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新材料和聚氨酯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含氟新材料产品、聚氨酯新材料产品
含氟新材料产品 、 聚氨酯新材料产品
许可项目:货物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国内贸易代理;供应链管理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库存量:含氟新材料主要产品(吨) | 2407.59 | - | - | - | - |
库存量:聚氨酯新材料主要产品(吨) | 1796.62 | - | - | - | - |
聚氨酯新材料主要产品库存量(吨) | - | 2395.95 | 2160.91 | 2218.20 | - |
含氟新材料主要产品库存量(吨) | - | 4211.85 | 2499.89 | 691.49 | - |
化工新材料-含氟新材料主要产品库存量(吨) | - | - | - | - | 1741.55 |
化工新材料-聚氨酯主要产品库存量(吨) | - | - | - | - | 698.66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27亿 | 12.29% |
客户二 |
6273.86万 | 6.06% |
客户三 |
3600.11万 | 3.48% |
客户四 |
3217.33万 | 3.11% |
客户五 |
2756.80万 | 2.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 |
4873.04万 | 5.60% |
山东飞源东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4043.79万 | 4.65% |
石家庄市亚东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
3797.43万 | 4.36% |
赤峰鹏峰化工有限公司 |
3687.93万 | 4.24% |
厦门东南圣邦进出口有限公司 |
3422.23万 | 3.9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4.44亿 | 21.51% |
客户二 |
1.67亿 | 8.12% |
客户三 |
1.53亿 | 7.44% |
客户四 |
1.25亿 | 6.05% |
客户五 |
1.13亿 | 5.4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 |
5428.47万 | 6.49% |
山东淄博瑞光热电有限公司 |
4723.21万 | 5.65% |
内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4608.56万 | 5.51% |
石家庄市亚东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
4574.39万 | 5.47% |
赤峰鹏峰化工有限公司 |
3965.27万 | 4.7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2.50亿 | 13.63% |
客户二 |
2.37亿 | 12.91% |
客户三 |
1.23亿 | 6.73% |
客户四 |
6905.76万 | 3.76% |
客户五 |
6036.82万 | 3.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山东三岳化工有限公司 |
1.06亿 | 9.53% |
东营华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9369.41万 | 8.45% |
内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7864.39万 | 7.09% |
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 |
5821.55万 | 5.25% |
烟台中瑞化工有限公司 |
3834.52万 | 3.4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7406.10万 | 4.26% |
客户二 |
7261.89万 | 4.18% |
客户三 |
6231.60万 | 3.58% |
客户四 |
6089.99万 | 3.50% |
客户五 |
5158.17万 | 2.9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1.48亿 | 9.14% |
东营华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8671.49万 | 5.36% |
深圳小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6882.80万 | 4.26% |
山东三岳化工有限公司 |
6622.50万 | 4.10% |
浙江衢州联州致冷剂有限公司 |
6112.47万 | 3.7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3.98亿 | 11.31% |
客户二 |
1.59亿 | 4.52% |
客户三 |
1.12亿 | 3.19% |
客户四 |
1.06亿 | 3.01% |
客户五 |
1.00亿 | 2.8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4.44亿 | 14.19% |
紫博蓝网络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1.46亿 | 4.66% |
北京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1.26亿 | 4.02% |
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6047.61万 | 1.93% |
上海郡州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5402.34万 | 1.72%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含氟新材料板块 我国氟化工行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无机氟化物)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现代交通、电子电器、工业制造、通讯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医药医疗、新能源、环保、生活日用等领域,并且随着科技进步正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氟化工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之一。中国氟化工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目前我国各类氟化工产品的总产能超过640万吨,总产量超过450...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含氟新材料板块
我国氟化工行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无机氟化物)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现代交通、电子电器、工业制造、通讯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医药医疗、新能源、环保、生活日用等领域,并且随着科技进步正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氟化工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之一。中国氟化工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目前我国各类氟化工产品的总产能超过640万吨,总产量超过450万吨,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含氟制冷剂占世界产能70%、四大氟聚合物总产能约占到世界60%,我国已成为全球氟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氟化工行业已经形成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有利于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产品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随着国内氟化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氟化工产业有望同时具有资源优势和国际范围内的市场优势。
(1)含氟制冷剂行业
含氟制冷剂是氟化工下游最主要的应用,主要消费领域包括家用空调、冰箱冷柜、工业制冷、汽车空调,以及非制冷用途的塑料发泡剂、气雾剂和灭火剂等七大类。从需求上看,空调是主要的需求终端。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空调、冰箱、汽车等的产品的需求逐年提升,制冷剂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据MordorIntelligence,2023年我国制冷剂产能约占全球的比重65%,制冷剂需求约占全球的40%。根ResearchandMarkets预计,全球制冷剂需求量将从2024年的202万吨提升至2029年的229万吨,复合增速为2.5%。
含氟制冷剂行业至今已经历了四代产品,我国制冷剂行业正处于第二代制冷剂配额持续缩减和淘汰、第三代制冷剂步入配额制度管制时代、第四代制冷剂由于成本、应用专利等问题尚未进入大规模推广适用的阶段。从历史进程来看,第一代制冷剂(CFCs)由于对臭氧层的严重破坏性,于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淘汰并禁产;第二代制冷剂(HCFCs)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目前发达国家已近完全淘汰,发展中国家配额持续削减;第三代制冷剂(HFCs)是当前的主流,安全且不破坏臭氧层,但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基加利修正案》规定后续也将逐步削减;第四代制冷剂(HFOs、HCs)凭借其良好的环保特性(ODP值为零,极低的GWP值),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得到使用,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研发、生产及下游转换成本仍较高,受到供应量较小及价格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开始规模化应用。
当前,我国二代制冷剂处于配额加速淘汰的过程中,2023年合计生产配额为21.48万吨,2024年生产配额下降至21.3万吨,但属于PVDF等氟化工产品原材料用途的HCFC-142b(不下线)不受限制。在此之前,第三代制冷剂由于争夺配额,市场大打价格战,行业进入一种无序化竞争。随着2023年11月6日我国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分配方案的正式落地,HFCs正式步入配额生产的强约束时代,行业进入有序发展。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我国应在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虽然当前市场主流是第三代制冷剂,但由于四代制冷剂的环保性更为优越,未来在环保压力下有望持续迭代升级,从政策层面来看,四代制冷剂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制冷剂方案。
(2)锂电池新材料行业
新能源市场消费需求连续两年大规模释放后,行业增速有所减缓,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数据显示,受需求端增速下降、供给端产能释放及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影响,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价格下跌对电池材料类和资源类企业经营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
锂电级聚偏氟乙烯(PVDF)产品属于锂电池辅材中较为关键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锂电池中的正极粘结剂与隔膜涂覆。PVDF受原材料HCFC-142b影响较大,新建PVDF可以配套生产HCFC-142b,但不允许对外销售HCFC-142b。随着行业新增产能投产,供需格局出现阶段性失衡,价格出现明显下跌。
2、聚氨酯新材料板块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聚氨酯工业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生产基地,呈现上游基础原材料高度集中、下游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应用细分子行业差异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报告期内,受到全球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等影响,行业景气度处于较低位置。
聚氨酯制品凭借低温柔顺性好、抗冲击性高、耐辐射、回弹范围广、粘结性好、节能环保等诸多优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众多领域并在部分领域逐渐成为传统塑料、橡胶,甚至金属等材料的理性替代品。作为第六大合成材料,聚氨酯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家电,服装、制鞋、箱包、机械和国防军工等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生产工艺不同,聚氨酯产品形态及制成性能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聚氨酯消费中,聚氨酯泡沫(包括软泡、硬泡)是占比最多的产品。聚醚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下游客户数量及类型众多,不同细分产品领域竞争点及需求点有一定差异。
从近几年市场情况来看,聚氨酯制品市场广阔,但产品结构并不均衡,聚氨酯市场正在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近几年随着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增速下降,家具消费市场整体趋于平稳,行业整体进入了产业整合和提升阶段。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产品
1、含氟新材料
公司专注于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拥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具体情况如下:
(1)含氟制冷剂
公司HCFCs制冷剂主要包括HCFC-142b,可以用作汽车空调、家庭空调系统及冰箱等设备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也可用作生产PVDF等含氟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HCFC-142b属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我国已于2013年开始冻结其生产量并从2015年开始实施配额削减,其作为原料用途的生产量不受配额限制。公司制冷剂还可在聚氨酯行业中用作塑料发泡剂、半导体行业中用作电子清洗剂及精细化工中用作气雾剂等。
本公司作为老牌化工行业企业,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经验并持续进行技术突破,产品矩阵不断扩张,在第四代制冷剂领域布局比较早、力度比较大,目前已经具备万吨级产能。氟代烯烃系列产品属于新一代低碳环保制冷剂,其HFO-1233zd也可用于低GWP新型发泡剂,其臭氧损耗潜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值(GWP)低,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等系统。
(2)含氟聚合物——PVDF
含氟聚合物附加值较高,是细分领域中发展较快、具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目前,公司已产业化的含氟聚合物主要是PVDF(聚偏氟乙烯)。国内生产含氟高分子材料的企业均为氟化工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龙头,含氟聚合物通过上游产品含氟单体聚合等工序生产,因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温性、介电性、最高的抗张强度、抗压缩强度、耐磨性和耐切割性等优良性能,具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受益于通讯电缆、局域网电缆、5G网络基站、智能手机用导线等方面需求增长以及新能源、环保、桥梁、建筑、半导体等行业的发展,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主要产品产量总体呈稳定较快增长状态。随着锂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PVDF在新能源方向的应用比例大幅提升,锂电已经成为PVDF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2、聚氨酯板块
公司为国内专业的聚氨酯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主要从事聚氨酯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涵盖组合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系列产品,形成了聚氨酯产品产业链。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聚酯多元醇由多元醇和二元酸高温缩聚而成,具有较高的硬度,良好的附着力,在聚氨酯合成中充当柔性软链段的角色,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扩链剂构成聚氨酯的硬链段部分。本公司主要生产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由于分子中含有苯环刚性基团,可增加制品强度、耐热性、阻燃性等特点,一般用于制造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其中高羟值的聚酯多元醇基硬质泡沫,其阻燃性优于聚醚多元醇基泡沫塑料。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在配方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是由蔗糖、甘油等起始剂与环氧丙烷高温聚合而成的大分子,通过改变起始剂、环氧丙烷比例或者改变加料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牌号的聚醚,从而应用于组合聚醚不同配方中。
组合聚醚为聚氨酯产业的关键原料,公司主要生产硬泡组合聚醚产品,聚氨酯硬泡应用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作隔热保温材料节能,与异氰酸酯进行发泡反应,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如冰箱、冰柜、建筑外墙/管道保温、冷库、汽车、储罐、热水器、冷链物流等行业,以及仿木家具、包装材料等领域。其中,家电冰箱柜行业耗用硬泡组合聚醚较多,是硬泡组合聚醚的主要应用领域,也是最高端的应用市场。组合聚醚为配方型产品,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及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该产品是由聚醚/聚酯多元醇、催化剂、硅油、阻燃剂、发泡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在反应釜中进行充分搅拌而成。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公司产品在各个应用行业优势突出,在板材行业的高阻燃性能和冰箱行业的“低密低导”领域均有明显技术优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所处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
1、含氟新材料板块
氟化工产业链以萤石为起点,氢氟酸和氟化铝为重要中间体,延伸各类有机氟化物和无机氟化物产品。其中,有机氟化物主要包括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学品三类,其中含氟制冷剂是当前的主要应用,含氟聚合物有PVDF、PTFE和FEP等,产品处于增长阶段,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含氟精细化学品主要包括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等,产品产量相对较小,但附加值相对较高。氟化工行业的价值重心在中下游产品,从萤石开始,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成几何倍数增长。萤石的价格只有数千元,制冷剂的价格在万元左右,含氟高分子材料从数万元至十几万不等,而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的价格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含氟制冷剂
制冷剂位于氟化工产业链中下游,上游受资源端影响较大,下游以空调作为主要的应用场景,占比约78%,广泛应用在冰箱、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制冷领域。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空调、冰箱和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也因此主导了全球制冷剂的生产和消费。
含氟制冷剂化学稳定性强、热力学性能优异,根据参与反应的卤代烃的差异,工业上可以合成不同的制冷剂。含氟制冷剂还可在聚氨酯行业中用作塑料发泡剂、半导体行业中用作电子清洗剂及精细化工中用作气雾剂等。此外,还可以作为原料进一步生产下游各类的氟聚合物,其中PVDF是锂电和光伏所需原料,PTFE在集成电路与5G电信的领域有广阔的用途。
(2)含氟聚合物——PVDF
本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的含氟聚合物为锂电级PVDF。PVDF是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具备耐老化、易加工和压电性等特性,是全球仅次于PTFE的第二大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处于氟化工产业链的中后端,产品附加值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含氟聚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且性能优异,下游应用广泛。由于氟元素的引入,相较于一般聚合物产品(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如PTFE、PVDF等具有耐高温性能、耐酸碱性和耐溶剂性、电性能、机械性能、不粘性、耐候性、憎水性等优异的性能,因此广泛适用于众多新兴高精尖领域,如在通信、新能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机械、纺织、建筑、医药、汽车等领域其应用不断拓宽,对中国未来各个领域发展至关重要。
从上游来看,HCFC-142b是PVDF的主要原材料。从下游市场看,PVDF主要被广泛应用于耐候涂层、注塑、锂电池和光伏背板膜等新能源领域。随着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PVDF下游应用领域中锂电池及光伏占比变大,PVDF需求快速拉升。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因此,从品质和价格上进行排序,电池级PVDF>光伏级PVDF>涂料级PVDF。
2、聚氨酯板块
聚氨酯是目前所有高分子材料中唯一一种在塑料、橡胶、泡沫、纤维、涂料、胶粘剂和功能高分子七大领域均有应用价值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聚氨酯产业链包括聚氨酯上游基础原料、聚氨酯原料、聚氨酯制品;
其中聚氨酯原料为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主要为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是重要的聚氨酯原料,由起始剂(如甘油、丙二醇)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聚氨酯中游初级制品包括泡沫塑料、弹性体、纤维塑料、纤维、鞋革树脂、涂料、胶粘剂和密封胶等树脂制品,而后这些初级制品可以进一步加工利用到家居、家电、交通、建筑、日用品等行业,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纺织、机电、石化、能源、军工等领域,这些构筑了聚氨酯产业链的终端下游。具体情况如下:
聚氨酯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酯制品的种类、形态和性能差别巨大,聚氨酯单体结构主要由上游原料和目标性能而定。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聚氨酯下游制品可以分为硬泡聚醚、软泡聚醚以及CASE用聚醚。聚氨酯泡沫塑料分为软泡和硬泡,聚氨酯软泡主要用于家具、汽车、服装等,聚氨酯硬泡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冷库、管道保温、板材和建筑保温等领域。公司聚氨酯板块业务主要生产硬泡组合聚醚,产品可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冷链物流等隔热保温领域,以及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等领域。
(四)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2023年化工行业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几年,国内化工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逐渐改善,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关键材料的需求或持续提升,为化工行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其次,国家正在布局新一轮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将有望显著推动市场消费,进而成为催化化工品需求释放的推动力。此外,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方针也将有望从多方面给予了新材料领域发展的大力支持,积极推动了行业的快速进步。未来几年,化工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并出现更多的新兴领域和新产品。
1、含氟新材料板块
(1)含氟制冷剂行业
目前氟化工行业的政策方向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制冷剂作为少见的、供给严格受控的化工产品,属于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实际供给受到政策配额限制。2023年8月9号,生态环境部正式召集50余家国内HFCs生产企业和相关协会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就HFCs配额方案与生产企业进行了交流。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配额分配方案正式出台。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
当前,二代制冷剂HCFCs的生产与消费均受配额限制;三代制冷剂也已进入配额管理期,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相关规定,2024年三代制冷剂已进入削减阶段。虽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来看,第三代制冷剂依旧是制冷剂的主力产品。但第四代制冷剂因其卓越性能与环保性终会成为第三代HFCs制冷剂的绿色替代方案,长期来看是制冷剂行业的发展契机。提前布局四代制冷剂的公司有望实现产业升级并取得先发优势,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此过程中,布局较晚、规模较小、利用率过低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或被大企业整合,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目前,公司第四代制冷剂领域布局比较早、力度比较大,是国内具有独立生产专利的生产厂家,产业化程度比较成熟,目前已经具备万吨级产能;此外,公司决定将进行装置改造,规划通过技改进行扩产,并根据市场情况逐步释放产能。
(2)锂电池新材料行业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锂电池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GGII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应用结构中动力电池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维持在70%以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需求起着关键拉动作用。随着锂电池领域用量逐年扩大,PVDF在锂电池领域需求占比达到70%以上。电池级PVDF生产壁垒较高,其性能和用量对锂电池循环性能、快速充放能力以及电池内阻等电化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依然将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快速地发展。从政策导向来看,2023年6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4年2月国务院再次发文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同时,在202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锂电产业链上下游。2024年电动化转型全面起步,中国持续领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包括锂电新材料等领域,将成为2024年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随着消费痛点的逐步消除,企业去库完成及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有望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供需共振下,锂电池新材料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拉动锂电池辅材PVDF的需求。
2、聚氨酯板块
聚氨酯材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涵盖了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汽车、家具等多个领域对聚氨酯需求的增加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然而,近几年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增速由高转低,家具消费市场趋于平稳发展,行业开始进入产业整合和提升阶段。在此过程中,附加值高的聚氨酯产品有望在差异化竞争中胜出。
与此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市场对新型聚氨酯材料及制品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中国聚氨酯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对聚氨酯行业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提出了聚氨酯行业应加大对功能性、绿色安全环保型助剂的复合技术开发及应用,要积极推进聚氨酯发泡剂ODS替代。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市场对产品质量、性能等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聚氨酯头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面对聚氨酯产品高端不足、贸易壁垒加深的挑战影响下,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趋势的聚氨酯制品将成为今后的主旋律,聚氨酯工业的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将有望加快,这也标志着我国聚氨酯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提升期。
整体来看,政策、汽车工业、建筑节能以及冷藏市场的新需求将是2024年拉动聚氨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持续推出功能先进的新产品仍是聚氨酯材料发展的主要驱动,通过改性材料提升聚氨酯行业的性能从而扩大其下游应用范围,增长点从技术创新转至产品及应用场景的创新,有望进一步推动促进聚氨酯工业健康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平台级布局,专注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先发优势,提高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优化产品结构,以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同时,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及技术合作,不断向下游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延伸,较早的在第四代制冷剂领域布局,优化公司产业。
根据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已落实向更环保的四代制冷剂延伸的战略,且力度比较大,现已经储备商业化工艺技术和具备产业化落地基础,产业化程度已相对成熟。通过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类型、拓宽业务范围,目前公司第四代制冷剂已经具备万吨级产能。为后续市场快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分享行业增长红利,实现可持续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在未来相关产业领域抢占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产业一体化,致力于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协同助力公司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扎实推进纵向产业一体化、应用多元化的战略,围绕含氟新能源相关材料,沿链聚合,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产业链可循环,以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氟化工产业重点环节新型含氟制冷剂(尤以第四代制冷剂最为突出);另一方面,利用原料自产的优势,扩产新产品以满足光伏、动力锂电池、储能领域等对相关氟材料需求。
公司完善的产品链带来生产的一体化,生产从源头的基础原料开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凭借丰富的产品结构、联产技术及设备,在保证主营产品生产的同时,还能够将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副产品综合利用,生产出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有效降低总体生产成本,可有效抵御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保障公司持续盈利水平。这体现了公司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通过完善一体化战略布局,提高了经营效率,加强业务协同,保障原料供应,发挥了产业链成本优势,形成了长期的行业竞争优势。
3、管理团队理念领先,经验丰富,经营具有长期稳定性
公司自成立以来,以稳定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致力于打造优质的管理团队,搭建起符合公司运营特色的全方位精益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品质与效率。公司始终坚持组织团队管理能力培训,积极建设公司文化,如今已形成一支理念领先、积极创新、拼搏实干的队伍。
在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规模发展并举,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强运营管理高效化,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强化运营管理决策与效率;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以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发展;调整产品结构,节能降耗,降本提效,提升现有产品的行业竞争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4、具有对外研发合作优势,紧跟下游终端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育,实现技术与人才齐头并进
公司经多年研发与发展,在氟化工新材料、聚氨酯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研发实力,公司与中山大学联合共建的“中山大学—联创碳中和技术研究院”聚焦碳中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开展工作,实现技术攻关和人才培育双赢。研究院将重点推进碳中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开展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推动研究成果的孵化与转化。
公司将依托于自身研发技术和资源,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以创新能力与技术合作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紧跟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在对环保制冷剂、聚氨酯高附加值产品研究的同时,提高了公司产业竞争力,加强与学术研究与开发端的绑定,推动了公司在氟化工及聚氨酯行业的项目开展,有助于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企业创新团队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项,完成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建成7套工业化生产装置,获得科技成果鉴定8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5、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储备丰富,荣誉颇多,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
公司以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作为核心竞争优势。多年来,殊荣颇多,具有较好的企业形象。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公司拥有多项专有技术,现拥有有效专利技术82项,其中三件专利分别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专利优秀奖、中国氟硅行业专利优秀奖。公司及其子公司先后获得2023中国氟化工上市公司TOP10、全球氟化工TOP20、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中国氟硅行业创新型企业、2024年中国氟硅行业科技创新一等奖等殊荣,为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及技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公司建有山东省含氟烯烃低碳环保制冷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含氟烯烃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四研究院确定为“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设备先进齐全,研发能力强大。
在传统的含氟制冷剂领域,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具备了行业领先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在新型环保制冷剂领域,公司是国内具有第四代制冷剂、第四代发泡剂系列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生产专利的生产厂家;在含氟聚合物产业链上,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粘结剂PVDF生产工艺日益成熟,新工艺开发也已完成并即将在新的生产线上加以运用;公司还储备了多款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等氟化工领域高端产品,并择机推进产业化进程。在聚氨酯新材料领域,公司着重开发升级换代产品生物基聚氨酯,亦能体现公司对传统产品具备持续迭代的技术能力。
6、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具备广阔的产品需求空间
在传统氟化工板块,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在含氟聚合物产业链上,公司建成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粘结剂PVDF产线并顺利投产,成为国内头部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在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等氟化工领域高端产品方向,公司也拥有广泛的下游产品客户群。
在聚氨酯板块,公司保持传统优势,市场占有率较高,比如冷链物流行业、建筑板材行业等。另外,公司利用自己的科研开发优势,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陆续开发了韩国、东南亚和中东的新客户,为客户开发了优质的产品。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政策变化风险
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公司将密切关注对政策变化的预测和判断能力,提高管理层的应变能力。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动,对业务发展做必要的调整,以避免或减少因政策变动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
2、市场风险
虽然公司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仍面临着宏观经济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不确定因素导致项目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将采取加强新品研发、深耕细作市场、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销售,不断扩充产能改善品质和交期,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等措施以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3、环保风险
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性排放物,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带来不良后果。公司自建污水处理、污水回用、超低排放、尾气回收等设施,全面确保外排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4、安全风险
公司生产过程中,部分原料或产成品为易燃、易爆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因设备及工艺不完善、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风险。虽然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也十分重视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但不排除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可能存在不充分或者没有完全地得到执行等风险,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将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针对安全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内部设置了环保部和安全部及专职安全员,制定了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加强了安全环保培训,尽量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