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

  • 产品类型:

    自动化检测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精密零部件

  • 产品名称:

    自动化检测设备 、 自动化装配设备 、 自动化设备配件 、 精密零部件

  • 经营范围:

    光机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的设计开发及生产经营;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先进制造及配套自动化方案咨询与服务;机器设备租赁业务(不含金融租赁业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7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产量:(设备)(台) 1.45万 - - - -
销量:专用设备制造业(台) 1.51万 - - - -
销售收入:新能源业务(元) - 4.78亿 14.25亿 - -
销售收入:移动终端业务(元) - 4.76亿 11.72亿 - -
销售收入:精密零部件业务(元) - 1.02亿 2.70亿 - -
专用设备制造业(设备)产量(台) - - 1.81万 1.43万 1.49万
专用设备制造业(设备)销量(台) - - 1.67万 1.42万 1.38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43%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49亿 8.73%
客户二
2.14亿 7.48%
客户三
1.50亿 5.23%
客户四
1.47亿 5.15%
客户五
1.38亿 4.8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0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4402.39万 2.28%
供应商二
4146.15万 2.15%
供应商三
3379.13万 1.75%
供应商四
3320.14万 1.72%
供应商五
2129.20万 1.1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70%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5.63亿 17.35%
客户二
2.48亿 7.63%
客户三
2.29亿 7.06%
客户四
2.22亿 6.83%
客户五
1.89亿 5.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0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4035.85万 2.97%
供应商二
3435.50万 2.53%
供应商三
2961.74万 2.18%
供应商四
2462.74万 1.81%
供应商五
2092.65万 1.5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25%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4.12亿 19.08%
客户二
3.86亿 17.85%
客户三
1.85亿 8.55%
客户四
1.61亿 7.44%
客户五
9389.80万 4.3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8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5673.55万 4.09%
供应商二
3062.20万 2.21%
供应商三
2848.42万 2.05%
供应商四
2569.24万 1.85%
供应商五
2318.05万 1.6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60%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81亿 18.92%
客户二
3.62亿 17.96%
客户三
1.57亿 7.80%
客户四
1.42亿 7.07%
客户五
9772.86万 4.8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4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4682.67万 3.28%
供应商二
4491.74万 3.14%
供应商三
4485.00万 3.14%
供应商四
3901.18万 2.73%
供应商五
3069.13万 2.1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6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75亿 20.01%
客户二
2.86亿 15.28%
客户三
2.37亿 12.66%
客户四
2.33亿 12.47%
客户五
9834.99万 5.2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671.0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4.71%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565.73万 3.90%
供应商二
2052.66万 3.12%
供应商三
1730.35万 2.63%
供应商四
1703.53万 2.59%
供应商五
1618.77万 2.4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精密零部件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用于移动终端、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汽车、硬盘、医疗健康等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1)”。  我国制造业体量庞大,正处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的加速阶段,自动化行业经过数十年的...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精密零部件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用于移动终端、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汽车、硬盘、医疗健康等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1)”。
  我国制造业体量庞大,正处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的加速阶段,自动化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凭借定制化产品与技术、响应速度及个性化服务特点,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中国较为发达的行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在移动终端行业,生产制造特别是产品装配和功能检测环节定制化要求较高,且受下游客户的产品升级换代影响,移动终端行业特别是国际领先品牌客户存在持续稳定的定制化设备需求,该行业目前以中国设备供应商为主。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部,同比减少了3.2%;随着可折叠屏手机销量的增长及AI技术在智能手机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预期2024年将是智能手机出货量恢复增长的一年,IDC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2024年达到 12亿部,同比增长 2.8%。品牌客户Vision Pro头显产品的推出,重新点燃了整个 AR/VR头显市场,IDC预测到2024年底AR/VR头显市场全球出货量将增长44.2%,达到970万台,预计2028年AR/VR头显产品的销量将增长到3,560万台。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正在加速形成“碳中和”、“碳达峰”共识,主要汽车生产及消费国均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极大拉动了锂电行业相关需求,国产锂电设备产业也随之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在2018-2022年的快速扩张后,“产能过剩”和“降价”成为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关键词。国内各家动力电池厂商扩产步伐均不同程度放缓,锂电设备行业的增长重点逐步由国内转向海外。海外市场方面,国产锂电设备以优良性价比以及强大的交付能力获得海外客户的青睐,国内锂电设备公司积极抢滩海外市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统计称,2023年1-12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出口额为650.07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508.76亿美元,同比增长27.8%。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企业集中走向海外的一年,预计2024年将成为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海外集中“落脚年”。
  精密零部件及模具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制造业。随着设备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需求不断提升,为国内精密零部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在传统的关键零部件领域,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逐步掌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体系也在初步的形成。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优秀的零部件企业正在实现国产替代。另外,国外装备行业为缩短交期与成本,纷纷到中国寻求精密零部件供应商。制造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随着行业结构升级加速,市场对于高精密和大型零件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与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精密零部件。
  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专注于自动化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跨行业应用。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硬盘、医疗等领域或下游行业。公司与各行业领先品牌企业均建立了良好与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致力于自动化技术的迭代与创新,为推动智能制造贡献一份力量。
  公司持续积累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传感与测试、运动控制与机器人、软件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五大领域的相关技术,形成了高速自动化、精密测控、数字智能互联三大共性技术平台以及与下游行业各类产品相关的专用核心技术平台,能够满足多种复杂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技术要求,满足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高精度、高速度、信息化、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要求。随着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公司能够为多行业客户提供包括行业专用设备,工厂物流、立库、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等全流程、系统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二)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应用及其行业地位
  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定位并专注在非标自动化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跨行业的应用与发展,是跨行业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在移动终端业务领域,公司定位于整机检测设备领先供应商;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定位于新能源锂电制造设备行业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精密零部件业务上,公司定位于成为中高端精密零部件精密机械加工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在研发技术实力、快速交付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与国内外各行业领先或知名品牌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受到了客户广泛的认可和信赖,也获得了持续的业务机会。
  在移动终端领域,公司主要为国内外品牌客户提供各类摄像头检测设备、摄像头模组检测设备、红外安全检测设备、马达振动检测设备、光感应传感器设备、气密性检测设备等检测设备以及摄像头模组装配设备,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整机及模组的检测,拥有行业内最为完整的整机检测方案,是移动终端行业整机检测设备领先供应商。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摄像头检测和标定技术广泛应用于行业内绝大部分领先品牌客户,代表着行业领先水平。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定位于新能源锂电制造设备行业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行业头部客户的需求,是裸电芯制作、电芯装配段、化成分容设备的领先供应商。公司的叠片、包蓝膜、方铝装配整线、激光焊接、化成分容等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技术和性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是相关设备的领先供应商。其中,公司的叠片技术,在叠片效率和对齐精度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的化成分容装备,产品系列丰富,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获得行业头部客户的持续认可与好评。
  公司的精密零部件及模具产品主要应用于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自动化设备制造,除了部分满足公司内部设备需求,主要对外进行销售。公司产品在下游客户涵盖领域广泛,长期服务包括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计量仪器、医疗、LED、硬盘等领域的国际品牌客户,产品精度、质量及服务广受认可及好评,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其他领域,公司还作为核心非标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为光伏、硬盘、汽车、医疗等下游行业客户提供高精密、高速装配与灌装、智慧物流、智能工厂等自动化解决方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业务和客户优势
  公司专注于自动化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跨行业应用。自2001年为硬盘行业客户提供精密自动化装配与检测设备以来,始终伴随着中国制造发展和下游客户的自动化需求提升。2007年进入新能源锂电业务,2008年,进入智能手机整机检测业务,近年来陆续开始为电子烟、汽车、医疗、光伏、半导体与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先品牌客户提供自动化设备与相关服务。公司坚持品牌大客户战略,在各下游行业,公司主要客户均是国内外行业领导或知名品牌,跨行业发展与大客户战略有效保障了公司整体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研发及技术优势
  公司建立了成熟的研发体系,具有专业的研发条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与应用经验。公司引入了 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模式,结合各业务板块及产品特点,构建了相关平台化技术和平台产品,形成了从行业专用技术、共性平台技术、到平台产品以及各行业产品线的多层架构。围绕自动化核心技术需求,公司形成了“高速、高精、高智、高效”四大技术战略指引。通过推动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公司能够为多行业客户提供包括行业专用设备,工厂物流、立库、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等全流程、系统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移动终端摄像头检测与标定技术、新能源叠片技术均代表了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出色的服务于2023年获得“第七届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2023年度高工锂电年度产品”及多家客户评选的“最佳供应商” “最佳交付奖”等奖项及荣誉。
  为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及可持续性,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研发团队的建设、加大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910人,累计获批专利493件,其中有效专利311件,发明专利7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0项,对公司各项主营业务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三)快速响应与运营优势
  随着技术的快速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具有二十二年跨行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丰富项目经验的团队,公司能够快速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各类高效可靠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具备迅速抓住新行业、新兴领域的能力。同时,公司在与国内外知名客户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充分利用各分子公司区域布局优势,实施资源协调和分配,能够实现跨地区的大项目协作,高效完成大批量多地产品同时交付。公司也建立了覆盖中国各区域、欧美及东南亚地区的售后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设备预防性维护、操作培训及设备故障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公司遍及全球的运营网络,有力的支持了国内外品牌客户业务在中国及全球的快速发展。
  (四)国际化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着眼于全球化布局,重视国际化探索,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在国际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为了拓展境外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在香港、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本土化经营有助于公司了解当地市场情况,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目前,公司建立了一支由中国、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员工组成的人才队伍,分布于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跨国的人才体系构成了公司多元的企业文化。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与团队,国际化的业务实施与交付能力构成了公司的国际化优势。近年来,公司紧跟国际客户战略布局调整,持续加强海外业务能力建设, 2022年成立越南公司,印度公司的筹建也在持续推进,有效的承接了品牌客户的海外产能需求,海外布局已初见成效。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围绕3+N业务战略开展经营活动,受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影响,经营结果低于预期。移动终端行业复苏缓慢,全球手机出货量持续下降,AR/VR头显市场目前尚未大规模放量,移动终端行业设备景气度短期仍处于底部位置,且受头部客户创新周期影响,公司相关移动终端检测设备需求量减少,公司积极采取提质增效举措,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保障了利润目标的达成;新能源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上游行业普遍产能溢出、电池厂商产能建设进度趋缓,导致设备交付量及验收进度低于预期。精密零部件业务聚焦高精密领域业务,受经济环境影响订单量有所下降,但盈利能力保持稳健。N类业务经营稳定,IGBT功率半导体贴片设备,智慧工厂等业务发展良好,持续服务国内大客户,成为其非标自动化核心供应商,订单取得较大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5,735.89万元,同比下降11.98%;其中,移动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88,036.08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0.81%;新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3,952.60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 46.88%;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3,309.33万元,占总体营业收入的8.16% 。三大战略业务收入占比合计85.8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58.9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4.55%。主要原因是移动终端收入同比下降,利润减少;新能源行业动力锂电设备领域竞争激烈、下游客户产能投入下降,毛利率有所下降;精密零部件受收入产品结构变化、原材料价格及固定成本增加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在三大主营业务方面,移动终端业务坚持针对AR/VR、模组及整机测试技术、摄像头模组装配段的组装技术及标定技术、3D感知技术和空间计算的持续研发和投入,并在相关领域中通过了测试验证,围绕核心测试技术深挖整机检测、模组检测、AR/VR、自动化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市场需求,通过模块化、平台模块化运营来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新能源业务将延续战略定位,在大圆柱激光切卷一体机、超高速叠片技术、高速智能电芯装配线、高速电芯包绝缘膜及外观缺陷自动检测技术等方向上进行持续迭代。聚焦于制芯、电芯及电池结构件装配、化成分容设备和电芯包绝缘膜等细分市场,增强业务竞争力以提升市占率与业务增长。加强推进海外市场开拓,强化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同时,推行稳健的经营策略,收窄业务和产品布局,聚焦在利润率较高、竞争力更强的产品线上,改善经营结果。在精密零部件业务上,公司将继续根据内、外部零部件的增长需求,保持资源投入,并加快拓展小批量超高精度零部件加工业务,为客户提供高精密、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智能设备精密零部件产品。在N类业务方面,公司将重点推进半导体贴片技术,光伏行业的智慧物流搬运,智能仓储及调度系统,医疗行业IVD试剂灌装+封膜,灌装+旋盖工艺的进一步研发,以保持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性。同时关注智慧物流,智能工厂,半导体方面的份额提升,同时积极完善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的能力建设,也将关注新兴市场的需求,进行技术储备,为未来持续的业绩增长提供研发支持。为加快国际化布局,公司也将同步提升海外市场的业务功能和占比,吸纳国际品牌客户的海外产能需求。同时持续优化并整合N类培育型业务,聚焦至有明确发展机会的行业或产品。
  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司坚持基于净现金流、投资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健康指标进行运营规划与管理,不断提高运营效率、资本质量和资产利用率;提升组织成本管控,整合供应链管理,助力公司降本增效;提高授信及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
  在研发方面,基于公司战略,着重建设软件研发能力并持续提升公司平台化研发能力,围绕“高速、高精、高智、高效”,打造科瑞技术“六张名片”,加强系统集成软件研发,通过技术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投入,保持技术竞争力。通过研发管理标准化,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在供应链与资源配置方面,公司将持续追求降本增效,进一步加强与战略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推行标准化成本管理;加强供应链情报搜集,提升采购专业能力和海外覆盖能力;建立智慧中央仓,提升资源的有效规划与运用。
  在组织与战略方面,明确了六大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及职责,优化组织结构设计,完成了关键岗位的识别,完善了岗位职责,并初步建立了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优化了组织绩效考核体系。公司将加快推进管理团队年轻化的目标。基于公司各业务单元发展的阶段的不同,制定差异化薪酬体系。强化结果导向的薪酬激励政策以提升公司领导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在投资方面,公司将依照战略布局,重点寻找优质资源,补强、提升移动终端和精密零部件业务的市场竞争力。针对国家政策鼓励、技术壁垒高的产业领域,公司将借助产业基金持续为公司探索各类新兴商业模式,并与公司业务单元保持常态化交流,期望形成业务+投资双轮驱动的经营模式。整体投资回报周期模型逐渐完善,公司将积极管控风险,实现投后项目的增值与收益。
  为提高公司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公司也将进一步提升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在公司管理中的参与程度,发挥独立董事和专业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上的重要作用,在公司战略规划与业务方向、人力资源政策、技术研发路径等重大事项决策中,提供专业意见。同时全面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交流,广泛吸纳各方的意见与建议。
  (二)报告期经营计划完成情况
  2023年公司围绕3+N业务战略开展经营活动,受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影响,经营结果低于预期。移动终端行业复苏缓慢,全球手机出货量持续下降,AR/VR头显市场尚未大规模放量,公司移动终端检测设备需求量减少;新能源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上游行业普遍产能溢出、电池厂商产能建设进度趋缓,公司新增订单量大幅度减少,在手订单交付低于预期。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及时调整预算,加强内部管控,有效保障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1、移动终端业务受行业景气度影响,订单小幅下滑,提质增效,保障利润
  2023年,受头部客户创新周期影响,移动终端行业设备景气度短期仍处于底部位置,相关设备需求的低迷也在延续。公司积极采取提质增效举措,主动降本,有效的保障了利润目标的达成。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内移动终端市场。移动终端摄像头测试设备为公司的核心收入产品,市场份额在移动终端摄像头测试设备领域继续保持行业前列。公司长期深耕检测设备应用工序及细分领域,持续布局并积累AR/VR相关检测及装备设备品类的技术储备及能力,完善XR测试和标定设备产品线,迭代TOF、VESCEL模组测试设备,取得相关客户订单和认可。2023年,公司在AR/VR产品领域实现销售收入9,043.98万元。
  2、新能源业务进入行业下行周期,积极开拓海外业务,注重内部经营提升,鼎力智能超额完成业绩目标
  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定位于锂电制造设备行业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企业,是裸电芯制作和电芯装配段设备的领先供应商之一。现有核心产品包括:制芯、方铝电芯装配设备、软包/圆柱电芯装配设备。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ATL新能源、亿纬锂能、瑞浦能源、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远景动力、正力新能和科达利等。海外业务开拓初见成效,报告期新增美国储能业务客户。由于新能源行业增速下降和上游客户需求放缓,新增订单和设备交付进度受到影响,新能源装备业务在成本管控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取得一定成效;鼎力智能2023年良好达成业务目标,超额实现业绩承诺。
  3、精密零部件业务保持稳健,针对内外部客户及产品结构完成组织结构优化
  在精密零部件业务领域,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精密零部件、夹治具和模具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半导体、消费电子、硬盘、计量仪器仪表、新能源、LED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HW、SEAGATE、MPT、HONEYWELL、ATS、SPEA、ASM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精密零部件对内部设备业务自供产能提升的投入,提高自制零部件比重。并以长期的稳定品质积极争取新客户,拓展大客户口袋份额。2023年,精密零部件及夹模具业务实现收入23,309.33万元。2023年积极扩大高毛利类型业务规模(高精度、小批量),有效提升利润水平,针对内外部客户及产品结构完成组织结构优化。
  4、N类业务积极拓展大客户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加,持续加强成本管控,超额完成2023年预算目标
  除三大主营业务外,公司对新兴市场和培育型业务也保持关注,并坚持投入研发资源,储备行业机会,培育有持续增长机会的业务线。在狠抓成本、管理的同时,积极拓展业务,提高研发、服务能力,开拓了多个战略客户,并实现收入。国内头部客户合作加深,成为其非标自动化核心供应商,海外客户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超额完成预算。当前订单储备充分,为2024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慧物流业务多项产品(AGV转运线,智能包装线,立体仓库)得到市场认可。设立银川公司,为区域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公司在智能驾驶、电驱动、电子电气、电控、电池模组组装线体等汽车工业相关领域稳定收获订单,发展态势良好。
  (三)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锚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坚持稳健经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价值稳定增长。公司将持续优化商业模式设计,强化业务组合管理与成本管理,稳固三大主营业务占比份额与盈利能力的稳态,提升国内优质业务占比,同时将积极开拓海外业务,提高业务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移动终端业务领域将持续深耕检测设备应用工序及细分领域,挖掘国内外客户业务潜力,保持AR/VR相关检测及装备设备的技术领先性;新能源业务领域密切跟进海外新增客户的业务机会,切实做好客户风险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成本管控,提升整体板块的盈利能力;精密零部件业务领域提高超高精度、小批量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持续挖掘大客户的业务潜力,提高经营规模;N类业务领域关注汽车工业、智慧物流、智能工厂的业务发展,加大海外客户业务拓展,综合提高公司整体业务组合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业务规划方面,公司将强化业务组合规划与管理,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领域,给予主要的研发投入与支持;继续加强国内大客户拓展及销售能力建设,同时加速海外基地建设与团队搭建,提升海外业务占比。
  在运营与管理方面,公司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打造差异化的组织管理模型,完善多层次法人管理模式,持续的提升团队协作与管理效率,关注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构建海外供应链能力,强化东南亚基地营运能力,建设北美基地的售前售后能力。
  战略与投资方面,公司将延续自我发展和投资并行的战略,积极寻找能够与公司实现产业协同、技术补充的优质资源,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投后项目的管理与融合,尽快完成资源整合,形成公司整体竞争优势。
  人力发展与规划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支能够面向未来、持续成功的领导与员工队伍。
  2024年度公司总体经营目标为实现销售收入29-32亿元,以上目标不代表公司对2024年的盈利预测。全球经济形势、国家政策、行业政策、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都将对公司业务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经营环境不稳定的风险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多变,或将导致市场供需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公司订单减少、盈利能力下降等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妥善制定应对措施,同时布局跨领域业务,分散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及通货膨胀加剧,或将导致包括芯片在内的众多原材料价格波动、交付周期延长。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交付周期的延长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有可能带来公司毛利率水平和利润水平下滑的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内部通过设计与采购、计划与项目管理协作,开展战略供应链管理并对关键原料器件进行管控,妥善制定应对措施。
  3、国际业务的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在出口产品、进口原材料时主要以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将对当期利润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人民币出现短期内大幅升值,公司产品出口及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关注汇率变动趋势,通过积极调整外汇策略并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尽可能规避汇兑损失风险。
  4、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公司因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且应收账款周期延长。目前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正常,但不排除如果发生重大不利影响因素或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而形成坏账的风险,从而对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多维度风险预警体系及应收管理办法,加强风险防范,降低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