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生态修复和市政景观。

  • 产品类型:

    生态修复、市政景观

  • 产品名称:

    生态修复 、 市政景观

  • 经营范围:

    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环保工程、矿山修复工程的施工;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绿化养护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花卉苗木的研发、销售;以下限分支机构经营:花卉苗木的种植。(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森林固碳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节能管理服务;环保咨询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5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2023-06-30 2023-03-31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项) 2.00 0.00 0.00 0.00 0.00
项目数量:新中标项目(项) 2.00 5.00 1.00 0.00 0.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57%
  • 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沿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 山东水泊梁山城建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浙江湖州环太湖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沿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3.32亿 33.90%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1.76亿 17.99%
山东水泊梁山城建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7192.38万 7.34%
浙江湖州环太湖集团有限公司
5612.56万 5.73%
山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5490.93万 5.6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18%
  • 青岛远达路桥有限公司
  • 郑州广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江苏中宇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南通顺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杭州正方商品混凝土搅拌厂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青岛远达路桥有限公司
4263.39万 6.12%
郑州广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2304.76万 3.31%
江苏中宇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297.50万 3.30%
南通顺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2132.45万 3.06%
杭州正方商品混凝土搅拌厂
1667.42万 2.3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48%
  • 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沿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浙江湖州环太湖集团有限公司
  •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 濮阳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政管理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沿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2.69亿 30.65%
浙江湖州环太湖集团有限公司
1.00亿 11.41%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9862.34万 11.22%
濮阳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7647.23万 8.70%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政管理
6589.37万 7.5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80%
  • 江苏省乾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无锡枫和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江苏宏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无锡华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蔡望飞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江苏省乾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62.00万 8.69%
无锡枫和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2555.30万 4.30%
江苏宏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63.93万 3.48%
无锡华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60.16万 3.47%
蔡望飞
1701.53万 2.8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1.47%
  •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
  • 山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永年县广府古城文化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
  • 徐州市贾汪都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1.94亿 26.78%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
8738.23万 12.04%
山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6780.14万 9.34%
永年县广府古城文化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
5899.77万 8.13%
徐州市贾汪都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760.95万 5.1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30%
  • 扬州瑞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淮安骏扬工贸有限公司
  • 青岛东方海龙商贸有限公司
  • 南通峰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锡山区东亭华介明土石方工程队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扬州瑞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206.30万 8.43%
淮安骏扬工贸有限公司
4129.53万 8.27%
青岛东方海龙商贸有限公司
1883.48万 3.77%
南通峰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771.41万 3.55%
锡山区东亭华介明土石方工程队
1634.55万 3.2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生态环境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3年7月17日,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和必须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六项重大任务”,提到了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生态环境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3年7月17日,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和必须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六项重大任务”,提到了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面对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新农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以及新兴基建市场的加速启动推进,公司未来将着重打造生态修复以及市政景观两大业务主线。公司生态修复业务领域主要包括生态湿地保护、水体治理、国储林、森林公园、矿山修复以及林业碳汇开发等领域。
  在生态湿地保护方面,2023年内国家林草局出台《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3个、《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5个,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已发布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中规划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红树林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湿地监测监管能力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近30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近几年来国家湿地公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共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率达52.65%。发展建设湿地公园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水体治理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黄河、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保证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长江、黄河流域的水体治理工作将是重点,因此,长江、黄河流域的水体治理市场空间巨大。
  在国储林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2035年建成2000万公顷国储林,投入规模预计将超5000亿元,国家林草局印发的《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中,进一步明确了至2035年建成2000万公顷国储林的目标,国储林市场规模年均增加260-380亿元。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到202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同时各地林业主管部门正积极探索“国储林+N”模式,即“国储林+碳汇开发”、“国储林+林下经济”、“国储林+产业链打造”等。2024年随着国家“3060”目标的战略部署,植树造林的规划及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进一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在林业碳汇方面,报告期内,CCER市场正常推进重启工作,国家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10月19日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随后制定发布了四项方法学,新制定的方法学明确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监测方法、审定与核查要点等。后期将会有更多的项目方法学制定并用于开发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2024年1月22日上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于北京举行,CCER市场正式重启。2024年1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公布,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为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开启了我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影响,公司所处的生态环保行业整体受到较大冲击,发展严重受挫。面对严峻的形势,2023年公司采取更加稳健发展的总体战略,将工作重心放在扫尾完工项目,稳健推进在建项目,谨慎发展新项目。除继续坚持以生态修复为主要发展方向外,积极承接一部分优质的市政类项目、乡村振兴类项目,同时公司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积极拓展林业碳汇相关业务,并希望其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3年度,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新中标项目6项,合计金额为人民币252,516.89万元;累计新签订项目合同5项,合计金额为人民币12,255.8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实现营业收入82,869.1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459.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05.99%。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832,624.11万元,比去年末下降9.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331,002.21万元,比去年末下降8.75%。
  由于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高度不断提升,生态环保行业前景向好,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公司在2023年新中标项目数量较少,新签合同金额较以前年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公司在建项目数量及规模有所下降,导致公司2023年收入较大幅度下降。同期项目验收、审计、收款等工作严重滞后,公司合同资产、应收账款账龄增加,以致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计提大幅增加。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
  (二)2023年重要事项回顾
  1、优化业务结构并积极开拓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生态湿地修复领域的先发优势,继续聚焦主业,大力开拓市场。同时,公司积极深入布局水治理、矿山修复、国储林以及森林公园项目,力图逐步实现生态修复大行业的全面覆盖、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报告期内,公司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滨江二路西段-河庄大道)及地下综合管廊、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青六路东-苏绍高速)及地下综合管廊EPC项目、通海县杞麓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EPC)、昆山加拿大国际学校三期工程、华宁县龙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工程总承包(EPC)、临淄区乌河综合治理项目临淄区乌河治理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等项目均在建设推进中。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积极探索创新业务合作模式,继续着眼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市政建设及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有望显著增加。公司将顺势而为,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为业务承揽提供强支撑。此外,国家已经明确黄河流域生态区域,长江生态区域等国家级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而公司在该类重点区域均有业务布局,因此,该类国家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也将为公司提供业务机遇。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需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战略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全新思维,对促进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新农村振兴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此外,为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部署推进基建补短板的要求,国家发改委以及各地政府陆续加快了基建领域项目的审批和投资,并制定了中短期的部署计划。近几年,新基建领域的发展随着基建投资的明显升温,而公司凭借全产业链施工能力及生态修复核心优势,在市政景观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也将获得新的业务机遇。
  2、积极布局产业链资源整合
  报告期内,公司在生态环保领域积极探寻优化升级产业链的机会,在主营业务范围持续稳健增长的前提下,筹划资质补齐、积极开拓林业碳汇、矿山治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业务机会,外延拓展相关工作以丰富公司产业内涵。在林业碳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子公司东珠生态环境科技(宁夏)有限公司、内蒙古东珠聚元碳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同华宝证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数字化建设,共同打造碳汇数字化运营平台;并分别同乌兰察布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沈阳市法库县政府等政府或平台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未来将共同开发相关区域内的林业资源。报告期内,公司同玛纳斯县玛河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林草碳汇自愿开发)合同,双方约定再当地行政区域内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或其他取得合法授权的林地、草地合作开发林草碳汇项目,合计开发面积林地329万亩,草地746万亩。另外公司成功中标铁岭市自然资源局林业碳汇项目,项目涵盖林地面积92.5万亩。此外,公司主动探索在生态文旅领域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延伸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埋下伏笔。
  3、完善企业风险控制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风控机制并加强建设风控部门。公司一直把防范重大风险放在首位,尤其是公司所处的园林工程行业,工程业务规模的扩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周转状况,财务风险关系到工程施工业务的持续发展。公司高度重视风控部门的建设工作,风险控制中心下设法务部、决算审核部、应收款清理部、综合部,所属员工由法律、审计、资金管理、财务、业务等领域专业人士组成,保障了公司承揽项目的质量并规避了项目的高风险。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审议并更新制度11项、新增制度1项,新增流程3项。同时注重合规管理,常态化开展合规相关培训、重点环节风险排查等,切实增强公司员工、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
  4、继续推行全国布局的发展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贯彻执行扎根长三角地区、布局全国的战略规划,充分利用跨区域管理运营优势,在全国范围广泛积极地开拓业务。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主要位于华东、西南地区,公司业务版图覆盖面稳步增加,有助于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5、公司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16项专利,其中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明专利3项。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高度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明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党中央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在近几年迈出重大且关键性步伐。
  在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下,生态环境修复及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等相关行业发展可期,潜力无限。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已经践行并必将坚持的重要战略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基本国策。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相关目标:“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一个长达二十年的目标将持续推动国内生态环保行业持续性向前发展。东珠生态于201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目前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和“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甲级”等各项资质,具备较强的大型综合类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跨区域经营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东珠(天津)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获取“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市场竞争力及品牌效应得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全产业链优势成为业务拓展的有力保障,并能为各类大型综合性项目提升一体化的优质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荣获“江苏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无锡市园林绿化明星企业”、“中国杰出经营效率园林企业”、“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无锡市总部经济区级奖励资金”等奖项或奖励。公司所设计建设的柳南区太阳河流域治理工程设计-施工(EPC)总承包、吉木萨尔北庭国家湿地公园等8个工程及项目,分别荣获二〇二三年度无锡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测设计二等奖及三等奖。公司将借助绿色环保行业规模和发展空间迅速扩大的历史机遇,大力开拓市场,同时努力提升公司的信誉、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业务涵盖生态湿地保护、水环境治理、市政景观、国储林、森林公园、矿山修复、乡村振兴建设、林碳开发管理等板块,是一家集投融资运营、规划设计咨询、林碳开发管理、生态环境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生态修复与治理服务商。面对“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新农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以及新兴基建市场的加速启动推进,公司生态修复和市政景观两大业务主线齐头并进,各项子业务版块多点开花、全面发力。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生态环保领域的政策导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扩大在生态修复领域的先发优势,全力开拓市场,提升项目建设水平,从规划--设计—采购—建设-养护等环节系统地为客户提供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程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着力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坚持业务优化和升级战略,在生态修复其他细分领域寻求突破。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深入布局生态修复、水生态治理、矿山修复以及森林公园项目,力图逐步实现生态修复大行业的全面覆盖、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2023年,公司承接了长江三峡巫峡神女片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发展EOD项目、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易地新建工程项目市政工程、惠山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改造工程等项目。报告期内,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滨江二路西段-河庄大道)及地下综合管廊、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青六路东-苏绍高速)及地下综合管廊EPC项目、通海县杞麓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EPC)、河池市宜州区老城区主干道修复提升(一期)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EPC)工程总承包等项目按计划正常建设推进中,同时公司在水体治理、矿山修复以及森林公园领域的布局与拓展进一步深入。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在各类乡镇城市承接市政建设、市政绿化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承接的丘北县东湖片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通海县杞麓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EPC项目等项目均在有序推进当中。
  同时,近几年以来,为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部署推进基建补短板的要求,发改委以及各地政府陆续加快了基建领域审批以及投资,环保基建、民生基建,以及特色小镇、文旅配套设施等作为传统基建的新兴细分子行业,代表着基建“补短板”的重要结构性方向。报告期内,公司承接执行了周口市沙颖文化产业园配套工程项目、河池市宜州区老城区主干道修复提升(一期)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EPC)工程总承包、泰安天平河体育公园等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进一步把握市场业务机遇,加速公司业务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改变。
  1、EPC模式
  公司利用自身的生态修复全产业链实施能力及所具有的工程项目承包资质等优势,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采购、施工等全建设阶段的承揽承建,发挥设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及客户满意度,增厚公司单项目利润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中标或签约常州盐城工业园区建成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一体化)工程一标段EPC总承包、通海县杞麓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EPC项目、云南省2013-2017年城市棚户区改造省级统贷项目(七期)—丘北县东湖片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EPC已成为公司承接项目的主要模式。
  2、PPP模式
  公司通过招投标承揽业务,作为社会资本方和政府合作设立项目公司(SPV),通过项目公司对PPP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同时公司作为供应商负责资质范围内的项目施工;项目运营收入及可行性缺口补贴在运营期内收取按年支付,工程施工结算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按进度结算和支付;运营期结束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方。
  3、EOD模式
  EOD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该模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公司和政府合作成立项目公司(SPV),通过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例如文化旅游、餐饮住宿)有效融合,一体化实施。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改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少数拥有核心技术与专业研发团队的生态环保企业之一,一直以来专注于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技术的研发及其实际应用,掌握了生态修复领域的核心技术。
  公司分别同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和扬州大学进行科研合作,多年来与江南大学共同对水环境进行科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共同发表文章、申报发明专利,2019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权公司挂牌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1-2023连续三年被无锡市人社局评为优秀博士后创新实践单位。报告期内,公司被无锡市人社局评为优秀博士后创新实践单位,并被评选为无锡市2023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截止报告期末,在生态修复领域,公司取得的专利有79项;在园林绿化领域,公司取得的有43项;在市政工程领域,公司取得的专利有16项;在碳中和领域,公司取得的专利有4项;共计142项。
  2、生态湿地领域的先发优势
  公司自2010年即逐步将业务重心从传统的园林景观建设转移至生态环境修复及改造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打造出淮安白马湖湿地公园、杭州钱塘江沿江生态景观工程、南通老洪港湿地公园、无锡宛山湖湿地公园、洪泽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公司良好的诚信度、专业的服务、优质的工程质量和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公司凭借在生态湿地领域多年的深耕细作,凝聚了一批可以承接大中型生态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定的细分领域先发优势。
  3、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目前已具备“苗木-设计-工程-养护”的生态修复全产业链实施能力,东珠生态设计研究院拥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此外,东珠生态与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等机构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公司业务拓展、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多维度支持。随着业主方对业务承揽对象综合实力的要求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承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现场深化设计。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东珠(天津)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获取“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市场竞争力及品牌效应得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全产业链优势成为业务拓展的有力保障,并能为各类大型综合性项目提升一体化的优质服务。
  4、跨区域的经营格局优势
  近年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拓展业务,搭建全国性经营网络,分支机构遍布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西、广东、云南、福建、新疆、河北、海南等二十余个省区市,业务范围从华东地区延伸至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全国性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并且积累了针对不同区域环境、土壤特性的植物种植和养护的先进技术,跨区域运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新签项目主要分布于华东、西南等生态建设重点地区,未来将持续助力公司提升跨区域资源整合能力。
  5、上市公司品牌及资金实力优势
  公司于2017年9月1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后,品牌形象和资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行业是资金驱动型行业,资金实力是承揽项目过程中的重要考核指标,公司财务状况健康、在手现金充裕,良好的财务状况意味着较强的杠杆能力。公司上市以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能力都进一步增强,公司可承接业务体量及在手订单的转换能力都有大幅提升。同时,资本平台有助于公司业务拓展水平的提高,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优秀、稳定的管理团队及全面的员工激励
  公司经过长期的发展,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牢固稳定的核心运营管理队伍,为公司的技术创新、业务拓展、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于2018年、2019年、2021年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充分调动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公司利益共享机制,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发展紧密结合,为企业长远发展激发活力、赢得优势。
  7、长三角一体化地域优势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强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普遍财政实力较强,报告期内,长江三角洲区域市政建设及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显著增加,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这一国家战略再落关键一子。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三角地区对生态保护的重视有望为生态保护行业中长期发展打开空间。而公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在业务承揽过程中加码助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实现营业收入82,869.1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459.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05.99%。
  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原因:由于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高度不断提升,生态环保行业前景向好,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公司在2023年新中标项目数量较少,新签合同金额较以前年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公司在建项目数量及规模有所下降,导致公司2023年收入和利润较大幅度下降。同期项目验收、审计、收款等工作严重滞后,公司合同资产、应收账款账龄增长,以致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计提大幅增加。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党的二十大更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明确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2、近年来,PPP项目模式进入规范阶段,国家各部门支持合规PPP项目的文件及举措相继发布,政府鼓励生态环保行业的优质社会资本方参与到合规的PPP项目中,既可以对财政资金不足予以补充,也是为了通过一种市场化的机制,给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共项目增添市场活力。此外,“十四五”中明确提到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让EOD项目模式应运而生。2018年,环境部开始提出EOD模式的倡议,此后,多部委陆续出台EOD相关政策文件。截至2023年,全国已有94个项目纳入国家试点,EOD项目模式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热度空前。
  3、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4、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收入增长催生旺盛的旅游需求,为国内旅游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陆续出台文件鼓励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旅游产业的发展升级,而公司所在生态景观建设行业与旅游业存在高度协同效应,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将为生态环保业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
  5、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首次提出“3060”计划,也为我国今后的工作提出了长远的计划。2023年以来,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陆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在这个重要日子里,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并持续落地。
  (二)公司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对于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整体性的构想与原则要求。这标志着,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启一个崭新阶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号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景观设计、生态修复与景观工程建设、景观养护一体化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全产业链业务格局,重点开拓以生态湿地、水体治理、矿山修复、国家储备林及森林公园等领域为主的生态修复以及由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基建发展战略推动的市政景观业务板块,并形成全国性业务布局。同时,公司将积极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域,长江生态保护区域等国家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的业务发展机会。
  公司将跟随国家双碳政策,加强布局碳汇领域,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新业务。利用好公司行业资源优势,借助CCER交易重启的机遇,帮助地方政府或林权所有者将那些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资产和经济优势,同时扩大自身业务布局,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公司将不断增强业务环保属性,持续提升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并以之打造公司“水治理——生态修复”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优势、先发优势及行业美誉度。此外,公司还将持续推广EPC业务模式并积极探索PPP业务模式、EPC+O业务模式、EOD业务模式,不断挖掘产业链深度价值并寻求行业痛点的最优解决方案,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三)经营计划
  在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产业发展方面,公司将坚持以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工程施工为核心,进一步拓展生态景观设计,提升生态修复研发能力,加速苗木基地的升级,循序渐进发展景观养护业务,夯实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公司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各项业务的协同发展。
  (1)突出生态项目核心,探索多重项目模式
  继续以生态修复项目为核心,借力EPC项目模式寻找产业链深度价值,未来园林、环保的一体化优势将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公司将持续强化在生态湿地、水体治理、矿山修复、国家储备林以及森林公园等生态修复领域的品牌优势、先发优势,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订单承揽量,提升相关业务比重。此外,目前公司大力推动EPC模式,相关模式可促使公共服务提供方的建设立场更加积极,行政资源和补偿机制会更加向项目倾斜,从而保证项目稳定的现金流,公司将借此机会一方面可承接更多优质项目,锤炼、提升自身的大型项目、全产业链项目的运营管理能力,积累相关经验并获取深度价值;另一方面,也有望形成公司业绩与现金流的良性互动,消除行业痛点,寻求更优解决方案。
  (2)把握国家战略层面发展机遇
  公司将重点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江生态保护等国家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的生态修复业务发展机会,以及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基建发展战略所带动的市政景观业务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的同时带动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
  (3)增强设计与施工的统筹力度,优化设计与施工的协同效果
  一个优秀的生态景观项目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设计、施工团队加强协调配合,有利于工程项目进度安排的统筹调度和协同指挥,更好地将设计理念和工程施工相结合,实现生态景观项目风格的和谐统一,创造景观精品工程,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公司今后将借助全产链优势,以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为重点,提升承接项目的规模和质量,在承揽端即为之后的项目承做奠定良好基础。
  (4)升级苗木基地,调整苗木结构,提升苗木价值
  苗木基地的建设投资金额大,回收期相对较长,但对生态景观工程施工业务起到不可低估的支持作用。因此,公司将以上市为契机升级现有苗木基地,根据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对苗木品种、规格的需求,合理安排苗木的种植结构,兼顾工程项目自用苗木需求和苗木价值最大化,为公司工程项目提供苗木供应保障,同时保证苗木基地建设投资产生较高的效益。
  (5)积极参与林业碳汇项目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也是最经济的负排放途径。碳汇造林有效助力碳减排。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十四五”国土绿化目标到202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据相关资料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碳汇造林需求有望持续提升。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已具备从育苗、栽种、设计到养育、监测的全产业链实施能力,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碳汇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大力培育和保护人工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可见林业碳汇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碳汇项目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目前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随着国内碳市场机制的完善及社会经济发展,预计逐步与国际交易市场接轨。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的《2023年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2023年全国碳配额(CEA)每日综合价格收盘价在50.52-81.67元/吨之间。12月29日收盘价79.42元/吨,较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2022年12月30日)上涨44.40%。2023年市场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市场成交均价上涨23.24%。目前根据已经开市的全国统一市场碳价来看,未来成交量和价格将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公司未来将积极参与承接林业碳汇项目,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6)完善并优化项目管理体系,促进并增强工程回款力度
  建成项目的结算、审计、回款周期较长一直是建筑工程行业企业的共同痛点,公司现已初步摸索出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建成项目管理流程,力求改善现金流情况。后续,公司将持续完善相关流程,一方面从项目源头进行把控,优先选择信用良好、回款有保障的生态修复项目;另一方面,建立一支专业的建成项目管理队伍,同时实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考核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奖励,最终促使公司现金流持续向好,业绩与现金流形成良性互动。
  2、技术开发和创新计划
  (1)加大研究生态湿地以及水治理专项硬技术,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的软实力
  公司将深化与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机构组织的合作,加大在水质改善、湿地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平衡、湿地植物、防治沙漠化与景观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升公司在生态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施工上的技术水平,扩大在环境保护方面软实力影响。同时在公司将利用自身的苗木种植经验,并结合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应用新的苗木品种和栽培技术,在彩色树种、嫁接品种、苗木驯化等方面取得新的技术突破,使公司苗木产品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工程需求。
  (2)优化人才梯队,完善激励机制
  针对行业内人才数量相对较少的客观情况,公司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各种人才的培养、引进,从社会上吸引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同时注重对内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注重对员工长期提供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此增强公司的人才团队优势,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公司将不断完善奖励制度,鼓励员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业务技能,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弥补公司因业务快速扩张而产生的专业人才缺口。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方式,以此奖励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取得企业与员工双赢局面。公司将加强与林业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的高等学校合作,通过专场人才招聘会、设立专项奖学金等方式,提高公司在高校人才中的影响力,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加盟,为公司业务团队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不断推动管理变革及创新
  在未来几年内,受益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公司仍将处于一个业务快速扩张和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公司的经营地域、业务范围、人员规模等,与现在相比都将有很大的发展,由此对公司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公司将本着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原则,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培养并要求员工提高“团队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在质量管理和服务管理上实现“标准化、效率化、人性化”,鼓励“经营、技术、模式”的创新,使公司整体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公司将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学习企业文化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就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向员工进行宣讲,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投身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十四五规划中,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体来看生态修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同时国家已取消了在园林绿化工程招标过程中对资质方面的要求和限制,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目前比较激烈。
  目前,尽管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大型项目施工经验和技术优势的生态修复企业,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但因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会造成影响。同时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可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应收款项存在的坏账损失风险
  2023年12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为52,702.64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33%。
  应收账款比例较高主要系公司EPC项目的实际回款进度滞后于结算进度。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可能继续增长,如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发生坏账损失,将对公司资金周转以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定期对应收款项的性质、账龄进行分析,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沟通项目回款进度,并对应收款项的欠款单位持续关注,了解其日常的经营状况和回款政策,保证客户回款的及时性。同时公司也采取了激励和约束措施将回款进度与绩效考核挂钩。
  3、合同资产规模扩大的风险
  2023年12月末,公司合同资产余额为542,961.7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5.21%。
  公司合同资产余额占总资产比例高。随着公司发展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合同资产的持续高位而带来的信用减值损失,也给公司利润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公司将不断强化项目回款管理,建立项目回款跟踪机制,加大项目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加强后续催收力度,并加大应收账款责任制实施力度,优化业务人员在收款工作方面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从而保障合理的合同资产结构,减少资金占用,全面强化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4、业务结算模式导致的营运资金风险
  由于生态景观的工程施工业务采取“前期垫付、分期结算、分期收款”的模式,生态修复工程业务规模的扩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周转状况,如果甲方或发包方不能按时结算或及时付款,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及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工程施工业务的持续发展。
  5、业务模式风险
  自2014年开始,公司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先后中标了淮安市白马湖湿地公园、杭州市萧山钱江世纪城沿江公园等多个PPP项目,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PPP模式在我国的推出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是异常迅速。自92号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目前PPP项目清理工作有了积极效果,大部分不规范的项目被清理退库或整改,并建立了项目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扼制PPP模式的不良发展势头,这也标志着中国PPP市场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公司未来会抓住PPP模式的发展机会,同时审慎研究项目风险,在PPP投资时对项目可行性特别是可融资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