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核心精密零组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

  • 产品类型:

    新能源汽车零组件、换向器、集电环、通信及消费领域产品、气控组件、高强弹性零件

  • 产品名称: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组件 、 驱动电机连接器 、 电控系统逆变器零组件 、 汽车轻量化零件 、 换向器 、 集电环 、 气控组件 、 高强弹性零件

  • 经营范围:

    电机整流子、电机组件、集电环、连接器、五金件、塑胶产品、机加工零件、电池配件、汽车电控配件、汽车零配件、设备和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商业;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普通货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汽车通信消费等互联产品及精密零组件(只) 1.62亿 - - - -
汽车通信消费等互联产品及精密零组件库存量(只) - 1.30亿 1.35亿 9322.83万 -
主营业务产品库存量(只) - - - - 1.20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7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34亿 14.35%
第二名
2.47亿 8.18%
第三名
2.16亿 7.16%
第四名
1.94亿 6.42%
第五名
1.39亿 4.5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0.1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67亿 34.64%
第二名
1.20亿 7.32%
第三名
4939.81万 3.02%
第四名
4469.26万 2.73%
第五名
4038.45万 2.4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7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55亿 13.33%
第二名
2.31亿 8.68%
第三名
2.04亿 7.66%
第四名
1.94亿 7.29%
第五名
1.53亿 5.7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5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6亿 14.99%
第二名
1.79亿 10.89%
第三名
9219.34万 5.61%
第四名
5455.85万 3.32%
第五名
4461.18万 2.7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6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8亿 12.18%
第二名
2.00亿 8.18%
第三名
1.74亿 7.12%
第四名
1.26亿 5.15%
第五名
1.22亿 5.0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3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8亿 11.98%
第二名
1.33亿 8.52%
第三名
1.13亿 7.24%
第四名
8919.95万 5.69%
第五名
6061.59万 3.8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0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4亿 12.20%
第二名
1.51亿 7.85%
第三名
1.37亿 7.14%
第四名
1.15亿 5.96%
第五名
1.13亿 5.9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7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7亿 18.21%
第二名
8782.56万 7.72%
第三名
5485.51万 4.82%
第四名
4394.86万 3.86%
第五名
2379.39万 2.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6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20亿 15.83%
第二名
1.84亿 9.11%
第三名
1.45亿 7.17%
第四名
1.28亿 6.31%
第五名
1.06亿 5.2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3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4亿 12.98%
第二名
1.25亿 11.25%
第三名
5445.59万 4.90%
第四名
3105.49万 2.79%
第五名
2654.18万 2.3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核心精密零组件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核心精密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智能驾驶、汽车轻量化领域以及国内薄弱及空白技术和产品。公司拥有戴姆勒、丰田汽车、德国博世、日本电装、采埃孚、马勒、法雷奥、万宝至、大陆、博格华纳、埃贝赫等全球知名整车及零部件客户。公司多年来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已熟练掌握了精密冲压技术、精密塑料成型技术、光纤激光焊接技术、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智能装备、自动检测和验证等核心技术,配置了行业顶尖的模具加工和检测设备,...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核心精密零组件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核心精密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智能驾驶、汽车轻量化领域以及国内薄弱及空白技术和产品。公司拥有戴姆勒、丰田汽车、德国博世、日本电装、采埃孚、马勒、法雷奥、万宝至、大陆、博格华纳、埃贝赫等全球知名整车及零部件客户。公司多年来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已熟练掌握了精密冲压技术、精密塑料成型技术、光纤激光焊接技术、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智能装备、自动检测和验证等核心技术,配置了行业顶尖的模具加工和检测设备,凭借研发、技术、质量体系、客户服务等优势,多次获得世界级顶级客户认可。
  公司为全球众多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车、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配套新一代平台接口关键核心零组件,同时是换向器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依托自身在精密零组件领域的核心优势,抓住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工业4.0发展机遇,围绕核心客户需求,横向拓展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系统、电控系统、汽车轻量化及汽车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精密零组件产品和技术。
  2、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零组件、换向器、集电环、通信及消费领域产品、气控组件、高强弹性零件,公司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组件(cellframe、busbar等)、驱动电机连接器、电控系统逆变器零组件以及汽车轻量化零件等新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驾驶、氢能、储能、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通信、消费电子、健康医疗、智慧家居和办公、智能装备、光伏发电设备等领域。
  3、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跨国企业,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公司与全球行业领先客户全程联合研发、深度协同一体化,共同投入资金、人才、模具、设备、厂房等研发和量产资源。公司拥有全球化网络,与众多知名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备长期稳定的多品种定制化批量供货能力。在中国深圳、广东、上海、长沙、香港及日本、德国等地设有多个销售、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购体系和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等供应资源不断优化、采购渠道顺畅可靠。公司根据采购流程等制度要求严格筛选供应商,通过评估后成为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定期和不定期从质量、成本、交期和服务四个方面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考核和管理,根据考核结果优化供应商采购配额,实行供应商动态管理。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存货采购制度的有效实施。
  (3)生产模式
  公司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通过流程化布局、柔性化的设备、准时化的生产、多功能与一人多岗以及端对端的流程,使日常经营活动围绕客户需求展开,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确保产品品质,同时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可持续竞争力,促进与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化。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汽车轻量化及智能驾驶领域、国内薄弱及空白技术和产品,持续研发投入,持续获得行业知名新、老客户定点项目。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机电控零组件订单需求旺盛,公司新能源汽车零组件销售收入增长,核心客户定点项目陆续转入量产阶段并持续扩产放量。公司已配套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戴姆勒奔驰、丰田等国际、国内一线车企,同时也是德国博世、采埃孚、博泽、日本电产、电装等全球知名零部件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已获得国际、国内知名客户的数十个项目、几百款产品定点。公司与客户全程联合研发、深度协同一体化,共同投入资金、人才、模具、设备、厂房等研发和量产资源。
  5、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6亿元,同比增长7.96%,实现净利润7,731.48万元,同比增长
  1,190.54%,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精密连接器定点项目持续放量增长,换向器销售稳定增长;同时,公司运营效能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技改收效逐步释放,主营业务业绩进一步提升。
  (2)公司收益质量稳健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4亿元,同比增长19.09%。
  (3)公司不断获得国内、外一线车企、知名Tier1优质客户的新项目定点,德国公司海外研产销一体化平台,为国际大客户提供本地配套,优势凸显,收到欧洲某头部车企13.5亿元新能源汽车精密连接器项目定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具备与世界前端技术同步的技术能力,是行业领先的科技型精密制造企业
  公司多年来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拥有200余项国内外专利,已熟练掌握了精密冲压技术、精密塑料成型技术、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光纤激光焊接技术、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特种焊接技术、高压动力电池汇流排绝缘技术、智能装备研发和制造技术、自动检测和验证等核心技术。同时,公司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实践基地,拥有一支由广东省领军人才专家、博士及多位硕士研究人员领衔的专业、长期服务于精密零组件行业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
  2、公司是全球行业领先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公司拥有德国博世、戴姆勒、日本电装、采埃孚、马勒、法雷奥、万宝至、大陆、博格华纳、埃贝赫等核心客户资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具备为行业顶尖客户提供长期稳定多品种定制化批量供货能力,连续四届八年被评为博世“全球优秀供应商”,在博世全球几万个供应商中脱颖而出,在世界级客户中享有良好声誉。
  3、公司具备值得信任的质量体系,拥有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公司产品为功能件、安全件,产品质量对汽车等终端产品核心系统模块影响重大。公司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通过IATF16949:2016汽车业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业内顶尖的检测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能够满足高端客户严格的品质要求,核心客户产品不良率保持0PPM记录。公司实现了从原料制备到拥有业界顶尖模具中心、CNAS认证实验室、具备电镀资质的生产基地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增强了产品方案设计、量产交付、成本优势。
  4、公司拥有全球化人才及经营网络
  公司同时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德国、日本设有多个销售、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打造“本地化生产+全球交付”的产业布局,实现快速响应,不断提升对核心客户的服务能力。公司拥有国际化销售、技术和管理人才,具备与全球顶级客户一体化同步研发新产品,以及向客户提供前端技术支持的能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换向器及集电环、高强弹性零件、气控组件、新能源汽车零组件、通信及消费领域产品等核心精密零组件,主要应用于下游汽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领域,与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密切相关。若未来经济景气度低迷甚至下滑,将影响下游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和市场需求仍较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补贴政策结构性调整的影响,未来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调整或产业政策推动力度不达预期,导致下游行业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将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若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将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公司存在因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导致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3、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出口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结算币种涉及美元、欧元、日元等多种货币。随着未来公司海外业务持续发展,汇率波动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产生一定影响。公司为防范汇率波动风险,运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4、人力成本上升风险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发展,劳动力的薪酬及福利水平可能会逐步上升,若公司在生产设备自动化以及生产效率优化方面不能及时消化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持续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进行自动化、信息化项目,同时持续推进精益改善,提升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5、业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拓展、子公司数目的增加,需要公司在战略投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管理体制和配套措施无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支持,业务规模的扩张将会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公司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全球化信息平台建设,优化管理和运营系统,同时储备专业人才,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