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 产品类型:

    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

  • 产品名称:

    源滤波器(APF) 、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 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SPC) 、 动态电压调节器(AVC) 、 低压线路调压器(LVR) 、 不间断电源(UPS) 、 激光发生器电源 、 单晶硅炉加热电源 、 中小型储能变流器 、 储能变流器 、 储能系统电气集成 、 光储一体机 、 直流一体机 、 交流桩 、 480kW 超充分体式 、 直流充电模块 、 电池芯测试系统 、 电池模组测试系统 、 电池 PACK 测试系统 、 电池化成分容系统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电能质量产品(包括电力有源滤波器;静止无功发生器;电能质量优化器;动态电压调节器;低电压治理设备;电能质量监控设备;电气节能产品)、智能微网产品(包括离网、并网光伏逆变器;离网、并网储能逆变器;应急电源;储能单元)、电动汽车充电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机电源模块;分体式充电柜;户外一体化桩;各种定制整流电源)、回馈式充放电电源产品(包括铅酸电池充放电逆变电源;电芯化成分容设备;锂电池组检测设备;动力电池组测试系统;回馈电子负载系统)的技术开发与销售;自动化装备和相关软件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销售与技术服务(以上不含限制项目);充电站系统、整流电源模块及系统、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的设计;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微网风能光伏柴油发电机电池储能系统设计;经营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高压、高频、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技术,智能型电力电子模块技术,大功率变频技术与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许可经营项目:电能质量产品(包括电力有源滤波器;静止无功发生器;电能质量优化器;动态电压调节器;低电压治理设备;电能质量监控设备;电气节能产品)、智能微网产品(包括离网、并网光伏逆变器;离网、并网储能逆变器;应急电源;储能单元)、电动汽车充电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机电源模块;分体式充电柜;户外一体化桩;各种定制整流电源)、回馈式充放电电源产品(包括铅酸电池充放电逆变电源;电芯化成分容设备;锂电池组检测设备;动力电池组测试系统;回馈电子负载系统)的生产;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施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站建设、运营与维护;离网、并网光伏光热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与维护;微网风能光伏柴油发电机电池储能系统、充电站系统、整流电源模块及系统、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的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建设及运营;自动化装备和相关软件的生产;高压、高频、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技术,智能型电力电子模块技术,大功率变频技术与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生产。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新能源行业(KW) 234.44万 - - - -
库存量:智能电网(KW) 40.27万 - - - -
新能源行业库存量(KW) - 86.40万 - - -
智能电网库存量(KW) - 44.88万 30.80万 - -
新能源库存量(KW) - - 46.48万 32.54万 21.12万
智能电网行业库存量(KW) - - - 14.85万 16.46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26%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70亿 6.40%
客户2
1.04亿 3.92%
客户3
9154.36万 3.45%
客户4
7751.45万 2.92%
客户5
6803.94万 2.5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58%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66亿 9.64%
供应商2
9010.71万 5.23%
供应商3
4557.09万 2.64%
供应商4
3513.34万 2.04%
供应商5
3498.26万 2.0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2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5236.60万 3.48%
客户2
4402.10万 2.93%
客户3
3802.91万 2.53%
客户4
3471.91万 2.31%
客户5
2958.77万 1.9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10%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06亿 10.70%
供应商2
6334.88万 6.39%
供应商3
2991.82万 3.02%
供应商4
2769.90万 2.79%
供应商5
2181.61万 2.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7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720.68万 3.64%
客户2
3481.23万 3.41%
客户3
2805.33万 2.75%
客户4
2790.04万 2.73%
客户5
2272.84万 2.2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10%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5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7406.35万 11.31%
供应商2
2934.56万 4.48%
供应商5
1865.07万 2.85%
供应商3
1825.84万 2.79%
供应商4
1747.09万 2.6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8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914.90万 3.78%
客户2
2405.12万 3.12%
客户3
2297.03万 2.98%
客户4
2042.06万 2.65%
客户5
1825.16万 2.3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91%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4867.55万 12.06%
供应商2
1569.63万 3.89%
供应商3
1239.62万 3.07%
供应商4
1236.27万 3.06%
供应商5
1142.63万 2.8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949.0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5.6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4982.02万 7.84%
客户2
1679.46万 2.64%
客户3
1511.62万 2.38%
客户4
891.08万 1.40%
客户5
884.86万 1.3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577.1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1.04%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2816.92万 9.01%
供应商2
1102.12万 3.53%
供应商3
1045.73万 3.35%
供应商4
823.07万 2.63%
供应商5
789.36万 2.5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工业配套电源业务  (1)电能质量业务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之一, 同时也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使用和各种“高精尖”电子设备的出现,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问题,也加剧了以往一些长期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随着“十三五”纲要提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科技强国”,与之相关的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工业配套电源业务
  (1)电能质量业务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之一, 同时也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使用和各种“高精尖”电子设备的出现,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问题,也加剧了以往一些长期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随着“十三五”纲要提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科技强国”,与之相关的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快速发展,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的好坏。上述行业对电能的需求不再是保量,而是需要高质量的电能。
  国家发改委2023年颁布了第八号令,《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该条令的颁布完善了相关主体电能质量治理的职责,鼓励更多有需要的企业开展相关治理工作,促进行业发展。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研发生产低压电能质量产品的企业之一,公司首先将三电平模块化技术运用于电能质量产品。在电能质量领域不断地拓展产品类型及应用领域。目前,公司电能质量产品已经覆盖谐波治理、无功补偿、地铁储能、电压暂降、保障用电安全的工业UPS等领域。公司的电能质量产品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可靠的产品性能多次中标或配套参与数据中心、汽车制造、面板制造、半导体制造、大型石化企业、地铁、医院、大型主题公园、电网三项不平衡专项治理等重大项目,充分证明了公司在低压电能质量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2)工业电源业务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4%,行业总产值超过1.75万亿元。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216.88GW,同比增长148.1%。其中受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等拉动,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10GW、占比超过50%,反超分布式光伏。2023年光伏产品出口方面,硅片出口70.3GW,同比增长超过93.6%;电池出口39.3GW,同比增长65.5%;组件出口211.7GW,同比增长37.9%。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景气度提升,拉动公司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增长。
  2、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
  根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 2023 年 11 月,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 2024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 826 万台,车桩比为2.45,但充电桩大部分为随车私桩,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仅为263 万台,车桩比为7.71;具备公共快充性能的直流桩保有量仅为114 万台,车桩比为 17.74。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提升,公共领域充电供需矛盾凸显。此外,中国各地政府出台支持充电桩建设政策,鼓励超前建设,中国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加速期。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标志着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2022 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等10 部门出台政策提出,到“十四五”末,国内要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多项政策的推出,推动国内充电桩行业发展迅猛。2023 年 3 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期为 2023-2025 年,要求公共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新能源占比力争到 80%,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 1:1。2023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拟确定15 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推广在公共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数量预计超过60 万辆;试点城市在充换电基础设施方面,将建成超过70 万台充电桩和0.78 万座换电站。
  在全球化的减排目标下,海外各国政府、传统整车厂也通过继续推出政策激励和建站计划加速充电桩建设。2023年以来欧洲议会提出的“2026年实现主要道路上至少每60公里有一个充电桩”以及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2030年实现全国充电桩30万个”,这都给充电桩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海外市场需求。此外欧洲议会通过的“2035年欧洲停售燃料发动机车辆”的议案亦近一步提升了潜在的海外市场空间。截至2023 年9 月,欧洲新能源车保有量超 1000 万辆,公共领域车桩比达16.34,处于较高水平。
  从格局来看,欧美与中国的充电运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局面。中国受益于下游海量需求,充电运营的盈利能力已经逐步改善,其中独立运营商逐步成为主体力量,电网企业以核心区域建设为主,车企出于差异化竞争的目的也在积极布局快速充电站,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也比较激烈。美国市场由于电网碎片化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相对较低,目前充电运营商相对较少,独立充电运营仅有ChargePoint 和 Evlink 等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崭露头角,而 Evgo 等企业试图通过聚焦快充等把握细分市场的方式介入市场,总体而言,市场高度集中,ChargePoint 和特斯拉充电站占比分别为67%和15%,CR3 市场占比高达87%。表观上看,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类似,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是欧洲的充电运营商往往具有一定地域集中性,各国的竞争格局有所差异。以德国企业为例,大众背景的Charge&Fuel、巴登州能源背景的mobility+等运营商在德国的市占率显著高于其在欧洲平均水平。
  电动汽车以及充电所需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多国政府宣布的众多刺激计划之中。根据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欧洲绿色协议》,欧盟计划到2025年,将电动汽车的数量增加到1300万辆左右,到2030年进一步增加到3000万辆,以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的减排目标。欧盟委员会要求各成员国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成员国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欧洲电力行业贸易协会的联合报告,到2035年,欧洲将有1.3亿辆电动汽车上路,安永估计,未来十几年的基础设施扩建将耗费约620亿美元,另外还需要720亿美元来安装5600万个家用充电桩。
  2021 年以来,美国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主要以税收抵免的方式进行,个人和商业用途的抵免额度分别达到建设总投资的30%和6%。2022 年美国更是提出未来5 年内拨款50 亿美元用于充电桩建设,主要服务于高速公路需求,明确要求州际公路每间隔50 英里应该设有充电设施,同时充电桩离公路距离不应超过1 英里。
  欧洲充电桩销售和运营企业主要以能源企业、车企和传统电力设备企业为主,美国主要以 Tesla、Evgo 和Chargepoint 等新兴企业为主,欧美充电桩企业整体营收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受限于较高人工成本和较慢的技术迭代速度,价格是国内产品的数倍。国产充电桩产品与海外同类型产品有着较高的性价比。
  伴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一些老牌传统能源企业也加入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换的进程中来。如英国石油集团(BP),壳牌等传统的能源企业,现也已涉及充电桩业务领域。凭借着在运营商领域的良好口碑,高品质优性能的充电桩产品,盛弘股份与英国石油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
  经过一系列的行业洗牌,部分玩家出局,充电桩市场向集中化迈进。伴随着充电行业的逐渐成熟,充电桩的发展方向由最初的建设端向质量更高的运营端转移,在技术、市场、盈利模式上产生大的变革。
  面对充电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充电运营需提升设备利用率,加速资金流转,减弱资本回报波动的冲击,对此,盛弘股份在设备安全,运营效率,用户体验等方面做出了大的革新,为运营商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率,易维护,便携易操作的充电桩设备。
  充电桩产品的安全性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重点。盛弘股份是全国首家在大功率直流充电系统中具备交流侧漏电保护功能的厂家,始终坚持用户安全第一,为用户的安全保驾护航。盛弘股份最新第六代充电桩系统采用TCU+CCU系统架构,充电桩内部功能划分更清晰,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稳定性。充电系统具备,起火、水浸、倾倒等事故预警功能,能够360度全方位保护车辆与设备安全。 2024年盛弘将在800KW大功率分体式充电桩的基础上推出1MW充电桩,实现MW级充电体验。
  3、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业务
  全球各国落地“双碳”战略规划,能源转型迎来关键节点。气候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其中《巴黎协定》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1.5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2 摄氏度以内。目前已经有超过 70 个国家宣布加入“双碳”目标实施计划。“双碳”战略目标促进能源加速转型,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将在未来逐步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为以新能源为主。全球各国的能源体系正在快速向低碳化转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运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成为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根据能源局一季度新闻发布会,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31.39GW/66.87GWh较2022年底增长260%;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22.6GW/48.7GWh,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4.5GW/74.5GWh,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1.5GW/46.6GWh,超过100个百兆瓦级项目投运同比增长370%。
  储能作为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环节,各国政府提出多项旨在推动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到2030年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目前的32%提高至65%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占比提升有望拉动储能需求的增长。2020年12月,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储能大挑战路线图》,在本土创新、本土制造、全球部署三大原则的基础上部署储能技术促进电力系统转型。2021年7月,我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储能应用场景可以分为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其中,电源侧储能(占比 41%)作用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大容量能源服务,储能接入位置为储能+常规机组、风光储、风储、光储;电网侧储能(占比 35%)作用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输电基础设施服务、大容量能源服务、配电基础设施服务,储能接入位置为独立储能、变电站;用户侧储能(占比24%)作用为用户侧能源管理服务、配电基础设施服务,储能接入位置为工商业、产业园、EV充电站、港口岸电等。
  面向工商业及电网侧的储能市场,盛弘股份进一步优化创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设计。针对电池大规模成组利用所导致的电池不一致性、环流性问题,盛弘首创多分支储能变流器,将多组电池分散接入储能变流器,减少电池簇并联,降低电池损耗,能够更大化利用电池,降低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与效率。
  为了降储能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盛弘股份将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气的设计和设备全部集成到一个集装箱之内,为客户提供从商业模型计算、方案设计、电池电压设计、EMS设计到集装箱布局等一站式服务,客户只需安装电池即可直接进行使用。
  面向微电网应用,盛弘股份研发了光储一体机产品,专门针对无电地区微网应用。盛弘光储一体机集成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功能,可高效利用光伏发电,降低现场安装工作量,满足中小型微电网的光储一体化应用。同时盛弘通过自研的本地控制器,协调、控制所有系统进而快速部署,无需重新耗时再做大量设计。
  未来的储能市场给盛弘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盛弘已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在缅甸、印尼、泰国和非洲等无电弱电及偏远地区通过灵活的模块化储能方案,建设了一体化的储能系统,减少了安装和维护成本。为无电弱电地区带来光明,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针对欧美市场,盛弘为其需量电费管理与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为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安全标准,盛弘30-1000kW全功率范围储能变流器产品均已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根据中国、英国、德国、澳洲和美国电网安全规范标准进行的测试和认证,并在美国加州和夏威夷州电网公司、澳洲清洁能源协会CEC及英国能源网络协会ENA上进行列名,满足智能逆变器对电网的高级支撑能力。50~250kW系列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成为全球首款同时满足UL、CPUC和HECO相应规范的大型并网逆变器,并能同时满足并网和离网的应用需求。此外,盛弘股份储能实验室也同时成为Intertek和TUV莱茵所认可的试验室。
  4、电池化成及检测设备
  2020年,全球锂电池市场结构加快调整。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年,2020-2022年锂电池仅在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及储能市场占比快速上升 ,而消费电子产品占比持续下滑。EVTank数据显示,2022年,在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中,动力占比已达到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中动力占比已达到 72%;消费电池占比为16%;储能电池占比为12%。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双碳目标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需求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锂电在一段时间内是主流应用技术。根据 EVTank预测,未来五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5%以上,因此预计全球锂电池检测及化成分容设备市场规模也将保持类似的增速增长。
  分容化成与检测环节中的控制和检测精度、长期稳定性可靠安全对电池生产制造过程的品质合格率效和检测精度、长期稳定性可靠安全对电池生 产制造过程的品质合格率效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影响。
  面对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始终坚持产品为王的策略,立足技术进步和革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从初期的能量回馈、模块化技术,到现在的高频化、碳化硅、分布式、存储交叉等行业最新技术路线,公司规划了清晰的产品路标,做到了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在大规模实验室领域,建立一套大数据、信息化、高性能、安全的先进测试中心管理平台,可以大幅度提升人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盛弘股份在这个领域率先推出产品和服务,实现工艺流程标准化、智能排配、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也可实现不同设备的接入和管理,公司也因此具备了实验室整体规划的能力。
  目前公司的测试设备产品基本覆盖了产线和实验室领域所有型号,涵盖了电动两轮、乘用车、商用车、储能领域的电池测试设备要求。电芯类测试设备从5V6A到5V1000A;模组测试设备电压从60V到200V,电流从20A到1200A;PACK测试设备方面,随着2020年底针对储能领域1000V系列测试设备的发布,实现了电压从200V到1000V,电流从100A到1000A的覆盖。
  随着在行业耕耘的时间越来越长,公司的产品技术优势已经树立了良好口碑,获得了众多优质企业的青睐。目前公司已为CATL、亿纬锂能、ATL、比亚迪、小鹏汽车、国轩高科、长城汽车、远景能源等众多行业重要客户供货,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电池化成及实验室检测设备领域技术领跑者的地位。
  2023年海外电池厂产能保持扩张趋势,公司电池检测及分容化成设备在2023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024年将继续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及机会,保持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逆势增长的趋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
  报告期,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为高端制造业、数据中心、能源及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高效、安全的电能保障;为新能源领域中的储能微网系统、充换电运营、消费及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提供核心设备及全面的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1)专注提升用电质量与安全的电能质量产品、应用在高端制造装备及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电源的工业配套电源产品;(2)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及服务;(3)服务于新能源灵活应用领域的储能微网系统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原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业务);(4)运用在消费及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过程中的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矿采、轨道交通、IDC数据中心、通信、冶金化工、汽车制造工业、高端制造装备及装备制造、公共设施、银行、医院、剧院、广电、主题公园、电力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站、锂电池、铅酸电池生产商、电动汽车生产商、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站、电力辅助服务、无电地区电力供应、智能电网、工商业综合能源管理应用等行业。
  (二)主要产品及服务
  (1)工业配套电源
  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产品主要包括有源滤波器(APF)、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SPC)、动态电压调节器(AVC)、低压线路调压器(LVR)、不间断电源(UPS)、激光发生器电源、单晶硅炉加热电源等。该类产品主要解决用户在用电过程中遇到的工业配套电源问题,通过解决电网谐波、三相不平衡、电压暂降、突然断电等问题,提升用户用电质量及用电安全。可以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石油矿采、轨道交通、IDC数据中心、通信、冶金化工、汽车制造工业、公共设施、银行、医院、剧院、广电、主题公园、电力系统等三十多个行业。
  (2)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
  公司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电气集成、光储一体机等。该类产品主要解决储能电池和电网之间的双向电能变换及传输。可以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电力储能、微电网系统等。
  (3)电动汽车充电桩
  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主要包括直流桩和交流桩、一体式和分体式等多种产品类型;充电桩模块涵盖15kW、20kW、30kW、40kW等功率等级。
  (4)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
  公司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产品主要有锂电池系列、铅酸电池系列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产品主要适用于电池研发及制造过程中的充放电检测及电池化成和分容等工序。产品直接客户多为锂电池、铅酸电池生产商,电动汽车生产商。
  (三)报告期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2,650,974,131.70元,同比增长 76.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827,219.68元,同比增长80.20%。其中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实现销售收入909,778,544.81元,同比增长255.65%;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实现销售收入849,989,802.26元,同比增长99.58%。 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1)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及成本的降低,储能项目在国内外部分应用场景已经具有经济性。各国关于加快储能设施建设的政策频频出台,推动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
  (2)受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政策及需要的刺激,下游充换电运营企业投资升温,拉动充换电产品需求增长。
  (3)传统的工业配套电源及电池化成与检测业务依靠渠道、行业、市场等销售机会的拓展,保持业务整体平稳增长。
  (四)经营模式
  (1)“产品线+支持平台”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公司依据产品线所处行业的特点及事业部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动态指导、修正经营方向和重点,公司各产品线负责根据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制定其运营计划,负责市场开拓及新产品产品定义工作,产品线运营团队负责本事业部的全面运营;同时,公司建立并强化支持平台体系,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建立了品牌建设推广平台、商务管理中心、研发中心、供应链平台、财金及法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信息技术及流程优化平台等支持平台,与产品线形成内外协同的运行机制。 “产品线+支持平台”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将成为公司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支撑公司实现成为世界级电力电子技术公司这一愿景的基石。
  (2)销售模式
  公司各事业部针对自身行业特点结合自身优势,采用不同的销售模式。工业配套电源、储能微网、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事业部采用的是自主销售为主,辅以培育长期稳定的分销商或合作伙伴,拓宽客户群体及销售范围;充电及服务事业部一方面通过自主推广,来实现核心模块产品及整桩大客户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与各类直接或间接潜在充电站建设商和运营商充分沟通交流,为客户提供项目选址、设备方案配置、场站周边热力分析、盈利评估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最终促成产品及服务销售。工业电源等事业部则是继续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在客户新产品研发阶段就开始与行业客户进行深度合作,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符合其要求的产品,形成长期的深度合作。
  (3)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中试阶段和量产阶段。在概念阶段确认研发方向后,计划阶段根据现有技术确定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开发阶段根据既定方案解决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中试阶段主要解决产品在批量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量产阶段则是产品正式发布后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负责日常的生产与市场维护等。
  整个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共有四次重大的决策评审,包括概念决策评审、计划决策评审、转中试评审、转量产评审。概念决策评审是根据项目组在概念阶段的专业报告,从业务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决策,并将决策意见记录在相应的评审表中。计划决策评审是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出发,根据项目组在计划阶段的工作成果,从业务的角度对项目的计划、预算、财务等可行性进行决策。转中试评审是从业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估,以决策是否转入中试状态,决策意见记录在《开发转中试决策评审表》中。转量产评审是按照转产标准对项目的成熟度、可批量生产性进行转产决策评审,此过程中,中试和供应链密切合作推动转产交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包括计划、物料、生产文档、工装夹具等交接工作,公司决策层从产品、市场、服务、供货等方面评估新产品市场发布的准备情况,决定是否具备发布条件。
  (4)采购模式
  公司销售支持部门每月根据与客户沟通情况、销售预测以及正式订单汇总各地域、各产品线的需求信息,并将汇总情况反馈至计划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在回顾现有存货备料的基础上,对需求数据结合主生产计划、市场预测、在途订单等情况进行微调核算,由物控人员分解给采购人员。按采购金额等级的不同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由采购人员下发采购订单,采购订单经供应商确认后组织生产、送货。
  仓库根据采购订单及送货单对进料进行初检并对初检问题进行反馈处理。品质部依照《进料检验控制程序》对进料组织检验,并出具质量检验报表后办理正式入库;针对进料不合格,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出具品质异常报告,经与供应商沟通后,办理退换货等手续。
  (5)生产模式
  公司从事印制电路板装配(PCBA)、软件烧录、模块组装、整机组装和产品检测等生产环节,结构件组装、电缆组装组装采用外协加工方式完成,电子元器件和结构件等原材料对外采购。公司根据历史订单及资金状况备有少量安全库存。
  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的电子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地,电子加工产业配套齐全,为公司外协加工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公司合作的外协厂商技术可靠、加工质量稳定、交货及时,与公司在技术、品质、供应等方面均保持充分沟通,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就具体生产管理而言,公司在接收客户订单后,基于已有的产品和技术平台分解客户需求,以标准化产品销售为主,同时辅以局部定制,形成对应的产品设计方案。公司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功率模块可独立运行,也可将多个模块组装为整机。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先生产模块再生产整机,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客户需求,既可向客户交付整机产品,又可向客户交付模块产品。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秉持打造一支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研发能力一流团队的理念,保持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9%以上。多年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使公司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 23100.1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获得授权的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232件,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盛弘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及充电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新能源汽车智能超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深圳市工业设计中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盛弘Interstellar 交流桩荣获2022德国IF设计奖。公司依靠产品不断的技术创新,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解决客户痛点,提升客户体验,促使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人才优势
  公司汇集了一系列专业人才。公司管理团队稳定,伴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初创、成长和发展期的骨干人员均已成为关键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核心技术人员。目前主要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均为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具有长期、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了最大契合。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选、育、用、留”制度,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技术服务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优质服务的理念。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技术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定制,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产品技术需求,并致力于提供高水准的整线交钥匙工程服务,赢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本公司售后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专业化程度高,响应速度快,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问题。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科技企业” 为长期战略目标,以电力电子技术产品为基础,向客户提供咨询、设计、融资建设、运维、等能源互联互通生态链上的系统解决方案。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利用公司多年来在电力电子行业内打下的坚实基础以及技术优势,进一步吸收整合产业内的先进技术和资源,加强先进技术的学习,同时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新客户,巩固公司在传统行业的地位和市场。同时不断拓展行业高端领域,开展进口替代营销,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在确保原优势产品的市场份额情况下,紧密围绕能源互联网领域,加大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不断开拓创新,优化现有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相关业务,力求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二、2024年经营计划
  1、工业配套电源业务-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占率
  经过多年在电能质量领域的深耕细作,公司电能质量业务产品系列不断丰富,但市场需求及公司产品研发能力仍有挖掘的潜力。2024年公司将提高原有的谐波治理、无功补偿、三相不平衡治理、电压暂降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公司的电能质量产品形成电流质量、电能质量、低压、中高压领域的全面覆盖。在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细分市场开展以“进口替代+全面解决”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工作。并积极对其他公司暂未涉及的其他电能质量治理领域进行预研及前瞻性研究。
  2、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业务-全面覆盖行业客户,海外市场重点突破
  公司在继续向充电运营商提供技术先进、品质优良、全面周到的产品及服务,解决充电桩运行业痛点、提升客户体验的前提下,开始覆盖整车主机厂,其他充电桩集成商提供充电桩及电源模块产品。在产品方面,研发新一代高效率、高性能的充电桩电源模块、适用不同国家的充电模块,适用不同使用场景的大功率直流快充充电桩等新产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充电桩市场发展的市场机遇。海外充电桩将以突破重点国家的大客户或行业大客户为关键任务目标,保证海外充电设备业务的稳步增长。
  3、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业务-标准化产品加定制化服务方案
  公司将加大电网侧、用户侧、海外市场、以及微电网市场的拓展和进入力度。在现有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电网侧项目,研发更适用于电网侧储能的产品和技术。并大力拓展和开发用户侧项目,从项目开发、集成建设、产品创新等维度深化市场影响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需求,加大海项目合作深度和宽度。积极开拓工商业储能项目,强化在工商业储能产品和项目的深耕细作,并大力开拓海外大储市场,将产品线业务版图补齐。
  4、电池检测设备业务-专精特新开辟海外市场
  自2020年电池检测设备业务着力于与动力电池行业头部客户进行深度合作的战略成效明显,2024年公司提升实验室测试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及分容化成市场,争取实现更大发展。
  5、其他工作
  (1)加速推进数字化化建设与改革
  不断梳理整合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完善主要支撑系统功能升级,分层次、分步骤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移动办公软件升级和功能完善,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以强化生产过程管控为重点,推进项目管理、MES系统等系统的应用。
  (2)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管理效率,改善运行效能
  公司推行一系列从战略到执行到绩效的管理变革,完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运营管控,为公司战略落地提供有效支撑。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宏观经济风险加剧、能源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调整、行业资源整合、市场供需变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冲击。若宏观经济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影响本公司业务的发展,进而影响本公司的经济效益。
  针对政策变动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增加海外市场份额,分散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公司将及时掌握行业政策动向,不断加强市场调研,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加快新产品和新方向的市场推广。
  2、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随着市场竞争呈逐步加剧的态势。如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不断提升市场营销和本地化服务能力,控制产品和人力成本,将有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滑,技术、服务能力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针对毛利率降低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保持和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将产品开发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深刻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持续推出高附加值新产品;不断进行运营创新,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加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的弹性,提升运营效率;同时,不断通过产品结构及工艺流程优化降低成本,以保持公司毛利率的相对稳定。
  3、应收账款的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78,633.7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4.49%,余额较大。公司主要客户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且公司对应收账款已按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但仍然存在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回收的风险,进而对公司业绩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