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金困难,化解债务风险。受资金困难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出现下滑。较上年下降2.90%;公司净利润为-284,614.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890.97万元,较上年减亏12.20%;本报告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4.48元,较上年每股收益减亏13.51%。 公司管理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精简机构提高效益 公司对目前经营团队进行整合,经营效率一般的人员和部门进行精简调整。同时加强公司成本费用的管控,降低必要费用的支出,减少非必要费用的支出。 2、多种途径化解债务...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金困难,化解债务风险。受资金困难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出现下滑。较上年下降2.90%;公司净利润为-284,614.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890.97万元,较上年减亏12.20%;本报告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4.48元,较上年每股收益减亏13.51%。
公司管理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精简机构提高效益
公司对目前经营团队进行整合,经营效率一般的人员和部门进行精简调整。同时加强公司成本费用的管控,降低必要费用的支出,减少非必要费用的支出。
2、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
1)加强与各债权银行的有效沟通。在政府的支持及帮扶下,积极与各债权银行保持沟通,续贷保障工作平稳进行,积极协调部分银行调减相关贷款利息;争取将部分到期的流动负债调整为中长期负债,提升与公司经营周期的匹配度。
2)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解决逾期负债,协商调整还款方案,恢复正常现金流。
3)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以公司优质资产及研发技术优势,寻找战略合作者,调整业务结构和合作模式,带动公司经营业务增长。
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一方面,公司加大在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行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医药制造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特点,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朝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医疗卫生支出是衡量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从46,345亿元增长到76,845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10.6%。
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要落实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以及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等。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特别是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规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预期寿命的不断上升、优化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等诸多积极因素的共同驱动,我国医药行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2014年至2017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45位、第41位、第39位、第35位。2020年,辅仁集团荣登2019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排名第37位。《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是国内公认的医药行业权威榜单,上榜企业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企业,代表了国内医药工业的最高发展水平。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以工信部授权汇编和发布的《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为依托,在该报告中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清单的基础上,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资产总额、负债等4个量化指标,确定企业的规模度值,重点考察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资产状况,重点关注稳定维度和成长维度。
根据医药经济报发布的《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2014年至2018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16位、第21位、第17位、第13位、第16位。医药经济报创刊于1979年,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医药行业内的权威媒体。评选该百强榜的统计指标口径为企业年度制药工业的销售收入金额。辅仁药业是辅仁集团下属核心医药类公司,也是辅仁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效益最好的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制造、研发、批发与零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发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1.公司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有控股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主要有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辅仁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郑州豫港制药有限公司、郑州远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开药集团(开鲁)制药有限公司、北京辅仁瑞辉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产品为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632个,其中入选《医保目录(2019年版)》的品种376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174个,100个药品品种进入地方医保目录。公司共拥有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主要产品覆盖包括粉针剂、片剂、原料药、水针剂、口服液、胶剂、胶囊剂、颗粒剂、中间体等多种剂型的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和生物制药。产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部分产品符合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药物进口标准并出口欧洲多个国家。
2.公司主导产品主要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原料药)、复方甘草片、补骨脂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香菇菌多糖片、香丹注射液、次硝酸铋片、生脉饮口服液、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齿痛消炎灵颗粒、小儿清热宁颗粒、参芪健胃颗粒、降脂通便胶囊、糖尿乐胶囊、阿胶、鹿角胶等产品。
(二)经营模式
公司奉行“济世药为辅,惠民志在仁”的企业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围绕“效益”主题,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采购模式
在采购方面,对重要的原材料,公司本着“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诚信互利”的合作模式与优质的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共赢互利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品质,有效的控制成本,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公司制定了《物料采购管理规程》,所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均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采购,逐步建立起原、辅材料的溯源系统。公司根据每年初当年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量制定当年采购计划,并随时根据生产销售状况做出调整。公司各类原材料一般均有多家备选供应商,由采购部门联合生产部门、质保部门进行供应商的现场评审及资质验证后,并通过比价方式从多家供应商遴选出优质的供应商。为了保证原辅材料的质量,每批原辅材料均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生产模式
在生产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对生产各环节全流程的监督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公司按照严格GMP要求,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生产的各环节和程序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了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营销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向各生产企业提交产品生产订单,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根据订单及产品的库存量,在保证安全库存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下达生产指令。各生产车间依据生产指令安排并进行生产。
各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具体负责生产任务的落实,并根据实际产量报表,监督生产计划的实施,及时协调车间之间的生产衔接,并与采购、储运、质量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进行技术工艺指导,确保生产任务完成。下属企业各生产车间均通过GMP认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GMP要求及企业内控标准组织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依据不同剂型,对关键工序分别制定工艺、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照生产规程操作,并在各主要生产工序进行中间产品和产成品抽检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3.销售模式
在销售方面,公司以销售渠道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通过优化销售渠道,增强自营分销体系建设,激励销售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对销售网络的控制能力,有效销售终端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提升医药配送能力,抓住医改机遇,不断提升销售业绩。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经销模式和自营模式。经销模式是指公司在指定市场区域甄选一家以上经销商,借助经销商的资源优势的对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和维护。自营模式是指公司通过自建销售团队,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并自行对终端进行直接维护的销售模式。
随着“两票制”的全面实施,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凭借在医药行业的多年积累,公司已构建了覆盖全国各地区的数千家经销商数据库,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经销模式下,通过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再由经销商销售至医院等终端客户。经销商按照销售合同的约定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情况向公司发送订单,公司按其订单将产品发送至经销商仓库或其指定的其他地点,并向其开具发票。经销商确认收到公司产品后,按约定的账期向公司付款。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内对各经销商的管理团队背景、历史经营业绩、优势代理品种、销售网络、优势销售区域及市场占有率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选择合适的经销商来经销相应的药品种类,并给予一定的授信等互惠政策。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可以从资金、物流等多方面与经销商形成互补关系,能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扩大销售规模。公司设立多个专业销售团队,负责各子公司的产品销售。各销售团队以其负责的产品种类及市场区域划分,甄选、管理各级经销商,并直接协同各级经销商进行产品市场宣传、开发和维护。
总体上,通过打造“以利益相关人为中心的生态链”,提升利益相关人对公司品牌、价值和产品的认同与信赖,共建平台、共同发展,以此推动公司的创新与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经营成果及费用支出情况
经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审计,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867.16万元,较上年下降2.90%;公司净利润为-284,614.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2.41%;公司本年度营业总收入146,867.16万元,较上年同期151,249.93万元,下降2.90%。其中医药工业收入为129,650.0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12%;医药商业收入15,036.7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66%。主要原因为由于公司资金周转紧张,部分产品生产与销售受到影响。营业收入下降,产品整体毛利较上年减少11,342.58万元,净利润也随之减少较多。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57,942.47万元、4,510.79万元、35,328.08万元、69,227.40万元;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10,898.45万元、研发费用下降1,418.03万元,管理费用上涨1.43万元、财务费用下降3,837.72万元,财务费用与研发费用分别较上年下降5.25%、23.92%、销售费用较上年上升23.17%。
1、销售费用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57,942.47万元,较上年增加10,898.45万元,上升23.17%。主要为公司销量回落,销售收入减少,销售费用无同比例下降。其中市场推广费较上年同期增加14,715.79万元,上升44.31%;
2、管理费用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35,328.08万元,较上年增加1.43万元。
3、财务费用
本报告期,财务费用69,227.40万元,较上年减少1,418.03万元,下降5.25%。主要为融资费用及逾期利息较上年计提减少所致。
4、研发费用
本报告期,研发费用4,510.79万元,较上年减少1,418.03万元,下降23.92%。主要为公司资金紧张,研发投入资金相对有所减少。
(二)公司财务状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末资产总计625,573.1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18,606.04万元、固定资产341,062.95万元、在建工程5,959.42万元、无形资产17,770.06万元;年末负债833,709.19万元,其中:流动负债676,270.16万元;长期负债为157,439.04万元;年末股东权益-200,890.5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33.27%,处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水平。
(三)2022年公司现金流量
本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826.37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16.71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07.49万元;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826.37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4.80%,较上年度增加12,961.56万元,主要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16.71万元,较上年度减少930.8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2.39,主要是由于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多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7.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72.06万元,主要是由于本期融资活动借入款项有所增加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十四五期间将面临产品转型升级等问题,这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需要面临问题与挑战。创新发展将成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从全球看,发达经济体医药市场增速回升,新兴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仿制药在用药结构中比重提高,为我国医药出口带来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都将继续推动医药市场较快增长。
(2)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精准医疗、转化医学为新药开发和疾病诊疗提供了全新方向,基于新靶点、新机制和突破性技术的创新药不断出现,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转化步伐加快。医疗器械向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方向发展,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产业政策更加有利。
《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继续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重大新药创制”科技及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继续实施,将为医药工业创新能力、质量品牌、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业监管持续强化。
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及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药品注册分类调整,注册标准提高,审评审批速度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将促进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和产品质量提升。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环保标准提高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医药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5)医改政策不断完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及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以“双信封”制、直接挂网、价格谈判、定点生产为主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标准逐步建立,医保控费及医疗机构的综合控制费用等措施推行,对医药工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2.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1有利因素
1)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产品需求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医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产业,我国在连续几个五年规划中都表达了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8大措施中,有7项与医药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化医改体制、健全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强化保健服务、促进中药发展、保障药品安全等方面均明确了具体任务和目标。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深化药品医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直接触动制药行业脉搏的有利政策,将极大提振业界信心,增加发展动力,加快创新步伐,推动转型升级。
2)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采取渐进方式,从部分人群开始设计制度,逐步推进,本身带有很强的阶段性和试验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1994年,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199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3年国家着手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实行了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扩大了医保覆盖人群;2009年,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我国卫计委统计,2014年,我国全民基本社会保险体系覆盖13.25亿人,参保(合)率保持在95%以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极大的促进了医疗需求的释放和医药行业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趋势促进药品需求增长
根据波士顿咨询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预计到2020年全国5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24%,攀升至33%,老龄化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升高。受此因素影响,医药产品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4)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促进药品需求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09年的5,153元和17,174元增至2012年的10,489元和28,844元。受此影响,我国居民用于医药消费的支出不断增长。根据IMSHealth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医药支出约80美元,在未来五年内我国人均医药支出增长将超过70%,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超400美元的水平,仍然存有较大差距,我国未来药品需求空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与国外大型医药企业相比在技术、品牌、产业集中度、企业销售收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单一、产品缺乏自身特色、附加值低、研发能力不足。目前,虽然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医药企业多、规模小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研究开发投入不足
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较低的研发投入使得一些产业化的关键性技术长期无法实现突破,制约了整个医药行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另外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也造成了我国医药产品长期处于整个行业的低端水平,高端领域大病治疗用药被进口和合资产品占据。
3)企业面临成本升高、药品价格下降的经营压力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经历了从全面管制到基本放开、再到部分管制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多次下调药品价格,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药品价格仍将持续降低。另外随着监管的日趋严格,一方面有助于确保医药产品质量,促进医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同时也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医药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属于国家环保部门重点监管行业,较高的环保要求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公司发展战略
(三)经营计划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主要风险主要存在以下九个方面:
1.市场竞争风险
医药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公司在医药领域的品牌优势、区位资源优势较为明显。但如果公司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持并提高现有的市场地位,将面临现有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2.产能未能有效释放的风险
由于公司存在新建的车间及生产线,产能的有效释放并产生经济效益,需要经过必要的条件和过程,尽管公司在项目建设前期做了预算、计划以及论证工作,但由于市场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仍存在新增产能不能够有效释放的可能。如产能无法有效释放,将会对本公司的经营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3.医药产品的降价风险
由于国内医改政策不断改革,处方药降价趋势已定,医保限价也已成常态。自199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多种药品进行降价调整。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目标是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重组、公平竞争。随着药品价格政策的改革,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医院药品招标采购等系列药品价格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推广,药品价格调整可能影响医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产品难免会存在与其他公司同质化情况,降价竞争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公司的医药产品也均存在一定降价风险,这将会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本公司现在主要产品为中成药,原材料多为中药材,由于生产质量对中药材的品质、产地等均有较高的要求,部分药材比较稀缺和名贵;尽管产品原材料采购与供应均具有稳定的渠道,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信息,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难以控制,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政府为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了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工作。
5.技术风险
医药产品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点,技术研发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医药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有效保护技术研发成果,提高技术研发成果对经济效益的贡献,保持并扩大技术人才团队规模,公司可能会无法保持已有的技术优势和持续竞争力,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研发风险
政策变化风险:
近几年,我国药品研发审评、审批政策不断变化,药品审评标准越来越高。严格的审核政策给药品研发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药品研发的风险。全球刚上市新药退市或不推荐使用的风险:开药集团研发的部分药品属于海外刚上市新品种药物。这些药品在被国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可能存在部分重大不良反应未被发现或药品上市后患者使用过程中发现疗效并不理想,因而导致药品退市或被监管部门不推荐使用。如发生上述负面影响,将会影响到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开药集团部分药品的审评意见。
创新药研发风险:创新药研发过程中要经历靶标发现与确定、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上市申请等阶段。新药的研发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因阶段性失败而导致整个研发计划失败。
7.行业政策风险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编制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这些政策在深化医改体制、健全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强化保健服务、促进中药发展、保障药品安全等方面均明确了具体任务和目标。伴随上述政策不断推进,医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公司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将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如公司应对措施不当,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8.资金周转风险
因前期公司资金紧张并出现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及子、孙公司的部分债务出现逾期。公司部分资金存在限制性用途,资金流动性不足。公司目前资金短缺可能造成产能不足,并影响相关产品销售。
9.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导致的风险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借款余额16.18亿元;此外,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4.80亿元,截止2022年12月31日尚有担保余额17.26亿元。受此情况影响,公司目前正常融资出现较大困难,贷款逾期违约与资产被查封的情况较为严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金困难,化解债务风险。受资金困难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出现下滑。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41.5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48%;公司净利润为亏损43,076.6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40.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1,176.6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39.94%;本报告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亏损0.66元,较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亏损上升40.43%。
公司管理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精简机构提高效益
公司对目前经营团队进...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金困难,化解债务风险。受资金困难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出现下滑。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41.5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48%;公司净利润为亏损43,076.6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40.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1,176.6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39.94%;本报告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亏损0.66元,较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亏损上升40.43%。
公司管理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精简机构提高效益
公司对目前经营团队进行整合,经营效率一般的人员和部门进行精简调整。同时加强公司成本费用的管控,降低必要费用的支出,减少非必要费用的支出。
2、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
(1)加强与各债权银行的有效沟通。在政府的支持及帮扶下,积极与各债权银行保持沟通,续
贷保障工作平稳进行,积极协调部分银行调减相关贷款利息;争取将部分到期的流动负债调整为中长期负债,提升与公司经营周期的匹配度。
(2)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解决逾期负债,协商调整还款方案,恢复正常现金流。
(3)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以公司优质资产及研发技术优势,寻找战略合作者,调整业务结构和合作模式,带动公司经营业务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行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医药制造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特点,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朝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202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研发创新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医药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大幅增长,行业盈利水平逐渐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77.9%。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医药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全年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500余条,其中约有200余条重点政策,政策数量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多项政策对未来几年医药领域发展影响重大。从重点政策分类来看,药品类政策发布最多,约占58%,主要涉及药品注册审批、原料药、药品专利、药品警戒、中药及配方颗粒发展等多方面政策;其次为医疗类政策约占18%,包括长期处方、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及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等;医保政策约占19%,主要包括医保目录调整及谈判、DRG/DIP支付方式、城乡居民医保等。
作为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明确。医保控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持续优化推进,不断规范行业发展。
二、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2014年至2017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45位、第41位、第39位、第35位。2020年,辅仁集团荣登2019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排名第37位。《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是国内公认的医药行业权威榜单,上榜企业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企业,代表了国内医药工业的最高发展水平。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以工信部授权汇编和发布的《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为依托,在该报告中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清单的基础上,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资产总额、负债等4个量化指标,确定企业的规模度值,重点考察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资产状况,重点关注稳定维度和成长维度。
根据医药经济报发布的《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2014年至2018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16位、第21位、第17位、第13位、第16位。医药经济报创刊于1979年,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医药行业内的权威媒体。评选该百强榜的统计指标口径为企业年度制药工业的销售收入金额。辅仁药业是辅仁集团下属核心医药类公司,也是辅仁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效益最好的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制造、研发、批发与零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发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1.公司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有控股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开封制药(集
团)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主要有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辅仁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郑州豫港制药有限公司、郑州远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开药集团(开鲁)制药有限公司、北京辅仁瑞辉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产品为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547个,其中入选《医保目录(2019年版)》的品种313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150个,100个药品品种进入地方医保目录。公司共拥有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主要产品覆盖包括粉针剂、片剂、原料药、水针剂、口服液、胶剂、胶囊剂、颗粒剂、中间体等多种剂型的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和生物制药。产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部分产品符合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药物进口标准并出口欧洲多个国家。
2.公司主导产品主要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盐酸多
西环素(原料药)、复方甘草片、补骨脂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香菇菌多糖片、香丹注射液、次硝酸铋片、生脉饮口服液、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齿痛消炎灵颗粒、小儿清热宁颗粒、参芪健胃颗粒、降脂通便胶囊、糖尿乐胶囊、阿胶、鹿角胶等产品。
(二)经营模式
公司奉行“济世药为辅,惠民志在仁”的企业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围绕“效益”主题,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采购模式
在采购方面,对重要的原材料,公司本着“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诚信互利”的合作模式与优质的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共赢互利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品质,有效的控制成本,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公司制定了《物料采购管理规程》,所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均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采购,逐步建立起原、辅材料的溯源系统。公司根据每年初当年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量制定当年采购计划,并随时根据生产销售状况做出调整。公司各类原材料一般均有多家备选供应商,由采购部门联合生产部门、质保部门进行供应商的现场评审及资质验证后,并通过比价方式从多家供应商遴选出优质的供应商。为了保证原辅材料的质量,每批原辅材料均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生产模式
在生产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对生产各环节全流程的监督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公司按照严格GMP要求,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生产的各环节和程序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了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营销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向各生产企业提交产品生产订单,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根据订单及产品的库存量,在保证安全库存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下达生产指令。各生产车间依据生产指令安排并进行生产。
各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具体负责生产任务的落实,并根据实际产量报表,监督生产计划的实施,及时协调车间之间的生产衔接,并与采购、储运、质量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进行技术工艺指导,确保生产任务完成。下属企业各生产车间均通过GMP认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GMP要求及企业内控标准组织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依据不同剂型,对关键工序分别制定工艺、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照生产规程操作,并在各主要生产工序进行中间产品和产成品抽检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3.销售模式
在销售方面,公司以销售渠道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通过优化销售渠道,增强自营分销体系建设,激励销售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对销售网络的控制能力,有效销售终端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提升医药配送能力,抓住医改机遇,不断提升销售业绩。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经销模式和自营模式。经销模式是指公司在指定市场区域甄选一家以上经销商,借助经销商的资源优势的对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和维护。自营模式是指公司通过自建销售团队,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并自行对终端进行直接维护的销售模式。
随着“两票制”的全面实施,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凭借在医药行业的多年积累,公司已构建了覆盖全国各地区的数千家经销商数据库,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经销模式下,通过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再由经销商销售至医院等终端客户。经销商按照销售合同的约定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情况向公司发送订单,公司按其订单将产品发送至经销商仓库或其指定的其他地点,并向其开具发票。经销商确认收到公司产品后,按约定的账期向公司付款。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内对各经销商的管理团队背景、历史经营业绩、优势代理品种、销售网络、优势销售区域及市场占有率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选择合适的经销商来经销相应的药品种类,并给予一定的授信等互惠政策。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可以从资金、物流等多方面与经销商形成互补关系,能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扩大销售规模。公司设立多个专业销售团队,负责各子公司的产品销售。各销售团队以其负责的产品种类及市场区域划分,甄选、管理各级经销商,并直接协同各级经销商进行产品市场宣传、开发和维护。
总体上,通过打造“以利益相关人为中心的生态链”,提升利益相关人对公司品牌、价值和产品的认同与信赖,共建平台、共同发展,以此推动公司的创新与发展。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国的健康与商业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大众对中高端医药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亦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机遇与挑战,辅仁药业集团秉承“中国市场、辅仁平台、全球资源”的发展策略,深入推进“创新药辅仁造”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为客户及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健康中国,服务世界,公司核心竞争力将逐渐向创新方向转移,促进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品牌优势
公司以科研创新为基础,视质量建设为企业根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剂、检测设备,从而使公司生产工艺及检测方法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拥有补骨脂注射液、参芪健胃颗粒等多个独家品种或中药保护品种等,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品质,走以“以质量带品牌,以品牌带销售”的良性发展。公司坚持“当产量与质量冲突时,产量让位于质量;当质量与价格矛盾时,价格让位于质量”的质量理念。长期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是顾客得以信赖的保证。公司正是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渠道建设、品牌推广联动,提升品牌价值,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2.产品优势
公司产品覆盖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三大板块。主要产品覆盖抗感染类药品、感冒镇咳类药品、免疫调节类、心脑血管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547个,其中入选《医保目录(2019年版)》的品种313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150个,100个药品品种进入地方医保目录。公司共拥有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近年来,公司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逐年增多,产品群组的组合效应凸显,可供选择生产的品种日益增多,配合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机动灵活的及时组织短缺药品的生产销售,产品群体优势越来越大。
3.研发优势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走技术领先的发展道路。创新才是驱动企业增长的核心要素,充分利用好国家鼓励发展医药产业的政策,结合公司的产品及人员、技术优势,公司管理层积极推进新药的研发工作。“本着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积极开发研制符合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已形成了“以公司研发为核心,联合其他一流制药科研机构为载体”的科研和开发体系,新药研发投入比重逐年增加。同时,积极培养人才梯队,引进各类人才,充实研发力量。
4.渠道优势
公司注重销售渠道建设工作,在深入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对渠道的控制能力。随着“两票制”的逐步深入,减少了中间渠道环节,公司不断加强与优质客户深度合作,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开发新市场、新客户,使有效销售终端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提升医药配送能力,抓住医改机遇,不断提升销售业绩,向终端消费者提供质优、安全、高效的产品。
5.规模优势
公司长期坚持“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管理,注重实体经营,寻求互信共赢的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措施,加强与优质客商的深度合作,不断通过优化管控,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经营稳步发展。同时,公司将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在战略规划、技术研发、生产规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优化整合,促进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公司将打造成为业务涵盖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的大型综合性医药上市公司平台,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集约化经营,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6.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优势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强化对生产质量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同时,继续加强产业链管理,打造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生态链”,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整体生产的效率。在生产质量管理方面,不断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管理。一方面,公司建立了质量受权人控制制度、原辅料质量控制制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成品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了《用户投诉处理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明确了质量纠纷的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公司严格履行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对生产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溯源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公司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生产的各环节和程序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保证了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此外,公司还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的升级,车间的改造等促进生产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成果及费用支出情况
1.主营业务情况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41.58万元,较上年下降23.48%;公司净利润为亏损43,076.6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40.30%;公司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41.58万元,较上年同期90,225.87万元,下降23.48%。其中医药工业收入为55,828.8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08%;医药商业收入8,275.2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42%。主要原因为由于公司资金周转紧张,部分产品生产与销售受到影响。营业收入下降较多,产品整体毛利较上年减少4,293.61万元,净利润也随之减少较多。主要产品销售收入中原料药减少12,712.52万元、粉针剂减少6,419.33万元、药品药械经销减少8,923.40万元、水针剂销售收入增加9,446.80万元。
2、费用支出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费用管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18,187.54万元、15,875.29万元、3,763.32万元、28,373.6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28.55万元、642.80万元,研发费用上涨301.99万元、财务费用上涨2,753.80万元,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1.78%、3.89%、研发费用与财务费用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8.73%、10.75%。
1、销售费用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18,187.5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28.55万元,下降11.78%。主要为公司销量回落,销售费同比下降。其中市场推广费较上年同期减少2,348.02万元,下降14.23%;宣传广告费较上年同期减少276.90万元,下降39.80%。
2、管理费用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15,875.2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42.80万元,下降3.89%。其中修理费用同比减少102.64万元,同比下降49.71%;职工薪酬比减少458.83万元,下降14.39%。
3、财务费用
本报告期,财务费用28,373.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53.80万元,增长10.75。主要为融资费用及逾期利息较上年有所上升所致。
4、研发费用
本报告期,研发费用3,763.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1.99万元,增长3.89%。主要为公司研发投入资金相对有所增加。
(二)、公司财务状况
截至2022年06月30日,期末资产总计809,583.4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68,689.46万元、固定资产358,475.28万元、在建工程9,051.30万元、无形资产18,166.32万元;期末负债776,181.36万元,其中:流动负债636,666.23万元;长期负债为139,515.12万元;期末股东权益33,402.04万元;资产负债率为95.87%,处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水平。
(三)、2022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量
本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75.82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02.34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95.90万元;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75.82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56%,较上年度增加683.43万元,主要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2.34万元,较上年度减少1,002.2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56%,主要是由于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较多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95.9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72.62万元,主要是由于本期融资活动借入款项减少与支付的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主要风险主要存在以下九个方面:
1.市场竞争风险
医药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公司在医药领域的品牌优势、区位资源优势较为明显。但如果公司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持并提高现有的市场地位,将面临现有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2.产能未能有效释放的风险
由于公司存在新建的车间及生产线,产能的有效释放并产生经济效益,需要经过必要的条件和过程,尽管公司在项目建设前期做了预算、计划以及论证工作,但由于市场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仍存在新增产能不能够有效释放的可能。如产能无法有效释放,将会对本公司的经营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3.医药产品的降价风险
由于国内医改政策不断改革,处方药降价趋势已定,医保限价也已成常态。自199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多种药品进行降价调整。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目标是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重组、公平竞争。随着药品价格政策的改革,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医院药品招标采购等系列药品价格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推广,药品价格调整可能影响医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产品难免会存在与其他公司同质化情况,降价竞争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公司的医药产品也均存在一定降价风险,这将会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本公司现在主要产品为中成药,原材料多为中药材,由于生产质量对中药材的品质、产地等均有较高的要求,部分药材比较稀缺和名贵;尽管产品原材料采购与供应均具有稳定的渠道,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信息,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难以控制,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政府为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了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工作。
5.技术风险
医药产品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点,技术研发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医药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有效保护技术研发成果,提高技术研发成果对经济效益的贡献,保持并扩大技术人才团队规模,公司可能会无法保持已有的技术优势和持续竞争力,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研发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近几年,我国药品研发审评、审批政策不断变化,药品审评标准越来越高。严格的审核政策给药品研发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药品研发的风险。全球刚上市新药退市或不推荐使用的风险:开药集团研发的部分药品属于海外刚上市新品种药物。这些药品在被国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可能存在部分重大不良反应未被发现或药品上市后患者使用过程中发现疗效并不理想,因而导致药品退市或被监管部门不推荐使用。如发生上述负面影响,将会影响到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开药集团部分药品的审评意见。
创新药研发风险:创新药研发过程中要经历靶标发现与确定、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上市申请等阶段。新药的研发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因阶段性失败而导致整个研发计划失败。
7.行业政策风险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编制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这些政策在深化医改体制、健全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强化保健服务、促进中药发展、保障药品安全等方面均明确了具体任务和目标。伴随上述政策不断推进,医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公司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将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如公司应对措施不当,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8.控股股东股权冻结风险
截止目前,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控股股东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仁集团”)累计被冻结股份数量61,358,881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9.78%,占辅仁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100%,且存在多次轮候冻结情形。
9.资金周转风险
公司2019年资金紧张并出现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及子、孙公司的部分债务出现逾期。公司部分资金存在限制性用途,资金流动性不足。公司目前资金短缺可能造成产能不足,并影响相关产品销售。
10.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导致的风险
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借款余额16.17亿元;此外,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4.80亿元,截止2021年6月30日尚有担保余额17.40亿元。受此情况影响,公司目前正常融资出现较大困难,贷款逾期违约与资产被查封的情况较为严重。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金困难,化解债务风险。受资金困难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出现下滑。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249.93万元,较上年下降47.67%;公司净利润为亏损324,954.43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14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19,904.57万元,较上年亏损上升147.50%;本报告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亏损5.18元,较上年每股收益亏损上升151.46%。
公司管理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精简机构提高效益
公司对目前经营团队进行整合,经营效率一般的人员和部门进行精简调整。同时加强公...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金困难,化解债务风险。受资金困难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出现下滑。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249.93万元,较上年下降47.67%;公司净利润为亏损324,954.43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14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19,904.57万元,较上年亏损上升147.50%;本报告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亏损5.18元,较上年每股收益亏损上升151.46%。
公司管理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精简机构提高效益
公司对目前经营团队进行整合,经营效率一般的人员和部门进行精简调整。同时加强公司成本费用的管控,降低必要费用的支出,减少非必要费用的支出。
2、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
1)加强与各债权银行的有效沟通。在政府的支持及帮扶下,积极与各债权银行保持沟通,续贷保障工作平稳进行,积极协调部分银行调减相关贷款利息;争取将部分到期的流动负债调整为中长期负债,提升与公司经营周期的匹配度。
2)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解决逾期负债,协商调整还款方案,恢复正常现金流。
3)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以公司优质资产及研发技术优势,寻找战略合作者,调整业务结构和合作模式,带动公司经营业务增长。
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一方面,公司加大在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行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医药制造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特点,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朝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202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研发创新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医药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大幅增长,行业盈利水平逐渐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77.9%。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医药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全年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500余条,其中约有200余条重点政策,政策数量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多项政策对未来几年医药领域发展影响重大。从重点政策分类来看,药品类政策发布最多,约占58%,主要涉及药品注册审批、原料药、药品专利、药品警戒、中药及配方颗粒发展等多方面政策;其次为医疗类政策约占18%,包括长期处方、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及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等;医保政策约占19%,主要包括医保目录调整及谈判、DRG/DIP支付方式、城乡居民医保等。
作为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明确。医保控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持续优化推进,不断规范行业发展。
二、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2014年至2017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45位、第41位、第39位、第35位。2020年,辅仁集团荣登2019年度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排名第37位。《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是国内公认的医药行业权威榜单,上榜企业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企业,代表了国内医药工业的最高发展水平。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以工信部授权汇编和发布的《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为依托,在该报告中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清单的基础上,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资产总额、负债等4个量化指标,确定企业的规模度值,重点考察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资产状况,重点关注稳定维度和成长维度。
根据医药经济报发布的《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2014年至2018年,辅仁集团均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分别排名第16位、第21位、第17位、第13位、第16位。医药经济报创刊于1979年,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医药行业内的权威媒体。评选该百强榜的统计指标口径为企业年度制药工业的销售收入金额。辅仁药业是辅仁集团下属核心医药类公司,也是辅仁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效益最好的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制造、研发、批发与零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发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1.公司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有控股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主要有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辅仁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郑州豫港制药有限公司、郑州远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开药集团(开鲁)制药有限公司、北京辅仁瑞辉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产品为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547个,其中入选《医保目录(2019年版)》的品种313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150个,100个药品品种进入地方医保目录。公司共拥有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主要产品覆盖包括粉针剂、片剂、原料药、水针剂、口服液、胶剂、胶囊剂、颗粒剂、中间体等多种剂型的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和生物制药。产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部分产品符合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药物进口标准并出口欧洲多个国家。
2.公司主导产品主要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原料药)、复方甘草片、补骨脂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香菇菌多糖片、香丹注射液、次硝酸铋片、生脉饮口服液、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齿痛消炎灵颗粒、小儿清热宁颗粒、参芪健胃颗粒、降脂通便胶囊、糖尿乐胶囊、阿胶、鹿角胶等产品。
(二)经营模式
公司奉行“济世药为辅,惠民志在仁”的企业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围绕“效益”主题,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采购模式
在采购方面,对重要的原材料,公司本着“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诚信互利”的合作模式与优质的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共赢互利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品质,有效的控制成本,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公司制定了《物料采购管理规程》,所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均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采购,逐步建立起原、辅材料的溯源系统。公司根据每年初当年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量制定当年采购计划,并随时根据生产销售状况做出调整。公司各类原材料一般均有多家备选供应商,由采购部门联合生产部门、质保部门进行供应商的现场评审及资质验证后,并通过比价方式从多家供应商遴选出优质的供应商。为了保证原辅材料的质量,每批原辅材料均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生产模式
在生产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对生产各环节全流程的监督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公司按照严格GMP要求,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生产的各环节和程序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了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营销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向各生产企业提交产品生产订单,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根据订单及产品的库存量,在保证安全库存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下达生产指令。各生产车间依据生产指令安排并进行生产。
各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具体负责生产任务的落实,并根据实际产量报表,监督生产计划的实施,及时协调车间之间的生产衔接,并与采购、储运、质量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进行技术工艺指导,确保生产任务完成。下属企业各生产车间均通过GMP认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GMP要求及企业内控标准组织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依据不同剂型,对关键工序分别制定工艺、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照生产规程操作,并在各主要生产工序进行中间产品和产成品抽检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3.销售模式
在销售方面,公司以销售渠道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通过优化销售渠道,增强自营分销体系建设,激励销售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对销售网络的控制能力,有效销售终端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提升医药配送能力,抓住医改机遇,不断提升销售业绩。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经销模式和自营模式。经销模式是指公司在指定市场区域甄选一家以上经销商,借助经销商的资源优势的对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和维护。自营模式是指公司通过自建销售团队,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并自行对终端进行直接维护的销售模式。
随着“两票制”的全面实施,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凭借在医药行业的多年积累,公司已构建了覆盖全国各地区的数千家经销商数据库,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经销模式下,通过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再由经销商销售至医院等终端客户。经销商按照销售合同的约定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情况向公司发送订单,公司按其订单将产品发送至经销商仓库或其指定的其他地点,并向其开具发票。经销商确认收到公司产品后,按约定的账期向公司付款。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内对各经销商的管理团队背景、历史经营业绩、优势代理品种、销售网络、优势销售区域及市场占有率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选择合适的经销商来经销相应的药品种类,并给予一定的授信等互惠政策。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可以从资金、物流等多方面与经销商形成互补关系,能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扩大销售规模。公司设立多个专业销售团队,负责各子公司的产品销售。各销售团队以其负责的产品种类及市场区域划分,甄选、管理各级经销商,并直接协同各级经销商进行产品市场宣传、开发和维护。
总体上,通过打造“以利益相关人为中心的生态链”,提升利益相关人对公司品牌、价值和产品的认同与信赖,共建平台、共同发展,以此推动公司的创新与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国的健康与商业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大众对中高端医药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亦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机遇与挑战,辅仁药业集团秉承“中国市场、辅仁平台、全球资源”的发展策略,深入推进“创新药辅仁造”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为客户及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健康中国,服务世界,公司核心竞争力将逐渐向创新方向转移,促进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品牌优势
公司以科研创新为基础,视质量建设为企业根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剂、检测设备,从而使公司生产工艺及检测方法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拥有补骨脂注射液、参芪健胃颗粒等多个独家品种或中药保护品种等,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品质,走以“以质量带品牌,以品牌带销售”的良性发展。公司坚持“当产量与质量冲突时,产量让位于质量;当质量与价格矛盾时,价格让位于质量”的质量理念。长期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是顾客得以信赖的保证。公司正是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渠道建设、品牌推广联动,提升品牌价值,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2.产品优势
公司产品覆盖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三大板块。主要产品覆盖抗感染类药品、感冒镇咳类药品、免疫调节类、心脑血管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547个,其中入选《医保目录(2019年版)》的品种313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150个,100个药品品种进入地方医保目录。公司共拥有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原料药主打产品盐酸多西环素取得了EDQM(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颁发的盐酸多西环素原料药COS(CEP)证书,产品远销欧洲多个国家;自主开发的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小儿清热宁颗粒”,畅销国内21个省市,目前占国内同类品种市场份额30%以上。其他中成药及化学药,如抗病毒口服液、香菇菌多糖片、次硝酸铋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补骨脂注射液、复方甘草片等,均在各自细分市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剂型、多品种的研发生产能力使公司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使公司近年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来,公司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逐年增多,产品群组的组合效应凸显,可供选择生产的品种日益增多,配合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机动灵活的及时组织短缺药品的生产销售,产品群体优势越来越大。
3.研发优势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走技术领先的发展道路。创新才是驱动企业增长的核心要素,充分利用好国家鼓励发展医药产业的政策,结合公司的产品及人员、技术优势,公司管理层积极推进新药的研发工作。“本着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积极开发研制符合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已形成了“以公司研发为核心,联合其他一流制药科研机构为载体”的科研和开发体系,新药研发投入比重逐年增加。同时,积极培养人才梯队,引进各类人才,充实研发力量。
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早在数年之前就成立了北京辅仁瑞辉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创新生物药的研发工作;设立上海辅仁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药领域的研发工作;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设立郑州分公司专业从事高端药品仿制、一致性评价、公司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等任务。上述平台的成立为公司的研发创新提供强大的保障。公司设置统一的新药创新部、项目部、药物制剂部、药物合成部、信息部、药理部、注册部等部门,覆盖了从项目筛选调研立项、药物合成、药理毒理试验、分析检验、制剂处方工艺研发、申报资料撰写、药品注册等药品研发注册相关环节。公司拥有一支“以高级专家、教授和博士为学术带头人,多学科、专兼职相结合”的研发团队,并结合企业“无围墙药物研究院”的指导思想,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南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合作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
公司主要在研项目及计划研发项目主要包括生物药物、化学药物、中成药及原料药的研发。化学药物研发主要涉及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神经系统类等领域,其中,抗感染类主要包括抗细菌感染、抗真菌感染、抗结核杆菌感染类药品;心脑血管类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类别药品;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癫痫等类别药品。中成药研发主要涉及免疫调节领域;生物药物研发主要涉及血液系统、糖尿病等领域。公司目前开展的研发项目主要有重组人凝血因子系列药物项目、头孢洛林酯原料药及粉针剂项目、补骨脂凝胶项目、艾溃灵口服液项目、阿瑞匹坦原料药及胶囊项目等。项目的研发成功必将为公司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药品正在开展一期临床试验,其他研发项目也在有序进行中。
4.渠道优势
公司注重销售渠道建设工作,在深入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对渠道的控制能力。随着“两票制”的逐步深入,减少了中间渠道环节,公司不断加强与优质客户深度合作,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开发新市场、新客户,使有效销售终端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提升医药配送能力,抓住医改机遇,不断提升销售业绩,向终端消费者提供质优、安全、高效的产品。
公司根据药品种类设置了多个大型销售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和多家著名医药流通公司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积极与各省、市、县医药公司合作,在全国拥有接近2000家商业合作伙伴,产品覆盖大约3000家各级医院和8万家药店。
5.规模优势
公司长期坚持“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管理,注重实体经营,寻求互信共赢的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措施,加强与优质客商的深度合作,不断通过优化管控,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经营稳步发展。同时,公司将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在战略规划、技术研发、生产规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优化整合,促进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公司将打造成为业务涵盖化学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的大型综合性医药上市公司平台,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集约化经营,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6.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优势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强化对生产质量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同时,继续加强产业链管理,打造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生态链”,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整体生产的效率。在生产质量管理方面,不断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管理。一方面,公司建立了质量受权人控制制度、原辅料质量控制制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成品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了《用户投诉处理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明确了质量纠纷的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公司严格履行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对生产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溯源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公司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生产的各环节和程序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保证了产品生产和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此外,公司还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的升级,车间的改造等促进生产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经营成果及费用支出情况
经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审计,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249.93万元,较上年下降47.67%;公司净利润为亏损324,954.43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上升144.10%;公司本年度营业总收入151,249.93万元,较上年同期289,051.76万元,下降47.67%。其中医药工业收入为123,340.3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8.35%;医药商业收入26,222.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43%。主要原因为由于公司资金周转紧张,部分产品生产与销售受到影响。营业收入下降较多,产品整体毛利较上年减少61,761.25万元,净利润也随之减少较多。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费用管控,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
47,044.03万元、5,928.82万元、35,326.66万元、73,065.13万元;较上年减少3,652.25
万元、6,289.27万元,管理费用上涨9,691.12万元、财务费用上涨9,456.73万元,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分别较上年下降7.20%、51.48%、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分别较上年上升37.80%、
14.87%。
1、销售费用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47,044.03万元,较上年减少3,652.25万元,下降7.20%。主要为公司销量回落,销售费同比下降。其中市场推广费较上年同期减少5,533.99万元,下降14.28%;
宣传广告费较上年同期减少3,128.43万元,下降59.83%。
2、管理费用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35,326.66万元,较上年增加9,691.12万元,增加37.80%。其中折旧费较上年增加9,597.11万元,增加86.13%。
3、财务费用
本报告期,财务费用73,065.13万元,较上年增加9,456.73万元,增长14.87%。主要为融资费用及逾期利息较上年有所上升所致。
4、研发费用
本报告期,研发费用5,928.82万元,较上年减少6,289.27万元,下降51.48%。主要为公司资金紧张,研发投入资金相对有所减少。
(二)、公司财务状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年末资产总计834,510.8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88,770.36万元、固定资产376,540.60万元、在建工程9,060.73万元、无形资产17,800.14万元;年末负债758,032.2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629,479.23万元;长期负债为128,552.97万元;年末股东权益76,478.6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90.84%,处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水平。
(三)、2021年公司现金流量
本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64.81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85.84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79.55万元;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64.81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4.54%,较上年度增加3,358.87万元,主要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5.84万元,较上年度减少3,536.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34%,主要是由于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较多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79.5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634.26万元,主要是由于本期融资活动借入款项有所减少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十四五期间将面临产品转型升级等问题,这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需要面临问题与挑战。创新发展将成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从全球看,发达经济体医药市场增速回升,新兴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仿制药在用药结构中比重提高,为我国医药出口带来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都将继续推动医药市场较快增长。
(2)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精准医疗、转化医学为新药开发和疾病诊疗提供了全新方向,基于新靶点、新机制和突破性技术的创新药不断出现,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转化步伐加快。医疗器械向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方向发展,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产业政策更加有利。
《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继续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重大新药创制”科技及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继续实施,将为医药工业创新能力、质量品牌、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业监管持续强化。
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及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药品注册分类调整,注册标准提高,审评审批速度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将促进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和产品质量提升。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环保标准提高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医药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5)医改政策不断完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及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以“双信封”制、直接挂网、价格谈判、定点生产为主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标准逐步建立,医保控费及医疗机构的综合控制费用等措施推行,对医药工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2.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1有利因素
1)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产品需求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医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产业,我国在连续几个五年规划中都表达了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8大措施中,有7项与医药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化医改体制、健全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强化保健服务、促进中药发展、保障药品安全等方面均明确了具体任务和目标。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深化药品医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直接触动制药行业脉搏的有利政策,将极大提振业界信心,增加发展动力,加快创新步伐,推动转型升级。
2)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采取渐进方式,从部分人群开始设计制度,逐步推进,本身带有很强的阶段性和试验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1994年,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199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3年国家着手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实行了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扩大了医保覆盖人群;2009年,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我国卫计委统计,2014年,我国全民基本社会保险体系覆盖13.25亿人,参保(合)率保持在95%以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极大的促进了医疗需求的释放和医药行业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趋势促进药品需求增长
根据波士顿咨询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预计到2020年全国5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24%,攀升至33%,老龄化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升高。受此因素影响,医药产品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4)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促进药品需求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09
年的5,153元和17,174元增至2012年的10,489元和28,844元。受此影响,我国居民用于医药消费的支出不断增长。根据IMSHealth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医药支出约80美元,在未来五年内我国人均医药支出增长将超过70%,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超400美元的水平,仍然存有较大差距,我国未来药品需求空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与国外大型医药企业相比在技术、品牌、产业集中度、企业销售收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单一、产品缺乏自身特色、附加值低、研发能力不足。目前,虽然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医药企业多、规模小的问题仍未
根本解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研究开发投入不足
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较低的研发投入使得一些产业化的关键性技术长期无法实现突破,制约了整个医药行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另外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也造成了我国医药产品长期处于整个行业的低端水平,高端领域大病治疗用药被进口和合资产品占据。
3)企业面临成本升高、药品价格下降的经营压力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经历了从全面管制到基本放开、再到部分管制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多次下调药品价格,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药品价格仍将持续降低。另外随着监管的日趋严格,一方面有助于确保医药产品质量,促进医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同时也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医药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属于国家环保部门重点监管行业,较高的环保要求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公司发展战略
中国的健康与商业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大众对中高端医药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亦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机遇与挑战,辅仁药业集团战略性布局郑州技术研发及国际化合作平台、北京创新研发平台、上海研发平台等,开辟以研发驱动创新的发展新路径。公司相继建成了郑州、北京、上海三大研发创新平台,秉承“中国市场、辅仁平台、全球资源”的发展策略,实现了自身从“百姓药辅仁造”到“创新药辅仁造”的可持续发展跨越,以创新研发持续推动公司发展。
(三)经营计划
公司将按照董事会提出的公司发展战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从“百姓药辅仁造”到“创新药辅仁造”的可持续发展跨越。2022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大创新力度
公司将持续在生物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高端制剂等方面加大研发项目资金的投入。特别在国家一类创新药重组人凝血因子系列药物的研发上,公司将重点予以支持,确保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公司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
2.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
在生产管理方面,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应常抓不懈。公司坚持“以质量促发展”的理念,继续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的升级,车间的改造、员工培训以及“两化融和”等方式促进生产质量的保证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3.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继续做好团队和销售渠道建设工作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向终端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高效的产品。公司将增强自营分销体系建设以及医疗机构的深度开发工作,将终端网络
下移,开发基层医疗机构客户。在营销方面以团队建设和销售渠道建设为重点,加强团队管理、强化团队
协同互助精神,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善用精兵强兵,充分调到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强大的销售团队建设覆盖范围广的销售渠道,强化品牌形象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品牌的影响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4.发挥产品群组优势,优化产品结构调整
依赖公司较多的品种以及进入《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逐年增多的优势,利用产能较强的生产能力,能够结合市场情况,随时组织市场急需品种的生产,既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又能增强市场赢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5.公司将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加大在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支持力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支持公司做好“精准扶贫”及帮助困难群体工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主要风险主要存在以下九个方面:
1.市场竞争风险
医药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公司在医药领域的品牌优势、区位资源优势较为明显。但如果公司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持并提高现有的市场地位,将面临现有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2.产能未能有效释放的风险
由于公司存在新建的车间及生产线,产能的有效释放并产生经济效益,需要经过必要的条件和过程,尽管公司在项目建设前期做了预算、计划以及论证工作,但由于市场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仍存在新增产能不能够有效释放的可能。如产能无法有效释放,将会对本公司的经营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3.医药产品的降价风险
由于国内医改政策不断改革,处方药降价趋势已定,医保限价也已成常态。自199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多种药品进行降价调整。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目标是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重组、公平竞争。随着药品价格政策的改革,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医院药品招标采购等系列药品价格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推广,药品价格调整可能影响医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产品难免会存在与其他公司同质化情况,降价竞争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公司的医药产品也均存在一定降价风险,这将会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本公司现在主要产品为中成药,原材料多为中药材,由于生产质量对中药材的品质、产地等均有较高的要求,部分药材比较稀缺和名贵;尽管产品原材料采购与供应均具有稳定的渠道,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信息,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难以控制,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政府为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了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工作。
5.技术风险
医药产品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点,技术研发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医药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有效保护技术研发成果,提高技术研发成果对经济效益的贡献,保持并扩大技术人才团队规模,公司可能会无
法保持已有的技术优势和持续竞争力,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研发风险
政策变化风险:
近几年,我国药品研发审评、审批政策不断变化,药品审评标准越来越高。严格的审核政策给药品研发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药品研发的风险。全球刚上市新药退市或不推荐使用的风险:开药集团研发的部分药品属于海外刚上市新品种药物。这些药品在被国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可能存在部分重大不良反应未被发现或药品上市后患者使用过程中发现疗效并不理想,因而导致药品退市或被监管部门不推荐使用。如发生上述负面影响,将会影响到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开药集团部分药品的审评意见。
创新药研发风险:创新药研发过程中要经历靶标发现与确定、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上市申请等阶段。新药的研发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因阶段性失败而导致整个研发计划失败。
7.行业政策风险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编制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这些政策在深化医改体制、健全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强化保健服务、促进中药发展、保障药品安全等方面均明确了具体任务和目标。伴随上述政策不断推进,医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并存,如公司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将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如公司应对措施不当,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8.控股股东股权冻结风险
截止目前,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控股股东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仁集团”)累计被冻结股份数量282,403,538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5.03%,占辅仁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100%,且存在多次轮候冻结情形。
9.资金周转风险
因前期建设项目资本投入较大,2018年募集配套资金的定向增发融资终止,没能及时补充营运资金。公司2019年资金紧张并出现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及子、孙公司的部分债务出现逾期。公司部分资金存在限制性用途,资金流动性不足。公司目前资金短缺可能造成产能不足,并影响相关产品销售。
10.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导致的风险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借款余额16.88亿元;此外,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4.80亿元,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尚有担保余额17.47亿元。受此情况影响,公司目前正常融资出现较大困难,贷款逾期违约与资产被查封的情况较为严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