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

  • 产品类型:

    芯片

  • 产品名称:

    芯片

  • 经营范围:

    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产品的生产,销售;电子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销售;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283.2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9.53%
  • 第一大客户
  • 第二大客户
  • 第三大客户
  • 第四大客户
  • 第五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大客户
2303.04万 9.81%
第二大客户
2195.01万 9.35%
第三大客户
2038.12万 8.68%
第四大客户
1406.36万 5.99%
第五大客户
1340.72万 5.7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7.70%
  • 第一大供应商
  • 第二大供应商
  • 第三大供应商
  • 第四大供应商
  • 第五大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大供应商
6379.57万 26.67%
第二大供应商
3337.44万 13.95%
第三大供应商
1533.88万 6.41%
第四大供应商
1407.34万 5.88%
第五大供应商
1145.49万 4.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326.5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4.94%
  • 第一大客户
  • 第二大客户
  • 第三大客户
  • 第四大客户
  • 第五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大客户
2953.81万 18.12%
第二大客户
1408.78万 8.64%
第三大客户
1030.58万 6.32%
第四大客户
983.78万 6.03%
第五大客户
949.61万 5.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3.15%
  • 第一大供应商
  • 第二大供应商
  • 第三大供应商
  • 第四大供应商
  • 第五大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大供应商
5243.23万 31.17%
第二大供应商
4472.16万 26.58%
第三大供应商
1288.09万 7.66%
第四大供应商
781.12万 4.64%
第五大供应商
521.60万 3.1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416.3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9.51%
  • 第一大客户
  • 第二大客户
  • 第三大客户
  • 第四大客户
  • 第五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大客户
3478.00万 18.29%
第二大客户
1833.70万 9.64%
第三大客户
1659.05万 8.72%
第四大客户
1452.28万 7.64%
第五大客户
993.26万 5.2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137.1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4.40%
  • 第一大供应商
  • 第二大供应商
  • 第三大供应商
  • 第四大供应商
  • 第五大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大供应商
3009.27万 17.92%
第二大供应商
2009.21万 11.96%
第三大供应商
1725.24万 10.27%
第四大供应商
1471.19万 8.76%
第五大供应商
922.27万 5.4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592.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5.63%
  • 第一大客户
  • 第二大客户
  • 第三大客户
  • 第四大客户
  • 第五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大客户
2921.85万 21.41%
第二大客户
1345.03万 9.86%
第三大客户
1328.32万 9.73%
第四大客户
1115.44万 8.17%
第五大客户
881.36万 6.4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200.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7.07%
  • 第一大供应商
  • 第二大供应商
  • 第三大供应商
  • 第四大供应商
  • 第五大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大供应商
2312.83万 11.83%
第二大供应商
2179.14万 11.15%
第三大供应商
1814.31万 9.28%
第四大供应商
1608.13万 8.23%
第五大供应商
1285.88万 6.5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705.0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5.19%
  • 第一大客户
  • 第二大客户
  • 第三大客户
  • 第四大客户
  • 第五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大客户
1550.26万 14.89%
第二大客户
1441.13万 13.84%
第三大客户
649.60万 6.24%
第四大客户
593.15万 5.70%
第五大客户
470.87万 4.5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725.6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1.27%
  • 第一大供应商
  • 第二大供应商
  • 第三大供应商
  • 第四大供应商
  • 第五大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大供应商
1410.26万 15.30%
第二大供应商
1248.09万 13.54%
第三大供应商
914.39万 9.92%
第四大供应商
772.13万 8.38%
第五大供应商
380.75万 4.1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与经营计划实现情况  亚成微专注高速功率集成技术的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封装、老化测试筛选及市场开拓,集芯片研发和封装测试筛选一体化。主营产品包括:应用于汽车智能配电、域控制器(车身控制器)、高端装备的智能功率开关芯片;为5G通讯设备提供关键的核心芯片ET-PA;物联网终端及可穿戴设备用的高功率密度DC-DC电源芯片;智能手机快充用AC-DC芯片;线性LED照明驱动芯片;MOSFET。  公司坚持高端模拟发展路线,紧密跟踪传统领域及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布局并研发了一批与市场高度契合的新产品,并加大了现有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公司的研发团队、市场销售团队不断充实壮...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与经营计划实现情况
  亚成微专注高速功率集成技术的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封装、老化测试筛选及市场开拓,集芯片研发和封装测试筛选一体化。主营产品包括:应用于汽车智能配电、域控制器(车身控制器)、高端装备的智能功率开关芯片;为5G通讯设备提供关键的核心芯片ET-PA;物联网终端及可穿戴设备用的高功率密度DC-DC电源芯片;智能手机快充用AC-DC芯片;线性LED照明驱动芯片;MOSFET。
  公司坚持高端模拟发展路线,紧密跟踪传统领域及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布局并研发了一批与市场高度契合的新产品,并加大了现有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公司的研发团队、市场销售团队不断充实壮大,使得公司整体研发实力明显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显著提高,进一步根据市场需要拓展了相关产品线。
  公司在高端装备、5G通讯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积极拓展业务,联合重点客户进行产品研发。同时,公司产品在高端装备市场的业务推广取得了良好进展,报告期内持续助力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
  1、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181,223.38元,同比增长43.78%。主要系公司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基于战略布局持续研发投入的功率集成系列产品规模化量产交付,该类产品报告期内导入特定客户达300余家,致使报告期营业收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27,504,035.31元,同比增长126.24%,净利润增加主要系高端装备市场的业务收入增加。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及研发成果的保护,报告期内研发投入28,774,674.23元,占营业收入比率13.82%,同比增长19.98%。报告期内,公司整体销售情况基本稳定,净利润及毛利率均有增长。
  2、研发情况
  (1)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28,774,674.23元,占营业收入比率13.82%,同比增长19.98%。研发团队建设方面,公司通过社会招聘及校园招聘等多种渠道引入研发人员壮大研发团队,同时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创新机制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引入优秀博士人才,增强公司研发实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0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0.48%。
  (2)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功率集成系列产品之一智能功率开关产品线是汽车智能配电、域控制器(车身控制器)、高端装备、工业控制领域固态配电和离散量驱动的重要器件,其已进入多规格多客户批量验证出货。该系列芯片在国内率先实现自主可控,具有大电流并集成多种保护诊断功能,在许多应用中可替代继电器和保险丝,是工业控制和汽车智能配电系统及其他装备的关键器件。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继续开发了多款汽车配电和域控制器相关的新产品,进一步丰富公司的相关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功率MOSFET产品实现40-1200V耐压全覆盖,产品规格扩展为1A-300A,产品工艺类型包含了高压平面型,高压超结型及中低压SGT型等,涵盖了高端装备、工业级及消费类等产品应用,均已批量出货。
  报告期内,公司AC-DC产品线实现高效准谐振模式原边反馈系列产品大批量客户交付,已广泛应用于电信网通机顶盒适配器、监控安防类适配器、家用照明类供电电源系统及数码产品充电器等多个领域,市场反馈良好。实现超宽范围VCC、准谐振模式副边反馈系列产品批量交付,覆盖PD快充产品18-65W多个功率段,应用于助动车充电、旅行充电器、智能电工排插等领域,匹配Smart高压启动模块及GaN集成技术,助力客户实现高功率密度、高效集成方案,提升产品性价比。公司150V高压CCM同步整流方案产品批量交付,广泛应用于百瓦以内的PD快充产品、中大功率高效适配器产品、家用照明类电源系统、模块电源产品等领域,极简外围帮助客户实现超高性价比设计,快速开发上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60V高频同步整流系列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已开始批量交付客户生产,广泛应用于智能电工排插,数码产品充电器,手机充电器,中小功率适配器及模块电源产品等领域。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成果的保护,对知识产权的挖掘、申请、保护、人员奖励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及规范,设立专有部门负责知识产权日常工作的开展。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认定“陕西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3年,公司新授权发明专利4项、PCT专利3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各项知识产权158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实用新型专利
  38项、PCT专利7项;公司累计在申请中各项知识产权71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PCT专利8项。
  (二)行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潮流的不断推进,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及市场规模均实现了高速扩张,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量为3514亿块,同比增长6.9%。继去年下滑后,集成电路产量再次恢复上涨趋势,然而集成电路进出口量已连续两年下滑。集成电路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但却长期依赖进口,在全球的芯片产业中也处于弱势的地位,尤其近些年外国断供以来,导致中国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加快发展自有核心技术、提高芯片的自给率已经迫在眉睫。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的发展目标,根据TechInsights的数据,2023年中国芯片自给率不足30%。为了实现产业的自主可控,集成电路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有望得到政策大力扶持,产业、资本环境持续完善。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存量市场为智能手机、PC及智能家用电器、智能家居,增量部分主要来自于智能汽车产业,5G、5.5G和6G,AI大模型toB和toC的大规模商用,航空航天及特种装备。

  二、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分析
  1、委托加工风险
  公司采用了国内大部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所选择的委托加工经营模式,轻便灵活,没有沉重的生产线运营负担,也无需负担芯片生产线昂贵的维护成本,让公司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但是委托加工在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环节需要不同的厂家完成,因此在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产品质量的把控、产能交期的保证以及不可抗力因素方面,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1、委托加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产品在不同代工环节选择多家供应商合作,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质量保证协议,并经常对供应商进行不定期稽核和质量评测,避免单一供应商及生产工艺对产品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
  公司作为集成电路设计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能力和稳定的研发团队上。高技术的专业设计人员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积累,且目前国内对集成电路
  流失或短缺风险
  设计人员需求剧增,因此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技术水平研发团队是公司能够保持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核心人才的流失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带来风险。应对措施:针对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一方面,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核心技术人员一般任公司高管或部门主管,公司制定研发成果激励制度,充分提高研发人员积极性,并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成立集成电路工程协同培养育人基地,形成产学研合作,在公司建立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储备及人才培养,使技术人员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微电子学院联合共建“国家工程中心”,提升公司研发实力。
  3、公司治理的风险
  股份公司设立后,逐步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适应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人员不断增加,对公司治理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经营中存在因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而影响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逐步制定了新的治理制度,包括《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同时根据发展需求,对已有制度进行补充修订。随时完善建立公司治理制度;另一方面公司加强团队建设,进行员工培训、管理培训,提高中层管理水平,保证各项制度稳定实施,保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