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太阳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多样化便携型太阳能电源及太阳能照明系统,光伏玻璃,光伏胶膜材料,光伏电站支架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维等业务。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电费、光伏太阳能玻璃、其他光伏类产品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 、 电费 、 光伏太阳能玻璃 、 其他光伏类产品
一般经营项目:研发、销售太阳电池芯片、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供电电源、太阳能应用产品、太阳能集热板及热水器系统、风力发电设备、太阳电池生产线设备、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太阳能应用产品控制软件、太阳能辅材;设计、安装及销售太阳能热水器工程、风力发电工程、太阳能电站工程、运维及相关技术服务;房屋租赁业务;物业管理业务;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生产太阳电池芯片、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供电电源、太阳能应用产品、太阳能集热板及热水器系统、风力发电设备、太阳电池生产线设备、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太阳能应用产品控制软件、太阳能辅材、机动车停放服务。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
光伏玻璃营业收入(元) | 2.44亿 | - | - | - | - |
光伏玻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59.03 | - | - | - | - |
光伏组件营业收入(元) | 1.77亿 | - | - | - | - |
光伏组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54.92 | - | - | - | - |
工程营业收入(元) | 6652.68万 | - | - | - | - |
海外出口营业收入(元) | 2.08亿 | - | - | - | - |
海外出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36.76 | - | - | - | - |
产量:其他电子产品(MW) | - | 279.57 | - | - | - |
销量:其他电子产品(MW) | - | 193.52 | - | - | - |
其他电子产品产量(MW) | - | - | 296.60 | 349.61 | 335.27 |
其他电子产品销量(MW) | - | - | 267.78 | 349.68 | 322.51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2.09亿 | 18.56% |
客户2 |
1.12亿 | 9.91% |
客户3 |
9596.41万 | 8.51% |
客户4 |
8694.07万 | 7.71% |
客户5 |
6229.16万 | 5.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1.24亿 | 14.72% |
供应商2 |
1.02亿 | 12.08% |
供应商3 |
5397.46万 | 6.39% |
供应商4 |
4576.08万 | 5.42% |
供应商5 |
2059.35万 | 2.4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1.87亿 | 14.13% |
客户2 |
1.13亿 | 8.53% |
客户3 |
1.11亿 | 8.42% |
客户4 |
7244.27万 | 5.48% |
客户5 |
5602.49万 | 4.2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8090.71万 | 8.49% |
供应商2 |
6498.16万 | 6.82% |
供应商3 |
2843.35万 | 2.98% |
供应商4 |
2662.65万 | 2.79% |
供应商5 |
2203.72万 | 2.3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1.73亿 | 12.15% |
客户2 |
1.22亿 | 8.56% |
客户3 |
1.10亿 | 7.72% |
客户4 |
9314.33万 | 6.54% |
客户5 |
6372.03万 | 4.4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7410.35万 | 7.83% |
供应商3 |
6670.05万 | 7.05% |
供应商2 |
6247.67万 | 6.60% |
供应商4 |
3801.14万 | 4.02% |
供应商5 |
2254.01万 | 2.3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2.72亿 | 20.01% |
客户2 |
1.58亿 | 11.64% |
客户3 |
9815.73万 | 7.21% |
客户4 |
9777.78万 | 7.19% |
客户5 |
5029.99万 | 3.7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1.42亿 | 14.97% |
供应商2 |
5761.50万 | 6.07% |
供应商3 |
4283.75万 | 4.52% |
供应商4 |
1619.65万 | 1.71% |
供应商5 |
1618.34万 | 1.7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1.50亿 | 14.24% |
客户2 |
1.15亿 | 10.92% |
客户3 |
1.01亿 | 9.58% |
客户4 |
4419.13万 | 4.20% |
客户5 |
4260.86万 | 4.0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662.80万 | 7.19% |
供应商2 |
3395.33万 | 5.24% |
供应商3 |
2915.61万 | 4.50% |
供应商4 |
2130.50万 | 3.29% |
供应商5 |
1888.08万 | 2.91%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7%;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49.6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2.88GW。截至6月底,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合计达11.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8.4%,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不断深入。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光伏市场波动较大,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为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约35.4%;但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呈现“价减量增”的态势。此外,由于光伏产业链制造端各环节...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7%;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49.6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2.88GW。截至6月底,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合计达11.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8.4%,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不断深入。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光伏市场波动较大,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为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约35.4%;但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呈现“价减量增”的态势。此外,由于光伏产业链制造端各环节前期产能大量释放,导致出现竞争激烈的情形,主产业链产品价格处于近期历史低位,光伏行业内卷加剧。未来随着落后产能逐渐出清,光伏产业将在变化中持续重塑格局,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有望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稳健发展,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支架、民用消费类光伏产品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维等业务。拓日新能以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为理念,专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便携型太阳能清洁能源,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缺电国家提供了改善民生的清洁照明产品。拓日新能在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EPC承揽建设和运维方面,具备成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丰富的安装运维实力。
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广东深圳、陕西渭南、四川乐山、陕西西安、新疆喀什、青海西宁”六大生产基地。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七个部委研发项目,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和深圳知名品牌等荣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95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616项,外观专利13项,同时,公司拥有广东、陕西和四川三大省级技术中心与深圳市工业设计中心,拥有坚实的科技研发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729.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3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50.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42%。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光伏玻璃和光伏组件产销齐增,此外公司承接的光伏电站EPC工程业务顺利推进,为公司业绩注入了增长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光伏玻璃提质增效,产销齐升
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重要防护构件,随着光伏装机持续增长,公司不断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战略布局。基于公司光伏玻璃产线环保设备已完成升级改造,实现数据监测智能化,并可据此实时调整生产工艺,有助于更加稳定地产出光伏玻璃,公司光伏玻璃生产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玻璃产量和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实现营业收入24,405.6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03%。
未来,公司将持续对光伏玻璃配方和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力争降本提质增效;同时将继续拓展光伏辅材市场,完善巩固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接线盒等光伏辅材一站式供应链配套服务,增强光伏辅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多元化利润增长的模式。
2、推进在建电站项目建设,公司电站版图稳步扩张
电站发电属于光伏产业的终端应用,近几年受益于政策推动、需求增长和光伏技术进步,国内外光伏电站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的民营企业之一,公司紧跟市场行情,运用多年积累的电站项目开发建设经验,凭借产业链多元化优势,稳步推进公司光伏电站版图扩张。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连州宏日盛200MW光伏发电项目及澄城整县屋顶分布式项目的建设。工商业分布式方面,公司大力开发建设大型物流产业园屋顶分布式项目以及光储充放一体化光伏电站项目。未来公司将持续滚动开发建设平价光伏电站,保有一定体量的光伏电站以增厚公司利润,也会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模式下的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兴业务。
3、电站EPC工程建设带动组件销量及工程收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加速推进渭南秦阳100兆瓦农光互补电站EPC工程建设,确保各项施工任务能够高效、有序地完成,预计该项目将在本年度内竣工。EPC项目有效带动了公司光伏组件销量的攀升,上半年光伏组件销售实现了17,720.87万元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4.92%,此外跟去年对比新增工程收入6,652.68万元。该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对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正面效应,更为公司未来光伏电站EPC项目领域的进一步拓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EPC项目团队管理,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协调能力,凭借丰富的电站建设经验以及颇具竞争力的EPC工程建设成本优势,积极承揽地面电站EPC工程,利用项目带动公司光伏产品销售,从而构造绿色循环的产业链体系,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4、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与政治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全球光伏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出口实现20,753.08万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76%。
目前全球光伏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美国、欧洲、印度、巴西等全球主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海外本土化供应比例显著提高。公司基于全产业链优势,可灵活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光伏玻璃及光伏应用品成为公司出口业务的重要支撑。此外,公司坚持以“Topraysolar”为自主品牌,贴合客户需求打造各类节能降碳的创新型光伏消费产品,比如研发专门服务于欧洲市场的阳台系统光伏产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客户粘性,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出口稳健增长。
5、优化债务结构,加强风险管控
目前光伏产业正处于周期性低谷,产业链中的部分产品价格已经跌至成本线以下,导致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亏损,加剧了光伏市场的竞争态势。公司围绕经营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促进债务结构、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增强企业的财务稳健性。报告期内,公司借助国内金融政策对新能源企业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入低成本融资,贷款利率持续降低,利息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456.79万元,同比下降11.20%,并实现了长期借款代替短期借款,公司目前没有短期借款,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近年来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安全适中水平。在财务结构方面,流动比率提升至3.19,速动比率提升至2.71,较上年末分别提高了0.47与0.48,偿债能力显著增强,以确保公司平稳应对市场波动及行业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具有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综合实力
公司积累了超过十年的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和运营等一体化能力,自持光伏电站与同行企业相比的成本优势主要源于公司具备太阳能电池产品(硅片、电池、组件)与核心光伏辅材(玻璃、胶膜和支架)等主要原材料的生产能力,在自持电站和EPC工程承建中实现超70%的原材料自产自供,从而形成了公司承建光伏电站独特的成本优势。
目前公司自持电站资产规模占公司总资产比例超过30%,且发电效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体现了公司在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综合实力,自持电站的运营收益也是公司持续、健康、稳定的利润来源之一。此外,随着绿色金融进一步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公司融资成本持续降低,叠加公司一体化的光伏电站建造能力,将进一步利于公司光伏电站项目及EPC工程项目的开拓。
2、多元化产业链优化,形成较好的企业抗风险与盈利能力
公司专注光伏主业超过二十载,从行业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是应对原材料周期性波动、技术迭代等行业挑战的有效策略。公司上市以来坚持以全产业链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以技术研发和设备自制为驱动力,结合自身优势,纵向产业链布局涵盖上游拉晶铸锭至下游电站开发、建设、运维,横向聚焦光伏玻璃和光伏胶膜领域,打造产业链的优势链条。
近年来,公司根据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弹性调整,不断向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制造产业重心转移,通过设备自研更新、产线技改等方式提质增效,致力为客户提供光伏辅材一站式配套供应服务,打造多元利润增长模式,持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与盈利能力。
3、坚持技术研发创新与自主智能装备制造,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技术研发和设备自制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战略。公司成立至今,建立了以董事长为总工程师牵头的核心研发团队,在核心装备自制、工业设计、工艺技术研发等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公司积极投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从装备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编程与控制等,实现装备与工艺的有效契合。与此同时,公司秉承开拓创新的理念,超过二十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公司研发团队始终保持着行业的技术研发前瞻能力,在严格管理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及光伏产品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公司致力于持续推动光伏工艺技术的革新与设备的优化升级,保持公司光伏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也为公司承接平价电站建设创造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4、保持积极稳健的经营风格,财务结构健康
公司始终保持“积极稳健”的核心经营理念应对市场风险,紧抓创新技改与差异化投资机会,坚定稳健发展路线。为了增强公司抵御行业波动风险的能力,公司开展现金流科学管理,严控现金流风险及资产负债率。同时公司充分利用上下游打通联动的产业链模式,聚焦大客户供应链配套服务,减少承接大额垫资的销售订单,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此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多种融资途径,优化债务结构,以长期借款替换短期借款,将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安全适中水平,并有效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始终表现出良好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水平,也为未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5、精干的管理团队,科学的管理体系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管理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公司拥有一支团结进取、行业经验丰富等综合互补的管理团队。首先,管理层在职年限平均十年以上,年龄结构合理,对公司的发展理念及发展前景高度认可,通过不断推进创新管理、优化组织架构等综合措施,以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其次,管理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通过长期深耕光伏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锻炼了优秀的管理水平,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财务、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现代化管理体系。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环境变动风险
近年,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全球政治经济环境跌宕起伏且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美国、欧盟、印度、巴西等全球头部光伏市场纷纷出台贸易壁垒政策,发起不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以阻止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合法进入其市场,未来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不排除出现限制政策增多的情形。
国内市场方面,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电力一系列政策和规则进行了陆续更新,叠加电网消纳、电力市场化、土地成本、税收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光伏企业可能面临国家出于宏观调控需要调整相关产业政策的风险,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和公司的盈利水平。
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及光伏行业市场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及地方政策的跟踪研究,加大对行业和市场信息的深度挖掘,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产业链价格波动与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光伏行业景气度不断升温,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在过去两年间高速扩张,虽然终端需求持续增量,但预计仍无法消化短期大幅扩充的产能,导致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从而造成产业链核心部件价格走低,光伏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公司坚持走市场稳健路线,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及时调整公司发展策略,完善公司产业链条,减少库存,加快周转。同时,利用光伏玻璃原材料石英砂和天然气稳定供应的优势,沿着差异化降本增效的道路,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抵消部分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
3、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光伏技术的更新迭代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特别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属于技术、资本双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平价上网时代”带来的降本压力倒逼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随着TOPCon、HJT、IBC、钙钛矿等新一轮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光伏企业只有同步行业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未来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未来仍将坚持“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继续推进包括钙钛矿电池等各项光伏前沿技术研发工作,适当控制短期性的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速度,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汇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日趋严重,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不断加强。随着公司不断加大全球范围的业务开拓,存在以外币结算的收入按人民币计量时波动的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造成公司业绩波动。
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动态,订单尽可能选择采用人民币结算,有效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其他无法以人民币结算的海外客户,则选择有利的货款结算币种和结算方式,同时通过全球化采购、全球化营销、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及套期保值等方式来对冲和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