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

  • 产品类型:

    皮肤科产品、抗肿瘤产品

  • 产品名称:

    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 、 注射用海姆泊芬 、 长循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 经营范围:

    研究、开发生物与医药技术(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除外),生产中间体,医疗器械、药品(小容量注射剂(抗肿瘤药)、散剂、原料药、体外诊断试剂),销售自产产品,医疗器械(II类:医用激光仪器设备)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专项规定、质检、安检管理等要求的,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许可后开展经营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13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个) 3.00 18.00 3.00 6.00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个) 3.00 10.00 3.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个) 17.00 25.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个) 10.00 16.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2.00 -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5.00 9.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 8.00 - - -
产量:复美达(瓶) - 3.72万 - - -
产量: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瓶) - 9.18万 - - -
产量:艾拉(支) - 68.96万 - - -
产量:里葆多(规格:10ml:20mg)(瓶) - 13.15万 - 14.87万 -
产量:里葆多(规格:5ml:10mg)(瓶) - 2.93万 - 1.88万 -
销量:复美达(瓶) - 3.51万 - - -
销量: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瓶) - 7.19万 - - -
销量:艾拉(支) - 70.47万 - - -
销量:里葆多(规格:10ml:20mg)(瓶) - 8.50万 - 14.38万 -
销量:里葆多(规格:5ml:10mg)(瓶) - 1.56万 - 1.59万 -
复美达产量(瓶) - - - 2.63万 2.76万
复美达销量(瓶) - - - 2.42万 3.00万
艾拉产量(支) - - - 72.59万 77.04万
艾拉销量(支) - - - 70.04万 80.00万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 - - 6.00 -
里葆多(规格10ml20mg)产量(瓶) - - - - 15.21万
里葆多(规格10ml20mg)销量(瓶) - - - - 15.12万
里葆多(规格5ml10mg)产量(瓶) - - - - 2.20万
里葆多(规格5ml10mg)销量(瓶) - - - - 2.13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89%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54亿 29.86%
客户二
6725.84万 7.91%
客户三
5735.20万 6.74%
客户四
5027.33万 5.91%
客户五
3803.40万 4.4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273.7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1.7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994.69万 13.87%
供应商二
380.72万 5.31%
供应商三
367.36万 5.12%
供应商四
321.24万 4.48%
供应商五
209.72万 2.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43%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42亿 23.51%
客户二
9696.48万 9.40%
客户三
8910.86万 8.64%
客户四
5388.27万 5.23%
客户五
3760.72万 3.6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87.14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3.36%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518.87万 10.26%
供应商二
404.54万 8.00%
供应商三
298.73万 5.91%
供应商四
232.67万 4.60%
供应商五
232.33万 4.5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4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39亿 20.97%
客户二
1.54亿 13.52%
客户三
9556.26万 8.38%
客户四
5555.90万 4.87%
客户五
4258.42万 3.7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61.1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1.4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442.63万 9.51%
供应商二
307.06万 6.60%
供应商三
270.65万 5.82%
供应商四
229.12万 4.92%
供应商五
211.73万 4.5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09%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97亿 23.65%
客户二
7537.81万 9.04%
客户三
5106.10万 6.12%
客户四
3916.90万 4.70%
客户五
3820.65万 4.5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94.0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5.96%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540.77万 13.95%
供应商二
290.58万 7.50%
供应商三
212.39万 5.48%
供应商四
209.86万 5.41%
供应商五
140.48万 3.6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62%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4.72亿 45.91%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7818.90万 7.60%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404.80万 7.20%
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7138.19万 6.9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6149.20万 5.9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97.0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8.23%
  • 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
  • 上海浦东自立彩印厂有限公司
  • 广州安信医药有限公司
  • 上海万巷制药有限公司
  • 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
564.82万 12.02%
上海浦东自立彩印厂有限公司
391.61万 8.33%
广州安信医药有限公司
321.45万 6.84%
上海万巷制药有限公司
299.35万 6.37%
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219.83万 4.6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本集团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我们多一分探索,人类多一分健康」为企业宗旨,以探索临床治疗的缺失和不满意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为核心定位,务求成为生物医药业界的创新者及领先者。  (一)本集团所处行业情况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居民对健康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成为医药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力。2022年《“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发布,...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本集团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我们多一分探索,人类多一分健康」为企业宗旨,以探索临床治疗的缺失和不满意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为核心定位,务求成为生物医药业界的创新者及领先者。
  (一)本集团所处行业情况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居民对健康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成为医药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力。2022年《“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将生物经济作为我国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发展内容,“十四五”时期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力量。根据IQVIA数据,预计2023年至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总规模可达到约1.9万亿美元。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稳速发展、国家医保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日益提高,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亦在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沙利文报告,2016年至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整体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70%,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总规模已达2,214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3,498亿美元,2030年或可达到4,574亿美元。
  2)中国皮肤病类药物行业现状
  目前皮肤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而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也在不断地升级。皮肤病是医学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范围广、病情种类多、治疗时间长等特征。近年来,皮肤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年龄日趋年轻化,且由于皮肤病病情反复,患者拖延病情,治疗费用高等原因,给患者康复带来极大不利。根据WHO数据显示,全世界患有皮肤病的人群数量约达4.2亿,其中我国约有1.5亿皮肤病患者。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院接待皮肤病总诊疗人次为925.59万人次左右,相比2013年,皮肤病诊疗人数增加了266.69万人。随着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规模从人民币3,004亿元增长至人民币4,7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5%,预计未来我国皮肤病类药物销售额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
  —尖锐湿疣治疗领域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属于皮肤性病范畴。HPV迄今已发现超过200种,主要感染上皮细胞和组织内层,人是唯一宿主,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类别达到30余种,其中主要是HPV-6、11、16、18型。尖锐湿疣的治疗目的是去除疣体,尽可能地减少或预防复发。尖锐湿疣在治疗方案上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光动力学疗法三种。其中,药物治疗之代表为0.5%鬼臼毒素酊(软膏)、5%咪喹莫特乳膏、80%-90%三氯醋酸(TCA)或茶多酚软膏、或二氯醋酸(BCA)、干扰素、氟尿嘧啶,物理治疗之代表为手术治疗、冷冻疗法、激光治疗、电灼治疗,光动力疗法指5-氨基酮戊酸(ALA)结合光动力疗法。
  —鲜红斑痣治疗领域
  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表现为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的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块,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占75%-80%。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此前没有良好的治疗手段,但如不及时治疗,65%以上的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在40岁以前出现增厚或发生结节,严重影响容貌和心理。
  3)中国抗肿瘤类药物行业现状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各种疾病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2023年3月22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27%。在我国,据卫生部疾控司统计每年约有220万新发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到160万人,且近二十年来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以20%的速度连年攀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要方法的癌症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癌症发病作用机理复杂,治疗难度极大,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仍将是当今癌症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之一。根据IQVIA数据,预计到2027年,随着新上市药物和部分生物类似药的加速增长,全球肿瘤支出预计将达到3,700亿美元。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行业现状
  蒽环类药物属于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其应用广泛,即使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不断出现的今天,仍然是很多实体肿瘤和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性治疗药物。蒽环类药物包括柔红霉素(DNR)、多柔比星(ADM,又称阿霉素)、表柔比星(EPI,又称表阿霉素)、吡柔比星(THP,又称吡喃阿霉素)、米托蒽醌(MIT)、卡柔比星和脂质体多柔比星(又称脂质体阿霉素)等。我国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中,市场份额排在首位的是多柔比星,多柔比星临床常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治疗,多柔比星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抗瘤谱广,疗效好,但是该药的毒性作用也较为严重。除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及脱发外,尚能引起严重的心脏毒性,且为剂量限制性,累积量大时可引起心肌损害乃至心衰,极大地限制了多柔比星的临床应用。
  脂质体是目前研究比较广泛,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微粒类靶向制剂载体,至今各国学者在此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脂质体在抗癌、抗菌药物等的包裹及释放,在免疫和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多柔比星相比,PEG化多柔比星脂质体具有作用时间长、心脏毒性低和肿瘤靶向性好等特征。不仅对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多种肿瘤的疗效令人满意,同时能有效改善上述相关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心脏毒性,提高多柔比星治疗指数。
  (二)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医药产品的销售收入,本集团的主要销售产品包括:—皮肤科产品
  1)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
  艾拉,首创药物,全球首个针对尖锐湿疣的光动力药物,作为本集团第一个产业化的项目,上市多年后已成为临床首选药物。
  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与传统疗法相比,显著降低了尖锐湿疣治疗后的复发率,解决了该疾病的临床难题,填补了特殊部位(尿道内、肛管内、宫颈部位)尖锐湿疣治疗的国际空白,成为国内光动力治疗的代表性产品。由本公司首推的艾拉结合光动力治疗方案自2013年起就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教科书和相关临床治疗指南,并在该教科书最新的第九版中新增了盐酸氨酮戊酸结合光动力于痤疮治疗中的应用。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亦被收入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2021)》和《尖锐湿疣治疗专家共识(2017)》中。
  艾拉于二零零七年上市销售,作为国内首个光动力药物,艾拉能够选择性地在尖锐湿疣细胞中分布和累积,加以特定波长和能量的光波照射,选择性地杀死尖锐湿疣细胞而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正是基于这种治疗特点,艾拉对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也能起到治疗效果。因此,相比传统的治疗手段,艾拉结合光动力的治疗方案,填补了尿道口尖锐湿疣长期缺乏有效治疗的空白,同时病人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不留疤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远远低于此前的平均水平。
  2)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
  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是集新药靶、新化合物和新适应症于一体的新药,该产品于二零一七年正式上市销售。
  海姆泊芬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向组织扩散并特异性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在特定波长的激光或LED光照射下,会选择性破坏富含光敏剂的血管内皮组织。病灶部位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将在光动力作用和后续的体内凝血系统作用下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鲜红斑痣此前并没有良好的治疗手段,相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作为第二代光敏剂,海姆泊芬有着化合物结构稳定、光毒作用低、代谢迅速、避光期短、病灶消退均匀、治愈率高、瘢痕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显著优势。该药目前在市场上所表现的优异疗效,以及相比于传统激光治疗的高治愈率让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欢欣鼓舞。海姆泊芬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用于鲜红斑痣治疗亦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第九版)教科书中。
  1)长循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
  治疗肿瘤的里葆多于2009年8月上市销售,该药物是一种采用先进的隐形脂质体技术包封,具有被动靶向特性的多柔比星新剂型。
  它是蒽环类药物的更新换代产品,在肿瘤治疗学上具有提高疗效、降低心脏毒性、骨髓抑制以及减少脱发等优势。根据米内网(www.menet.com.cn)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18年销售额约人民币26亿元,及至2023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6亿元,六年销售额累计增长38.46%。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的研发理念始终坚持在明确临床缺失和不满意的前提下,以能否体现出独特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新药研发立项及评价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公司亦会选择有技术壁垒的已上市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达到差异化的竞争,有效利用研发资源和产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上述研发理念的支持下,公司形成了基因工程技术平台、光动力技术平台、纳米技术平台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并向光动力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两个技术领域战略性聚焦,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研发特色。本公司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
  1)基因工程技术平台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立足于基因工程技术,针对严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相继开发了细胞因子类、融合蛋白类、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并组建了相关的技术平台。公司早年即实现了多项基因工程技术的转让,为公司早期的经营发展贡献收入。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基因工程技术药物的产业化具有了可行性基础。未来公司将加强基因工程技术平台项目的临床研究及注册,争取早日实现基因药物的产业化。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本公司基因工程技术平台的重要研发方向,ADC药物因兼具小分子药物的强大杀伤力和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在过去十年间一跃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开发热点。
  2)光动力技术平台
  光动力疗法的科学探索始于二十世纪初,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真正应用于人体临床,首个光敏药物于1993年批准上市。基于光动力治疗在无法治疗或干预的一些癌前病变及非肿瘤疾病中的独特治疗学价值,且在国际上尚无科学标准的前提下,公司于1999年前瞻性构建了光动力技术平台。
  公司光动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多年来持续拓展基于光动力技术平台的药物研发,光动力药物也是公司的重要产品群之一。
  公司在国际上率先将艾拉治疗尖锐湿疣适应症推向临床研究,成功于2007年取得注册批件并实现产业化,为传统的尖锐湿疣治疗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填补了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缺失。公司的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自2013年起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教科书中,并在该教科书最新的第九版中新增了盐酸氨酮戊酸结合光动力于痤疮治疗中的应用。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亦被收入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2021)》和《尖锐湿疣治疗专家共识(2017)》中。
  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是公司光动力技术平台另一款重要产品,其于2012年获得国家化学药第1.1类新药证书,2016年获得注册批件,2017年实现产业化。复美达是ICH监管机构成员范围内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的药物,是集新作用机理、新化合物和新适应症一体的新药。基于其明显的技术优势、临床优势,复美达的产业化为鲜红斑痣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海姆泊芬光动力用于治疗鲜红斑痣亦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第九版)教科书中。
  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光动力药物已体现出的一药多适应症及临床治疗新“手术刀”等特点,根据光动力药物的治疗机制,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痤疮、光化性角化病、脑胶质瘤等多项适应症的拓展研究。公司正在进一步研究光动力治疗的分子机理和作用机制,寻找新的光动力化合物以提高疗效和克服缺陷,同时也在探索不同波长光的穿透力与肿瘤治疗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与此同时,公司亦计划对已上市的药物开展国际化注册,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已上市的光动力药物为血卟啉、盐酸氨酮戊酸、维替泊芬、海姆泊芬四个品种。本公司上市产品覆盖其中两个品种。基于不同的适应症及侧重,本集团产品尚未与其他光动力产品产生直接竞争。
  3)纳米技术平台
  纳米制剂不仅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还能利用其EPR效应靶向输送抗肿瘤药物,达到增效降毒的效果。纳米制剂研发存在诸多技术壁垒:第一,脂质体制剂形式复杂,上市药物少,难以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第二,优质辅料欠缺,开发新型脂质的门槛较高,且价格较为昂贵;第三,产业化设备缺乏,上市的脂质体因设计上的差别,使用技术和生产工艺大相径庭,其生产设备多为厂家定制;第四,质量控制难,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多且工艺复杂,质量控制点较多,质量一致性的保障难度较大。公司在国内脂质体药物仅有基础研究而未有产业化应用的背景下开启了脂质体药物的研发,逐步建立了纳米技术平台。在该技术平台下,公司治疗肿瘤的里葆多于2009年8月上市销售。
  4)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
  虽然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成功实现了数款药品的产业化,但依然存在产业化项目周期较长、空窗期较多的问题。近年来,基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考虑,公司建立了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并正在开发多个具有独特临床治疗价值的新药和仿制药,以实现缩短公司产业化项目周期的目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特殊口服制剂均为当今新药高度关注的研究领域,公司在研项目中有多个具有独特临床治疗价值的新药和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将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技术平台之一。本集团据此希望可以研发新的药物以帮助目前临床尚未充分满足的病人。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未发生变化。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根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泰州复旦张江药业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度至2025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2024年1月,本公司研发的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成人保乳手术中乳腺癌可视化的Ⅱ期临床试验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2、2024年2月,本公司研发的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切除辅助的验证性临床试验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3、2024年3月,本公司研发的盐酸氨酮戊酸口服溶液用粉末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WHO分级III-IV级)术中可视化的验证性临床试验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于2024年6月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4、2024年5月,本公司研发的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即注射用FDA018抗体偶联剂项目)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剂量递增研究和三阴性乳腺癌队列拓展之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结果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官网发表公布;
  5、2024年6月,本公司研发的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即注射用FDA022抗体偶联剂项目)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6、2024年7月,本公司研发的抗DLL3抗体偶联BB05药物(即注射用FZ-AD005抗体偶联剂项目)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2、累计数量中的“获得数”已剔除报告期内无效的相关专利。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2、拟达到目标为本集团规划的短期目标,后续会根据研发项目的进展进行更新并同时调整相应预算金额。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本集团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本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我们多一分探索,人类多一分健康」为企业宗旨,以探索临床治疗的缺失和不满意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为核心定位,务求成为生物医药业界的创新者及领先者。
  研究策略、回顾与展望
  本集团已经在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营销形成完整闭环,我们将继续战略性聚焦优势领域,快速推进研发及产业化,同时兼顾创新与产业化的平衡,兼顾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的平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医药细分领域取得稳固的优势地位,成为生物医药业界的创新者及领先者。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创新性研发领域仍然集中在针对皮肤疾病和癌前病变的光动力药物、针对肿瘤手术可视化的光动力药物、针对肿瘤的抗体偶联药物以及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拥有专利或技术壁垒的其它药物。
  光动力药物
  本集团是国际光动力药物开发的领先者,已开发和正在研发的药物适应症涉及尖锐湿疣、鲜红斑痣、中重度痤疮、光化性角化病、宫颈癌前病变、乳腺癌、脑胶质瘤和膀胱癌等。光动力药物是本集团发现疾病规律并制定治疗规则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产品群。我们将继续发挥光动力药物已体现出的一药多适应症及临床治疗新“手术刀”特点,针对目前无法治疗或干预的一些疾病设计出独特的治疗方案。
  本集团目前的光动力研发管线主要布局于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和光动力诊断(Photodynamic Diagnosis,PDD)两个方向。
  在皮肤相关疾病的光动力治疗方面,本集团在十余年光动力药物持续研发以及临床适应症探索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地拓展已上市药物的临床新适应症;另一方面,基于目前临床未被满足的皮肤疾病治疗需求,亦在不断开发新的光敏化合物及配套医疗器械。
  在其他光动力治疗领域,本集团亦将持续关注光动力抗菌(antibacter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光动力免疫(Photoimmunotherapy,PIT)等细分方向并积极开展相关的早期研究,在光敏剂理性设计以及光敏剂局部用药等方向上也进行了重点探索,以进一步拓宽PDT的应用范围与场景。本集团的目标是为更多临床科室带来精准、可控、高效、低损伤的光动力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安全与便利治疗的同时,也给医护专家更优的方案选择。
  本集团目前开发的光动力诊断技术亦称术中分子影像(Intraoperative Molecular Image,IMI)技术,将不同剂型的盐酸氨酮戊酸制剂应用于脑胶质瘤、膀胱癌和乳腺癌术中荧光可视化适应症的临床研究,以上项目均基于相似的工作机制,即由于肿瘤细胞相较于正常细胞更强的代谢能力,盐酸氨酮戊酸给药后肿瘤细胞内会特异性富集原卟啉IX,后者在蓝光照射下可发出红色荧光,实现手术切除过程中肿瘤的可视化。该项技术有望帮助医师在术中实时判断肿瘤边缘、发现常规手术白光下不易识别的病灶等,最终达成更完全更彻底的肿瘤切除。除了盐酸氨酮戊酸这类基于代谢差异考虑开发的IMI技术外,本集团亦在积极布局基于肿瘤特异受体的靶向分子不同从而开发的IMI技术,以期实现为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适应症提供术中导航。
  本集团对于光动力诊断和光动力治疗中所需的医疗器械,亦同步进行配套开发工作,并将逐步推进产业化的实施。
  盐酸氨酮戊酸散(商品名为艾拉)结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作为本集团第一个产业化的项目,上市后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已成为临床首选药物。盐酸氨酮戊酸的多个新适应症拓展,是本集团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由本公司首推的艾拉结合光动力治疗方案自二零一三年起就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教科书并在最新的第九版中新增了盐酸氨酮戊酸结合光动力于痤疮治疗中的应用。同时该版本中亦一并收录了本集团研发的海姆泊芬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用于鲜红斑痣治疗。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亦被收入于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2021)》和《尖锐湿疣治疗专家共识(2017)》中。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治疗HPV感染的宫颈癌前病变(“CIN”即“宫颈癌前病变”),于报告期内已基本完成II期临床研究试验,将尽快开展临床III期研究。宫颈癌前病变是治疗上的难点,坚持该项目的临床研究和开发,将造福于广大妇女患者,我们将争取早日获得新适应症注册。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将尽快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与此同时,考虑到实际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的反馈,集团亦进一步研究无痛治疗方案,以及局部用药相比于系统用药的临床优效方案。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案已被收入于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中。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光角化病(“AK”又称光线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的治疗于报告期内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光角化病是一种因不典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而引起的一种癌前皮肤病变。其多发于面部、头皮或手背等曝光部位,好发于中老年人。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AK在国外已有获批先例,我国现有治疗方案包括冷冻、刮除、外用药物涂抹等。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案已被收入于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光动力疗法皮肤科临床应用指南(2021)》和《中国光线性角化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中。
  盐酸氨酮戊酸口服溶液用粉末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中可视化的验证性临床试验于报告期内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通常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生存期短等特点。手术切除是目前脑胶质瘤国内外临床主要治疗手段,而患者的生存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相关。因此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损伤临近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但高级别脑胶质瘤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手术很难全切。参考国外已获批上市的用于成人恶性脑胶质瘤手术期间恶变组织的可视化的产品,本公司确认由盐酸氨酮戊酸配合形成的ALA-荧光引导技术可以为高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带来实际的临床获益。该项目用以指示脑胶质瘤边缘,实时引导切除范围,帮助手术医生在尽可能保留健康组织的同时提高肿瘤的全切率,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切除辅助的验证性临床试验于报告期内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尽快推进首例受试者入组。膀胱癌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是否浸润到膀胱肌层可以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据公开数据显示,NMIBC约占膀胱癌的百分之七十五。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TURBT”)是目前治疗NMIBC的首选外科治疗方式,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临床治疗中,TURBT术后的肿瘤残余是NMIBC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公司拟开发该项术中荧光指引技术,提高TURBT术中NMIBC的检出率,以帮助医师更完全地切除肿瘤组织,从而降低患者复发率。
  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成人保乳手术中乳腺癌可视化的II期临床试验于报告期内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继续推进临床相关工作。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根据IARC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居全球首位,约42万例。目前乳腺癌主要诊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已经获得广泛的共识。保乳手术的目标在于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周边正常组织,但现行技术尚不足以帮助医师实时判断肿瘤是否切除完全。本公司拟开发该项术中荧光指引技术,指示肿瘤残留和切缘状态,以实时引导切除范围,来帮助我国适应症人群并填补临床治疗技术空缺。
  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海姆泊芬注射剂之商品名),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是集新药靶、新化合物和新适应症于一体的新药。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表现为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的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块,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如不及时治疗,65%以上的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在40岁以前出现增厚或发生结节,严重影响容貌和心理。复美达于二零一七年正式上市销售。
  海姆泊芬作为505(b)(1)类药物正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研究,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项目已完成所有临床研究中心的选定工作,将尽快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基于复美达在中国大量可靠的临床治疗真实资料,以及在治疗中不断发现和发展出的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的专利技术,我们有理由期待一旦在美国成功上市,海姆泊芬将帮助全球患者改变生活,同时也将为本集团坚持的创新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同时,本集团对于新光敏剂的持续探索与筛选工作一直持续进行,为集团的光动力药物储备提前布局。
  未来,本集团将继续致力于光动力治疗方案的进一步发掘和优化,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最大利用光动力药物治疗区别于传统治疗方法的独特优势,开发新的光动力药物或者新的光动力药械联合治疗方案。
  抗体偶联药物(ADC)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本公司基因工程技术平台的重要研发方向,ADC药物因兼具小分子药物的强大杀伤力和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在过去十年间一跃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开发热点。
  本集团第一个ADC药物是治疗肿瘤的注射用重组人鼠嵌合抗CD30单克隆抗体-MCC-DM1偶联剂(“抗CD30抗体偶联DM1”),它实际上是一次DM1技术于ADC项目中在CD30靶点上的探索,是ADCETRIS(CD30-MMAE)和Kadcyla(Her2-DM1/T-DM1)的交叉汇编。作为本集团在ADC药物研发领域首次探索的试验性项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ADC药物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技术。
  本集团第二个ADC药物是治疗三阴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抗Trop2抗体偶联SN38”,又称“注射用FDA018抗体偶联剂”项目)。这是一个linker与原研药物不同的Me-too药物。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它与原研药物具有类似的药学性质和体外药效学,在模型动物中具有类似的药效和药代特征。该项目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其中针对三阴乳腺癌适应症人群的研究已获得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数据。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项目已完成与监管部门的临床前沟通,将尽快启动针对三阴乳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期待该药物能得到与原研药物相同或更优的临床结果。
  近年来,我们在小分子端构建了全新的linker-drug平台(“BB05平台”),这为集团后续开发Me-better或创新ADC药物奠定了基础。基于此项技术,本集团目前基于BB05平台正在研发的ADC项目有:
  —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转移性胃癌的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抗体偶联BB05”,又称“注射用FDA022抗体偶联剂”项目)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该药物由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与BB05偶联组成。该药物可通过与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结合并内吞,在溶酶体内通过蛋白酶剪切定向释放小分子细胞毒药物(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该药物拟用于治疗HER2表达阳性的晚期实体瘤,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治疗肺癌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抗Trop2抗体偶联BB05”,又称“注射用FZ-AD004抗体偶联剂”项目)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该药物由针对人滋养层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TROP-2”)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与BB05偶联组成。TROP-2在人体正常组织中有不同水平的表达,但在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都会显著升高。该药物可通过与TROP-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结合并内吞,在溶酶体内通过蛋白酶剪切定向释放小分子
  细胞毒药物(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该药物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包括但不限于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和子宫内膜癌等;以及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DLL3抗体偶联药物(“抗DLL3抗体偶联BB05”,又称“注射用FZ-AD005抗体偶联剂”项目)于2023年12月获得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于2024年7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据公开数据显示,该药物是目前首个DLL3靶点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ADC药物,其可通过与DLL3阳性的肿瘤细胞结合并内吞,在溶酶体内通过蛋白酶剪切定向释放小分子细胞毒药物(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该药物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包括但不限于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前列腺癌等。
  我们已具备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开发、ADC偶联的研发能力,随着公司泰州复旦张江抗体偶联药物车间的建设完成并成功投入生产,ADC药物将发展成为本集团的重要产品群之一。
  其他药物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名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多在50-60岁开始发病。该疾病是由于脑中缺少多巴胺,从而无法帮助脑神经细胞正确控制运动功能,导致出现手脚颤抖、运动迟缓、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主流药物—左旋多巴制剂有速释剂型和缓释剂型两种,但所有产品均未达到较为理想的长时间稳定释放吸收左旋多巴的效果。波动的血药浓度会导致病程加速及产生其他不良反应症状,使得临床医生对于尽早使用左旋多巴作为治疗方案存在顾虑。针对早期帕金森病的卡左双多巴控释片项目(WD-1603)于报告期内开展产业化的工艺放大研究。本项目属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2类新药、美国FDA505(b)(2)新药。本项目采用本集团之联营公司—上海汉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汉都医药”)的专利技术平台UGi-Pump技术,使左旋多巴剂型在胃肠道上段滞留时间延长,且在滞留时间里,持续稳定地释放药物,从而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很大程度地推迟帕金森病进程,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期内,该药物的PCT专利已经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获得授权。
  拥有合成专利的治疗肝胆疾病的奥贝胆酸项目已完成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和确证性临床试验,将尽快申请生产注册。该项目是仿制美国一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全球化上市药物。中国作为肝胆疾病高发的国家,市场容量非常庞大。本集团对于原研药物的专利限制进行了突破,并在中国大陆获得了相应的专利授权。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五日,国家卫健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六部门,组织专家对国内专利即将到期尚未提出注册申请及临床供应短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进行遴选论证,制定了《第二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明确了鼓励仿制的17种药品及剂型,其中包括奥贝胆酸片。

  三、风险因素
  1、新药研发风险
  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取决于新产品的成功研发和后续的产业化、市场化。根据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药品注册需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备案、临床试验、生产审批等阶段,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放新药证书、药品生产批件,方可生产该药品。从研发至上市销售的整体流程耗时可长达十年或以上,成本高昂,且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目前有不少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且以创新药为主,如果该等在研产品未能研发成功或者新产品最终未能通过注册审批,会导致前期投入受损,同时公司未来的产品规划和未来的增长潜力也会受到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关系到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研发、生产服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公司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丧失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能落实、或人力资源管控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将导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从而对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无实际控制人风险
  根据《公司法》、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法律法规,截至本报告期末,直接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上海医药、新企二期、杨宗孟及王海波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A+H股)比例分别为20.27%、15.14%、7.72%和5.58%,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外,公司单个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额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30%;公司股东之间不存在控股或实际控制关系,也不存在共同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公司不排除未来因无实际控制人导致公司治理格局不稳定或决策效率降低而贻误业务发展机遇,进而造成公司生产经营和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4、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主导产品为艾拉、里葆多及复美达,三种产品在总体销售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三种主导产品受到竞争产品冲击、遭受重大的政策影响或由于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使公司无法保持主导产品的销量、定价水平,且公司无法适时推出替代性的新产品,则上述主导产品的收入下降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5、药品降价风险
  药品价格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药品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等原由国家发改委负责,2015年5月5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外的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这一通知虽然取消了发改委价格司对药品制定最高零售限价的职能,但药品价格仍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包括患者临床需求、医生认知程度、医保支付标准、国家或地方政府招标采购机制及包括商业保险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标准等,未来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可能会出现进一步改革,最终格局尚存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药价谈判、医保目录调整、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部分药品的终端招标采购价格逐渐下降,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可能面临药品降价风险,对公司现有药品的收入也将构成一定的潜在负面影响。
  2018年12月起,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药品集中采购正式实施,各地方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采购政策,中标仿制药品平均价格大幅下降。本公司的主要产品于报告期内不在国家基本医药目录及上述政策覆盖范围内,因政策规定而大幅降价的可能性较小,同时本公司也会尽可能避免因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价格下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作为一家以研发新药为立足之本和使命的医药企业,从集团建立之初,就始终坚持项目的选择首先是为了满足临床治疗的缺失和不满意,项目的发展取决于项目能否体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这样的评价体系。本公司一直在仿创和首创的矛盾中寻求平衡的发展。目前本集团已上市的产品和在研项目都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受政策变化影响较小的特点,多年的努力和极早的布局,已奠定了集团在新政策环境下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1、研发创新优势
  2、技术平台优势
  3、产业推广优势
  本集团坚持将学术推广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本公司利用多样化的网络平台渠道形成了皮肤科临床医生网上学术交流、医疗案例分享、标准化操作视频、医生和患者之间咨询解答互动活动等成熟的网络服务体系。同时本公司亦在探索利用该平台丰富的医生资源,开拓新的销售模式以解决目前营销环境中的部分常见问题以及患者实际就诊中的一些常见困难。
  4、产品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遵循中国cGMP标准,并参考美国FDA和欧洲EMA之cGMP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制定了完备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质量控制是医药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含质控实验室控制、数据分析和质量回顾、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等。
  为了落实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制定了包含标准管理程序、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技术程序和标准操作记录等质量文件管理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cGMP数据管理程序,其范围覆盖纸面数据和电子数据,以确保数据完整性,同时建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并系统地将其应用于整个质量管理领域。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公司还对各项生产工艺进行持续验证。此外,公司生产人员均需经过充分的培训后上岗,每个岗位根据其岗位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资格确认。
  公司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标准和操作规定,实现了符合高标准cGMP管理要求下所有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5、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优势
  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激励制度吸引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加入公司,形成了成熟的研发技术团队,这些技术团队即是公司核心技术平台的载体。公司管理层团队趋于年轻化,有助于公司活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品牌的建立、文化的凝聚、产品的创新。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和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