%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6158.35万 7.78%
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2051.15万 2.5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10%
  • 陕西东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 黑龙江励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陕西东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9126.93万 8.95%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21.24万 7.08%
四川北控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6721.09万 6.59%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5495.37万 5.39%
黑龙江励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155.99万 3.0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1、智能设备制造业务
  公司在报告期内从事的智能设备制造业务主要是输配电设备的制造。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处于电力行业的中间部位,衔接着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包括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和塑料等行业,下游则包括电力、轨道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建设等行业,与电力行业关系最为密切。
  ...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1、智能设备制造业务
  公司在报告期内从事的智能设备制造业务主要是输配电设备的制造。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处于电力行业的中间部位,衔接着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包括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和塑料等行业,下游则包括电力、轨道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建设等行业,与电力行业关系最为密切。
  (1) 政策回顾
  ①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2022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具备条件的现货试点不间断运行,尽快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现货市场。
  2023年12月22日,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修订《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研究绿色电力交易机制,逐步健全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制度体系。
  ② 新能源大基地倒逼特高压建设提速
  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委托开展“十四五”规划输电通道配套水风光及调节电源研究论证的函》,提出“三交九直”特高压规划项目。
  2022年8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上提出,年内将再开工建设“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加快推进“一交五直”等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核准早开工。
  (2)行业发展状况
  ①电力投资稳步回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发展
  电力行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规模与电力工业的发展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3万亿元)。南方电网计划投入约6,700亿元,以此计算,两大电网公司的“十四五”电网投资将超过2.9万亿元。这较“十三五”全国电网总投资高出13%。2022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85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同比增长2%。受多重因素影响,整体投资未达预期。
  ②社会用电量需求增长,新能源装机带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需求
  电力行业是电力成套设备主要下游之一,行业需求与社会用电量以及电网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在负荷侧,近10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并且未来这一趋势有望继续维持。根据中电联预测,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于2025年将达到9.5万亿千瓦时,相比2021年的8.3万亿千瓦时增加1.2万亿千瓦时,尤其是在2021、2022年连续发生了跨省级规模的电荒与限电的背景下,电力电网建设亟需加快;在发电侧,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随着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连续两年超过传统机组,新型能源结构将为电网系统带来新的挑战。为适应“双高”、“双峰”形势下新能源并网和消纳,必需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由于配电网是电力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电力需求的增长直接带动配电网的建设,进而拉动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需求。2022年,全国电网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5,839万千伏安,同比增长6.3%。
  ③特高压、轨道交通等带动输配电设备景气度行业开工情况受外部环境影响正在消退
  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规划的“一交五直”等特高压工程受外部环境影响,年内开工进度不及预期,仅开工“三交”,直流尚未开工。武汉-南昌、川渝和黄石交流工程分别于9月、9月、10月开工,张北-胜利交流和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直流工程尚未动工。考虑到特高压工程建设周期约1.5-2年,欲使规划的“三交九直”项目在“十四五”内投产,则项目最晚需要在2024年上半年开工。
  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同比减少5.07%,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2022年12月铁路投资高达1,145亿元,环比增长83.49%,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月均592.42亿元,12月投资额接近月均投资额的两倍;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1条,新增运营里程847公里,新增2个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其中,12月份新增运营里程227.8公里。在2022年底,外部环境对上述行业投资的负面影响得到了大幅边际改善。
  (3)行业周期性特点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关。中国电力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变动趋势基本相同: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发展要依赖电力行业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当国民经济处于稳定发展期时,发电量随电力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并促使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当国民经济增长放缓或处于低谷时,发电量随电力需求量的减少而下降,电力行业发展也将随之放缓。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智能装备产品行销全国,公司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电网公司集采供应商,并相继与罗克韦尔自动化、西门子、施耐德、ABB公司等国际智能电气制造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此外,公司已形成较完整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综合智慧能源成套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为能源电力、轨道交通、市政、基建、石化等行业和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运行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综上原因奠定了公司在输配电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2、新能源业务
  公司在报告期内从事的新能源业务主要是风力和光伏并网发电。风力发电是利用风的动能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或提供动力的能源;光伏发电是利用阳光照射光伏发电部件,在光伏效应影响下,感应电动势通过电荷积累产生转化为电能,然后集中并网传送到公共性电网中,在公共电网中统一分配后再发放给客户。
  (1)“3060”双碳目标下的国家政策回顾
  ① 深化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及规划设计,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2022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具备条件的现货试点不间断运行,尽快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现货市场。
  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
  2022年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要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
  2023年4月1日,国家标准委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旨在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提出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主要目标,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含4个一级子体系、15个二级子体系和63个三级子体系,并规定了各子体系下各标准重点建设内容。
  2023年9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合理、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的示范项目,推动形成一系列相对成熟完善的支持政策、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示范工程共20项,包括技术创新类、开发建设类及高比例应用类。
  ② 协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2022年3月1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2022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2022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各省2022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以及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预期目标。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引导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的作用。
  2023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农村电网发展,推动构建农村新型能源体系;提出到2025年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更坚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村电网等目标;从加强网源规划建设衔接,支撑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部署做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服务等13项工作任务。
  2023年10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了豁免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许可登记、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机组)许可等政策。
  2023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旨在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明确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定义、适用范围、职责划分及具体措施等。在原管理办法基础上,新增需求响应章节、拓宽绿色发展内容、强化电力安全底线思维等。
  (2)行业发展状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国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已有170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2022年,随着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供应紧张局面将缓解,市场预期硅料价格会持续回落,光伏发电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十四五”期间,全球风电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实现高速增长。
  ①风电光伏装机量保持稳步增长,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高达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其中风电新增3,76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334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3.6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9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41亿千瓦。
  2023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规模为3.6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装机0.759亿千瓦,同比增长102%,占当年新增装机的21%;光伏新增装机2.169亿千瓦,同比增长148%,占当年新增装机的60%;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2023年末,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9.2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共占50.4%,超过火电(47.6%)。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定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到2025年底达到50%以上”的目标提前实现。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3,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②风光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为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我国正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介绍,我国在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采煤沉陷区以及其他沙漠戈壁规划布局了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主要涉及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新疆、青海等省份。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达到4.55亿千瓦。
  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之一,我国风光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速。今年以来,我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建设进度,第一批9,705万千瓦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大基地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
  ③ 风电光伏度电成本持续走低
  就光伏组件而言,上年度供需错配得到充分缓解,行业洗牌加速,硅料过剩的局面难扭转。2023年光伏产业链成本加速下降,其中光伏组件价格到年末已经降至不到1元/W的水平,年内降幅约48%,极大刺激了终端需求的释放。
  风电方面,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创新之不可分近年来,新一代风力发电机的研制成功、风轮叶片材料的改进以及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优化,部为降低风电成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风力发电的发电效率,也降低了设备制造和运维成本,进一步推动了成本的下降。年内风电机组进一步向大兆瓦机型迈进,18MW直驱海上风电机组、18MW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10MW+陆上风电机组等大型化、平价化产品下线。标志着我国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也进一步降低了风力发电装机的平均成本和度电成本。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民营新能源投资建设运营龙头企业。尤其在黑龙江省地区,公司区域性布局了大量新能源资产,在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上已具有规模效应。
  黑龙江省是风能、太阳能非常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大省,是我国迎接风光平价时代效益最好的省份之一。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和沿海及其岛屿两个大带里,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控制之中,常年多风,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2.3亿千瓦,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5个省份之一。太阳能方面,东北区域属于太阳能II类资源区,其中黑龙江省年总辐射量为4,400~5,028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242~2,842小时之间。
  3、综合智慧能源业务
  (1)国家支持政策回顾
  2023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文件提出:推动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开发生物能源。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开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替代燃煤,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推进沼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等其他生物质能清洁取暖。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在重启。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从而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已知单个装机规模为30兆瓦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至少可以获得12万吨以上的自愿碳减排量,同时,从近年来欧美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稳定上涨可以推测,公司经营的括农林废弃物在内的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在CCER重启后、加入碳排放指标的交易,即将迎来新的增长。
  (2)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质能源储量丰富,基本分布在化石能源匮乏、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农村和郊县,生物质能源对县域能源发展有重要作用。以生物质能源为核心打造县域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可最大程度的提高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和整体能源效率。多数企业对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开拓处于项目孵化阶段,大多数项目规模较小且尚未投产,商业模式也仍处于示范项目探索阶段,整体上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布局建设的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区域均是我国农业大省,生物质燃料供给有保障,产业也高度契合了国家秸秆禁烧、雾霾治理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随着我国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下,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及热电联产项目可在用户侧直接替代燃煤,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黑龙江地区民营生物质热电联供龙头企业。在齐齐哈尔地区,公司区域性布局了大量新能源资产,在上游燃料供应链已具有规模效应,能够更加稳定、经济的保证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所需燃料供应。
  黑龙江省是近年全国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增速较快的省份,作为粮食主产区和冬季供暖需求大省,燃料供应充足、供热业务发展趋势向好,2023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2021年、2022年、2023年省政府连续3年更新印发了《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力度。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要求,2023年黑龙江省在30个县(市、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创建工作。每个重点县可在中央下达的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资金中,单独列支300万元,对秸秆收储运体系、秸秆加工利用主体等秸秆离田方面进行支持,具体补贴方向和标准,由县级自主编制工作方案,报省级备案后实施。开展玉米或水稻秸秆离田作业的地块,对该地块的秸秆残余物、根茬进行还田处理的,省级补贴每亩10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致力于建设以智慧装备与技术为基础,可再生能源为根本的,安全、高效的综合智慧能源体系。以绿色和智慧方式满足社会电力需求,减少化石能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致力于把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提高能源效率和供给,解决能源供应的智能化、可持续和安全问题,构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依托三十年积累的电气领域核心技术与经验, 2015年以来公司由单纯设备供应商向“制造业+服务”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产品+工程设计+建设总包+金融服务+运营维护”等现代智能制造新模式。近年来,公司将业务重点聚焦在资源、环境、气候、可持续发展上,努力以绿色和智慧方式满足社会电力需求,截止2023年末,公司开发、建设、投资、运营风电、光伏、生物质电站等可再生发电站超过2,000MW。
  公司致力于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可再生的综合智慧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应用以生物质为原料的高效直燃热电联产技术、“零碳”清洁供暖技术,实现电、热、冷、汽、肥等多联产联供。改变原有的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供应环节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风、光、生等不同可再生能源横向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减少“碳”排放、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努力率先在区、县内实现“碳中和”目标,立志于助力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到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九洲集团在智能、节能、环保、高效电力装备与技术,风、光、生、火、储新能源建设与运营,电、热、汽、冷、肥联产联供综合智慧能源与公共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已经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三大业务格局。
  (一)智能设备制造业务
  公司是中国电力电子智能装备领域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提供成套智能电气装备和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智能电气成套设备涵盖高中低压成套开关电气、变电设备、电力电子装置、控制元器件、智能仪表、智能化终端、新能源发电装备、储能充电等产品与技术;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解决方案、发电侧和用户侧电化学储能解决方案、电蓄热清洁能源供暖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智能供电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智能环境控制解决方案、基于高压变频器的工业系统节能解决方案、城镇智能清洁能源供暖、风力光伏生物质发电系统集成等。
  1、主要产品类别
  (1)国际授权产品
  公司与施耐德、西门子、ABB、罗克韦尔自动化形成了国际化战略合作,提升了公司产品生产制造品质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试验检测装备不监测手段。并成为国际品牌的中国合格授权制造商。
  (2)低压产品
  低压配电柜、开关柜是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需要可以实现低压配电线路的开断、关合、分段等功能,应用广泛。公司低配电柜有多种产品,主要产品电压涵盖0.22—1.14kV电压等级。
  (3)高压产品
  公司的高压智能电气成套设备主要应用于 6~35kV高压配电系统,有助于输配电系统中,达到绝缘全封闭、智能免维护、环保小型化的目标。随着特高压加码、新基建的爆发,远距离、大范围、高容量、高电压的格局将进一步拉动高压电气成套设备的需求。
  (4)电力电子产品
  电力电子产品是运用高频开关功率半导体对电力进行控制,并对电压及电流的品质进行调节。如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普及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家能源政策中必须达成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对电能而言电力电子设备市场空间巨大。公司电力电子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网电力系统、地铁城铁电力贯通线及牵引变电站、城市二级变电站、风力光伏电站及其它重工业负荷。
  (5)变压产品及设备
  变压器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起到电压变换和电能传输的作用,通过智能低压配电柜保证系统电压稳定,提高供电电能质量。公司变压产品及设备主要应用在小区住宅、工矿企业、市政设施、新能源发电站中。
  (6)储能产品
  公司生产储能设备已有近30年历史,拥有深厚的技术和品牌积淀。公司主要储能产品使用铅酸、碳酸蓄电技术,该技术拥有品质稳定、性价比高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电话通讯、不间断电源(UPS)、安全报警、安全控制、应急灯、电力电子设备紧急启动及医疗设备等领域。
  2、经营模式
  公司按照“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生产计划的制定。公司已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采购模式
  公司配电设备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类化工原材料、电气元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为进一步优化运作成本,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互动,公司设置供应链管理中心,统筹采购总体安排及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企业实力进行综合评审,从而选定一般产品的合作供应商。公司年初和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在具体采购时再次签订合同。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移动通讯等行业大客户,因客户所在地的输电量、用户情况、配电方案、智能化等方面需求不同,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主要采取"以单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所获得的订单由公司组织生产,但对部分通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公司也会按照审慎研究制定的生产计划,辅以“计划生产”。
  (3)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上,主要通过直销方式完成,通过投标方式获取订单。公司成立至今,已形成专业化的研发、设计、生产组织体系及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公司的营销网络采取“跨大区负责制”,即组建大区营销负责人队伍,再由大区在辖区内重点市设立办事处,负责信息采集、联络、售后服务等工作。
  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已形成较完整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综合智慧能源成套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为能源电力、轨道交通、市政、基建、石化等行业和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运行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由于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是客户供电和自动化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保证,因此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黏性较高。
  随着国家不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力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同时为综合能源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公司加强对前沿市场发展和未来市场的调研推广,建立了“行业+区域+支撑”三位一体的市场架构,结合公司优势业务,联合作战。公司聚焦国家及级新能源政策红利,深挖五大四小发电企业、地方能源龙头企业商机,联动市场支持,打造大客户商机的识别和快速支持机制,保证有效商机的快速转化,提高商机签约率。公司持续集中精力聚焦核心主业,营销中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紧密围绕市场和目标稳扎稳打;生产中心加速积压订单的生产,对前端销售做出快速响应、有效衔接;各管理中心加强内部精益化管理,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同时,公司目前已经形成智能配电设备制造—电力EPC建设—新能源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体系,EPC建设业务和新能源投资运营业务的高速发展也会同时拉动智能配电设备制造板块的发展,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展现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二)新能源业务
  1、主要业务模式
  新能源业务目前已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有两种业务模式。
  (1)新能源资产投资及运营
  公司自主开发、投资和运营新能源电站项目,即公司通过电站的前期开发取得电站项目的所有权,同时通过采用自主生产的电气成套设备产品和自主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总包实现公司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建成后持有电站并进行运营管理,通过收取项目发电电费获取稳定收益。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及与国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持有清洁能源电站。与此同时,公司以合作共赢为导向,在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过程中会择机择时向央国企合作伙伴出售部分新能源电站股权,一方面从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以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优化自持新能源资产结构,实现 “EPC价值”、“设备销售”和“风光资源溢价”等多重价值量的兑现;另一方面通过和央国企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开发资源的共享共赢。
  (2)新能源工程建设
  新能源电站工程建设业务是借助于公司自主形成的清洁能源电站设计经验,通过承建第三方业主的风电场或者光伏电站,包括为客户的电站进行融资BT(融资-建设-移交)总承包建设,实现工程建设业务收入。
  公司为提高资金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本年无新增BT建设电站的业务,随着存量项目的完工进度推进,工程总包收入显著下降。报告期内,新能源工程业务收入4,879.39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98%。
  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采取联合央国企伙伴 “合作开发”的整体战略,在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过程中,持续优化在手新能源资产结构和质量,对成熟电站项目择机出让。一方面从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以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提升投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和央国企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开发资源的共享共赢。
  公司作为东北地区民营可再生能源投资建设运营龙头企业,在黑龙江、内蒙古等优质风光资源地区布局了较多新能源资产,已形成规模效应和在位优势。同时,公司通过深耕电气制造工程行业近30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形成了“智能配电设备制造—电力工程EPC建设—新能源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体系,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展现良好的协同效应。
  公司还利用多年来自身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可再生能源电站运维团队和一套运维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电站高效运维能力。公司拥有超200名员工的专业运维团队,其中高级工程师30名,中级工程师7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30名;同时,公司采用运检一体化运维模式,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电场运行维护系统”、“运维智慧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协助现场运维工作的高效开展,确保了电站的安全生产和运营效率。
  在工程建设方面,公司全力克服市场环境多变、洪涝灾害突发等多重不利影响,优化项目管理机制,通过设计方案前置、采购模式优化、风险管理强化及全过程成本管控、工程管理标准化等多种措施,提升项目建设完工效率和交付质量。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加强并网验收,确保项目顺利投产且送电后不存在重大质量缺陷,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做好关键指标分析,深化指标对标,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数据分析应用、设备技术改造、低效机组治理等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电场资产“应发尽发”能力,各项主要生产运营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三)综合智慧能源业务
  综合智慧能源是针对区域内的能源用户,改变原有的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供应环节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以电为核心,提供电、热、冷、气、水等能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中央智能控制服务平台,实现横向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实现形式。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可以平衡不同能源间的优势和不足,实现就地生产、就近消纳、多能协同、联产联供和互补集成,提升区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实现能源的系统优化。
  1、主要业务模式
  (1)生物质热电联产
  通过向农民或经纪人有偿收购的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热力、电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其中电力上网销售,热力用于工业用户生产及向居民供暖。公司生物质电厂可用燃料范围广泛,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芦苇、小麦、稻壳、枝丫材、木质废料等。燃料供应商以当地燃料经纪人和当地村集体为主,公司设置燃料收储专业团队,统筹采购总体安排及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商业信誉、燃料质量、地方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审,从而发展优质稳定的合作供应商。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保障公司生物质发电业务所需燃料的稳定供应。
  (2)分散式风电供暖、储能、工业蒸汽、工业制冷、污水处理等业务
  公司积极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之外的其他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申报的300MW风力发电清洁能源供暖示范项目收到黑龙江发改委的复函。此外,公司还获得了泰来独立储能电站200MW/400MWh 智慧能源项目备案,与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东北区域独立储能项目合作开发,加快公司储能产业布局,拓展虚拟电厂项目建设。
  公司运营各项目皆在工业园区内或毗邻工业园区,能够在为居民提供热力的同时向业园区和农业大棚供应蒸汽,园区及城镇的污水处理后也可作为发电及供热循环中水再次利用。
  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生物质能作为零碳的新能源,在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每年消纳处理大量有机废弃物,真正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尽管近年来补贴支付的滞后为生物质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生物质发电作为实现我国城乡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预期未来仍将是国家鼓励推广发展的主要方向。且随着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推动北方地区采用生物质能供暖,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方面均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在行业竞争中将更凸显优势。
  (1)地域优势驱动
  公司开展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优势明显。公司项目生物质能来源主要为农作物秸秆,黑龙江是中国农林业大,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生物质秸秆不仅产量极高,还具备密集度高、集中连片、便于收储的特征。2018年黑龙江全面实施秸秆禁烧,推动了秸秆收储队伍和打包机械化队伍的形成壮大,为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区位优势支持下公司有望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起点,率先打破电、气、热、冷等多种能源系统壁垒,发展成为行业标杆。
  (2)综合能源模式驱动
  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盈利效应显著。除节能减排、改善民生、支援农村等社会意义之外,一方面生物质能发电仍然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分散式风电供热发电不参与电网调峰,另一方面供电供热供气一体项目还可以产生供热收入。
  目前公司在手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充足,随着未来项目投产并网有序进行,以生物质热电联产、分散式风电供热和储能业务为核心的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有望显著增厚公司利润,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来源。
  (3)政策支持驱动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在重启。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从而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已知单个装机规模为30兆瓦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至少可以获得12万吨以上的自愿碳减排量,同时,从近年来欧美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稳定上涨可以推测,公司经营的括农林废弃物在内的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在CCER重启后、加入碳排放指标的交易,即将迎来新的增长。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能力及产业创新优势
  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在行业内具备了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公司研发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是黑龙江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多为业内专家,公司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在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中承担主要任务。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国外和国内科研院所进行专门的业务技术培训,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劲,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超过200项,境内专利不少于95项。
  2、产业链上下游融通优势
  通过公司深耕电气制造和工程行业的技术积累与合作伙伴资源,为公司在风电、光伏制造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供了赋能与机遇。自 2015年公司开启向新能源领域转型至今,公司已初步形成了“智能配电设备制造—电力工程EPC建设—新能源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体系,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展现良好的协同效应,成为了东北地区民营新能源投资建设运营龙头企业,在黑龙江、内蒙古等优质风光资源地区布局了较多优质新能源资产,已形成规模效应和在位优势。
  3、区域优势和项目资源优势
  黑龙江是风能、太阳能非常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大省。黑龙江地处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控制之中,常年多风,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2.3亿千瓦,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5个份之一。同时,内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4,400~5,028兆焦/平方米,相当于 750亿吨标准煤,而且脱硫电价高到达0.374元/度,是我国迎接风光平价时代效益最好的份之一。黑龙江又是农林业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占全国的9%。黑龙江生物质秸秆产量具有密集度高、集中连片、便于收储的特征。2018年开始的全秸秆的禁烧,迅速地促进了秸秆收储队伍和打包机械化队伍的形成壮大,而另一方面,由于黑龙江地处我国最高纬度,冬季寒冷,城镇有 10亿多平方米建筑面积需要供暖。许多县市冬季供暖还是采取10~40吨燃煤小散锅炉直燃式的供暖方式,环境污染大,热效率低,目前关停拆掉小锅炉采用清洁能源已进入了倒计时,电供暖成本高,天然气供应不足,大力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公司所处的黑龙江有着天然的环境和资源优势。
  4、综合竞争力优势
  公司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前期开发和建设施工经验,拥有电力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工程勘察专业类(工程测量)乙级、市政行业(热力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专业乙级;电力行业(变电工程、送电工程、风力发电、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资质。公司凭借上述资质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实现新能源项目全流程管理。未来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国家补贴力度逐渐减弱,市场化竞争更加充分;平价上网时代对企业的技术进步、规模化、融资成本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具备新能源电站从设计、开发、投资、施工到运营的全流程资质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5、产业合作及品牌优势
  公司积极与罗克韦尔自动化、西门子、施耐德、ABB 公司等国际领先的电气制造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生产管理能力、制造工艺水平、生产装备、工艺设计、品质控制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并结合中国用户的习惯与特点,开发出应用灵活、独具特色、适合国情的电气成套设备系统解决方案。
  依靠公司先进的生产管理能力、过硬的品控能力和业界优良的口碑,公司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电网的固体绝缘开关柜和箱式变电站等系列产品的合格供应商,每年在国家电网的集中采购招标中都会赢得20余分公司的订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让电拥有智慧、让人们享有蓝天”一直是公司的经营理念。以绿色和智慧方式满足社会电力需求,建设新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减少传统能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解决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和安全问题,是公司持之以恒的追求。
  公司主营业务可分解为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三大业务板块。
  九洲集团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积累了30年的行业经验,目前拥有哈尔滨松北区零碳产业园、哈尔滨南岗区哈平路生产基地、沈阳昊诚生产基地,公司产品涵盖35kv以下各类电开关和变电设备、高频电源及高压变频器、高低压无功补偿、新能源用变流器和逆变器、铅碳储能蓄电池、固体蓄热电锅炉、交直流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多领域为城市智能配电网和新能源提供关键电气设备,在行业内具有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023年,公司聚焦在资源、环境、气候、可持续发展上,公司加大新能源产业布局,新增数个新能源电站核准;稳妥推进电力主业发展、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与多个央企、国企在新能源发电业务上展开合作。同时,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拓展运维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系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充实、丰富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1,321.27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89%;营业总成本 119,959.0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21.4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6.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325.8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0.07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742,749.06万元,负债总额为447,033.8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0.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89,874.24万元,少数股东权益5,841.0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9%。
  报告期内,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及年度工作计划,贯彻执行董事会的战略安排,重点开展
  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 推进在建新能源电站建设投资,转型轻资产运营
  2023年,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报告期内新增九洲零碳产业园49.5MW风电项目、道外九洲二号50MW风电项目、宾县九洲三号50MW风电项目、宾县九洲四号50MW风电项目、安达市九洲火山250MW光伏发电项目、安达市九洲石山250MW光伏发电项目核准,储备了一批优质新能源项目;另一方面公司深化各方协同,结合民营企业、央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各自的优势,寻求多种合作模式,提高新能源电站权益容量,报告期内新增合作项目亚洲新能源(金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00MW风电项目、亚洲新能源(宝应)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00MW风电项目。同时,通过出售51%股权方式,在七台河万龙风力发电项目、七台河佳兴风力发电项目携手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优势互补,优化了公司资产与负债结构。
  (2)夯实综合能源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富裕九洲环境2*4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2台机组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通过多能互补、生产侧和消费侧优化的融合,打通电、气、热、冷等多种能源系统的壁垒,区域范围内实现能源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为推进冬季清洁供暖,减少大气污染,公司已在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开展新能源清洁供热示范项目。通过风力发电带动电蓄热锅炉替代燃煤小锅炉供热,有效避免冬季燃煤供暖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同时进一步解决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
  (3)突出创新发展,加强研发投入
  公司坚持“以技术领先”为原则,遵循“使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思想,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道路,加强研发人员队伍建设,稳固公司在现有市场优势并为客户提供品质更佳的产品,以全面提升公司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结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公司实现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充放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利用的相关技术的结合,凭借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的技术,引导市场需求和抢占市场份额。
  (4)提升集团数字化管理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将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系统推进电厂智能化升级。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前沿科技,推动智慧电厂、数据集控中心一体化建设工作。目前各电站均实现数字化运营,实时监控运行状态。公司通过数据整合和数字联通拉近管理距离,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放大新能源电厂集中监控和动态优化协同调度,为公司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辅助决策依据。
  (5)通过融资置换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伴随5年期LPR利率逐步下降,公司协调多家银行实现对公司及子公司的授信,对原有新能源项目通过银行融资置换的方式或直接降低原有融资租赁成本的方式,减少财务成本,提高新能源电站的收益。
  (6)推进投资者关系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建设媒体、网站等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反路演及线上形式,合计9次接待72家待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同时使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问答129条,使投资人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公司业务进展和发展规划情况,使投资者认可公司价值。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输配电设备及电气成套设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以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网络化为主轴,以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智能分布式发电系统以及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推动力。2024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2025/2030年阶段性目标从电力保供、转型发展、全程管理、改革创新4方面提出重要任务,明确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分布式智能电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
  《意见》的出台也意味着2020年以来高景气度的电网招标有望继续稳步提升(2020年-2023年国家电网输变电设备招标合计金额分别为422/455/503/678亿元)。随着“大基地”建设的推动、特高压柔性直流项目招标,“十四五”电力规划中期调规等事项落地,特高压和主网投资持续性将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2、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全社会用电量稳步提升,经济活跃度持续向好。面对“碳中和碳达峰”与社会用电不断增加的背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国家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政策力度逐步深化。
  电力供给方面,随着“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的提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
  能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 51.9%;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出发展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利用水平高、产业竞争力强的良好态势。
  3、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综合智慧能源是指以数字化、智慧化能源生产、储存、供应、消费和服务等为主线,追求横向“电、热、冷、气、水、氢”等多品种能源协同供应,实现纵向“源 - 网 - 荷 - 储 - 用”等环节之间互动优化,构建“物联网”与“互联网”无缝衔接的能源网络,面向终端用户提供能源一体化服务的产业。储能、氢能、生物质能、清洁能源供暖等作为综合智慧能源的载体,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集成了多种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一方面以用电侧为主要场景,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中小企业参与的程度,展现出开放、共享的能源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不同能源品种间的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激发能源市场服务能力,实现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二)公司战略发展及2024年经营计划
  1、2024年公司发展战略
  新能源电站是当前公司盈利基础,公司将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开展轻资产运维、工程建设、电站持有运营等业务。此外,公司将新质生产力作为主导思想,加大在数字化营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投入,深度赋能公司智能电气设备,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品类的拓展和下游订单的增加。
  2、2024年经营计划
  (1)优化资产结构,深化产业合作
  公司择机择时央国企合作伙伴出售部分新能源电站控股权,实现 “EPC价值”、“设备销售”和“风光资源溢价”等多重价值的兑现,使公司从控股转为参股以回笼大量现金。此外,公司将在提升电站资产运营能力,提高发电利用小时的基础上,以自主开发建设、参股合作开发、收购部分股权的形式扩大优质的新能源电站资产,使公司在权益装机快速增长的同时,优化电站资产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电站收益。
  (2)夯实综合智慧能源管理业务
  大力推进以分散式风电+清洁能源供热为主、储能业务为辅的综合智慧能源管理业务,发力基于双碳目标的区域环境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年内完成现有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设。同时向市场推广公司新研发的集成一体化无人值守变电站、光储充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化学储能系统,实现对各类分布式能源、储能和负荷的整合参与,激活公司发展的新引擎。
  (3)数字赋能,创新发展
  公司将继续坚持“以技术领先”为原则,加强人才储备和研发人员队伍建设,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生产、供应、销售和管理等相关业务数据的一体化,重点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集团内部数据的互通共享,而后通过数据流推动产、供、销、管的全面融合和业务升级。
  (4)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
  充分运用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REITS等再融资措施,为公司和项目引入长期、优质的资金支持;加强与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公司融资渠道,搭建保障公司战略发展和业务实施的融资平台,用低成本融资置换新能源电站原有高成本融资,降低财务费用,提高电站盈利能力。
  (5)推进投资者关系管理
  一方面,公司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持续建设媒体、网站等信息发布渠道,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电话会、路演、反路演活动等方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适时、适当、到位地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信息,建立可靠、互信、共同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公司将有序推进股票回购、现金分红等事宜,增强对投资者的回报,可以建立稳定的投资者基础,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6)深挖渠道价值,强化协同效应
  锚定销售目标,盘活全产业链资源,深度挖掘渠道价值,尤其是发挥风光储协同效应,打造合作的央国企新能源电站客户“生态圈”。同时以国产替代、技术营销、高低压一体化为抓手,从渠道建设、价格与营销机制、行业市场开拓、销售管理基础夯实等维度提升运营效率,丰富“九洲”品牌美誉度,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板块业绩。
  (7)长效激励,稳定核心人才
  公司将以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核心,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发掘培养内部新兴潜力,提升企业人才密度,强化激励政策,调动员工积极性。适时通过股权激励、福利改善、文化建设等多种措施,稳定核心人才,持续激发员工活力。与此同时,公司将完善组织架构,分板块进行经营活动的组织管理,促进公司规范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加速增长,出现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情形。公司作为智能成套电气设备供应商和配用电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具有较强的产品性能优势、客户优势、品牌优势及团队优势,但如果未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而公司不能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巩固和提升现有市场地位,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等竞争风险。
  公司将通过产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迎合客户需求。另外,公司还将发挥风光储电站协同效应,基于生产资源、设备资源社会化、服务化等情况,进一步优化公司生产能力,提高效益。
  2、流动性风险
  新能源和环境综合能源利用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项目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融资增加,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同时,新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持续增加,国家发放新能源补贴的时间存在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现金流的稳定。
  公司将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统筹资金调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公司会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合作,进行适度的债务融资;另一方面公司也将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此外,公司还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采用金融创新模式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投资并购整合及商誉减值风险
  近年来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公司的战略部署,在投资并购的过程中,可能因多方面原因导致投资并购完成后,标的公司业绩未达预期等情形,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绩的。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将在投资并购时采取较为稳健的投资策略,审慎选择投资标的,综合区域经济、市场环境等因素,做好投资标的及相关市场尽职调查工作,重点围绕与公司主营业务关联度较高、上下游行业或者技术互补的相关领域进行外延式拓展,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规模。
  4、市场化交易风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入推进,省间壁垒逐步打破,现货市场全面铺开,辅助服务市场不断完善,交易复杂程度加深,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对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将密切跟踪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变化,紧抓电力体制改革机遇,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及市场研判,科学制定营销策略,稳步提升公司营销能力,力争实现效益最大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