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消费电子类、网络通讯类、汽车电子类等电子产品的PCBA和成品组装,并提供制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采购管理、生产控制、仓储物流等完整服务的电子制造服务(EMS)。

  • 产品类型:

    消费电子类、网络通讯类、物联网、汽车电子类、智能穿戴类

  • 产品名称:

    智能手机 、 平板电脑 、 网络路由器 、 基站定位终端 、 OBD 、 行车记录仪 、 智能手表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移动终端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网络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云计算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货币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影视录放设备制造:照明器具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移动终端设备销售;通信设备销售;网络设备销售;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云计算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货币专用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照明器具销售;互联网设备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17-12-11 
业务名称 2017-06-30 2016-12-31 2015-12-31 2014-12-31
消费电子类产量(台) 1490.82万 3030.69万 2177.39万 1728.23万
消费电子类销量(台) 1484.39万 3030.63万 2188.88万 1713.13万
网络通讯类销量(台) 391.13万 1135.54万 1402.57万 1110.90万
网络通讯类产量(台) 389.60万 1136.67万 1402.63万 1105.70万
汽车电子类销量(台) 142.50万 27.68万 19.00万 34.11万
汽车电子类产量(台) 151.06万 26.68万 20.15万 34.11万
其他销量(台) 1022.08万 2259.13万 2661.45万 3253.14万
其他产量(台) 917.56万 2282.23万 2472.43万 3340.76万
合计销量(台) 3040.10万 6452.98万 6271.90万 6111.28万
合计产量(台) 2949.04万 6476.27万 6072.61万 6208.8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1.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2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06亿 38.99%
第二名
9.96亿 18.43%
第三名
4.16亿 7.70%
第四名
3.50亿 6.48%
第五名
2.50亿 4.6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2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9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34亿 11.28%
第二名
2.23亿 7.54%
第三名
1.95亿 6.59%
第四名
1.91亿 6.45%
第五名
1.81亿 6.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2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5.12亿 36.18%
第二名
6.28亿 15.03%
第三名
3.32亿 7.95%
第四名
3.04亿 7.27%
第五名
2.86亿 6.8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2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6亿 13.20%
第二名
1.67亿 10.24%
第三名
1.34亿 8.23%
第四名
9974.91万 6.11%
第五名
8923.03万 5.4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9.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83亿 27.26%
第二名
7.48亿 20.76%
第三名
5.87亿 16.30%
第四名
3.04亿 8.44%
第五名
2.34亿 6.5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8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8.7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12亿 22.37%
第二名
3.17亿 17.21%
第三名
1.98亿 10.75%
第四名
8740.89万 4.75%
第五名
6776.91万 3.6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9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38亿 45.40%
第二名
6.32亿 27.64%
第三名
1.95亿 8.52%
第四名
1.07亿 4.69%
第五名
3879.49万 1.7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6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884.52万 15.76%
第二名
1827.50万 5.90%
第三名
1571.02万 5.07%
第四名
1287.56万 4.15%
第五名
1153.79万 3.7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9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42亿 52.39%
第二名
3.77亿 17.30%
第三名
1.20亿 5.49%
第四名
1.08亿 4.97%
第五名
1.05亿 4.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837.4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5.2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92.61万 9.50%
第二名
973.76万 4.22%
第三名
957.69万 4.15%
第四名
864.62万 3.74%
第五名
848.74万 3.6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业务经营模式为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在EMS模式下,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定制化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原材料采购、新产品导入(NPI)、半成品及成品组装、仓储物流等完整的电子产品制造环节。  目前全球EMS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大陆地区EMS行业形成了国际大型EMS企业和本土领先EMS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EMS行业提供电子产品的制造服务,一般不涉及生产许可、特许经营等。EMS企业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新能源等电子产品...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业务经营模式为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在EMS模式下,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定制化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原材料采购、新产品导入(NPI)、半成品及成品组装、仓储物流等完整的电子产品制造环节。
  目前全球EMS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大陆地区EMS行业形成了国际大型EMS企业和本土领先EMS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EMS行业提供电子产品的制造服务,一般不涉及生产许可、特许经营等。EMS企业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新能源等电子产品品牌商均按照市场化原则形成合作关系,不存在行政性壁垒,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EMS企业,拥有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标准的操作流程、精细的检测标准和可视化的管控程序,具有市场响应速度快、运营效率高等特点,较强的整体制造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从本土EMS企业中脱颖而出。公司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打造全球一流的电子制造平台,以匠心精神,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公司连续多年位列全球EMS 50强之列,现排名第18位。公司凭借质量高、交期准的优势,获得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网络终端产品上,公司成功进入华为、荣耀、小米、三星、OPPO 等全球知名品牌商华勤技术、龙旗科技和闻泰通讯等领先 ODM 企业的供应链。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成功进入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大陆、电装的供应链,为包含宝马、奥迪、大众、日产等知名汽车品牌提供汽车电子部件制造服务,同时公司也为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提供全方位的汽车电子制造服务。2022 年,公司亦步入新能源领域,开始为客户提供新能源电子产品的制造服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专业从事消费电子类、网络通讯类、汽车电子、新能源类等电子产品的半成品及成品组装,并提供制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采购管理、生产控制、仓储物流等完整服务的电子制造服务(EMS)。公司提供电子制造服务的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电子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类、网络通讯类、物联网、新能源等电子产品。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的业务经营模式为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在EMS模式下,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定制化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原材料采购、新产品导入(NPI)、半成品及成品组装、仓储物流等完整的电子产品制造环节。
  公司具体的采购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情况如下:
  (1)采购模式
  a、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设立了采购统括部专门负责采购事宜,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主材料(如电子元器件、PCB、五金件、塑胶件、包装材料等组成产品的单元或部件)和辅材料(如锡制品等)。公司结合生产计划所需用料预算和材料库存等情况,拟定出物料需求计划然后进行采购;针对各工场之间可通用的辅材料,先进行内部协调、统计、汇总,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按月集中采购。
  b、采购渠道分为境内采购和境外采购
  境内采购的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PCB、五金件、塑胶件、包装材料、锡膏、助焊剂等,原材料国内市场供给充足,质量符合标准,且采购方便快捷。公司根据生产用料需求直接与供应商洽谈采购条件,并签订采购合同,收货并验收合格后在合同约定的账期内完成付款。
  境外采购的原材料主要是部分客户BOM表选用的国际品牌主材料,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PCB等。公司通过子公司光弘集团进行境外采购,其操作流程具体如下:①公司根据用料需求提出采购条件、采购计划并制定采购单下达光弘集团;②光弘集团负责与境外供应商洽谈、签订采购合同并推进采购工作;③供应商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发票、装箱单等送至香港指定仓库,光弘集团确认收货;④光弘集团根据收货情况开具装箱单、发票等凭证予公司,公司则根据收到的凭证,逐项办理报关进口手续;⑤光弘集团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与境外供应商结算材料款;⑥公司向光弘集团支付采购价款。
  c、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对于新供应商的开发和认证,公司建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需对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实施全面调查,并通过质量、价格、交期、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对比和评估考核其资质。对于主材料和重要辅材料供应商有专门的审查团队进行现场审核;对于有RoHS、REACH或无卤化要求的部品,供应商需提供环保证明资料及第三方测试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预选合格供应商经管理层最终审批确认后,方可列入《合格供方清单》并实施批量采购。
  公司持续开发和定期维护进入《合格供方清单》的供应商,每月根据供应商的质量、交付、服务、投诉等情况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分,年底进行总体评价确定是否继续合作。对列入《合格供方清单》的重要供应商,公司每年对其进行现场审核。对连续超过一年或以上未供货后需再次合作的,按照供应商开发控制流程重新进行评价和审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恢复合作。
  (2)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需求情况,进行生产调度、管理和控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从来料、在制品到完成品等关键节点均设有IQC、PQC、FQC等岗位负责品质检测,力求以最优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及时完成订单交付。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接销售,即公司或子公司直接与客户签署合同,直接将货物销售给客户并进行结算。公司广泛采用行业交流、展会宣传、网站推广等形式开发客户资源。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电子品牌商或ODM企业,他们对于供应商有严格的资质审核制度,通常情况下公司需通过客户1-2年严格的资质认证后才能进入其合格供应商体系,从而具备参与项目投标的条件。在确立最终合作关系前,公司还需通过客户对公司经营战略、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流程IT等多个方面的现场审核。公司在正式获取订单前亦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新产品的试制服务。通常情况下公司进入客户合格供应商体系后,即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销售按照产品出货是否涉及报关出口分为境内销售和境外销售两种。
  3、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
  (1)发挥公司优势,提高经营效益
  公司的品质管控能力得到了监督机构和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已通过 ISO9001:2015、ISO14001:2015、IATF16949:2016、ISO13485:2016、ISO45001:2018和ANSI/ESD S20.20-2014等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的品质管控能力得到了监督机构和客户的高度认可,荣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A类企业”、“华为最佳协同奖”、“荣耀金牌奖”、“小米最佳合作奖”、“华勤技术战略供应商”等荣誉。
  (2)募投项目突破升级,开启发展新篇章
  公司上市公开募投项目惠州二期生产基地全面达产,2020年定增项目三期智能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也已完成并全面启用,公司产能在过去数年有了全面的提升。为了保障公司未来数年的产能提升空间,公司正在深圳坪山建设全新的智能制造基地,预计2025年起可逐步投入使用,届时除了产能的提升,公司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也将进一步升级,更好地响应客户的产能与品控需求
  (3)拓展海外基地,深化全球化布局
  公司对印度光弘的控股收购,标志着光弘公司走向了国际市场。随着印度工厂的成功运作,公司亦开始复制其成功模式,分别于越南和孟加拉兴建全新的制造基地,为客户海外订单需求提供本地化的制造服务。公司将通过更多、更完善的国内外布局打造国内、国外双循环的业务体系,充分利用各地独有的经济政策和地缘优势,满足品牌客户全球化的市场需求。
  (4)投资并购新征程,推进多元化业务拓展
  2023年4月,公司成功对快板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收购。基于此次收购,公司将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通信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服务的需要,并利用目标公司的优质客户资源,与公司现有业务展开协同发展,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后续,公司将寻求更多机遇,以资本为纽带,推进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快速响应能力
  随着电子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品牌商对EMS企业在快速响应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EMS企业能否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快速组织生产并实现及时交货,决定了其是否能获取持续的订单并保持盈利。公司的快速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导入快、生产周期短和仓储配送快三个方面。
  2、品质管控优势
  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ISO14001:2004、ISO/TS16949:2009、ANSI/ESD S20.20-2007和BS OHSAS 18001:2007等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此外,公司的品质管控能力得到了监督机构和客户的高度认可,荣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A类企业”、“华为最佳协同奖”、“荣耀金牌奖”、“小米最佳合作奖”、“华勤技术战略供应商”等荣誉。
  3、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子制造服务,掌握了多个领域的核心工艺技术,在客户资源的深度与广度上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优势。在客户深度上,凭借一流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的客户,主要包括华为、荣耀、小米、华勤技术、龙旗科技、闻泰通讯、法雷奥、诺基亚等业内领先企业,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客户广度上,公司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客户领域,主要客户广泛分布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网络通讯、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
  4、领先的整体制造能力
  上市以来,公司始终将研发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坚持对研发技术的大力投入,努力革新传统制造工艺,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将制造工艺平台化。近五年来光弘科技累计投入近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投入超 2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并以年均近20%的速率增长。此外,公司高度重视学习探索先进制造工艺与产品应用,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统管公司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改造工作。公司目前已拥有专业化的工程开发与分析实验室,每年投入足额的实验、测试经费开展各种电子产品可靠性分析,以及各种电子及包装物料成分分析等实验,并在点胶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执行系统、焊接系统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SMT段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工艺水平达到国际最高的03015 细小元件(0.1mm*0.05mm)以及微型球状栅格阵列封装的各种微细间距元器件,拥有芯片堆叠贴装工艺能力。整机组装、测试和包装产线达到高度自动化,全线配备机器人约110台,实现贴片、组装、测试、包装全流程作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核心客户共同建立先进技术开发实验室,共同开发前沿技术。公司将坚持推进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深度融合,既改善工艺技术水平,满足了客户差异化和柔性化需求,也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继续深度融合数字化与先进制造,实现生产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提升柔性制造能力和品质一致性,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
  5、人才优势
  公司的管理团队较为稳定,主要管理人员大多具有10年以上电子制造业生产管理经验,对EMS行业理解深刻,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清晰可行的发展战略。公司注重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司的技术骨干大部分具有通讯、电子电路、工业设计、软件开发、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从业经验。
  6、总成本领先优势
  在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和指导下,公司建立了高效的节约文化,并将成本控制的理念渗透到经营的各个环节,具有明显优于同行业的总成本领先优势。公司目前已获81项专利技术和19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同时公司拓展与国内外专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合作开发,借助外部的研发、技术与信息优势,提升公司内部工艺技术水平。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市场需求的复苏,为公司的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公司业务有了显著的提升。公司上下协力同心,在消费电子业务加速恢复的基础上,致力拓展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的业务发展。2023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取得了大幅增长,已成为公司继消费电子外另一支柱领域,并将持续保持高增速成长。
  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54.02亿元,同比增长2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31.71%。
  (一)募投项目进展良好,智能化生产提升效率
  公司惠州二期生产基地已全面达产,公司产能大幅提升。同时公司上市募投项目“智能制造改造项目”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生产改造, 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整体制造优势。“工程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高水平的检测中心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体系,持续投入生产制造工艺改善研究,进一步加强光弘科技的制程技术研发和工艺技术研发能力,提升光弘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公司订单的日益增加,为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光弘科技三期智能生产基地也已全面投入使用,保障了过去数年公司产能的提升。
  为了保障公司未来数年的产能提升空间,公司正在深圳坪山建设全新的智能制造基地,预计2025年起可逐步投入使用,届时除了产能的提升,公司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也将进一步升级,更好地响应客户的产能与品控需求
  (二)新兴业务增速喜人,打造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汽车电子在汽车中的占比正逐年提升,相应的市场需求也大幅增长。自2021年公司正式成为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法雷奥的供应链伙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业务的占比亦不断提升。2023年,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造车新兴势力发展迅猛,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公司也将紧随汽车电子等新兴业务的高速发展,将为公司在消费电子以外打造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推进公司业务全球化布局,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优质的客户群体、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光弘科技带来了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各品牌客户市场全球化布局的迫切需求,继投资控股印度光弘的成功案例之后,公司也在海外开启兴建更多制造基地的计划。公司分别经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以及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子公司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决议投资兴建越南制造基地。并于2021年2月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设立孟加拉制造基地的议案。在印度光弘产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越南、孟加拉光弘已于2021年陆续投入使用。为公司打造国内、国外双循环的业务体系,满足品牌客户市场全球化的需求,与客户在全世界范围展开更广泛合作。
  (四)以资本为纽带,投资并购拓展业务版图
  2023年4月,公司成功对快板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收购。基于此次收购,公司将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通信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服务的需要,并利用目标公司的优质客户资源,与公司现有业务展开协同发展,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后续,公司将寻求更多机遇,以资本为纽带,推进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五)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一直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措施,建立支持公司中长期发展的人才储备计划,保障关键岗位的人才储备。公司将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实现岗位与能力匹配,充分考虑员工的发展意愿提供岗位机会,不定期进行培训、交流,促进内部人才流动和晋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公司还将加强员工关怀,优化生活区配套设施并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以高度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打造人才凝聚力。
  (六)大力加强研发创新,推动公司技术进步
  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及技术革新,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统管公司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改造工作。公司目前已拥有专业化的工程开发与分析实验室,每年投入足额的实验、测试经费开展各种电子产品可靠性分析,以及各种电子及包装物料成分分析等实验,并在点胶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执行系统、焊接系统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公司2014年被授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被授予“广东省先进电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已获得72项专利技术和16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同时公司拓展与国内外专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合作开发,借助外部的研发、技术与信息优势,提升公司内部工艺技术水平。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发展战略
  公司本着“人才、效益、发展”的企业宗旨,聚焦于国内外知名品牌商的发展趋势,坚持高品质、低价格、严守交期、一流的服务及安全的工作环境五项基本原则,以创新工艺和精益品质打造高端制造平台,专注为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穿戴、新能源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环保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成为客户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公司将积极把握EMS行业发展机遇,巩固现有成果,积极布局新兴智能硬件领域和国内、国际高端客户,深化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将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EMS企业。
  2、发展目标
  公司将有序完善国内、国际运营布局,积极开拓客户资源,拓展高端产品领域,加强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公司具体业务发展目标如下:
  在业务开拓方面,第一,扩大产能,提高现有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第二,完善产业流程布局,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以智能化制造对应海外客户的高端定制需求,完善从产品规划到物料定制采购、质量标准确定、生产制造及仓储物流的一站式服务。第三,丰富市场结构,逐步开拓海外市场,加强对海外业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境外客户的占比。第四,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在巩固现有的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类产品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端客户群体,并策略性布局医疗电子等高附加值细分市场,提升服务客户和产品的多样性,提升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第五,深化全球布局,在现有国内制造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并扩大印度光弘的规模和制造能力,加快落实越南、孟加拉等地全新制造基地的兴建。同时积极探寻在包含东欧、南北美洲在内的更多区域拓展的机遇。
  在制造能力方面,公司将以“工业4.0”与“智能制造” 赋能制造升级,以信息化技术应用和自动化设备升级为主线,持续进行公司内部驱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工艺研发水平,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开展精益改善、工场IT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顺利实施“智能制造改造项目”和“工程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实现全面降本增效,进一步向智能制造目标迈进。
  在管理方面,公司将以具有大型电子制造企业资深从业经验的高端人才为重点引进对象,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提升公司的人才管理、生产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客户认可度。
  3、经营计划
  为确保公司2024年业务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在公司将继续深耕消费电子业务,充分利用三期智能制造基地带来的产能空间。另一方面将大力拓展汽车电子、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业务发展,并策略性布局医疗、工控等高附加值领域,丰富公司业务的多样性。
  公司对印度光弘的控股收购,标志着光弘公司走向了国际市场,公司已开始复制印度工厂的成功海外模式,不断向海外市场进军。随着设备引进和客户的订单需求不断提升,公司不仅会全方面提升印度光弘的制造能力和盈利能力,也正加快推进越南、孟加拉制造基地的兴建,为客户提供在海外更完善、更强大的服务能力。
  公司将大力推行先进设备升级和精密制造技改,深入研究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发掘精益改善的可能性,更大范围地应用自动化设备和精益生产工艺;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强化MES系统的自主研发及其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结合,实现基础数据全方位搜集、共享和分析,实现工场运转和设备维护的深度IT化管理,逐渐形成智能化制造体系。
  公司将注重学习国内外领先的生产管理经验,持续引进高素质研发人才,加快将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融入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进程。同时,公司将以进入资本市场为契机,逐步完善研发环境、改善研发的奖励机制、创新与相关外部研发机构的合作等多种方式,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研发精益生产,并提高工程技术中心的专利数量和质量,确保研发项目的高品质和研发人员的稳定性,全面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
  公司将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以下游品牌商需求为出发点,借助资本运作、垂直整合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公司电子制造服务范围,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更充分地满足客户在原材料采购和仓储物流等环节的需求。
  4、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国际形势动荡及国际化管理的风险:中美贸易争端可能会长期存在,国际贸易形势多变,为整个电子行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公司正积极向海外市场进军,加速在东南亚等地区布局,在绕开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壁垒的同时寻找新的机遇。同时,海外布局的推进也为公司新时代下全球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公司也正抓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而拓展公司的国际版图。
  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风险:随着未来新厂房投入生产及产能规模持续提升,用工需求仍将持续增加,为了吸引新员工加入和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公司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薪酬待遇,未来人工成本依然对公司经营形成一定的负担。公司将持续推进设备升级和自动化的普及,以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平衡人工成本的上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