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业务和智慧城市业务。
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其他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装置及系统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及系统 、 配用电自动化装置及系统 、 电力设计及集成运维 、 新能源发电 、 智能化产品及服务 、 IT服务相关产品及服务 、 租赁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建筑劳务分包;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技术进出口;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工仪器仪表制造;电工仪器仪表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环保咨询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大数据服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机械设备租赁;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运输设备租赁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对外承包工程;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4.10亿 | 25.39% |
客户2 |
6313.50万 | 3.91% |
客户3 |
6015.74万 | 3.72% |
客户4 |
4951.97万 | 3.06% |
客户5 |
3400.13万 | 2.1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3886.64万 | 3.52% |
供应商2 |
3762.46万 | 3.40% |
供应商3 |
2715.39万 | 2.46% |
供应商4 |
2481.41万 | 2.24% |
供应商5 |
2102.98万 | 1.9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8121.69万 | 5.32% |
客户2 |
5083.74万 | 3.33% |
客户3 |
4754.39万 | 3.11% |
客户4 |
3069.67万 | 2.01% |
客户5 |
2587.11万 | 1.6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2946.43万 | 2.73% |
供应商2 |
2332.96万 | 2.16% |
供应商3 |
2282.11万 | 2.11% |
供应商4 |
1300.44万 | 1.20% |
供应商5 |
1177.98万 | 1.0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4693.09万 | 2.86% |
客户2 |
3922.21万 | 2.39% |
客户3 |
3373.42万 | 2.06% |
客户4 |
3171.84万 | 1.93% |
客户5 |
3162.07万 | 1.9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271.22万 | 3.61% |
供应商2 |
2141.72万 | 1.81% |
供应商3 |
2059.62万 | 1.74% |
供应商4 |
1822.13万 | 1.54% |
供应商5 |
1738.84万 | 1.4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6078.10万 | 3.27% |
客户2 |
6067.62万 | 3.27% |
客户3 |
4228.67万 | 2.28% |
客户4 |
4152.29万 | 2.23% |
客户5 |
3383.59万 | 1.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401.19万 | 3.45% |
供应商2 |
2000.36万 | 1.57% |
供应商3 |
1988.94万 | 1.56% |
供应商4 |
1713.13万 | 1.34% |
供应商5 |
1623.11万 | 1.2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9872.60万 | 4.97% |
客户2 |
6333.33万 | 3.19% |
客户3 |
5969.86万 | 3.01% |
客户4 |
4908.04万 | 2.47% |
客户5 |
4164.84万 | 2.1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590.80万 | 3.35% |
供应商2 |
3655.77万 | 2.67% |
供应商3 |
3457.08万 | 2.53% |
供应商4 |
3292.19万 | 2.40% |
供应商5 |
2161.93万 | 1.58%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长期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研究,坚持自主研发构建核心优势,是行业内知名企业。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智慧能源业务: 1、电力行业大力投资发展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提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截至2024年6月底,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长期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研究,坚持自主研发构建核心优势,是行业内知名企业。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智慧能源业务:
1、电力行业大力投资发展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提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5.7%。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3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878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89%。在国家“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大力投资发展新能源。预计2024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与2023年基本相当,其中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3%。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9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至57.5%;其中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3.5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比重将首次超过40%,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利用率将明显下降。火电14.6亿千瓦,其中煤电12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降至37%以下。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以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为起点,公司电厂快切、保护及ECMS系统多个产品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一方面积极抓住新增火电机组的投资机遇以及现有火电机组的改造机遇,加大智慧电厂智能运维及国产化研发力度,力争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机会,针对新能源、储能市场,继续开发相应产品,优化解决方案,加大非化石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比。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
我国已经确立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应对好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单位扎实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统筹协调、明确方向、夯实基础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是切实落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二十字方针,提出重点开展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等9项专项行动,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二是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立足当前发展阶段,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明确2024—2027年重点任务,务求尽快取得成果,服务当前电力系统转型发展实际需要。三是采用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法。在各项关键领域中,选取攻关收益高、提效潜力大、引领效应强的方向开展探索,发挥好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随后,国家能源局制定了《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深入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公司的智慧能源业务涵盖电力能源领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各大发电集团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契机,以电力自动化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核心,顺应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依托新型电力系统保护、变电站智能运维、工厂预制式变电站等技术,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提供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全系列产品。针对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后的高渗透率有源配电网,实现了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技术突破,保持在新型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运行控制、运维服务等方向的领先地位。
3、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低碳园区建设市场兴起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提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
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时俱进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
在“限电潮”、碳排放双控、能源安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建设多能互补一体化的低碳园区、零碳园区需求日益旺盛。在此背景下,依托公司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公司的低碳业务面向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提供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运行和运维服务。公司已成功实施了数个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如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智慧能源循环利用EPC项目、开普园区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江苏省华天科技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5.9994MW屋顶光伏项目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智慧城市业务:
1、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远景式勾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强调了“三个城市”,即“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既是目标,同时其所依托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核心逻辑,也是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的基础。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城市发展的保障,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治理是重要实施路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公司发展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符合以上国家战略。
2、数字经济、未来产业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明确了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第一大任务,其中单列“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板块。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主驱动力的“数字生产力”。数字经济建设赋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促使原有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土壤与载体。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依托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产业即“由前沿科技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此外,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这些计划和布局旨在推动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谋划布局一批前沿科技产业。
公司智慧城市业务主要产品研发方向聚焦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随着各行业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及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将有利于公司通过新型应用场景帮助提升客户生产率,形成新的客户价值,产生更大客户粘性,夯实业务。
3、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质增效”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包括5G基站、特高压、高铁城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被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新基建的持续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不断深化,进一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基建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24年以来,多地继续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南京市2024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提出,2024年南京市共安排86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913.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7.39亿元,从建设领域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19个,融合基础设施项目41个,创新基础设施项目26个;《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024年上海新基建将重点聚焦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方面,重点推进56项任务,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
公司具有二十多年从事大型信息网络、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和运维经验,是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拥有行业多项顶级资质及一批具有高等级认证的技术专家,具备承接企业及政府大型“新基建”项目的综合实力,“新基建”将为公司智慧城市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智慧能源业务:公司依托电力自动化行业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顺应全球能源革命浪潮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移动互联等信息及先进通信技术深度结合,业务涵盖了智能发电、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电、新能源及低碳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发电领域,公司已从事电厂及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20多年,在电厂及工业企业领域拥有完整的、国内领先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及解决方案,继续为火电厂、新能源电厂以及石化、钢铁、煤炭等工业企业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智能输变电领域,依托公司多年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运行经验,在输变电领域建立了从超高压、高压到中低压完整的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全系列产品,继续保持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重要供应商的地位,公司保护自动化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智能配用电领域,公司以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用化为目标,拥有终端、测试、系统仿真三大产品线,围绕电力物联网和配电自动化,实现了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技术突破,提供从终端到测试验证到仿真培训和动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自主开发的iPACS-5612系列智能配电终端、FTT系列测试设备、终端到货全检系统、一二次成套融合测试系统、仿真培训系统、真型实验系统、动模系统等产品已在多个省市电网成功应用,在新型配电系统态势感知、运行控制、运维服务等方向保持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及低碳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风电、光伏、储能等专业领域的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集成、运维等业务,开展了“电网友好型”光伏电站、风电场运行控制与并网、新能源电站投资/EPC等相关研究与实践,并提出了以数字化管理、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为核心的低碳园区建设解决方案,研制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已形成综合能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售电业务,控股了山西鸿阳51%的股权,将以山西鸿阳为平台,依托山西的“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体系开展售电业务,并进一步拓展山西的低碳园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等业务。
智慧城市业务:公司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技术牵引,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发展指引,紧紧抓住国家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分别在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两大领域,围绕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提供解决方案。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领域,公司聚焦公安、交通、园区等细分行业领域,紧扣城市运行业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自研的感知数据平台为技术抓手,提供从咨询规划、方案设计、总集成服务、应用服务、系统运维服务等整体业务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是华东地区知名城市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企业数字化领域,公司紧扣大型能源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自主研发的业务协同可视化平台为核心技术抓手,为国网公司、南网公司等电网企业提供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服务、基础设施可视化运维值守、以及电力调度数字化综合应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国电投等发电集团提供生产运行指挥中心(IOC)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跟随国家“双碳”战略,围绕大型能源企业,积极探索创新以“数据赋能”为特征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清晰的发展战略为主营业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公司围绕“双碳”、“数字经济”战略,持续聚焦主业,强化内部管理,近年来先后处置了多项非主营业务资产,收回了较为充裕的现金流,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效控制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为主营业务进入稳步上行的发展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优秀的人才队伍及积极的人才激励机制
作为业内发展多年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高校招聘、专家推荐等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各业务领域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及团队,为公司业绩稳健持续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及战略规划,公司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为人才及团队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既稳定了人才发展自身所需的预期,又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公司先后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业务)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研发及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研发,用“面向市场需求,鼓励技术创新”的理念推动整个研发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架构,拥有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和专职研发队伍300余人,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研发人才梯队,为公司技术的不断提升、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公司建有智慧能源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两大研发中心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南网电科院、南网数研院等重点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关键领域与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引领企业发展。公司长期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占比,科技成果显著,目前共拥有专利170余项、软件著作权400余项,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公司及子公司金智慧安、金智视讯均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全资子公司金智晟东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于2023年12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公司“分散式风电并网规划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配电系统自愈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二等奖。
4、营销服务优势
营销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二十多年来,公司遵循“信守承诺、承担责任,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致力于与客户建立持续和双赢的伙伴关系”核心价值观与管理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本地化服务队伍,提供专家级的销售、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同时积极与本地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同和客户构筑多赢的合作关系。
公司拥有300余名专业服务人员,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公司采用了各事业部分工负责的模式,以保障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目前,公司智慧能源业务的客户已遍及全国除台、港、澳以外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产品配套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智慧城市业务的客户囊括了电力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组成的大型客户群体。
5、品牌形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立足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增强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客户服务的内在底蕴,不断拓展业务方向、市场营销、对外合作,公司发展稳健,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公司形象和品牌声誉。在智慧能源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家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公司的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系统及装置均处于业界知名地位,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成功运用业绩。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拥有行业中顶级的相关专业资质,承接了上海世博会智慧园区建设、南京青奥国家层面安保总指挥部通信指挥系统、国家首个公祭日12.13安保指挥系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业内具有重大的示范性意义及标杆作用。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技术创新的风险
公司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业务涉及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互联等信息及先进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并掌握最新技术,可能会丧失市场竞争力,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密切跟进研究新兴产业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强化核心业务,同时加强与头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把握行业变革先机,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市场竞争的风险
基于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业务的良好发展前景,市场参与主体表现出多元化、合作化、专业化的特点,形成了更加复杂而富有活力的竞争格局。如果公司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营销拓展,将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的风险。公司将紧跟市场变化,积极关注竞争对手动向并保持警惕,同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积极应对。
3、人才流失风险
人才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面对行业及跨行业的多元竞争,公司也可能存在核心技术人员、营销骨干等人才流失以及人才补备不充足的风险。为此,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建设,努力打造公司与员工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4、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的业务订单执行周期较长,普遍实行的分节点付款模式造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所占比重较高,可能存在因部分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等原因造成应收账款到期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严格筛选项目、选择优质客户、加大催款力度、加大回款考核力度等措施,全面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效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5、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的风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公司业务上下游市场的变化,可能传导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开展。同时,国家行业政策的调整、货币和信贷政策的调控、相关行业投资规模调整、招标采购规则变动,也将对公司业务开展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的变化,积极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应对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围绕“双碳”、“数字经济”战略,持续聚焦主业,强化内部管理,营业利润实现良好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69%,主要为部分项目应客户要求交付延迟,收入确认相应延迟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的净利润2,823.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5.68%,主要为公司进一步优化研发人员结构、聚焦主业开展研发、部分创新类业务研发通过设立参股公司开展,研发费用下降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89.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1.34%,主要为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加影响。
(一)智慧能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能源业务围绕“双碳”、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契机,践行“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坚持创新,着眼长远,不断打造“产品”加“服务”的核心能力,总体发展稳健。
在智能发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延续品牌、技术等综合优势,结合智能化需求,积极推进产品国产化进程,研发了“发电厂智慧能量在线管理系统”、“间隔级弧光保护综合装置”、“国产化中低压保护装置”等相关产品,在国能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电投集团及其他发电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新能源市场,结合电网对新能源电站快速响应的需求,利用产品平台化优势,快速研发了“分布式电源采集控制装置”、“功率预测智能接入终端”、“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一次调频主动测试系统”等产品,相关系统和产品在多个新能源电站得到应用。在其他工业用户市场,围绕智能供配电领域,在变电站综自系统、快切装置持续应用的同时,率先研发了“网络快切装置”,并在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得到应用。
在智能输变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变电站监控系统及保护装置的主流供应商之一,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内蒙、陕西、黑龙江、四川、贵州、广东等区域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在国家电网2024上半年度三个批次集采招标项目中均有中标,中标额及占比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并中标多座220kV及以上变电站监控系统。公司紧跟输变电技术发展趋势,研制的自主可控全国产化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在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得到了广泛应用,新一代高可靠监控系统及保护装置在江苏、安徽、四川等区域得到应用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在浙江、上海、河南、甘肃、冀北、青海等区域顺利推广;输电线路及电缆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在江苏、福建、江西、四川、广西等区域顺利应用。
在智能配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紧跟国家电网公司标准,顺利通过配电终端全系列产品国网专业检测,并围绕用户提供增值、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中标江苏、安徽、上海、福建、河南、陕西、山东、北京、天津、吉林等地区配网终端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项目,保持较高市场份额;中标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福建、陕西、河南、天津、新疆、广东、贵州等地区测试装置及系统,继续保持市场份额领先;中标上海、浙江、新疆、湖北、福建、广西、等地配电培训仿真系统,仿真业务稳步增长。此外,公司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中标了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张江中心城市配电网示范区台区改造、基于上海配电网中低压多级自愈系统协同机制研究、配电网多端差动保护一致性测试技术研究等多个科技项目,持续提升配电可靠性和自动化运维水平。
在新能源及低碳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机会,围绕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力工程设计、电站模块化集成、储能集成以及低碳园区建设及后期运维等解决方案与服务。中标江苏、湖北、重庆、安徽等地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储能电站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以专业的储能EMS供应商、专业的低碳园区方案提供商、专业的并网接入方案提供商为主题,携储能和低碳新品在展会上精彩亮相,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合作网络。
(二)智慧城市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城市业务进一步聚焦重点行业,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全面强化营运管控、降本增效,综合毛利率水平有所回升。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领域,中标济宁市公安局北湖分局天网工程建设项目、海南三亚市公安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安保信息化项目、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封闭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二期项目、南京六合新城部分道路工程信号灯、电子警察及相关设备采购项目、江苏金湖县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智慧版技防城建设项目等智慧安防、智慧交通项目,中标南京中芬合作交流中心智能化项目、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审判法庭项目智慧法庭电子信息设备采购等智慧园区、智慧司法项目。
在企业数字化领域,中标国网江苏电力2024年电网设备运行数据准确性校核开发项目、国网江苏电科院2024年基于数据湖的配电网潮流规模化计算性能及框架提升开发项目、国网江苏电科院2024年配网域-准实时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指标管控应用研发项目、国网江苏信通公司2024年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维保服务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苏省公司2024年网络和信息安全运维服务、上海浦东300号集中办公点信息系统2024运行维护项目等企业信息化项目。
报告期内,金智信息信息荣获2023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佳企业、2023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工程70强企业、2023年度江苏省安装行业“安装百强企业”、2023年度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第三方优秀服务商等多项殊荣,参建的“金融城二期西区智能化项目”荣获2023年度华东优质安装工程奖。子公司“江苏金智慧安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金智视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