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融合通信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设备制造、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

  • 产品类型:

    视频会议、视频监控

  • 产品名称:

    平台 、 前端产品

  •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包括数字音、视频编解码器和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平台、电子显示设备在内的网络通讯设备及软件、以及包含IC卡读写机、移动电话机和配件在内的无线通讯产品及软件;销售自产产品,提供自产产品的出租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工程安装和技术维护服务;建筑智能化系统、音视频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安装、系统集成、维护和咨询等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无人机、电子产品、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安防工程的服务和设计。汽车互联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车载电子产品、汽车互联信息系统终端产品、智能车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以工商核准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4-29 
业务名称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2018-12-31
营业收入:视频会议业务(元) 7.57亿 - - - -
营业收入:视频监控业务(元) 7.77亿 - - - -
营业收入(元) 15.77亿 - - - -
前端产品产量(台) - 25.21万 27.16万 30.36万 38.98万
前端产品销量(台) - 28.49万 27.89万 29.23万 39.21万
平台及后端产量(台) - 3.28万 3.93万 4.35万 4.79万
平台及后端销量(台) - 3.38万 4.36万 3.87万 4.81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268.6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7.3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
  • 甘肃首旺科贸有限公司
  • 新疆恒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分公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
1475.21万 1.73%
甘肃首旺科贸有限公司
1244.78万 1.46%
新疆恒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224.17万 1.44%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87.33万 1.39%
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分公
1137.09万 1.3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128.04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3.51%
  • 深圳市信利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安富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上海三凯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世平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上海锐势机器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信利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2137.55万 6.18%
安富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1812.67万 5.24%
上海三凯进出口有限公司
1622.50万 4.69%
世平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1303.58万 3.77%
上海锐势机器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1251.74万 3.6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1%
  • 广西壮族自治区邮电器材公司
  • 陕西韦达电子有限公司
  • 北京中企瑞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安徽安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山西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广西壮族自治区邮电器材公司
3503.87万 2.90%
陕西韦达电子有限公司
2036.15万 1.69%
北京中企瑞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788.76万 1.48%
安徽安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665.56万 1.38%
山西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1647.15万 1.3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00%
  • 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
  • 深圳市维海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凌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上海锐势机器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三凯进出口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
8550.49万 19.89%
深圳市维海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015.57万 4.69%
凌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421.75万 3.31%
上海锐势机器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1146.46万 2.67%
上海三凯进出口有限公司
1054.39万 2.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611.7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93%
  • 北京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
  • 西安远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郑州西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安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北京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
2811.97万 2.92%
西安远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1644.72万 1.71%
郑州西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1536.14万 1.59%
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
1402.31万 1.45%
安徽安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16.61万 1.2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08%
  • 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
  • 深圳市维海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联强国际贸易(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 凌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杰扬光电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
9004.90万 23.91%
深圳市维海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1759.63万 4.67%
联强国际贸易(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1572.92万 4.18%
凌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088.80万 2.89%
杰扬光电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917.21万 2.4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89%
  • 广西壮族自治区邮电器材公司
  • 北京海联捷讯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安徽金凡信息有限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 广西创翔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广西壮族自治区邮电器材公司
6634.15万 7.50%
北京海联捷讯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134.16万 3.54%
安徽金凡信息有限公司
2130.62万 2.4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2031.62万 2.30%
广西创翔科技有限公司
1893.28万 2.1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86%
  • 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
  • 联强国际贸易(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 深圳市信步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天讯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宝瑞明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
7464.46万 23.28%
联强国际贸易(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1622.78万 5.06%
深圳市信步科技有限公司
1599.54万 4.99%
江苏天讯科技有限公司
1087.17万 3.39%
深圳市宝瑞明科技有限公司
1008.03万 3.1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双轮驱动,不断深化内部经营改革,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推动货款管理及控本增效等管理措施的落地,为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1至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19亿元;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3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持续创新  公司持续探索音视频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技术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的实战效果,...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双轮驱动,不断深化内部经营改革,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推动货款管理及控本增效等管理措施的落地,为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1至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19亿元;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3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持续创新
  公司持续探索音视频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技术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的实战效果,依托公司在底层通信及中台的整合能力,可有效实现上层应用的敏捷开发。针对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领域,公司积极探索面向更多行业的落地应用和产品化方案,公司KD-GPT大模型产品在2023年已初步具备实战价值,践行公司用“人工智能”+“视频科技”赋能行业客户的使命。
  2、组织优化
  公司持续推动内部组织与流程的优化与变革,持续改善研发、制造、营销、交付等价值创造主流程,不断提升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跨部门协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市场部的职能和作用,打造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一体化协同能力体系。公司重点经营的几大行业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营收增长,海外业务取得重要突破。通过不断为客户赋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公司实现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3、控本增效
  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上下游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和货款管理政策,并不断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执行力度;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质量优化、效率提升等,落实精细化库存管理。公司年内有效降低了部分产品的硬件成本,产品毛利率的提升带动了公司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继而推动了公司运营的持续改善。
  4、股权激励与文化建设
  2023年,公司推出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管理层与核心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走深向实,通过定期开展组织氛围调查,及时弘扬公司正能量、有效传递公司倡导的价值观,增进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
  5、募投项目
  公司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各业务场景下的实战化应用为目标,以视频会议产品线和视频监控产品线业务规划为主导,结合硬件技术中心和软件技术中心能力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快速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音视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为实现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概述
  公司是国内重要的音视频基础软硬件产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提供商,以视频科技赋能行业用户为使命,面向国内外政企客户提供包括视频会议、安防监控以及音视频融合应用类产品与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可视化沟通与管理难题。公司以完善的产品及音视频核心技术为基础,面向重点行业及核心客户提供应用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累计推出了上百种数字化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国内外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数字中国”和打造“智慧社会”的宏伟蓝图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数字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加深。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要求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意见》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运用,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意见》同时还提出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智能化。加强“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数字化手段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治安联动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优化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全面提升应急监督管理、指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在5G、云计算、大数据,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化成为安防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视频采集和AI分析为主的视频智能感知体系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十四五”期间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交通一直以来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智慧交管”更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交管建设为城市“交通动脉”拥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渠道,通过充分挖掘城市交通数据,全面、实时感知优化,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可有效为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服务。
  2)行业数字化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全球数字化发展与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国家数字化发展的总体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规划》特别提到,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
  此外,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创新,激发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对于新时期推动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统筹推进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与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围绕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设置了多项主要任务,并明确提出要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加速各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3》指出,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整体保持增长,全国数字化转型指数2022年一季度环比增长8.2%。随着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在近年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逐年增强。以智慧交通为例,其市场日益增长,行业性规模优势日渐凸显,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到2,320亿元,同比增长15.22%。
  作为重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视频数据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不断迎来新的发展趋势,音视频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并与更多行业和业务相结合,催生出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应用。在公共安全领域,视频结合GIS地图的融合通信平台,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安保;在检察院领域,互联网听证业务正不断提升民事检察工作质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在法院领域,智慧法庭实现从立案到审理、从举证到质证、从开庭到调解、从判决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在司法领域,通过为特殊人员提供“一站式”的远程帮教探视服务,不仅满足特殊时期的远程探视需求,更是对日常工作的一种有力补充;在教育领域,智慧教室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变革,让学习的场地不局限于学校,让学习的时间不仅止于上课。而随着AI不断实现产业化落地和多样性算力革命的到来,视频会议从传统的沟通与协作工具,逐渐发展成“视频应用+”,成为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基础能力。
  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为了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相关技术,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是音视频应用得以广泛推广的基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了4方面重点任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形成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在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卫、园林绿化等系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了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目标,强调物联网在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另有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2年达1,266亿元,预计2023年达1,347亿元。其中AI算力需求巨大,AI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力工具,通过与各行各业结合,赋能各行各业。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安防监控、机器人、医疗设备、智慧课堂等新兴行业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是行业智能化的推手。此外,AI交互、AI创作等应用场景发展迅速,如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的问世,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而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加速发展,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持续呈现高增长态势。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同比增长达39.1%,超过全球AI整体市场增长率22.5%(含硬件、软件及服务)。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317.9亿美元(2050.6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3.2%。
  国资委接棒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智算中心,开展A+专项行动,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使得国内各行业的音视频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的音视频应用场景和模式的不断涌现,未来音视频应用将更加普及和深入,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行业相关政策与法规情况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围绕“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政务信息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和战略规划。这些文件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并强调了数字政府和政务信息化的重要性。2023年,公司所处的相关行业管理单位或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新的规划、管理办法及标准文件,进一步规范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1月13日,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各领域深度应用,发展数据安全服务,构建繁荣产业生态,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产业体系和能力,夯实数据安全治理基础,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旨在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完善数字安全屏障以及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等措施,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2月,公安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强调了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公安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该计划旨在通过强化公安实战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措施,推动公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此外,将中央网信办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均划入了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
  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分行业、分环节、分阶段补齐转型发展短板,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4月11日,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共同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上述“管理办法”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提高训练数据质量,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月13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要夯实乡村数字化发展基础方面,加快补齐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稳步推进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并强调了粮食安全数字化保障,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强化农业科技和智能装备支撑等。
  4月20日,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ip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强调要加快推进“IPv6+”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基于IPv6海量地址资源和高质量网络传输等能力,研究推进智慧公路车路协同网络建设,打造精准定位、高效安全的智慧交通数据网络,鼓励开展行业级自治域节点建设。
  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健全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该报告还提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6月9日,深圳正式发布《深圳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3)》,意在加强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规划,将进一步提升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助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深圳智慧,创建城市范例。
  7月1日,最新国家标准GB/T28181--202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正式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视频联网系统的联网结构、信令流程、协议接口以及相关安全性要求,对于提升公共安全视频联网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检测、验收以及设备研发、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8月,五部委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构建工业元宇宙、赋能制造业为主要目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驱动,以虚实相生的应用需求为牵引,以培育元宇宙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抓手,推动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1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自动驾驶领域重磅文件《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对相关方面的技术提出了规范。该指南立足公路工程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从更好地支持车辆在公路上进行自动驾驶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总体架构和主要技术指标,于2023年12月1日起试行。
  9月20日,交通部发布《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实体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两个体系。通过助力公路交通与经济运行及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公路数字经济及产业生态充分发展,为构建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支撑。
  10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结合算力基础设施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多元供给,优化布局;需求牵引,强化赋能;创新驱动,汇聚合力;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出了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六方面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10月13日,应急管理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以提升安全应急装备现代化水平为主线,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推广应用,繁荣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还明确了重点发展任务,包括加快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提升高端安全应急装备供给能力,推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安全应急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等。
  11月7日,上海市经信委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提出重点支持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化教育教学、科技金融、设计创意、自动驾驶、机器人、数字政府等领域构建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标杆性大模型产品和服务。
  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共同发布《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引领带动作用。强调要协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跨地域、跨部门协同发展合力,加强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等多元算力资源的科学布局,提升国家枢纽节点各类算力资源的综合供给水平。要求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协同计算,东中西地区及大中小城市协同布局,算力、数据、算法协同应用,算力和绿色电力协同建设,算力发展和安全协同保障。
  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通过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推动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同,实现数据流引领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的流动,以此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的限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此外,2023年,江苏、山东及上海等多个省市均推出了建设数字政府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其中,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该方案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着力健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全面推动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这些省市的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促进公共服务的普惠均衡,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智慧,以及政务运行的协同顺畅。这将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强市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重要的音视频基础软硬件产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要涉及包含视频会议和安防监控在内的泛人工智能音视频解决方案;面向重点行业数字化治理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涵盖垂直行业大模型和基础算力设备等新业态基础设施业务。
  1)泛人工智能音视频解决方案
  A、AI赋能的全场景视频会议业务
  公司可提供全场景智能会议解决方案,覆盖高端会议厅、大中小型会议室、桌面、移动等不同场景,满足视频会议、指挥调度、会商协作、移动办公等多样化需求。产品基于云计算架构,兼顾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模式,采用软硬件媒体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支持纵向垂直类行政会议和横向扁平化办公会议应用场景。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融入了中国会议文化、云、安全、智能等创新科技,可为不同行业提供差异化特性的云服务体系,并能满足最高级别的安全保密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增强了视频会议业务前后端产品的关键特性指标并注入更多的人工智能能力,帮助各地政府及不同行业客户打造数字化应用的样板;同时,公司着手开发新一代全国产化的视频会议平台和终端产品,使其具备更好的性能与更优的会议呈现效果,面向更广泛的会议应用场景。
  B、端到端的智能安防监控业务
  公司拥有前端、平台、存储、显控等近千款产品,全面支持AI应用的5G移动音视频产品以及针对不同领域的视频应用解决方案。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以算法为基础,以应用为驱动,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持续推动AI战略在不同行业的落地。依托AI+深度学习算法,公司云、边、端产品面向更广泛的行业场景进行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安防监控产品全面通过最新实施的GB/T28181-2022国家标准,支持GB35114最新标准并通过了韩国TTA安全认证,公司自主研发的“警达移动终端操作系统(K-PMOS)”获得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颁发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自主自研证书。公司智能安防及移动警务等相关产品频频现身于“全国两会”、“博鳌论坛”、“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现场,并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2)行业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围绕音视频应用为核心,持续推进中台战略,以需求和创新为双轮驱动,结合不同行业的客户需求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持续优化各类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应用,不断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通过不断聚焦客户价值,依托在视频会议和安防监控两大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推出了几十个解决方案覆盖各类政府部门及行业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融合通信平台帮助多地公安用户建设覆盖全局、全警种的音视频基础通信平台,可有效解决情报线索分散、指挥调度不畅、多警种合成联动难、勤务管理粗放等问题,满足相关部委关于“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和公安大数据战略部署。由公司承建的全国多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作为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有关情况的通报》。
  3)新业态基础设施业务
  公司拥有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基座和包括AI服务器在内的多款国产化服务器类产品,能够构建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和智算平台,为各类行业数字化应用和多模态大模型应用提供基础的计算能力。公司同时拥有完整的GIS产品体系,能够提供集数据处理与制图、二三维渲染、时空数据治理和分析于一体的全流程GIS解决方案。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GIS产品在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方面具备强大的功能,有望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GIS技术应用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可以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为城市治理、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赋能更多创新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丰富了国产化服务器所能够适配的核心芯片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云计算能力基座和GIS数字孪生平台的基础能力。公司深入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AI技术,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趋势,于2023年7月正式推出了KD-GPT大模型,包括多模态大模型、AIGC图像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已经初具雏形,并已开始在实际项目中试点应用。
  2、公司部分重点产品及解决方案
  1)智能云视频会议
  公司智能云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先进的云架构设计理念,具备超大容量、多形态部署、多会议模式、灵活域权限、统一门户等特性,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更便捷的操作与管理。系统内置的语音转写引擎和图像识别算法,可为会议智能前端设备提供图像智能、语音智能等后台服务,统一管控视频会议各种智能特性,如人脸签到、人数统计、电子名牌、同声字幕、会议纪要等,满足全场景下的智能会议体验。同时可接入智能中控主机,远程实现对会议室的统一AIoT控制,为会议提供智能空间可视化管理。
  2)全面拥抱AI的安防监控产品
  公司拥有前端、NVR、平台、存储、人证核验等20多个类别上千款产品,构建了包含前端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存储、融合通信以及云原生应用等几十种行业智能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从“轻智”逐步走向多维感知,支持机、非、人全结构化特征分析。自公司提出AI战略以来,依托多年的行业积累,公司以算法为基础,以应用为驱动,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不断推进AI在不同行业的实战应用。算法、算力、功能和形态等都往泛人工智能方向快速演讲,依托AI+深度学习算法,公司云、边、端产品面向更广泛的行业场景进行拓展。
  3)全域一体化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公司全域一体化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旨在为交通管理部门打造面向全市域道路、贯通交警四级组织架构、涵盖各类交管业务的综合平台,覆盖情报研判、指挥调度、勤务管理、交通多维全息画像等16大实战应用模块,从而推进交通管理一张图作战、一键式调度和一体化运用。全面支撑公安交警在安全防控、运行管控、违法查处、应急处置、勤务管控等方面的效能提升,实现科学调度警力,提高交管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防范交通拥堵,减少事故发生,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4)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围绕着应急管理部门“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以国家、应急部下发的政策文件、任务书为方向,通过与应急管理部门深度沟通、不断实战打磨,结合公司音视频、大模型、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出了众多解决方案,涵盖监测预警、风险管控、视频AI智能分析、应急大数据、应急指挥、融合通信、移动应用、通信装备等各个业务板块,形成“预警监测体系、指挥调度体系、数据共享体系”三大核心业务应用,协助应急管理部门推动应急管理的现代化与智能化进程。
  5)融合通信平台
  公司融合通信平台作为新一代音视频通信基础平台,通过打通SIP、PSIP、H.323、GB28181、RTP/RTSP等多类型底层通信协议,实现对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电话语音、集群对讲、移动终端、及时通信等各类音视频资源的整合,解决多制式平台的通信孤岛问题,并通过开放平台赋能第三方应用通信调度的能力。此外,各解决方案在融合通信平台所提供的基础能力上,还可结合AR增强现实、图像识别和GIS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将视频内的人、车、突发事件、警力资源等信息以点、线、面的形式,自动叠加到AR的“实景地图”上,实现“一张图融合作战”、“跨域追踪调度”等功能,达到扁平化精准指挥的实战效果。
  6)时空GIS产品
  公司时空GIS产品体系是集数据处理与制图、二三维渲染、时空数据治理和分析于一体的全流程GIS解决方案,并可提供行业定制服务。产品支持主流国产化信创环境,多厂商、多协议设备位置数据接入,以及各类IOT数据接入,支持不同层级设备位置数据的贯通汇聚,满足私有化、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部署,并可提供全流程运维监管与数据安全保障。公司在实景三维、数字孪生方向持续创新行业应用,以交通领域为例,数字孪生引擎可对接信控、车辆、行人等真实数据,实时模拟路口的真实交通流量、行人活动和交叉口状况,帮助减少拥堵、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继而优化整个交通网络。
  7)KD-GPT大模型
  公司推出的KD-GPT包含了三类大模型,分别是: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AIGC大模型。其中,多模态大模型具备了基于文字、语音、图片及视频等的检索和思考理解能力;行业大模型,则采用了通用大模型+行业数据+训练调优的思路,可以轻松构建行业知识图谱;AIGC图像大模型,则可以生成大量训练用的图片等数据,并可以实现代码的自动生成,可有效帮助提升研发人员的代码编写效率。
  3、公司的经营模式
  公司的经营模式较上年未发生变化,公司的组织架构呈“哑铃型”结构,以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重心,生产环节则侧重核心、关键部件的精益生产。公司主要采用以解决方案为主的准直销模式将自主研发的音视频产品和行业应用软件提供给国内及海外的最终客户。此外,摩云视讯作为公司子品牌,由控股子公司日晷科技负责独立运营,通过设备建设、租用、运营的模式,为各级政企客户提供视频会议运营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设立的区域分公司数量超过50个,涵盖了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部分二三线城市,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4、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苏州科达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公司坚持创新和市场双轮驱动,聚焦客户需求并持续创新投入,每年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不断探索视频应用领域最新的技术,在音视频图像处理、融合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此外,国产替代、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等领域,亦是科达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公司坚持以视频科技赋能行业客户为使命,持续推进“行业深耕”和“区域下沉”战略,主动贴近客户提供更加及时与优质的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发明专利《从低动态图像生成高动态图像的方法》获得了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子公司科远软件和睿视科技均获得了2023年江苏省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及苏州市重点软件企业称号。
  5、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公司深耕视频应用领域,是国内重要的视频应用综合服务商,是智慧城市建设和政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公司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平安城市建设和智能交通建设的推荐品牌,也是全国公安系统警用装备的推荐品牌。凭借着优异的产品质量、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政法、企事业单位及政府对公共事物治理领域,在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会议和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国家级安保活动中,均有科达产品的身影。报告期内,公司5G执法记录仪和超微光智能网络摄像机入选了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公司融合通信调度系统获得了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的人工智能科技奖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优势较上年度未出现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聚焦音于视频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探索视频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技术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的实战效果。在音视频编解码、联网通信、媒体交换存储、大数据、AI应用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公司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会议及安防监控等行业解决方案中的深度应用,以更高的国产化算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与不同垂直行业客户需求的深度融合,推出大模型产品满足具体业务场景下的实战化需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已获得软件著作权607项,授权专利755件,其中发明专利420件(含9件国外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3件,外观专利212件。
  2、综合解决方案优势
  公司不仅具备端到端的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全系列产品,更是通过打造以云计算能力基座和数据中台、媒体中台及解析中台为支撑的“一基座三中台”架构,在融合通信与视音频解决方案领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公司构建了包含前端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存储、融合通信以及数字孪生等几十种行业智能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可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业务实战需要,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国产化视频监控解决方案获得了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解决方案,“科达超感智算孪生一体化交通解决方案”入选了2023年江苏省年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名单。
  3、国产化与技术安全优势
  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坚决把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作为主要目标,快速推进元器件、软硬件产品、业务系统等国产替代工作。公司相继推出了国产化硬终端、软终端、平台等,目前已实现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全系产品的国产化。此外,公司拥有成熟商用的国密视频会议系列产品和量子网呈视频会议产品,是国内安防&视讯行业中首批获得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视讯产品供应商和视频信息服务商。
  4、用户优势
  公司的最终用户主要集中在对数字化建设较为重视的党政类客户,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众多党和国家领导机构以及各省市政府部门,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部门和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制定者和先行者,亦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用户行业地位较高。公司与用户长期保持良好关系有助于公司准确把握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5、服务优势
  高效的服务体系是科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以遍布全国省市自治区的服务网络,提供7*24小时主动贴心的售后服务和远程技术支持,以专业化的技术水准来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为客户提供技术培训、驻场开发与维护、重大活动现场保障等多项服务。公司提供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与合作伙伴、最终用户的良好关系。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19亿元。公司业务类型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数字中国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围绕“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政务信息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和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些文件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并强调了数字政府和政务信息化的重要性。
  智慧城市作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持续实施、“双碳”目标加快落实、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城市被纳入智慧城市试点范围。截至目前,几乎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绝大多数地级市,以及相当数量的县级市都已经提出并着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根据住建部的统计,到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了290个。这种广泛的试点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也反映了各地政府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民生福祉的迫切需求。这些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交通、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方面,参与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竞争格局也日益激烈。众多国内外科技巨头、互联网公司和IT解决方案提供商纷纷涉足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通过提供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抢占市场份额。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企业凭借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脱颖而出。它们能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高效、智能的决策支持,帮助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还有一些企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通过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服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根据IDC《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的IT总体投资达259亿美元,年增长率15%。据IDC预测,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然而,地方财政的预算往往有限,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规模缩减的情况下,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预算资金可能会大幅减少。再者,数据壁垒和开放问题也是限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各部门、各领域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数据开放程度不足也会限制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和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高度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然而,国内企业还需要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的不利情况,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自主研发。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参考,国内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创新可能会受到限制,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可能无法顺利获取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这可能导致项目的总体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6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简称“BIS”)在《联邦公报》刊登了一份定于6月14日发布实施的行政措施,将43家公司添加到“实体清单”(EntityList),其中包括31家中国公司。自2018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14日,美国政府共把608个中国实体(包括公司、机构及个人)纳入到“实体清单”,其中拜登政府时期被纳入“清单”的中国实体数量达到387个,除个人与高校之外的中国实体数量达280个。
  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对数字中国的发展形势与展望做了全面解析。报告认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发展动能。与此同时,数字中国建设仍面临着愈发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从外部看,一是关键核心技术之争加剧数字产业链动荡局势。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实力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聚焦数字领域加强战略部署,提升本国创新能力,强化关键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全球数字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与稳定面临多重风险。二是数字领域国际标准体系和治理规则面临深刻变革。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频发,数据跨境流动、数字主权、数字安全与数字税等领域的理念、制度、规则之争愈加激烈,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面临更大幅度调整。三是新技术、新应用持续涌现带来新挑战。以Web3.0、量子计算、卫星通信、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加快实现从研究探索到商业落地的跨越,在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同时,也进一步放大和凸显了隐私泄露、技术滥用、价值渗透等科技伦理问题,为社会组织架构、劳动力市场、治理监管等带来了严峻挑战。
  2、行业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列成篇,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新时期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2023年,我国数字化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实融合广度深度持续拓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变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预计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70.8万亿元。同时,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促进千行百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凸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3年9月,经营范围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企业超过53万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数据价值日益凸显。如今,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我国抓住新的产业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千亿元,“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预计超过25%。随着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确权、数据流通交易等政策逐步完善,占比相对较小的数据交易、数据服务等市场有望更快增长。
  在一体化政务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掌握了海量公共数据,但是存在数据孤岛、数据闭环等现象。在保证公共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推动公共数据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行政区域的流动,赋能数字政府的“数治”和“数智”能力;另一方面向数字经济实体共享公共数据,促进公共数据作为数据要素进入数字经济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世界银行集团最新发布的《2023年数字进步与趋势报告》(“DigitaProgressandTrendsReport2023”)对各国数字技术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数字化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它能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和复原力。从2000年到2022年,信息技术(IT)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同期,数字服务业的就业年增长率为7%,是总就业增长率的六倍。报告还强调了两个明显的新兴趋势。首先,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用于身份识别、支付和数据共享的数字平台)是获取公共和私人服务的重要基础。其次,人工智能的突破将加速增长和颠覆。
  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工智能大模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质量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2023年初,习总书记再次强调,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中国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也为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5G基站超305万个,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2023年1至7月,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实现收入6,409亿元,同比增长16.2%,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3-2024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指出,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引发计算范式、产业动量、算力服务格局之变,未来“以应用为导向、系统为核心”将是算力升级的主要路径。2023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达到59.3EFLOPS,同比增长8.8%;智能算力预计达到414.1EFLOPS,同比增长59.3%,6.7倍于通用算力增速,其中我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64亿元,同比增长82.5%。
  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其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成为热门关键词。近两年AI技术应用场景的成熟和其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凸显了AI技术的价值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潜力。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政府工作报告从关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工智能产业本身转变为同时强调AI技术对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赋能升级和“人工智能+”理念引导下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应用。自OpenAI推出ChatGPT后,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就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据中新网报道,2023年1至5月间,国内共推出了19个10亿级参数规模的大语言模型。从模型参数数量上来说,根据InfoQ发布的《大语言模型综合能力测评报告2023》,发布大于百亿级别参数规模的模型的国内企业已达到15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累计发布AI大模型200余个。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
  伴随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大模型逐渐成为大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这类模型能够处理不同模态的数据(如文本、图像、语音等),实现多模态信息的融合和交互,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从模型的规模化、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先进的技术创新,到多模态大模型的深入发展,再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快速推进,这些趋势和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也预示着未来大模型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能力。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深层次的跨行业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语言模型将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创新各个方面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4、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公共安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融合,催生大量以技术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场景。以视频采集和AI分析为主的视频智能感知体系作为新型智慧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下,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向持续深化新阶段,行业应用平台和后端业务系统的建设比重将出现明显提升,并逐渐开始进入“数据智能”时代。公司拥有视频会议、安防监控两条端到端完整的产品线,以及面向公安、交通和应急等多个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在行业数字化和音视频应用领域,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商用及6G研发的持续推进,音视频技术获得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高速率、低延迟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极大地提升音视频传输的质量与效率,催生出更多高清、实时互动的应用场景。公司以音视频数据为核心,基于“一基座三中台”架构,推出了统一安防云平台、视频图像综合应用平台、交通视频分析平台、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全息路网平台、融合通信调度平台和城市时空镜像平台等丰富的应用平台。依托多领域技术积累和行业应用实践,公司正在不断的给音视频应用注入新的动能,以数智技术结合大数据应用,构建了包含前端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存储、融合通信以及云原生应用等几十种行业智能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摆脱单一技术束缚,迎接和拥抱数字化变革的新未来。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工智能领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在AI、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下,AI视觉将助推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7月,公司正式推出KD-GPT,包含了三个大模型产品,分别是: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AIGC大模型。与此同时,公司也同时面临着技术受限下的高额研发支出、地方财政受限导致的下游客户需求不足以及国内日益加剧的竞争等不利情况。此外,美国商务部将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亦会对公司在部分海外国家的业务拓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将始终秉承“以视频科技赋能行业客户”为使命,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助力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迈上更高台阶。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视频科技赋能行业客户为使命,秉承“诚信、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高效执行、员工和公司共成长、团队与合作、职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围绕政府部门和行业客户对数字化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音视频应用的实际需要,持续探索音视频相关领域的基础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推进“行业深耕”、“区域下沉”及“核心客户经营”战略,充分发挥“AI+大数据”技术优势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以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紧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积极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机遇,持续探索音视频领域的前沿技术,着力提升大模型的基础能力,并不断完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实战效果,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1、积极有为,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力度
  公司海外业务的重心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依托公司完善的音视频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政府建设和行业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海外相关国家的平安城市及信息化建设。2024年,公司将在非洲和南美洲各新增一个分支机构,同时规划建设海外工厂。
  2、持续创新,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将保持在音视频领域相关的基础技术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持续性投入,进一步提升国产化服务器的适配范围和垂直行业大模型的基础能力,不断完善新业态基础设施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种数字化应用的实战需要,始终将敏捷和高效作为创新的关键路径。
  3、锐意进取,拓宽公司业务新增长空间
  公司将进一步打磨云计算能力基座和中台能力,持续完善GIS产品体系,以GPU服务器等为基础,帮助各类行业数字化应用和多模态大模型应用构建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和智算平台。通过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为城市治理、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赋能更多创新业务。
  4、稳健经营,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础
  公司将持续推进针对应收账款、供应链、研发效能等领域的管理优化方案,围绕公司经营战略不断优化现有的流程和制度,持续推动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此外,公司还将推动核心人才与干部培养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完善薪酬制度和内部晋升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积极有为的市场开拓和敏捷高效的持续创新,不断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创新不足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相关行业对音视频应用及通信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需要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如果公司不能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导致竞争力下降,或不能有效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上的竞争优势,则公司仍将面临因创新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2、业务开拓不力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
  公司原国内业务主要为政府部门、公检法司等党政机构和大型企业提供音视频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因而受各地方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等数字化建设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力度影响较大,与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和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较强。如果公司海外市场及新业务开拓不力,或国内政府数字化建设和行业数字化转型投资出现下降,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将出现下滑的风险。
  3、应收账款较高形成坏账的风险
  受行业季节性特征及公司所交付的解决方案验收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公司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仍然较高。虽然公司最终客户的信誉度较高,但较高的应收账款仍存在部分不能及时收回给公司带来的坏账损失风险和短期偿债能力下降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宏观环境可能导致的海外业务开拓及供应链风险
  2021年7月,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增列入“实体清单”,该事件虽然没有对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但仍对公司的产品研发、供应链以及海外市场业务开拓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不断冲击,如果海外相关国家进一步采取脱钩政策或全球供应链发生系统性风险,将给公司的整体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上述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公司2024年度的经营业绩带来风险,公司始终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各产品和服务遵守及适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公司将积极主动应对,及时根据相关情况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以降低上述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