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

  • 产品类型: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开发、技术服务

  • 产品名称: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 技术开发 、 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基础软件培训;应用软件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组装计算机;销售汽车零配件;会议服务;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技术检测;产品设计;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7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个) 214.00 153.00 402.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0.00 0.00 4.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个) 68.00 35.00 49.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1.00 0.00 5.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145.00 118.00 344.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个) 490.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个) 379.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0.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110.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1.00 - - - -
产量:燃料电池系统(台) 1993.00 - - - -
销量:燃料电池系统(台) 1900.00 - - - -
燃料电池系统产量(台) - - 1683.00 - -
燃料电池系统销量(台) - - 1537.00 - -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销量(台) - - - 543.00 494.00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产量(台) - - - 789.00 552.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3.93%
  • J客户
  • I客户
  • 陕汽集团
  • A客户
  • F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J客户
3.15亿 39.39%
I客户
2.01亿 25.10%
陕汽集团
5876.11万 7.34%
A客户
5798.99万 7.24%
F客户
3897.35万 4.8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31%
  • B供应商
  • I供应商
  • 北京华创慧氢科技有限公司
  • F供应商
  •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B供应商
1.03亿 23.68%
I供应商
3674.11万 8.45%
北京华创慧氢科技有限公司
2389.38万 5.50%
F供应商
2045.40万 4.70%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1294.87万 2.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80%
  • A客户
  • I客户
  • 美锦能源
  • 一汽解放
  • L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客户
2.34亿 31.68%
I客户
1.71亿 23.10%
美锦能源
1.52亿 20.55%
一汽解放
8009.71万 10.85%
L客户
1935.52万 2.6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3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77%
  • B供应商
  • I供应商
  • G供应商
  • J供应商
  • H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B供应商
1.42亿 27.51%
I供应商
3486.90万 6.74%
G供应商
2783.17万 5.38%
J供应商
1843.20万 3.56%
H供应商
1333.26万 2.5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16%
  • A客户
  • B客户
  • C客户
  • D客户
  • E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客户
3.40亿 54.01%
B客户
8920.35万 14.17%
C客户
4151.50万 6.60%
D客户
3700.80万 5.88%
E客户
2205.58万 3.5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9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5.19%
  • A供应商
  • B供应商
  • C供应商
  • D供应商
  • E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A供应商
1.86亿 34.36%
B供应商
5601.25万 10.37%
C供应商
2372.97万 4.39%
D供应商
1650.03万 3.05%
E供应商
1632.44万 3.0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63%
  • A客户
  • B客户
  • C客户
  • D客户
  • E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客户
1.49亿 26.06%
B客户
1.38亿 24.13%
C客户
7699.12万 13.45%
D客户
4958.40万 8.66%
E客户
3053.10万 5.3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0.43%
  • A供应商
  • B供应商
  • C供应商
  • D供应商
  • E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A供应商
9787.99万 28.68%
B供应商
2377.04万 6.96%
C供应商
1739.92万 5.10%
D供应商
1660.41万 4.86%
E供应商
1649.84万 4.8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70%
  • 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中植汽车(淳安)有限公司与中植一客成都汽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
1.60亿 29.1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27亿 23.09%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01亿 18.30%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6342.66万 11.54%
中植汽车(淳安)有限公司与中植一客成都汽
1448.28万 2.6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85%
  • 石家庄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
  • 浙江纽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Johnson MattheyB.V.
  • 丰田通商(上海)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石家庄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4331.87万 10.03%
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
3662.69万 8.48%
浙江纽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555.16万 8.23%
Johnson MattheyB.V.
3232.55万 7.49%
丰田通商(上海)有限公司
2428.51万 5.6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积极推动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落实,继续加大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攻关及市场推广力度。公司始终将研发与技术创新置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技术更新及迭代,并研发布局新业务领域,同时公司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强化组织建设、深化经营管理,优化人才结构,为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公司2023年经营情况主要如下:
  1、实现营业收入80,070.19万元,同比增加8.48%;实现燃料电池系统销量1900套,同比增加23.62%;销售总功率为189,410KW,同比增加17.27%,公司营业收入及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实现归...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积极推动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落实,继续加大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攻关及市场推广力度。公司始终将研发与技术创新置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技术更新及迭代,并研发布局新业务领域,同时公司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强化组织建设、深化经营管理,优化人才结构,为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公司2023年经营情况主要如下:
  1、实现营业收入80,070.19万元,同比增加8.48%;实现燃料电池系统销量1900套,同比增加23.62%;销售总功率为189,410KW,同比增加17.27%,公司营业收入及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20.37万元,同比亏损增加7,647.03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063.82万元,同比减少22,852.64万元,主要因为公司所处氢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商业化初期,整体市场规模有限。而公司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而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市场及人才储备投入等均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另由于2023年度公司销售回款同比减少,年末公司基于谨慎性考虑加大计提了应收款项的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94,572.08万元,较上年年末增加116,176.4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04,485.03万元,较上年年末增加70,274.72万元,主要因为2023年1月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挂牌上市获得股权募集资金净额10.22亿港元(折合约为人民币8.86亿元)。
  2、在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始终坚持“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的研发理念,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耐久性、可靠性等核心技术指标展开研发,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及一致性。报告期内公司凭借长期以来的研发投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关注,获评了“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同时公司在多年积累的研发经验基础上,通过开发热电联供及PEM制氢系统,实现了布局氢能上下游产业链及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
  3、在产业合作方面,目前公司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搭建校企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前进行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储备。同时2023年公司入选了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燃料电池赛道的牵头单位名单,作为入选单位,公司将与行业内其他单位共同按照国家能源局提出的任务要求,围绕相关技术自主创新,坚持燃料电池系统的国产化开发。
  4、在产品市场方面,公司继续秉承“点-线-面”发展战略,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及潜力城市进行开发,搭载公司产品的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唐山等多个城市投入运营,且公司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至冷链运输、环卫及重卡等多场景。根据香橙会研究院的数据,按上险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新增各类燃料电池车辆7654辆,其中搭载公司产品的车辆1548台,占比20.22%;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发布1006款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公告(不含底盘公告),其中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公告152款,公司产品在上险数据及整车公告数据方面均位居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东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亿华通的成立更有利于公司在广东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业务的开拓及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动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北京亿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联营的方式参股了新疆兆联清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氢能科技及兆联清通公司的成立将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公司在上游制氢领域布局,进一步开拓氢能业务市场。
  5、在资本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了挂牌上市,公司在港股资本市场的成功登陆,进一步补充了公司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同时也更有利于公司的国际化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并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批量生产。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项目等燃料电池领域重大专项课题。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目前主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公司与国内主流的商用车企业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车辆已先后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唐山等地上线运营。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秉承“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的研发理念,遵从纵向一体化的研发路径,并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同时通过承接国家科技重大课题以及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行业技术优势企业、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合作研发的模式,致力于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密度、耐久性以及降低产品成本。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燃料电池系统的主要物料包括电堆及相关部件、空气压缩机及直流电压变化器等,公司已具备国产电堆量产能力。公司采购程序主要包括零部件承认、供应商开发与管理、订单采购。
  3.生产模式
  公司一般在取得客户订单后安排生产,并根据市场预判进行适量的备货,主要生产程序包括生产准备、首件生产、正式生产、生产过程监控以及成品检验入库等,整个过程严控质量关,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4.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属于直销,主要销售对象为国内商用车生产企业,公司销售程序主要包括形成初步销售意向、样机技术匹配及认证、公告目录以及批量化销售。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清洁低碳、可储可运、灵活高效的特点和优势。氢能可广泛应用于化工、运输、建筑、储能、发电等领域。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通过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来应对全球环境危机,并在国家层面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氢能已成为全球共识。
  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且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以及提升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21年氢能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产业布局,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均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战略地位。2022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各地方政府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方面也纷纷发力,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有数十个地区发布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政策,推动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市场由于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综合成本较高,但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奥会等赛事上的规模运用,全球双碳目标背景及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释放的机遇,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根据香橙会研究院公开数据,按上险数据统计,2018-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以55.5%的复合增速增长至7,654辆,截至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21,150辆,同时从应用场景看,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已由前期单一的公交领域商业化示范应用向公交、环卫、城市物流配送、冷链运输、渣土运输、大宗货物等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同时也在船舶、热电联供等新领域展开应用。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作为我国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商业化的先行者,公司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具备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量产能力。
  公司基于行业经验及前瞻性市场判断,提前拓展百千瓦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并积极与国内主流整车厂合作拓展开发客车、环卫车、牵引车、冷链物流等新车型,扩大了产品市场覆盖度,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随着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对氢能产业的明确定位及全国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的实施,燃料电池行业市场参与者的数量日益增加,但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目前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发布1,006款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公告(不含底盘公告),其中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公告152款,位居行业前列。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燃料电池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及示范应用,燃料电池相关产业链基本健全,目前国内企业基本掌握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从燃料电池系统到电堆、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再到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的批量国产化应用,系统综合成本、产品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改善。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氢能相关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同时随着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的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燃料电池成本将快速下降。未来国家将通过构建氢能制、储、运、加供应体系,通过区域示范应用和财政奖励等措施刺激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扩大下游应用规模,并制定了“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5万辆”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此外,作为新兴产业,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不仅仅是汽车工业的机会,还可以进一步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氢能及燃料电池还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船舶等交通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建筑热电联供等领域,从氢气的制、储、运,到氢能产业链下游应用,横跨能源、材料、装备制造、汽车、电力、建筑等多个领域,能有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全新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助力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引进研发专业人才,通过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及完善研发管理体系等方式保持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未发生变化。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探索研究燃料电池系统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基于自身研发优势及长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的进步、产品性能的优化及迭代。报告期内公司凭借长期以来的研发投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关注,获评了“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同时公司在多年积累的研发经验基础上,通过开发热电联供及PEM制氢系统,实现了布局氢能上下游产业链及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213项,软件著作权1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58项,软件著作权104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公司本期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较同期减少19.19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新研发领域及方向的研究。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在研项目投入金额不包括在报告期内已结题验收的项目,本期投入及累计投入金额中不包含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购置支出。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过多年技术及经营积累,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与研发优势、规模化生产与推广优势、市场布局优势、核心零部件供应优势及人才优势,具体如下:
  1、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的研发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突破了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快速启动、空气流量与压力解耦控制、水含量闭环控制等多项技术难点,产品关键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商业化实践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公司具有一系列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1058项专利及104项软件著作权。同时,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等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通过完成国家科技专项课题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储备。
  2、市场布局及规模化推广优势
  公司通过示范运行、联合承接国家课题、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型等方式与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我国主流商用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声誉,技术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同时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与北汽福田、宇通客车联合参与了北京市科委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牵头的燃料电池汽车重大示范运行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车辆已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唐山等地投入商业化示范运营,规模化的推广运营积累了大量的实况运营数据,为公司的产品迭代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3、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
  公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选型、验证及质量检验体系。我国燃料电池系统行业处于产业化初期,产业链基础较为薄弱,但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生产涉及大量零部件采购,公司通过长期的磨合及自主培养供应商,与国内主流的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与合作开发机制。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零部件测试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阀件等完善的测试体系,国产化零部件供应体系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规模化降低成本、保障零部件供应安全和提高上游零部件质量保障。
  4、人才优势
  公司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引进燃料电池领域内的研发、技术和生产人才,并通过承接国家重大课题、产学研合作、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和企业自身的持续研发等为该等人才后续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储备了一批拥有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团队。
  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为34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3.14%,研发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在60%以上,为公司在燃料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较为充足的人才储备。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783.84万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销售定价和毛利率均可能下降,且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经营管理开支或将进一步增加。未来公司开展经营业务将重点在增强研发能力、扩大电堆生产能力、改善供应链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方面加大投入并积极提升经营效率、节约开支,但若公司未来在市场推广方面未达预期,公司仍将持续亏损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1、业绩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20.37万元,亏损金额同比增加7,647.03万元。本期业绩亏损主要原因为(1)燃料电池行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整体市场规模较小;(2)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技术的升级迭代及应用场景的拓展;(3)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以及为把握住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化发展机遇,在人才储备及队伍搭建等方面的投入增加;(4)公司对部分已不能满足客户市场需求或适配公司在售产品的存货计提减值损失以夯实公司资产质量;(5)受国内经济及行业各种因素的影响,2023年公司销售回款同比减少,年末公司基于谨慎性考虑加大计提了应收款项的预期信用风险损失。
  面对上述影响公司管理层采取措施积极应对,2023年公司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各项业务基本保持了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070.19万元,同比增长8.48%,但如果未来行业发展未达预期导致市场需求持续下滑,或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各方面支出成本的不断增加,如公司不能获得足够多的订单并扩大销售至公司扭亏的规模经济水平,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并将继续亏损。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随着氢燃料电池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燃料电池领域参与者与日俱增,各大整车厂和系统生产企业不断加大对燃料电池领域的资源投入,市场竞争加剧。尽管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期继续维持较高的技术壁垒,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但如公司研发活动成果不及预期,或公司在未来不能及时响应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变化将面临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丧失市场份额及产品售价下降的风险。
  (四)经营风险
  1.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目前仍处在商业化的初期阶段,整车厂商尚未大规模开展燃料电池车型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国内头部整车厂企业进入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较早且在其重点区域市场中占据较大优势,在燃料电池汽车销售中的份额占据大半,导致公司现阶段客户数量较少、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北汽福田、宇通客车等整车厂商。如果目前主要客户业务拓展不利或者公司无法继续深入开拓新客户或新市场,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独立持续经营能力。
  2.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燃料电池系统本期毛利率为34.56%,较上年减少5.46个百分点。未来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与产业化,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企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上游供应链不断成熟从而降低零部件成本,以及市场参与者不断竞争,燃料电池的成本和价格都将快速下降,从而实现技术路线图规划的与传统内燃机成本相当的目标。因此公司存在产品定价水平与毛利率随着产业化进程持续下滑的风险,公司预计无法持续保持较高的产品定价和毛利空间。
  3.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
  公司产品燃料电池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等领域,且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着整车运行的安全性。由于氢气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扩散速度快等物理化学特性,亦使得公众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普遍存在顾虑。标准化是提升燃料电池产品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燃料电池和氢能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随着行业环境持续改善及产品快速迭代更新,行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亦将逐步提升。
  若未来公司不能适应国家质量标准的变化,不能严格控制外购核心零部件的产品质量,或是由于自身的设计、生产和工艺导致出现质量瑕疵甚至因此引发安全隐患,公司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诉讼赔偿以及负面舆论影响,对公司的品牌声誉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生产与销售均具有季节性,公司业务也受到该季节性影响。汽车制造商通常在年初审视政府补贴政策及市场需求后选取所需的产品型号,以确保生产的燃料电池汽车符合补贴的条件及市场需求,公司的订单确认和生产安排也基于该惯例。另外,由于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仍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其供应链不如燃油车行业或电动汽车行业般发达。因此,公司于下半年开始生产后,最终的产品完成及交付通常在第四季度进行。鉴于我国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商业化初期,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受到补贴政策以及产业发展不足等方面影响,预计生产经营活动季节性特征仍将持续。
  5.供应链管理的风险
  由于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较燃油车或纯电动汽车行业,其供应链尚未完全成熟,现存的优质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供应商数量较为有限,公司的供应商选择亦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如公司主要供应商无法持续满足公司质量标准、交付时间等交付要求,或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导致公司供应链整合滞后,可能会造成公司经营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公司业绩表现。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的风险
  受燃料电池补贴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按照扣减补助后的价格与消费者进行结算,中央或地方财政部门再按程序将企业垫付的补助资金再拨付给生产企业,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普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资金周转问题。由于整车厂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导致公司存在受整车厂资金链影响较大、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的情况,实际的回款周期普遍在1-2年左右或者更长。公司的收款进度普遍取决于客户自身的资金状况,如果公司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恶化,或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资金环境无法根本改善,公司收款不稳定的情况将持续存在,可能导致公司存在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甚至损失的风险。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07,575.07万元。
  2.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的风险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主要是因为随着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的增长,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公司所处行业目前进入快速发展期间,资金需求仍将快速增长,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可能导致公司营运资金不足。由于公司尚处于研发及产业化初期阶段,债务融资能力较为有限,如果未来不能持续拓宽融资渠道,不能有效改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则公司存在导致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
  3.偿债风险
  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处于业务规模扩张阶段,需不断增加资源投入,导致公司银行借贷款规模不断加大,如果后期经营不善,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偿债风险。即使国家扶持力度较大,但政策的变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出现收益波动,从而引发偿债风险。
  (六)行业风险
  1.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补贴政策风险
  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补贴政策的支持。2020年财政部等部门对现行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政策做出调整,从向合资格的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发放补贴,改为向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商业化和试点应用的合资格城市群进行奖励。2021年8月起,国家先后批复了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公司大部分客户都位于该等城市群。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监管框架及政策相对较新且仍在演变,这些政策可能受到我们无法控制的限制及不确定因素影响,如果政策变动、财政紧缩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及经济激励等优惠政策,这些将会对公司的燃料电池系统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使命是以先进氢燃料电池技术为切入点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推进全球能源革命,致力成为全球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引领者,构建可持续的低碳未来,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为此,公司拟通过实施以下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1、继续深化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
  公司将继续开展研发及测试活动改善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耐久性、可靠性、能量转换效率、安全性及经济性,以进一步优化与升级产品。公司有意利用在燃料电池系统行业累积的丰富经验及对下游市场的深入理解,持续提高研发实力。为进一步将公司的燃料电池相关研究商业化,公司计划通过产业、教育及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进一步形成强大竞争优势。同时,我们还将探索海外研发布局,开发燃料电池电堆核心原材料。
  2、扩充燃料电池电堆产能,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公司计划通过购置新设备及软件系统以扩充上海的燃料电池电堆现有生产线,以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及产品质量。升级后的生产基地将配备更广泛的功能,其中包括更先进的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以及性能更佳的双极板生产和测试设施。
  3、战略性拓展客户基础及区域覆盖面
  公司打算维持并扩大客户基础,以增加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打算利用新一代研发平台改进产品,增加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公司拟进一步拓宽燃料电池系统在商用车类(如重型卡车)中的应用场景。公司拟向更多车辆制造商及客户推广新产品,以期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将基于区域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的发展及中国氢资源的地理分布情况展开营销。
  4、扩展及强化公司的供应链
  随着公司不断提升产能并增加销量,供应商关系是公司未来持续成功的关键。公司已与多个市场上知名的燃料电池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业务关系。公司有意深化相关合作,识别替代供应商及追求供应链与资源的纵向整合,以降低原材料成本、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及提供产品质量。
  5、提升品牌知名度及推广燃料电池的产品应用
  公司认为品牌知名度对未来发展及客户基础至关重要。公司计划透过产品推广及多渠道营销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具体而言,公司计划筹备及参与行业活动、产品展览或发布活动,以及更频繁地进行互联网或传统广告、升级公司网站等措施,以提高公司品牌及产品的曝光率。同时,公司还将通过协助商用车制造商测试原型以及生产并推出新燃料电池汽车型号,以推广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应用。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握“双碳”及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机遇,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与质量管理能力,加强市场营销拓展力度,扩大销售规模。
  1、发挥研发优势,提高研发测试验证能力
  公司在研发中始终坚持“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的总体布局,2024年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产品开发规划,重点围绕优化低温启动性能,提升产品可靠性、耐久性及集成度等核心技术指标展开,同时加快建设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进一步提高研发测试验证能力。
  2、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及服务保证能力
  2024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全员参与产品开发及优化的质量文化氛围,强化目标结果导向的质量责任化机制,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将从管理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入手,通过建立重要业务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的上线,进一步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在客户服务方面,通过推广服务站模式、改善售后设施来提高服务效率及能力,提升客户体验,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
  3、加强市场拓展力度,扩大销售规模
  公司继续以“点、线、面”作为市场开发战略,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及潜力城市进行市场开发拓展,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并基于客户的需求特征提前部署开发方案,提高市场开发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协助商用车制造商测试原型以及生产并推出新燃料电池汽车型号,以推广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应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