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按不变价格计算)。 回顾过去一年,五矿资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五矿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央企金融服务主责主业的使命担当,加快建设国内金属矿产领域一流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商。 ...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按不变价格计算)。
回顾过去一年,五矿资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五矿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央企金融服务主责主业的使命担当,加快建设国内金属矿产领域一流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商。
(一)公司总体情况
巩固经营大盘,提升发展质量。报告期内,五矿资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聚焦价值创造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052,979.49万元,较年初减少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203,227.77万元,较年初减少0.63%,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8,231.53万元,同比下降18.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550.68万元,同比下降78.08%。报告期内,公司以深化改革挖掘价值潜力,以转型成果体现价值功能,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奋力拼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深化战略转型,强化产业金融。报告期内,公司贯彻国资监管要求、顺应金融监管导向、服务中国五矿主责主业,完成金融业务谱系梳理专项行动,引导各子企业围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转型方向持续锻长板、优化业务结构。五矿信托持续夯实转型根基,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净值型固收、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转型业务持续增长,围绕服务中国五矿主责主业创新开拓信托服务场景;外贸金租坚持“融资+融物”双轮驱动,回租比例不断压降,成功探索工程机械、储能、汽车、光伏等重点转型方向,首单乘用车和商用车业务落地,首单氢燃料车业务落地,首批户用光伏业务落地,首批新能源电池业务落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业金融服务新模式;五矿证券围绕中国五矿金属矿业及上下游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升级“投研+投行+投资+战略客户”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形成品牌效应,持续锻造升级特色产业投行,积极参与中国五矿重大资本运作,全方位服务国内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形成可持续的盈利协同模式;五矿期货立足产业金融定位,坚定向特色化转型纵深迈进,逐步构建起了全方位的产业客户服务体系,聚焦中国五矿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强化有色、黑色及新能源优势品种开发,打造了一套集“经纪+风险管理+投研+金融科技”为一体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完善顶层设计,优化管控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产业服务平台、产业金控平台、上市公司平台三大平台建设,继续以三大平台建设助推公司管理效能全面提升,持续夯实公司战略转型基础支撑。
在产业服务平台方面,公司以服务主业为抓手,围绕品牌化“投研支撑服务、特色化大投行服务、定制化综合投融资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四大维度,精准定位核心业务领域,优化调整业务布局,运用好自身产业资源禀赋,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圆满举办第三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发布五矿钢联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擦亮“五矿产业金融”的金字招牌;深度参与中国五矿多个重大资本运作项目,通过矿业并购支持国家矿产资源保障工作,服务国家资源战略,大幅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落地湖南有色环保研究院应收账款服务信托等多单创新业务,助力产业单位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与中国五矿产业单位落地多单能源管理租赁项目,培育形成“设备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储能产品”的综合业务模式,具备复制推广潜力,一揽子服务主业的金融协同创新业务有序推进,联合长沙矿冶院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碳酸锂一体化交割业务模式。五矿资本产融结合成果作为央企唯一金融行业案例获得“2024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打造了央企产融结合的新范式。
在产业金控平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投研集约化建设、数字化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金控平台能力。一是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整合牌照企业研究力量,以投研先导赋能产业金融,投研能力集约化成效显著。承接中国五矿“十五五”规划预研等重大课题,输出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赋能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业务落地。荣获首届中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系列榜单“金石榜”——“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先锋奖”;同时持续建设公司投研一体化共享平台,着力提升投研对投资业务的引领和赋能。二是系统性推动数字应用迭代升级与数据治理,以数字化转型赋能穿透式管理与运营管控深化。公司数字化企业大脑已全面覆盖各控股企业,实现对业务运营的全方位、全流程精准分析与实时监控,有力保障经营管理体系上下协同、高效贯通。荣获两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以及两项发明专利证书,提升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实践深度与行业优势。三是坚决将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立足金控公司管理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1+N”建设,强化对控股企业的统筹管理和风险穿透。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夯实风险全流程管控,健全优化全口径业务风险图谱,形成对风险管理情况的全景透视,持续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促进资产质量和结构优化,保障公司稳健高质量发展。
在上市公司平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积极贯彻落实国资委、证监会及上交所的各项要求,夯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激发上市公司发展活力。
二是扎实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持续提升ESG治理水平。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及时、公平、真实、准确、完整”的五大原则,增强信息披露有效性,2024年度公司披露定期报告4份、临时公告64份。持续完善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ESG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编制并披露2023年度ESG报告,荣获包括中国证券报“国新杯-ESG金牛奖碳中和二十强”在内的三项奖项。三是深化投资者精细化管理,通过举办业绩说明会、出席券商策略会、路演、接待投资者调研、e互动等多种方式向各类投资者系统传递了五矿资本的投资价值,并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方案,切实将利润回馈公司股东,提高投资者关注度和信任度,巩固市场信心,提升企业形象。
(二)主要控股公司情况
1、五矿信托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将风险防范放在突出位置,积极顺应“三分类”等监管导向,高质量夯实转型基础,有力把准转型方向,扎实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截至报告期末,五矿信托管理存续信托规模6,885.43亿元,其中资本市场业务为主的投资类业务5,357.45亿元,规模占比77.81%。总资产3,439,370.04万元,净资产2,268,947.46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86,221.13万元,净利润-95,351.45万元。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信托围绕“打造服务实业与新经济、财富与资管双轮驱动的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一流信托公司”战略目标,顺应监管导向,稳步推进业务转型,着力推进组织架构优化。一是坚定顺应“三分类”导向推进业务转型。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5,157.46亿元,占比实收规模的80.93%,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1,123.23亿元,占比实收规模的17.62%。
固收类产品实现纯债策略不同期限资金投资需求的全量覆盖,FOF臻选1号蝉联“一年期混合类产品金牛奖”。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落地全国首单预付类物业社区信托账户业务项目和五矿信托首单破产重组项目。公益慈善信托再次成为中国五矿帮扶资金的统一拨付方式,成功落地青海省备案的最大规模慈善信托,5个案例被列入《中国慈善信托年度报告》,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财富管理业务持续转型升级。财富管理产品货架进一步扩充升级,实现更多创新策略覆盖,零售规模继续保持500亿以上,家族渠道稳步上量,管理规模接近800亿元,资金渠道、资金营销、资金服务能力均处于行业前列。三是产业金融转型实现新突破。产融结合创新业务形成综合一揽子金融服务模式的落地与推广,包括首单金属矿产领域投资项目、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再度合作污水处理项目,以及与湖南有色环保研究院合作应收账款服务信托项目。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五矿信托严格贯彻落实“稳健金融”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风险底线,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坚守合规底线,保障合规经营,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到位,以“合规先行”的理念引领业务创新转型。二是持续迭代升级“一体八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健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等大类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从授权体系、风险偏好体系、制度体系、内控体系建设及全风系统等全风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推动管理机制和工具优化完善。三是发挥内控审计监督与服务效能。五矿信托坚决落实巡视整改要求,强化问题导向,主动识别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管控环节,优化内控管理架构、工作流程、内部约束和问责机制,严肃追责问责,内控缺陷全部完成整改。四是全力推进风险化解,切实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五是加强信托文化建设,向全体员工宣贯风险管理观念,充分发挥信托文化转型驱动力。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着力加强“一主四辅”品牌建设,全年共荣获近40项行业奖项,获得“中国信托业金牛奖”、证券时报社“2024年度优秀公益慈善信托”、“金智奖-杰出社会责任奖”、“年度卓越ESG实践奖”等多项奖项。
2、外贸金租
报告期内,外贸金租秉持稳健经营、转型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系金融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道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融物优势和特色,服务实体经济。截至报告期末,外贸金租总资产5,892,063.19万元,净资产1,393,529.42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12,231.85万元,其中利息收入306,701.25万元,手续费收入3,957.94万元,实现净利润126,204.74万元。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外贸金租以储能、新能源机车两个重点专项领域为突破口,作为年度专项工作全力推进,推动产业金融能力再上新台阶。在储能专项领域,将其作为助力中国五矿及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战新产业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试验田,协同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五矿下属企业提供多单储能服务,持续创新业务模式,开辟新领域。在新能源机车专项领域,抓住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更新市场机遇,提前形成服务配套方案,量身定制服务模式,与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资阳、戚墅堰三家主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外贸金租认真贯彻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有效发挥金融工具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投放领域、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绿色金融工作,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领域完成投放42.89亿元,报告期末绿色租赁业务余额合计达88.15亿元。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外贸金租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好金融风险“去存控增”专项行动任务,持续筑牢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合规管理为重点、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控风险,护航业务稳健拓展。一是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涵盖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风险限额、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为全面管理各类风险提供保障。二是配合外贸金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不断更新完善管理政策与程序,制定明确的行业准入标准与客户准入标准,在综合评估交易对手评级、项目方案设计、租赁物风险缓释作用等基础上审慎开展租赁业务。三是持续强化租赁项目中后期管理、研究建立信息化的评级、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模型,持续探索从信息化支撑到智能化赋能的风控模式升级。四是重视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不断筑牢风险管理防线。
报告期内,外贸金租全年荣获DAMA中国“数据治理最佳实践奖”和“东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等多个奖项。
3、五矿证券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多变的市场形势,上下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战略目标抓执行、抓落实,持续推进向产业金融转型,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质效。截至报告期末,五矿证券总资产2,829,127.93万元,净资产1,185,222.26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115,654.96万元,净利润25,215.16万元。
在业务发展方面,五矿证券2024年度全面提升经营质量和专业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投资类业务优于预期,证投自营业务努力把握市场有利机会,夯实投研能力,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固收自营重点防范信用风险,密切跟踪研究宏观形势并做好业务机会挖掘。二是财富业务聚焦强基固本,以客户为中心,着力提升基础客户规模和交易资产规模,年内多项核心指标同比大幅提升,托管资产突破千亿元。落地财富委架构改革,推行片区联动管理,优化分支网点布局,强化总部营销牵引。三是债权投行业务全年承销规模保持稳定,并大力推动创新业务发展,作为联合承销机构发行了海南省首单“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四贴标的类REITs产品,为当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以及革命老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持;股权投行业务着力推进降本增效并积极挖掘并购重组业务机会。四是资管特色标品业务结合研究所金属矿业指数,着手设立指数产品。五是全面升级“投研+投行+投资+战略客户”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研究所发布“金属矿业指数”助力投资者决策和稳定资本市场;投行助力国内矿业企业“走出去”,落地多个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业务完成南昌市新能源科技产业基金设立备案,是证券行业私募基金业务转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典型案例;战略客户通过“产融汇”品牌举办多次产业-金融交流活动,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技术、市场、资金的深度合作。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五矿证券一是组织全量业务开展风险排查,形成重点关注业务清单并推进分类施策;二是组织开展专项排查与提升,做好穿透实质管理,启动风险图谱梳理和编制工作,优化核心风险管控力度;三是匹配战略及经营目标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系统优化;四是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引导全员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推动风险管理文化的宣传普及。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荣获财联社“最佳投资者教育”华尊奖、财联社“ESG金融创新奖”、财联社“2024年度最具品牌价值奖”、每日经济新闻“2024年度创新引领项目”“2024年度最佳券商自营团队”两大金鼎奖、证券时报“2024年中国证券业新锐投行君鼎奖”“2024年中国证券业股权融资投行君鼎奖”“2024年中国证券业数字化创新服务实践案例君鼎奖”“2024年中国证券业金牌保荐人君鼎奖”。
4、五矿期货
报告期内,五矿期货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国五矿主业,在坚定战略转型,融入中国五矿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锻造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在服务产业规模、多元工具服务中国五矿主责主业,期货及衍生品特色业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报告期末,五矿期货总资产2,230,956.55万元,净资产421,245.06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一般口径营业总收入168,123.66万元,净利润5,731.03万元。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期货各业务线稳中有进:一是经纪业务规模及效益提升,日均权益创历史新高,构建产业服务体系,组建产业服务专家团,打造了“交割+仓储物流+检测”的创新产融协同模式,产业客户开发成效显著。二是风险管理业务增长有力,创收能力提升显著,期现业务、场外业务新增多个品种,业务规模稳步扩大。三是特色业务稳步发展,资管业务在CTA类特色化品牌建设方面初见成效,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做市业务不断优化做市策略,为业务转型奠定基础;国际业务持续突破,获得三个期货交易所境外中介资格,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保险+期货”持续发力,项目数量、承保货值、承做保费金额、应收权利金均刷新历史最佳成绩。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以“分级授权、规模控制、限额定损”风险管理原则,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全面风险评估,全面优化决策流程合理规范;重点增强业务赋能,在动态调整业务授权、收紧风险限额的基础上支持业务规模有序扩大;创新推出风险应急预案,覆盖极端业务风险场景;引入数字化风控手段,打造风控大屏实现部分业务风险指标滚动监测;建立风险模型辅助决策,确保各项创新业务稳健经营。
报告期内,五矿期货荣获国家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赋能计划金融助农典型案例”、中共深圳市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金融创新奖”、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党建共建金融强农典型案例单位”、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特等奖”等荣誉称号。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信托行业
报告期内,信托行业处于深度转型期,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盈利模式探索、资管同业竞争和传统风险出清等系列挑战,但也呈现出回归本源之路越走越稳、打破刚兑预期基本形成和受托人文化建设逐步深入等积极向好的“三大变化”。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信托行业资产规模余额为27万亿元,较2023年4季度末增加3.0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4.52%,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合计占比为41.81%,占比提升近9%。面对内外部多种挑战,信托行业在加速存量风险出清的同时,坚决推动信托业务三分类转型发展,从传统的非标融资类业务向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服务类业务转型,培育金融市场投资能力,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支撑信托资产规模企稳回升,行业业务结构逐步优化,风险化解取得重要进展。
报告期内,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强监管、严监管态势持续。在此背景下,行业整体将风险防控化解作为重要关注点,引导信托公司立足受托人定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与专业优势,结合客户结构特点,秉持守正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为维护行业经营的稳定与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二)租赁行业
报告期内,金融租赁行业处于稳步发展、提质转型阶段,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方针,贯彻监管回归租赁本源的政策指导,逐步由同质化的业务模式转向探索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为4.6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0.82%。行业聚焦飞机、船舶重点领域,强化传统优势,全方位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融资+融物”服务优势,不断扩大中小微租赁业务覆盖面,服务触达更深入、更细微,逐渐成为金融体系必要有益的补充。随着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出台,行业努力用好相关政策,力争在行动方案中发挥租赁特色作用,助力设备采购更新升级。
报告期内,行业监管政策主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防范化解风险守底线、回归业务本源促转型开展。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大力发展直租业务,逐步压降回租业务占比,积极探索支持与大型设备、大飞机、新能源船舶、首台(套)设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电路设备等设备类资产制造和使用相适配的业务模式,提升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证券行业
报告期内,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证券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改革的双重推动下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证券行业紧密跟随政策指引,加速推进行业内并购重组,头部券商强强联合,彰显了打造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的决心,中小券商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2024年度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511.69亿元,净利润1672.57亿元,分别同比提升11.15%、21.35%;截至2024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12.93万亿元,净资产3.13万亿元,分别同比上升9.30%、6.10%。
报告期内,证券行业重点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国九条”提出要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实施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业监管高度重视市场健康稳定运行与高质量发展,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等多项政策文件,强调要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要求证券公司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提升现代企业治理的有效性。
(四)期货行业
报告期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期货市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提振经济以及资本市场政策的出台,推动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关系紧密的股指、国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成交显著提升。期货市场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参与商品期货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叠加产业客户对期货市场的需求增加,也对期货市场的成交形成了重要驱动。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上市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46个,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持续完善。期货市场成交呈现“量减额增”的特征,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77.29亿手、同比下降9.08%;累计成交额约6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3%,创历史新高。
报告期内,“严监管”贯穿始终,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期协均对期货公司及从业人员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期货交易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交易,更加有力地保障了期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成为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公司为控股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五矿资本控股来控股所属金融牌照公司:五矿信托、外贸金租、五矿证券及五矿期货。上述公司分别经营信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证券业务及期货业务。报告期内,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
(一)信托业务
五矿信托是经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01034580)。五矿信托主要业务包括信托业务及固有业务。信托资金投向涉及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工商企业等多个领域。
五矿信托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运用信托制度开展各类信托业务获取信托报酬,并通过固有财产的投资运用获取投资收益。
(二)融资租赁业务
外贸金租是经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M0001H211000001)。外贸金租主要业务包括直租业务、售后回租业务和经营性租赁业务等,业务领域涉及矿产冶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绿色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外贸金租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获取利息收入。
(三)证券业务
五矿证券是经证监会批准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23043784M)。五矿证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等,并通过五矿金通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通过五矿金鼎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五矿证券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通过证券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
(四)期货业务
五矿期货是经证监会批准从事期货业务的期货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1922232830)。五矿期货主要业务包括期货经纪、期货交易咨询、资产管理业务等,并通过五矿产业金融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等风险管理业务,通过五矿金服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五矿期货业务经营模式为通过提供衍生品综合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以及通过自有资金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导向的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央企金融服务主责主业的使命担当,加快向产业金融转型,引导金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集。公司致力成为国内金属矿产领域一流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商,以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富有特色的产业金融模式
公司依托中国五矿在金属矿业全产业链的优势,持续导入产业要素,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体系,围绕“上游+中游+下游+科研单位+金融单位+功能服务单位”内部产业链做文章,推进旗下金融企业业务转型升级,逐步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与全生命周期,深化“品牌化投研支撑服务、特色化大投行服务、定制化综合投融资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四大维度综合服务体系,并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扩大业务规模与市场影响力,打造细分领域业务特色与优势。在五矿资本总部层面,公司以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作为投研体系的“旗手”,统筹内、外部研究力量,研究先行,解读产融信息,解码产融实践,以深度认知带动综合金融服务与产品的落地,扩大五矿资本产业金融的品牌影响力。在牌照公司层面,五矿信托持续扩大中国五矿产业背景的差异化优势、持续积累的资金渠道优势与资产配置优势,整合优质金融资源,开展服务产业特色化业务,不断加强以产业为方向、科技为手段、绿色为特征的资产配置能力;外贸金租作为行业中唯一一家两大产业央企集团强强合作背景下的金融租赁公司,以融资融物双轮驱动,探索服务新兴产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多种形式,贯彻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和产业政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耕中国五矿与中国中车产业链;五矿证券依托中国五矿产业及上下游,以完整的业务链条提升资源输出与整合能力,全面升级“投研+投行+投资+战略客户”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果,在金属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垂直领域构建业务特色,打造垂直领域特色投行;五矿期货植根中国五矿丰富的金属产业链资源,初步搭建起全功能业务平台,服务中国五矿产业链的功能作用稳步提升,通过长期为产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期货经纪服务、增值服务、风险管理等服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产业服务经验,在金属、新能源领域服务能力和规模位于行业前列。
(二)多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布局
公司已构建以“信托+租赁+证券+期货”为核心、以“银行+基金+保险”为补充的业务体系,通过多牌照联动、多金融工具组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综合金融服务。五矿资本总部统筹引导,各子企业发挥牌照功能,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居民财富管理服务需求,贯通金融服务价值链,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公司通过夯实客户基础、搭建渠道体系、完善机制设计、加强信息支撑,培育起专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领先的总部管控与赋能体系
公司在上市前已完成了持有牌照股权归集与管理架构搭建。当前,公司法人层级合理,管理链条简明,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进行市场化的管理管控,以国企改革专项行动驱动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按照整体战略方向引导旗下金融牌照推进产业金融转型,实现整体的稳健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战略与运营管控并重的管理思路,以数字化转型深化穿透式管控和全过程监控,建立ESG发展体系,优化管控体系、组织机制,打通“战略-计划-预算-考核”各管理环节。构建并持续完善集约化的研究体系与战略客户管理体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公司以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战略运营管理部分别作为公司投研体系和战略客户管理体系的“旗手”,统筹内外部资源,通过综合金融服务顶层设计,加强战略客户集中管理,着力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四)全面且高效的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体系
公司持续优化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风险评估和监控预警、风险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与工具,落实“分层分类”原则,夯实各级风险管理主体责任,筑牢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内外部审计和监督问责的“四道防线”,确保将总体风险管理在可承受范围内。公司深入推进法治央企建设和合规管理工作,紧密围绕转型发展战略,立足金融监管新格局和新要求,围绕治理架构、制度流程、机制运行、合规考核评价等管理核心,强化重点领域合规风险防治,全面筑牢合规经营防线,增强全员合规意识,深耕合规文化,不断提升企业依法治企能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五矿资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聚焦价值创造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052,979.49万元,较年初减少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203,227.77万元,较年初减少0.63%,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8,231.53万元,同比下降18.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550.68万元,同比下降78.0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信托行业
信托行业仍将处于转型深化阶段,随着一揽子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财富管理和服务需求的增长、行业“1+N”制度体系的制定出台,信托的制度优势、功能性特点、社会性特征将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强化,推动行业从转型探索期走向转型发展期。从长期看,受到经营区域、资本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品牌影响力等因素的约束,多元化发展模式将成为少数头部信托公司的自然选择,而基于资源禀赋、聚焦细分领域的特色化发展模式,将成为行业大部分信托公司的发展模式。
2、租赁行业
我国经济运行虽然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金融租赁行业将延续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重要政策导向。在此背景下,金融租赁公司转型高质量发展,回归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更加明晰。未来,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速度或有所放缓,但业务结构将逐步优化,行业发展质量将逐步提升,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将迎来新阶段。
3、证券行业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未来一个阶段证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稳定市场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将加速落地,资本市场稳定性持续向好。本轮资本市场改革重心已由“融资端”切换至“投资端”,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投资端改革的关键环节,全国社保基金、保险、企业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预计将持续改善,专业化运作程度高的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将进一步促进投融资两端功能平衡,有效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有利于行业经纪业务、两融业务以及自营业务的增长,从而推动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新质生产力发展带动行业全周期综合服务升级,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形成“科技-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4、期货行业
期货品种工具创新步伐有望继续提速,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堵点将被进一步打通,叠加经济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和持仓量有望持续上升,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期货公司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同时,市场利率、交易所结算准备金存款利率大幅下滑,将显著影响行业客户保证金的息差收入水平,期货公司短期盈利压力仍较大。期货行业整体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扶优限劣”导向下,期货公司将面临新一轮洗牌,面对竞争加剧,期货公司需要进一步找准市场定位、顺应时代变革、发展特色业务模式,增强竞争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立足中国五矿主责主业,以成为国内金属矿产领域一流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商为公司愿景;以支撑实体产业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使命;以推进产业金融转型,构建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集团主业,服务行业发展,成为产业金融服务标杆。
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支撑实体产业发展的功能。聚焦金属矿业全产业链,发挥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作用,以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并购重组,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向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二是增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功能。积极参与国计民生保障并履行社会责任,在基础产品保供稳价、乡村振兴等方面贡献金融力量;主动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趋势和需求,匹配居民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助力社会财富保值增值。
三是提高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基于金属矿业央企背景,更专业地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更深刻地理解产业金融需求,提出针对性强的服务方案,更便利地衔接整合内外部资源,识别控制风险。基于统筹下的多金融牌照布局,实现统筹发展思路、集成资源配置和多元工具组合,自上而下嵌入金融科技、绿色发展等理念要素,覆盖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链各环节,形成综合性、定制化服务解决方案。基于产业背景与统筹协调,持续提升产品创设和服务能力,形成全面精准的合规风控、高效流畅的运营管控、稳定专业的人才队伍、专业前瞻的投研体系和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增强牌照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经营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各项部署要求,坚定“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转型方向,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全面提升经营质量,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融入集团公司全产业链一体化,奋力开创五矿资本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加速转型突破,构建特色竞争力。五矿信托根据“三分类”监管导向,基于满足“金字塔”客户体系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巩固财富管理、家族信托和机构渠道的“三足鼎立”资金体系,加速构建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两大体系,重点布局资产管理类信托与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外贸金租以专业化、特色化建设为重点,优化业务属性与资产结构,围绕中国五矿产业链领域重点布局,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业务机遇,加速工程机械、汽车、新能源业务创新发展。五矿证券以产业客户为中心,升级“投研+投行+投资+战略客户”全周期、多手段综合服务实体经济企业模式,投研提升对企业发展布局的引领作用,投行聚焦金属矿业、新材料、新能源等建设垂直团队,投资做好产业基金投资运作并建设产业基金谱系。五矿期货以产业服务为主线,坚持“做牢产业经纪业务,做强风险管理业务”,打造产业风险管理综合解决方案,重点发挥衍生品专业优势,聚焦期货资管、做市等特色业务,提升经济价值创造能力。
二是融入产业链条,提升服务产业价值。充分发挥中国五矿产业资源与优势,匹配产业链重点需求与金融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品牌化投研支撑服务、特色化大投行服务、定制化综合投融资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四个维度模式落地与复制推广,形成各类服务模式梯次培育格局;从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条视角出发,深化产业研究,优化产业对接,探索多金融机构联动综合服务,开展专题研究与定制化服务方案设计。融合产业端资源与技术,推广“技术+资金+服务”、“产品+技术+资金”、“仓储+物流+检测+交割”等集成服务模式,形成特色优势。
三是优化体系机制,强化运营管控支撑。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运营管控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穿透式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风控合规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匹配业务转型优化风险偏好、决策授权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关键指标体系,丰富风险管理工具,强化风险全流程管控,提升风险预测预判预警能力。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化企业大脑覆盖度,加强数据源端治理,提高需求迭代响应速度,规范系统运维管理机制;丰富企业大脑管理场景,有效支持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企业运营等应用端数据使用;拓展工作台应用深度广度,实现组织能力与员工能力的共同成长。
四是谋划“十五五”长远发展规划,深化战略引领。深入研判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变化,围绕关键问题高质量完成12项预研课题,聚焦增强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融入中国五矿产业链提升服务价值,集成产业与金融资源实现特色转型,优化治理管理体系支撑转型发展等重点,制定具备前瞻性、引领性、贯通性的“十五五”规划。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担保人等交易对手或金融产品的发行人无法及时、足额履约或信用资质恶化而带来损失的风险。2024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部分行业风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部分交易对手的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公司下属信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暴露有所增加。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持仓金融产品头寸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2024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恢复偏弱和外部环境扰动等因素影响,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对金融投资及衍生业务收益产生影响。
五矿资本持仓金融头寸主要来自于五矿资本控股、五矿信托、五矿证券、五矿期货的金融投资及衍生业务活动。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的类别主要包括:权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其中,权益价格风险主要由于股票、权益类基金和资管等品种价格的变化导致;利率风险主要由于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和信用利差等变动导致;商品价格风险主要由所持商品现货、期货因宏观经济、市场供需及投资者情绪等因素波动导致。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五矿信托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如果未能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变化相应调整资产结构、做好期限管理,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外贸金租主要依赖于资本金和商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受货币政策及资金市场流动性因素影响较高。五矿证券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存在于固定收益杠杆交易、投行类业务包销责任、场内交易业务担保交收责任等内部流动性需求激增,以及外部信用环境恶化、公司融资渠道受阻导致的外部融资供给的下降。
4、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因未能满足国家有关行业监管要求而受到处罚的风险。随着“强监管、严处罚”常态化,监管检查频率、检查范围不断升级,各类新规与监管政策频频出台,对公司合规经营、规范展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如未能及时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出现违规,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相关处罚,从而对公司业务开展和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外部公开媒体、公众等对其负面评价的风险。如果声誉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对声誉风险事件应对不及时、不到位,可能对公司品牌形象和经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信托行业 报告期内,信托行业的市场定位和业务范围更加明确,资产结构稳步优化,风险管控不断加强,转型攻坚的成效正在体现。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截止2023年末,信托行业的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从2022年2季度以来,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信托业经营收入为863.61亿元,同比增长2.96%;净利润为423.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3亿元。各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485.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6.49亿元,增速4...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信托行业
报告期内,信托行业的市场定位和业务范围更加明确,资产结构稳步优化,风险管控不断加强,转型攻坚的成效正在体现。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截止2023年末,信托行业的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从2022年2季度以来,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信托业经营收入为863.61亿元,同比增长2.96%;净利润为423.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3亿元。各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485.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6.49亿元,增速4.27%。总体上看,信托业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任务,积极顺应《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资本实力、风险抵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资产服务能力都在稳步增强,经营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止跌回升,整体经营业绩逐步企稳。
报告期内,行业监管持续加大对信托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行业加强风险防范和化解,提高对信托公司资本金和流动性的要求。通过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行业深入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高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为行业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监管保障。
2、租赁行业
报告期内,金融租赁行业在经历十余年快速发展后,进入稳步发展、提质转型阶段。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行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方针,贯彻监管回归租赁本源的政策指导,逐步由同质化的业务模式转向探索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末,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为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租赁资产余额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27%。行业聚焦飞机、船舶重点领域,强化传统优势,全方位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融资+融物”服务优势,不断扩大中小微租赁业务覆盖面,使金融服务触达更深入、更细微,逐渐成为金融体系必要有益的补充。随着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出台,行业正在努力用好相关政策,力争在行动方案中发挥租赁特色作用,助力设备采购更新升级。
报告期内,行业监管政策主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防范化解风险守底线、回归业务本源促转型开展。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大力发展直租业务,逐步压降回租业务占比,积极探索支持与大型设备、大飞机、新能源船舶、首台(套)设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电路设备等设备类资产制造和使用相适配的业务模式,提升行业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3、证券行业
报告期内,证券行业持续深化改革,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随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出台,新一轮资本市场政策体系框架逐渐清晰,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逐步明确。多例并购案例加速推进,有利于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报告期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即资本市场新“国九条”,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高质量”为主线,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加强对高频量化等交易监管、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为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证监会在《意见》政策框架下,出台系列配套制度规则,形成了资本市场“1+N”的政策体系,并逐步推动落地实施。其中,《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要求校正行业机构定位,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引导行业机构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在政策引导和发展趋势协同作用下,多例行业并购案例取得新进展,行业格局进一步朝着头部券商做优做强、中小券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方向演绎。
4、期货行业
报告期内,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提出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为期货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期货市场整体情况看,交易规模相对稳定,交易额有所增长。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持续完善,截至2024年6月底,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133个;上半年,国内期货市场交易呈现“缩量增额”态势,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涨多跌少,特别是贵金属、有色金属品种。2024年1-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4.60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81.51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43%和增长7.40%。
报告期内,随着监管“长牙带刺”严厉打击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更加有力地保障了期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展望未来,随着市场交易量逐步回升以及交易所相关政策调整逐步落地,期货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望得到边际改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进一步彰显。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本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五矿资本控股来控股所属金融牌照公司:五矿信托、外贸金租、五矿证券及五矿期货。上述公司分别经营信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证券业务及期货业务。报告期内,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
1、信托业务
五矿信托是经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更名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从事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01034580)。五矿信托主要业务包括信托业务及固有业务。信托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基础产业、工商企业等多个领域。
五矿信托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运用信托制度开展各类信托业务获取信托报酬,并通过固有财产的投资运用获取投资收益。
2、融资租赁业务
外贸金租是经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更名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MO001H211000001)。外贸金租主要业务包括直租业务、售后回租业务和经营性租赁业务等,业务领域涉及矿产冶金、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绿色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外贸金租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获取利息收入。
3、证券业务
五矿证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23043784M)。五矿证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等,并通过五矿金通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通过五矿金鼎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五矿证券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通过证券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
4、期货业务
五矿期货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从事期货业务的期货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1922232830)。五矿期货主要业务包括期货经纪、期货交易咨询、资产管理业务等,并通过五矿产业金融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等风险管理业务,通过五矿金服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交易咨询业务。
五矿期货业务经营模式为通过提供衍生品综合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以及通过自有资金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按不变价格计算),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坚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提高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迈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保持奋进姿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进上半年各项工作,公司整体经营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公司总体情况
稳住经营大盘,强化战略引领。报告期内,面对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的挑战,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五矿各项部署要求,坚定战略转型不动摇,稳有举措、进有标尺地开展各项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7,028,826.68万元,较年初增长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269,232.03万元,较年初增长0.61%;报告期内,公司以主动调整赢得发展空间,以当期成本换取长远回报,以平稳转型积蓄未来动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25,277.04万元,同比下降1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9,779.35万元,同比下降41.35%。报告期内,公司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发展势头,把握住了“稳”的大局和“进”的主线,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根本遵循,完成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和优化调整,进一步明晰了五矿资本“十四五”后半期的转型方向和发展思路。
持续战略转型,聚焦关键领域。公司持续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努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提升金融服务综合实力。公司统筹开展金融业务谱系梳理工作,聚焦优势领域,优化资源配置,以系统化金融业务谱系匹配系统化服务产业体系,夯实公司价值发展、价值创造的根基,加快推进产业金融转型。五矿信托深入推进“三分类”业务转型,大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体系,稳步推进资金渠道均衡发展,持续加大服务主责主业力度。外贸金租秉持稳健经营、转型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系金融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道路。五矿证券从综合性全面布局调整为特色化布局,持续构造“三投一战”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和稳健高效的重资产运营两大核心能力,狠抓各项举措执行落地。五矿期货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加快锻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推进整体经营提质增效,打造产业服务特色品牌。
强化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效能。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市公司平台的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坚定不移围绕着实体经济发展谋篇布局,依托中国五矿核心资源,围绕着助力中国五矿主责主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金融服务支撑,以服务中国五矿主责主业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产业金融转型,形成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和行业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紧扣金属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创新、重大工程等重点领域,通过“投研支撑服务、特色化大投行服务、定制化综合投融资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四大维度,聚焦“主责主业增储上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两条主线发挥产业金融的功能支撑作用。五矿信托联合中国恩菲落地四川马尔康锂矿项目,在服务金属矿业主责主业方面实现新突破。外贸金租落地云储循环、锂汇通租赁项目,成功探索光伏储能、动力电池回收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服务主责主业模式和领域进一步拓宽,复制推广前期“氢冶金”等重点产业链服务模式,联合中冶京诚落地邯钢能嘉钢铁回租项目,巩固夯实产业链上下游服务能力。五矿证券聚焦“三投一战”服务主责主业体系,发布“产融汇”品牌、中证五矿金属矿业优势指数等重要成果,在金属矿产并购、金属矿产及新能源研究领域建立市场品牌知名度,多次承接中国五矿重大课题及资本运作项目,聚焦主责主业的特色化大投行功能持续加强,新增签署2个市场化矿业并购财顾协议,推进并促成加拿大上市公司(Solaris)与紫金矿业7亿元铜矿项目交易,打造服务国家资源安全的“灯塔项目”。五矿期货联合上海钢联成功发布业内首个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MMLC),为国内锂电企业现货定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增碳酸锂、锌、锰硅等多个期现结合业务品种,不断强化期现联动,通过创新交割模式及集团期现人才培养机制,多维度、全方位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上市公司平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积极贯彻落实国资委、证监会及上交所的各项要求,夯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激发上市公司发展活力。一是坚持完善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修订、制定公司治理类、业务管理类规章制度15项,进一步优化五矿资本“三清单一流程”,提升决策效率,充分激发企业活力。二是增进上市公司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公司扎实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持续提升ESG治理水平,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及时、公平、真实、准确、完整”的五大原则,增强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深化投资者精细化管理,通过举办业绩说明会、路演、接待投资者调研、e互动等多种方式向各类投资者系统传递了五矿资本的投资价值,并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方案,切实将利润回馈公司股东,提高投资者关注度和信任度,巩固市场信心,提升企业形象。
践行理念,升级绿色金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贯彻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有效发挥金融工具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五矿信托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启动ESG授信评审机制,将ESG理念引入信托项目评审流程。截至报告期末,五矿信托存续绿色信托项目43个,规模73.84亿元,涵盖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外贸金租切实贯彻落实绿色金融的政策指引和规划方向,加大绿色领域投放力度。报告期内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领域完成投放24.44亿元。五矿期货正式发布五矿钢联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MMLC),举办江西锂产业大会等系列新能源论坛与沙龙,荣获广期所年度碳酸锂产业服务奖。报告期内,五矿期货在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保险+期货”服务,保障金额5.92亿元,承保货值16.98亿元,实现理赔976.1万元。
(二)主要控股公司情况
1、五矿信托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处于行业创新调整阶段,面对资管行业竞争加剧、新旧动能转换所面临的压力挑战,实现营业收入92,500.82万元,净利润18,855.05万元,信托资产管理规模81,968,062.52万元。公司积极顺应三分类政策导向,持续发展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存续规模43,414,581.87万元,较年初增加10.73个百分点;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31,343,902.33万元,较年初减少10.89个百分点。慈善信托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公益慈善信托上半年成立规模5,550万元,累计成立规模22,179.23万元。中国五矿2024年度帮扶资金全部通过慈善信托形式拨付。五矿信托-三江源起志助学金等五个案例作为慈善信托领域的创新案例,被列入《中国慈善信托年度报告(2023)》。加速回归信托本源、加强主责主业服务能力,持续探索服务主业模式创新推广项目,投向金属矿产行业35,830万元。持续“探路”中国信托业务ESG转型,牵头制定《信托行业ESG体系》和《绿色信托标准》,开展《ESG理念重塑信托行业未来》报告研究,深入指导公司的ESG实践。
2、外贸金租
报告期内,外贸金租秉持稳健经营、转型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系金融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报告期末,外贸金租总资产6,650,859.55万元,净资产1,333,548.81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67,617.01万元,其中利息收入164,993.46万元,手续费收入2,274.50万元,实现净利润66,169.74万元。外贸金租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融物优势,特色服务实体经济。截至报告期末,外贸金租存续融资租赁项目1,350个,融资租赁资产余额638.91亿元。报告期内,外贸金租新签融资租赁合同513笔,新签合同本金金额143.43亿元。从行业排名看,报告期内外贸金租主要经营指标排名保持非银系金融租赁公司前列。
3、五矿证券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坚守战略“执行年”定位,聚焦关键领域,从综合性全面布局调整为特色化布局,持续构造“三投一战”特色化综合产融服务模式和稳健高效的重资产运营两大核心能力,狠抓各项举措执行落地。五矿证券总资产2,944,286.31万元,净资产1,152,639.45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58,764.97万元,净利润12,075.02万元。从行业排名看,五矿证券持续保持在行业中位水平。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自营业务重点依托稳健高效的投资策略,打造公司稳定的利润基石;中介业务加快推进转型,促进降本增效,其中财富业务累计新开户同比增长24.8%,新开户市占率大幅高于去年,达到历史新高;债权投行上半年累计总承销金额217.7亿元,行业排名基本保持稳定,同时积极探索绿债等创新业务转型;资管业务积极稳住管理规模;五矿金通完成两只基金备案,新增认缴规模1.10亿元,新增实缴规模0.8亿元。五矿证券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本息合计余额为5.59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1.57%;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本息合计余额为9.26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103.89%。
4、五矿期货
报告期内,五矿期货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加快锻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推进整体经营提质增效,打造产业服务特色品牌。截至报告期末,五矿期货总资产2,389,740.97万元,净资产418,616.77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101,002.94万元,净利润3,150.29万元。
五矿期货围绕融入集团主责主业、服务国家产业这一主线,坚定推进公司业务特色化转型工作,不断丰富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模式,逐步构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经纪业务持续夯实产业基因基本盘,产业客户权益不断扩大;二是聚焦产业服务特色品牌建设,打造优质产业服务能力,公司举办锂产业大会、发布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开展碳酸锂产业链深度调研,碳酸锂产业服务业务规模领先;三是构建多元风险管理服务能力,打造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商,强化产融结合,与集团产业单位合作探索期现联动新模式,持续推进白银、工业硅、碳酸锂、不锈钢等期现业务。
三、风险因素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担保人等交易对手或金融产品的发行人无法及时、足额履约或信用资质恶化而带来损失的风险。2024年以来,国内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同时,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部分传统行业存在一定风险,部分交易对手的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公司下属信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面临一定信用风险暴露。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持仓金融产品头寸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强化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受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证券市场仍存在一定波动,对金融投资及衍生业务收益产生影响。
五矿资本持仓金融头寸主要来自于五矿资本控股、五矿信托、五矿证券、五矿期货的金融投资及衍生业务活动。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的类别主要包括:权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其中,权益价格风险主要由于股票、权益类基金和资管等品种价格的变化导致;利率风险主要由于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和信用利差等变动导致;商品价格风险主要由所持商品现货、期货因宏观经济、市场供需及投资者情绪等因素波动导致。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五矿信托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如果未能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变化相应调整资产结构、做好期限管理,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外贸金租主要为资本金和商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受货币政策及资金市场流动性因素影响较高。五矿证券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存在于固定收益杠杆交易、投行类业务包销责任、场内交易业务担保交收责任等内部流动性需求激增,以及外部信用环境恶化、公司融资渠道受阻导致的外部融资供给的下降。
4、政策合规风险
政策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因未能满足国家有关行业监管要求而受到处罚的风险。随着“强监管、严处罚”常态化,监管检查频率、检查范围不断升级,各类新规与监管政策频频出台,对公司合规经营、规范展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如未能及时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出现违规,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相关处罚,从而对公司业务开展和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外部公开媒体、公众等对其负面评价的风险。如果声誉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对声誉风险事件应对不及时、不到位,可能对公司品牌形象和经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导向的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五大行动计划”
和“五型五矿”建设,发挥央企金融服务主责主业的使命担当,引导金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集。公司致力成为国内一流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富有特色的产业金融模式
公司依托中国五矿在金属矿业全产业链的优势,持续导入产业要素,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体系,围绕“投研+投行+投资”功能做文章,推进旗下金融企业产品转型升级,逐步覆盖产业链各环节与全生命周期,深化投研支撑、特色化大投行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定制化综合投融资服务功能,并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扩大业务规模与市场影响力,打造细分领域业务特色与优势。在五矿资本总部层面,公司以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作为投研体系的“旗手”,统筹内、外部研究力量,研究先行,解读产融信息,解码产融实践,以深度认知带动综合金融服务与产品的落地,扩大五矿资本产业金融的品牌影响力。在牌照公司层面,五矿信托运用信托工具搭建中国五矿产业链生态圈,围绕客户获取、产品设计、风险防控和资金获取核心环节,整合优质金融资源,开展服务产业特色化业务,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外贸金租作为行业中唯一一家两大产业央企集团强强合作背景下的金融租赁公司,以融资融物双轮驱动,探索服务新兴产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多种形式,贯彻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和产业政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耕中国五矿与中国中车产业链;五矿证券以完整的业务链条,依托中国五矿产业及上下游,提升资源输出与整合能力,持续升级“三投一战”体系,在金属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垂直领域构建业务特色,打造垂直领域特色投行;五矿期货植根中国五矿丰富的金属产业链资源,相关产业客户具有较强价格风险管理需求,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长期为产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期货经纪服务、增值服务、风险管理服务等,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产业服务经验,在金属领域服务能力和规模位于行业前列。
(二)多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布局
公司已构建以“信托+租赁+证券+期货”为核心,以“银行+基金+保险”为补充的业务体系,通过多牌照联动、多金融工具组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综合金融服务。五矿资本总部统筹引导,各子企业发挥牌照功能,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贯通金融服务价值链、满足企业多元化服务需求。公司通过夯实客户基础、搭建渠道体系、完善机制设计、加强信息支撑,培育起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领先的总部管控与赋能体系
公司在上市前已完成了持有牌照股权归集与管理架构搭建。当前,公司法人层级合理,管理链条简明,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进行市场化的管理管控,以国企改革专项行动驱动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按照整体战略方向引导旗下金融牌照推进“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转型,实现整体的稳健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战略管控与运营管控并重的管理思路,建立ESG发展体系,优化管控体系、组织机制,打通战略-计划-预算-考核-绩效各管理环节。构建并持续完善集约化的研究体系与战略客户管理体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公司以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战略运营管理部分别作为公司投研体系和战略客户管理体系的“旗手”,统筹内外部资源,通过综合金融服务顶层设计,加强战略客户集中管理,着力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四)全面且高效的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体系
公司持续优化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风险评估和监控预警、风险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与工具,落实“分层分类”原则,夯实各级风险管理主体责任,筑牢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内外部审计和监督问责的“四道防线”,确保将总体风险管理在可承受范围内。公司深入推进法治央企建设和合规管理工作,紧密围绕转型发展战略,立足金融监管新格局和新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合规风险防控,扎实深入推进合规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合规意识,全面提升合规管理有效性,增强法律合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坚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提高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向高质量发展...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坚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提高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迈进。
(一)公司总体情况
稳住经营大盘,强化战略引领。报告期内,面对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的挑战,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五矿各项部署要求,坚定战略转型不动摇,稳有举措、进有标尺地开展各项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796,228.93万元,较上年末增长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279,541.2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9.26%;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77,628.24万元,同比下降11.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5,628.36万元,同比下降10.82%。报告期内,公司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发展势头,把握住了“稳”的大局和“进”的主线,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根本遵循,对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和优化调整,进一步明晰了五矿资本“十四五”后半期的转型方向和发展思路。
稳步战略转型,积蓄发展动能。报告期内,五矿资本顺应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坚定战略转型的决心,稳步推动业务结构、业务模式、业务领域等多方位向“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转型,向符合监管要求的业务方向转型。五矿信托在行业新三分类政策引导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打造基于财富中心、家族办公室和机构渠道“三足鼎立”资金渠道体系,实现客户的分级分层精准化管理。外贸金租坚持“融资+融物”双轮驱动,“一压两升”取得务实成效,厂商租赁模式逐步成熟,首单乘用车业务落地,首单盾构机直租业务落地,首批新能源电池业务落地,突破了该领域业务开展的关键要点、打通了关键堵点。五矿证券扎实推进从全面均衡布局向建设特色产业型投行转型,各业务线精准有序发力,中介业务聚焦服务功能发挥和效益提升,着力开拓股权投行展业生态圈,有序优化大资管业务和产品结构。五矿期货加大经纪业务客户结构优化力度,围绕中国五矿主责主业提升风险管理服务深度与广度、探索期现联动新模式,资管业务特色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强化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效能。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产业服务平台、产业金控平台、上市公司平台三大平台建设,以三大平台建设助推公司管理效能全面提升,进一步夯实公司战略转型基础支撑。
在产业服务平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五矿所属的金属矿业全产业链上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特优势,以服务中国五矿主责主业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向产业金融转型,加速打造“产业为本、金融为用、协作共赢”的良性互动,通过与中国五矿产业高效联动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树立产业金融的“五矿”品牌,在提升产业能级、维护产业安全、促进产业转型、激发产业创新等方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主业规模进一步增长、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五矿信托编制“主要集团客户信息表-展业地图”,落地长远锂科可转债项目、专精特新产业基金等多个创新项目,与外贸金租联合中国恩菲共同打造高盐废水零排放“资本+技术”的五矿方案。外贸金租与中国五矿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重点主体云储循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地云储循环工商业储能租赁项目;打通长沙矿冶院电池回收利用和储能的产租集成模式,服务领域和模式不断扩展和丰富。五矿证券在矿业并购领域为中国五矿提供大量咨询服务和专业支持,全面推动私募基金业务转型,助力中国五矿围绕主业的战新产业布局。五矿期货联合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和上海钢联发布了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阶段性成果;协助五矿盐湖获批广期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五矿企荣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中国五矿产业单位开展交割品检测等。
在产业金控平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投研集约化建设、数字化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产业金控平台能力建设。一是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继续整合内外部研究力量,统筹推进五矿资本投研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并已完多项阶段性成果。年内发布重量级研究报告《高质量发展、安全、平等——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价值逻辑》《浦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议及五矿集团全链条支持服务能力清单》,发布《锂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研究》白皮书、完成《深海采矿的商业模式》白皮书,成功举办第二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启动“产融万里行”系列活动。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认可。二是系统性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深化数据治理,实现数据准实时采集与应用,强化数字化风险管理等数据应用效果,助力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立体型风险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与财务系统上线运行,推动业财融合,提升数据实效,有效夯实数字化管控基础。三是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发挥风险偏好的引领作用,强化政策管控,夯实风险监控预警处置等全流程管控机制,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建设,持续促进资产质量和结构优化,保障公司稳健高质量发展。
在上市公司平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积极贯彻落实国资委、证监会及上交所的各项要求,夯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激发上市公司发展活力。一是公司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成功发行优先股100亿元,本年度发行三期公司债,累计募集48亿元,有效补充了流动资金,大大提升抗风险能力。二是坚持完善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公司坚持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进一步优化管控体系,修订五矿资本总部“三清单一流程”。通过强化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突出结果导向,进一步精简管控流程,管控精细度和效能大大提升。三是增进上市公司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公司扎实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持续提升ESG治理水平。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及时、公平、真实、准确、完整”的五大原则,增强信息披露有效性,2023年度公司披露定期报告4份、临时公告87份。研究建立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ESG管理体系,编制并披露首期ESG报告。深化投资者精细化管理,通过举办业绩说明会、路演、接待投资者调研、e互动等多种方式向各类投资者系统传递了五矿资本的投资价值,并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方案,切实将利润回馈公司股东,提高投资者关注度和信任度,巩固市场信心,提升企业形象。
贯彻新理念,发掘绿色潜能。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贯彻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有效发挥金融工具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五矿信托以服务“绿色金融”为转型抓手,加强创新产品探索,本年度新增废水处理、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投向,支持的绿色产业范围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与拓宽。外贸金租贯彻落实绿色金融的政策指引和规划方向,在投放领域、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绿色金融工作,在绿色交通、污染防治、绿色船舶、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领域完成投放29.04亿元,报告期末绿色租赁业务余额合计达81.23亿元。五矿证券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设立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3只,累计规模28.61亿元。五矿期货在江西举办了两场新能源产业大会,联合上海钢联启动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研究编制工作,“保险+期货”服务新增多个项目品种、多个项目开展省份、多个高赔付项目,获得多个行业、地区性重要奖项,保障金额共6.39亿元,理赔金额共计2834.95万元,项目数量、承保货值、承做保费金额、应收权利金均刷新历史最佳成绩。
(二)主要控股公司情况
1、五矿信托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积极顺应“三分类”等监管导向,落实风险管理新要求,培育专业化新能力,构建精细化管理新机制,沉着应对市场变化,为推进二次转型进入新阶段夯实了坚实基础。截至报告期末,五矿信托总资产3,370,968.88万元,净资产2,364,298.91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294,462.67万元,净利润119,015.05万元。管理存续信托规模7,304.03亿元,其中资本市场业务为主的投资类业务5,260.04亿元,规模占比72.02%。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信托围绕“打造服务实业与新经济、财富与资管双轮动的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一流信托公司”战略目标,顺应监管导向,系统梳理业务发展重点,着力推进组织架构优化。一是坚定推动业务转型,顺应“三分类”导向。截至报告期末,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3,559.52亿元,占比52.16%,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3,168.45亿元,占比46.43%。公益慈善信托获批成为中国五矿对外帮扶统一出口,累计规模7,515万元。二是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全面强化向资产配置转型,零售规模继续保持千亿以上。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五矿信托严格贯彻落实“稳健金融”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到位。二是严格执行监管要求,以“合规先行”的理念引领业务创新转型。三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项目落地。优化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厘清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三道防线职责,压实大类风险牵头管理部门责任。四是深耕重点领域风控能力建设,为展业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标准和指引。在加强政策研究和市场研判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展业标准,精准施策,严控业务风险。五是健全完善适配业务发展的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体系,进一步加强大类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重点对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开展体系机制和管理工具建设规划,搭建常态化支撑机制。六是持续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技赋能实现重要风险指标的监控和预警,持续提升风险信息的透明度和时效性。七是加强信托文化建设,加强风险管理观念全员贯宣,充分发挥信托文化转型驱动力。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着力加强“一主四辅”品牌建设,全年共荣获近40项行业奖项,再次摘得“诚信托-卓越公司奖”、“中国信托业金牛奖”、“区域影响力信托公司”等重磅荣誉,并荣获“金诺-中国金融年度优秀社会责任项目”、“0碳未来-ESG创新实践榜”等多项ESG发展奖项。
2、外贸金租
报告期内,外贸金租秉持稳健经营、转型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系金融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道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融物优势,特色服务实体经济。截至报告期末,外贸金租总资产7,016,402.63万元,净资产1,267,379.07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17,849.37万元,其中利息收入316,462.76万元,手续费收入1,037.59万元,实现净利润117,217.20万元。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外贸金租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战略产业布局,突出“融物”功能,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积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和新兴产业发展,以切实行动加大对实体经济投放力度。在服务科技发展方面,公司积极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等产业,服务地区辐射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市;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公司以挖掘机、起重机、矿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为租赁物,开展厂商租赁业务,助力建筑业等中小微企业解决设备购置资金难题;在支持绿色环保方面,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与经营管理目标相结合,积极践行绿色租赁发展方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绿色租赁业务余额合计达81.23亿元。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外贸金租秉持“稳健经营”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风险防控体系的整体性、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涵盖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风险限额、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为全面管理各类风险提供保障。二是配合外贸金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针对信用风险不断更新完善管理政策与程序,制定明确的行业准入标准与客户准入标准,在综合评估交易对手评级、项目方案设计、租赁物风险缓释作用等基础上审慎开展租赁业务。三是持续强化租赁项目中后期管理、优化风险预警监控体系,通过拓展监控维度、拓宽监控范围,实现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四是重视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不断筑牢风险管理防线。
3、五矿证券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紧紧围绕“效率”和“转型”,严控风险,积极推进向“产业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转型,着力提升服务主责主业水平和能力。截至报告期末,五矿证券总资产2,840,502.06万元,净资产1,119,726.07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174,511.36万元,净利润27,544.33万元。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证券明确了特色化产业投行转型方向,着力提升业务经营质量。一是投资业务实现稳健高效盈利。权益自营严控整体投资仓位,扩大高股息策略规模,实现风险可控的稳定高效盈利。固收自营在确保不发生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了良好的投资收益。二是财富业务加强两融转化,规模稳中有增。重点突破两融业务,强化分支机构过程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快网点布局调整优化,提升投入产出效能。截至报告期末,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本息合计余额为5.73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34.86%;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本息合计余额为9.16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81.59%。三是投行业务强化股权项目储备,稳定债融项目规模,支撑产业转型。股权投行业务实现大幅逆势增长,主承销收入行业排名提升至24名(截至2023年三季度)。成功落地IPO和再融资项目6个。债权投行全年实现承销规模804亿元,同比增长12.7%,行业排名保持在22名。四是资管业务夯实合规底线,丰富产品,发掘新盈利增长点。私募资管业务规模与收入排名基本保持稳定,ABS产品品种和规模稳步扩张,个人消费金融ABS排名第12名,成功设立3单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规模28.61亿元。五矿金通私募基金业务全年实现2个项目落地,同时重点推进中国五矿主业相关项目。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五矿证券一是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制度覆盖各风险类型、各业务条线,指导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二是针对重点业务领域开展风险排查和风险分析,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并根据排查结果进行积极风险应对;三是优化包括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等在内的风控指标体系,并定期监控、报告指标执行情况;四是推进各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工作,匹配业务风险管理需求,提高风控水平;五是注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强化团队建设,推行稳健的风险文化,通过培训等多种措施,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员工防范风险的主动性,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战略发展保驾护航。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荣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债券投行君鼎奖”、《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度新锐投行股票承销团队”“2023年度新锐投行债券承销团队”、《财联社》“ESG金融创新奖”等4个奖项,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4、五矿期货
报告期内,五矿期货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强化服务实体经济重要使命,紧抓市场机构化浪潮,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报告期末,五矿期货总资产2,189,396.77万元,净资产418,670.20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195,582.41万元,净利润7,168.05万元。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期货各业务线稳中有进,多元业务亮点纷呈:一是经纪业务规模及效益提升,日均权益、权益峰值均创历史新高,产业客户、金融机构客户开发成效显著。二是风险管理业务增长有力,营收提升显著,资产周转率、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三是多元业务稳步发展,做市业务不断完善不断优化做市策略,成交量保持增长;资管业务积极转型,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业务持续突破,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保险+期货”持续发力,项目数量、承保货值、承做保费金额、应收权利金均刷新历史最佳成绩。
在风险管理方面,报告期内,以“分级授权、规模控制、限额定损”风险管理原则,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全面风险评估,全面优化决策流程合理规范;重点增强业务赋能,在动态调整业务授权、收紧风险限额的基础上支持业务规模有序扩大;创新推出风险应急预案,覆盖极端业务风险场景;引入数字化风控手段,打造风控大屏实现部分业务风险指标滚动监测;建立风险模型辅助决策,确保各项创新业务稳健经营。
报告期内,五矿期货荣获中国最佳期货公司、最佳乡村振兴服务及社会责任公益奖、中国期货公司金牌管理团队、中国金牌期货研究所等专项认可,公司“期货+保险”案例代表中国五矿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发布的《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2022)》并荣获年度示范项目,贵州沿河县项目“期货+保险”案例入选中期协“保险+期货”优秀案例,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信托行业
报告期内,信托行业监管环境持续趋严,行业分化趋势加剧,面临传统风险待出清和转型风险并存的挑战。但在金融监管改革完成顶层设计、“三分类”出台等里程碑事件推动下,行业将加速从“拥抱不确定性”进入到“在确定性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随着行业“三分类”转型的推进,信托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加快实现风险核心逻辑向“全面覆盖、全程管理”转变,风险管理能力向全面专业化风控体系转变。行业对金融科技建设的投入将持续加大,着力打造可复用、可组合的金融科技支撑体系,为业务转型提供强大的数智驱动力。
(二)租赁行业
报告期内,金融租赁行业在经历十余年快速发展后,进入稳步发展、提质转型阶段。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行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方针,贯彻监管回归租赁本源的政策指导,逐步由同质化的业务模式转向探索特色化、专业化道路。一是致力回归租赁本源。围绕租赁物积极主动为实体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二是聚焦质量提升。金租公司逐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通过聚焦高端制造业、新基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把握其产业特点以及业务契合点,打造自身差异化竞争能力。三是加强风险控制。一方面,通过压降构筑物,提升业务合规性;另一方面,重视资产质量,通过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报告、处置机制,综合运用价值评估、权属管理、租期检查、保险管理等手段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四是推进金融科技。金租公司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在业务开展、风险控制、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数字化,构建线上租赁应用场景。
报告期内,行业监管政策主要围绕回归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开展。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从健全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机制、规范融资租赁经营行为、有的放矢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和建立健全监管协作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十三项监管要求。引导行业做真租赁、真做租赁,为实体经济提供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要求金租公司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鼓励其培养租赁、法律、税收等方面专业人才,加大对租赁细分行业领域的研发投入,紧紧围绕企业新购设备资产融资需求,逐步提升直租业务能力。
(三)证券行业
报告期内,证监会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出台多项举措,严厉打击操纵市场、恶意做空、内幕交易、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加强融券业务监管,调整优化融券相关制度,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监管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一是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降低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强化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行为监管,将加剧卖方研究业务马太效应,小型卖方研究机构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券结基金将成为基金管理人与券商进行深度绑定的重要方式。二是持续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提出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包括持续丰富产品体系,改进和完善交易机制,调整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加强多层次市场互联互通,扩大投资者队伍等。三是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包括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参与机构范围,新增符合要求的证券公司作为参与主体,为“南向通”“北向通”个人客户提供投资产品及相关服务,扩大“南向通”“北向通”合格投资产品范围,适当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四)期货行业
报告期内,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品种体系不断完善,国内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工具不断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国内期货市场累计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21个,总品种数量达到131个,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运行体系,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加强。以单边计算,2023年1—12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85.01亿手,累计成交额568.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0%和6.28%。未来,伴随着期货及衍生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实施,将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期货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丰富期货公司盈利模式。
报告期内,受手续费收入逆势下跌、客户权益规模下滑、叠加交易所手续费返还趋严等因素影响,期货行业整体经营承压。2023年,全国期货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0.90亿元,同比下滑0.17%;手续费收入234.65亿元,同比下降4.85%;净利润99.03亿元,同比下降9.88%。未来,风险管理业务等创新业务发展,将是期货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期货公司需进一步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盈利能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公司为控股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五矿资本控股来控股所属金融牌照公司:五矿信托、外贸金租、五矿证券及五矿期货。上述公司分别经营信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证券业务及期货业务。报告期内,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
(一)信托业务
五矿信托是经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01034580)。五矿信托主要业务包括信托业务及固有业务。信托资金投向涉及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工商企业等多个领域。
五矿信托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运用信托制度开展各类信托业务获取信托报酬,并通过固有财产的投资运用获取投资收益。
(二)融资租赁业务
外贸金租是经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M0001H211000001)。外贸金租主要业务包括直租业务、售后回租业务和经营性租赁业务等,业务领域涉及矿产冶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绿色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外贸金租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获取利息收入。
(三)证券业务
五矿证券是经证监会批准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23043784M)。五矿证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等,并通过五矿金通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通过五矿金鼎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五矿证券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通过证券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
(四)期货业务
五矿期货是经证监会批准从事期货业务的期货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1922232830)。五矿期货主要业务包括期货经纪、期货交易咨询、资产管理业务等,并通过五矿产业金融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等风险管理业务,通过五矿金服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五矿期货业务经营模式为通过提供衍生品综合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以及通过自有资金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导向的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中国五矿“四梁八柱”业务领域。公司致力成为国内一流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富有特色的产业金融模式
公司依托中国五矿在金属矿产与冶金建设领域的优势,持续导入产业要素,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体系,围绕“投研+投行+投资”功能做文章,推进旗下金融企业产品转型升级,逐步覆盖产业链各环节与全生命周期,深化投研支撑、特色化大投行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定制化综合投融资服务功能,并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扩大业务规模与市场影响力,打造细分领域业务特色与优势。在金控总部层面,公司以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作为投研体系的“旗手”,统筹内、外部研究力量,研究先行,解读产融信息,解码产融实践,以深度认知带动综合金融服务,扩大五矿资本产业金融的品牌影响力。在牌照公司层面,五矿信托运用信托工具搭建中国五矿产业链生态圈,围绕客户获取、产品设计、风险防控和资金获取核心环节,整合优质金融资源,开展服务产业特色化业务,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外贸金租以融资融物双轮驱动,探索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多种形式,贯彻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和产业政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耕中国五矿产业链;五矿证券以完整的业务链条,依托中国五矿产业及上下游,提升资源输出与整合能力,持续升级“三投一战”体系,打造矿业特色投行;五矿期货植根于金属矿产领域,长期为产业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期货经纪服务、期货增值服务、风险管理服务等,积累丰富的产业服务经验,形成衍生品综合服务能力。
(二)多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布局
公司已构建以“信托+租赁+证券+期货”为核心,以“银行+基金+保险”为补充的业务体系,通过多牌照联动、多金融工具组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综合金融服务。五矿资本总部统筹引导,各子企业发挥牌照功能,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贯通金融服务价值链、满足企业多元化服务需求。公司通过夯实客户基础、搭建渠道体系、完善机制设计、加强信息支撑,培育起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领先的总部管控与赋能体系
公司在上市前已完成了持有牌照股权归集与管理架构搭建。当前,公司法人层级合理,管理链条简明,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进行市场化的管理管控,以国企改革专项行动驱动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按照整体战略方向引导旗下金融牌照推进“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转型,实现整体的稳健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战略管控与运营管控并重的管理思路,建立ESG发展体系,优化管控体系、组织机制,打通战略-计划-预算-考核-绩效各管理环节。构建并持续完善集约化的研究体系与战略客户管理体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公司以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战略运营管理部分别作为公司投研体系和战略客户管理体系的“旗手”,统筹内外部资源,通过综合金融服务顶层设计,加强战略客户集中管理,着力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四)全面且高效的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体系
公司持续优化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风险评估和监控预警、风险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与工具,落实“分层分类”原则,夯实各级风险管理主体责任,筑牢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内外部审计和监督问责的“四道防线”,确保将总体风险管理在可承受范围内。公司深入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紧密围绕转型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以健全合规管理体系为主线,围绕治理架构、制度流程、机制运行等管理核心,强化重点领域合规风险防治,深耕合规文化,不断提升合规经营管理水平,依法治企能力明显增强。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面对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的挑战,公司坚定战略转型不动摇,稳有举措、进有标尺地开展各项工作,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发展势头,把握住了“稳”的大局和“进”的主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796,228.93万元,较上年末增长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279,541.2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9.26%;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977,628.24万元、净利润276,371.0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5,628.36万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宏观经济看,一是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二是金融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金融工作目标任务、谋定发展路线图,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三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求更为明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提出,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信托行业
报告期内,信托行业监管环境持续趋严,行业分化趋势加剧,面临传统风险待出清和转型风险并存的挑战。但在金融监管改革完成顶层设计、“三分类”出台等里程碑事件推动下,行业将加速从“拥抱不确定性”进入到“在确定性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回归本源、转型发展仍是行业关键词。在《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等监管政策导向下,信托公司在进一步规范方式发挥制度优势和行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会分化出“大而全”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和基于资源禀赋、聚焦细分领域的“小而美”特色化发展模式。与之对应,信托业的投资类等转型业务规模持续增长,融资类等传统信托业务规模在持续压降,但由于目前转型业务的信托报酬率相对较低,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和收入“剪刀差”或还会加大。
2、租赁行业
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在政策呵护及内生动力逐步修复的推动下,预计经济复苏进程延续。2024年,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重要政策导向。在此背景下,金融租赁公司转型高质量发展,回归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更加明晰。未来,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速度或有所放缓,但业务结构将逐步优化,行业发展质量将逐步提升,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将迎来新阶段。
3、证券行业
一方面,证券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导向更为明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证监会提出将围绕做好这五篇大文章,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活跃资本市场,更加精准有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同时,推动证券公司投行、投资、投研协同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注册制改革能力,助力构建为实体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证券行业面临新一轮整合需求,行业发展格局对中小券商形成较大挑战。证监会提出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以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要求,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引导中小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行业可能出现新一轮并购潮,监管扶大限小的分类监管趋势也将更为明显,证券公司同质化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中小券商面临尽快谋求特色化发展的挑战。
4、期货行业
报告期内,行业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期货公司总体利润出现下滑,但部分头部期货公司却实现业绩逆势增长,行业马太效应凸显。随着监管“扶优限劣”导向加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少数头部期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而中小型期货公司则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期货行业的发展机会来源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广度以及服务能力上,期货公司的专业化、特色化和信息化水平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因素。未来,期货行业需要进一步深化与产业链的融合,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就业务而言,在传统经纪业务基础上,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将成为期货公司增强盈利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创新服务绿色发展、多元化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纵深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主题。同时,随着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对于期货及衍生品工具的需求也将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期货行业对于“既懂现货又懂期货、既懂场内业务又懂场外业务、既懂国内市场又懂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
(二)公司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对公司战略进行优化。调整后的公司发展战略为:公司定位于以服务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中国五矿的金属矿业全产业链上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特优势,以“支撑实体产业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核心功能,以“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成为产业领域金融服务标杆。公司将坚定向“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转型,深化细化产业研究,将服务领域从中国五矿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战略新兴产业延伸,向服务实体产业拓展;系统性开展业务布局优化,推动业务梯次培育与差异发展,提高产业特色金融服务能力;聚焦多金融牌照管理模式升级,优化管理理念、方式与工具,进一步发挥战略引领、转型支持、资源配置功能,坚持在加速转型的同时稳固和提升行业地位、持续锻造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化竞争力。
(三)经营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五矿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定战略转型,聚焦价值创造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向产业金融转型。
一是深化业务转型,优化产业金融布局。五矿信托根据“三分类”监管导向,明确战略推进型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实施差异化资源及政策支持,开展业务分层布局。外贸金租创新领域重点巩固工程机械的先发基础,力争形成细分市场的专业优势,战新产业沿首批落地项目在新能源、绿电交通、乘用车等领域纵深推进。五矿证券聚焦产业金融打造综合深度服务,投研聚焦中国五矿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深度研究;投行加速建设专门的战新产业垂直团队,打造硬科技领域灯塔项目;投资加速推进产业基金业务布局。五矿期货持续完善产业综合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业务格局,提升风险管理核心功能,打造金属矿产领域风险管理专家第一品牌。
二是深化产融衔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围绕中国五矿产业布局与业务优势,以研究为先导,强化产业认知与对接,发挥多元业务优势形成综合化方案,搭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化市场服务体系,探索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可标准化的产业服务模式,聚焦“投研支撑服务、特色化大投行服务、定制化综合投融资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四个维度,在金属矿产资源接续、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大宗商品风险管理等重点领域做出特色、塑造能力。结合各地产业发展政策,借助各方优势加大外部市场开拓力度,在重点区域打造五矿产业服务团队和品牌。
三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管理体系支撑。持续深化战略管控与运营管控并重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全面性、实时性和紧密性,提升管理能力,完善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推动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限额在业务一线传导落地,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日常管控,依托风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各重点风险线上管理,切实为公司稳健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系统性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深化数据治理,实现数据准实时采集与应用,强化数字化风险管理等数据应用效果,助力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立体型风险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与财务系统上线运行,推动业财融合,提升数据实效,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知识管理,促进管理提升。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担保人等交易对手或金融产品的发行人无法及时、足额履约或信用资质恶化而带来损失的风险。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恢复偏弱,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叠加部分行业金融生态环境改变,部分交易对手的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公司下属信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暴露有所增加。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持仓金融产品头寸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2023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恢复偏弱和外部环境扰动等因素影响,证券市场波动加大,对金融投资及衍生业务收益产生影响。
五矿资本持仓金融头寸主要来自于五矿资本控股、五矿信托、五矿证券、五矿期货的金融投资及衍生业务活动。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的类别主要包括:权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其中,权益价格风险主要由于股票、权益类基金和资管等品种价格的变化导致;利率风险主要由于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和信用利差等变动导致;商品价格风险主要由所持商品现货、期货因宏观经济、市场供需及投资者情绪等因素波动导致。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五矿信托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如果未能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变化相应调整资产结构、做好期限管理,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外贸金租主要依赖于资本金和商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受货币政策及资金市场流动性因素影响较高。五矿证券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存在于固定收益杠杆交易、投行类业务包销责任、场内交易业务担保交收责任等内部流动性需求激增,以及外部信用环境恶化、公司融资渠道受阻导致的外部融资供给的下降。
4、政策合规风险
政策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因未能满足国家有关行业监管要求而受到处罚的风险。随着“强监管、严处罚”常态化,监管检查频率、检查范围不断升级,各类新规与监管政策频频出台,对公司合规经营、规范展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如未能及时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出现违规,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相关处罚,从而对公司业务开展和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外部公开媒体、公众等对其负面评价的风险。如果声誉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对声誉风险事件应对不及时、不到位,可能对公司品牌形象和经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