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盐、锶盐和锰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无机盐、锰盐
专用型碳酸钡 、 多品种硫酸钡 、 高纯碳酸钡 、 高纯氯化钡 、 碳酸锶 、 硝酸锶 、 氯化锶 、 氢氧化锶 、 高纯碳酸锶 、 一次电池和锂电池用EMD 、 高纯硫酸锰 、 四氧化三锰 、 硫磺 、 硫脲 、 硫化钠 、 钡渣环保砖
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无机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新型环保建筑墙体材料的生产、销售(化学危险品仅限于硝酸钡、氯化钡、硫磺、硫脲、硫化钠)。)
业务名称 | 2024-09-30 | 2024-06-30 | 2024-03-31 | 2023-12-31 | 2023-09-30 |
---|---|---|---|---|---|
氢氧化钡营业收入(元) | 4429.00万 | 3851.00万 | - | - | - |
电池级碳酸锂营业收入(元) | 773.00万 | 946.00万 | - | - | - |
电解二氧化锰营业收入(元) | 6596.00万 | 6054.00万 | - | - | - |
硫磺营业收入(元) | 934.00万 | 718.00万 | - | - | - |
硫脲(含精制、高纯品)营业收入(元) | 2390.00万 | 2422.00万 | - | - | - |
硫酸钡营业收入(元) | 4159.00万 | 4096.00万 | - | - | - |
碳酸钡营业收入(元) | 1.59亿 | 1.81亿 | - | - | - |
碳酸锶营业收入(元) | 4135.00万 | 4425.00万 | - | - | - |
高纯硫酸锰营业收入(元) | 934.00万 | 710.00万 | - | - | - |
高纯钡盐营业收入(元) | 5805.00万 | 4378.00万 | - | - | - |
产量:氢氧化钡(吨) | 4971.00 | 6046.00 | 5525.00 | 4704.00 | 1896.00 |
产量:电池级碳酸锂(吨) | 0.00 | 173.00 | 585.00 | 335.00 | 177.00 |
产量:电解二氧化锰(吨) | 3961.00 | 3422.00 | 3791.00 | 4683.00 | 4728.00 |
产量:硫磺(吨) | 9252.00 | 8452.00 | 1.02万 | 7728.00 | 9980.00 |
产量:硫脲(含精制、高纯品)(吨) | 1898.00 | 1784.00 | 1927.00 | 1888.00 | 1772.00 |
产量:硫酸钡(吨) | 1.11万 | 1.12万 | 1.12万 | 1.18万 | 9682.00 |
产量:碳酸钡(吨) | 5.23万 | 4.83万 | 6.12万 | 5.92万 | 5.92万 |
产量:碳酸锶(吨) | 6254.00 | 5613.00 | 6079.00 | 5860.00 | 5562.00 |
产量:高纯硫酸锰(吨) | 1357.00 | 1092.00 | 1741.00 | 4535.00 | 3836.00 |
产量:高纯钡盐(吨) | 7071.00 | 5117.00 | 5770.00 | 4753.00 | 3794.00 |
销量:氢氧化钡(吨) | 5591.00 | 4715.00 | 4846.00 | 4598.00 | 4104.00 |
销量:电池级碳酸锂(吨) | 80.00 | 103.00 | 590.00 | 325.00 | 210.00 |
销量:电解二氧化锰(吨) | 4895.00 | 4405.00 | 2918.00 | 3658.00 | 4315.00 |
销量:硫磺(吨) | 8717.00 | 8134.00 | 8283.00 | 8163.00 | 8167.00 |
销量:硫脲(含精制、高纯品)(吨) | 1989.00 | 2166.00 | 1218.00 | 2027.00 | 1737.00 |
销量:硫酸钡(吨) | 1.09万 | 1.22万 | 9822.00 | 1.46万 | 1.51万 |
销量:碳酸钡(吨) | 5.02万 | 6.45万 | 4.43万 | 7.01万 | 5.58万 |
销量:碳酸锶(吨) | 6096.00 | 6648.00 | 6180.00 | 6314.00 | 5043.00 |
销量:高纯硫酸锰(吨) | 1831.00 | 1502.00 | 3241.00 | 4151.00 | 5006.00 |
销量:高纯钡盐(吨) | 6905.00 | 5005.00 | 4740.00 | 4545.00 | 4005.00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1.49亿 | 6.80% |
B公司 |
8857.30万 | 4.03% |
D公司 |
5128.01万 | 2.33% |
C公司 |
4474.97万 | 2.04% |
E公司 |
4219.04万 | 1.9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1.78亿 | 14.56% |
B公司 |
8029.50万 | 6.57% |
C公司 |
6172.10万 | 5.05% |
D公司 |
6154.03万 | 5.04% |
E公司 |
4864.81万 | 3.9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4.41亿 | 15.47% |
B公司 |
2.33亿 | 8.15% |
C公司 |
1.17亿 | 4.11% |
D公司 |
7637.33万 | 2.68% |
E公司 |
7362.37万 | 2.5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2.40亿 | 13.43% |
C公司 |
9690.35万 | 5.43% |
D公司 |
8528.50万 | 4.78% |
B公司 |
8363.33万 | 4.69% |
E公司 |
8306.90万 | 4.6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C公司 |
1.07亿 | 4.88% |
B公司 |
8418.50万 | 3.83% |
A公司 |
7671.26万 | 3.49% |
D公司 |
5586.83万 | 2.54% |
E公司 |
4489.96万 | 2.0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8606.96万 | 6.48% |
D公司 |
6102.26万 | 4.60% |
B公司 |
5805.72万 | 4.37% |
C公司 |
5702.81万 | 4.30% |
E公司 |
5494.09万 | 4.1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7583.20万 | 5.50% |
B公司 |
6318.42万 | 4.59% |
D公司 |
2988.31万 | 2.17% |
E公司 |
2808.98万 | 2.04% |
C公司 |
2657.55万 | 1.9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5436.14万 | 6.23% |
C公司 |
4827.06万 | 5.53% |
E公司 |
4461.75万 | 5.11% |
B公司 |
3670.64万 | 4.21% |
D公司 |
3401.35万 | 3.9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8626.13万 | 5.66% |
B公司 |
7992.81万 | 5.25% |
C公司 |
5755.31万 | 3.78% |
D公司 |
3973.04万 | 2.61% |
E公司 |
3233.26万 | 2.1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A公司 |
6156.15万 | 6.67% |
C公司 |
5138.54万 | 5.56% |
B公司 |
4642.11万 | 5.03% |
E公司 |
3067.92万 | 3.32% |
D公司 |
2928.51万 | 3.17%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制造业”门类下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一)公司属于行业及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是钡盐、锶盐和锰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钡盐和锶盐属无机化工基础材料,锰系产品属电子化学材料,公司(碳酸钡)2024年上半年入围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以及子公司大龙锰业、红蝶新材料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及子公司大足红蝶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贵州省和重庆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红蝶新材料被国家工信部列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制造业”门类下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一)公司属于行业及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是钡盐、锶盐和锰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钡盐和锶盐属无机化工基础材料,锰系产品属电子化学材料,公司(碳酸钡)2024年上半年入围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以及子公司大龙锰业、红蝶新材料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及子公司大足红蝶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贵州省和重庆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红蝶新材料被国家工信部列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钡盐产品主要包括多规格专用型碳酸钡、多品种硫酸钡、高纯碳酸钡、高纯氯化钡、高纯硝酸钡、氢氧化钡、硝酸钡,锶盐产品主要包括碳酸锶、硝酸锶、氯化锶、氢氧化锶、高纯碳酸锶,锰系产品主要包括一次电池和锂电池用EMD、高纯硫酸锰等产品。同时,公司还涉及提纯加工电池级碳酸锂以及副产品硫磺、硫脲、硫化钠的生产、销售,以及天然色素产品。
碳酸钡主要用于陶瓷及陶瓷釉料、功能玻璃、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以及其他钡盐产品的生产;硫酸钡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蓄电池、冶炼等领域,其中改性硫酸钡主要用于农用地膜、大棚保护膜、缠绕膜等产品;药用硫酸钡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高纯碳酸钡主要用于液晶和光学玻璃基板行业;氢氧化钡主要用于钛酸钡、高纯碳酸钡、高纯偏磷酸钡、催化剂等产品的生产;硝酸钡用于制造光学玻璃、液晶屏、高端电子行业,也用作氧化剂、分析试剂以及信号弹、焰火、陶瓷釉料、医药等。锶盐产品主要用于磁性材料、液晶玻璃基板、金属冶炼、烟花焰火以及其它锶盐的深加工等行业。电解二氧化锰产品主要用于一次电池和锰酸锂正极材料,高纯硫酸锰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原料为煤炭和重晶石,子公司大龙锰业主要原材料为锰矿石(粉)、重晶石和煤炭,大足红蝶主要原材料为煤炭和天青石。重晶石向公司关联方和其他非关联方采购,签订年度采购合同,价格公允;大龙锰业所需锰矿根据供应情况和市场价格从国内外非关联方采购,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所需的工业级碳酸锂通过公开招标或询比价向非关联方采购,部分向关联方采购;大足红蝶生产所用天青石从所在地矿山公司和国外采购。红蝶新材料生产高纯钡盐产品所需的基础钡盐产品从公司或市场公开招标采购。公司及子公司生产所需煤炭通过集中、公开招标采购,重晶石、锰矿石、天青石根据同类原材料同期市场供需情况、品位、价格变动采取公平比价协商确定的方式采购,签订买卖合同。
1、生产模式
由于公司属基础化工材料行业,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并连续性强,对设备稳定运行和员工操作具有较高标准要求,须保持连续长周期生产运行。同时,公司及子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原材料供应情况、主要产品库存情况、生产系统运行状况、安全与环保管理、同行业企业生产及库存、销售情况等综合因素对生产系统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维修作业,确保设备设施健康运转和安全生产。
2、销售模式
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产品部分采取面向终端客户的直销模式,同时,根据产品竞争特点、下游客户特性、客户集中程度和不同的销售策略采取一定比例的中间商销售方式。在产品出口方面,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产品通过全资子公司红星进出口统一销售,部分产品通过国内其他企业出口;公司及子公司大龙锰业的主要产品通过子公司红星进出口集中销售,对下游客户统一管理,提升了公司整合市场和销售能力、供货保障能力、货款管理控制能力和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子公司红蝶新材料所有产品以及其他子公司产品由各子公司自行组织销售。
3、运输模式
公司及子公司的运输方式包括公司及子公司负责运输到指定地点及客户自提两种模式。公司及主要子公司产品通过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内河运输相结合的方式,对主要产品汽车运输进行招标管理。出口环节主要考虑港口综合费用、海运路线和海运费用等因素确定出口装船港口、海运路线及承运海运公司。
4、储存模式
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产品采取不同规格的包装方式,一般采用25kg、50kg、1000kg包装袋进行包装,储存在正常温度、湿度和通风的库房内。硫磺产品采取专用液体储罐结合的方式。主要矿产原材料和其它化工原料根据物料属性采取露天或库房堆放的方式储存。设备、五金备品备件、钢材和其它常规物资分别储存于指定库房和地点,由专门部门和人员管理。
5、研发模式
公司核心技术主要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多年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与科研院所、高校以及控股股东研发平台的合作力度,不断开展前瞻性的新产品研究,共同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持续推进“五小”创新活动,提升对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力度,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加快公司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
(三)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1、钡盐产品及行业情况
碳酸钡产品主要用于陶瓷及陶瓷釉料、功能玻璃、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反光材料以及其他钡盐产品的生产。2024年上半年,主营产品碳酸钡受原材料重晶石供应短缺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结合行业整体产销存及下游需求等情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碳酸钡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公司及子公司大龙锰业碳酸钡产能29万吨/年,产能和产量位于行业首位,2024年上半年,完成产量10.95万吨,同比减少0.14万吨,实现销售10.87万吨,同比增加0.05万吨;高纯碳酸钡因下游有效需求不足,价格较去年有所下降。
硫酸钡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蓄电池、冶炼、医药等领域,其中改性硫酸钡主要用于农用地膜、大棚保护膜、缠绕膜等行业,沉淀硫酸钡主要应用于医药、中高档涂料油墨、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领域;药用硫酸钡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2024年上半年,硫酸钡行业内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愈演愈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公司时刻关注市场供需情况,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保证产品的合理库存。公司及子公司硫酸钡产能6.5万吨/年,2024年上半年完成产量2.24万吨,同比减少0.31万吨,实现销售2.20万吨,同比增加0.15万吨。受原材料重晶石供应紧张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硫酸钡销售价格同比有所回升。
2、锶盐产品及行业情况
公司生产的锶盐产品主要用于磁性材料、金属冶炼、液晶玻璃基板、烟花焰火以及其它锶盐的深加工等。2024年上半年,出口方面,海运费上涨增加了出口成本,同时国内出口的锶盐产品较国外的供应商在成本上无较大优势,出口数量相对较少。报告期内国内原材料天青石供应恢复,矿石及煤炭采购成本同比降低,但受下游行业低迷影响,整体需求受限,锶盐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公司子公司大足红蝶自成立以来长期从事锶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得到了下游客户的认可,积累了国内外锶盐优质客户,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紧贴市场,服务客户,加强生产和市场的衔接,加大高端精细产品的销售力度,与下游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碳酸锶产能规模为3万吨/年,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碳酸锶产量1.17万吨,同比减少0.08万吨,实现销售1.28万吨,同比增加0.19万吨。
3、锰系产品及行业情况
公司锰系产品主要包括电解二氧化锰和高纯硫酸锰。
公司生产的电解二氧化锰产品主要用于一次碱锰电池和锰酸锂正极材料。2024年上半年,电解二氧化锰行业基本保持产销平衡,行业整体开工率在50%左右,下游一次电池行业自2021年爆发后,基本趋于平稳,受工配产品出口滞销影响,需求减弱,当前一次电池市场整体产能过剩;二次电池方面,下游锰酸锂行业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导致电解二氧化锰需求减少。公司电解二氧化锰产能为3万吨/年,2024年上半年产量为0.72万吨,较同期减少0.06万吨,实现销售0.73万吨,较同期减少0.07万吨。
高纯硫酸锰主要应用于锂电池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2024年上半年,受新能源行业整体波动影响,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需求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市场需求不旺,带动高纯硫酸锰需求量下降,公司合理调节产能,缓解库存压力。公司高纯硫酸锰产能为3万吨/年,2024年上半年产量为0.28万吨,较同期减少0.56万吨,实现销售0.47万吨,较同期减少0.24万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复苏,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加剧,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依然面临挑战,给企业自身经营造成了一定压力。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依靠管理提升、研发创新、工艺改进、挖潜降耗、市场开拓等方式全力提升生产经营质量,推动企业稳健前行。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处行业下游市场需求不足、行业内卷加剧,公司普通工业化产品市场价格未见明显好转,产品盈利能力不及预期;但高纯类、高附加值产品维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发挥了对公司业绩的支撑作用。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加2.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5万元,同比增加491.96%,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
(一)主要经营指标及变动分析
1、主要经营指标及变动分析
2、报告期内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655万元,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2024年上半年,主要原材料煤炭采购成本下降,公司狠抓内部降本增效工作,主要产品碳酸
钡、硫酸钡、氢氧化钡、碳酸锶及电解二氧化锰成本下降,增加了公司利润;
公司碳酸钡产品结合原材料供应、同行产销存及下游需求等情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同比增加,增加了公司利润;
公司加大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力度,高纯钡、高纯锶等产品销售量增加,增加了公司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贷款下降,本期贷款利息同比减少增加了公司利润。
3、产销量分析
碳酸钡、硫酸钡、碳酸锶产量同比下降,销量同比增加主要是结合原材料供应、同行产销存及下游需求等情况,适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所致;
氢氧化钡、高纯钡盐、硫磺、硫脲、电池级碳酸锂产销量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公司合理调整产品生产,加大销售力度所致;
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产销量同比减少主要是受原材料供应紧张及市场需求影响,公司合理调节产能所致。
(二)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夯实安全环保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双控”绩效考核分值稳定在95分以上;通过集中授课、岗位“一对一”、蹲点制、现场实操、情景再现、观看事故案例视频等形式全面推进互动式安全教育;推行“安全生产累计天数警示牌”,口呼“安全是我的责任”作为交接班“第一课题”;加大石膏、钡渣等固废综合利用推广,节约治理成本;“无废企业”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子公司大龙锰业制定《2024年零重伤工作方案》,细化措施并严格督促落实,报告期内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推行“班前安全确认、员工岗位风险手指口述”等安全工具,确保了生产过程和作业安全;制定《公司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和《车间自主隐患排查考核办法》,实现公司级专项检查与车间自主检查同行,报告期内共排查治理隐患共1177条并完成整改;通过内部检查与外部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消除环境隐患。子公司大足红蝶持续推进“双控”体系建设,“两单两卡”持续运行,报告期内无一般以上安全事故;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大安全培训、演练和隐患排查力度;完成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报告并交卫健委备案;报告期内实现废水无外排,脱硫石膏、锶渣全部综合利用;2023年度环境信用评价为环保良好企业。子公司红蝶新材料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备案,修订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证换证;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
2、持续开展研发创新、技术改造
报告期内,公司搭建复合式的产品开发架构,实行以师带徒的研发模式,以现有产品为基础,不断开发衍生新产品,高纯钙盐产品工艺路线已经贯通,实现批量供货;连续碳化、转炉焚烧器攻关已达预期,正加快进行施工安装和推广应用。子公司大龙锰业通过PLC自动控制区域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实现电气自动化;优化调整入料洗涤装置,简化操作的同时节约能耗和维修成本;引用蒸发水用于压滤洗涤,减少蒸汽消耗并稳定了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产品产能。子公司大足红蝶通过不断实验找到新的突破点,产品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锶盐产品市场竞争力。子公司红蝶新材料完成化妆品用硫酸钡样品试制;优化现有产品制备工艺,降低游离酸杂质含量,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3、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拜访下游知名客户频次,抢占国际高端市场,高端钡盐、硫系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子公司大足红蝶多措并举拓展销售渠道,效果显著;与优质、稳定客户开展长期合作和长期订单,和下游重点客户签订年度的供货协议;参与下游行业展会,细筛展会客户资源,不断新增合作客户,加强了同下游客户的联系和互动;子公司红星进出口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投放公司环保宣传视频,向社会展示了公司环保工作成效;持续拓展下游客户,2024年上半年新增客户171家,其中国内客户127家、国外客户44家;报告期内,公司主动走访下游各行业客户,推广公司产品,并接待客户验厂,为后续部分产品提产扩量供应打下市场基础;积极开拓空白市场,部分产品首次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国外市场。子公司红蝶新材料抓住MLCC行业回暖时机,稳固现有客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积极参加行业展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与客户做好沟通,开发了新客户26家;参加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扩大产品曝光度、客户认知度。
4、规范治理体系
根据监管政策更新和公司实际,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2项新的管理制度,完善“三会”制度,修订《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规程等管理制度6项,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公司及子公司根据规范治理要求,先后修订“三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规范治理水平。
5、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专业人才
公司深入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不断致力于推动企业向市场化、现代化转型,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系。修订《劳动纪律管理办法》,针对“三强”人才打通收入、职级通道,为专业人员发放“优才卡”。子公司大龙锰业实施考核改革,车间独立核算,提质效果明显。子公司大足红蝶拓宽招聘渠道,全方位招聘专业人才,为后续产能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6、深化管理改革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改革部分部门职能,向管理要效益,持续推动“六端”工作法,向管理要效益。子公司大龙锰业推进“6S”管理,把“6S”管理和安全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消除安全隐患;整合优化部门设置,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借助5G数据监控平台统一调度协调生产,既保障生产稳定,又降低安全环保风险。
三、风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钡盐、锶盐产品生产主要原材料来源为重晶石、天青石和煤炭,近年来随着安全环保监管形势趋严,矿山开采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同行业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入,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将导致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难度加大。
应对措施:执行多元化的采购策略,从原材料供应端入手,增加采购来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端的议价能力。同时不断挖潜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探索降低原材料消耗新举措。
2、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公司所处行业因下游有效需求不足,加之不断有新增产能投放市场,公司主营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应对措施: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不断开展新产品研发,以及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打造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另外,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巩固和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
3、安全环保风险
公司生产过程涉及设备自动化运行、周边环境保护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不慎发生事故,将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国家安全、环保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管理不当,将面临被监管机构处罚的风险。
应对措施:继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力度,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扩大排查治理覆盖面,做好事前防范措施和预案,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安全、环保监管要求。同时提高装置和工艺水平,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4、人才短缺风险
近年来,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也面临着引入人才后流失等风险。
应对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公开透明的职业发展通道,持续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福利待遇,提升员工归属感。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依托优良的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平台和专业高效的团队合力,安全和环保升级改造,设备更新,以不断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多元化产品格局、产品品牌及影响力、卓越的成本控制优势,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1、优良的企业文化
公司始终践行“创新是动力,质量是生命,安全是底线,环保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经理层的言行始终同公司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在日常经营中倡导公司的核心理念,日渐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上行下效,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等,企业文化得到不断深化。
2、多元化产品格局
凭借规范的质量控制和研发投入力度,公司钡盐、锶盐和锰系产品可针对下游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出多品种、多规格的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不断向高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公司能够根据个性化要求生产订单制产品,多元化的产品布局,能够有效地抵御部分产品市场低迷风险,提升了公司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3、产品品牌及影响力
近年来,公司通过参加国内外行业展会、博览会、行业交流会、自媒体传播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公司“红蝶”牌系列产品的宣传力度,公司与主要下游国际材料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红蝶”牌无机盐产品依靠稳定的质量与供应、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好评,已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红星进出口依托多年原有产品销售渠道布局,保证了全球重点关键客户的产品供应,并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应用领域。同时,公司进一步提升与红蝶新材料协同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出口、内销策略,更好的平衡市场需求,深化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协同营销,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差异化、系统化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做最值得客户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做行业负责任的供应商,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技术优势
公司及子公司深耕钡盐、锶盐和锰系产品的生产及原创的核心技术开发,并持续不断投入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升级,在生产工艺、设备及产品质量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在2023年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科改示范企业”,2024年公司(碳酸钡)入围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公司及子公司大足红蝶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均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红蝶新材料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药用钡剂改性辅料研究专家工作站、青岛市自动化生产线企业。公司及子公司依托技术创新平台和专业高效的团队,科学规范项目立项流程,跟踪项目实施成果,根据项目成果兑现奖励,确保公司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始终处于行业先进水平。通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形成了全面覆盖主营产品的专利布局,工艺上能够对化学反应过程和产品杂质指标实现精细化控制,使得主营产品杂质含量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
5、管理优势
公司将卓越运营作为发展的基础,科学整合创新资源,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实践案例,不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形成了公司特色的运营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市场端、供应端、生产端、费用端、财务管理端、人力绩效端“六端”细化分解当月业绩,定期跟踪重点工作进展,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了经营管理团队破除难题达成目标的能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