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

  • 产品类型:

    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

  • 产品名称:

    测试台架 、 测试线 、 测试保障设备 、 环检系统 、 设备升级改造 、 耐久测试验证 、 性能测试验证

  • 经营范围:

    测功器、控制仪器、发动机自动化试验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备件、其他机械、计算机软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自营和代理一般经营项目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0-12-31 2019-12-31 2018-12-31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个) 13.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其他(个) 0.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个) 3.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0.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7.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3.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个) 29.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其他(个) 0.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个) 14.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0.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12.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3.00 - - - -
合同金额: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在手订单(元) 5.28亿 5.75亿 - - -
测试台架产量(套) - - 101.00 88.00 96.00
测试台架销量(套) - - 101.00 88.00 96.00
环检系统产量(套) - - 38.00 36.00 28.00
设备升级改造销量(套) - - 21.00 54.00 30.00
测试保障设备产量(套) - - 17.00 24.00 64.00
测试保障设备销量(套) - - 17.00 24.00 64.00
测试线产量(套) - - 5.00 10.00 4.00
测试线销量(套) - - 5.00 10.00 4.00
环检系统销量(套) - - 38.00 36.00 28.00
设备升级改造产量(套) - - 21.00 54.00 30.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38%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849.93万 5.76%
客户2
2591.47万 5.23%
客户3
2476.40万 5.00%
客户4
1931.90万 3.90%
客户5
1726.86万 3.4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985.6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8.43%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845.59万 4.87%
供应商2
1741.90万 4.60%
供应商3
1203.38万 3.17%
供应商4
1172.40万 3.09%
供应商5
1022.33万 2.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97%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6349.98万 17.00%
客户2
3061.42万 8.20%
客户3
2696.54万 7.22%
客户4
2005.31万 5.37%
客户5
1563.00万 4.1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642.64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1.06%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584.31万 7.19%
供应商2
1067.41万 4.84%
供应商3
710.36万 3.22%
供应商4
645.29万 2.93%
供应商5
635.27万 2.8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10%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4403.41万 12.99%
客户2
2524.62万 7.45%
客户3
2167.32万 6.39%
客户4
1869.57万 5.52%
客户5
1610.48万 4.7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220.7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2.96%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780.08万 9.69%
供应商2
821.99万 4.47%
供应商3
710.19万 3.86%
供应商4
489.11万 2.66%
供应商5
419.38万 2.2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16%
  • 玉柴机器集团
  • 潍柴集团
  • 华为公司
  • 上汽集团
  • 中国航发集团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玉柴机器集团
4932.29万 13.76%
潍柴集团
3355.95万 9.36%
华为公司
2790.72万 7.79%
上汽集团
2735.13万 7.63%
中国航发集团
1656.96万 4.6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297.0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9.11%
  • 南京航大意航电源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航
  • 江苏吉泰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霍丁格必凯(苏州)电子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 青岛海纳电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启东市张属金属制品厂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南京航大意航电源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航
2475.73万 13.60%
江苏吉泰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985.50万 5.42%
霍丁格必凯(苏州)电子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675.68万 3.71%
青岛海纳电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607.45万 3.34%
启东市张属金属制品厂
552.67万 3.0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97%
  • 潍柴集团
  • 蔚来汽车
  • 五菱柳机
  • 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
  • 广汽集团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潍柴集团
5110.59万 16.18%
蔚来汽车
2235.51万 7.08%
五菱柳机
2185.63万 6.92%
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
1808.34万 5.73%
广汽集团
1599.31万 5.0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131.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8.67%
  • 南京航大意航电源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青岛海纳电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霍丁格包尔文(苏州)电子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南京航大意航电源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2382.27万 11.14%
青岛海纳电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1086.46万 5.08%
霍丁格包尔文(苏州)电子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1039.38万 4.86%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812.85万 3.80%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810.32万 3.7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报告期内,面对经济下行、需求萎缩、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迎难而上,加大研发、保证生产、积极服务,推动公司航空及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业务发展,使得公司业务收入保持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以赴实施“124工程”,持续专注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产品为核心,以服务客户为导向,深耕动力测试主业,同时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扩大对外投资,增加协同性,全力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保持核心竞争优势。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在手...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报告期内,面对经济下行、需求萎缩、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迎难而上,加大研发、保证生产、积极服务,推动公司航空及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业务发展,使得公司业务收入保持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以赴实施“124工程”,持续专注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产品为核心,以服务客户为导向,深耕动力测试主业,同时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扩大对外投资,增加协同性,全力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保持核心竞争优势。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在手订单含税合同金额为5.28亿元,相比2022年末减少约8.09%。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510.63万元,同比增长32.56%;实现利润总额10,221.42万元,同比增长10.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65.90万元,同比增长11.61%。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试,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提供智能测试装备;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服务。
  公司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包括产品硬件和产品软件两方面。在产品硬件方面,公司通过模块化设计、个性化定制、模拟仿真等手段,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大扭矩、高转速、高功率、高精度、高动态响应测试装备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在产品软件方面,公司自设立起便自主开发智能测试装备所搭载的软件系统,迄今为止经过多次迭代,已形成可涵盖测试准备、测试仿真、测试过程、测试数据分析的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具有全透明的程序架构、全图形界面、自动测试功能、内存映射技术、高速数据记录功能、脚本系统、云存储功能、道路阻力模
  拟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等特点,并支持INCA、ASAM、ASAP3接口以及DBC文件,具有模块化、集成化、协同化、开放化的功能,已形成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
  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华为公司、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日本电产、小米汽车、联合汽车电子、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三菱、英搏尔等;燃油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集团、吉利集团、中汽研、中国重汽、一汽集团、五菱柳机、全柴动力、玉柴机器集团、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北汽集团、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等;船舶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重机、中国船舶集团、淄柴集团、济柴动力等;航空领域相关客户有中国航发南方工业、中科航空、中航集成、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国营川西机器厂、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
  2、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分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和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两大类。公司的智能测试装备主要测试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及变速箱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公司的测试验证服务主要测试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等。
  公司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包括测试台架、测试线、测试保障设备、环检系统和设备升级改造。测试台架是为完成动力系统测试所需的整套设备,主要包含测功器、测试保障单元、测试控制系统等;测试线是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燃油汽车动力总成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大批量出厂下线试验的要求,通过快装设备和AGV、RGV智能化物流系统整合多个测试台架,形成的自动化快装测试流水线;测试保障设备是指为保障动力系统测试能够合规、有效运转的设备,如隔音降噪、温控系统等;环检系统是指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设备升级改造用于原设备局部的升级改造,包括兼容新的被测机型、提高测试精度和为满足排放法规要求进行的改造等。公司的智能测试装备销售给下游客户后,客户的研发、生产部门使用并测试动力系统相关设备。
  公司提供的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的试验需求,主要分为耐久测试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耐久测试验证是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使用寿命;性能测试验证是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性能指标。测试验证服务是以公司自建的测试台架为基础,客户将被测件运送至公司进行测试验证。截至本年报期末,公司在南通地区、上海地区、宁波地区等共建有96个测试台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测试验证服务。
  (1)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
  (2)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
  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试验需求,测试验证服务主要分为耐久测试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耐久测试验证是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使用寿命;性能测试验证是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性能指标。其中,耐久测试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的相关测试,并可模拟-40℃~150℃的环境温度以及5%-95%的环境湿度进行测试;性能测试验证还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能量流试验,用于分析不同工况下由动力电池提供的能量分配到各部件的有效功率、热损耗以及机械摩擦损耗等部分的情况。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或直接谈判获取销售合同,主要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原材料,定制化生产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出售智能测试装备、提供测试验证服务实现收入和利润。
  2、采购模式:由于公司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标定制化的特点,主要原材料需根据详细设计方案外购或定制,故公司主要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公司经营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类、机械类、电机传动控制类和金属材料类。公司采用分类管理供应商,制定合格的供应商名录,选择合格供应商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工艺水平、交付的及时性、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于重要原材料,公司选用国际知名品牌,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开拓国内供应链体系,以保证供货稳定和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燃油汽车领域的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厂商和科研院所,以及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的发动机厂商、科研院所。
  4、生产模式:公司实行订单式非标生产,针对客户的每个项目订单实施项目管理。公司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订单,结合公司的原材料采购、订单交期等因素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排程并执行生产,产品出库后在客户现场完成产品安装调试工作。此外,公司生产部门会将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附加值较低的部分零部件由委托加工商进行加工。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属行业为动力系统测试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等,测试对象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国际知名厂商以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我国动力系统测试厂商的产销规模、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品牌美誉度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端市场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研发测试等领域长期被国外厂商把持。
  动力系统测试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研发、制造、后市场中的必要环节,是测试产品性能、质量、排放与安全的必要手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便将“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动力系统测试的产业链涵盖精密仪器、电子元件、智能装备制造、软件控制以及将前述环节有机结合的系统集成等领域,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工程机械及其他领域动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具有工艺复杂、产品需求多样化、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更新迭代快、涵盖学科范围广等特点。
  伴随着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动力系统测试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对动力系统测试装备的测试精度、抗干性、实时响应、控制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的动力系统测试装备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的先进性体现在设备的抗干扰性、测试精度、稳定性、测试过程的实时响应能力、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各个配件的集成技术等;软件方面包括测试控制策略的成熟度、测试功能的全面性、测试理念的先进程度、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产品获国内知名客户认可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迄今为止,已成功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的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品牌形象。
  由此可知,2023年度,国内前十大汽车品牌均为公司的客户;前十大新能源汽车厂商中,有9家为公司的客户;前十大纯电动汽车厂商中,有8家为公司的客户;前十大多缸柴油机企业均为公司的客户;前十大多缸汽油机企业中,有7家为公司的客户。下游行业内一流客户对公司的认可是公司技术、产品和服务位居国内领先地位的体现。
  (2)公司的航空用水力测功器为国内领先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口碑和技术实力,在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和国营川西机器厂实现航空发动机试验台首次应用国产高速水力测功器。公司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签订的高速水力测功器供货合同系该单位为航空发动机测试台采购的首台国产高速水力测功器。此外,公司与中航集成签订的高功率密度水力测功器供货合同,标的设备为终端用户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用于涡喷、涡扇发动机的涡轮部件测试的首台国产高功率密度水力测功器。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所处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情况,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在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下游行业产销规模并不具有完全正相关关系。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工程机械及其他,其中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试。
  (1)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坚定支持的战略方向,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机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①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大在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促进动力系统测试行业蓬勃发展;②新能源汽车厂商为降低经营成本、开源节流,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③受国际贸易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厂商有动力提高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④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的发展期,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人均保有量仍然偏低;⑤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新基建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所用的充电桩,进而带动新能源汽车发展;⑥受益于我国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的推进,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态势,未来新能源汽车消费将更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涉及研发、制造及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按试验对象不同,可分为整车试验、动力总成试验和其他零部件试验,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试、道路模拟测试、环境模拟测试、下线测试、AUDIT评审测试等。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向我国转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不断加强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技术领域的投入。为了适应各种新结构、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动力系统测试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储能技术等先进节能环保动力系统发展测试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驾控性能、续航能力持续提高,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不断成熟,动力系统测试的测试参数、测试手段和测试内容将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向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2)燃油汽车领域
  我国燃油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燃油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燃油汽车2023年产销量有所下滑,主要原因为:①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新能源汽车以乘用车为主,对燃油乘用车产生了挤出效应;②受宏观经济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③油价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
  燃油汽车动力系统测试涉及研发、制造及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按试验对象不同,可分为整车试验、动力总成试验和其他零部件试验,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试、排放测试、道路模拟测试、环境模拟测试、下线测试、AUDIT评审测试、环检系统测试等。目前燃油汽车仍然在我国汽车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燃油汽车在操作性、动力性和经济性上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对燃油汽车趋严的排放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出台,对燃油汽车动力系统在瞬态控制、实时响应、节能减排等方面以更高的要求,促进动力系统测试向高精度、高响应、节能方向发展,这将一定程度上保证下游对动力系统测试的需求规模。
  (3)船舶领域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船舶制造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巨大。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承接新船订单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
  船舶动力系统测试主要涉及研发、制造等环节,测试包括发动机、传动设备、轴系和螺旋桨等船舶动力系统组成部分的经济指标、性能指标、排放指标等。2023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随着我国船舶配套体系逐渐完善,自主配套设备的研发能力增强,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不断提升,未来船舶领域的动力系统测试将向国产化、大型化、高速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
  (4)航空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有能力发展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速以支持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了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未来我国军费仍将保持增长。
  多年实践表明,要研制出新的航空发动机,需要大量的试验作为基础。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配套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航空动力系统国产化工作不断推进以及核心部件及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明显提高,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将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未来公司将以实业报国、产业报国为己任,突破国外高端动力系统测试装备和测试验证体系的技术壁垒,抓住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体系,实现进口替代,为新能源汽车及航空动力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产品以定制化非标件产品为主,在产品开发制造过程中,需要单独研发设计详细的技术方案与对应的详细图纸,综合应用公司的核心技术。公司凭借多年的
  从业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储备,自主研发并形成了公司特有的核心技术,能够满足多个应用领域不同动力系统测试的需要;而行业通用技术是指各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技术标准或者符合行业习惯的一般技术,不存在机密性、私有性等特点,如CAN现场总线通讯技术、PXI总线技术等,主要作用是实现某一技术节点的规范化标准,行业通用技术需结合特有技术才能完全满足下游应用领域的动力系统测试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发动机测试的高速水力测功器技术在进口替代方面取得部分进展,公司新增一款研发型号,为直观地体现公司研发进展和进口替代情况,公司选取了国际领先企业同等规格航空用水力测功器产品,就重要指标与公司已实现销售、已在客户处试运行和已取得订单的产品进行对比: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项,新增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
  公司成立以来在动力系统测试领域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截至本报告期末拥有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和软件著作权52项。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一贯注重技术进步与创新,专注于动力系统测试领域技术的开发与完善,先后在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和船舶领域积累了动力系统测试的研发、制造能力和项目经验,并在开拓了测试验证服务业务后,通过与上汽集团、广汽集团、蔚来汽车、联合汽车电子、日本电产、小米汽车等知名企业合作,为其提供研发测试验证服务,使公司对动力系统的测试手段、测试技术、测试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领域起步较早的一批厂商之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经验积累和项目经验。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模拟台架,能够模拟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工况以及测试整车的能耗分布,实现四电机同时高动态模拟道路加载测试;在燃油汽车领域,公司凭借成熟的核心技术,能够制造集成快接设备的汽车测试线和支持异地搬迁、野外试验的集装箱试验房;在船舶领域,公司能够提供高功率密度大扭矩水力测功器,具备在高转动惯量下的动态快速响应测试能力;在航空领域,公司突破了用于航空发动机测试的高速水力测功器制造技术,拓展了在航空领域的动力系统测试业务,在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和国营川西机器厂实现航空发动机试验台首次应用国产高速水力测功器。
  公司及子公司常测机电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的江苏省动力测试设备与汽车性能工程实验室为省级工程实验室,且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公司的新型大功率低速发动机智能化测试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瞬态试验系统以及HD235混合动力总成台架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
  2、成熟完善的软件平台
  公司自设立起便自主开发智能测试装备所搭载的软件系统,迄今为止经过多次迭代,已形成可涵盖测试准备、测试仿真、测试过程、测试数据分析的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具有全透明的程序架构、全图形界面、自动测试功能、内存映射技术、高速数据记录功能、脚本系统、云存储功能、道路阻力模拟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等特点,并支持INCA、ASAM、ASAP3接口以及DBC文件,具有模块化、集成化、协同化、开放化的功能,已形成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两驱动力总成测试、四驱整车/动力总成测试、变速箱测试、新能源电机驱动系统测试、电动汽车标准续航工况测试等需求,具备道路模拟及模拟驾驶功能,支持CANDBC文件的导入、编辑和解析,可较为便捷地实现与各型号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引擎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器通信。
  在燃油汽车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燃油发动机的“国六”排放标准测试,并支持发动机负载特性、外特性、万有特性曲线试验、NRSC稳态循环测试、NRTC瞬态循环测试,还可兼容各类油耗仪进行瞬态油耗测量,且已具备成熟的脚本系统,可自动完成发动机ECU标定工作所需大量、复杂的控制过程和数据采集。
  在船舶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船用柴油机负载特性、调速特性、螺旋桨推进特性等试验,具有扭矩多点标定功能,支持液压加载数字标定,可与引擎控制模块通信,读取错误代码、参数,并具备报警保护功能,实现减速、减负载运行一小段时间后再停止发动机,避免突然停车对发动机造成损失。
  在航空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测试过程中的高速数据采集、宽范围转速测量,可通过程序对测功器的进水阀和排水阀进行联动控制,增加扭矩控制范围,并可通过程序控制测功器的空载扭矩,还可通过程序控制使目标值均匀变化,避免人工通过旋钮调节造成的非线性和超调过冲风险,软件还支持多层次报警和预警功能以保护被测航空发动机。
  3、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
  迄今为止,公司已经成功为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领域的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所提供了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优质客户不仅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也为公司积累相关产业知识和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华为公司、蔚来汽车、日本电产、小米汽车、小鹏汽车、联合汽车电子、比亚迪、长安汽车等;燃油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集团、吉利集团、中汽研、中国重汽、一汽集团、五菱柳机、全柴动力、玉柴机器集团、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北汽集团、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等;船舶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重机、中国船舶集团、淄柴集团、济柴动力等;航空领域相关客户有中国航发南方工业、中科航空、中航集成、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国营川西机器厂、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
  4、稳定资深的管理团队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团队,较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才,以及精通生产工艺的熟练生产队伍。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大部分自公司成立之初即在公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制造和经营管理经验。
  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的发展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一致,极大地调动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公司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股权激励等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员工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积极性。公司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公司技术持续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的源动力。
  5、航空领域的先发优势
  公司在航空领域已具备用于航空发动机测试的高速水力测功器制造技术。由于航空发动机具有高转速、大功率的特点,且航空发动机生产及测试验证相关配套设施的成本高昂,因此航空领域的厂商转换供应商的成本和风险较大。原先航空发动机相关测试技术主要由少数国外厂商掌握,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的封锁及相关设备的禁售,促使国内航空领域的厂商增加所用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联测科技作为国内航空动力系统测试领域的先发企业,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公司的业务发展将迎来广阔的机遇。在技术指标方面,公司的航空用水力测功器在最大功率、最高转速等主要指标方面接近国际领先公司同等规格的产品,能够满足下游航空领域客户开展的试验任务,开展水力测功器性能曲线范围内的发动机相关性能测试、耐久测试和下线测试,实现进口替代。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流失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和软件著作权52项,上述技术积累对公司持续经营起到重要作用。公司核心技术主要由公司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形成,其中核心技术人才对公司研发起到重要作用。若出现大量技术流失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新技术研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和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试,公司目前在研项目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和航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公司的研发项目,尤其在航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研发项目出现研发失败、研发成果无法产业化等不利情形,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重要原材料供给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境外厂商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主要为电气控制类和电机传动控制类,具体类型包括扭矩传感器、功率分析仪、油耗仪、电池模拟器(含模拟电源)、测试台电机和四象限变频器等,上述原材料的采购规模较大,且在产品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均构成产品的核心原材料。若未来国际贸易形势出现极端情况导致重要原材料采购周期变长、价格剧烈波动或无法顺利进口,且公司未能合理采取调整生产销售安排、修改产品设计、寻找替代性方案等措施进行有效应对,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与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风险
  由于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国际知名厂商以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公司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均有不足之处。硬件方面的差距包括抗干扰性、测试精度、稳定性、实时响应能力等,软件方面的包括测试控制策略、测试理念、试验数据积累及运用、模拟仿真等。
  公司的主要产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并应用于船舶、航空领域。除技术水平外,目前公司在产销规模、生产工艺及品牌美誉度等方面与国际顶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公司在航空领域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由于航空发动机研发测试装备等领域长期被国外厂商把持,目前公司的航空用智能测试装备的主要指标接近国际领先公司同等规格的产品,但产品型号不及国外厂商全面。
  若未来国际领先企业在巩固原有竞争优势的同时,补强在华业务的产品性价比、本土化设计与服务、装备和软件的开放性等方面,使市场竞争加剧,且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等不足以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存在逾期金额大、账龄长、回款不理想的情况,公司已充分计提坏账准备。随着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应收账款规模预计将继续增加,若公司客户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营性现金流等产生不利影响。
  2、项目验收周期较长的风险
  公司产品从生产到验收整体周期较长且不同项目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通常从签订合同到产品出库需3-9个月时间,现场安装需1-6个月时间,现场安装后经试运行或小批量生产达到客户终验收标准需3-9个月时间;此外,项目还存在因项目规模大小、技术复杂程度、客户现场安装环境、客户验收条件等因素导致项目合同签署至终验收周期较长的情形。若客户不能正常履行合同对公司的产品及时进行验收,不仅影响公司的收入确认,还将增加存货占款和延长公司货款回收周期,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3、商誉减值风险
  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为1,705.03万元,系公司2014年收购常测机电及2022年收购苏州赛德克51%股权所产生的。常测机电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苏州赛德克主营业务为高速动平衡机、软件开发、测试设备、机械设备等;如果未来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常测机电及苏州赛德克未能适应前述变化,则可能对常测机电及苏州赛德克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使公司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1、汽车行业波动风险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下游汽车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行业。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在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下游行业产销规模并不具有完全正相关关系。但若我国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下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鼓励政策持续收紧,则可能造成公司下游客户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财务状况恶化等不良后果,进而导致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需求的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下游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动,国内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出现周期性波动,且公司未能及时对行业需求进行合理预计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可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府一直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重点鼓励和扶持。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均与公司日常经营相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或者国家税收政策和相关扶持政策发生变化,则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1、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的风险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赵爱国,李辉、郁旋旋、张辉为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截至报告期末,赵爱国持有公司14.57%的股份,李辉持有公司7.58%的股份,郁旋旋持有公司6.17%的股份,张辉持有公司5.19%的股份,四人合计持有公司33.51%的股份。
  根据赵爱国与李辉、郁旋旋、张辉在2017年6月26日签订的《一致行动确认书》,《一致行动确认书》签署之日前,李辉、郁旋旋、张辉在行使股东权利中与赵爱国保持了一致行动,《一致行动确认书》签署之日后,李辉、郁旋旋、张辉愿意在行使股东权利中继续与赵爱国保持一致行动。如各方对相关事项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李辉、郁旋旋、张辉同意无条件与赵爱国保持一致意见。《一致行动确认书》自各方签署后成立并生效,有效期至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日起满三十六个月止。如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或出现其他股东增持股份谋求公司控制权的情形,将可能会影响公司现有控制权的稳定,从而对公司管理团队和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公司管控风险
  随着公司募集资金的到位和募投项目的实施,未来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将日益复杂,员工人数规模也将相应增加,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水平不能满足业务规模扩大的需求,将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将用于汽车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研发制造及测试验证服务项目、航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研发制造项目、江苏联测研发中心升级改造建设项目。由于募投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数据均为预测性信息,项目建设尚未完成,届时如果产品价格、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出现较大变化,募投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募投项目相关折旧、摊销、费用支出的增加则可能导致公司利润出现下降的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10.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65.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701.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3%。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全力以赴实施“124工程”,落实公司发展规划,实现公司的战略定位。“124工程”即一个总体战略目标、两大核心定位、四大发展主线。一个总体战略目标为通过三到五年的发展,使公司成为行业内“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领导力的企业。两大核心定位即公司发展牢牢把握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两大核心主营业务定位不动摇。四大发展主线分别是:①以“助推工业发展”为主线;②以“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民族新能源动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③以“打造CNAS测试验证基地、建立科学高效的测试验证规范、方法及实施”为主线;④以“建设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智慧工厂”为主线。
  未来公司将以实业报国、产业报国为己任,突破国外高端动力系统测试装备和测试验证体系的技术壁垒,抓住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体系,实现进口替代,为新能源汽车及航空动力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经营计划
  2024年,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坚持两大核心主营业务定位不动摇,推动公司稳步持续发展。
  2024年公司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1、扩大实验室建设,完善试验服务体系
  2023年,公司陆续在宁波、合肥建设了动力系统智能测试实验室,为客户提供测试服务提供了便利。2024年公司将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打造CNAS测试验证基地,提高实验室专业测试能力;同时丰富下游应用服务领域,扩大测试服务范围,完善实验室服务体系,保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2、继续保持研发创新力度,保持技术先进性
  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保持公司现有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一方面,在现有应用领域中,尤其是新能源和航空领域上,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把握市场需求及订单机会,拓展新的下游应用领域,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竞争力。
  3、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运营水平
  一方面,公司将继续推进5S管理,构建精益生产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将完善各部门管理制度,强化公司内控及合规管理,提高内部运营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为公司有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内部绩效考核
  公司将持续坚持“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引进与绩效考核,优化人才结构,激发人才活力。加大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专业性强、有资深从业经历的菁英人才;优化内部人才绩效考核,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机制。
  5、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基于战略落地需要推进产业并购整合
  公司将结合生产经营需要,持续关注和挖掘国内外优质标的,寻求并购或合作机会,促进公司主业外延式发展。
  6、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与支持,提高公司整体综合实力
  为扶持各子公司做强做大,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交流,从财务管控、行业拓展、技术支持、研发指导等多方面支持子公司发展,提高子公司业务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强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技术联动,构建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公司业务稳健健康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