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围绕“聚焦军工产业”的发展战略,主营业务聚焦于军工装备产业及军民融合的应急装备产业。公司军工装备产业围绕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军用导航装备、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及各类军用电源装备等;公司应急装备产业在军用电源相关技术基础上,积极践行军民融合发展,在民用市场围绕应急电源保障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型智能应急电源、应急特种车辆及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非标类定制化生产模式为主,并根据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其中,军工装备产业以直销为主,通过充分调研...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围绕“聚焦军工产业”的发展战略,主营业务聚焦于军工装备产业及军民融合的应急装备产业。公司军工装备产业围绕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军用导航装备、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及各类军用电源装备等;公司应急装备产业在军用电源相关技术基础上,积极践行军民融合发展,在民用市场围绕应急电源保障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型智能应急电源、应急特种车辆及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非标类定制化生产模式为主,并根据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其中,军工装备产业以直销为主,通过充分调研客户需求,基于型号预研、样机研制、产品定型后批量生产的模式以销定产;公司智能应急电源产品主要以分销模式为主,通过经销商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
(二)行业情况说明
1.军工装备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69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涨幅与2023年持平,依然保持高增速;而横向对比来看,2024年美国国防预算8860亿美元,约为我国国防支出预算的3.7倍。国际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周边局势趋于紧张,为捍卫国家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国防支出存在适度合理增加的空间。
受到中期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军工整体行业订单下放有所延迟。然而国防建设作为大国刚需,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中期调整落地后装备发展思路明确,随着2024年国防预算落地,延迟订单有望回补。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三方面强调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构建一个促进未来产业持续增长的机制,并强化相关产业政策与管理体系,旨在保障新兴产业的稳健成长。此外,《决定》提出优化陆海空天的网络布局,打造一个多维度、互联互通的网络,以推进关键工程和民生项目的实施。这些策略展现了政府对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民营企业成长路径的坚定支持。
公司车载通信指挥系统、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军用导航装备及军用电源装备等业务紧跟军方需求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保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随着延迟订单回补有望呈现增长态势。
2.应急装备
近年来,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如今年上半年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共造成全国143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对事故灾难救援处置装备及服务需求增强。2023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应急电源作为灾害事故救援工作电力的基础保障设备,被列为行动计划的重点推广装备。此外,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灾后重建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多地应急管理部门正在迅速行动,开展应急重点领域装备发展的战略部署。
智能应急电源:公司智能应急电源产品是军用电源产品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融合应用。目前应急电源国内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上半年,发电用柴油机销售18.53万台,同比下降2.83%,但公司所处的大功率柴油机组细分市场行业整体向好。根据工信部数据,上半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共完成业务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2%和58.6%。随着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大功率应急电源作为数据中心配套产品,未来其市场表现预计稳中向好。此外,从国际市场看,非洲地区、中东国家、东南亚与南美地区等因电力供应尚不完善,对于各类应急电源装备有较大需求。公司是国内应急电源行业主要参与者,以较强的供应链资源、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完善国内外分销体系及服务网络、非标定制化能力等竞争优势,在中高端大功率市场占据国内品牌领先地位。新产品方面,公司依托在应急市场强大的分销体系和深厚的电源技术积累,正积极探索储能市场的发展机会。截至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4.44GW,同比增长超156.4%,较2023年底增长超40%。在2030年累计装机规模达120GW的“碳达峰”目标下,储能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公司目前已投资一家研发生产电芯的企业,并组建专业的储能业务团队,正积极拓展工商业储能市场。上半年,公司已成功实施落地多个储能示范项目,未来还将积极探索“储能+柴油发电”结合以及储能在军用领域的应用机会。
应急特种车辆:应急装备车辆产品种类广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受益于国家对应急管理服务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万亿特别国债采购项目持续落地,应急类专用车行业表现良好。尤其是应急电源车、排水车等主力应急车型,多个省市招标采购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公司具有多年专用车辆和应急装备改装经验,能够生产不同类型专用车尤其是应急救援车辆,其中电源车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列。此外,公司也积极拓展其他应急救援车辆产品,上半年成功研发大流量排水车并中标多个项目,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2024年,公司已派出多台电源车、排水车以及专业支持团队支援洞庭湖灾区,开展不停歇供电、排涝作业。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迎来多方面挑战。受益于全球产业周期复苏预期,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指标略有回暖,但仍面临高利率、地缘冲突等诸多挑战。国内终端消费需求修复进度弱于预期,投资减弱,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在需求萎缩、供应冲击和预期疲软的三重挑战下,公司继续秉持“聚焦军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聚焦资源于军工装备产业发展,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拓展新产品研发、提升内部运营等经营策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持续处置低效资产,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896.1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55%,其中军工及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电源业务合计实现170,127.7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7.27%,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了7.52个百分点,公司更进一步聚焦主业;资产负债率较期初下降了0.80个百分点。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报告期内1)军工装备板块进一步夯实现有业务,保障重大型号中标,同时依托自有的产业孵化平台,通过引进外部专业团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研制等方式在电子对抗、低轨卫星、模拟训练等领域积极探索军工创新业务。2)深入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电源业务,巩固实施“分销体系为主,直销业务为辅”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同时抓住应急产业需求增长点,在加大应急电源车辆、应急保障车辆等领域布局的同时积极探索储能在军用领域市场的应用机会。
在业务/产品方面:军工行业受终端客户周期调整等影响,客户产品订购、新项目批复等节奏减缓,行业增速不及预期,但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各项新产品储备,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在无人装备方面,公司对地面无人平台持续加快技术迭代,围绕国产化域控制器、动力源、能源管理等核心系统进行布局,并中标某研制项目。在军用新材料方面,公司已中标多个重点型号项目,同时开展了超大型复材舱体成型技术的研究,关键技术性能得到验证,下半年完善超大型复材方舱成型解决方案,形成复材通用化集成应用技术优势。在通信导航及军用电源等方面,公司成功中标新的卫星导航项目和通信领域项目,持续推进新一代车载通信系统、机动式陆基导航装备等型号研制,并积极布局民航市场,构建持续发展基础。在应急装备领域,公司持续扩充完善新能源储能团队,加大柴储融合、船用储能等产品的研发力度,依托在应急装备领域的广泛布局,聚焦工商业储能和微电网领域,陆续在上海、南昌等地落地示范项目。
三、风险因素
1、国防支出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军工装备产品受国防政策及军事装备采购投入的影响较大。若未来我国国防军工装备采购支出节奏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军工装备产品当期收入产生影响。为此,公司积极向多军种拓展型号装备,提升型号装备数量,并积极践行军民融合业务路线,以降低政策风险。
2、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由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产品研发的技术关键点多、面临诸多技术难题,需常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且研发周期较长,期间可能发生项目实际履行进度与预计进度不一致、定型工作滞后等情形。为此,公司将持续加强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与客户有效沟通,提升产品开发及生产的质量,确保科研生产项目有条不紊地开展。
3、技术研发风险
军工产品具有高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等研制要求,从材料研发到装备应用的全过程周期长、涉及技术关键点多,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为此,公司将加大对重大项目研制生产法规与特殊要求的识别,有效落实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健全全面风险控制体系,对不同技术状态下的风险点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使技术研发风险降到最低。
4、市场竞争风险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国防装备领域大力推进竞争性采购,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军品配套竞争采购。同时,各大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其下属企业加快产业布局,进一步延展自身产业链条,加剧了市场竞争。为此,公司将发挥在军用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电源装备及舰载作战辅助系统等产品上的先发优势,不断完善客户渠道,加大市场覆盖;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开发模式,加大新材料、新能源、新质作战装备等新市场开拓。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跟用户需求、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公司是国家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国模范院士科研工作站等荣誉。公司目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和软著近2000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及软著授权88项,参与编写1项国家标准及1项团体标准并获得发布,获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优秀新产品奖8项。
围绕军工装备产业,公司立足于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军用电源等保障装备领域,专注于各军兵种、公安及人防、应急保障等军民融合应用。在信息化装备领域,重点开展了新型车载通信系统、新型隐身防弹方舱、战术式通信导航装备、智能识别系统等技术和装备研究。在军用电源等领域,重点开展了水下高功率电源、新型机动电源、新型野战保障车辆等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围绕应急装备产业,公司以高功率密度、大功率应急电源以及新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为研发重点,助力新型数据中心及算力中心建设。同时,在电力应急车智能化快速供电系统、超大功率集群并机/并网技术、应急供电快速接入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公司研发的大流量电力排水车、储能车等新产品正积极推向市场,应急产品多元化矩阵初步形成,产品协同效应增强。
2.市场开拓及布局能力
公司深耕军工行业20余年,体系内有7家军工三证齐全的子公司,客户覆盖海、陆、空、战支、火箭全军种,拥有国家保密资质以及装备承制资格认证、GJB9001C认证、军工科研生产许可备案等一系列重要军工生产资格认证。在军工装备领域,公司紧跟我军装备发展需要,在装备预研、演示验证、型研、改换装等各阶段深度参与,满足各军兵种、各阶段不同需求,保障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在应急装备领域,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分销体系,建立了覆盖各行业、各地区的产品供应与服务能力,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石化、银行、金融、交通等行业市场,并通过完善的分销商体系和服务网络,应急电源产品开拓业务范围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3.行业资源整合及技术转化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了江西三波电机总厂、衡阳市四机总厂、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军工企业,拥有丰富的企业混改、重组、资源整合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公司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设有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行业优势研发资源持续推动公司技术与产品创新。通过不断整合,一方面丰富了公司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亦提升了军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企混改、民参军进程的持续推进,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军工装备产业。
此外,公司积极将军工领域的优秀技术向民用市场转化,其中公司通过军用电源相关核心技术孵化发展民用智能应急电源产品,在民用应急电源的中高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另基于自身的丰富特种车辆改装经验,成功研制并中标多型部队、武警、应急部等客户所需的后勤、应急保障车辆。
4.有效的人才成长体系
公司紧密结合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以奋斗者为本,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从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维度明确了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及关键举措。
公司通过应届毕业生“绿色人才”计划,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引进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以获取高素质、有潜力的年轻人才,构建有活力的人才梯队。针对重点激励人才,优化“奋斗者”选拔、考核与激励机制;针对干部管理,加大述职、轮岗、竞聘、培养等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打造特色的“三考”绩效管理模式、推行“九宫格”绩效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以提升人均效能、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此外,公司在南昌设立专业的培训学院,结合实际研发10大体系近200门课程,更好地满足了公司战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特定需要。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从全球政经形势看,2023年俄乌战争尚未结束,巴以冲突再起,全球地缘格局的不稳定性骤增,一系列新兴军事技术的出现增加了国家间军事互动的复杂性。多国面临高通胀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经济增长脆弱。从国内经济看,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需求持续趋弱,生产、投资和消费复苏内生动力不强,供给端和需求端压力依然存在。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公司秉持“聚焦军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坚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剥离非主业业务、处置非主业资产等经营策略优化公司资产和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2023年公司实...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从全球政经形势看,2023年俄乌战争尚未结束,巴以冲突再起,全球地缘格局的不稳定性骤增,一系列新兴军事技术的出现增加了国家间军事互动的复杂性。多国面临高通胀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经济增长脆弱。从国内经济看,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需求持续趋弱,生产、投资和消费复苏内生动力不强,供给端和需求端压力依然存在。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公司秉持“聚焦军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坚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剥离非主业业务、处置非主业资产等经营策略优化公司资产和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2023年公司实现全年营业收入428,269.8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82%,其中军工及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电源业务合计实现385,364.57万元,收入占比提升了5.5个百分点至89.98%,主业进一步聚焦;资产负债率下降了0.65个百分点,资产结构进一步改善。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报告期内1)子公司泰豪军工及上海红生公司引进中兵国调基金,为军工装备产业持续发展储备资金;2)深入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电源业务,加强实施“分销体系为主,直销业务为辅”的销售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逐步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平台,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3)持续处置非主业资产,完成了嘉兴装备科技产业园的资产处置及全资子公司上海泰豪智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
在业务/产品方面:1)通信车辆:成功中标新一代通信车,并稳步推进军方后勤、武警保障等新市场的产品研制,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2)军工新材料:一期军用新材料复合线产线完成技改并投产,二期缠绕线产线技改完成验收并于报告期内进入试生产。产品中标军方无人机地面控制站项目及多款弹体项目,并积极推进海军型号装备应用。3)通信导航:成功中标新型卫星导航项目和通信领域项目,持续推进弹载抗干扰导航装备、车载陆基导航装备等型号产品,并积极布局民航市场。4)应急装备:进一步扩大应急电源分销体系,提升在算力中心、通信、半导体等高端客户的市场渗透率;组建新能源储能团队,积极探索开拓工商业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紧跟国家应急管理政策引导,积极研制开发储能车、排水车、通信车等应急保障类特种车辆;
5)其他:依托产业孵化平台,通过引进团队、联合研制等方式在电子对抗、低轨卫星、模拟训练等领域积极探索军工创新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整体情况
1.1军工装备
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多国防务政策出现历史性转变,新一轮全球性军备竞赛已悄然而至,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国防预算均创新高。2023年我国军费预算15537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俄乌冲突仍在进行当中,在世界安全局势趋于紧张的背景下,军贸市场在冲突中重启扩张态势,或将持续扩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未来重点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装备为支撑,以高度自主和网络化为特征,具有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信息化保障和协同作战能力的作战力量。国家有望持续增加在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建设领域的投入,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
1.2应急装备
近年来,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对事故灾难救援处置装备及服务需求增强。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应急电源作为灾害事故救援工作电力的基础保障设备,被列为行动计划的重点推广装备。此外,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灾后重建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多地应急管理部门正在迅速行动,开展应急重点领域装备发展的战略部署。
2.公司产品及行业情况
2.1军工装备
(1)车载通信指挥系统:产品用于各类特殊环境下移动通信、指挥等,主要产品覆盖车载卫星通信、光通信、电子对抗等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电子方舱及军用特种改装车辆。公司产品在电磁兼容、多频段通信指挥系统集成、轻量化设计、系统集中管控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先后为陆军、战略支援部队、火箭军等军兵种及航天、航空等单位研制生产多系列100多种军用特种产品。武器装备信息化已成为军队建设的重点领域,车载通信指挥系统作为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年定型完成后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2)军用导航装备:公司导航装备产品涵盖陆基导航、卫星导航两大类。陆基导航产品用于保障军机航行及起降安全,应用场景覆盖空军、海军及陆航各类机场。公司是国内主要的陆基导航装备供应商,产品类型包括精密进近着陆、近程导航、机动导航、空管装备等全套陆基导航产品,服务超过一百个场站及大部分类型军机,装备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卫星导航产品形成了以弹载为主,机载为辅的各类军用抗干扰北斗导航装备,产品在空军、海军、陆航等领域具有稳定客户。
导航装备是军机、导弹等军用装备核心部件,随着军方空天装备的加速投入及实战化需求的提升,导航装备市场将快速增长。同时,在军方实战化要求的背景下,野战机场快速布设需求亦将快速增长,机动式陆基导航产品成为重要增量市场。
(3)军用电源装备:军用电源装备产品主要运用于军用雷达、导弹、通信等领域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各类机动式电源、固定电站、拖车电站、方舱电站等产品。公司产品凭借着较高的供电质量、供电稳定性,以及齐全的产品门类,在军方多个应用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军用电源产品覆盖面较广,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及毛利水平趋于平稳,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同时,公司在传统军用电源的基础上,加快向便携式应急电源装备、多能源微电网等军用新能源电源方向发展。
2.2应急装备
(1)智能应急电源:公司智能应急电源产品是军用电源产品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融合应用。目前,应急电源国内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公司是国内应急电源行业主要参与者,以较强的供应链资源、完善的国内外分销体系及服务网络、非标定制化能力等竞争优势,在中高端市场占据国内品牌领先地位。
(2)应急特种车辆:公司研发与制造各类应急电源车、炊事车、通信指挥车、箱变车、照明车、医疗车、装备车、净水淋浴车等应急特种车辆,以及“懒猫”应急车辆综合管控服务系统、快速供电连接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力、应急救援、核电、通信、消防、军警、市政、交通、医疗、民防等领域。应急装备车辆产品种类广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2023年国内专用车销售105.5万辆,同比增长7.75%。公司具有多年专用车辆和应急装备改装经验,电源车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前列。
(3)储能产品:依托在应急市场强大的分销体系和深厚的电源技术积累,公司正积极探索储能市场的发展机会。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1.39GW,同比增长超260%,“碳达峰”目标要求至2030年达120GW,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公司目前已投资以电芯研发、生产为主的好风光储能技术(成都)有限公司,并组建专业的储能业务团队,将以工商业储能产品为切入口,依托公司成熟分销网络为客户提供从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到储能站开发、投资及运维集成解决方案,并积极探索储能在军用领域市场的应用机会。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围绕“聚焦军工产业发展”的发展战略,主营业务聚焦于军工装备产业及军民融合发展的应急装备产业。公司军工装备产业围绕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军用导航装备、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及各类军用电源装备等;公司应急装备产业在军用电源相关技术基础上,积极践行军民融合发展,在民用市场围绕应急电源保障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型智能应急电源、应急特种车辆及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探索储能业务发展机会。
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非标类定制化生产模式为主,并根据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其中,军工装备产业以直销为主,通过充分调研客户需求,基于型号预研、样机研制、产品定型后批量生产的模式以销定产;公司智能应急电源产品主要以分销模式为主,通过经销商网络的方式面向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跟用户需求、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公司是国家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国模范院士科研工作站等荣誉。公司目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和著作权近2000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及软著授权215项,参与编写5项行业及团体标准并获得发布,获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行业科技进步奖1项,省优秀新产品奖4项、专利奖1项;新增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围绕军工装备产业,公司立足信息化装备、军用能源、后勤保障领域,专注于部队、武警、公安及人防、应急保障等军民融合应用。在信息化装备领域,重点开展了新一代车载通信节点承载平台、新型隐身防弹方舱、战术式导航装备、卫星抗干扰导航定位+数据链、敌我识别系统等技术和装备研究。在军用能源领域,重点开展了航空供电系统发电机、多制式不间断供配电系统以及新型军械装备电站检测设备等的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在后勤保障领域,重点开展了新型野战炊事保障系统、淋浴车、指挥器材车等多种类型后勤保障车辆的研发、量产工作,成功中标多个部队、武警项目。
应急装备产业,公司以高功率密度、大功率应急电源以及新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为研发重点,助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及算力中心建设。同时,在电力应急车智能化快速供电系统、超大功率集群并机/并网技术、应急供电快速接入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市场开拓及布局能力
公司深耕军工行业20余年,体系内有7家军工三证齐全的子公司,客户覆盖海、陆、空、战支、火箭全军种,拥有国家保密资质以及装备承制资格认证、GJB9001C认证、军工科研生产许可备案等一系列重要军工生产资格认证。在军工装备领域,公司紧跟我军装备发展需要,在装备预研、演示验证、型研、改换装等各阶段深度参与,全面满足各军兵种、各阶段不同需求,保障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在应急装备领域,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分销体系,建立了覆盖各行业、各地区的产品供应与服务能力,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石化、银行、金融、交通等行业市场,并通过完善的分销商体系和服务网络,应急电源产品开拓业务范围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3.行业资源整合及技术转化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了江西三波电机总厂、衡阳市四机总厂、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军工企业,并布局了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拥有丰富的企业混改、重组、资源整合的经验和能力,其中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同时,公司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设有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行业优势研发资源持续推动公司技术与产品创新。通过不断整合,一方面丰富了公司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亦提升了军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企混改、民参军的持续推进,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军工装备产业。
此外,公司积极将军工领域的优秀技术向民用市场转化,其中公司通过军用电源相关核心技术孵化发展民用智能应急电源产品,在民用应急电源的中高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另基于自身的丰富特种车辆改装经验,成功研制并中标多型部队、武警、应急部等客户所需的后勤、应急保障车辆。
4.有效的人才成长体系
公司紧密结合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以奋斗者为本,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每个业务板块均制定了详细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从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维度明确了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及关键举措。
公司通过应届毕业生“绿色人才”计划,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以获取高素质、有潜力的年轻人才,每年引进与本公司产业相关的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持续构建有活力的人才梯队。针对重点激励人才,通过持续优化任职资格体系、打造特色的“三考”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以“业绩贡献”、“任职能力”、“职业行为”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覆盖从选拔、评价到激励全周期的奋斗者体系等人才成长手段,打造了一批有干劲、有能力的人才队伍;并在南昌设立培训学院,开发了10大体系近200门课程,满足各层级各类员工增长知识技能的需要。此外,公司不断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及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长期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8,269.89万元,较上年下降30.82%;实现净利润13,272.28万元,比上年减少1,122.69万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34.26万元,比上年减少2,123.90万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1.1军工装备产业
随着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新作战领域、模式等驱动新装备持续更迭。武器装备平台逐渐向太空、网络、海洋、极地等新领域和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等新技术维度扩展,武器装备系统进一步向综合化、信息化、通用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实战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未来制胜的关键力量,相关武器装备建设需求迫切,包括低轨卫星建设、电子对抗、网络作战等。新装备的持续更迭和新技术的持续应用,促使先进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钛合金、隐身材料等新材料也迎来快速发展。
1.2应急装备产业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政府对救援处置装备及服务的需求、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升级的需求、民众对安全应急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应急产业不仅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更是满足广大国民日益美好生活的有效保障。在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并基于各类突发事件对应急产品需求的牵引,中国应急产业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双碳目标下,节约能源和改善排放成为应急装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则为应急产业带来强劲的升级动力。提升应急装备技术水平、发展清洁化的绿色动力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社会救援职能向全灾种方向拓展,应急保障类车型需求日益旺盛。
2.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格局
2.1军工装备产业
(1)车载通信指挥系统
车载信息系统集成具有承制资格、技术能力、过往业绩等行业壁垒,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央企军工集团子公司、部队直属工厂为市场主要参与主体。在车载通信装备,军方将加速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各类特种保障车辆需求快速增加。
公司是工信部重点骨干企业、国家军事高科技企业、原总参通信部军用通信车与各军兵种方舱的定点生产厂家、原总装备部方舱集中采购的定点单位。公司具备提供完整系统集成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在电磁兼容、多频段通信指挥系统集成、轻量化设计、系统集中管控等产品上具有领先优势,曾为陆军、战略支援部队、火箭军等军兵种及航天、航空等单位研制生产百余种军用通信指挥产品。
(2)军用导航装备
公司是国内研制、生产全套陆基导航装备的厂家,产品类型包括精密进近着陆、近程导航、机动导航、空管装备等,产品应用覆盖所有类型军机,在空军、海军、陆航等领域服务超一百个场站,装备技术指标及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陆基导航市场规模、格局较为稳定,主要由固定式向机动式发展,总体市场规模有望向上提升。
公司卫星导航产品定位于北斗卫星导航的高精度应用,重点以智能弹药、车辆信息化和军用无人机为应用场景,产品在抗干扰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主要竞争对手为部队直属工厂和民营高科技企业,如天奥科技、中捷时代、北斗星通、华力创通等。公司紧跟新总体型号的研制及现有型号的升级换代需求,确保公司产品可随我军航空装备快速发展。卫星导航市场随着北斗三代推广应用、智能弹药快速发展等,尽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3)军用电源装备
随着军民融合深化及公开招标的常态化,更多从事民用电源装备的企业转向参与军用电源装备市场竞争。公司长期扎根此领域,是各军兵种定点研制、生产智能电源装备、新能源、专用电机的重点企业,装备定型产品多、产品链完整、市场占有率高,在部队及行业内认知度较高。截止目前,公司已为各大部队提供数十万台套电源产品,在高速发电机、行进取力、特殊环境(无人值守、海岛)等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优势。
随着装备电气化和信息化发展,装备用电需求骤增,给战时供电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新型能源运用及能量管理已经纳入到新型武器装备体系发展与建设中。
(4)舰载作战辅助系统
公司主要面向全舰提供舰载作战辅助系统中的综合监视设备、业务终端等产品,均为舰载作战指挥系统中重要的型号产品。由于作战系统涉密等级高、技术要求高,该业务领域参与主体较少,主要以军工科研院所为主。
(5)军用新材料
“十四五”期间,我国军工装备加速建设,新型号军机快速列装及导弹“数量级”增量建设对上游材料形成强劲需求,科研院所直属企业及军品民营企业纷纷加入市场竞争。
公司亦积极布局军用高性能复合材料业务,与现有军工装备产品形成业务协同。通过参与各军种新装备研发,公司加快技术水平提升和产品拓展,在轻量一体化装备、隐身及防弹装备、集成内饰等产品上建立技术优势,逐步成为各军种和科研院所优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供应商。公司产品现已涵盖弹头舱、轻量化舱体、隐身及防弹材料等高性能复材制品,在火箭军、航天航空等领域交付完成超100台套型号产品。
2.2应急装备产业
(1)智能应急电源
中国应急电源行业已进入成熟期,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以康明斯、卡特彼勒等为代表的国外知名厂商具有品牌优势,以泰豪电源、科泰电源等在内的大中型厂商,对国内终端客户的渠道建设及维护有较大优势。低端市场主要以国内众多小厂商为主,产品技术门槛低、性能稳定性不足,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在此竞争格局下,公司智慧应急电源业务注重现金流战略,通过不断拓展与优化业务分销网络,采用规模化的方式降低产品采购、制造等综合成本,为经销商提供性价比更优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扩大经销渠道,实现业务高规模增长。业务规模和现金流的高质量增长将促进公司资金周转率的稳步提升,保障公司持续健康运营。
(二)公司发展战略
基于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结合自身产业积淀与特色,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军工装备产业发展,以符合未来战争需要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现有传统平台装备及配套装备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形成有智能化平台装备支撑、有核心应用场景、有装备协同效应的业务格局,致力于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军工企业。
公司坚持内生外延式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紧抓型号预研,巩固提升通信车辆、通信导航和电源装备等成熟业务的优势地位,确保型号占有率、技术水平稳居行业前列;快速提升特种空调、新材料、舰载信息化装备等方向能力建设与业务规模,力争在各细分领域成为领先企业,为泰豪军工产业链实现良好补充。另一方面,积极采用外延式扩张方式,通过引进团队、联合开发、并购投资等多种策略孵化培育新业务,提前布局未来军工先进技术领域,实现对传统产品的转型升级。
应急装备产业以应急电源为核心业务,通过营销平台、生产平台、供应链平台三大平台的打造,进一步强化现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应急电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应急电源产业龙头地位。同时,积极探索开拓工商业储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应急抢险、救援保障等其他应急领域,寻求新的业务发展机会。
为支撑业务战略有效落地,公司分别从以下五个维度落实重点工作:(1)围绕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细化战略落地举措;(2)围绕内部运营各个环节,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内部协同,提升运营效率;(3)持续调整资产结构,聚焦核心产业发展,提升整体资产回报;(4)优化完善人才选拔、考评及激励等机制,提升专业队伍能力,打造高效的人才队伍;(5)围绕主业发展,积极推动新的资本平台建设,充分吸纳外部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秉持“聚焦军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聚焦资源于军工装备产业发展。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拓展新产品、提升内部运营等经营策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持续处置低效资产,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加快实现公司战略转型。对内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严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对外积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外延式发展,整合产业和市场资源,重点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保持传统产品优势、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1)通信车辆:一方面持续提升车载通信系统的集成化水平,保持在车载信息系统集成和车载平台领域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加快开发车辆平台的智能化装备及防弹隐身新材料方舱等新技术应用,以复材舱体、复材内饰等结构件为主,立足航天客户群体,重点向航空、船舶等领域发展,扩大复材产品业务应用范围,持续推动车辆平台智能化、轻量化发展。
(2)军用电源:在保持对军用电站隐身、降噪、特殊环境适应性等特殊需求技术投入的基础上,将与民用应急电源全面融合发展。重点在南昌建设军民融合特种电源基地,全面提升研发及生产能力。按军委要求全面推进“高质量、高效益、高速度、低成本”策略,保持公司军用电站的市场领先优势。
(3)通信导航:陆基导航业务在保持技术及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基础上,将向民航领域扩展,推动民航相关装备的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卫星导航业务依托北斗三代的快速发展趋势,积极向智能弹药领域、无人机等领域快速延伸。
2、积极探索产业链外延发展
围绕新一代通信装备、网电对抗、模拟训练等新领域,联合高端合作团队,结合公司的平台资源和市场优势,打造泰豪军工面向未来战争的第二业务增长极。公司将联合国内优势院校、技术团队,打造新一代天基通信军用终端。围绕军工装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寻找网电对抗领域的外延式并购机会。通过自研及协同军内单位合作的发展策略,针对维修模拟训练、夜视作战训练、地面装备训练模拟器等细分领域,以客户需求为基础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突破。
3、优化产业及资产结构
持续调整资产结构,盘活资产,提升资产效率。加快处置流动性弱、投资回报低的资产,如非主业土地/房产、金融等非战略业务产业方向股权等,集中资源发展军工装备产业,提升公司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国防支出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军工装备产品受国防政策及军事装备采购投入的影响较大。若未来我国国防军工装备采购支出下降,可能对公司军工装备产品收入产生影响。对此,公司积极向多军种拓展型号装备,提升型号装备数量,并积极践行军民融合业务路线,以降低政策风险。
2、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由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产品研发的技术关键点多、面临诸多技术难题,需常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且研发周期较长,期间可能发生项目实际履行进度与预计进度不一致、定型工作滞后等情形。为此,公司将持续加强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与客户有效沟通,提升产品开发及生产的质量,确保科研生产项目有条不紊地开展。
3、技术研发风险
军工产品具有高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等研制要求,从材料研发到装备应用的全过程周期长、涉及技术关键点多,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为此,公司将加大对重大项目研制生产法规与特殊要求的识别,有效落实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健全全面风险控制体系,对不同技术状态下的风险点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使技术研发风险降到最低。
4、市场竞争风险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国防装备领域大力推进竞争性采购,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军品配套竞争采购。同时,各大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其下属企业加快产业布局,进一步延展自身产业链条,加剧了市场竞争。为此,公司将发挥在军用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电源装备及舰载作战辅助系统等产品上的先发优势,不断完善客户渠道,加大市场覆盖;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开发模式,加大新材料、新能源、新质作战装备等新市场开拓。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明确立足军工产业、积极拓展军民融合业务的产业战略,主营业务已聚焦于军工装备产业及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装备产业。公司军工装备产业围绕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军用导航装备、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各类军用电源装备和各类军用后勤保障车辆等;公司应急装备产业在军用电源相关技术基础上,积极践行军民融合发展,在民用市场围绕应急电源保障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型智能应急电源、应急救援装备车辆。 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非标类定制化生产模式为主,并根据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其中...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明确立足军工产业、积极拓展军民融合业务的产业战略,主营业务已聚焦于军工装备产业及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装备产业。公司军工装备产业围绕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军用导航装备、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各类军用电源装备和各类军用后勤保障车辆等;公司应急装备产业在军用电源相关技术基础上,积极践行军民融合发展,在民用市场围绕应急电源保障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型智能应急电源、应急救援装备车辆。
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非标类定制化生产模式为主,并根据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其中,军工装备产业以直销为主,通过充分调研客户需求,利用型号预研、样机研制、产品定型批量生产的模式以销定产。军民融合领域的民用应急电源产品方面,公司以分销模式为主,通过经销商网络的方式面向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应急救援装备车辆方面,公司以非标定制化生产为主,主要采用直销方式向政府应急部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特定客户销售。
(二)行业情况说明
1.军工装备
2023年,我国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中,国防预算支出为15,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国防支出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速。2022年我国军费预算占GDP比例仅为1.3%左右,鉴于中国国防经费占GDP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军费预算占GDP比例普遍达到2%-3%左右,随着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国际竞争环境的加剧,预计未来我国国防支出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同时,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的奋斗目标。国家有望持续增加在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建设领域的投入,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
公司军工装备主要产品车载通信指挥系统、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军用导航装备及军用电源装备受益于行业整体向好,公司军工装备产业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2.应急装备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政府对事故灾难救援处置装备及服务需求增强,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升级不断加速,民众对安全应急消费需求增加,发展应急产业不仅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更是国民刚性需求。《“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在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在各类突发事件对应急产品需求的牵引下,中国应急产业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应急产业规模超2万亿,预计未来年均增长率超15%,预计至2027年突破4.5万亿。
应急装备产业是应急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围绕各类应急保障、防灾、抢险救援等提供各类型相关产品。其中智能应急电源主要用于为各类重要用户在不同场合下提供应急及备用供电,在保障基础设施的电力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重要的应急装备,其下游市场应用广泛,不仅是各类应急、抢险、救援中的重要装备,还为电信、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力电厂、建筑、金融等诸多行业关键设备提供极其关键的应急电力供应,是避免行业经济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应急救援装备车辆主要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为用户提供电力、通信、照明、消防等重要应急服务,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抢险救灾、军事等行业和场景,该类产品具备高机动、灵活性大、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快速布置到应急现场,是重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目前,应急电源国内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市场格局相对稳定,行业规模增长保持平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因此数据中心将成为应急电源国内主要增长的应用场景。从国际市场看,非洲地区、中东国家、东南亚与南美地区等因电力供应尚不完善,对于各类应急电源装备有较大需求。公司是国内应急电源行业主要参与者,在中高端市场占据国内品牌领先地位,建有完善的国内外分销体系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加强,社会对应急服务的反应速度、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不同的应急救援装备车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专用汽车》杂志数据,2023年1-6月,专用汽车企业销售专用汽车共51.32万辆,全年预计销量达106万辆,同比增长6.3%。公司具有多年专用车辆和应急装备改装经验,能够生产不同类型专用车尤其是应急救援装备车辆,其中公司在应急电源车领域属于行业第一梯队。
此外,公司依托现有的强大分销体系和电源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积极探索储能方面的发展机会。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GW,而“碳达峰”目标要求至2030年要达到120GW,市场空间巨大。公司目前已引入了专业的储能产品研发及储能电站的开发、运营团队,将聚焦电网侧及用户侧储能领域,为客户提供从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到储能站开发、投资及运维集成解决方案,并积极探索储能在军用领域市场的应用机会。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国际方面:俄乌冲突对市场影响逐渐趋弱,但随着欧美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欧美多家大型银行出现暴雷事件,一度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恐慌。国内方面:宏观经济发展信心依然不足,虽疫情后各类新基建稳步推进,但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长疲弱,出口形势也出现疲态。在面临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信心不足的国内宏观经济,公司保持战略定力,秉持“聚焦军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持续处置低效资产等经营策略优化公司资产和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0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2%,其中军工及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电源业务合计实现185,8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8%;资产负债率较期初下降了3.48个百分点。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报告期内1)子公司泰豪军工及上海红生继去年战略引进航发系基金外,再次引进中兵国调基金,持续储备军工装备产业发展资金;2)深入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电源业务,加强实施“分销体系为主,直销业务为辅”的销售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逐步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平台,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3)持续处置非主业资产,完成了嘉兴装备科技产业园的资产处置及全资子公司上海泰豪智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
在业务/产品方面:1)无人装备:围绕国产化的驾驶域控制器、动力源、无人平台能源管理系统三大核心技术路线对无人装备平台持续加快技术迭代。2)军工新材料:完成了一期军用新材料复合线产线技改并投产,二期缠绕线产线技改计划三季度完成验收并于年内试生产。产品中标军方无人机地面控制站项目及多款弹体项目,现积极推进海军型号装备应用。3)通信车辆:积极拓展军方后勤和武警保障领域市场,加快新一代通信车研制进程。同时,公司设立了孵化平台,在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探索军工创新业务。4)军工新能源:持续提升军工新能源产品批产交付能力,保障分队级多源供电系统、模块化光伏发电装置和便携式光储充电电源等大额新能源业务订单交付。5)通信导航:中标新的卫星导航项目和通信领域项目,持续推进弹载抗干扰导航装备、车载陆基导航装备等型号,积极布局民航市场。6)应急装备:引进新能源储能团队,筹备储能合资公司,积极探索储能领域。
三、风险因素
1、国防政策变化及国防支出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军工装备产品受国防政策及军事装备采购投入的影响较大。若未来我国国防军工装备采购支出下降,可能对公司军工装备产品收入产生影响。对此,公司积极向多军种拓展型号装备,提升型号装备数量,并积极践行军民融合业务路线,以降低政策风险。
2、技术研发风险
军工产品具有高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等研制要求,从材料研发到装备应用的全过程周期长、涉及技术关键点多,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为此,公司将加大对重大项目研制生产法规与特殊要求的识别,有效落实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健全全面风险控制体系,对不同技术状态下的风险点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使技术研发风险降到最低。
3、市场竞争风险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国防装备领域大力推进竞争性采购,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军品配套竞争采购。同时,各大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其下属企业加快产业布局,进一步延展自身产业链条,挤占了更多市场空间。为此,公司将发挥在军用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电源装备及舰载作战辅助系统等产品上的先发优势,不断完善客户渠道,加大市场覆盖;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开发模式,加大无人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市场开拓。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跟用户需求、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公司是国家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先后入选了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全国模范院士科研工作站等荣誉。公司目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和著作权1900余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及软著授权95项,参与1项行业标准编写,省优秀新产品奖4项;1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围绕军工装备产业,公司立足信息化装备、军用能源、后勤保障领域,专注于部队、武警、公安及人防、应急保障等军民融合应用。在信息化装备领域,重点开展了新一代车载通信节点承载平台、新型隐身防弹方舱、战术式导航装备、卫星抗干扰导航定位+数据链、敌我识别系统等技术和装备研究。在军用能源领域,重点开展了航空供电系统发电机、多制式不间断供配电系统以及新型军械装备电站检测设备等的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在后勤保障领域,重点开展了新型野战炊事保障系统、淋浴车、指挥器材车等多种类型后勤保障车辆的研发、量产工作,成功中标多个部队、武警项目。
应急装备产业,公司以高功率密度、大功率数据中心应急电源以及新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为研发重点,助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及“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改造。同时,在电力应急车智能化快速供电系统、超大功率集群并机/并网技术、应急供电快速接入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2.市场开拓及布局能力
公司体系内有7家军工三证齐全的子公司,客户涉及海、陆、空、火箭、战支、联勤全军种,并基于产业发展及客户需要,持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与各类重点客户。在军工装备领域,公司紧跟我军装备发展需要,在装备预研、演示验证、型研、改换装等各阶段深度参与,全面满足各军兵种、各阶段不同需求,保障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在应急装备领域,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分销体系,建立了覆盖各行业、各地区的产品供应与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通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使得公司在行业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
3.行业资源整合及技术转化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了江西三波电机总厂、衡阳市四机总厂、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军工企业,并布局了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拥有丰富的企业混改、重组、管理融合、资源整合的经验和能力,其中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6月21日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同时,公司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设有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行业优势研发资源持续推动公司技术与产品创新。通过不断整合,一方面丰富了公司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亦提升了军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企混改、民参军的持续推进,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军工装备产业。
此外,公司积极将军工领域的优秀技术向民用市场转化,其中公司通过军用电源相关核心技术孵化发展民用智能应急电源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民用应急电源的中高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另基于自身的丰富特种车辆改装经验,成功研制并中标多型部队、武警、应急部等客户所需的后勤、应急保障车辆。
4.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及激励体系,保证企业创新活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紧密结合发展目标,提出“以奋斗者为本,年轻人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制定了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及聘、用、育、留的关键措施,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
公司自2011年开始推行“绿色人才”计划,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引进双一流大学应届毕业生,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建立并持续优化任职资格体系,重点打造多通道职业发展,帮助员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员工不断提升能力。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绩效管理,打造了公司特色“三考”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以“业绩贡献”、“任职能力”、“职业行为”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2017年起公司推行奋斗者管理体系,制定了奋斗者建设管理办法,持续优化奋斗者选拔、评价与激励体系,形成了奋斗光荣的浓厚氛围和员工与企业双赢的良好格局。
公司着力培养知识型人才,重视员工知识和技能提升。公司在南昌设立培训学院,开发了10大体系近200门课程,满足各层级各类员工增长知识技能的需要,并建立了“绿色人才”、“未来领军人才”、“红色人才”等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公司尤为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的干部盘点识别各层级的优秀管理人才,建立了高、中、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体系,并开设中高管领导力班、中层管理提升班、MBA青干班等,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同时公司不断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