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电控产品及智能电控总成的研发、生产、销售。

  • 产品类型:

    智能电控产品、智能电控总成

  • 产品名称:

    显示及控制类产品 、 传感类产品 、 操控类产品 、 信号传输类产品 、 电气控制柜总成 、 操作台总成 、 传输传感装置总成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电线、电缆制造;检验检测服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子产品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机械电气设备销售;伺服控制机构销售;电池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电器辅件销售;安防设备销售;通讯设备销售;集成电路销售;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软件销售;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销售;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智能农机装备销售;建筑工程用机械销售;特种设备销售;软件开发;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工业设计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电线、电缆经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分支机构经营】;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分支机构经营】;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分支机构经营】;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分支机构经营】;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分支机构经营】;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分支机构经营】;电机制造【分支机构经营】;集成电路制造【分支机构经营】;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分支机构经营】;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分支机构经营】;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分支机构经营】;电池制造【分支机构经营】;工业机器人制造【分支机构经营】;安防设备制造【分支机构经营】;通信设备制造【分支机构经营】;伺服控制机构制造【分支机构经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产量: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PC) 27.66万 - - - -
销量: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PC) 27.17万 - - - -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产量(件) - 23.95万 37.40万 - -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销量(件) - 24.22万 34.16万 - -
智能电控产品:传感类产品产量(件) - - 7.72万 7.39万 3.75万
智能电控产品:传感类产品销量(件) - - 7.18万 6.55万 3.74万
智能电控产品:显示及控制类产品产量(件) - - 10.66万 4.46万 2.98万
智能电控产品:显示及控制类产品销量(件) - - 8.48万 3.86万 2.53万
智能电控产品:操控类产品产量(件) - - 7.09万 6.77万 3.50万
智能电控产品:操控类产品销量(件) - - 6.62万 6.57万 3.39万
智能电控产品:信号传输类产品产量(件) - - 2563.00 900.00 1918.00
智能电控产品:信号传输类产品销量(件) - - 2594.00 979.00 1848.00
智能电控总成:电气控制柜总成产量(件) - - 3.14万 2.42万 1528.00
智能电控总成:电气控制柜总成销量(件) - - 3.00万 2.36万 1511.00
智能电控总成:操作台总成产量(件) - - 5610.00 3253.00 140.00
智能电控总成:操作台总成销量(件) - - 5443.00 3178.00 113.00
智能电控总成:传输传感装置总成产量(件) - - 7.98万 5.97万 5576.00
智能电控总成:传输传感装置总成销量(件) - - 8.08万 5.94万 5012.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73%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48亿 62.14%
客户2
4597.95万 11.52%
客户3
1775.73万 4.45%
客户4
1612.14万 4.04%
客户5
1427.77万 3.5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695.4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9.58%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541.99万 5.31%
供应商2
1457.29万 5.01%
供应商3
1120.00万 3.84%
供应商4
1025.87万 3.53%
供应商5
550.32万 1.89%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3.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16%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2.81亿 69.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11%
  • 三一集团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三一集团
4.20亿 83.5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5166.85万 10.2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523.65万 1.04%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429.01万 0.8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198.44万 0.3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007.1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7.35%
  • Fernsteuergerate Kur
  • 威廉姆斯(苏州)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湖南湘瑞智能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 常德兴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Fernsteuergerate Kur
2873.91万 9.82%
威廉姆斯(苏州)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1943.24万 6.64%
湖南湘瑞智能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1153.68万 3.94%
常德兴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071.96万 3.66%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964.38万 3.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58%
  • 三一集团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三一集团
3.28亿 82.0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4734.27万 11.83%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513.31万 1.2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360.73万 0.9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198.36万 0.5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918.1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1.11%
  • Fernsteuergerate Kur
  • 威廉姆斯(苏州)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湖南湘瑞智能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 海门市志气带钢制品厂(普通合伙)
  • 成都英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Fernsteuergerate Kur
2366.46万 10.64%
威廉姆斯(苏州)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1493.03万 6.71%
湖南湘瑞智能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1255.61万 5.65%
海门市志气带钢制品厂(普通合伙)
949.41万 4.27%
成都英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53.68万 3.8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5.50%
  • 三一集团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INDUSTRIAL ELECTRONI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三一集团
2.12亿 84.9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1505.43万 6.0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674.43万 2.70%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325.13万 1.30%
INDUSTRIAL ELECTRONI
132.70万 0.5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663.0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3.69%
  • Fernsteuergerate Kur
  • 威廉姆斯(苏州)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湖南湘瑞智能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 常德市武陵区兴星机械厂
  • 上海华勤线缆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Fernsteuergerate Kur
2102.70万 16.22%
威廉姆斯(苏州)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1486.74万 11.47%
湖南湘瑞智能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752.56万 5.81%
常德市武陵区兴星机械厂
727.81万 5.61%
上海华勤线缆有限公司
593.24万 4.5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细分行业“C4011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  1、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  工业自动化控制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程序控制使得机器设备完成工作流程的技术,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的组合,实现机器设备生产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精确化、效率化,具备可控性。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生产自动化、数...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细分行业“C4011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
  1、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
  工业自动化控制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程序控制使得机器设备完成工作流程的技术,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的组合,实现机器设备生产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精确化、效率化,具备可控性。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生产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各行各业。
  目前,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进入智能化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更高程度的智能化、自主化、高效化。此阶段,企业追求生产过程的定制化、灵活化和绿色化。
  2、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电气控制行业
  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电气控制是工业自动化控制在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领域的具体应用,电气控制指由若干电气元件组合,用于实现对某个或某些对象的控制,从而保证被控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领域的自动控制主要采用电气控制技术实现。
  移动机械通常包括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旋挖钻机、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港口机械、农业机械、石油机械等。专用车辆通常包括消防车辆、矿山车辆、环卫车辆、特种车辆等。
  我国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电气控制行业呈现智能化、电动化、无人化和互联化的发展态势。
  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电气控制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行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竞争态势和产品更新换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3年度,受行业高存量以及基建投资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游市场需求缩紧。
  3、主要下游行业应用领域
  公司下游行业应用领域主要为工程机械行业、农业机械行业、港口机械行业、环卫车辆行业、消防车辆行业等。受国内基建、房地产行业低迷、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市场订单总体上不及预期,短期来看,工程机械产品仍处于承压阶段。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将呈现国际化、电动化、数字化发展趋势。
  4、公司所处行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及影响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重要产业,是相关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是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智能电气控制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电控产品及智能电控总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在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智能电气控制系统领域拥有多年技术积累,并对相关技术产业化运用有深刻理解,公司致力于开发应用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的智能电气控制系统产品,实现了智能电气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持续优化升级。公司拥有应用于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的显示及控制类产品、操控类产品、传感类产品、信号传输类产品的综合研发能力。
  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的智能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显示及控制类产品、操控类产品、传感类产品、信号传输类产品组成,上述产品主要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通讯及交换。移动机械通常包括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旋挖钻机、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港口机械、农业机械、石油机械等。专用车辆通常包括消防车辆、矿山车辆、环卫车辆、特种车辆等。
  随着感知及识别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讯与定位技术的发展,公司致力于将新技术应用于智能电气控制系统中,完成特定场景下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的高效控制和少人化作业,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帮助客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对各种应用环境做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建立了设计、测试、生产各个环节的企业标准及规范。公司产品在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方面实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作业环境中,产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通过创新研发,公司产品具有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高可靠性等特点,得到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智能电控产品、智能电控总成、其他业务。
  1、智能电控产品
  2、智能电控总成
  3、其他业务
  公司的其他业务包括技术服务及加工服务。其中技术服务是指公司为客户提供电气控制系统相关定制化技术开发业务。加工服务指由客户提供产品的物料清单、图纸资料和相关原材料,公司按照客户要求加工相应产品并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业务。公司加工服务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按照待加工的电气部件图纸资料,向公司发送加工订单,并提供物料清单和相关原材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工序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组装,并根据订单约定的具体完工时间和数量进行交货。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与整机制造商之间的销售模式均为前装模式,前装模式是指将产品销售给整机制造商,整机制造商安装公司产品后再将整车销售给终端客户的业务模式。公司采用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该模式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公司可以安排专业的销售及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直销模式有助于帮助公司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引导产品研发方向。
  2、生产模式
  公司智能电控产品生产所涉及的产品型号较多,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众多,因此具有柔性生产的特点,即公司的产线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快速转换。公司智能电控总成的生产模式为,公司按照客户要求进行采购、生产、加工和组装总成产品。智能电控产品与智能电控总成的生产管理模式相近,具体方式为销售预测和订单相结合,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及预测形成滚动生产计划,采购人员根据计划准备原材料。
  3、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均由公司采购部统一采购。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低压电器、结构件及连接组件、电子元器件、PCB及PCBA、手柄、显示及触控元件等。采购部根据公司制定的滚动生产计划,结合生产所需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经审批通过后执行。公司采购部负责供应商筛选和具体采购执行工作,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开发评估,与通过评估的供应商签订协议,质检部和研发部对批量产品进行定期评价,通过供应商准入标准考评后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综上,采购、研发和质检各部门相互协同,承担各自岗位职责,共同保证和促进品质管理水平的稳定和提升。
  4、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部门通过市场调研、行业调研及客户需求收集,输出公司产品规划纲要,制定公司产品研究方向、建立产品规划路线图。针对前瞻性产品存在的技术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由研发部门预研小组进行相应技术预研,规避正式产品开发时的技术风险,评估技术关键点及难点,研究产品开发成功的可行性。公司采用IPD(集成式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产品研发。在技术预研成功后,由产品部门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并进入正式立项流程。产品研发在项目经理主导下,由总工程师牵头进行技术架构设计、质量设计及成本规划。此后通过产品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质量工程师、采购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项目成员集中设计开发,并按开发流程分阶段评审,在设计阶段对产品的需求、软硬件、结构、质量、工艺、成本及售后服务进行充分规划和考虑,使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研发效率最大限度达到预定目标。研发结束后,项目经理将持续跟踪产品的应用情况,及时响应客户的新需求,组织实施迭代升级,使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持续优化及完善。
  (四)业绩驱动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公司运营的基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的业务,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
  2、行业竞争格局: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
  3、技术和市场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司和行业面临的技术变革日益剧烈。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成为公司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技术和市场趋势的变化会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竞争态势,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
  4、产品或服务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5、管理团队和员工素质: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管理团队的战略眼光、决策能力以及员工的执行力、创新精神等因素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要影响。一个高效、专业的团队能够帮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品类丰富,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电控系统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创新发展,公司现已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显示及控制类、传感类、操控类和传输类等。公司专注于为各类移动机械和专用车辆提供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移动设备控制的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和无人化。
  公司研发团队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从设计、开发、生产到售后服务全方
  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电控系统产品,以助力客户提升设备性能、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公司在汽车电子、新能源、三电系统等领域,已成功开发多款产品,为公司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作为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区技术中心、区专利工作示范企业,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在主要产品和关键技术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发管理体系,公司不断推动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电控系统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多项专利,充分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
  公司于2023年3月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被列入国家实验室认可名录。公司CNAS实验室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检测体系,可提供可靠性测试项目达40余项,助力产品研发达到更高标准。
  3、将技术与应用充分融合的创新优势
  公司秉持着技术与应用充分融合的路线,将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创新思维融合到多个应用场景中。在探索多场景应用的过程中,公司充分挖掘现有技术的潜力,以创新为核心,将技术优势与不同行业的需求相结合。通过跨界融合,公司实现了多行业的协同发展,拓宽了业务领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技术与应用充分融合的发展路线,深化多行业协同发展,以创新为动力,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不断丰富技术积淀的基础上,公司将为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4、具备快速开发及响应能力
  公司实施项目IPD(集成式产品开发)管理,项目及产品团队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开发,帮助客户将设计方案快速落地,公司各部门紧密合作,能实时快速响应客户提出的新思路及修改意见,快速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帮助客户在开发新机型时能快速抢占市场先机。公司也可以根据客户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随时为客户产品提供差异化的控制功能,如智能诊断、远程下载、远程操控等功能,增加客户新机型的卖点和增强客户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公司制定了“响应快、决策快、落地快”的三快制度,以销售、技术和服务形成营销小组服务重点客户,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服务。
  5、电气控制智能化赋能,帮助客户实现技术提升
  智能化是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将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研发的远程操控系统,通过实时传输数据,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通过远程维护系统,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精准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远程维护系统可以迅速响应,提供解决方案,避免故障影响工作进度。自动导航系统采用先进的定位和导航技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行驶路线和作业方案。在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导航系统能够智能地避开障碍物,确保设备行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通过智能化功能的加持,公司帮助客户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了客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为客户提供更多创新、高效、安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6、深厚的行业积累和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服务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行业多年,对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控制系统的现状及未来需求具备深入理解,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公司品牌已在国内移动机械与专用车辆控制系统市场上树立起了较好的声誉。在维护现有客户关系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公司关注行业动态,紧密跟踪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新客户,优化和丰富了客户层次与客户结构。公司还注重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通过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公司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7、严格的品质保障能力
  多年来,公司致力于行业应用研究及经验积累,通过对行业特点的深入理解,建立了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考核与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公司构建了CNAS实验室,通过环境测试、寿命测试、老化测试、电性能测试,为公司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CNAS实验室的认证,有助于提升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度。在生产环节,公司自主开发的MES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监控,确保质量可追溯。通过MES系统,公司能够实时掌握生产进度、设备状态、物料消耗等信息,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滑,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1、工程机械行业下行,竞争加剧,产品毛利率下降;
  2、公司新业务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加大,费用上升,导致公司净利润受到影响;
  3、公司新兴业务投入加大,公司在新能源(光储充)、汽车电子、电动化领域持续布局。
  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不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积极部署和开拓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业务,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从而
  平衡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冲击。
  注:1、公司应当分析报告期内的主要经营情况,并应当披露对报告期内的主要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以及未来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2024年未来发展计划
  1、经营计划
  公司将继续推进“3+1”战略规划,持续优化“3+1”战略,加大在自动化、汽车科技、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及国际化市场的开拓。
  自动化业务单元结合公司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和创新开发,快速跟上技术及市场变化,将电动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统筹规划整体解决方案推广至各类应用场景。基于新能源的无人化及少人化产品与系统,已在矿山机械、土方机械等领域批量应用,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成果,拓展其在农业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港口机械等行业的应用范围。此外,公司开发的基于设备管理及柔性生产的云管理系统已成功实现技术输出,为行业客户提供互联化及数字化服务。开发的一系列智能化系统产品已成功批量应用于多种移动机械。
  汽车科技业务单元属于近年新发展的业务单元,其主要产品为汽车智能部件,汽车电子及商用车辆三电系统。目前业务稳步推进,部分产品已经小批量应用到汽车主机厂,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批量配套。同时基于多年来公司对车辆场景化的理解研究,公司“车能路云”生态系统将逐步推向市场。
  新能源业务单元属于公司重点布局的业务板块,目前该板块已经构建基于“风、光、储、车、充、换、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形成公司特色的“源网荷储”生态。其中风光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推进中,储备的优质项目资源充裕。储能做为核心产品,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到户用、工商业及电网侧全系列产品。充换电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将把公司的“有电来”充换电品牌做大做强。综合能源的算力平台已经聚合多形态的能源数据,为未来成为新型能源聚合商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三大业务板块发展势头良好,正处于打好基础的阶段,同时公司将抓住市场机遇,加速市场布局与多领域拓展,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不断完善产业布局与市场开拓,以提升规模效益和盈利能力。
  国际化业务的拓展进展较顺利,部分产品得到国外客户的高度认可,为产品出海扩大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市场竞争加剧及利润不及预期风险
  工程机械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行业相关产品利润率普遍降低。受宏观经济环境及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于工程机械类产品需求量缩减,工程机械行业阶段性竞争加剧。若工程机械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将对公司经营质量与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和性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提供与竞争对手有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提高精益管理能力,在技术储备、产品质量、产品布局、响应速度、销售与服务网络等方面持续提升,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其次,公司将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等途径来实现成本优化。另外,公司将拓展市场多元化,积极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产业链整合等举措来降低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不利影响。
  3、技术创新迭代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处行业技术推动特征明显,技术迭代较快。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技术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技术升级与迭代变化趋势,不能及时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或者研发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公司或将面临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技术预研投入,建立健全吸引高端研发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公司员工的科技创新动力,让员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中充分发挥潜能。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潜在的技术变革和创新趋势,提前进行技术布局。并定期进行技术评估,以了解自身技术实力在行业内的地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迭代和升级。在技术创新迭代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公司应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变化,为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提供有力支持。公司将不断积累技术储备,产品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行业前沿技术与创新。此外,公司将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共享研发成果,引入新技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