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许可证范围内的冻干粉、冻干粉针剂(含抗肿瘤药)、小容量注射剂(非最终灭菌)、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活性酶类、多糖类
胰激肽原酶系列 、 复方消化酶胶囊Ⅱ 、 门冬酰胺酶系列 、 肝素钠系列 、 依诺肝素系列 、 达肝素钠系列 、 那屈肝素钙系列
药品[限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原料药、冻干粉、冻干粉针剂(含抗肿瘤药)、小容量注射剂(含非最终灭菌、预灌封注射剂)]、诊断检测试剂的生产和销售(涉及前置审批的除外);农副产品(除专项规定)收购;自有设施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库存量:制剂系列(盒/瓶) | 795.10万 | - | - | - | - |
库存量:原料药系列(单位) | 5476.35亿 | - | - | - | - |
制剂系列库存量(盒/瓶) | - | 620.23万 | 422.35万 | 436.41万 | - |
原料药系列库存量(单位) | - | 727.61亿 | 736.33亿 | 414.19亿 | - |
生物酶制剂库存量(盒/瓶) | - | - | - | - | 151.13万 |
多糖类制剂库存量(盒/瓶) | - | - | - | - | 31.12万 |
生物酶原料药库存量(单位) | - | - | - | - | 34.23亿 |
多糖类原料药库存量(单位/公斤) | - | - | - | - | 991.33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1.70亿 | 9.35% |
客户B |
1.51亿 | 8.30% |
客户C |
1.07亿 | 5.90% |
客户D |
6531.45万 | 3.60% |
客户E |
5393.73万 | 2.9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公司A |
2.35亿 | 19.65% |
公司B |
8693.66万 | 7.28% |
公司C |
6345.38万 | 5.31% |
公司D |
4810.92万 | 4.03% |
公司E |
4709.25万 | 3.9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3.86亿 | 16.75% |
客户B |
1.85亿 | 8.03% |
客户C |
1.23亿 | 5.32% |
客户D |
9379.30万 | 4.07% |
客户E |
6092.83万 | 2.6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3.42亿 | 23.17% |
客户B |
9705.99万 | 6.58% |
客户C |
8581.04万 | 5.82% |
客户D |
8199.31万 | 5.56% |
客户E |
7775.59万 | 5.2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3.33亿 | 17.75% |
客户B |
6672.31万 | 3.56% |
客户C |
5875.10万 | 3.13% |
客户D |
5682.66万 | 3.03% |
客户E |
4343.13万 | 2.3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2.30亿 | 23.35% |
供应商B |
8740.20万 | 8.87% |
供应商C |
7916.92万 | 8.03% |
供应商D |
6398.46万 | 6.49% |
供应商E |
4581.86万 | 4.6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1.96亿 | 11.78% |
客户B |
1.20亿 | 7.19% |
客户C |
1.06亿 | 6.33% |
客户D |
9686.95万 | 5.81% |
客户E |
5268.26万 | 3.1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1.58亿 | 17.87% |
供应商B |
1.25亿 | 14.11% |
供应商C |
7636.97万 | 8.62% |
供应商D |
6376.27万 | 7.20% |
供应商E |
5910.34万 | 6.6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2.67亿 | 15.97% |
客户B |
1.70亿 | 10.13% |
客户C |
8200.81万 | 4.90% |
客户D |
5877.78万 | 3.51% |
客户E |
4223.72万 | 2.5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1.45亿 | 17.23% |
供应商B |
9222.76万 | 10.97% |
供应商C |
5894.49万 | 7.01% |
供应商D |
5606.80万 | 6.67% |
供应商E |
5374.31万 | 6.39%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以及药品集采新政层出不穷的严峻形势,在董事会、经营管理机构的坚强领导下,经营业绩稳步发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4%。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积极应对国内外医药行业严峻复杂的生态环境,适时把握行业战略机遇,坚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供销集约化经营方针,制剂及原料药业务的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提升,同时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公司主营业...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以及药品集采新政层出不穷的严峻形势,在董事会、经营管理机构的坚强领导下,经营业绩稳步发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4%。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积极应对国内外医药行业严峻复杂的生态环境,适时把握行业战略机遇,坚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供销集约化经营方针,制剂及原料药业务的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提升,同时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公司主营业务整体表现良好。
创新发展方面,历经数年新药研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有两只创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两只创新药即将进入二期临床试验,还有相当数量的创新药正处于待批进入临床研究或在临床前研究中。其中,一类新药QHRD107胶囊在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性分析会上得到了研究者“临床试验结果积极、安全性好”的一致认可;一类新药QHRD106注射液一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安全性好、药效稳定”,获专家组一致推荐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河南千牧、湖北千红两大上游原料端战略投资项目的基础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集中资源优势增强公司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及产业规模,成为公司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
(一)主营业务范围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药品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医用包装材料制造;初级农产品收购;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为活性酶和多糖类两大系列生化药物。其中活性酶品种主要有胰激肽原酶系列、复方消化酶胶囊Ⅱ、门冬酰胺酶系列;多糖类品种主要有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类系列品种。
产品主要用途如下:
1.胰激肽原酶系列:胰激肽原酶、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商品名:怡开)。本品为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2.复方消化酶胶囊Ⅱ(商品名为“千红怡美”):微丸定点释放制剂。本品为助消化药,用于食欲缺乏,消化不良,为医院处方和OTC双跨性的药品。
3.门冬酰胺酶系列:门冬酰胺酶(埃希)、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埃希),本品适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病淋巴瘤、黑色素瘤等。
4.弹性酶系列:弹性酶肠溶片(商品名为“千红怡苷”),临床用于Ⅱ和Ⅳ型高脂血症(尤其适用于Ⅱ型)、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糖尿病性肾病变。
5.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系列:
(1)肝素钠系列:肝素钠、肝素钠注射液、肝素钠封管注射液。
肝素钠注射液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肝素钠封管注射液用于维持静脉内注射装置(如留置针、导管)的管腔通畅,可用于静脉内放置注射装置后、每次用药后以及每次采血后使用本品。本品不能用于抗凝治疗。
(2)依诺肝素钠系列:依诺肝素钠、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特别是与骨科或普外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栓塞,伴或不伴有肺栓塞,临床症状不严重,不包括需要外科手术或溶栓剂治疗的肺栓塞;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与阿司匹林合用;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防治血栓形成。
(3)达肝素钠系列:达肝素钠、达肝素钠注射液。
用于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期间体外循环系统中的凝血;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4)那屈肝素钙系列: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的情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三)经营模式
公司实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的市场开拓营销模式。
国内制剂营销市场:公司实施多元化销售模式:自营模式、招商模式、渠道模式齐头并进。公司拥有一支从事学术推广、市场营销等专业队伍,在国内主要发达地区的城市中与具有国家GSP认证资质的三十多家药品营销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已在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地区建立了区域营销办事机构,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营销团队和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公司加强招商模式、渠道模式的管理,并实施OTC战略合作营销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公司销售增长。
国际营销系统:公司业已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国际营销队伍,并在美、德、法、意、日本等国建有营销网络,采用国际合作模式,切入欧美日跨国大公司的产业链分工和产品分销渠道,实施原料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并重、产品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多品种开发的市场布局,从而构建既有特色又有竞争力的海外营销格局。
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生物药用酶系列产品:
1、胰激肽原酶制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并呈现上升趋势,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的患者,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人数已达1.41亿人,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家,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90%以上。随着国内糖尿病发病人数的增长和诊疗渗透率的提高,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早期对其干预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胰激肽原酶作为改善微循环药物,再次入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公司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作为微循环扩张剂入选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主编的《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2021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糖尿病合并男性功能障碍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等。
公司怡开系列产品依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国家治疗指南,践行医院多科室拓展及针剂市场学术推广的营销策略,市场占有率及销量持续提升。
2、复方消化酶制剂: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消化系统类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药智网数据显示,国内样本医院消化系统疾病类药物销售额从2016年的1417.1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96.66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2.41%。复方消化酶胶囊(怡美)是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助消化类药物,使用生物体内固有酶系且符合国人的饮食结构特点,采用双层包衣,定向释放,起效快,安全性高。
怡美系列产品除加强医院品牌拓展外,还积极探索与德国拜耳医药合作的OTC战略合作营销新模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成为公司又一重磅酶制剂品牌产品。
3、弹性蛋白酶制剂:弹性酶是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基础用药,主要用于Ⅱ和Ⅳ型高脂血症(尤其适用于Ⅱ型)、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糖尿病性肾病变。弹性酶肠溶片(怡苷)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产品,是国内首家采用超滤、亲和层析等先进技术生产的生化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品种,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提高血管弹性、保肝肾护心脑的显著疗效,且纯生物提取安全性好。
公司怡苷产品,在当前慢病医疗新时代背景下,致力于运用生物酶激活疗法的推广方案,打造零售及三终端招商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开发潜能,将成为公司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肝素系列产品:
1、肝素制剂:
肝素制剂作为肝素价值链中的高端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全球肝素制剂市场规模约为52.68亿美元,预计全球肝素制剂市场将以5.7%的年复合增速增长,2024年将达66.4亿美元。米内网数据显示,国内样本医院肝素类药物销售额从2016年的12.4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3.76亿元,呈稳定增长态势。公司拥有国内最齐全的肝素制剂产品线,其中,标准肝素钠注射液是公司的重点产品,公司利用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运用多渠道推广方式加强市场覆盖,持续保持全国市场占有率领先地位;肝素钠封管注射液凭借其良好的抗凝抗感染功能在多科室推广开发,销售持续增长;低分子肝素产品及时抓住国家集采政策的机遇,以快速上量抢占市场份额为主导,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原料药销售:
肝素原料药是从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中提取的肝素粗品经进一步提纯后而制成的特色原料药。我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生猪资源,在肝素原料药上拥有供给充足的先天性条件,是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出口国。公司致力于打造最齐全的肝素产业链,布局的肝素产业链上游项目已开工建设。公司坚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供销协调机制,精准把握肝素行业周期影响下的国际市场生态环境与战略机遇,深耕战略性重点客户以及一带一路等新潜力市场的开发,肝素钠原料药始终保持国内企业出口销售前列。
四、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属于生物医药制造行业。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持续促进了对医药产品的消费,我国医药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还面临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出口结构升级慢,高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优势不强等问题,因此,创新产品开发是未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主线。行业领先企业将立足本土资源和优势,面向全球市场,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积极引领创新,带领我国医药行业从医保扩容的“提量”转变为以一致性评价和创新药上市为主线的“提质”过程。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所处的行业优势
生物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生物医药产品具有靶向性、安全性的特点,且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生物医药产业是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入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公司专业从事生物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生化制药细分行业中名列前茅,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知名度。
2.产品竞争力优势
公司是蛋白酶类和多糖类药品的龙头生产经营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涵盖肝素全产业链的药品生产企业。其中酶制剂主要有胰激肽原酶系列、复方消化酶胶囊Ⅱ,门冬酰胺酶系列;多糖类品种主要为肝素钠及小分子肝素系列品种,产品线丰富、产品结构合理,综合竞争优势明显,能有效抵抗市场风险,确保业绩的持续性增长。
3.创新平台优势
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成立两个合资研究院,并在国外成立离岸药物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常州千红国际生物医药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公司在基因重组、靶向抗癌药物等生物医药创新领域陆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有2只创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2只创新药即将进入二期临床试验,还有多个创新药物正处于各个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中,必将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配套建设的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新药临床研究样品生产,为在研的创新药物成果转化打下扎实基础。
4.技术质量管理优势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了以现代分子膜超滤、分子亲和层析、分子结构螯合、病毒灭活等核心技术并集成运用于生化酶药物和多糖类药物的大规模生产,建立了产业化生产技术平台。公司建有近8万平方米符合欧美GMP标准高等级的制剂生产车间和质量检测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技术质量管理团队,建有较完善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和省、市药品质量诚信示范企业称号,公司多个重点产品的内控质量标准被提升为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所出口的主要药品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OS、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GMP认证,还参与美国USP肝素钠原料药的国际修标工作,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5.人才队伍优势
自上市以来,公司(含子公司)从国内外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有为、学历和专业化程度高的人才,目前拥有博士近20名,硕士80多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9%以上,广泛分布在公司营销、技术、管理团队中,形成了稳定的人才梯队体系,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与经营管理需求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6.营销模式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国内制剂销售已建立了以自营销售业务为主体、招商、渠道齐头并进的多元化业务模式;国外市场通过技贸合作在欧美日等国家建立了多个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稳固的分销网络;在同行中彰显了公司营销队伍专业,产品结构与销售市场多元化的竞争实力和优势。
7.千红文化优势
公司已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和治理体制及规范的运行机制,企业运营发展持续稳健;已经形成了千红独特的“诚信、务实、和谐”文化,构建了系统化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牢固树立了“创新发展”的意识,认同“共同发展,共创繁荣”的价值观,“我以千红为荣、千红因我为傲”已蔚然成风,充分彰显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内涵优势。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创新,将党建工作与日常经营有机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常州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展示中心为阵地,打造千红特色党建品牌,并以千红特色党建工作为抓手,加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设。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1.药品集采政策对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风险
药品集采政策造成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国内外药品集采的全面实施而可能面临药品销售价格持续下降的风险。
2.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对肝素业务带来的风险
肝素行业在欧美日等海外主要国家经济紧缩、需求下降的严峻形势下,业务发展较为疲软。公司肝素原料药业务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存在销售业绩下滑的风险。
3.新药研发加大投入对利润产生的风险
新药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高的过程,从研发到最后产品投入市场,要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是充满着挑战,同时也存在着研发失败的可能,所以对经营利润构成风险。
4.环保政策收紧对经营造成的风险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变化及收紧,虽然公司有完善的环保处理软硬件设施与举措,但客观对公司经营管理增加了不确定性及风险。
5.产品质量风险
生物医药产品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多,尽管历史上未发生过重大产品质量事件,但客观上仍可能存在导致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经营风险。
6.经营成本增加的风险
受猪副产品原材料大幅波动、人力成本提高、资产折旧及新药研发费用增加及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经营成本增加、影响利润的风险。
二、公司对于风险的应对措施
公司高层将组织专题学习,认真研究国内外生态环境的变化,并进一步贯彻执行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制定的经营管理重大方针举措,以统一全公司员工的思想认识及加强执行力;严格按照国家及欧盟GMP标准组织生产,不断提高产品工艺质量标准及自身核心竞争力;解放思想,创新营销模式,进一步提高营销能力及产品销量;严格落实公司六大风控举措,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认真落实已发布的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管理体制及考核机制,促进早出成果;重视人才对企业发展及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灵活机制,引进培养留住有用人才;重视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对人思想的统领作用,加强员工及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管治能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形势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坚持打桩强基,抓住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革命发展机遇,做强做大企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