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慧交通、移动医疗。

  • 产品类型:

    车载智能终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配套汽车电气产品

  • 产品名称:

    车载智能系统系列产品 、 公交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系列产品 、 车载部件系列产品 、 新能源汽车电机与热管理系统系列产品 、 移动医疗系列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不含汽车发动机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元器件零售;保险箱、柜、库门及钱箱的制造;五金产品批发;金属制品批发;金属压力容器制造;金属包装容器制造;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开发;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制造;发动机热管理系统销售;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风机、风扇制造;交通安全、管制及类似专用设备制造;安全系统监控服务;监控系统工程安装服务;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制造;安全技术防范产品批发;安全技术防范产品零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通风设备销售;LED显示屏制造;照明灯具制造;灯用电器附件及其他照明器具制造;灯具零售;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智能联网汽车相关技术服务;智能联网汽车相关技术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技术进出口;五金零售;软件服务;软件零售;软件开发;广告业;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汽车租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自动售卖机制造;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研发;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制造;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销售;电池销售;金属结构制造;其他办公设备维修;通用设备修理;日用器皿及日用杂货批发。许可经营项目:增值电信服务(业务种类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为准);跨地区增值电信服务(业务种类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为准);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安装;普通货物运输(搬家运输服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7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乘客信息管理系统(台) 1838.00 - - - -
库存量:多媒体风道(台) 174.00 - - - -
库存量:车载智能终端一体机(件) 428.00 - - - -
库存量:轻铝风道(台) 295.00 - - - -
乘客信息管理系统库存量(台) - 3418.00 2694.00 2510.00 2922.00
多媒体风道库存量(台) - 594.00 234.00 241.00 424.00
车内装饰顶库存量(台) - 564.00 - - -
车载智能终端一体机库存量(件) - 455.00 1106.00 1766.00 1699.00
司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库存量(台) - - 476.00 1454.00 -
通道灯库存量(件) - - - - 1167.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02%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 广州思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9933.91万 19.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6039.95万 11.66%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5781.39万 11.16%
广州思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4578.67万 8.8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4243.71万 8.1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16%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思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6318.17万 16.9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4528.89万 12.13%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373.31万 11.71%
广州思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986.03万 10.68%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254.70万 8.7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866.3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4.30%
  • 深圳英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 深圳莱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佛山市鸿迪电器有限公司
  •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英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87.85万 6.68%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787.75万 6.68%
深圳莱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547.49万 4.64%
佛山市鸿迪电器有限公司
416.68万 3.53%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26.62万 2.7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4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思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2.54亿 26.71%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51亿 15.80%
广州思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1亿 12.67%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852.68万 6.1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889.51万 5.1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1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51%
  •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英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中亚铝业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556.90万 19.28%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5329.40万 10.75%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147.60万 6.35%
深圳英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03.47万 3.44%
广东中亚铝业有限公司
1331.95万 2.6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9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08亿 27.7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7818.88万 20.15%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82.42万 7.9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827.99万 7.29%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655.05万 6.8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424.3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4.81%
  •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 广东中亚铝业有限公司
  • 广东瑞隆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484.59万 21.03%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2097.79万 12.66%
广东中亚铝业有限公司
671.39万 4.05%
广东瑞隆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605.25万 3.65%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65.36万 3.4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87%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银隆股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34亿 17.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7400.70万 9.45%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6768.90万 8.64%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667.47万 8.51%
银隆股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5643.90万 7.2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63%
  •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中亚铝业有限公司
  • 广东瑞隆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5569.62万 11.95%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345.61万 5.03%
广东中亚铝业有限公司
1938.55万 4.16%
广东瑞隆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1563.20万 3.35%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464.59万 3.1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属于智慧交通业务领域,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客车、城市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其中以城市公交车为主。按照公司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公司属于智能交通行业下的智能公交子行业,处于智能交通行业生产制造中间环节。  智能交通行业是根据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所需的设备、服务、技术而衍生出来的行业。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电子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5G、自动充...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属于智慧交通业务领域,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客车、城市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其中以城市公交车为主。按照公司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公司属于智能交通行业下的智能公交子行业,处于智能交通行业生产制造中间环节。
  智能交通行业是根据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所需的设备、服务、技术而衍生出来的行业。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电子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5G、自动充电等交通新基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的成型与成熟发展。
  1、产业政策
  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就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方面,提出推进公交化运营,加强道路交通衔接,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城市绿色交通分担率;提出推进综合交通安全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明确提出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应用等智慧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2年3月,交通运输部联合科技部印发《“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在交通装备领域,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突破燃料电池、高效驱动电机、车路协同无线通信、车辆主动防护及自动预警等技术”等智能绿色载运装备技术的重大研发方向;在运输服务领域,围绕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与服务品质,降低运输成本,提出了开展高品质智能客运、经济高效智慧物流、便捷城市交通运行服务关键技术研发等任务;在智慧交通领域,提出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加快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开展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23年-2025年作为试点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2023年11月,正式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深圳等15个试点城市。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公共领域推动车辆电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引导企业加快5G信息通信、车路协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催生购买需求。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目标。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具体指出: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提出“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明确提出,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
  2、行业现状
  近年来,受益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新能源技术在交通行业的推广,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等主管单位关于公共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发展等指示精神的进一步明确,城市公交信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程度不断提高。“十四五”规划期间,包括智能公交在内的智能交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的深入研发,推动公交车等运载工具智能化、绿色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24年1-6月,全国公路客运量为582,39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为1,947,279万人次,同比增长7.3%。根据慧眼看车发布数据,报告期内5米以上客车销量为61,995台,同比增长39.1%,其中公交客车销量19,141台,同比增长9.5%。报告期内客车市场整体复苏,公交车销量及终端客运需求有所增长,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向好以及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如市场持续回暖,相应的车载电气产品市场需求有望增加。
  根据慧眼看车发布数据,报告期内5米以上客车排名前十的制造企业销量集中度达到87.83%,呈高度集中态势;报告期内,各部门定稿发布61部汽车相关标准,包括零部件、车用电器等,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加。行业规范性要求不断完善、提升,市场竞争加剧,加快优胜劣汰,对行业内企业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成本管理、人才储备,以及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客车信息网相关文章发布的数据,报告期内,中国客车(3.5米以上)出口总量为27,551辆,同比增长39.36%,继续保持红火态势。
  根据腾讯网“汽车总网站”发布的相关文章所载: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止2024年6月底,2024年度累计发布了6个批次的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公路客车)公告,累计上榜350款公路客车新品,9米以下中小型客车(统计数据含5-6米车型)车型145款,占比约为41.43%,9米以上大型客车车型205款,累计占比约为58.57%,9米以下中小型客车占比同比累计增加5.04个百分点。另,根据客车网相关文章,2024年1-4月9米以下中小型客车(统计数据含5-6米车型)占比同比累计增加7.18个百分点。按照报告期内达标车型公告数据,9米以下中小型公路客车车型有所增长。
  3、发展前景
  长远来看,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公交及城际客车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建设和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实现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绿色出行以及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是国内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指引下,2023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并与国家邮政局联合开展交通强国邮政专项试点工作。2024年7月,交通运输部与财政部先后联合发布《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明确了城市公交企业更换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报废旧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及更换高标准新能源货车补贴政策。其中《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指明提交补贴资金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20日,《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补贴政策实施期限为通知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根据交通运输部《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3年末载客汽车55.24万辆、载货汽车1,170.97万辆,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68.25万辆。
  长期来看,商用车作为公共交通领域重要的运载工具,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运载工具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技术迭代,商用车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短期内,在补贴政策推动下,城市公交、货车等商用车仍有一定市场发展空间,其中,以货车为代表的其他商用车领域,为公司近年开拓的新市场方向,整体市场规模大,有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公司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较强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快速高效个性化定制能力,形成了为客户提供智能车载软、硬件一体化配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经营模式;多年来一直是宇通客车、比亚迪、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安凯客车等多家国内知名客车生产厂商长期合作的配套商之一,并已与部分商用车生产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且公司共计18项产品或零部件获得E-Mark(车辆产品欧洲技术标准型式认证)认证,能够匹配制造厂商出口需求。此外,公司为多地公交运营企业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在业内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与商用车生产厂商及终端用户的良好关系使公司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产品研发能更快速地响应及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丰富的订单承接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公司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模式的改进,可以使公司更加高效地完成“新产品开发到形成产品优势”的过程,有利于保持公司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业务分为智慧交通、移动医疗两大领域。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智慧交通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具体划分为车、路、场、云四大应用场景,以车端产品及云服务为主。车端提供针对车、路、人的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以及乘客信息系统、客流分析与仿真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智能热管理系统、乘客收银系统等车辆运营信息采集、初筛及远程信息交互的产品;路侧提供智能电子站牌为主的智慧候车产品及服务,并积极研发V2X相关产品;场端,即为客户绿色场站管理提供服务;云端围绕数据挖掘、分析、展示及信息存储,提供以SaaS公交云脑、MaaS出行服务为中心的智慧交通管理云平台的N个应用,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客车、城市公交车,部分产品通用于客车、物流车等商用车、工程机械。在移动医疗领域,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移动医疗车,目前已推出一站式CT体检服务车、5G智能眼科巡检车、5G智能综合体检车、移动PCR实验室、救护车等一系列产品,并且通过子公司参股设立体检中心,为公司移动医疗车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增强移动医疗板块业务协同性助力。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智慧交通领域,尤其是大中型客车和城市公交车业务,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更。
  2、公司主要产品
  (1)智慧交通领域
  公司作为智慧交通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商用车生产厂商、运营企业提供智慧交通管理云平台及配套汽车电气产品。
  ①云端——智慧交通管理云平台
  公司智慧交通管理云平台依托于“通达云”,通过链接车、路、场的传感器设备,汇聚物联设备信息,进而构建一张感知网络,并结合各经营流程,如运营调度、主动安全、客流分析等N个智慧应用,构建管理一张图。物联感知的一张网和业务管理的一张图借助智慧交通SaaS云脑(形同数据工厂),进行数据提炼、加工、分析、融合等预处理,将处理后的主题分析数据依据不同角色,面向车企、行业监管部门及市民用户分发个性的数据服务,形成数据闭环。
  具体以智慧公交、智慧场站、智慧出行、智慧监管、智慧传媒及数据中心六大板块为业务发展方向,围绕车辆运营数据分析、应用、增值服务,面向以公交运营为主的客户,提供车辆智能调度平台、车辆安全预警平台、ERP运营管理综合平台等多套解决方案。
  智慧公交:在智慧公交板块,通过AI、云计算、大数据、GIS等技术的应用,提供智能调度管理平台、客流分析与仿真平台、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TDMS视频管理系统、车联网安全预警云平台、智能收银管理云平台等多套车辆管理解决方案,实现车辆调度、客流运力分析、损耗件管理、视频管理、安全管理及收银管理等功能;提供ERP运营管理综合平台、智慧公交枢纽云平台、公交大数据分析平台(公交大脑)等多套满足运营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多系统数据集成、打破应用系统界限、进行数据沙盘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及决策科学性,助力公交企业数字化管理发展。相关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应用于公交车及其运营企业,相关平台可通用于物流车等商用车及其运营管理。
  智慧场站:通过GPS/北斗、CAN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针对充电服务资源整合及场站管理等需求,为客户提供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多桩融合、商家互联互通,为不同类型充电运营者提供充电服务、运营管理、结算清分等业务功能的SaaS服务,在“云端”搭建高可靠性的充电运营管理平台,从而建立合作共享的充电生态圈;针对乘客更全面的候车服务需求,将智能调度系统、乘客信息发布系统与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信息数据提取融合,嵌入候车区,形成智能电子站牌,为候车乘客提供车辆位置查询、线路查询、天气查询、信息发布等综合便民服务。
  智慧出行:基于GPS/北斗、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在实现车辆实时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实时公交平台及智能电子站牌,提供线路信息、车辆实时到站信息等服务,通过实时公交平台进一步提供线路换乘方案规划、站点定位等服务。
  智慧监管:打造公共交通行业监管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和行业壁垒,实现业务联动和数据联动,实现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预警、应急指挥与协调联动、辅助决策分析、公众信息服务及整体业务管理。
  智慧传媒:基于公交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系列产品及智能电子站牌视频、图片等线路、广告信息发布需求,公司通过对各类显示屏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多媒体统一发布平台,实现多媒体节目的在线制作、实时发布、远程监控功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渠道、可触达的信息发布服务。
  数据中心:公司搭建的通达云,通过车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撑业务从事后决策前移到事前预测,深度融合云计算技术,能够快速整合企业的异构数据,实现数据应用分析的可视化、自动化,实现大数据平台的统一管理和租户相互独立相结合,以云服务形式为客户提供IT基础服务资源。
  ②车端——汽车电气产品
  公司汽车电气产品分为车载智能系统、公交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与热管理系统、车载部件等四大系列,每一系列包括多个产品,又分为不同型号。
  车载智能系统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围绕车辆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方向,运用高清视频处理、高清视频智能识别、无线网络通信等技术及AI算法,逐步形成了车载智能终端、乘客信息管理系统、中控屏、调度屏、全液晶仪表、辅助驾驶系统(包括ADAS司机驾驶辅助系统、360全景行车辅助系统、电子后视镜)、DSM司机行为监控系统、智能电子站牌、车载安全智能报警系统(包括车载安全烟雾、易燃挥发物、可燃气体智能报警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全方位覆盖交通安全、运营、服务等方面,实现车端数据采集、初步处理以及车端与云端数据交互等功能,适用于各类商用车。
  公交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作为多媒体统一发布平台的硬件产品,主要包括多媒体风道及信息发布显示屏两类产品,运用图片视频解码、无线网络通信、数据加密等技术,助力公交运营企业增效。
  新能源汽车电机与热管理系统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控及氢燃料电堆的工作温控;热管理系统以电子风扇、电子水泵为核心零部件,能够提高动力系统工作效率、安全性,降低能源消耗,延长使用寿命,具备远程升级和数据存储功能;可适用于客车、卡车、物流车等商用车以及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
  车载部件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基于车辆轻量化、环保、美观等需求,不断进行工业、机械结构、软硬件设计迭代,包括车载照明产品(包括通道灯、内饰灯、外饰灯)、塞拉门、公交收银系统、普通风道、车内顶、司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等多个品类。
  除传统车载部件系列产品,公司为客户提供专用车改造、定制服务,已推出基于公司移动医疗业务开展研制的检测用医疗车、按照客户定制需求开发的餐车等多项成品;并基于完善公司产业化布局需求,自主研发并面向乘用车市场提供电池托盘为主的动力系统用结构件。
  ③路侧——智慧候车
  基于智慧出行服务,通过对候车站台进行便民服务、信息共享的赋能,打造“等车+生活+休闲”的出行驿站。通过提供自动售货、共享充电等便民服务,提升候车人员的体验感;通过智能电子站牌提供线路、天气,实时车辆位置、载客量等信息,提供智能化出行服务,提升城市形象。除城市交通,相关产品也应用于旅游景区接驳车站点、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等。
  ④场——绿色场站
  依托智慧场站模块为客户提供场站资源整合、管理服务。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多桩融合、商家互联互通,为不同类型充电运营者提供充电、运营管理、结算清分等服务,建立合作共享的充电生态圈,打造绿色场站。
  (2)移动医疗领域
  公司基于车载电气行业多年技术积累,以为大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将高精密医疗设备与车结合,解决高精密医疗设备在车上的抗震、抗电磁干扰等问题,通过5G通讯技术,以及云平台的搭建,构建用户、医生、医院及管理单位的互联互通渠道,致力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筛查、远程线上诊断等医疗服务,有利于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及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目前推出的产品有一站式CT体检服务车、5G智能眼科巡检车、5G智能综合体检车、移动PCR实验室、5G远程DR体检服务车、疫苗接种车、救护车等。
  3、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开展产品研发,保持在细分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引领国内车载电气产品研发方向。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一方面通过股权激励政策、技术研发人员绩效指标与产品销售情况挂钩等方式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市场敏感度,另一方面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及高校等研究性机构合作,共同承担省市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克服行业技术难点和瓶颈,不断将新的技术理论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软件系统及配套硬件产品均采取高度定制化、个性化的市场策略。经过30年的发展,快速定制化研发及服务能力,以及配套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公司具备先进的生产能力,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来确定生产计划和组织安排生产,采用柔性生产模式,可以快速切换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交付需求,充分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规格不一的订单要求;同时为满足标准化产品生产需求,公司通过调整产线、优化生产工艺,力求在柔性化产线设计的基础上,满足标准化、大批量生产需求。公司采取“以产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采购科根据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以及生产原材料的安全库存量等数据制定采购计划,向供应商提出采购需求并确保到货时间;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采购管理流程以及仓储管控流程。
  公司的销售模式,按照销售渠道,可分为直销模式与经销模式:直销模式指公司直接向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经销模式指经销商根据客户需要向公司定制化采购再销售的业务模式。按照产品销售面向的对象,可分为标配销售模式和终端销售模式:标配销售模式是指产品订单需求来自商用车生产厂商;终端销售模式是指产品订单需求来自商用车最终用户(主要为各地公交公司)。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商用车生产厂商,通常需要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因此公司以直销、标配销售模式为主。
  公司产品定价原则为“成本费用+合理利润”,综合考虑销售规模、销售区域、竞争状况等多个因素后,通过商务谈判或投标等方式确定销售价格。
  公司注重参与国内外举办的本行业知名展会,积极开展行业交流与合作。近三年年均参加行业内大型展览次数不低于3场,每年均携新产品亮相,展示公司最新研发成果,扩大公司影响力,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展现公司不断精进产品技术的研发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2024中国(徐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2024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及第十七届中国广州国际环境卫生与清洗清洁设备展览会。
  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较上年同期没有发生变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众出行需求增加、客车出口量攀升,公司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回暖;根据慧眼看车数据,5米以上客车中,公交客车销量同比增长9.5%,较客车整体销量同比增长39.1%,增长趋缓,同时,受配套车载产品规格调整、销售产品细分类别变更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增长趋势较下游行业整体增长趋缓,整体业绩仍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71.9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
  (一)持续开展、优化研发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282.58万元,新增研发项目立项20项,研发项目结题10项,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落实产品系列化开发及迭代工作。陆续完成集刹车温度监测和涉水报警于一体的刹车温度监测及涉水报警系统的研制,完成电子风扇、大流量水泵、漏气传感器、中控屏、全液晶仪表、小型投币机等多款新产品型号的开发,以及电动塞拉门等产品的升级等研发工作。
  同时,公司结合客车出口增涨的市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度系统、TDMS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信息统一发布系统等智能交通管理云平台功能模块的国际化版本开发工作,并于报告期内完成TDMS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信息统一发布系统国际化版本的开发。
  (二)持续开拓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产品为核心突破口,积极开拓市场。
  在客车领域,持续维护与各客车生产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紧抓标配业务;同时,持续关注终端市场需求与动态,积极参与终端用户招标;国内业务、出口业务两手抓。
  在物流车等其他商用车、工程机械业务领域,以智能热管理系统、新能源车载远程终端、电子水泵、中控屏、智能仪表、车身控制器等六大产品为主,积极推动产品获准进入相应生产厂商供应体系;报告期内,公司获得2家商用车厂商供应体系准入资格。
  在乘用车领域,以电池托盘等动力系统用结构件的优化、供应商准入资格获取,积极开拓市场。
  在移动医疗领域,通过不断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与体检机构、医院合作及业务联系;同时,公司以移动医疗车研制经验,为商用车厂商提供检查车等医疗车辆改造方案设计等服务,共同推动移动医疗业务增长。
  (三)深化精细化管理
  在企业管理方面,一方面设立专用车事业部、质量管理部,整合专用车、质量管理资源,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成本管理,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加强对各单位的成本管控要求,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四)完善产业化布局
  公司积极完善在专用车及医疗领域业务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通过整合专用车相关市场、技术资源,设立专用车事业部,统筹开展专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工作,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推动专用车业务的发展及相关资质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子公司医动健康参股设立的体检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形成移动医疗车研发、生产、销售、应用的业务链条,以公司技术积累支撑移动医疗业务发展,并以业务实践为研发工作提供更多的应用数据及支持,提高业务协同性。

  三、风险因素
  1、公司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变化的风险
  公司产品和服务目前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尤其是城市公交车。从长期发展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信息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高,出行方式日渐多元化;公司下游生产厂商市场占有率集中度高,且行业规范性要求不断完善、提升,加快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此外,商用车行业一定程度受宏观经济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等情况的影响。当前市场环境下,如果公司在业务扩张或产品推广过程中市场开发不力、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未来收入及业绩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在强化与客户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寻求与全国各省、市包括客车、货车等商用车厂商、商用车终端用户企业、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合作机会,进一步丰富公司客户群体;积极开拓移动医疗、乘用车等新的业务领域,扩大企业业务范围,增加相关业务收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回收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8,610.1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0.08%;公司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2,684.0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2.82%。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基于与客户过去合作情况以及对客户整体经营情况的评估,因客户具有良好的资金实力、市场知名度,且信用良好,公司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期;其二,商用车生产厂家自身回款时间长,对商用车生产厂家的现金流带来影响,增加了生产厂家的资金压力,进而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虽然下游主要客户多为上市公司,但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及应收票据余额累计较大,存在逾期或出现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将继续保持与现有各大商用车厂商、公交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按期与客户对账;对客户经营情况及资金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偿还风险的客户积极采取法律措施催收账款。
  3、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59.02%,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头部客车生产厂商,如宇通客车、金龙汽车等。公司经商用车生产厂商严格的程序选择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并且得益于公司产品线广、产线规模大和较好的产品开发能力,公司与客车生产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该情况有助于保持公司业务及客户的稳定性。若公司主要客户发生流失或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客车行业产销量相对集中是近年趋势,根据慧眼看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5米以上客车前十企业销量集中度达到87.83%,公司一方面与行业前十大客车厂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保持与现有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以便于业务开展;另一方面,不断积极寻求与全国各省、市包括客车、货车等商用车厂商、商用车终端用户企业、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合作机会,进一步丰富公司客户群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4、业务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一定的季节性,上半年为公司产品销售淡季,下半年为公司产品销售旺季,尤其是第四季度。上述情况与公司所处的行业特性相关。公司客户主要是国内头部客车生产厂商,其生产计划会受到其客户公交公司交货期限的影响,通常公交公司上半年制定车辆采购需求预算计划,下半年执行采购计划。因此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将积极拓宽产业链,抓住机遇向相关领域延伸、辐射。在现有业务基础上,优化公司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推动核心产品的持续升级换代,积极开拓季节性波动较小的其他商用车、工程机械及移动医疗业务的发展。
  5、新业务领域开展的风险
  公司目前一方面正在积极开拓物流车等其他商用车市场、工程机械市场及乘用车市场,另一方面在积极推进移动医疗业务。公司此前深耕客车行业,较其他商用车市场、乘用车市场仍存在一定技术需求、客户主体的差异;移动医疗业务虽立足于公司客车行业积累,但与智慧交通业务存在较大差异,不会产生较强协同效应,且面临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政策要求及经营管理需求,一定程度上存在业务拓展较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等风险。
  公司一方面通过为技术人员提供相关培训,针对性提高技术人员在新业务领域相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专家顾问、招募相关业务领域专业人员以及内部资源整合,组建完善的技术、业务团队,以专业化的运作和管理方式等降低经营风险;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的政策要求及市场主体需求,以保障市场开拓业务的顺利进行。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优势
  公司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人才梯队、研发体系完善,项目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研发优势明显,具体表现为:
  1、建立了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176人,承担需求分析、产品研制、产品测试等不同阶段的研发工作;涵盖了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软件开发等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满足复杂项目的开发需求;由总工程师、技术专家、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共同组建,既有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也有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合理的职称结构,其中,高级以上(含高级)工程师14人、中级职称工程师21人;同时,通过内部培训、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多元化的人才结构促进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2、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研发体系。公司技术中心在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上对技术资源进行整合、规划、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实现了技术研发的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以产品研发为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科学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基于ISO56005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等级一级认证。
  3、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产品定制化程度高,要求研发人员针对客户提出的功能需求进行定制开发,其中智慧交通领域还可能涉及配合商用车生产厂商新车型同步开发配套产品的需求;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承担省市区科研项目,研发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参与或承担14项省市区级科技项目,其中,承接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5项。
  4、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公司研发团队紧跟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和突破,保持竞争力。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中心,“通巴达中心实验室”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助力公司入选广州市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库;公司5G智能眼科巡诊车项目获评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医疗健康赛道全国三等奖。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9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5项,新增著作权登记9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606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4项;拥有有效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3项。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研发投入以保证公司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研发投入为研制新产品提供保障,新产品推出为公司的收入提供了持续增长的保障。
  (二)产品线丰富,两化深度融合
  1、产品线丰富,覆盖应用领域广
  公司围绕车辆运营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以及存储服务,形成能够满足车辆管理、场站管理、企业内部管理、行业监管等需求的多套解决方案,并形成了车载智能系统、公交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与热管理系统、车载部件等四大系列配套车载硬件产品,涵盖交通安全、运营、服务三大领域,解决了车端数据采集及初筛、云端数据分析、车端与云端数据交互等问题,更涵盖智能电子站牌、充电运营管理平台等产品,将服务场景延伸至路侧及场端。产品多元化但又关系密切,建立了具备“云、管、端”服务架构的生态体系,集成式系统化供应已成为公司立足市场的竞争优势。
  公司依靠丰富的产品类别,有效降低销售、售后服务成本,逐步形成产品规模优势。同时也为客户减少了分散采购导致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技术对接成本等。
  2、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产品向集成应用方向发展
  公司具有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优势,获得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AA级)。公司的智能交通管理云平台是两化融合的典型产品,公司将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产品研发当中,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客户通过配套系统平台,在满足配套硬件产品正常使用的同时,实现了对人、车、路全方位监控,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得各种分析报告,极大提高了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了经营成本,获得了增值服务。
  (三)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人员稳定,在公司服务年限平均超过十年,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或企业管理经验。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为员工提供股权激励政策,将公司的骨干、专家、核心技术人才作为重要激励对象;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设立内部培训机构“通达学堂”,对员工开展系统专业的内部培训,使公司人才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人才队伍得以壮大;此外,公司积极开展专家讲学、外派学习、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并充分利用外部专业网络培训平台资源,培养出了一批行业内具有高素质、高知识层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报告期内,公司组织各类技能性培训、产品认知培训、管理意识培训等共计约84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为265名员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认定。
  (四)客户资源和品牌优势
  公司的客户目前以客车生产厂商和公交运营公司为主,如宇通客车、比亚迪、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安凯客车等国内前十名客车生产厂商,与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公司产品技术、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均高度认可。公司先后获得欧辉汽车、开沃汽车、安凯客车等客户颁发的“优秀供应商”荣誉,并多次获得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合格供应商”荣誉。报告期内,公司荣获苏州金龙颁发的“品质卓越奖”,公司售后服务人员荣获“宇通集团2023年度服务之星”称号。在卡车等其他商用车领域,公司与大运汽车、陕汽集团等部分商用车生产厂商建立了良好的供应关系,部分产品实现标配准入。公司与商用车生产厂商的良好关系使公司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研发产品能够与时俱进,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市场份额、推广创新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主要产品销售所涉及的企业信用活动评价达到GB/T23794-20233A级标准,诚信管理体系符合GB/T31950-2023标准。
  (五)品质和服务优势
  公司在生产管理中,坚持贯彻ISO9001、IATF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发、生产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质量产品。2023年,公司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车用电子风扇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能力已符合军用的相关标准要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维持有效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产品有6项、E-Mark认证产品(或零部件)有18项。
  公司规范运作软件系统等信息技术服务,先后通过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获得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基础级(CS2级)认证,2项系统获得广州市公安局核发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第三级)。报告期内,公司通过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V2.0成熟度五级评估。
  此外,公司在全国共建立了24个服务网点,涵盖公司主要客户所在地,为客户提供产品技术支持、维修等售前、售后服务,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公司主要产品售后服务综合评审达到GB/T27922-2011五星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较上年同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