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SMDLED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产品类型:

    LED器件

  • 产品名称:

    背光LED器件 、 照明LED器件

  • 经营范围:

    光电器件、敏感器件、传感器、发光二极管、SMDLED、照明LED、光电器件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9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产能:LED产品(KK) 1.32万 2.47万 1.03万 2.20万 -
产能利用率:LED产品(%) 77.00 76.49 74.54 71.27 -
产能:在建产能:LED产品(KK) 200.00 100.00 50.00 - -
产量:LED产品(KK) 1.02万 1.89万 7683.76 1.57万 -
LED产品销售收入(元) 12.77亿 - - - -
LED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 20.13 - - - -
销量:LED产品(PCS) - 144.42亿 - - -
产量:LED(PCS) - 144.26亿 - - -
销售收入:LED代销产品(元) - 8831.99万 - - -
销售收入:LED直销产品(元) - 22.20亿 - - -
LED产量(PCS) - - - 119.21亿 157.83亿
LED销量(PCS) - - - 121.73亿 158.16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4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47亿 13.80%
第二名
1.29亿 5.15%
第三名
1.21亿 4.81%
第四名
1.19亿 4.72%
第五名
7502.68万 2.9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9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59亿 9.83%
第二名
8220.65万 5.07%
第三名
6428.65万 3.97%
第四名
6416.65万 3.96%
第五名
5052.29万 3.1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3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7亿 11.37%
第二名
1.09亿 4.81%
第三名
1.04亿 4.60%
第四名
9765.19万 4.32%
第五名
7419.05万 3.2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8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3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1亿 14.32%
第二名
8389.56万 5.44%
第三名
6077.05万 3.94%
第四名
5931.88万 3.84%
第五名
5851.64万 3.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2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4亿 7.35%
第二名
1.31亿 5.51%
第三名
9420.49万 3.97%
第四名
7996.67万 3.37%
第五名
7301.88万 3.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5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8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39亿 21.23%
第二名
1.01亿 6.32%
第三名
8355.55万 5.23%
第四名
6716.32万 4.21%
第五名
6081.82万 3.8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9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1亿 5.98%
第二名
1.27亿 5.42%
第三名
1.26亿 5.34%
第四名
1.01亿 4.28%
第五名
9121.01万 3.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2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8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36亿 28.17%
第二名
1.00亿 6.48%
第三名
7239.92万 4.68%
第四名
5960.88万 3.85%
第五名
5733.15万 3.7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6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99亿 7.95%
第二名
1.29亿 5.15%
第三名
1.27亿 5.06%
第四名
1.12亿 4.45%
第五名
1.02亿 4.0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8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1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80亿 31.76%
第二名
1.28亿 8.47%
第三名
7126.44万 4.72%
第四名
6026.51万 3.99%
第五名
4849.74万 3.2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范围
  公司专业从事SMDLED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属于LED封装。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显示系统、车载电子、智慧照明、健康检测、智能穿戴、光传感等领域。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做精、做强、再做大的经营思路,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快速的服务。现阶段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深耕LED行业,以背光LED和照明LED为依托,拓展车用LED、Mini/MicroLED、红外、高端照明等LED新业务;在保证现有业务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同时向半导体封装、膜材产业拓展,如功率器件、光器件、光模块、光学膜材等。报告...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范围
  公司专业从事SMDLED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属于LED封装。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显示系统、车载电子、智慧照明、健康检测、智能穿戴、光传感等领域。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做精、做强、再做大的经营思路,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快速的服务。现阶段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深耕LED行业,以背光LED和照明LED为依托,拓展车用LED、Mini/MicroLED、红外、高端照明等LED新业务;在保证现有业务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同时向半导体封装、膜材产业拓展,如功率器件、光器件、光模块、光学膜材等。报告期内,公司深圳、惠州、芜湖三大生产基地主要经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做精、做强、再做大的经营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的缓慢复苏,各细分产品业务进展顺利,实现了传统LED业务的稳定发展,同时MiniLED背光技术在电视、电竞显示器领域的渗透率继续加大,已逐渐成为各品牌中高端产品的标配。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随着汽车智能化及电动化大潮的来袭,汽车显示向智能化、多屏化发展,车机大屏已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屏幕使用数量及用灯成本也随之增加,公司车用LED业务继续保持了健康的良性发展。
  (二)公司业务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为LED封装,位于LED产业链中上游,目前是中国大陆生产背光LED的龙头企业。公司专业从事SMDLED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的特征,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生产经营模式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以直接采购模式。所有原材料的技术服务和支持全部由制造商提供。为确保物料交期的及时性,公司采用3个月物料需求滚动预测、提前一个月下达正式采购订单、按周为单位安排进料的方式与供应商进行商务合作。双方沟通的渠道包括:面谈、电话、邮件、《采购合同》、《采购框架协议》、《质量保证协议》等。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订单拉动式生产模式来组织生产,即以客户订单结合市场预测量作为拉动源头,制定三日滚动排产计划,从后工序逐道向前工序拉动,直至最前端的投料计划,生产中使用软件实现数据实时交换,按时按量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以交付顾客。
  评审销售订单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采用以直接销售为主、代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开拓市场的基础,以快速响应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准则,维护和扩大老客户的销售规模,并发展新客户。目前公司已构建全方位的系统营销模式,与重点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公司长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主营业务为LED封装,经过近二十年的深度耕耘,通过强大的研发技术沉淀、稳定的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完善的IT供应链管理系统,公司传统产品在国内背光LED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新兴业务,如车用LED产品已进入全球主要客户的供应链体系,MiniLED背光方案得到全球头部客户及市场的首选,市场份额得到快速的提升。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及市场地位,国际化发展战略顺利推进,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
  公司在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和市场服务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惠州两地的实验室均通过了国家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并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公司技术中心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
  (四)研发投入
  “小尺寸背光高压LED”具有色域广、亮度高、可靠性高、节能省电等特点,适用于VR头戴式显示器、VR头盔、VR眼镜等智能穿戴产品。
  “中功率Mini背光模组”,该白光产品是一种用于液晶屏背光的微型器件,具有高性能、发光均匀、高可靠性等特点,适用于中高分区的MiniLED背光电视。
  “MiniCOB新型模组制造技术”具有高光通量、高色域、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特点,适用于显示背光等领域。
  “中尺寸高亮大角度MiniLED”,具有功率高,发光角度大,均匀性佳,可靠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电视、显示器背光等领域。
  “穿戴LED模压技术”,该技术具有抗黄变、平整度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应用此技术的产品广泛用于智能穿戴以及医疗仪器。
  “紫外杀菌LED器件”具有发射功率稳定、杀菌效率高、可靠性高等特点,适用于物体表面杀菌、空气净化、水处理等领域。
  “高速光耦器件”,该产品具有隔离电压高、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力控制、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3D激光器件”具有发射功率大、光功率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高功要求的加热系统及激光传感等领域。
  “双色VCSEL激光器件”具有产品尺寸小、发光角度小、可靠性高等特点,适用于智能戒指、智能手表等领域。
  “高灵敏度红外发射接收器件”具有产品灵敏度高、可靠性高、耐划伤等特点,适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领域。
  “中尺寸抗吸附高亮抗摩擦增亮膜”,满足了客户对于光学膜产品低成本、抗摩擦、抗黄化等方面的需求,适用于中尺寸车载产品、笔记本电脑项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为国内背光LED封装企业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企业的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及不断完善的IT系统等方式,公司的各项业务流程已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快速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如下列示:
  1、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际大客户的质量要求为标杆,通过导入IPD研发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研发管理水平,拥有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公司以自有专利与战略专利合作等双线推进,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知识产权类荣誉奖项。报告期内,公司被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
  公司实验室是经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的检测与实验中心。公司还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实施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解决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陆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同时通过工艺改进,提升产品光效等,增强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
  截止目前,公司建立了光学、热学以及结构等标准化的设计平台及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参与制订了多项LED行业标准并已发布实施26项,为行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稳定的产品质量
  公司坚持“质量是连接客户的桥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质量稳定、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快速的服务。为此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交付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产品质量管控,建立了成熟的质量异常处理、质量追踪机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以质量理念和质量方针为目标,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和质量工具的运用,把质量管理渗透到公司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公司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公司内网的工业互联及BI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广泛应用,各项经营指标在中控平台更是一目了然,有效保障了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后的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稳定性。
  3、成本管控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及行业影响力的增加,已与主流材料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保障原材料质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持续降价能力。公司推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已实现系统数据信息贯通,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保障了流程的高效运行,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节约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成本。公司引入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生产技术与手段,推动各项业务在效率、成本、有效性等方面持续改善,产品质量行业领先。公司在信息化管理、生产设备智能化和产品检验数字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陆续导入了JIT、BI、SAP系统、MES等智能化系统、打通了业务应用层、生产执行层至设备层之间的信息链路;在生产和检验过程中导入了自动检测设备、AOI检测设备、SPI检测设备、光学测试仪等全自动的智能化设备,这些系统和设备很好地支撑和保证了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运作。
  4、精益管理
  公司成立后,随着主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持续地开展焦点课题、质量改善圈和改善提案等工作,使精益管理理念深入每一个员工的骨髓。通过一系列的精益管理活动,在为员工提供整洁优美的办公环境和提高员工素养的同时,持续地优化管理,不断地提升工作效率,推动创新,节约成本。
  5、优质客户资源和全面的销售网络
  公司以市场和技术为导向,持续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加速市场覆盖。深耕LED行业多年,现有产品基本覆盖大中小尺寸背光领域,客户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土耳其、印度等地,产品进入了海信、长虹、华为、小米、三星、LG、SONY、夏普、松下、上汽、凯迪拉克、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供应链体系,是台湾群创、台湾友达以及境内京东方、天马、华星等面板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已经和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6、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
  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由具备丰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组成,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管理团队均有长期行业管理经验。为充分调动经营管理层的积极性,公司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多组合激励机制,吸引与保留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同时依据公司战略目标与需求持续推动组织结构改良,强化组织整体的执行力。公司注重稳健发展,严格风险控制,实施健康的财务政策,资产结构较为合理。
  公司的使命是聚飞人共同奋斗,以LED产业为依托,做精做强,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社会多做贡献。公司提倡“关注目标、关注贡献、关注成果;直面困难、乐观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互相尊重、团队协作、精益管理、拼搏创新、客户导向、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成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优秀企业”的伟大愿景。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公司得到了有效传承及贯彻落实,形成了较强的执行力,从而为客户、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结合内外部环境,以下因素可能会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风险:
  1、宏观环境与汇率波动风险
  目前全球政经环境剧变,贸易摩擦不断,汇率波动较大,给公司带来潜在的汇率波动风险。为此,公司将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密切跟踪国际贸易与货币汇率变化,适度采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2、市场风险
  经过多年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中国大陆生产背光LED的龙头企业,企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但面对国内、外竞争对手,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整体竞争力,则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损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地位。
  3、产品销售单价下降的风险
  近年来,LED行业技术持续创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售价随之下降。同时,随着产能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也会带来产品销售单价的下降。
  如公司不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核心技术能否持续领先的风险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等途径,目前已经在超薄、低光衰、高显色性、高可靠性等方面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新的应用材料、新的生产工艺不断涌现,若公司不能正确把握生存环境的发展趋势,对技术开发与工艺创新作出合理安排,则可能无法研发新的技术与开发新的产品来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使本公司面临核心技术落后或替代的风险。
  5、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壮大,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更趋复杂,对公司在运营管理、人才引进、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而不断提升,将会影响到公司运营效率,增加经营风险。
  6、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实施的风险
  虽然本次发行可转债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已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由于投资项目从实施到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面临着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市场环境、技术更新、公司管理及人才储备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上述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变化,有可能影响募投项目的实施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风险及产品单价下降风险,保持业务持续增长,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品质稳定、良好的售后服务与交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定制差异化且富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提升统合竞争力来获得客户认可。与此同时,积极开拓新产品的应用领域及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大客户的合作,抢占蓝海市场,提升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针对管理风险,公司将继续以关注目标、关注贡献、关注成果的管理原则作为工作指导思想和方法,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不断完善并优化各项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使其尽快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及集团管控的需求,逐步实现管理的目标。
  为应对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实施的风险,公司严格按照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关注行业发展的动态及趋势,结合市场现状,审慎把控募投项目的投资进度及效益核算。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细分产品结构,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和MiniLED产品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继续攀升,主营业务得到良性的健康发展,实现了综合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营业总收入139,348.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68.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0%。
  报告期内,公司LED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27,691.18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13%,占营业收入的91.63%,产品综合良率达99.33%。
  多年来,公司一方面对现有技术不断升级创新,积极布局新兴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坚持优化业务组合、提升内部运营效率,降低三地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报告期内,大型体育赛事、新品备货以及年中促销带来的市场需求,消费终端对高端显示方案的需求旺盛,公司积极丰富产品链、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综合性能指数优异的系列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动能。
  (1)报告期内,MiniLED背光市场的应用越来越明朗,随着MiniLED背光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到MiniLED阵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视、电竞、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VR等领域。各大品牌厂商持续加大新的背光机型投向终端市场,MiniLED背光技术在电视、电竞、显示器领域的渗透率继续加大,尤其是部分一线电视品牌MiniLED背光方案的应用快速提升,并已逐渐成为品牌中高端产品的标配,在迭代升级的基础上实现消费体验升级。
  报告期内,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实际动态需求情况,公司积极扩充生产线,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了MiniLED背光产品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国内头部客户110/100/98/85寸等大尺寸MiniLED终端电视销售火爆,55/65/75寸等终端产品应用方案持续大量交货,公司作为主力供应商已成功导入重点客户的系列新产品。
  因汽车使用环境容易面临高低温、高湿度等极端情况,对车规级组件更需要严苛信赖性测试。除在强阳光下高亮度显示需高可靠性与高对比度外,对各种光学指标、色域、响应速度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MiniLED也弥补了OLED易烧屏的缺点,MiniLED背光方案在可靠性、亮度及对比度上的优势使其成为车载显示的理想选择。报告期内,公司在上汽、广汽、长安、奇瑞、理想、吉利等多个车型上实现车规级MiniLED灯板项目量产,其中理想全系列车型均采用公司的MiniLED产品。公司为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打造的高端43寸MiniLED车载方案,是目前显示面积最大的车载屏幕。
  (2)报告期内,节能减排、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共识,公司基于多年来在LED市场的技术沉淀,车规级产品已涵盖了车载显示、内饰、外部照明等领域。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产业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车载显示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车用照明业务迎来快速突破,已进入包括比亚迪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长城汽车等国内自主品牌主机厂供应链体系,及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在内的众多合资主机厂供应链;并与华域视觉、嘉利股份、星宇车灯、伟瑞柯、金业车灯等国内多家重要Tier1厂商达成深度合作,与法雷奥、马瑞利等国际重要厂商进行多种形式的业务开展,公司的车用照明业务已从国内市场走向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
  (3)公司的Mini&MicroLED超高清显示屏设备,采用COB高密度集成封装工艺,得益于公司近二十年高端LED封装技术沉淀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高色域、低功耗、低热量、高可靠性、超高对比度、多画面无缝精密拼接等独特优势,各系列产品已实现量产,像素间距覆盖P0.5-1.5mm,正逐渐取代投影等传统会议展示媒介,可满足指挥调度、综合监控、广电演播、会议会务、乘用车显、展览展示等各类高清显示需求。可应用于报告厅、大型会场等场所,满足各类学术交流、远程培训等多样化会议等。公司是唯一实现车外直显商业量产项目的国产品牌,依托Mini&MicroLED显示技术,致力于为广大客户带来更安全的智能驾驶感受、更贴心的智能交互和更丰富的智慧生态,打造出全场景的智慧出行新体验。同时基于Mini&MicroLED封装底层技术的持续开发,公司即将推出全新一代的高密度集成封装方案,在功耗不变的情况下,可实现亮度、对比度等关键指标2倍以上的提升,可实现更多场景下的超高清显示方案。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Mini&MicroLED超高清产品,锚定LED产业生态与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系统显示应用解决方案,推动超高清显示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普及。
  (4)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依托于公司原有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继续丰富LED关联产品,如红外等新业务,顺势实现横向拓展。
  随着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智能感应终端的普及,医疗健康检测、安全监控追踪及3D感测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的红外产品已应用于智能穿戴(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3D感测、生物识别、医疗设备监测、医美领域等。智能戒指项目稳定交付国外品牌,突破国际一线客户并已实现量产。公司与智能穿戴行业多家一线品牌终端和方案商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提供全系列智能穿戴产品红外专用LED产品。公司的VCSEL产品已在消费电子、激光传感、安防监控、三表市场等行业有所突破,并在医疗生发帽、美容灯、黄疸仪、智能送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智能水表上量产。
  公司成功推出的高速光耦产品,已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车用等领域进行推广,并与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客户端在可靠性验证中,预计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5)报告期内,公司在发展壮大现有主业的同时,加强与上下游资源协同,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分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积极发展新业务,拓展高端封装及组件等,为公司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经过多年的耕耘,公司已成功布局了芯片级封装、光组件级封装、光通信模块、光引擎等高速率产品,在与国内头部光通讯类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逐步突破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客户。
  (6)报告期内,光学膜材业务进展顺利,应用于手机及平板终端的产品正常供货,用于笔电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已批量交付,用于车载的产品在重点客户中有所突破,并已储备多个新项目。基于公司的综合品质管控优势,重点开发了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的高性能产品,随着中高端产品的顺畅供货,客户结构进一步多元化,产品在中小尺寸终端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7)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车载显示、Mini/MicroLED、红外等业务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为巩固优秀人才队伍,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本报告期完成了第一期归属,向264位激励对象归属了867.84万股限制性股票,充分调动了公司核心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为公司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