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期货经纪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并通过全资子公司分别开展风险管理业务、境外金融服务业务和公募基金业务。

  • 产品类型:

    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境外业务、公募基金业务

  • 产品名称:

    期货经纪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 、 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 风险管理业务 、 境外业务 、 公募基金业务

  • 经营范围:

    金融期货经纪;商品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营业收入(元) 9.26亿 6.05亿 21.06亿 11.98亿 21.28亿
净利润(元) 2.44亿 1.18亿 2.94亿 1.88亿 5.04亿
手续费收入(元) 4.39亿 2.32亿 4.91亿 3.06亿 9.47亿
权益总额(元) - - 25.51亿 - 23.88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正式施行,期货市场法治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补齐了我国期货及衍生品领域的法律短板。2023年 3月,中国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修订《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5月1日,修订后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压实了期货交易所的职责;《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制度的逐步完善,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进一步拓宽了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多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标志着期货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023年,在地缘冲突不断、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全球经济发展错位以及复...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正式施行,期货市场法治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补齐了我国期货及衍生品领域的法律短板。2023年 3月,中国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修订《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5月1日,修订后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压实了期货交易所的职责;《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制度的逐步完善,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进一步拓宽了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多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标志着期货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023年,在地缘冲突不断、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全球经济发展错位以及复苏不及预期等多重考验下,期货市场整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品种体系持续优化、市场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市场功能不断深化,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潜力。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度,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85.01亿手,较上年增长25.60%;成交金额568.5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28%,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21个,已上市品种数达到131个。但因市场行情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期货公司存在经纪业务收入有所下滑,资产管理业务、基金销售业务受底层资产行情影响业绩表现乏力等情况,从而导致整体呈现“增产不增收”的特征。2023年度,全国期货公司母公司口径营业收入400.90亿元,较上年下降0.17%;手续费收入234.65亿元,较上年下降4.85%;营业利润130.36亿元,较上年下降7.75%;净利润99.03亿元,较上年下降9.88%。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则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及挑战。受国内外环境综合影响,市场各类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和投资的需求不断凸显,无论是产业客户的套期保值需求,还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投资需求,都给期货市场带来了资金流入,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及避险功能得以有效发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管理经营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据有关数据统计,2023年共有1,311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套期保值相关公告,较上年增长了15.70%。
  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报告期内,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体现为:
  一是期货市场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品种创新加速推进,期货市场定价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末,我国共上市131个期货、期权品种,包括79个期货品种和52个期权品种,基本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且品种序列覆盖面不断扩展。2023年7月,广期所上市碳酸锂期货及期权,是全球范围内首个以实物交割的碳酸锂期货品种;2023年8月,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能源中心挂盘交易,是我国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也是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此外,30年期国债期货、科创50ETF期权等衍生品新品种的上市,也为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及期权品种的加速上市是对近年来风险管理需求显著增加的有力回应,有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同时有利于扩大期货服务实体产业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各期货交易所持续优化交易制度,全面推广做市机制,做市品种流动性和活跃合约连续性显著提升,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发挥,品种吸引力提升,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市场韧性增强。对CPI、PPI有重要影响的期货品种如原油、铁矿石、铜、生猪等,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重要的价格参考。“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模式日益普及,推动了我国传统贸易方式的变革。
  二是市场建设不断深化,服务实体能力稳步提升。随着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建设也逐步深化,品种合约设计日趋完善,交割仓库设置、差异化保证金、做市商、套期保值限额等制度规则体系不断优化,交易成本进一步下降,实体企业参与便利性提升,期货市场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金融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愈加被看重。越来越多机构和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市场对于期货及风险管理的认知越来越普及,此外,“保险+期货”模式在规模和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持续进行创新,在模式和品种方面纵深推进,衍生出“保险+期货+N”等跨界创新合作,紧密结合产业链各环节,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三是市场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成效显著。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基差交易、综合性仓单服务等业务不断深化,除提供价格信号外,还提供物流、融资服务,实现了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有效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从单一、浅层次的市场体系向期现货对接、场内外对接的多层次立体化市场体系转变。
  四是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2023年1月,中国证监会确定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及期权为境内特定品种(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品种),预示着我国大宗商品市场首个全品种链条正式开放;2023年5月,核准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同意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注册并确定为境内特定品种。境内品种国际化及外资独资机构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参与相关期货及期权品种的交易。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以及境外投资者“引进来”的不断提速,都在不同维度助力我国经济“内循环”的良性发展,提高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参与度以及在相关产业链上的全球辐射力。此外,《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交易的合规顾虑,随着后续市场运行质量逐步提升、交易规则和制度不断完善,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将相应提高。
  五是期货经营机构的经营范围有望拓宽,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加强。根据《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期货公司有望拓宽经营范围,获得业务增量。一方面,放开期货自营、期货保证金融资等新业务,有助于提升期货公司的投研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盘活期货公司自有资金,提高盈利水平,进而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能力,直接成为期货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衍生品交易、做市交易从风险管理子公司回归期货公司母体,能够融合母子公司的专业人才、创新业务等资源,极大提高业务拓展效率,增加业务机会,扩大业务规模,打破多年来期货公司业务单一,过度依赖经纪业务,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僵局。未来,修订后《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延伸期货行业链条、增强行业韧性,形成更加多元创新、竞争融合、百花齐放的行业生态,提升行业整体的发展内涵与质量水平;与此同时,期货公司的业务也将更加多元,业务模式不断扩展,加速实现从通道业务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转型,进一步提升期货公司在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各项监管指标持续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多年来主要经营指标持续保持行业前列,资产管理业务中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管理规模、期权做市交易规模名列前茅,场外衍生品商品类规模行业排名前十,报价服务能力在行业中具备明显优势。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6亿元,较上年下降56.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亿元,较上年下降16.95%。
  公司是运行规范、管理先进的期货公司,是深交所期货上市公司第一股及全国150家期货公司中仅有的两家拥有公募基金管理子公司的期货公司之一,是福建省内期货成交金额最大、盈利水平最高的期货公司,也是全国期货行业民营背景中业绩最好的期货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及中期协对期货公司的分类评价结果,公司多年分类监管评级均是A类A级或以上。2023年,公司分类监管评级为A类AA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经中国证监会及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并通过全资子公司分别开展风险管理业务、境外金融服务和公募基金业务,业务内容具体如下:
  1、期货经纪业务:指公司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代理客户买卖期货合约、办理结算和交割手续,并且交易结果由客户承担的经营活动,是公司的一项中介业务。公司通过推广期货市场投资知识和技巧,为客户提供参与期货交易的通道,赚取手续费及相关收入。
  (1)盈利模式
  公司期货经纪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收取经纪业务手续费和保证金利息收入。其中,对于经纪业务手续费,公司根据地理位置、期货合约品种、相关期货交易所收取的佣金、交易模式及客户忠诚度等多项因素,监控及调整公司的经纪业务佣金率水平,公司收取的经纪业务手续费直接从相关客户期货交易的账户中自动划转;对于保证金利息收入,公司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按照与保证金存款存放银行约定的存款利率收取保证金利息收入。
  (2)客户
  公司商品期货经纪业务和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与期货品种相关的产业客户、提供专业投资服务的机构客户和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者。由于金融期货、对外开放期货品种及期权等特定品种交易的风险具有特殊性,根据相关的适当性法规、规则规定,公司对客户在财务状况、参与期货交易必备的知识水平和交易经历等方面制定更高的要求。
  (3)营销渠道
  公司期货经纪业务的主要营销渠道包括营业网点和居间人。近年来,公司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期货经纪业务营销能力。
  2、资产管理业务:指公司接受客户的书面委托,为受托客户的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1)盈利模式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管理费收入,二是管理业绩分成收入。管理费收入主要取决于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和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管理费率。随着公司管理受托资产的规模逐步扩大,管理费收入也将随之增加。管理业绩分成收入是公司与管理的受托资产盈利水平挂钩的利润分成,主要取决于公司管理资产的盈利水平和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分成比例。
  (2)客户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
  (3)营销模式
  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资产管理需求为客户提供特色和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一方面依托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的营业网点向特定投资者开展营销活动;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与其他具有金融产品销售资格的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由其代为销售公司资产管理产品。
  3、期货投资咨询业务:通过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顾问、专项培训、研究分析报告、设计投资方案、期货交易策略等咨询服务,赚取咨询费及相关收入。
  (1)盈利模式
  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盈利模式为向客户收取投资咨询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根据不同的咨询业务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2)客户
  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提供专业投资服务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对期货投资有咨询需求的企业或自然人投资者。
  (3)营销模式
  公司按投资策略、服务时间等细分了多种服务内容供客户选择,并充分利用自身行业地位、品牌知名度和营业网点覆盖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多渠道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营销模式。
  4、风险管理业务:公司通过子公司瑞达新控及其下属子公司开展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仓单服务等风险管理业务以及其他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服务;公司风险管理业务涵盖农产品、化工和黑色等期货上市品种及其产业链相关品种,以服务实体产业客户为宗旨,依靠期货、现货各方面的渠道资源,结合场内、场外两个市场,综合利用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丰富有效的风险管理产品与服务。
  (1)盈利模式
  基差贸易的盈利模式为公司根据自身积累的研发优势、产业服务经验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发现基差机会,利用相对价格变化,帮助客户(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客户)管理价格风险或锁定远期价格,转移实体企业远期订单、库存管理等经营中的价格风险,同时,公司从中获取一定的基差收益。基差贸易过程中,公司与客户签订基差买卖合同,以期货价格加升贴水的形式进行结算,客户获得了灵活定价的机会,规避一定的价格风险,有利于客户灵活安排订单和库存;客户锁定基差时,公司在期货盘面进行对冲;客户点价时,平仓公司的对冲头寸,公司获取基差收益。
  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盈利模式为与产业或机构投资者客户交易场外期权、远期、互换等场外衍生品的同时,利用标准期货合约、场内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使公司在帮助投资者管理风险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组合投资收益。
  做市业务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为做市合约承担报价、回应报价等义务而获得的交易所手续费减收优惠和交易所补贴,以及做市合约、对冲合约买卖报价的价差收入。
  仓单服务的盈利模式为向客户收取资金占用费以及服务费等,公司根据客户、产品和风险管理服务类型等因素确定收费标准及分配方式,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根据公司与客户的合同约定执行。
  (2)客户
  公司风险管理服务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与期货品种相关的产业客户和提供专业投资服务的机构客户。
  (3)营销模式
  公司风险管理服务业务以“满足产业客户全方位需求”为经营理念,实行以“企业保姆”式全方位服务为核心的专业化一站式竞争策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在营销策略方面,公司结合行业特点,以开展“一对一”专业化个性营销为主要市场竞争手段。
  5、境外业务:公司通过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瑞达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持股平台,由瑞达国际股份下设的全资孙公司瑞达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瑞达国际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为国内以及海外个人、企业、机构客户提供一周五天24小时不间断交易、清算、风险管理、咨询一站式全球期货、证券经纪服务,同时为海内外地区高净值客户及专业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管理以及跨境产品服务。香港子公司通过开展前述服务赚取手续费、管理费、业绩报酬及相关收入。
  (1)盈利模式
  境外期货业务盈利模式主要为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买卖期货合约、办理结算和交割手续,从而收取经纪手续费。资产管理业务盈利模式主要为接受客户委托或发行基金,针对专业投资者进行资金募集并管理发行的基金,作为管理人收取管理费及业绩报酬。
  (2)客户
  公司境外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具有境外金融市场投资和风险管理需求的企业、持牌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及专业投资者。
  6、公募基金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瑞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国内公开发行公募基金产品,为国内个人、企业、机构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管理服务。瑞达基金通过开展前述服务赚取管理费。
  (1)盈利模式
  公募基金业务的收入主要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基金财产获取的基金管理费。在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时,基金管理公司根据所募集和管理的不同类型基金产品,按基金合同约定的费率收取管理费。
  (2)客户
  公司公募基金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对公募基金产品有投资需求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优秀的管理能力及管理团队
  公司奉行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以及对公司的战略定位,结合对我国期货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加股东回报。公司管理层通过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提高员工素质、拓展细分市场,努力提高盈利水平,确保在竞争激烈的期货行业中获得持续发展。
  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等高管人员,都是从业务一线培养和成长起来的,熟悉市场和行业发展情况,对期货市场的发展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团队人员稳定、业务能力强,是公司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与董事长共事超过20年,公司的经营理念、企业愿景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管理团队根据公司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市场化经营、决策和执行上更为精干高效,成功带领公司实现平稳且快速的成长。报告期末,公司员工中具有25年以上期货从业经历的有15人,20年以上的有30人,10年以上的有210人,其中大多数人员已成为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
  2、“瑞达资管”的品牌优势
  瑞达期货是大宗商品市场财富管理的开荒者和践行者,也是财富管理市场CTA的领跑者。期货公司的未来发展必将迎来买方业务时代,作为卖方的通道业务可以给公司带来业务规模、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但难以给公司带来较高的经营效益,交易能力将成为期货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资管业务就是交易能力的重要体现。瑞达期货作为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拓荒者,树立了一块金字招牌,成为期货行业的一面旗帜。
  瑞达资管坚持自主管理发展为主,没有通道业务;专业耕耘期货期权衍生品市场,专注投资大宗商品期货和期权、金融期货及其衍生品;已发展形成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主动管理型期货资管CTA类产品体系,具备十年以上的历史业绩积累,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管理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坚持市场中性的投资策略,通过期货市场不同品种的强弱关系进行分散投资,从不谋求汇集资金优势影响价格以获取额外收益。
  瑞达资管经过实盘的重重考验,拥有良好的口碑。截至报告期末,瑞达资管共荣获五十多项业内资管奖项,包括“年度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优秀资管服务奖”、“最佳资产管理领航奖”、“金骏马奖-财富管理先锋奖”、“优秀资管品牌君鼎奖”、“金牌资产管理奖”等。
  3、人才及品牌优势
  在人才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聚集了一批期货行业的专业人才。团队成员从事期货行业多年,对行业有深刻的认识,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长期服务于瑞达期货,高度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先后与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合作研发课题、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培育人才等方式展开立体交互性合作。同时,公司以开放的心态从外部引进高端人才,并成立瑞达期货专家团,持续保持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在品牌建设方面,“瑞达期货”品牌已经在福建、四川、广西、广东、江西等区域市场树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公司将深化已有区域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开拓其他市场,强化品牌战略。同时,公司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规范的管理,获得了监管机构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多次获得由期货交易所及有关媒体等机构颁发的荣誉。
  4、营业网点优势
  公司的营业网点在数量和布局上具有领先优势,形成了“立足福建,面向全国”的经营布局。
  公司营业网点布局合理,基本覆盖了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具有较强经济增长实力和潜力的地区,上述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资金充裕,为公司营业网点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提供了充足的客户资源保障。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一批优质营业部已经脱颖而出,并将营业网点搭建成为具有特色的投资者教育及营销平台,提供以投资者教育为中心的增值服务,并有效满足客户对于附加服务的需求,增强客户粘性。公司一直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目前已形成以培训会、推介会、沟通会为载体,以各类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为基础的特色化投资者教育体系。
  5、良好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能力
  近年来,公司逐步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合规和风控体系。在强化预防、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公司通过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并建立了涵盖开户、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合规(含反洗钱)及各业务领域的一系列内控制度,涉及公司管理规章、部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环节等多个层次,从制度安排上规范了公司各专业组织、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操作流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公司在行业内率先设立区域合规总监,全面负责区域内分支机构合规经营的监督检查。公司在持续完善内控制度和内控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的提升,为规范公司各项业务尤其是创新业务的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司治理规范、经营合规,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根据中国证监会及中期协对期货公司的分类评价结果,公司多年分类监管评级均是A类A级或以上。
  6、信息技术系统优势
  信息技术是金融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公司始终注重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着力打造业务流程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财务管理控制和风险管理控制相结合的统一信息化支持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已处于行业前列。公司同时拥有金仕达期货交易系统、CTP综合交易平台、飞创交易平台、易盛期货交易系统等多套国内主流的期货交易软件,为客户提供了多种交易选择。
  2020年公司扩容了大连托管机房、郑州托管机房,建设完成一批以交易所托管机房为单元的快速交易平台,分别包括上期张江、农商行托管机房、上海数讯托管机房、中金移动机房、郑州高新机房、大连高新机房;2021年公司启用瑞达国际金融中心机房,将核心结算平台、交易平台金仕达系统迁移至金融中心,并完成业务中心全面迁移。瑞达国际金融中心机房通过优化双市电供电、使用封闭冷通道、自建发电机与UPS电力保障等措施提升机房基础保障水平,公司已建成独立的、初具规模的数据中心,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设标准上严格参考国内A级机房标准与国际T3标准,可帮助私募、机构客户构建金融IT信息单元。2022年公司租用中金所唐镇机房及广期所托管机房,用于满足相关交易所极速交易资源扩容;健全期货交易所配套的快速资源平台,提升客户交易体验;同年公司启用华为私有云平台,基于SASS架构搭建,该平台服务于公司信息系统底层资源拓展,探索创新金融科技服务能力。2023年公司启用了上证托管机房、深证托管机房服务于公司做市业务、机构客户需求,为丰富客户交易需求提供更为全面的方案选择。
  2023年,公司成立了行业首家期货科技子公司瑞达瑞控,旨在为瑞达期货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赋能公司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为公司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支撑公司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对公司的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意义重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紧紧围绕监管要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扩大公司经营边际,丰富公司经营内涵,不断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提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优化市场布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更为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为客户设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强与专业机构的沟通与联系,重点开发机构客户,提高公司法人客户数量及资产规模;全面提升研究能力,以精深的投研体系服务公司业务发展;强化渠道合作,扩大公司客户的数量及业务规模,但因市场行情不及预期、手续费竞争日趋激烈、风险管理业务规模缩减、资产管理业务、基金销售业务受底层资产行情影响业绩表现乏力等因素综合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了下降。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6亿元,较上年下降56.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亿元,较上年下降16.95%。
  (1)期货经纪业务
  公司期货经纪业务主要包括商品期货经纪和金融期货经纪,公司是上期所及能源中心、大商所、郑商所、广期所的会员,中金所的交易结算会员,是全国第3家、福建省首家获得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也是全国首批取得中金所交易会员资格的10家期货公司之一,可向客户提供国内5家期货交易所全部期货交易品种的代理买卖服务,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能源化工期货、航运期货和金融期货。2023年,公司荣获大商所、郑商所、上期所和期货日报颁发的17项荣誉,包括有色、钢材、农业、纺织、化工产业服务奖、优秀会员金奖、优秀机构服务奖、机构服务及产业服务优秀会员、最佳商品期货产业服务奖等。报告期内,期货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较上年下降4.26%。
  1)经营情况及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期货市场成交量、成交额均保持上升,创历史新高。随着期货期权新品种的持续扩容,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需求上升,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期货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逐步增强。一批期货公司以经纪业务为基础,以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两翼,逐步从通道业务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重手段有效夯实传统经纪业务基础。一是继续秉承一线城市争取市场份额,二、三、四线城市拓展利润的布局策略;二是通过深耕专业投资机构、大力推进对金融机构的开发和合作,全力提高公司法人客户规模;三是着力通过互联网实施精准获客和精准营销,目前公司已在厦门、成都、上海及海南等地组建互联网运营团队,同时加强与行业渠道的联系和合作,增加公司整体的客户数量和保证金规模;四是基于当前互联网开发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投资咨询更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品体系,增加客户的粘性,通过咨询服务的开展深挖客户潜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创造更多收入;五是深耕二、三、四线城市客户,维持公司手续费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母公司口径新增客户12,321户,其中新增机构客户523户;截至2023年末,公司客户保证金规模为103.04亿元,其中机构客户保证金规模63.94亿元,占公司客户保证金规模的62.05%;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母公司口径)为4.43亿元,较上年下降5.66%。
  公司期货经纪业务的主要营销渠道包括营业网点和居间人。公司经纪业务实行营销服务一体化、流程化的竞争策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及投资服务。在营销策略方面,公司结合行业特点,以开展会务营销为主要手段。公司严格按照中期协发布的《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通过广泛选择拥有优质客户的居间人,并维持较高的淘汰率,以保证居间人队伍的质量,拓展客户的范围。此外,公司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积极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精准获客和精准营销,多方式、多渠道、多投入、多团队地进行客户的开发、引流,确保经纪业务稳步发展。
  2)未来发展思路
  近年来,宏观环境在地缘政治冲突、国际竞争、海外经济体货币政策频繁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呈现出错综复杂态势。未来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波动,对于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全面稳定生产而言,仍构成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这将进一步催生更多产业客户的避险需求,此外,在《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引下,更多公司将更加规范、成熟地使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推动套期保值业务发展,期货市场有望保持资金流入的业态;从期货市场角度看,随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境外合格投资者不断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的限制放宽,以及公募商品ETF基金上市数量增加,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此外品种扩容,后续更多期货、期权产品上市将更好地彰显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面对上述重要战略机遇期,公司将以聚焦新增业务和提升服务为抓手,持续提升运营效率,构筑科学管理体系,提供更专业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经纪通道和衍生品服务。
  公司将紧跟市场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客户为中心”细分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全面提升公司的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同业机构的业务合作和服务水平。强化场内场外业务协同能力,为公募、私募、证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同业机构提供极速交易、专属交易通道、数据备份托管、场外衍生品、现金管理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司同业机构客户及产业客户的占比;二是发挥公司在场外业务服务方面的优势,为产业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及更系统、精深的专业服务,提升公司产业客户的占有率;三是以“零售业务线上化”为目标,全力打造数字化营销管理平台,通过期货交易咨询服务反哺经纪业务,强化公域平台的市场推广,更好地为个人客户提供投教、培训、交易咨询等全面的服务,提升公司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客户的粘性和交易能力;四是继续深耕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扩大期货资产管理规模,以资产管理业务反哺经纪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经纪业务规模。通过创新行业的业务开发及服务模式,促进公司经纪业务转型和持续发展。
  (2)资产管理业务
  公司坚持贯彻“审慎经营、风险可控、操作规范、创新进取”的宗旨,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资产管理业务平稳运行。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大创新力度,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提升研究和资产管理能力,努力向服务机构客户转型,拓宽客户覆盖广度。2023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38亿元,较上年下降44.00%。
  1)经营情况及业绩驱动因素
  面对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坚持产品驱动战略,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探索设立更科学、系统、全面的优质产品,丰富资管产品的种类。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投研赋能与主动管理,深耕以期货市场投资为目标的商品及衍生品类资管产品,已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瑞智无忧”、“瑞智进取”等系列产品,同时发展纯商品策略的灯塔系列及固收+等其他混合型产品,良好的投资业绩深受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高净值客户的好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权益规模为19.83亿元。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末,期货公司及资产管理子公司所管理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别资管产品规模为228.17亿元,公司的管理规模占行业同一类别产品规模的比重为8.69%。
  2)未来发展思路
  近年来,中国经济和总财富的增长是举世瞩目的,虽然当前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但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3年,我国GDP较上年增长了5.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必将引领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这些不断增长的财富必然催生居民投资理财需求,也带来了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具备足够的潜力,城市化将持续推进新经济崛起,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财富仍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的财富市场潜力巨大,经历资本市场的各种波动后,CTA(管理期货)策略产品成为权益投资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成为资产分散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CTA策略凭借其出色的业绩和与股票、债券市场的低相关性,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投资策略之一,赢得了更多投资者的配置信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期货市场在服务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方面大有可为。
  公司力争做CTA的领跑者,实施公募和私募业务“两头并进”、协同发展的经营策略。公司将继续抓住市场机遇打造风险可控的资产管理平台,大力发展各类以主动管理为主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销售和交易能力:一是加大对“瑞达资管”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瑞达资管”的市场辨识度,扩大“瑞达资管”的市场影响力;二是建立以“财富管理”为中心的理财产品销售管理体系;三是丰富产品的类型,继续保持公司期货资管产品的优势,将资管产品的类型由单一衍生品类拓宽到包括固收类、权益类和FOF混合基金,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四是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强化与银行、券商、基金销售公司的沟通与合作,委托第三方机构代理资管产品的销售,扩大公司资管产品的销售范围;五是发挥CTA策略与债券类、权益类投资策略低相关性的优势,吸引机构投资者,促使公司的资管产品成为银行、券商、信托、基金等机构的投资配置;六是加大债券、股票、量化类研究和交易人才的引进,提高资管团队投研能力,丰富资管业务的投资策略,拓宽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促使公司的交易策略全覆盖。
  (3)风险管理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瑞达新控及其下属子公司稳妥开展风险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基差贸易、仓单采购、销售、质押、约定回购等仓单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为实体企业或专业机构开发场外期权、远期等金融产品,提供场外衍生品服务;为交易所非活跃品种及非主力月份合约提供报价等做市服务。瑞达新控通过开展上述服务赚取风险管理业务收入。2023年度,瑞达新控荣获大商所、郑商所、上期所及期货日报等机构颁发的8个奖项,包括2022年度卓越做市商奖(黄大豆1号期权、黄大豆2号期权、玉米期权)、2022年度优秀做市商奖(聚丙烯期权)、2022年度先进做市商奖(聚乙烯期权、铁矿石期权)、郑州商品交易所2022年度卓越做市商奖及优秀风险管理公司、上期所2022年度做市业务钻石奖及做市业务项目特别贡献奖等。报告期内,风险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较上年下降81.48%。
  1)经营情况及业绩驱动因素
  受全球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影响,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企业避险需求上升。外部环境越不确定,期货市场越能发挥“避风港”作用,期货行业的社会功能逐步得到认可,市场覆盖率不断提高,其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近年来,随着产业客户风险管理需求的持续上升,公司全资子公司风险管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业务规模和服务质量取得较大提升,风险管理业务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为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公司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业务的制度及流程,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了风险管理业务的管理力度,确保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可持续稳定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风险事故,且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业务的发展:一是加强团队建设,重点引进期现业务方面专业人力,以提升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水平;二是完善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业务协同机制,为母公司产业客户设计一体化的服务方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提高子公司的经营收入;三是积极响应期货交易所“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不断积累场外衍生品的管理经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四是不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和审批流程,加强信用管理力度,审慎选择一批信用良好的企业,确保业务开展安全、稳妥、信用风险可控;五是为子公司积极申报交易所的做市资格提供资金支持,为交易所非活跃品种提供流动性,取得期货交易所的相关政策优惠,提高做市业务收入。
  报告期内,瑞达新控各项风险管理业务总收入2.56亿元,较上年下降81.48%。2023年度,瑞达新控共为321家企业提供场外衍生品服务方案,实现场外衍生品交易实际名义本金855.16亿元,较上年增长45.91%,权利金收入17,202.41万元,较上年下降5.27%,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列;瑞达新控作为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广期所、能源中心、上交所和深交所7家交易所做市商,已涉及做市品种53个,包括期权做市品种40个,几乎涵盖所有商品期权品种以及上交所的上证50ETF期权、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深交所的创业板ETF期权,期货做市品种13个(镍、纸浆、不锈钢、石油沥青、氧化铝、焦炭、焦煤、棉纱、尿素、锰硅、硅铁、菜油、纯碱)。2023年度期权做市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20%,做市累计成交额位居行业第一,且报价能力在业内具有显著优势。
  2)未来发展思路
  公司将抓住市场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优化并完善服务模式,快速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借助上市公司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动风险管理业务可持续稳定发展。未来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拓展风险管理业务:一是加大对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投入,满足其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加强团队建设,大力引进各项业务的高端专业性人才;三是充分发挥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协同效应,提高风险管理业务产品的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在金融发达地区及产业集中地增设分支机构,提高风险管理业务的覆盖面和市场影响力;四是扩大仓单服务及基差贸易的业务范围和规模,推广含权贸易业务,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公司的经营收入;五是加大场外衍生品的开发设计力度,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套期保值方案,通过设计期权、远期、互换等不同场外衍生品服务产品,多样化满足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提升业务规模;六是积极参与“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响应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继续为脱贫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防灾减损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方案;七是扩大做市服务品种,争取更多做市品种的覆盖,同时积极申请ETF期权主做市商资格,发挥公司做市商业务的交易优势。
  (4)境外业务
  公司通过子公司瑞达国际股份及其下属子公司分别为国内以及海外个人、企业、机构客户提供一周五天24小时不间断交易、清算、风险管理、咨询一站式全球期货、证券经纪服务,同时为海内外地区高净值客户及专业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管理以及跨境产品服务。香港子公司通过开展前述服务赚取手续费、管理费、业绩报酬及相关收入。
  瑞达国际股份下属子公司瑞达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香港证监会第二类期货交易、第五类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牌照,是香港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商、香港期货结算公司的结算参与者、香港交易所指定黄金交割服务商、新加坡交易所交易会员,并已备案成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特定品种的合格境外中介机构,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期货及期权产品涵盖多个国际主流市场,包括香港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伦敦金属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马来西亚交易所、东京商品交易所、洲际交易所、欧洲期货交易所、韩国交易所等国际主流交易所;下属子公司瑞达国际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持香港证监会第四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九类资产管理牌照,并且是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下属子公司瑞达国际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持香港证监会第一类证券交易牌照;下属子公司瑞达国际开放式基金型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OFC资格。报告期内,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33.98万元,较上年增长559.45%。
  1)经营情况及业绩驱动因素
  2023年全球市场受美元加息、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国内资本市场表现不尽人意,大部分策略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加上人民币大幅贬值,外资流出明显,客户投资参与度有所下降,同时依旧面临资金合法出境的限制以及监管对于客户开户的限制,传统零售业务难以保障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23年,瑞达期货对瑞达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增资1.8亿元人民币,增强其资本金实力,在获取美元加息红利的同时,也助力境外各项业务的发展。随着QFII、RQFII新规的实施,取消了额度限制、拓宽了投资范围,为吸引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瑞达期货资管在CTA领域具备较强的实力,积累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和市场口碑,获得了多数机构的认可,目前香港子公司正积极开展境外资产管理业务,希望借助瑞达资管的品牌优势,抓住海外资金看好中国市场的机会,打通资管跨境投资通道。瑞达国际股份通过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开放式基金公司,可利用其伞型结构成立若干子基金,以CTA策略为主发行多种类型的产品,配合瑞达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获取的QFII资格,扩大境外资产管理规模,丰富资管产品类型。目前已成功落地多支QFII专户产品,同时也即将发行涉及海外市场的美元基金。
  2)未来发展思路
  瑞达国际股份是瑞达期货布局全球的桥头堡,承担着整合境内外资源,搭建全球一体化服务的重任。为实现瑞达期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能型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境外业务将坚持“依托国内、立足香港、布局
  全球”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瑞达期货在国内期货行业建立的品牌认知度以及作为上市公司的良好口碑优势,未来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发展境外业务:一是在合适的时机在其他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拓展海外市场;二是加强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三是以牌照多元化经营为目标,在经纪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努力实现卖方积累资源,买方获得收益;四是充实境外资管团队的专业人员,物色具备境外投资能力的交易团队,在发行资管专户的基础上,发行海外基金,通过自主管理与投顾相结合,逐步做大资管规模;五是充分利用境外合格投资者的资格以及QFII新规政策,在香港及海外宣传具备“中国元素”的跨境产品,打通在香港募集海外资金投资到瑞达期货国内资管以及其他市场的渠道;六是抓准国内期货市场开放国际化品种的时机,引入一批国际投资者参与国内的期货市场,同时协调国内市场和公司各项业务与境外投资者的互联互动。
  (5)公募基金业务
  1)经营情况及业绩驱动因素
  过去十多年间,我国证券市场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层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如今证券市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新兴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业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行业,其发展已从量变走向质变。2023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规模,迎来行业的历史性时刻,通过基金投资资本市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逐渐成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而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基金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壮大,时代的发展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虽然我国经济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全球经济错综复杂,股市表现波动较大,基金长期投资的理念与多数投资者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存在内生性矛盾,这样的市场环境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面对市场份额日益向大型基金公司集中的趋势,在细分市场寻求发展空间、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公司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将成为新兴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法则。截至报告期末,瑞达基金共管理4只混合型基金,规模为9,391万元。瑞达基金在运营过程中,一直严格坚守合规经营,加强风控措施,自上而下树立主动拥抱合规的理念,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
  2)未来发展思路
  瑞达基金是瑞达期货布局财富管理的中坚力量,设立公募基金子公司让瑞达期货资管布局更加完善和丰富,有利于优化公司的产业布局,创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符合公司长远规划及发展需要,符合公司及股东的利益。未来公司及瑞达基金将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发展公募基金业务:一是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公司始终坚持通过自行培养和对外吸引不同领域资深人士加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团队建设,储备公司业务高速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二是跟随市场风口布局产品的同时进行差异化竞争,通过发行发起式基金和常规基金相结合的方式保持新基金发行节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基金产品;三是启动私募资产管理资格申请,为投资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资管业务自2013年起始终是公司的金牌业务,多年对大宗商品的深耕使得公司的资管业务每年都屡获各类奖项,瑞达基金申请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将承袭瑞达期货在私募资产管理领域的优势,结合瑞达期货专注商品研究和公募基金在权益、固收领域的投资研究优势,将商品、权益及固收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有效结合,向基金持有人提供更丰富和有竞争力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四是加大电商直播等新兴销售渠道的投入,提高对新兴销售渠道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提升与销售渠道的合作效率。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整体战略目标
  公司秉承“勤奋、敬业、诚信、专业”的经营理念,努力满足实体经济以及社会日益增长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未来致力于以涵盖期货等金融业经纪业务为基础,以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为引导,以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为两翼的多元化、全方位业务发展格局,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衍生品投行。从而实现“专业风险管理,卓越金融服务”的发展愿景。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自身发展需要,坚持创新转型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的商业模式,努力发挥通道、融资、投资、结算托管、做市商等金融服务功能,提升投融资服务、财富管理服务、风险对冲服务、做市交易服务等核心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风险管理需求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能力。
  公司提出以下发展目标:未来三年,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以买方业务为主,卖方业务为辅,保持行业领先
  的买方能力,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争取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进入行业前三名,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进入行业前十名。
  2、公司发展计划
  (1)“外并内联”,加快并购步伐,扩大公司服务范围及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将围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金融服务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重点发挥公司已形成的资产管理业务优势,进一步培育并推广“瑞达资管”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继续扩大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强化与证券、基金、银行、信托公司等机构的沟通合作,为产业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提高经纪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基于互联网开发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投资咨询业务更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品体系,增加客户的粘性。除此之外,公司将着力加快并购步伐以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一方面选择管理规范、优势互补的期货经营机构作为目标,强强联合,通过股权收购快速提升公司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是寻找合适的证券公司标的,通过股权收购有效整合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的业务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满足不同类别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此外,通过自主设立或选择具有境外主要交易所交易资质和结算资质的国际金融机构开展股权收购,扩大公司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
  (2)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研发和投入,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金融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持。
  公司将在智慧瑞达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的基础上,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目标,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市场应用技术支持为辅,加大对公司的数据资源整合,以“客户伴侣”的理念,加大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简便、快捷、高效、贴身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的体验;建设金融数字化营销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强化对客户的精准营销,提高公司互联网销售能力,提升公司内部管理效率,促进公司及子公司各项业务协同发展;加大对交易系统、行情系统的研发力度,为客户提供稳定、合规、快速、丰富的行情及交易系统,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运用大数据统计及可视化技术,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报告期内,公司先行先试,成立了期货行业内首家金融科技类子公司瑞达瑞控,旨在提升服务品质及效率,优化精准营销,开拓创新业务,强化合规风控,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金融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持,同时为未来待拓展的创新业务进行技术储备。
  (3)发挥瑞达基金和瑞达资管的强大协同效应,推动期货及其衍生品在财富管理中更加广泛的应用。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未来公募基金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将肩负更大的使命。2023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规模,迎来行业的历史性时刻,通过基金投资资本市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逐渐成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公司将牢牢把握市场机遇,推进瑞达基金业务进一步开展,做大公司整体的资产管理规模。公司资管产品极具特色且历年来业绩优秀,将瑞达期货特有的资管优势嫁接到公募基金,可以互为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和协同效应,共同把资产管理规模做大做强。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股票和债券,因此,可以在投研信息上与瑞达期货共享,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扩大瑞达期货整体的资产管理规模。
  (4)以风险管理服务为突破,提升期货金融服务业务能力。
  公司将加大对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瑞达新控的投入和支持,加强期(货)现(货)结合,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及市场影响力。以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等为核心业务,逐步运用到黑色产业链、化工产业链、农产品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等,并适时扩大产业链覆盖范围;强化场外衍生品的开发、设计能力及业务拓展力度,提高产业客户个性化服务能力。利用期货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设计、开发远期交易、收益互换、场外期权等衍生产品,实现场内、场外市场相互补充。通过向产业客户提供场外期权产品,承接并在场内外对冲产业客户的各类风险,将金融衍生产品自身的特征和期货公司的专业能力转化成收入,在满足产业客户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获取风险管理对冲收益;针对产业客户,在开展风险管理服务中推行信用交易及资(金)(仓)单两融业务,探索财务顾问服务,加大交易结构、衍生融资工具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加强对产业链上客户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公司相关业务发展。实现瑞达新控向专业交易商的转变,致力于成为场内期货、期权或其它衍生品做市商、场外期权提供商、产业客户风险承接及对冲的专业机构,同时在场外和场内两个市场为广大客户提供流动性,并积极参与国内外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机构间市场,为场外期权、收益互换等衍生产品拓宽对冲的渠道。
  3、业务支持能力发展规划
  围绕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规划,深化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大力引进各业务条线的专业人才,加强企业文化、研究能力、风险管控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基础能力建设,强化与公司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业务支持和运营管理能力。
  (1)公司文化建设
  “勤奋、敬业、诚信、专业”既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是公司的文化特质,是公司所有员工共同拥有和践行的企业价值理念。公司将从勤奋文化、敬业文化、诚信文化和专业文化出发,进一步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体系,使公司成为卓越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企业。
  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力度,通过公司网站及公共媒体、行业信息平台、产业会议、组织报告会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公司文化;加强公司内生环境建设,通过内部刊物、组织内部培训、技能竞赛、建立公开的竞聘机制等方式,为员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有序”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2)人力资源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公司管理体制上的优势,致力打造基于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
  1)以绩效为导向,持续推进经营管理机制市场化改革,深入贯彻“领军负责制”,以“市场化聘任,契约化管理”方式,加强公司管理层团队建设,不断完善责、权、利对等的管理人员考核、任用与激励机制。
  2)继续强化考核结果在职级晋升、薪酬分配等方面的应用。强化目标责任和绩效过程管理,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进一步完善绩效与人力成本挂钩机制,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健全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构建先进人才培训体系,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市场化引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
  4)通过开展“校园精英”计划,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学生实习基地,选拔一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充实公司的人才储备库,有序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3)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既是公司开展业务的支撑和保障,也是业务创新和扩展的驱动力。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形式愈加丰富以及公司各项业务管理、决策日益专业化等要求,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建设,保持公司信息系统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1)随着“智慧瑞达大数据中心”第三机房的投入使用,公司已形成厦门和上海“两地三中心”的核心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并网运行、数据互备,确保客户的交易通畅、高效、安全。为提升客户交易体验,租用多个期货交易所托管机房、证券托管机房满足专业客户交易需求。为满足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公司将根据客户数据维护、交易数据处理、结算数据处理、权限管理及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要求,强化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高公司的业务效率。
  2)信息系统建设将全面提升,包括加大系统安全建设投入、加快自研业务平台上线、业务系统实现操作性事务外包等,提升IT技术的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研发、创新和管理能力。坚持“技术成熟、业内领先,合理投入、注重回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IT项目规划和建设。
  3)逐步构建面向业务服务的信息技术组织架构,加强自主研发队伍建设。加强创新技术产品建设,探索公司全面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技术安全治理能力及金融科技服务能力。积极调动科技子公司的资源及能力,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赋能公司业务,探索金融创新型技术在更多业务场景中的深入应用,提升业务效率,加强互联网服务能力,为公司转型创新提供全面、持续、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将公司信息技术优势强化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4)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1)大力加强公司研究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公司研究品牌的影响力和支持、服务能力。
  2)以基本面和产业链研究为基础,加强品种的研究深度,树立行业研究标杆。在保持传统期货领域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介入证券、债券、指数等市场研究,扩大研究覆盖面,以更高标准推动投资研究能力建设。
  3)在合规框架内,加强对公司各项业务特别是创新业务的研究支持。提升对重点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开展对高净值客户和产业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实现研究咨询与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
  4)加强高素质研究人员、咨询人员、投研队伍建设,强化有效的产品营销和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