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鸭养殖、孵化、禽苗销售、饲料生产、商品鸭屠宰加工、冻品销售、熟食、羽绒及羽绒制品生产和销售。
鸭肉生鲜冻品、鸭制熟食、预制菜以及羽绒
鸭肉生鲜冻品 、 鸭制熟食 、 预制菜以及羽绒
禽业养殖、屠宰加工及制品销售(国家法律法规需要前置审批的除外);货运;经营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饲料生产销售;父母代樱桃谷鸭、种蛋的生产经营;包装装潢、其他印刷品印刷(凭证);粮食收购。羽毛、羽绒的收购、加工及销售;羽绒制品、床上用品、服装、寝具、玩具的加工制作及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5.46亿 | 11.55% |
第二名 |
1.77亿 | 3.73% |
第三名 |
1.48亿 | 3.13% |
第四名 |
1.30亿 | 2.76% |
第五名 |
1.08亿 | 2.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6.12亿 | 13.97% |
第二名 |
2.26亿 | 5.17% |
第三名 |
1.65亿 | 3.76% |
第四名 |
1.40亿 | 3.19% |
第五名 |
9566.38万 | 2.1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77亿 | 4.78% |
第二名 |
1.60亿 | 4.31% |
第三名 |
1.45亿 | 3.92% |
第四名 |
9594.94万 | 2.59% |
第五名 |
7291.26万 | 1.9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4.89亿 | 14.51% |
第二名 |
1.16亿 | 3.46% |
第三名 |
6042.24万 | 1.79% |
第四名 |
5570.74万 | 1.65% |
第五名 |
4197.26万 | 1.2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44亿 | 4.96% |
第二名 |
1.32亿 | 4.56% |
第三名 |
7863.61万 | 2.71% |
第四名 |
6721.74万 | 2.32% |
第五名 |
6075.74万 | 2.1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8964.28万 | 3.12% |
第二名 |
6560.68万 | 2.28% |
第三名 |
6262.99万 | 2.18% |
第四名 |
4901.72万 | 1.70% |
第五名 |
4550.59万 | 1.5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41亿 | 7.55% |
第二名 |
8466.59万 | 2.65% |
第三名 |
7864.29万 | 2.46% |
第四名 |
7659.15万 | 2.40% |
第五名 |
7148.98万 | 2.2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25亿 | 3.98% |
第二名 |
9947.44万 | 3.18% |
第三名 |
9238.60万 | 2.95% |
第四名 |
9137.05万 | 2.92% |
第五名 |
6639.74万 | 2.1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8154.47万 | 2.60% |
第二名 |
5650.38万 | 1.80% |
第三名 |
4421.40万 | 1.41% |
第四名 |
3753.84万 | 1.20% |
第五名 |
3391.84万 | 1.0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55亿 | 4.34% |
第二名 |
7642.17万 | 2.15% |
第三名 |
7309.41万 | 2.05% |
第四名 |
5723.01万 | 1.61% |
第五名 |
4460.74万 | 1.25%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聚焦鸭产业,业务涉及食品和羽绒两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覆盖种鸭养殖、孵化、商品鸭养殖、禽苗销售、饲料生产、商品鸭屠宰加工、冻品销售、熟食、预制菜、羽绒加工生产和销售等,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上下游完善,具有明显协同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公司所处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如下: 1、肉鸭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内鸭肉消费量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肉鸭产业作为传统特色富民产业,已形成庞大产业规模与完整产业链条。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肉鸭产业总产值达1,284亿元,商品肉鸭出栏量42.2亿只,产肉量约1,0...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聚焦鸭产业,业务涉及食品和羽绒两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覆盖种鸭养殖、孵化、商品鸭养殖、禽苗销售、饲料生产、商品鸭屠宰加工、冻品销售、熟食、预制菜、羽绒加工生产和销售等,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上下游完善,具有明显协同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公司所处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如下:
1、肉鸭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内鸭肉消费量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肉鸭产业作为传统特色富民产业,已形成庞大产业规模与完整产业链条。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肉鸭产业总产值达1,284亿元,商品肉鸭出栏量42.2亿只,产肉量约1,000万吨,位列猪肉、鸡肉之后稳居第三大肉类消费产业。我国肉鸭产业的规模和快速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动物性蛋白质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从消费端看,鸭肉凭借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与功能性优势,正成为健康饮食转型的重要载体:其蛋白质含量达15g~25g/100g,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超60%(显著高于猪肉、牛羊肉等),且脂肪熔点低,更易被人体代谢吸收,契合现代低脂饮食需求。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均肉鸭消费量达6.2kg(按14亿人口估算),同比增长10.6%,鸭肉这一营养特性叠加消费趋势,预计将推动肉鸭未来消费需求保持持续增长。
在消费场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层面,鸭肉产业正经历从传统烹饪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的结构性升级。在消费场景中,鸭肉通过火锅、预制菜等新品类渗透餐饮市场,实现消费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同时卤制品、即食熟食等零售业态依托冷链技术与新零售渠道快速扩张,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巨大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鸭肉预制菜正成为肉鸭行业的重要增量赛道。随着消费者对便捷性、营养功能及食品安全的需求升级,定制品、预制品及复合熟制品逐渐成为主流消费形态,预计产业链将向精细化加工与高效供应链方向延伸。在此背景下,鸭肉深加工率持续提升,高附加值副产品的规模化开发成为利润增长核心驱动力。综合产业基础、消费趋势与政策支持,鸭肉市场规模有望通过场景创新与价值链延伸实现可持续扩容,预计未来将迎来显著的结构性增长机遇。
(2)国内肉鸭行业集中度加速向集约化、绿色化方向推进
当前国内肉鸭行业仍以中小规模散养为主,而规模化养殖在标准化生产、食品安全管控、生产效率及管理效能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2023年农业农村部先后出台《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及《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提出通过强化全链条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并设定203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83%的目标,引导资源向技术储备深厚、产业链协同能力强的头部企业集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并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升级”,为肉鸭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宏观政策支撑。政策叠加下,非合规中小产能加速出清,规模化企业通过“数字牧场”等技术升级和低碳屠宰工艺,进一步巩固市场主导地位。未来具备规模化、标准化优势的企业有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受益于产业集约化、绿色化转型带来的长期发展机遇。
(3)鸭肉出口市场持续扩容
近年来,随着国内食品行业竞争加剧,出海探索国际市场为国内品牌提供创造了新机遇。从全球需求端看,国际健康饮食潮流加速渗透,鸭肉作为低脂高蛋白的优质蛋白来源,逐步替代部分红肉消费份额,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的营养膳食指南更新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认知转变。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因快餐文化普及与饮食多元化需求,对鸭肉制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形成增量空间。从供给端看,中国通过产业体系现代化改造占据竞争优势,涵盖种源培育、饲料配方优化、屠宰加工标准化等全链条升级,使产品品质与食品安全标准达到国际认证水平。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共计出口鸭肉相关商品约131,195.52吨,同比增长39.61%。政策层面,随着国家支持的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壮大,将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税减免协议及RCEP贸易便利化措施,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未来,随着全球肉类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及疫病防控能力提升,鸭肉出口有望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羽绒加工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羽绒羽毛生产加工,是水禽屠宰环节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过程,是低碳、循环经济的代表模式之一。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其制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国。目前我国羽绒羽毛材料的年产量约为40万吨以上,占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国羽绒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性产业,面向全球消费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羽绒产业也属于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市场和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1)行业标准化与绿色化协同驱动产业集中度提升
当前我国羽绒加工行业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驱动”转型阶段,行业标准的体系化建设与环保政策的高压监管共同推动市场格局重构。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主导的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实施后,通过强制规定“绒子含量”“蓬松度”等核心指标范围,有效遏制“劣质充绒”“虚标含量”等市场乱象,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标准化协作体系。与此同时,环保政策加码加速了行业出清,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达不到环保要求而被关停并转,注重环保要求的优质企业得以不断壮大,行业发展更趋有序规范。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筛选下,拥有规模化运作能力的大型企业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2)羽绒制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提升行业市场空间
羽绒羽毛作为天然功能性保暖材料的代表,兼具轻量化、柔韧性与卓越保温性能,凭借生态友好属性,在服装服饰、家居寝具等领域形成多元化应用格局。据国际羽绒协会(IDFA)数据,相较于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国内羽绒产品的场景渗透率仍存在显著提升空间,尤其在家居领域,消费者的需求尚未充分释放,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腹地。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及消费观念迭代,市场对羽绒制品的功能诉求呈现高端化、细分化趋势。年轻消费群体对兼具轻薄、保暖和时尚性的产品偏好加速推动产品升级,高规格鹅绒填充工艺、智能温控面料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羽绒制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健康睡眠理念的普及也使得羽绒被等家居产品成为消费热点,而年轻群体对时尚性与功能性的双重追求,则为恒温羽绒服等新兴品类开辟了增量市场。
多领域场景的不断拓展正重构行业增长边界:在国防军工领域,羽绒材料凭借轻质高保暖特性,已逐步替代传统棉质材料,成为单兵防寒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户外运动产业,鹅绒睡袋等专业产品凭借极端环境适应性,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冰雪经济战略地位的提升,冬奥会等大型赛事的示范效应加速了羽绒制品在全民健身及休闲娱乐场景中的应用渗透。此外,再生羽绒技术的突破与循环经济模式的不断推广,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综合来看,羽绒行业未来增长将聚焦于消费升级驱动的品质需求释放、多场景应用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绿色制造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2024年鸭绒行情走势情况:
根据中国羽绒信息网数据显示,2024年初羽绒价格持续攀升,上半年价格涨幅显著,下半年价格进入调整期,但整体仍维持近年高位。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作为国内鸭行业首家A股上市企业,公司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首批国家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公司通过构建覆盖种鸭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鸭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闭环,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禽类食品全产业链运营商。公司高品质鸭制产品已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盟、加拿大、中国香港和中亚、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保持行业出口领先地位。公司深度参与国家战略食品保障体系,先后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厦门金砖会议、武汉军运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家重大国际活动官方指定唯一鸭肉供应商,并于2025年成功完成哈尔滨亚冬会鸭肉供应任务。作为豫东南地区重点支柱企业和带动脱贫重点龙头企业,公司通过“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农户脱贫增收,赋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在羽绒产业领域,公司作为国内羽绒生产龙头企业,凭借优秀的研发创新能力、CNAS认可的质量检测实力、规模化的绿色生产工艺,打造了行业品牌和美誉度,与诸多国内外服装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成功进入Moncler等国际奢侈品牌供应链体系。目前,公司羽绒板块的综合实力位于行业前列,在国际市场竞争亦具有自身的优势,近年来羽绒板块子公司杭州华英新塘多次被评为中国羽绒行业出口十强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及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产品大类包含鸭肉生鲜冻品、鸭制熟食、预制菜以及羽绒等,通过精准定位消费客群与场景需求,构建多维度产品矩阵。
1、熟食制品板块。涉及酱卤制品、烟熏制品、烤制品、鸭血制品等系列产品,其中,公司主营的“华英”牌烤鸭、烟熏鸭胸肉、鸭肉棒、鸭肉卷等系列产品,主要销往日韩以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智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主营的“华英”牌预蒸鸭血、中高端火锅食材锁鲜装系列产品等,主要销往国内知名火锅餐饮类客户以及新零售、新渠道的终端消费者,同时作为国内鸭血知名品牌“华英鸭血”也走出国门,实现了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出口;公司主营的华英“撕烤官”牌系列休闲零食和调理制品,主要销往商超连锁以及新零售、新渠道的终端消费者。
2、预制菜业务板块。公司主营华英“鸭一优”牌元气鸭汤煲、红焖姜母鸭、黄豆炖鸭掌、藤椒啤酒鸭、川式麻辣味及巴蜀藤椒味冒烤鸭,以及鲜虫草菇煨鸭汤、胡辣鸭血煨鸭汤、酸汁萝卜煨鸭汤、薏米银耳煨鸭汤,手撕鸭卷饼、法式油封鸭腿、烈火烤肉脱骨鸭、烤鸭套餐等和华英“铁探长”牌麻辣鸭血、牛奶滑鸭血、鸭血粉丝系列预制菜肴,主要销售渠道包含电商、新零售、商超、中央厨房及餐饮等。
3、羽绒业务板块。公司主营销售包括不同规格的羽绒,在蓬松度和充绒量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上做到行业领先地位,主要销往国内外羽绒服、寝具、户外装备等领域品牌企业。
4、生鲜冻品业务板块。公司主营“华英”牌樱桃谷鸭系列产品和土公鸭、原野公麻鸭、赣南稻田鸭等富硒特色麻鸭系列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众多知名食品客户、头部商超、连锁餐饮类客户以及新零售、新渠道的终端消费者。
公司深知品牌持续创新发展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在食品深加工板块,通过设立子品牌“鸭一优”实施年轻化战略,重点推进品类革新与场景化营销;同时,公司践行“品类梯度出海”战略,完成鸭肉预制菜产品出海至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在羽绒板块,公司践行“科技+品质”双核发展战略,与下游客户联合研发新型功能性羽绒,构建价值共生体系;同时,依托从原料溯源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品控体系,推动中高端产品线市场份额提升,成功塑造“专业羽绒供应商”的品牌认知。
(二)经营模式
1、在饲料环节,公司自建饲料厂,根据鸭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来配制饲料配方,生产不同阶段的饲料,供应给养殖场。根据饲料市场行情,在保障自用饲料充足的前提下也会对外销售。
2、在商品代养殖环节,主要采用委托代养模式,合作的养殖场(户)可以选择使用公司自建的养殖场或者其自有(控制)的养殖场,开展合作前向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公司负责鸭苗、饲料等物料供应及销售环节的建立与管理,并制定商品鸭饲养环节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和技术标准,合作的养殖场(户)在公司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下进行饲养,公司按照委托代养合同的约定回收成鸭并结算代养费用。整个饲养环节,鸭苗、饲料、药品及养成的成鸭所有权均属于公司。公司商品鸭养殖基地主要在河南信阳、江西丰城、山东菏泽等地区。
3、在成鸭屠宰环节,公司总部加工厂按照约定回购合作的养殖场(户)育成的合格商品成鸭,经屠宰加工制成冻品及生鲜制品。冻品及生鲜制品一部分自用,作熟食生产原料;另一部分通过经销商或直接销往终端客户。同时,公司拥有中亚、东南亚、中东、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冻品制品的出口资格,根据市场行情向境外客户直接销售。屠宰环节产生的副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市场,产生的鸭肉产品主要供给海外市场,公司通过产品出口和内销的统筹,可以把一只鸭子的价值发挥最大化。
4、在熟食环节,熟食板块子公司从公司加工厂采购生鲜品或冻品进行深加工,主要品种包含休闲零食、火锅食材、酱卤制品、烟熏制品等,通过经销商或者商超直接销往终端客户,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在消费者群体中获得良好的口碑。同时,公司拥有日本、韩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熟食的出口资格,根据市场行情向境外客户直接销售。
5、在预制菜环节,公司菜品原料采用冰鲜鸭肉,凭借完整、安全的食品供应链和可追溯体系,能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地保证原料新鲜。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实行大单品策略,积极打造爆款,为国内外B端及C端客户提供优质的预制菜产品。销售渠道涵盖商超连锁、餐饮、快餐连锁、线上新零售等。
6、在羽绒加工环节,公司羽绒板块子公司从公司加工厂或国内部分大型禽类屠宰企业、其他上游客户收购原毛或羽毛绒,根据客户的排单计划安排羽绒生产销售。公司羽绒产品以出口和内销两大主导业务模式经营,根据客户对羽绒的品质、规格、期限等要求来进行生产销售。
(三)报告期内,公司未出现重大流行疫病或重大动物疫情。
(四)报告期内,未发生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产业链及一体化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集饲料生产、种鸭的养殖、孵化、商品代鸭的养殖、屠宰冷冻加工、熟食深加工、羽绒加工等系列化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和羽绒生产企业。依托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实现资源、技术、渠道的深度协同,通过产能协同调度有效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依托产品结构多元化战略保障经营业绩的稳健性,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韧性和抗周期能力。
2、品牌优势
公司为国内鸭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拥有的“华英牌”商标在整个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曾先后荣获“中国名牌”、“无公害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已经成为鸭肉及其制品加工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在国内外消费者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华英多次成为国家系列重大活动的指定鸭肉供应商,2025年公司成为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官方指定的鸭肉产品供应商;公司先后荣获“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先进企业、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奖、河南企业制造业百强企业、河南省最佳科技创新企业、河南省肉类食品行业先进企业、河南省肉类食品行业预制菜畅销品牌、河南省食品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国家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肉类影响力企业、中国肉鸭影响力品牌”;杭州华英新塘荣获“中国羽绒行业功勋企业”称号及中国羽绒行业出口十强企业、安徽华英新塘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认可实验室”;华英熟食、鸭血产品荣获河南省“优质特色产品”荣誉称号;华英鸭血荣获“火锅产业爆品食材TOP20、2024年度优质餐饮食材供应链奖”;华英樱桃谷食品公司荣获“2024中国预制食材企业优秀案例”、“河南省预制菜企业发展力指数Top10”,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华樱生物科技荣获“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水均先生荣获“中国羽绒行业功勋企业家”、“2022-2023年度河南肉类食品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3、质量和食品安全优势
作为拥有三十余年全产业链运营经验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确立为核心战略,建立了覆盖饲料生产、种鸭繁育、屠宰加工、熟食制品全链条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BRCGS全球食品标准、IFS国际食品标准等认证,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品质保障体系,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标准化管理。2023年,获批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标志着公司在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方面获得认可。
在国际化领域,公司的产品具有对日本、韩国、欧盟、加拿大、中国香港、中亚、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资格,鸭肉出口量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树立了“华英标准”的行业标杆。
4、全球销售网络优势
经过三十多年深耕细作,公司已形成覆盖河南全省及华东、华中、华南、香港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立体销售网络,市场感知力敏锐,反应速度快,依托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实现重点市场仓储与配送。
高端食品供应链领域,与双汇集团、南京桂花鸭等国内头部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零售渠道方面,构建了多元化渠道布局,为麦德龙、盒马鲜生、永辉、大润发、丹尼斯、胖东来等头部商超、新零售企业提供从产品开发到供应链管理的全链路服务,打造了包括禽肉制品、调理包食材等在内的特色产品线。针对连锁餐饮客户需求,建立柔性化生产线和模块化产品设计体系,为海底捞、小龙坎等品牌提供定制化产品组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
国际化经营方面,公司具有自营出口权,组建了一支富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专业化团队,构建起覆盖加工工艺、市场准入、贸易合规、跨境结算等全流程的服务体系,与国外客户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公司依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和自贸区关税优惠政策,重点拓展东南亚、日韩等传统优势市场,建立区域品牌认知度和渠道网络,同时不断完善海外质量认证体系,有效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5、国内大型羽绒生产企业
作为国内羽绒生产领域的头部企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质量管控及客户资源三大核心维度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连续多次被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羽绒行业功勋企业”、“中国羽绒行业出口十强企业”。
公司注重研发体系化建设,羽绒业务子公司拥有IDFB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具有国际互认效力,检测能力覆盖羽绒品质的核心维度,是行业内少数几家获得该项认证的企业。未来随着公司继续在研发、检测领域的深入拓展,将为公司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客户资源布局上,公司已形成全球化优质客户矩阵,合作客户涵盖国内高端羽绒服品牌波司登、雪中飞、千仞岗等,以及国际奢侈品牌Moncler等。下游品牌商对羽绒羽毛产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生产工艺和规模具有极高的要求,需要经过严格的供应商筛选,品牌商与经筛选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粘性。公司与头部客户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不仅确保了订单稳定性,更通过头部品牌的示范效应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
公司通过“技术赋能+标准引领+生态共建”的发展模式,在羽绒产业链中确立了自身的竞争地位,未来将通过深化智能装备升级、拓展新型应用场景等方式,持续巩固行业领先优势,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面对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态势,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抓手深化“食品+羽绒”双主业高质量发展,在鸭产业链产能全面恢复的基础上,食品业务通过全链路升级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羽绒业务借力技术赋能与全球市场渗透强化头部企业地位,双轮驱动效应显著提升公司整体经营质效。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058.16万元,同比增长2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6.06万元,同比增长20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81.62万元,同比增长151.43%,报告期公司实现业绩扭亏为盈的突破。
在食品领域,公司打造“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高品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深度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已成为全球优质鸭肉供应商。2024年,公司实现生鲜冻品销量90,105.59吨,营业收入87,490.25万元,同比增长5.24%,毛利率实现由负转正;熟食板块(含预制菜)实现营业收入58,408.88万元,同比下降2.87%,其中,熟食出口量12,666.17吨,实现营业收入38,068.27万元,同比增长2.0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市场、产品、渠道和供应链,深入开展全产业链优化,强化产销协同机制与精益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同步把握消费需求趋势,推进食品精深加工体系升级,重点打造高附加值熟食及预制菜产品矩阵,构建生态健康产业新模式,逐步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在羽绒领域,公司打造“从源头到消费端”的全产业链条,推动品牌升维、品质可控、功能升级,做强做大并举,已成为全球羽绒领域的产业龙头。2024年,公司实现羽绒产品销量7,819.49吨,营业收入317,987.77万元,同比增幅达45.42%。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深化市场开拓与营销体系革新,达成海内外市场双突破;建立原料毛成本动态管控机制,优化生产运营指标体系,提升全流程经营效能;加速羽绒下游制品产业链延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极。报告期内,公司羽绒业务实现高增长,行业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食品板块:全链路升级激活增长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产能优化+产品革新+渠道革新”实现鸭肉食品价值链的全面提升。在产能端,种禽体系优化与现代化养殖场、屠宰场改造逐步完成,实现了鸭加工板块产能全面恢复,质量控制水平保持行业领先;产品端构建“冻鸭生鲜+预制菜+鸭制熟食+休闲食品”多级差异化产品体系,满足家庭烹饪、餐饮场景及即食零售等多元需求;市场开发端,以“双循环”市场拓展为战略支点,在巩固出口领先地位的同时,实现预制菜品类出海与国内市场深耕的双向突破。冻鸭及熟食业务强化全球供应链优势,依托自有养殖与加工一体化能力,出口量稳居行业前列;预制菜业务则开创性实现海外市场突破,完成产品出口至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式预制菜通过食品认证及本地化口味改良,成功进入国际部分连锁餐饮供应链。目前针对不同市场开发定制化产品组合,已经形成“冻鸭原料+预制菜成品”的出口模式,开辟新增长极。在国内市场,聚焦重点区域,全渠道渗透提速。冻鸭业务通过新零售渠道强化高端产品投放,同步优化传统经销网络,重点布局华东、华南等消费旺盛地区;预制菜及熟食业务采取“B端先行、C端并进”模式,聚焦食品、餐饮供应链,与行业中大型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客户覆盖率实现快速增长;零售端通过重点打造“鸭一优鸭汤系列”“鸭一优常温液态鸭油”“华英鸭血”等大单品,形成商超、便利店、新零售渠道的多点触达格局。
2、羽绒板块:技术赋能与市场渗透双轮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技术赋能+市场渗透”实现羽绒板块快速增长。产品开发端突破传统应用边界,首尝“无氟防水羽绒”等新型功能产品,成功切入高端户外装备市场,并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供应合作。市场拓展方面,巩固国内羽绒加工市场龙头地位的同时,抓住RCEP政策红利,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出货量显著增加,形成“国内高端+国际增量”的双轨驱动格局。品牌建设方面,“华英”主品牌通过联合服装企业设立控股子公司,加快推动产业链下游制品业务延伸,实现消费场景深度融合。
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期内,公司以“科技创新与标准引领”为抓手,通过“食品+羽绒”双链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食品业务端,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规范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参与起草我国首个《肉鸭低蛋白饲料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肉鸭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稳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和智能制造能力提升,不断强化提升运营效率,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聚焦鸭肉预制菜技术攻坚,公司担任第一起草人的三项团体标准《预制菜调理鸭肉菜肴制品》《预制菜煨鸭汤》和《鸭血预制菜肴》正式发布,为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进程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在羽绒业务端,积极跟进对功能性羽绒产品的挖掘、开发,报告期内,公司与传化集团联合开展“羽绒无氟防水技术”应用,破解传统羽绒产品的消费痛点,实现“防水羽绒”技术突破,为产业升级注入硬核动能。
4、持续深化内部改革
全面落实集团公司深化改革举措,规范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能力。持续推进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架构,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开展人才兴企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强化风险合规管控,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管控,提高盈利能力。建立可量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热情,构建支撑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
公司在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成为“世界鸭王”和“世界羽王”作为目标,战略聚焦于鸭产业,守正创新,汇集“人才、科技、资本、管理”四大要素,全力推进“战略组织化、组织数字化、资源能力化、能力平台化”四大工程,打造食品、羽绒两条全产业链。
2、业务发展规划
在食品领域,打造“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高品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先做强再做大,打造成为中国鸭肉行业的产业龙头;在羽绒领域,打造“从源头到消费端”的全产业链条,推动品牌升维、品质可控、功能升级,做强做大并举,引领中国羽绒产业升级、创新,成为全球羽绒领域的产业龙头。
(二)公司2025年度经营计划
2025年,华英农业将深入贯彻“双王”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食品与羽绒两大主业,全面推进产业链升级,力争在新质生产力培育、运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化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战略定力不动摇,通过系统性改革举措激发内生动力,重点构建安全可控、协同高效的双链发展格局,为股东创造可持续价值。2025年度,公司计划出雏鸭苗3,500万羽、宰杀商品鸭4,500万只、生产饲料12.6万吨、熟食销售6.8亿元、羽绒销售35亿元。
公司在2025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持续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经营管理方面,完善战略闭环管理机制,强化经营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能力,推动管理制度标准化、流程精细化建设,实现权责明晰、运转高效。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食品及羽绒双链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内部协同,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管理和资源多元化配置,坚持常态化推进成本改善,通过极致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安全管理方面,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继续筑牢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及环保安全底线,确保全年零事故。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继续完善与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工作流程、标准及清单,确保公司内部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保障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激发组织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聚焦优势资源,推动食品与羽绒产业双链升级。公司将以全产业链协同为核心,强化食品与羽绒两大主业的竞争优势。食品业务方面,深化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依托信阳潢川本部、江西丰城、山东菏泽三大全产业链基地的区位与市场定位,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矩阵。通过深化国内外市场协同,巩固出口业务优势地位,拓展国内市场增量空间,实现内外销互补驱动。同时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加大向熟食深加工领域延伸,开发差异化消费场景,结合前端标准化生产能力与后端渠道创新,打造业绩增长新引擎。羽绒业务方面,通过产能扩建与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工能力,同步加大新型功能材料研发投入,开发多应用场景产品。渠道布局上,在识别和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建立海外经营主体,进行羽绒加工及仓储的海外布局,不断提升对海外客户的服务水平。同时加快推动产业链下游羽绒服饰与家居业务延伸,打造多元化利润增长点。
3、积极推进项目运作,强化可持续发展动能。公司将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轻资产模式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扩大产业规模与效益。重点推进内销熟食生产车间建设,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同时,聚焦农业产业化、绿色制造等国家战略方向,强化政策研究与申报力度,争取更多财政资金与政策支持。资本运作方面,在公司及市场条件允许时,将优化融资结构,探索股权债券融资等多元化渠道,为项目建设与运营提供资金保障。科技创新层面,依托国家水禽体系试验站、国家禽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河南省禽安全饲养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品牌建设将持续深化“华英禽肉”“华英羽绒”双品牌价值,加强品牌运作及推广力度,提升市场占有率与溢价能力。此外,公司还将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强化投资者沟通,提升企业价值认同度。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公司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深化人才发展体系改革,通过轮岗实训与场景化考核,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绩效管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体系,将战略目标分解至部门与个人,建立“月度考核+年度兑现”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活力。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环保治理、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各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继续发挥好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全力构建企业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鸭肉价格波动的风险
鸭肉价格的波动对公司业绩有较大影响,若鸭肉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或上涨幅度小于成本上涨幅度,公司未来业绩存在难以持续增长甚至下降的风险。
针对该风险,公司应对措施有:一是继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鸭肉产品质量,提升鸭肉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鸭肉新品牌,丰富鸭肉产品品类。三是加大鸭肉向熟食、预制菜深加工转化比重,提高产品综合利润率和附加值。四是继续开发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和创新销售模式,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原料主要为玉米、小麦、豆粕等产品,由于农产品产量、质量和价格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饲料原料等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对公司成本控制严重不利,会给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该风险,公司应对措施有:一是保持合理或相对充裕的原料库存,抵御原料价格剧烈上涨的风险。二是在粮食收割季度,价格一般相对较低,公司会收购合格饲料原料。三是紧抓国家政策粮时机,大量竞拍储备粮。四是丰富原料采购模式,根据原料价格趋势,择机与合作方签订合作,委托收购。
3、发生疫病和药残的风险
禽流感病毒,可在家禽之间传播并有可能感染人类,为控制疫情的广泛传播,疫区及其规定区域内家禽将被销毁。近年来,包括亚洲在内的全球许多国家均出现过禽流感等禽类疾病。研究证明,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但公众的恐慌心理可能造成禽流感期间鸡鸭等禽肉产品的销量下降。公司主业包含种禽孵化、商品禽养殖、屠宰加工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如果出现大范围暴发禽流感,公司的产品销售包括出口业务可能受到影响。
针对疫病和药残的风险,公司的措施主要是:
一是公司根据《动物防疫法》《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养殖及相关环节进行生物安全风险分析,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建立了覆盖种鸭、商品鸭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兽医卫生防疫手册》,不断完善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落实免疫制度,建立了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有效地管控动物疫病风险。制定了《兽医体系管理手册》,建立了由兽医总监、部门兽医、基层兽医组成的三级兽医管理体系,为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公司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禁用药物名单》《允许使用药物名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明令禁用或重点监控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制定《药残控制管理手册》。公司严格实施“五统一”养殖管理模式,统一雏苗投放、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消毒、统一用药以及统一屠宰加工,从源头和养殖过程控制疫病及药物残留,公司制定了养殖允许用药目录,养殖用药全部由公司统一购进,药品中心负责采购药物的质量把关工作,禁止采购违禁药品、伪劣药品或成分不明的药品,并负责开具用药处方、审核驻场兽医用药处方以及用药的建档和管理工作。驻场兽医负责指导和监督养殖场按要求使用药品,养殖场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养殖档案,保证每批禽群相关信息的可追溯性,每批禽源用药情况等信息均由驻场兽医记录于养殖档案。检验中心按相关规定对产品残留控制工作进行抽查,以验证养殖过程中的残留控制工作落实情况。
4、汇率波动等金融风险
由于公司出口业务营收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39%,且在境外销售通常以美元定价结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对公司盈利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该风险公司的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汇率的变动,加强对汇率的研究分析,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与银行签订了远期结售汇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汇率频繁变动所带来的外汇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