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废弃物处理处置综合服务。

  • 产品类型:

    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危废处理处置业务、项目建造业务、其他业务

  • 产品名称:

    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 、 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 、 危废处理处置业务 、 项目建造业务 、 其他业务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废气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专业技术服务;销售自行开发后的产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五金交电;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机械设备租赁(不含汽车租赁);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25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垃圾处理量(吨) 174.06万 - 247.69万 212.82万 208.11万
上网电量(度) 4.61亿 7.51亿 - - -
供热量(吨) 49.05万 89.80万 - - -
垃圾处理量:处理生活垃圾量(吨) - 284.96万 - - -
污泥处理量(吨) - 3.30万 - - -
垃圾处理量:餐厨垃圾处理量(吨) - 6.39万 - - -
垃圾处理量:医疗废物处理量(吨) - 4000.00 - - -
研发投入(元) - 3005.29万 - - -
发电量(千瓦时) - - 7.83亿 6.41亿 5.69亿
上网电量(千瓦时) - - 6.16亿 5.13亿 4.5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32%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75亿 12.50%
客户二
1.14亿 8.12%
客户三
7937.25万 5.65%
客户四
7137.73万 5.08%
客户五
5576.96万 3.9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9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83亿 20.67%
供应商二
7042.98万 5.14%
供应商三
4787.00万 3.50%
供应商四
3604.20万 2.63%
供应商五
2728.25万 1.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49%
  • 客户一
  • 客户四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58亿 9.92%
客户四
7740.94万 4.85%
客户二
7063.29万 4.42%
客户三
7013.36万 4.39%
客户五
6250.51万 3.9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3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75%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3.34亿 36.02%
供应商二
5081.48万 5.48%
供应商三
1722.25万 1.86%
供应商四
1683.84万 1.82%
供应商五
1451.47万 1.5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88%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1.51亿 10.0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1.41亿 9.35%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7645.65万 5.06%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6147.23万 4.0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3620.61万 2.4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4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31%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轻工业广州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2.39亿 20.43%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1.02亿 8.74%
中国轻工业广州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9813.48万 8.38%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393.07万 6.31%
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66.26万 2.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73%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1.49亿 21.7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9694.06万 14.12%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7009.74万 10.21%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5615.77万 8.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3751.05万 5.4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8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07%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3亿 20.92%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4423.43万 5.68%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2970.72万 3.82%
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57.08万 3.80%
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20.95万 2.8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49%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1.43亿 23.6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7375.53万 12.21%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6806.55万 11.26%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3509.10万 5.81%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3358.29万 5.5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6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9.83%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水木湛清(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四川省海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37亿 32.55%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182.28万 7.12%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116.79万 5.65%
水木湛清(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101.29万 2.89%
四川省海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176.17万 1.6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二十六条将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而生活环境则与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保障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同时,还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各种类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二十六条将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而生活环境则与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保障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同时,还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各种类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在持续增加,在“无废城市”建设提速,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快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成为政府及社会重点关注问题。
  我国正处在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生活垃圾焚烧作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核心设施,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基础保障。一方面替代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避免垃圾填埋所产生以甲烷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电能、热能、生物天然气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部分替代以煤等化石燃料为主的火力发电及供热,减少碳排放。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改善城镇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同时,对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支撑双碳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具有社会公益属性。该行业在焚烧技术、能源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智能化管控、废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径及方向,然而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行业技术创新驱动力愈发强烈,基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附加值以及降低环境影响等方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正在逐步形成。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属于国家支持和鼓励的行业,近年来,国家在上网电价、绿色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优惠措施,并大力推进碳交易市场的扩容及完善。行业一般采用特许经营权模式,具有收益期长、区域性垄断的特点。客户主要为当地政府部门、电网企业以及周边需求热能的生产制造企业或民用设施,客户整体信誉度高,项目收益率稳定,该行业受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2、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正在逐步显现内涵集约、高效绿色的特点,城镇生活垃圾清运规模日益增加,带动生活垃圾总体处理需求持续旺盛;焚烧处理模式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诸多方式中优势明显,且占比迅速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经迈入了成熟期,市场格局基本成形,东部市场逐渐饱和,优质项目释放数量减少;同时,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县乡领域快速推进。增量市场机会逐步向中西部、地市县级区域转移和下沉。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计22个省市累计完成55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预计产能超3万吨/日)特许经营的招标/签约工作,总投资金额超280亿人民币。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业内循环流化床更新为炉排炉、自动燃烧控制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产品、高效的烟气净化设备升级、飞灰资源化与无害化技术需求等高度契合“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主旨要求,研发成果市场化推广与设备销售市场空间有望打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随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争创一流企业的宏观发展形势推动下,以及环保督察常态化、补贴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响下,环保企业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力,整体行业开始从“争量”向“竞质”的方向重新构建发展格局,“抢滩圈地”的时代已基本落幕,企业不再盲目的进行市场扩张,而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视线聚焦在技术研发创新、精细化管控、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面,形成符合行业发展及自身属性的新质生产力,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此情况下,拥有深厚技术资源背景、丰富投资运营经验以及雄厚资金品牌实力的企业优势更加明显,一方面在应对环保提标、国补退坡等压力上更加从容;另一方面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行业升级改造等方面将有更多机会;同时在增量市场方面,依托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及技术竞争力仍能拥有一定拓展空间。行业迈入“绿色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阶段。
  产业链贯通及产业融合方面,伴随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行业优质企业因科技创新能力强、运营质量水平高、资本结构健康等优势,不断尝试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规模强化自身竞争优势,而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弱的企业因竞争优势不足,开始尝试寻求主动或被动的收购机会。同时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已启动,其重要任务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聚焦主责主业,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开始并购重组符合主业的优质标的,同时剥离非主业项目。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2023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并购事件十余起,涉及多个项目或资产包,产能供给增加以及国企改革转型催化并购需求,产业竞争加剧行业重组热度,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
  在境外市场方面,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各国纷纷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和国际化的合作,进行技术、资金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得益于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市场化程度高,产业技术发展迅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装备和建设运营经验都已具备走出国门的优势。在全球降碳的时代背景下,能源治理体系重塑,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我国环保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产业经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先进技术、丰富经验的输出方,将抢得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主动权,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作为中国科学院体系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环保产业平台,公司以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企业为目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打造充满活力的高质量一流企业形象。
  公司在焚烧工艺技术及装备、高效热能利用和污染物减排、循环经济产业园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工艺技术、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天然气净化与利用等方面建立了较为领先的技术优势。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公司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并以此助力地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无废城市及和美乡村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互补共赢。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雄厚的技术储备,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行业难点痛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慈溪、防城港等地建设了高水平的研发基地和中试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在其他项目布局研发平台或试点建设计划,陆续开展多项技术研发工作。前瞻性的布局针对烟气净化以及飞灰处理两大行业难题的重点研发项目,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垃圾焚烧多效合一烟气净化技术已进入中试试验阶段并完成了大部分工况的试验;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飞灰富氧熔融技术已经开展中试实验并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公司并积极探索固危废资源化等新领域的先进技术与商业模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高水平支撑高质量发展。
  公司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运营能力和先进技术装备设计供货能力的企业。为提高自动化水平,推进智慧电厂领域的AI探索和实践,公司依托自身技术积累,自主研究开发了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已通过行业科技成果评价认证,整体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关键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均可以广泛应用于逆推、顺推、行动、列动等不同炉型,已成功应用于我国东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多种炉型,具有垃圾处理适应能力强、减少原始污染物生成、降低环保耗材、提高吨垃圾发电量、延长设备运行时数等多方面降本增效优势;提升焚烧炉自动化水平,保证焚烧线智能化、长周期稳定运行,极大改善国内自动焚烧系统总体应用不佳的状况,加速实现国外进口技术国产化替代,推动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转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公司在自有项目基本完成ACC改造的同时,已实现外部销售。首个外部项目已顺利完成升级改造,改造后焚烧火线控制优良,机组负荷稳定性大大增强,环保指标(尤其是CO排放)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运营人员的劳动强度,成果远超用户预期。
  公司率先创新采用热电联产模式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助力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在我国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背景下,公司聚焦于热能的多元化、高效率及高附加值利用,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型配置,以热电联产模式打造新质生产力,为周边工业企业提供绿色热源赋能绿色制造,在大幅提高整厂热能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好的带动周边工业企业实现碳减排,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公司已在宁波地区实现两厂联网供热,最大日供热量超3,000吨,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绿色热能中心之一,2023年慈溪项目荣获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并取得了全国首批次(仅4家)零碳能源证书,与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零碳能源证书认购意向书,切实推动零碳能源交易。2023年全年联网供热111.54万吨,同比增长24.21%,与标杆燃煤供热相比减排二氧化碳约3.93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18.50万棵。慈溪项目#8提高入炉垃圾热值设计点至10.47MJ/kg,实现业界领先。以慈溪项目2023年数据测算,在只发电不供热的情况下,全厂热效率约24%,采用热电联产后,全厂热效率近60%,相比纯发电热效率提升超1倍,在实现园区大幅降碳的同时,提升了公司经济效益。
  公司以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导向,通过集成创新,成功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首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2023年获评全国首批次(仅8家)“中国环境卫生行业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试点单位”,并荣获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依托,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城市污泥、医疗废物、沼气等多种城市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理处置,2023年7月,园区正式投产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在净化提纯沼气后,制备生物质天然气,并入城市燃气管网,供当地燃气用户使用。产业园内部通过各处理单元之间能流、介质流的循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对二次污染物进行了低成本高效处置。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在对多种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向社会回馈绿色清洁能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生共赢。
  公司立足自身技术优势行业经验,积极参与行业重要活动,共同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公司2023年,先后承办或参加了亚洲环保峰会、双碳院士论坛、环境卫生科技发展大会、循环经济产业园低碳发展论坛、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等国内外活动,与行业专家、业内人士深入沟通交流行业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主办的第十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备研讨会上,公司荣膺“中国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综合实力二十强”。向行业分享了清洁焚烧赋能绿色供应链、ACC系统赋能行业智能化提升、生物天然气制备及焚烧烟气PNCR脱硝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公司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以及多模式项目运营管理优势,有助于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4、行业发展政策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无废城市”及“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工作目标、支持政策及指导意见。
  202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400.54万元,同比减少12.07%,主要系上期在建BOT项目陆续投产,本期在建BOT项目尚处于建设筹备阶段暂未发生大额建设投入,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差异导致本期建造收入较上年大幅减少;剔除建造业务收入后,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0%。实现净利润31,067.45万元,同比增长24.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67.42万元,同比增长27.12%。2023年,生活垃圾处理量339.79万吨、上网电量89,459.91万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9.24%、19.13%,入厂吨垃圾耗电量同比降低约4%;供热111.5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4.21%。此外公司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处理餐厨9.98万吨、污泥4.34万吨、医疗废物0.45万吨、提纯沼气306.17万立方米、制备生物质天然气168.78万立方米。
  在加快绿色科技创新方面,公司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在提高产品自动化率和热能利用效率、环保提标、固废资源化、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等细分领域进一步建立技术优势。2023年获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6项,实用新型5项。公司依托自身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的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2023年通过行业科技成果评价认证,整体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关键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大改善国内自动焚烧系统总体应用不佳情况,加速实现国外进口技术国产化替代,推动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转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中科环保与华东地区某固废处理专业公司签订了焚烧炉ACC改造项目,同年12月顺利完成改造;2024年3月双方进一步拓展了合作领域,正式签订焚烧炉改造项目设备供货。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此基础上,公司将继续发挥设备供货及技术研发创新优势,助力产业升级。技术研发进展方面,公司在慈溪设立了研发基地并已建设完毕,各在研项目均按期有序推进,其中电炉熔融研发项目已完成中试平台建设及调试;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飞灰富氧熔融项目已经开展中试实验并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效果良好;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垃圾焚烧多效合一烟气净化技术研发项目,已进入中试试验阶段并完成了大部分工况的试验。
  在量的增长方面,公司锁定具有供热潜能的高质量并购标的,以绿色热能高效利用为突破口,优化自身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继续扩大自身规模,2023年收购了常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石家庄赵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绿色热能业务版图延伸至湖南、河北地区。其中衡阳项目项目坐落于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内,项目总规模1,000吨/日,一期规模600吨/日;石家庄项目毗邻赵县经济开发区,项目总规模1,200吨/日,年蒸汽供热量最大可达80-90万吨,项目建成后在输送绿色电能的同时,通过热电联产模式,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向周边工业园区提供稳定、高纯度、经济性的绿色热能,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赋能周边企业碳足迹管理,助力当地减碳降污目标实现及绿色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精细化管控、运营质量提升等有效措施,石家庄项目快速融入公司版图,该项目有望在收购后的首年实现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及标准,在新项目建设中潜心专注于设计方案优化等关键环节,一方面合理降低投资成本,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工艺性能,确保投运即达到理想的运营绩效,慈溪项目炉排炉工程取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慈溪项目#8提高入炉垃圾热值设计点至10.47MJ/kg,实现业界领先,并已顺利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及并网。慈溪项目总垃圾处理规模已达到3000吨/日,供热能力进一步增强。玉溪项目、藤县项目、江油项目、衡阳项目等项目建设亦有序推进,产能将逐步释放。
  在新质生产力转化方面,公司基于自身丰富运营经验及技术实力,通过拓展多种废弃物协同处置实现入炉垃圾量的增长,通过副产品资源化市场竞争及供热业务的扩展等方式实现利润的增长;通过持续技改优化、集中统一采购、电商平台全级次覆盖、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投入等措施,进一步实现了单位成本的压降及运营效率的提升。2023年,绵阳项目、三台项目及慈溪项目先后荣获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为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最高等级。三台中科继绵阳中科、慈溪中科之后,顺利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服务能力认证,授予运营服务能力一级认证证书(运营电厂最高等级)。
  在境外市场方面,公司在完成泰国MAHA项目焚烧系统设备供货后,该项目又增购了部分关键设备,同时依托在泰国市场已完成项目的良好口碑,成功取得了泰国TGE公司沙缴府、叻武里府、春蓬府、猜纳府等四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供货的预中标通知。公司持续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及东南亚市场,有望在重点境外区域市场取得新订单,境外市场业务渐入佳境。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公司于年初完成了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届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聘任了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5月,引进拥有资深行业经验的总经理一名(原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公司始终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及选拔任用,并不断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点加强研发团队的建设以及研发人员的长期激励体系,同时推进干部年轻化和干部梯队建设工作,选拔任用一批80后、90后干部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举办“青年干部特训营”等培养项目,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已成为公司核心骨干力量,持续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
  在党建引领方面,公司持续深化党建与经营工作深度融合,不断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党组织活力战斗力,打造了富有企业特色、兼具行业影响力的“环境先锋”特色党建品牌,围绕公司发展的难点、重点,成立二十支党员攻关突击队,不断激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服务城市的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公司党总支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时被命名为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四强’标兵党支部”;中科环保第二党支部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称号,团支部荣获“中国科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一)主要业务情况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1)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
  公司主要以BOT、BOO等特许经营方式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公司根据特许经营协议等协议约定向生活垃圾处理区域内政府及企业提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服务并获取处理收益。同时,公司将焚烧形成热能资源化利用,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主要用于上网形成电力销售收入。并且,公司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创新采用热电联产模式,向其周边工业企业提供稳定、高品质供热服务并获取蒸汽销售收入。
  公司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不断实践并成功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作为国家首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首批中国环境卫生行业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试点单位,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核心建立循环处理工艺,餐厨废弃物、污泥、医疗废物处理产生的后端废弃物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处理,发电收入随之增加。公司根据协议约定向地方政府、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医院等收取餐厨废弃物、污泥及医疗废物处理费。同时生活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炉渣、餐厨项目运营产生的粗油脂、提纯沼气所产生的生物质天然气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收入。
  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垃圾中转站,向政府提供生活垃圾的转运服务,收取相关中转站运行维护费及生活垃圾转运费用。
  (2)危废处理处置业务
  医疗废物处理项目在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下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协同处理,在绵阳市域范围内向医院收取医疗废物处理费。
  (3)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业务
  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加工方式就废弃物处理处置项目所需环保装备、焚烧自动化设施、清洁能源转化技术与设备进行销售并获取收益。此外,公司对外提供废弃物处理处置项目相关技术咨询、驻场监督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
  2、运营及生产模式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方式主要为公开招标、企业自主招标、直接采购。招采需求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需求,物资采购部门依据需求时间编制采购计划,依据招采预算金额确定招采方案,并执行相关审批程序。
  4、研发模式
  公司拥有成熟完善的研发体系,研发管理部是研发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研究院、技术装备中心及控股公司为研发项目承担部门或单位。同时,公司设立研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研发项目相关事项进行审核和决策,研发管理委员会下设研发专家库,负责对公司研发项目的相关技术进行论证。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023年,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和智能化转型的经营方针,紧紧围绕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技术创新、数字赋能、产能积蓄、人才强企等方面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1、技术创新有序推进研发成果成绩斐然
  基于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公司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切入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设备的研发,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践行科技改善环境的发展愿景。在热能高效利用、多效合一烟气净化、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PNCR技术与工艺等工艺环节及提高系统自动化率和热能利用效率、环保提标等细分领域进一步建立技术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公司炉排炉替代流化床设备的推广销售、自主研发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的国产化替代、以及面向烟气高效净化和飞灰资源化、无害化技术开展的研发项目,均紧扣“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主旨要求。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雄厚的技术储备,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行业难点痛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前瞻性的布局针对烟气净化以及飞灰处理两大行业难题的重点研发项目,在慈溪、防城港等地建设了高水平的研发基地和中试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在其他项目布局研发平台或试点建设计划,陆续开展多项技术研发工作。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垃圾焚烧多效合一烟气净化技术已进入中试试验阶段并完成了大部分工况的试验;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飞灰富氧熔融技术已经开展中试实验并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效果良好;PNCR装备及药剂已成功打开外部市场,市场及技术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各研发项目的有序推进,公司未来有望依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浪潮中赢得新市场拓展机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3,934.11万元,同比增长30.91%,近四年复合增长率64.32%。基于上述技术研发,2023年获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6项,实用新型5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9项,其中已发布6个,尚有1个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及1个团队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
  基于公司国产化应用的创新升级,以及设备更新与智能化升级转型的成果成熟应用经验,公司形成了可供借鉴的国际化方案,在境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突破,特别是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在完成泰国MAHA项目焚烧系统辅助设备的供货后,公司又成功签订了该项目的结构件及辅机供货合同,展现了出色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公司在泰国市场地位的逐渐稳固,还为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业务开拓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在重点境外区域市场取得新订单,境外市场业务渐入佳境。
  2、数字赋能提质增效开源节流成效显著
  在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方面,公司目前所有运营项目已实现数据网络全操作流程的覆盖,通过对生产、物资、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数据的全面治理和高效统计,实现自动分析与智能预警,将海量工业数据切实转化为生产要素,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及决策依据,全面提升公司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
  公司通过自动燃烧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和运行参数的优化,实现了提质增效;自主研发的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完成了科技成果评价,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针对逆推、顺推、行动、列动等不同炉型通过调整ACC参数均可达到自动投入,为探索AI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并已应用于全国大部分区域的多种炉型,既能优化已有同型式焚烧炉,实现公司全部焚烧炉的自动运行,又能对外提供改造服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该技术已在行业内实现市场化推广。
  目前,公司已针对生产现场的部分关键应用场景实施智能升级改造,如垃圾吊自动化及智能垃圾收储运系统、双重预防机制识别出的高风险区域智能化管控、智能巡检系统、供热管网“管网智能在线监督系统”、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智能值班系统等在不同运营项目公司开展试点应用与改造。公司将在此基础上适当超前、稳步推进,积极探索AI智慧电厂和数字孪生电厂的建设路径,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基于多年运营经验及技术优势,公司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作为提质、降本、增效的突破口,推动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
  公司大力推进供热业务拓展,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型配置,以热电联产模式打造新质生产力,成为绿色发展引擎。在已有供热业务的项目上,持续推进供热业务开拓、供热管网建设、探索移动储能供热,不断扩大供热覆盖面,其中慈溪项目#8提高入炉垃圾热值设计点至10.47MJ/kg,实现业界领先,并已顺利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及并网,供热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暂无供热业务的项目上,亦积极探索工业供热及民用供热的可行性,致力于为周边工业企业提供绿色热源赋能绿色制造。热电联产模式在大幅提高整厂热能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好的带动周边工业企业实现碳减排,赋能碳足迹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助力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2023年,公司整体对外输送绿色热能111.5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4.21%。公司在完成对衡阳项目和石家庄项目收购后,绿色热能业务版图将延伸至湖南、河北地区,未来公司整体供热能力有望得到大幅提升。其中石家庄项目在收购后通过精细化管控、运营质量提升等有效措施,快速融入公司版图,该项目有望在收购后的首年实现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公司积极拓展可燃陈腐垃圾、域外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废弃物、餐厨厨余垃圾、市政污泥、蒸煮毁型医疗废物、畜禽废弃物、农林废弃物、社会特殊废弃物等多种废弃物协同处置机会,增加入炉垃圾量,同时适时扩充餐厨、医废等设施产能,增加生物质天然气制备,充分发挥设施效能;通过对炉渣、粗油脂等副产品市场的深入调研,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增加投运项目的炉渣、粗油脂资源化销售收入。
  公司围绕新型工业化,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目标,通过空预器改造实现分段温度控制,精准用能降低能耗;通过渣库安装风管接入二次风管降低厂用电量消耗;通过对循环泵等高耗能用电设备实行分步技改,降低厂用电率;通过优化喷枪布置及环保设施系统技改,降低氨水使用量;通过改造水环真空泵提高发电效率;通过雨水回收系统节约厂用水量;通过集中统一采购、区域采购、网上采购、电商平台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智能化无人仓库,实现24小时自助领用及全面监测,形成智能配采方案,优化采购管理实现降本增效。2023年,生活垃圾处理量339.79万吨、上网电量89,459.91万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9.24%、19.13%,入厂吨垃圾耗电量同比降低约4%;供热111.5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4.21%。此外公司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处理餐厨9.98万吨、污泥4.34万吨、医疗废物0.45万吨、提纯沼气306.17万立方米、制备生物质天然气168.78万立方米。
  3、持续开拓积蓄产能优化设计高质建设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手订单总规模增至15,950吨/日,其中已投产规模为10,500吨/日,在建及筹建项目5,450吨/日;餐厨项目已全部投产,总规模为300吨/日;污泥项目总规模为200吨/日,其中已投产规模为150吨/日,筹建项目50吨/日。
  在投资拓展方面,公司基于资本实力、技术优势及管理经验等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投资管理模式,并据此完成了衡阳项目以及石家庄项目的收购,其中衡阳项目总处理规模为1,000吨/日,石家庄项目总规模1,200吨/日。收购石家庄项目后,公司将高水平的运营管理经验、高效的执行力以及深厚的企业文化深度输出,有效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行与快速融合,为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项目有望在收购后的首年实现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公司在手项目订单较为充足,除部分项目处于在建及投产初期,产能尚在逐步释放外,其他运营项目均已达产并稳定运行。公司建设项目均因地制宜优化设计,降低单位投资成本、提高整体收益率,慈溪项目炉排炉工程取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慈溪项目#8提高入炉垃圾热值设计点,协同处理适合焚烧的工业垃圾进一步实现热能高效利用,该项目已顺利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及并网。公司其他各在建项目均在有序推动,江油项目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玉溪项目已正式开工;衡阳项目已取得国网衡阳供电公司关于电力接入系统方案批复;藤县项目已完成项目用地报批资料送审,积蓄产能将在未来逐年释放。
  4、优化机制人才强企科学选育年轻干部
  公司始终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面对新时期、新征程、新任务,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并持续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生产要素活力;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打造能够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梯队,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
  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大力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公司企业文化积淀传承的基础上,凝练形成公司新发展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以创造价值、报效祖国、回报股东、丰富人生为宗旨;弘扬真诚坦荡、拼搏担当、求真唯实、守正创新的精神;倡导追求卓越、敏捷高效、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行为准则,统一思想,上下同欲,不断夯实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人才优势,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研发人员激励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络、线下、内部竞聘等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各类人才。2023年,公司完成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届监事会的换届选举、高级管理人员聘任及总经理引进(博士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公司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企业文化、综合管理、岗位技能、专项技能等四类培训,覆盖员工超2000人次,受训总时长逾37,000小时,对员工的职业能力及专业技能进行全方位提升。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不限于“青年干部特训营”、“空中课堂”、工程与生产运营主体技术交流、新老电厂“结对子”人才交流与培养、“工匠杯”技能比武大赛、全能值班员培养、职称与职业资格提升计划等;同时公司还通过人才纵横向调动以干代培的方式,推动总部与控股公司,以及控股公司之间的人才交流,实现管理与专业人才的轮岗交流与技术互融共享。公司通过上述各类培训及交流达到全级次业务协同、文化认同、技术推广、联动创新,畅通科技、人才、培训的良性循环,为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补齐急需人才。
  人才储备与选拔方面,公司通过干部梯队建设专题调研,全面分析公司人才队伍情况,形成公司各层级人才储备库及人才发展方案,打造双通道、多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能、体现职业价值创造舞台。公司合理优化各层级人员年龄结构,加快推进干部年轻化工作。推动80后、90后干部进入控股公司经营班子,大力培养85后、90后干部成为中层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着力提升95后全能值班员人数比例,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2023年,公司完成了11家控股公司的经营班子选聘工作,完成干部选拔任用66人次,选拔80-90担任总部中层及控股公司高管24人次。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职人数893人,员工平均年龄38岁,董监高平均年龄50岁,管理层平均年龄46岁;其中25-40岁人数占员工总数的66%,大专及本科占员工总数的80%。公司总部及各控股公司80后经营班子23名,占全级次经营班子总数的42%,公司80、90后管理人员65名,占全级次管理人员总数的68%。其中,2023年新增80、90管理人员22名占全级次管理人员总数的23%。资深的管理团队及充实的人才储备为公司获取优质项目、保障运营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考核与激励方面,公司通过专业技能评估、工作业绩考核、自我评价、360评估等多维度、多角度考核体系,对各类人才实行动态考核和浮动激励;同时通过员工参与战略配售等长期多维度的激励安排,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相结合,实现公司发展培育人才进步,人才进步促进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依托股东背景打造卓著品牌
  公司实际控制人国科控股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家中央级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企业,代表中国科学院统一负责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
  公司控股股东中科集团是中国科学院“一院两制”办院方针指导下设立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历经30年发展,中科集团致力于聚力稀土永磁材料和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建设技术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团公司。
  公司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的生态环保战略,系中国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环保产业平台,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技资源实现产研协同发展及广泛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环保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无废城市”建设、“和美乡村”建设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汇聚企业力量,提供产业支撑。
  (二)优质运营能力铸就卓越产品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化的企业,也是国内深耕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并据此实现危废处理处置领域拓展的企业之一。公司具有丰富的环保领域BOT、BOO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此外,公司拥有循环流化床技术升级为炉排炉技术的整厂改造能力及成功经验;在生产要素的创新型配置上,公司创新以热电联产模式打造新质生产力,拥有热能多元化高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典型业绩;在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公司拥有以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创新实践经验。
  中科环保已经建立起符合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最高等级要求的服务体系和相应的服务水平,为首批获得中城环认证中心关于环境服务特级认证的三家公司之一。慈溪项目、绵阳项目、三台项目在服务管理、服务特性及服务能力方面得到行业认可,获得了首批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服务能力最高等级一级认证证书,先后荣获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2023年6月,公司获得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颁发的“中国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综合实力二十强”;公司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以及多模式项目运营管理优势,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运营能力和先进技术装备设计供货能力的企业。所使用的炉排炉技术,为行业内成熟且先进的主流焚烧炉技术,通过多年来对国内不同地区垃圾组分特点的研究进行产品适应性优化,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域拥有应用实践案例与数据积累,并已推广至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境外地区,具有垃圾处理适应能力强、维护成本低、运行稳定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燃烧较为充分、减少原始污染物生成等特点。同时,公司还依托自身技术积累,研究开发了ACC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内多品牌大部分区域的炉排炉产品,提升焚烧炉自动化水平。在行业科技成果评价认证中,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创新领先带动绿色高质发展
  公司内部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深耕于环保行业,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及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在先进焚烧技术与装备、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术与装备、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等领域具有相对技术优势。公司慈溪项目曾多次为《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阻滞二恶英产生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和《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污染物阻断技术研究》等课题研发提供现场应用研究、工程实验支持和工程示范,所参与《废弃物焚烧与钢铁冶炼二恶英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项目荣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控股公司中科能环所参与《有机废弃物高负荷厌氧消化和低压变压吸附脱碳生产生物天然气技术》被评为2021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公司积极联合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合作研发,针对烟气净化以及飞灰处理等行业难点痛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垃圾焚烧多效合一烟气净化技术已进入中试试验阶段并完成了大部分工况的试验;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飞灰富氧熔融技术已经开展中试实验并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效果良好;与丹麦伟伦公司建立中外合作关系,获得炉排炉焚烧技术的授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活垃圾特性进行国产化应用的创新升级,推动行业设备更新与智能化升级转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较早实现了循环流化床工艺焚烧发电厂在不停产情况下改扩建为炉排炉工艺的工程示范。公司将致力于持续打造完善“自主研发、院所合作、引进创新”体系,建立并巩固技术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并提升技术经济效益。
  (四)一流人才梯队引领持续发展
  公司多年来围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从事管理、市场开拓、技术开发和投资运营,建立了一支集技术研发、运营管理、投融资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团队,形成了以核心技术骨干为基础、一般技术人员及骨干运营人员辅助、相关岗位人员参与的网状管理体系。公司中高层管理团队均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对环保行业有较为深刻的认知。2023年,公司完成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届监事会的换届选举、高级管理人员聘任及总经理引进(博士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截至目前,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比为80%,均在环保行业沉淀多年,具有多年丰富的环保行业经营管理或研究经验。同时,公司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及战略配售等长期多维度激励方式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截至2023年底,在职人数893人,员工平均年龄38岁,董监高平均年龄50岁,管理层平均年龄46岁;其中25-40岁人数占员工总数的66%,大专及本科占员工总数的80%。
  另一方面,公司面向新时代发展要求,一批青年干部与骨干人才陆续走上管理岗位。80后干部进入各控股企业高层管理队伍,85后、90后干部进入中层管理队伍。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青年干部与年轻骨干,将成为公司解放思想、创新奋进、勇于拼搏的中坚力量。
  2023年,公司完成了11家控股公司的经营班子选聘工作,完成干部选拔任用66人次,选拔80-90担任总部中层及控股公司高管24人次。公司总部及各控股公司经营班子中80后人员23名,占全级次经营班子总数的42 %,公司管理人员中80、90后人员65名,占全级次管理人员总数的68%;其中,2023年新增80、90管理人员22名占全级次管理人员总数的23%。
  公司积极倡导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其融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以创造价值、报效祖国、回报股东、丰富人生为宗旨,坚持真诚坦荡、拼搏担当、求真唯实、守正创新的精神,构建追求卓越、敏捷高效、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行为准则。公司将持续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努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组织环境。通过定期开展生产经验交流工作,分享最佳实践,促进知识共享;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推动人才交流,拓宽员工视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建立针对共性问题的技术创新亮点推广机制,通过组织赋能,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各级、各岗位员工专业能力与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为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资深的管理团队及充实的人才储备为公司获取优质项目、保障运营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五)治理现代夯实一流企业根基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相融互促,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减污降碳、科研创新上下功夫,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稳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在多家金融机构保有充分的授信头寸,同时符合发行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条件,基于上述良好的财务条件,公司未来在新项目投资、项目并购、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规范运作,提高治理水平,并以精细化、数字化为抓手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将工业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夯实稳健运营根基,开启对标一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运营效率整体提升、融资成本的压降、收购新项目增加产能、应收账款清收等综合措施,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0,400.54万元,同比减少12.07%,主要系上期在建BOT项目陆续投产,本期在建BOT项目尚处于建设筹备阶段暂未发生大额建设投入,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差异导致本期建造收入较上年大幅减少;剔除建造业务收入,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0%。实现净利润31,067.45万元,同比增长24.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67.42万元,同比增长27.12%。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也是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期。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国家推行出台一系列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包括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无废城市”及“和美乡村”建设,鼓励多种废弃物“多位一体”综合处置,鼓励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垃圾焚烧能力建设;优化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使用新能源、提高城市热电多元化利用效率,将废弃物由污染物转化为绿色清洁的新能源。
  技术创新及行业质量提升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行业也在不断的革新,部分省市发布了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行业环保绩效创A力度,环保政策趋严,整体行业开始从“争量”向“竞质”重新构建发展格局,“抢滩圈地”的时代已基本落幕,行业创新驱动力将不断增强,形成符合行业发展及自身属性的新质生产力。综合国内生活垃圾特点以及行业的堵点、卡点,未来技术进步方向将聚焦炉排炉焚烧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理水平、热能利用效率、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等。综合智慧能源形态正逐步形成,AI智慧电厂、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创新以及深度融合,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发力点和增长点。
  在行业发展空间方面,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深化及质量提升,人均生活垃圾产量将进一步增加,行业产能需求仍有增长空间;由于县级地区生活垃圾体系不够完善,县域地区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并未得到有效覆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县域垃圾处理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释放。一方面,伴随着环保排放标准的趋严,新技术的应用、环保设备的提标改造成为了部分企业的迫切需求,也因此打开了一定的市场增量空间。另一方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固危废资源化的市场存在较大拓展空间。
  境外市场方面,随着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沿线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人口增长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地区废物量急剧增加,有限的填埋空间使得废物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垃圾焚烧发电作为解决方案。而国内的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经验以及资金的加持下加大向境外的输出力度,境外市场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将推动行业形成一批具有高水平、高质量、高科技的头部企业。同时,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专业化整合的任务要求,国央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央企间资源有效整合;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内部深度整合融合。
  (二)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中国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环保产业平台,公司致力成为“科技改善环境”的卓越企业。通过连接技术供给侧、政府需求侧及社会资本方,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废弃物处理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政府“无废城市”建设需求解决平台以及环保产业资本市场对接平台。
  公司以建设一流企业为目标,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基于“美丽中国”及“无废城市”建设需求,围绕“自主研发、院所合作、引进创新”,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技资源实现产研协同发展及有效整合,对生活类、工业类、农林类的废弃物形成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的产业链协同,实现减污降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开拓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和新能源等方向的业务,着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战略行动计划提供产业支撑。
  (三)经营计划
  1、治理现代,推动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也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公司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持续创造价值、报效祖国,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改善环境的宏伟愿景。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研究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公司始终坚持真诚坦荡、拼搏担当、求真唯实、守正创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大力选拔年轻干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追求卓越、敏捷高效,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使企业党建工作有效促进各执行层面与企业生产经营相互契合、同频共振;通过对控股公司的党建工作开展“建设年”“提升年”“成效年”三类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企业巡回检查、党建督查工作,落实党内监督,完善大监督体系,提升监督合力,以党建“软实力”助推生产经营“硬发展”。公司将持续不断完善现代化治理结构,实现生产经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推进企业改革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动力支持。
  2、创新领先,核心技术打造新质生产力
  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高效推进技术研发与升级,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以创新领先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重点针对自动燃烧控制、烟气高效处理、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烟气低温余热利用及优质环保材料开发等行业难点痛点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在固废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不断提升核心技术优势。同时,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推进与院校、科研机构尤其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属研究所的多种模式合作,探索建设联合研发平台,进一步发掘环保减污降碳前沿技术;研究固危废资源化、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发展前景,探寻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及“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公司将按计划推进各重点研发项目,并依托研发基地开展研究试验,完成中试并结题后,适时进行产品化转化;同时重点围绕已取得成果的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和优质环保材料PNCR等产品继续加大市场推广。
  3、产品卓越,深耕主业促进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已形成丰厚的技术经验积累,凭借多种废物协同处理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和热电联产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经验,公司将继续全面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通过入炉垃圾管理、热效率提升、设备维护与焚烧工况改善、提升烟气净化效率、研究飞灰资源化技术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手段,实现存量业务的进一步提质增效。
  项目拓展方面,公司要抓住双碳战略目标和“无废城市”、“和美乡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布局区域统筹,抓住并购机遇,加大对生活垃圾和农林生物质、工业废弃物协同处置的实践应用,聚焦优质或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探索产业链整合机会,实现量的增长。
  产业链延伸方面,公司高度重视中央提出的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指引。在我国仍存在大量老旧流化床改造的需求和焚烧厂数智化转型、烟气低成本高效处理等技术设备升级换代需求的背景下,公司着眼于提供优质炉排设备,自主优化设计的大型焚烧炉排(1000吨/日)适用于国内外焚烧项目;依托ACC产品国际先进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自动焚烧控制系统的国产化产品替代;加速烟气净化和飞灰资源化技术产品的研发及推广,为行业设备改造和产能升级提供最佳产品技术实践。
  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把握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境外合作机会,开拓境外市场业务,资产投资与产品技术销售相结合,构建并完善境外市场业务模式,抢占境外市场先机,拓宽境外市场业务。
  同时,公司将在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及新能源领域深入发掘与生活垃圾处理协同增效的行业机会,探索第二增长曲线。以实干与担当践行“双碳”目标,为新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品牌卓著,数智转型争创一流企业
  数字化建设是推进中科环保建设一流企业的重要动力。公司以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为抓手,通过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升级,促进海量工业数据切实转化为生产要素,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及决策依据,将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对标一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上,2024年,公司将继续深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应用水平,不断推动数据高效统计分析和经营预警的智能化深度应用,并积极探索AI智能化管理:对试点项目进行垃圾吊自动化及智能垃圾收储运系统改造;推广智能化无人仓库;优化智能巡检系统以及部分岗位的无人值守试点研究,进一步提高运营电厂的自动化投入率。通过对数字传感、传输网络、应用平台等进行智能升级、过程控制优化等升级改造,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实现高效风险管控和减员增效。公司将在此基础上适当超前、稳步推进,积极探索AI智慧电厂和数字孪生电厂的建设路径,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公司在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控等各业务链条开展对标一流、精细管控、组织赋能、人才提升的精品战略,塑造公司品牌价值。2024年,公司要建设面向一流同行的全面对标体系,找不足、补短板、促提升、谋发展,把各项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公司将完成研发基地实验室改造;提升建设项目质量标准;持续优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系统,开展全级次跨系统综合性数据分析;持续推进运营项目“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申报,并在此基础上具备完成清洁焚烧评定的条件;通过中国零碳/负碳产业园试点验收;进一步提升宁波地区、石家庄地区绿色热能供应,并对其他地区项目进行经验推广及复制,提升公司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5、国企担当,以人为本实现绿色发展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公司积极响应新的挑战与要求,用好国家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充分利用绿色金融对环保低碳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以产融结合为核心策略,不断完善投融资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企业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表现。公司将持续加强ESG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现代治理结构,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升ESG专业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和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打造一流的企业文化和行业标杆。在干部梯队建设方面,到2024年底,总部中层管理人员中45岁及以下占比要达到80%;控股公司经营班子中45岁及以下占比要达到50%;控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中40岁及以下占比要达到50%。公司坚信,优秀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将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此外,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价值传递工作。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创造价值、共享成果,实现投资者价值的最大化。
  公司未来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绿色低碳经济,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履行国有环保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推动我国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述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业绩承诺,敬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核心技术无法及时更新迭代风险
  公司持续扩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规模,同时增加生活类垃圾处理范畴,并向危废处理处置领域拓展,其主要竞争力之一在于掌握焚烧自动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并拥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配套技术装备、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天然气净化与利用等方面的工艺技术。
  若公司未来无法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未能匹配废弃物特征变化并及时跟进技术迭代升级,或未能满足国家关于废弃物处理处置相关环保等方面要求,公司可能由此存在竞争力下降、盈利能力下滑风险。此外,若未来出现能够提升生活类垃圾处理效率的新技术,公司将面临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流程、培养新技术人才等需求,进而增加公司经营成本。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提高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旗下科研院所及高校之间的科技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项目,整合科技资源。公司将重点关注和分析高参数电厂的运行参数,联合专业设备厂商,总结高参数运行状态下的设备腐蚀规律和检修维护经验,在投产设施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为更高参数设备设施的研发和工程应用打好基础。
  2、项目竞价风险
  根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办法》《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法规规定,明确申报2021年中央补贴生物质发电项目分为非竞争配置项目和竞争配置项目,其中2020年1月20日(含)以后当年全部机组建成并网但未纳入2020年补贴范围项目及2020年底前开工且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建成并网项目,为非竞争配置项目;2021年1月1日(含)以后当年新开工项目为竞争配置项目。
  新建项目将进行电价竞争性配置的,未来竞价政策变动,电价受到市场供需波动影响时,会导致电价补贴降低、收益水平下降、未能如期纳入竞争配置名单、无法及时享受电价补贴或竞价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针对建设项目加强进度监管,保障竞争性配置项目按时申报和审核,并在政策规定的时限内投运,避免电价补贴的降低。在政策方面,及时收集、掌握国家对于垃圾发电领域竞价政策的最新动态,对于竞价政策的最新变化,以最快速度予以研究,及时提出应对方案,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与项目主管部门积极沟通,落实特许经营协议中针对电价退坡的补偿机制。对于市场方面,针对电价受市场供需影响可能导致竞价价格不及预期的潜在风险,公司将积极拓展项目公司周边供热市场,加大对外供蒸汽、供热水量,降低对电价补贴的敏感性;通过CCER、绿证等方式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取相应收入,补偿竞价价格带来的收入下降损失。
  3、环保政策趋严风险
  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严格监管。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政府一方面出台了支持环保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政策,另一方面亦加大了对环保行业的监管力度。伴随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继续提高,环保政策持续趋严,环保合规压力愈发增强。此外,公司为适应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环保投入将随之增加,对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均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新的环保工艺应用、自动化水平提高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减轻环保标准提升带来的成本压力。
  4、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过程对生产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员工在日常生产中出现操作不当、设备使用失误等意外事故,公司将面临安全生产事故、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安健环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化,进一步完善生产运营及项目建设标准化;每年公司与各控股公司及相关人员签订《年度安健环管理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教育、安全事故学习、规章宣贯、专业技能培训等提升安全意识;对各项目现场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考核,并指导控股公司落实问题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落实及现场安全设施完好,满足生产运行及项目建设需求。公司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