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
负极材料、偏光片、电解液
负极材料 、 偏光片 、 电解液
服装、针织品、皮革制品的批发、零售;商标有偿许可使用;自营和代理各类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批发、零售;房屋租赁;实业项目投资(未经金融等监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吸收存款、融资担保、代客理财、向社会公众集、融资等金融业务);以下限分支机构经营:服装、针织品、皮革制品、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造、加工。
业务名称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库存量:偏光片(平方米) | 1049.75万 | - | - | - | - |
库存量:负极材料(吨) | 3.50万 | - | - | - | - |
偏光片库存量(平方米) | - | 944.99万 | 904.00万 | - | - |
电解液库存量(吨) | - | 565.18 | 444.39 | 822.05 | 1043.00 |
负极材料库存量(吨) | - | 2.03万 | 8377.95 | 7620.88 | 5199.00 |
正极材料库存量(吨) | - | - | 2827.68 | 2555.48 | 1257.00 |
光伏(太阳能组件)库存量(MW) | - | - | - | 32.00 | 11.00 |
服装产品库存量((件、套等)) | - | - | - | - | 513.00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14.64亿 | 17.82% |
客户B |
9.10亿 | 11.07% |
客户C |
4.73亿 | 5.76% |
客户D |
2.46亿 | 3.00% |
客户E |
2.29亿 | 2.7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4.15亿 | 5.27% |
供应商C |
3.85亿 | 4.89% |
供应商B |
3.77亿 | 4.79% |
供应商D |
2.96亿 | 3.76% |
供应商E |
2.92亿 | 3.7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A客户 |
13.62亿 | 15.69% |
B客户 |
9.57亿 | 11.02% |
C客户 |
5.17亿 | 5.96% |
D客户 |
3.57亿 | 4.12% |
E客户 |
2.85亿 | 3.2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A供应商 |
6.90亿 | 23.82% |
B供应商 |
2.33亿 | 12.82% |
C供应商 |
1.72亿 | 7.16% |
D供应商 |
1.36亿 | 6.84% |
E供应商 |
1.23亿 | 6.2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4.40亿 | 10.24% |
客户B |
3.49亿 | 8.11% |
客户C |
1.82亿 | 4.22% |
客户D |
1.19亿 | 2.76% |
客户E |
8694.08万 | 2.0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3.34亿 | 10.08% |
供应商B |
2.69亿 | 8.12% |
供应商C |
2.24亿 | 6.76% |
供应商D |
1.65亿 | 4.96% |
供应商E |
1.51亿 | 4.5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1.73亿 | 4.73% |
客户B |
1.20亿 | 3.28% |
客户C |
8135.78万 | 2.22% |
客户D |
6229.15万 | 1.70% |
客户E |
6197.90万 | 1.6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2.06亿 | 5.97% |
供应商B |
1.42亿 | 4.10% |
供应商C |
1.26亿 | 3.65% |
供应商D |
1.03亿 | 2.97% |
供应商E |
8386.11万 | 2.4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6798.12万 | 3.63% |
客户B |
6554.74万 | 3.50% |
客户C |
6446.30万 | 3.44% |
客户D |
5822.11万 | 3.11% |
客户E |
3301.47万 | 1.77%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发展。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已有20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实践,是全球负极材料龙头。公司在2021年通过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成为全球偏光片龙头,由此形成双主业发展新格局。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公司聚焦负极材料、偏光片业务的发展,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致力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 公司持续推进聚焦战略,不断优化资产,报告期内出售了宁波青杉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股权。 (一)负极材料业务 1.业务概述 公司负极材料...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发展。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已有20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实践,是全球负极材料龙头。公司在2021年通过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成为全球偏光片龙头,由此形成双主业发展新格局。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公司聚焦负极材料、偏光片业务的发展,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致力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
公司持续推进聚焦战略,不断优化资产,报告期内出售了宁波青杉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股权。
(一)负极材料业务
1.业务概述
公司负极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基负极等。上述产品主要应用终端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等行业。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面向生产所需原辅料、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物流运输、通用耗材等,由负极供应链中心整合各工厂需求、协同研发、技术、品质等共同筛选优质供应商,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询比价并结合成本分析等手段,由负极总部集中定价,并签署框架协议。工厂按需下达采购订单或购销合同并跟进交付、验收、对账、请款等工作。
面向备品备件、零星工程等属地化需求,各工厂采购部遵从多家询比价和成本分析的商务管理要求,就近开发供应商,组织商务谈判,并发起询比定价申请,结合定价结果下达采购订单,跟进交付等,进而高效响应工厂需求。
面向关键材料或设备,基于供应结构和市场行情研判,负极供应链中心会择优选择,推进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建设,实现供货保证、合作共赢、长期发展。
(2)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以销定产的生产原则,每月按照销售计划统筹规划,并结合市场预测提前生产和储备产品以满足客户订单需求,缩短交货周期,提高订单满足率和客户满意度,各部门紧密协调,以更为灵活调配的生产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产品主要为独立开发,实验批量,自产供应;产品种类丰富,含常规产品及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亦可为客户提供专线生产,以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以销售、研发、品质、技术支持等部门相协同的机制,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组建工作小组,形成以销售为主导,研发和品质为保障,技术支持为支撑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公司根据客户集中度或重要性情况,分别在各地设立销售办事处,贴近客户需求,及时掌握客户对产品品质的反馈、产品类型的需求变动等情况,以便快速地对客户反馈做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销售与技术服务,与客户建立紧密高效的合作关系。
3.产品市场地位
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产量占比蝉联行业第一。公司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产品领先优势,其中人造石墨消费类快充产品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动力类快充产品出货量快速增长;新一代负极产品硅基负极陆续完成海内外客户导入,已实现批量供货。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行业需求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2024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储能行业仍保持高景气度,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上涨35%。受益于终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的增长,锂电池需求持续上升,亦带动了上游负极材料需求保持增长,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量608GWh,同比增长约20%;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96.7万吨,同比增长29%。
(2)持续巩固产品技术优势,深化客户合作关系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高性价比负极产品。公司在原材料开发、产品技术、工艺控制、客户合作等方面建立了核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强化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快充负极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在下游应用份额保持领先,公司与全球头部电池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对主要优质客户的销量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3)云南基地产能爬坡,新型石墨化降本效果初显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云南基地产能逐步释放,石墨化加工量逐月提升,云南基地采用新型箱体炉技术,通过提升装炉量,快速降温等手段,公司自供的石墨化成本得到了进一步下降。
5.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随着国内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车企加快新技术、新车型的研发和应用,叠加车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汽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494.4万辆,同比增长32%。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在政策支持、成本下降等积极因素的驱动下,储能行业保持高景气度。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上涨35%。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的增长,锂电池需求持续上升,亦带动了上游负极材料需求提升,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量608GWh,同比增长约20%;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96.7万吨,同比增长29%。同时,2024年以来,下游电池技术迭代聚焦于快充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亦促进了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近年来,负极材料行业扩产节奏加快,行业呈现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态势,但随着企业订单分化、行业过剩产能出清,负极行业头部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差异化的产品和优质的客户等优势,在行业调整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夯实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在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负极材料价格仍持续承压,行业盈利困难。目前,负极材料价格已经整体趋于稳定,价格进一步下降空间较小,GGII根据下半年招标情况预测,2024年下半年负极材料价格环比上升可能超过10%。此外,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需求增长态势持续,根据鑫资讯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约189万吨。
2024年上半年新公布的主要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
(二)偏光片业务
1.业务概述
公司偏光片业务包括偏光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允许特定偏振光波通过,同时阻挡其他偏振光波,是由多层膜构成的复合薄膜结构。作为显示技术的核心要素,偏光片使图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和被看到,终端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商用显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产定购”为主的采购模式,即根据生产部门制定的生产计划,结合自身库存现状安排各类原材料的采购,同时也会根据原材料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等情况适时地进行备货。采购的产品主要包括PVA膜、TAC膜、PET膜、保护膜、离型膜、PSA等各类原材料。
公司会根据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供应商,一般会与供应商先签署框架协议,再通过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原材料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公司接到客户需求后形成销售预测分析,根据产能状况,同时考虑客户长期合作、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周期状况等方面,综合决定生产计划。公司根据产品销售历史并结合客户具体需求,进行少量备货。
公司的生产流程包括前端工程和后端工程两部分。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委托加工为辅。前端工程是偏光片生产的核心环节,采用自主生产模式,公司将后端工程的部分非核心生产工序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向委托加工商提出加工计划,并以委托加工数量预测为基础向委托加工商提供偏光片卷材,委托加工商按照加工计划进行加工,并最终根据公司的指示直接向客户供货。
(3)销售模式
公司以直接销售模式为主,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LG显示、惠科、夏普、咸阳彩虹光电、天马、群创等主流面板生产企业。下游大型面板生产企业对其供应商有严格的要求,会对供应商的实力和主要资质(如质量、研发、生产、管理等)进行严格的审核,经过反复的考察、改进与验收后才能通过其供应商认证,一般确立合作关系后不会轻易变动,因此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定。
公司后端生产线包括行业领先的RTS(卷材至片材)生产线与RTP(卷材至面板)生产线,且多数工厂选址在客户工厂附近,可快速对应客户,满足客户快速换型等需求。
3.产品市场地位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大尺寸(包括TFT-LCD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偏光片的出货面积份额为34%,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从主要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公司LCD电视用偏光片业务、LCD显示器用偏光片业务的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一。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品牌备货需求增加,下游面板出货同比增长
2024年上半年,受国内618大促和年中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的需求拉动,品牌厂备货需求有所增加,叠加电视面板大尺寸化发展趋势明显,带动显示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根据WitsView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包括LCD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大尺寸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7%。
(2)公司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凭借在偏光片领域20多年的技术研发积淀,通过超大尺寸、超薄化、高对比度、广视角等差异化技术领先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超大尺寸、高端LCD、OLED、车载等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持续强化企业竞争力。期内,公司OLED TV用偏光片已成功实现多型号产品的量产出货。
5.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受国内618大促和年中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的需求拉动,品牌厂备货需求有所增加,叠加电视面板大尺寸化发展趋势明显,带动显示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根据WitsView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包括LCD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大尺寸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7%,其中显示器面板增速12%,笔记本电脑面板增速10%。
根据Omdia预测显示,2024年全球显示面积需求预计同比增长8%,其中大尺寸显示面板需求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显示面板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有望稳步增长。2024年80英寸以上显示面板出货面积预计占比约为7%,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11%。
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直接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地方自主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这将进一步释放国家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红利,更大力度提升家电消费的意愿和潜力。偏光片作为电视及其他类型显示面板上游关键原材料之一,有望受益于本轮“以旧换新”利好政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经营情况概述
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负极材料行业仍处于产业周期底部,价格持续承压;偏光片行业仍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滑等压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坚持既定发展战略,围绕年度经营计划,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客户合作、强化运营管理等积极举措,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产品销量稳定增长,全球市占率持续保持领先。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两大核心主业订单饱满,销量环比提升,经营业绩亦环比改善,特别是负极材料业务,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提升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1,985.60万元,同比下降6.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7.45万元,同比下降9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390.64万元,同比下降95.93%。业绩同比下降主要系: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受行业景气度影响,产品价格同比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公司持续优化资产,非核心业务资产剥离对公司业绩亦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去年同期出售了电解液业务部分股权,确认了约2.44亿元投资收益,而本期没有此业务对应的投资收益。
(一)负极材料业务
2024年上半年负极材料行业需求仍保持稳定增长,但锂电池材料产业链整体仍处于阶段性产能过剩阶段,市场竞争激烈,负极材料价格持续承压,行业进入加速洗牌阶段。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进一步深化大客户合作以及持续保持产品迭代领先等积极举措,实现销量大幅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实现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受益于下游需求环比提升和公司降本增效举措落实,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负极材料订单饱满,销量环比大幅提升,净利润亦环比改善显著。
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持续保持市场地位领先,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公司持续强化与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对主要头部客户的销量实现显著增长,公司负极材料销量增速高于行业增速,市占率同比有所提升。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产量占比蝉联行业第一。
紧跟客户需求,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推出创新产品
公司坚持产品领先战略,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公司人造石墨产品以下游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突破。如低成本人造石墨能量密度提升技术的开发和量产、人造石墨极限快充技术的优化、第一代动力用高首效人造石墨的量产、人造石墨低膨胀技术的开发(适用于硅基负极的匹配)等。
公司硅基负极产品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持续获得海内外客户认可,实现批量供应。硅氧产品已批量供应海外头部客户,并实现装车,同时攻克了二代硅氧低温循环难题,相关产品已导入海外头部电动工具企业;硅碳产品不断迭代,如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性能球形硅碳,具备高首效高容量长循环的特点;从原材料出发的高性价比硅碳产品,具备高能量密度又能够控制成本,将加速硅碳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这两款产品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转量产。
公司硬碳负极产品的容量、高温和加工性能领先,自主设计的千吨级硬碳产线建成投产,已实现在钠电、锂电(含半固态电池)和超级电容领域的批量应用。
深化成本领先战略,深挖降本增效路径
面对产品价格下滑带来的盈利压力,公司深入开展挖潜增效工作,锚定降本目标,深挖降本潜力,全力提升盈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原材料降本、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以提升生产效率等降本举措,同时,公司稳步推进了云南一体化基地优势产能的逐步释放,云南基地采用新型箱体炉技术,通过提升装炉量,快速降温等手段,公司自供的石墨化成本得到了进一步下降。
(二)偏光片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稳定的生产供应、丰富的产品体系、良好的客户关系等积极举措,实现了偏光片销量稳定增长,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大尺寸(包括TFT-LCD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偏光片的出货面积份额为34%,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但受终端需求增长动能不足、行业内竞争加剧等不利影响,偏光片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深化降本措施等积极举措缓解价格下降带来的压力。
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持续加大LCD高端、OLED及车载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拓展力度
在LCD用偏光片方面,公司继续推进超薄化、高对比度、广视角等差异化技术研究,并不断推出超大尺寸化和高端化产品,持续强化企业竞争力。报告期内,在高端产品方面,TV用广视角偏光片、TV用超低反射偏光片、TV用高透过偏光片、中小型超薄偏光片等产品均已实现量产出货。在超大尺寸产品方面,公司生产的全球最大尺寸115英寸偏光片可满足4K/8K超高清分辨率,同时更大尺寸的产品解决方案正在研究评估中。
在OLED偏光片方面,公司重点关注OLED偏光片的性能提升,包括透光率、对比度、信赖性等。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OLED TV用偏光片已成功实现多型号产品的量产出货;OLED手机和OLED显示器用偏光片也已实现量产出货,并持续推动多客户认证。
在车载偏光片方面,公司重点研发具有高信赖性、高稳定性、耐高低温等特性的车载偏光片,以满足汽车行业的严格要求。报告期内,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内部测试,将尽快送样。
持续增强研发实力,加强技术攻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偏光片全球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创新性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前沿基础材料和应用技术的研发,以提升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的开发。
精益生产,持续推动降本举措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革新和降本增效措施。生产工艺方面,公司持续关注产品良率、材料损耗率等指标,通过精益生产理念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升生产效率。车间管控方面,公司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保证生产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信息数据互联互通,车间内外实现管控一体化,提升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不良率和能耗。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继续推动和扩大原材料的多元化、国产化、自主化,加强与全球领先厂商的战略合作,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并提升成本竞争力。
稳步推进拟收购业务的顺利交割
2023年9月,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为完善公司偏光片业务产品布局,加快推进从LCD偏光片到LCD+OLED偏光片的突破,持续夯实公司全球偏光片业务龙头地位,公司下属子公司杉金苏州及杉金广州拟收购LG化学旗下的车载、OLED、高端IT显示用偏光片等业务,目前收购事项正在稳步推进中。
(三)其他业务
公司持续落实聚焦战略,优化资产。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宁波青杉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股权出售,进一步剥离低效、无效资产,以提升资产质量。
三、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
公司的核心业务均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国家对锂电池和偏光片产业的相关政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提升盈利能力,以应对国家支持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持续关注国家和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在产业投入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及时调整业务投入,降低政策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不断吸引新进入者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参与竞争。同时现有锂电池材料企业亦纷纷扩充产能,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如果未来下游需求增长乏力,可能导致负极需求下降,或者价格持续下滑,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转移,带动上游原材料偏光片国产化需求快速提升,国内偏光片厂商纷纷开启新产能规划,随着偏光片新增产能释放,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并通过提升运营效率、精益生产等方式持续提升成本竞争力。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主要原材料包括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材料成本占负极产品成本比例较高,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不能传导到下游或不能通过技术工艺创新抵消成本上涨压力,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偏光片原材料供应主要集中在日、韩相关企业,特别是PVA膜、TAC膜主要从日本相关企业采购。若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出现较大的经营变动或者外贸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将对公司偏光片业务生产经营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应对措施:及时追踪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强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持续完善供应链体系,保障公司原材料的供应安全,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4.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
锂离子电池是二次电池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种类,且其经过多年发展,相关技术水平和产业链配套趋于成熟,因此预计其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是市场主流技术。但随着终端需求变化,以及技术的进步,其他类型电池如固态电池等可能会加速产业化进程。若公司不能及时根据技术变化趋势对产品进行升级或者创新,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当前LCD在显示面板产业占据主流地位,但随着新型显示技术如OLED、Micro 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对LCD显示市场地位和需求形成挑战,从而影响到公司LCD偏光片业务的需求和盈利空间。
应对措施:公司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领先的研发能力,持续加强研发创新,以保持技术的前瞻性和领先性。
5.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均加剧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显著提高。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基于本土产业链的保护及本土化要求,相关产业政策可能不利于国内锂电池海外市场的发展,亦可能影响公司海外客户对国内企业的采购需求。
应对措施:积极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加强与海外客户的沟通,并根据客户需求,推动海外工厂落地,实现海外市场供应链本土化。
6.汇率风险
由于公司部分采购与销售来自于境外,与境外支付渠道的结算涉及美元、欧元等多种货币。因此外币资产会面临一定的汇率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密切关注汇率动态,在签订合同中考虑相应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合理谨慎利用相关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7.海外投资风险
公司在海外建设负极材料项目可能面临经验不足、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等方面的风险。
应对措施:全面调查、论证和审慎评估项目;引进具备海外投资项目管理经验的高水平人才;审慎选择当地合作伙伴,积极构建本地化的供应链生态;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在与客户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分期建设。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负极材料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1999年开始产业化负极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已有20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实践,是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的先行者和技术引领者。公司负极材料子公司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名单。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在产品技术、产能规模、客户、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构建了长期核心竞争优势。
1.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领先的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拥有包括材料造粒、表面改性、球化、热处理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经过多年高质量研发投入和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公司形成了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包括完善的量产孵化技术团队、完善的负极材料中试线、快速的新原料量产转化技术、创新的原料副产品开发技术、先进的石墨化箱体炉技术等。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支以行业领军技术专家为核心的高层次研发团队,研究院下设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基新材料、软硬炭以及机理研究平台等部门,拥有三个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研发的新产品性能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在高精尖产品研发、石墨化技术、原料开发及评价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高精尖产品方面,公司自主开发的高能量密度兼顾快充、硅基负极、硬碳等产品技术位居行业前列。
高容量兼顾快充负极材料
公司突破高能量密度快充技术瓶颈,快充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消费类快充产品持续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并已实现5C产品的批量出货及6C产品的吨级供货;动力类快充产品出货量快速增长,已实现4C、5C产品的规模化供应,且6C产品已完成客户定型,正在进行批次稳定性验证,快充产品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快充产品体系的代际领先。
硅基负极
公司硅基负极产品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持续获得海内外客户认可,实现批量供应。硅氧产品已批量供应海外头部客户,并实现装车,同时攻克了二代硅氧低温循环难题,相关产品已导入海外头部电动工具企业;硅碳产品不断迭代,新一代硅碳产品在头部客户测试中保持领先,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
硬碳负极
公司硬碳负极产品的容量、高温和加工性能领先,自主设计的千吨级硬碳产线建成投产,已实现在钠电、锂电(含半固态电池)和超级电容领域的批量应用。
石墨化技术方面,公司一直致力于石墨化工序的改进与革新。公司的箱体炉技术在品质和成本控制方面行业领先,并持续推进工艺的优化改进。新建一体化基地已采取新型低成本工艺,将进一步降低石墨化生产成本。此外,公司持续推进对新石墨化工艺的创新研发,目前连续石墨化工艺已处于技术合作开发和验证阶段。
原材料开发方面,公司负极原材料基础研究团队由煤化工行业资深专家领衔,与上游产业链企业联合成立专项原材料开发小组,共同攻关,全力开发负极材料性能所需的功能性原料、功能性造粒剂及包覆剂,为不同特性负极产品量身定制原料。公司独有的原料调配技术,从源头上保障原料稳定性和适配性。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负极材料已有授权专利302项,其中国际专利8项;国内发明专利213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
2.优质的客户结构,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
公司凭借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长期积累,以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与全球主流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CATL、Ultiumcells、比亚迪、LGES、ATL、孚能、冠宇、欣旺达、远景、SK on等国内外主流的电池企业,并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以及与行业大客户进行深度绑定。
3.一体化产能建设强化成本优势
公司根植于负极材料产业二十多年,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持续保持人造石墨产品市场份额领先。目前,公司已经完成石墨类负极材料的中期产能战略布局,包括内蒙古、四川、云南三个一体化基地,其中内蒙古、四川一期已投产,云南一期产能爬坡中,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稳步推进产能建设和释放。随着一体化产能的释放,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低碳、绿色制造。此外,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公司规划在芬兰建设10万吨负极产能,目前处于办理前期手续阶段。公司已经形成了领先的产能规模和较为完善的产能布局优势。
为进一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并积极抓住硅基负极市场需求放量机遇,公司已领先布局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产能基地,其中一期产能建设中,预计2024年年底投试产。
4.深化上下游合作关系,打造韧性供应链
上游产业链方面,公司与上游供应商联合成立专项原材料开发小组,共同攻关,全力开展负极材料性能所需的功能性原料、功能性造粒剂及包覆剂开发,为不同特性负极产品量身定制原料。为进一步保质保供,公司与国内头部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优质的供应商群体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地炼厂深度合作,在针状焦、石油焦、煅后焦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保证公司原材料的供应稳定与安全。同时,搭建专业团队分析市场行情,保障供应交付的同时具备批量采购的价格优势。为满足海外客户需求,同步广泛开发海外原材料,并大批量验证,建立资源池,确保海外原材料供应安全。
(二)偏光片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领先的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作为偏光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领先技术优势,依托公司在偏光片领域20多年的技术研发积淀,通过超大尺寸、超薄化、高对比度、广视角等偏光片差异化技术领先市场。公司已掌握多项偏光片制程关键技术,并不断开拓高端显示应用领域的偏光片创新技术。公司已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南京市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制造工艺,并从产品品质、安全保障、生产效率等多方面持续突破制造能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公司拥有定制的偏光片生产设备,通过精心调制的参数,能够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从而实现产品直通率的提升,并拥有全面的缺陷检测方法和自动检测技术,确保产品高良率。公司不断改进薄膜贴合与薄膜拉伸等关键工艺,以保障并提高产品品质,同时公司已成功地将紫外线固化技术应用于偏光片制造,从而优化了生产工艺。
在新的显示技术和应用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OLED TV用偏光片已成功实现多型号产品的量产出货;OLED手机和OLED显示器用偏光片已实现量产出货,并持续推动多客户认证;公司车载偏光片正在积极推进内部测试,将尽快送样。此外,公司拟收购LG化学旗下的OLED偏光片、车载偏光片等业务,加快提升高端偏光片市场份额,目前收购事项正在稳步推进中。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韩国、中国、日本、美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已申请1,000余项LCD偏光片相关专利,其中已授权专利1,172项(含境外专利912项),包括发明专利1081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外观专利8项。
2.领先的产能规模、超宽幅产线及RTP产线优势
公司具有领先的偏光片产能规模优势,通过不断加强在LCD及OLED偏光片领域的产能投资,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目前,公司在南京、广州、张家港地区建设了10条全球领先的偏光片产线,产能规模全球领先。公司偏光片产品种类丰富,覆盖LCD/OLED多种技术、多种应用及多种尺寸的产品需求,赋能更多显示应用场景,推动偏光片产业实现新的升级和突破。
公司超宽幅产线规模全球领先,是行业内首家使用超宽幅生产线的厂商,也是全球超宽幅领域的市场领导者,目前已拥有6条超宽幅前端生产线,其中2600毫米超宽幅生产线最高可以实现115英寸以上偏光片的生产。
此外,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设有行业领先的RTP生产线,RTP生产线一般设置在客户厂区内,可以实现偏光片到卷材一体化的激光裁切,自动检查及偏光片与玻璃基板贴附,具备贴近客户、供应便利的优势,在满足客户产线特性需求的同时可合理控制运输及包装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升产品良品率。
3.领先的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偏光片市场份额全球领先。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大尺寸(包括TFT-LCD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偏光片的出货面积份额为34%,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从主要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公司LCD电视用偏光片业务、LCD显示器用偏光片业务的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一。
4.长期稳定的客户合作关系
公司下游客户一般设有较为严格的供应商认证体系,对于通过其供应商认证的企业,一般会维持较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与全球领先的面板制造商京东方、华星光电、LG显示、夏普、咸阳彩虹光电、惠科、天马、群创等均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沟通顺畅,可以快速高效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并配合开发新产品。凭借领先技术和卓越产品品质,公司产品与服务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双方供货关系非常稳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