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及物联网模组等电力物联网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 产品类型:

    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物联网模组、电能计量箱

  • 产品名称:

    单相智能电表 、 三相智能电表 、 集中器 、 采集器 、 专变终端 、 融合终端 、 通信单元 、 传感器组件

  • 经营范围:

    电能表、电能计量箱、公用事业抄表系统与管理终端、配网自动化设备、电力通信设备、低压电气设备、电子标签及电子标签阅读器、逆变电源、交直流电源、储能电源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嵌入式软件、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发、销售与技术咨询服务;太阳能发电工程设计、施工;电能表检测与校准技术服务;节能技术推广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仪表配件、塑料制品、电器配件制造;变压器、高低压柜、配电开关控制设备批发、零售;自营和代理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销量: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只) 224.20万 - - - -
产量: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只) 219.64万 - - - -
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产量(只) - 286.96万 233.28万 216.40万 227.77万
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销量(只) - 285.75万 253.55万 207.40万 229.03万
项目金额:中标金额(元) - 8.99亿 - - -
三相智能电表产量(只) - - - - 28.26万
三相智能电表销量(只) - - - - 29.03万
单相智能电表产量(只) - - - - 179.72万
单相智能电表销量(只) - - - - 180.16万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产量(只) - - - - 19.79万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销量(只) - - - - 19.83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3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9亿 19.68%
第二名
1.74亿 19.08%
第三名
8586.56万 9.44%
第四名
7080.13万 7.78%
第五名
3104.12万 3.4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9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3亿 40.60%
第二名
3028.10万 4.35%
第三名
1630.39万 2.34%
第四名
1617.36万 2.32%
第五名
1593.80万 2.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3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4亿 16.69%
第二名
1.31亿 16.29%
第三名
1.09亿 13.58%
第四名
9538.21万 11.86%
第五名
3980.93万 4.9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2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27亿 21.26%
第二名
3935.28万 6.57%
第三名
2672.39万 4.46%
第四名
2656.20万 4.43%
第五名
2111.50万 3.5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1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2亿 27.23%
第二名
7236.93万 10.82%
第三名
4729.71万 7.07%
第四名
4192.14万 6.27%
第五名
3155.37万 4.7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3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7.0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0亿 36.39%
第二名
1502.22万 3.04%
第三名
1348.61万 2.73%
第四名
1262.37万 2.56%
第五名
1151.55万 2.3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43%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8959.15万 17.64%
客户二
5820.94万 11.46%
客户三
4774.57万 9.40%
客户四
4587.95万 9.03%
客户五
4008.63万 7.8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8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8619.72万 20.20%
供应商二
3627.41万 8.50%
供应商三
3430.74万 8.04%
供应商四
2743.07万 6.43%
供应商五
1551.51万 3.6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61%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7137.51万 14.4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6124.75万 12.38%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5302.36万 10.71%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4998.67万 10.10%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4453.58万 9.0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51%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 杭州利尔达展芯科技有限公司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德扬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1.08亿 31.45%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
1467.50万 4.27%
杭州利尔达展芯科技有限公司
1258.88万 3.66%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086.74万 3.16%
广德扬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017.45万 2.9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充电及储能设备及物联网模组等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之“电工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4012);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40)。  近年,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支持电力行业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充电及储能设备及物联网模组等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之“电工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4012);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C40)。
  近年,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支持电力行业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自2014年6月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来,再次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的系统阐述,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
  2021年7月,国家电网发布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行动方案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开创性的战略性工程,坚强智能电网是基础。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源互联网发展水平,具体包括:提升配电网智慧化水平、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2021年9月,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
  2021年11月,《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改能源〔2022〕210号),规划提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迭代发展,全面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平台和枢纽作用,支持和指导电网企业积极接入和消纳新能源。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加快形成,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智能电表的行业地位主要决定于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随着智能电表市场需求的增长,涉及智能电能表的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电网企业和计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建立“系统完备、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智能设备制造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管理机制,是公司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为此,公司建设了专业的研发队伍,建成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载体,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30多项全国电工仪器仪表、住建部的行业、国家、团体标准编制,取得了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通过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和软件能力成熟度评定,取得了DCMM证书和CMMI3证书,参与国家电网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四表合一”采集系统建设;承担过宁波市工业重大专项、国家火炬计划等数项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公司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创业成果二等奖”1项;多次荣获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成为“2022年浙江省第一批智能工厂”、“两化融合企业”。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及产品广泛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公司电网企业优质供应商的地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充电及储能设备及物联网模组等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致力打造全球低碳、零碳和负碳的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矢志成为一家客户信赖、持续发展、面向全球的公众型科技企业。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
  (1)智能电表,包括单相智能电表、三相智能电表,单相智能电表主要用于居民用电、照明用电,三相智能电表主要应用于工商业企业等大型用电单位;
  (2)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专变终端、融合终端等,集中器、融合终端用于收集各采集器或智能电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采集器用于采集多个或单个智能电表的电能信息,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专变采集终端对专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可以实现智能电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
  (3)充电及储能设备:充电设备主要包括直流超、快充设备,涵盖一体式和群充群控式全系列产品,满足电动汽车各类场景快速充电的需求。储能设备采用电化学储能,主要为用户侧储能系统,用于商业、工业及超、快充充电站等场合。
  (4)物联网模组,包括通信单元、传感器组件等,应用于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与数据采集。
  (三)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实际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报告期内,公司保持较稳定的业务模式,并在目前模式下不断拓展客户需求,开展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工作。随着电力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司旨在立足于能源电力行业,围绕国家电网倡导的电力物联网新思路,着力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应用。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935,187.00元,同比增长1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53,855,682.23元,同比增长10.12%,报告期内主要业绩同比变动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主要客户需求计划稳中有升。主要客户每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实施,所采购的设备应用于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设备周期轮换、用户新增以及为实现产品网络化、智能化所实施的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公司坚持围绕客户需求,适应市场形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具有技术前瞻性的符合主要客户功能需求的新产品并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三是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公司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新技术发展趋势,研发符合海外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的智能电能表技术方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已拥有多个省级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包括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开发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是国际DLMS协会、国际STS协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智能量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成员。
  基于多年的研发、技术的经验积累,公司在智能电表领域建立了体系化的技术标准和人才结构,基于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的可重用与快速迭代开发思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高效、高质量的推出新产品,并不断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在能源计量与管理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快速实现成果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了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资深委员为核心的技术团队,为公司高起点、高标准、精准、快速研发适应市场需求新一代充电、储能设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成功研发出新一代“高防护、长寿命、高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超级快充设备及核心控制部件,并取得了国内及欧洲标准认证。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31项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64项软件著作权,取得了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证书和软件能力成熟度CMMI3证书,参与36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和4项团体标准的修订工作,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
  公司研发环境与设施齐全,建成了元器件可靠性实验室、产品可靠性实验室,包括功能试验、EMC试验、环境试验、电气性能试验、模拟运行试验等设备设施。通过了CNAS国际互认实验室能力验证并取得证书。
  (二)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在多年的电能表制造经验基础上,通过广泛的调研,设计并建成了募投项目“年产350万台智能电表及信息采集终端建设项目”的迦南智能工业园区。项目采用多种物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化中台MOM系统(制造运营系统),集成了MES、CRM、SRM等功能,与ERP、OA、WMS等系统进行对接,并与全链数字能源平台对接,将生产制造、人流、物流、车流、能源流、环境与用电安全等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互联互通,满足工业4.0、柔性生产和“双碳”节能需求。成为行业内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系统之一,通过了“宁波市数字化工厂”“浙江省智能工厂”验收。
  (三)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及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等要求对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进行全过程控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此外,公司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3001-201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拥有CPA、CE、KEMA、DLMS和STS等国内外权威认证证书。
  (四)快速响应优势
  公司建成了稳定的营销网络,建立了以“技术先行、服务至上”为原则的工作理念,将技术和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公司以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中心为载体,与客户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专注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聚焦,全面服务客户,从而赢得客户信赖。同时,通过与客户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收集,及时掌握行业新产品发展趋势,并与公司研发优势相融合,形成产品研发的快速响应能力。
  (五)团队和机制优势
  公司建立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保证股东充分行使其合法权利,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保障重大信息披露透明,依法运作、诚实守信。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完善的人才机制,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团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近年我国智能电网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国家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数字化智能电网的加速推进下,智能电表市场和盈利空间快速拓展。2023年,公司管理层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及挑战,全力推进和落实年度经营目标,经营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公司业绩情况持续向好。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90,993.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85.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2%。2023年,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聚焦主业,积极响应两大电网公司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的招标获取订单。涉及产品涵盖智能电表(单相智能电表、三相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专变采集终端(含能源控制器专变)、融合终端等)、物联网模组(4G模块、HPLC模块等)等。截至2023年底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约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金额为86,524.75万元(含税)。
  (2)拓展新领域,充电及储能业务实现突破
  公司战略布局充电、储能产业,经过近2年的科技攻关,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成功研发出新一代“高防护”、“长寿命”、“高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超级快充设备及新一代液冷型用户侧储能产品,新一代产品公司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关键部件实现自主研发生产,产品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完成产品的国内型式认证及欧标充电桩的CE、CB认证,初步实现量产和销售。
  (3)持续开拓海外市场,驱动业务增长
  公司通过多年的海外市场布局,业务开拓已有明显成效,报告期内,实现外销收入人民币2,167.18万元,为今后海外市场的持续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一方面继续将数字电网建设作为重点,打造基于电能计量的准确感知、边缘计算、智能拓扑的智慧物联体系和应用生态。着力于负荷感知、电能质量检测,有序用电等业务场景,开展了企业用电智能监控系统、有序充电调度优化算法等创新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充电设备、储能、高压计量箱及上游配件等新业务领域,开展了“高防护““高可靠”“长寿命”直流充电桩、家用储能逆变器、户外智能分界计量箱、电池组件自动化焊接等项目研究,形成了一批新产品。公司始终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构思一代”的研发理念,紧紧围绕下游电力设备领域的客户需求,开发了一批核心技术产品,实现了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063.37万元,较上年增长32.0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47%。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取得了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9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4项。
  (5)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核心人才的引进与激励,完善高效、灵活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种方式,进一步扩充公司发展所需的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人员。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晋升高级职称4人,同时通过引进和培养通信技术、电子工程、计量、信息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完善公司在复合型人才、技术和普通管理岗位人才、员工业务技能培训等三方面的人才梯队建设。
  2021年,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所涉及到的99.156万股归属条件成就,总计归属人数为65人。报告期内公司履行了相应审议程序,该部分股份于2024年2月8日上市流通。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国内市场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目前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电网投资规模正快速提升。
  2、海外市场
  全球智能电网投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侧需求、解决存量线路老化问题等,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2022年全球电网投资2740亿美元,预计全球电网投资2022-2050年的复合增速为8%,其中2022-2030年增速更高,前景广阔。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战略聚焦于紧跟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步伐,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优化产业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低碳、零碳和负碳的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新能源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充电与储能设备等产业链竞争力,推进新能源应用。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客户信赖、持续发展、面向全球的公众型科技企业。实施公司发展战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练好内功强基础
  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新质生产力要素入手,优化整合资源,强化基础。通过完善公司管理标准体系,强化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住能源计量这个核心业务,依托企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与智能工厂相结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效率与品质,树立公司在业内的良好口碑,提升品牌价值。
  2、聚焦能源定方向
  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数字能源平台运营商”的发展战略,聚焦数字能源管理,以能耗管理为切入点,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挖掘,实现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在能源大数据、企业节能降耗、碳排基础数据采集等领域取得突破,保持公司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
  3、市场拓展
  在营销管理上,重点培养一批符合现代技术型企业的销售工程师,通过需求引领、技术引导来推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完善营销梯队建设;在核心渠道上,既要维护原来优势市场,更要加快新产品市场的孵化、培育和建设;在营销策略上,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在海外市场上,积极参加国外展会,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新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努力扩大区域客户,提高市场份额。
  4、重点发展充电及储能产业
  以高效能、高质量产品与服务重点拓展充电及储能的集团客户细分市场,适时、适宜条件下参与电动汽车充电运营服务业务,做强产品制造,做好充电服务,达到两个业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经营计划
  公司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加强运营效率,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确保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制订的经营计划如下:
  1、产业布局
  创新迭代智能电表、终端产品;多点开拓海外市场;发展完善充电及储能产品线。
  2、研发创新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研发投入,进行前瞻性技术研究、项目储备,助力实现增长目标。坚持以建立创新产品标准为基础,从产业标准体系层面把握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发挥产学研合作效能,做好重点项目的研发攻关,增强公司发展动力。
  3、市场拓展
  在营销管理上,重点培养一批符合现代技术型企业的销售工程师,通过需求引领、技术引导来推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完善营销梯队建设;在核心渠道上,既要维护原来优势市场,更要加快新产品市场的孵化、培育和建设;在营销策略上,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在海外市场上,积极参加国外展会,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新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努力扩大区域客户,提高市场份额。
  4、管理提升
  公司实行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坚持管理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以建立公司的管理标准体系为抓手,充分应用现代企业有效的管理手段,让制度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行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中,我们守土有责,牢牢把控经营风险,坚持把风险控制作为公司之本,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管控体系,筑牢发展经营堤坝,促进公司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1、客户集中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产品,主要客户集中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业务发展同两大电网公司的电力投资规模、发展规划等密切相关,对公司的主营业务影响较大。
  应对措施:一是通过产品创新升级、品质提升、服务提高等,提高产品知名度;二是引进高端制造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提高精益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开发新产品,提高国网、南网业务份额;三是深入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海外研发和销售资源,继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海外市场份额。
  2、新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在充电及储能设备等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中,存在技术快速迭代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上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的通用性、先进性、复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减少新产品开发推广的风险。
  3、资本不足风险
  公司在充电及储能等业务的拓展过程中,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从而带来资本不足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信贷、引入投资者等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满足公司经营发展所需资金;二是提高业务盈利能力,增加净资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