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为全球主流制药企业提供创新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

  • 产品类型:

    创新药外包服务

  • 产品名称:

    临床前期阶段 、 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

  • 经营范围:

    药品生产(凭许可证及批文生产);从事药用化合物、化工原料的研发(危险品除外);工业酶的研发和生产;药用化合物的批发和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除外);药用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详见许可证);销售自产产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10大客户:共销售了11.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77%
">
  • 客户1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2
  • 客户3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27亿 12.08%
客户1
3.27亿 12.08%
客户2
3.23亿 11.94%
客户2
3.23亿 11.94%
客户3
1.93亿 7.12%
客户3
1.93亿 7.12%
客户4
1.91亿 7.05%
客户4
1.91亿 7.05%
客户5
1.24亿 4.58%
客户5
1.24亿 4.58%
前10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37%
">
  • 供应商1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4426.61万 5.65%
供应商1
4426.61万 5.65%
供应商2
3769.71万 4.81%
供应商2
3769.71万 4.81%
供应商3
3408.34万 4.35%
供应商3
3408.34万 4.35%
供应商4
2616.22万 3.34%
供应商4
2616.22万 3.34%
供应商5
2524.38万 3.22%
供应商5
2524.38万 3.22%
前10大客户:共销售了9.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66%
">
  • 客户1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2
  • 客户3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52亿 16.09%
客户1
3.52亿 16.09%
客户2
1.88亿 8.61%
客户2
1.88亿 8.61%
客户3
1.51亿 6.92%
客户3
1.51亿 6.92%
客户4
1.50亿 6.84%
客户4
1.50亿 6.84%
客户5
1.14亿 5.20%
客户5
1.14亿 5.20%
前10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09%
">
  • 供应商1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6746.38万 9.51%
供应商1
6746.38万 9.51%
供应商2
4104.30万 5.79%
供应商2
4104.30万 5.79%
供应商3
2497.25万 3.52%
供应商3
2497.25万 3.52%
供应商4
2317.68万 3.27%
供应商4
2317.68万 3.27%
供应商5
2129.44万 3.00%
供应商5
2129.44万 3.00%
前10大客户:共销售了7.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06%
">
  • 客户1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2
  • 客户3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36亿 14.38%
客户1
2.36亿 14.38%
客户2
1.85亿 11.27%
客户2
1.85亿 11.27%
客户3
1.55亿 9.49%
客户3
1.55亿 9.49%
客户4
1.07亿 6.53%
客户4
1.07亿 6.53%
客户5
1.05亿 6.39%
客户5
1.05亿 6.39%
前10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25%
">
  • 供应商1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2816.45万 4.63%
供应商1
2816.45万 4.63%
供应商2
2588.09万 4.26%
供应商2
2588.09万 4.26%
供应商3
2140.14万 3.52%
供应商3
2140.14万 3.52%
供应商4
1658.05万 2.73%
供应商4
1658.05万 2.73%
供应商5
1283.97万 2.11%
供应商5
1283.97万 2.11%
前10大客户:共销售了3.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00%
  • Janssen Pharmaceutic
  • Janssen Pharmaceutic
  • Gilead Sciences Irel
  • Gilead Sciences Irel
  • Eli Lilly And Compan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Janssen Pharmaceutic
1.29亿 17.00%
Janssen Pharmaceutic
1.29亿 17.00%
Gilead Sciences Irel
7402.73万 10.00%
Gilead Sciences Irel
7402.73万 10.00%
Eli Lilly And Compan
5215.34万 7.00%
Eli Lilly And Compan
5215.34万 7.00%
Vertex Pharmaceutica
5194.25万 7.00%
Vertex Pharmaceutica
5194.25万 7.00%
Merck Sharp&Dohme Co
4550.34万 6.00%
Merck Sharp&Dohme Co
4550.34万 6.00%
前10大客户:共销售了5.0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02%
">
  • 客户1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2
  • 客户3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46亿 11.51%
客户1
1.46亿 11.51%
客户2
9830.95万 7.74%
客户2
9830.95万 7.74%
客户3
9354.30万 7.37%
客户3
9354.30万 7.37%
客户4
8857.86万 6.98%
客户4
8857.86万 6.98%
客户5
8143.47万 6.42%
客户5
8143.47万 6.42%
前10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040.7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3.42%
">
  • 供应商1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442.19万 10.03%
供应商1
3442.19万 10.03%
供应商2
1489.67万 4.34%
供应商2
1489.67万 4.34%
供应商3
1106.71万 3.22%
供应商3
1106.71万 3.22%
供应商4
1061.89万 3.09%
供应商4
1061.89万 3.09%
供应商5
940.25万 2.74%
供应商5
940.25万 2.7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
  公司为全球各大中小医药研发企业提供创新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所处的行业通常被称为CMO/CDMO。CMO又名药品委托生产,其基本业务模式为CMO企业接受药企委托,为药品生产涉及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提供支持,主要涉及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定制生产制造服务,按照合同的约定获取委托服务收入。CDMO即在CMO的基础上增加相关产品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业务分为原料药CDMO业务和制剂CDMO业务。公司主要服务的药品类型为创新药,即新分子实体药(NME,NewMolecularEntity);主要服务的药品治疗领域...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
  公司为全球各大中小医药研发企业提供创新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所处的行业通常被称为CMO/CDMO。CMO又名药品委托生产,其基本业务模式为CMO企业接受药企委托,为药品生产涉及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提供支持,主要涉及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定制生产制造服务,按照合同的约定获取委托服务收入。CDMO即在CMO的基础上增加相关产品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业务分为原料药CDMO业务和制剂CDMO业务。公司主要服务的药品类型为创新药,即新分子实体药(NME,NewMolecularEntity);主要服务的药品治疗领域包括抗癌、抗艾滋病、抗丙肝、降血脂、镇痛、抗糖尿病、抗细菌感染、纤维性囊肿等;主要服务的药品生命周期为创新药的临床试验到专利药销售阶段。公司以技术研发为基础,凭借多年积累的完善的生产工艺开发和生产流程控制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医药研发生产服务。
  除商业化阶段项目出于生产的连续性考虑需要一定备货外,其余研发生产项目均按客户定制化需求进行生产。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通过FDA、EMA等全球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原料药和高级中间体生产基地,能够根据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灵活调整生产线,满足新药不同阶段的多样性定制生产需求。公司连续多年荣膺Janssen,Merck,GSK,礼来等大型跨国药企的"最佳合作伙伴"赞誉。
  图为公司服务范围相较于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化生产阶段的传统CMO,合全药业的业务涵盖了从新药临床前工艺开发及制备、到上市药品商业化阶段的工艺优化及规模化生产,为新药研发合作伙伴提供高效、灵活、高质量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从临床前阶段即开始参与新药的工艺开发及生产,并且随着在研新药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不断优化工艺和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从创新药工艺开发、原料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生产、制剂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生产、药物稳定性研究以及药品注册申报资料草拟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服务,最终成为客户的商业化生产供应商。在这一商业模式下,客户粘性强,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商业化生产提供项目,从而保证业务持续增长。依靠优质的服务及在国内外的良好声誉,公司得以持续扩大现有客户的项目数量和种类,并不断吸引新客户。例如,杨森集团旗下的重磅药物亿珂(Ibrutinib,伊布替尼,商品名亿珂),该药在2013年国外首先获批后又获"优先审评"资格继而于2017年在国内快速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靶向口服药物。公司早在2009年临床I期阶段即为其提供研发服务,直至为其持续提供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贯穿了该药从原料药的工艺开发至最终商业化生产整个研发过程。截止目前,亿珂已在全球90多个国家获批,合全药业也已为其累计生产了80多吨原料药及中间体。2018年10月10日,西安杨森与公司分享了该药顺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喜讯。
  在原料药CDMO业务方面,公司为客户提供临床前期阶段和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两个阶段的CMO/CDMO服务,涵盖从临床前阶段、临床I-III期研发性生产及新药审批、新药获批上市后的商业化阶段,主要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工艺研究服务、研发性生产及中试生产服务及商业化生产等。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原料药业务已拥有9个差异化配置的生产车间,总反应体积超过1,000立方米,覆盖从GMP产品到非GMP产品、从临床阶段到商业化生产阶段的各种定制化生产需求。截至本报告发布日,公司常州基地已有四个车间建设完工并投入生产,包括两个商业化生产车间、一个研发生产车间、一个氢化车间。
  在未来5年内常州基地将继续增加300多名研发人员和7个差异化配置的多功能生产车间。此外,公司亦将在金山区建立容纳500名研发人员的研发中心。2019年公司常州基地拟在现有地块东侧新购买211亩土地,并准备开展三期工程的建设。这将进一步巩固公司一体化平台的规模优势和能力。
  在制剂CDMO业务方面,2017年公司完成了从药明康德收购制剂资产和业务的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并在2018年一季度收购完成无锡在建制剂工厂。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制剂服务范围包括处方前研发、制剂研发和临床试验药品的生产、包装及贴标等服务,支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袋装颗粒等口服固体制剂及口服溶液或混悬剂。目前公司已形成完整的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能力,公司15#楼制剂生产车间已于2018年3月投入使用,无锡商业化生产基地也已于2018年6月投入使用。此外,公司已建成了各类新技术平台,包括喷雾干燥分散、热熔挤出、微米或纳米混悬及液相胶囊灌装等。
  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从小分子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整个CMC产业链的无缝衔接,以此来加快客户的创新小分子药物(NCE)从临床前到新药申报并最终获批上市的进程。特别是对于处于临床新药开发早期阶段的客户产品来说,公司能够同时为其提供原料药和制剂的高质量服务,将大幅提高客户的研发和生产效率。
  2018年公司亦在寡核苷酸和多肽业务领域持续发力,持续扩招研发人员并建立、完善研发设施,并将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研发性生产。寡核苷酸药物和多肽药物的商业化生产设施也正在建设过程中。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无重大变化。
  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致力于"创建赋能平台,承载医药梦想",不断创新和完善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研发和生产一体化平台,为全球新药研发合作伙伴提供最高效、灵活、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灵活、高质量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新药研发合作伙伴公司始终秉持"赋能新药研发合作伙伴",通过自身在化学创新药工艺研发能力以及生产技术平台方面的建设,为新药研发赋能,使更多的创新药企业能够快速、高质的推动药品研发进程。汤森路透Cortellis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临床在研的化学创新药总数在4,300个左右,其中合全药业参与研发或生产的超过600个,占比超过10%。
  脱胎于CMO但技术壁垒明显更高的CDMO企业,更是逐渐在新药研发的工艺优化、工艺验证以及最终的上市报批等环节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以公司为代表的CDMO公司得到充分发展的契机。借此契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公司都正展示出其行业领军能力。
  2018年6月14日,公司合作伙伴歌礼迎来重磅喜讯,旗下首个抗丙肝一类创新药戈诺卫正式在国内获批上市,公司也因此成为中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试点开展以来首个支持获批创新药的受托CDMO企业。
  2018年9月6日,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新药呋喹替尼胶囊(爱优特)正式获批,11月27日正式上市。呋喹替尼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准上市。这是中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试点开展以来公司所支持的第二款成功上市的1类创新药,更是第一款上海本土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
  2018年12月18日,由公司的合作伙伴珐博进(FibroGen)公司研发的罗沙司他(roxadustat,商品名爱瑞卓)正式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贫血。该新药目前尚未在其他任何国家上市。依托公司赋能平台,罗沙司他成为一类创新药中第一个中国获批先于国外的案例。
  2、高效、专业的技术团队CDMO行业是是人才密集行业、技术密集行业、资本密集行业。高效、专业的技术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公司首席执行官MinzhangChen(陈民章)博士领军的公司管理层团队拥有丰富的医药行业从业经历,具备极强的执行力及多年创新药研发、管理经验。在公司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有能力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变化动向及其对客户需求的影响,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提高决策速度和灵活性以匹配客户需求,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发展。
  公司通过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维持研发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研发人员加盟,以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研发、生产服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公司高度重视拥有科技创新能力、质量管理意识、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通过外部招募及内部培训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及人才激励规划以联合培养研发、管理复合型人才,为公司后续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分子创新药工艺开发团队,在上海外高桥、常州和美国圣地亚哥建立了三大研发基地,原料药和制剂业务合计拥有超过1500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公司拥有博士学位人员214人,硕士学位人员1165人,多年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员超百人。
  2018年有多名高管和优秀人才入职。2018年初,陈金玲博士加入合全药业,担任制剂服务部(PDS)副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制剂服务部的业务,包括制剂研发和上海、无锡二地的GMP生产和运营。陈博士在药物释放技术、颗粒工艺、制剂配方、生产工艺开发、CMC法规申报、工艺验证和商业化等领域有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
  公司坚持以技术为驱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在绿色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连续性反应技术和酶催化等多项绿色制药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亦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通过FDA、EMA等全球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原料药和高级中间体生产基地,是中国第一个通过美国FDA审查的化学创新药CMC(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和生产平台,中国第一家同时获得美国、中国、欧盟、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8国药监部门批准的创新药原料药和GMP中间体的商业化供应商。2018年5月7日,公司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原料药研发和生产基地以零缺陷的完美结果顺利通过美国FDA对两个创新药的批准前检查。这是公司常州基地首次通过美国FDA审计。2018年7月23日,公司金山基地以零缺陷的完美结果顺利通过美国FDA现场审计,这是金山基地第四次通过美国FDA现场审计。
  未来,在GeLi(李革)董事长领导的董事会带领下,以首席执行官MinzhangChen(陈民章)博士领军的公司管理层团队将在公司二次创业的征途中积极践行"促发展、奖竞赛、迎竞争"九字方针,持续不断地提升和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小分子CMO/CDMO领域全球最高、最宽和最深的能力和技术平台。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在2018年,公司继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705,884,749.26元,同比增长23.71%;净利润597,596,694.52元,同比增长25.28%。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4,810,909,770.69元,净资产3,552,376,373.29元。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报告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本期平均汇率较上期平均升值2.13%,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为美元计价,而成本和费用主要以人民币计价。
  虽然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公司本期收入仍取得强劲增长。本次营业利润的增幅为24.78%,略高于营业收入增幅。
  公司持续坚持当前的业务模式,通过与客户在临床前期阶段建立合作,不断为公司带来新的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的项目。近年来,公司赢得订单的能力不断增强,已获得尚未实现收入的在手订单金额持续走高,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订单金额大幅攀升。2018年度,公司API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达到1,263,860,108.42元,占营业收入的46.71%,同比增长29.85%,第一次超越公司API临床前期阶段业务收入。公司预期,在强劲的需求驱动下,公司营业收入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27.2亿元人民币。2018年度公司共计执行693个项目,其中:临床前及临床I期阶段528个项目,临床II期阶段109个项目,临床III期阶段40个项目,以及16个已获批上市项目。据美国FDA官网数据统计2018年美国FDA共批准了59款化学创新药,其中有5款创新药依托合全药业赋能平台成功上市。2018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6款创新药,其中有3款创新药依托合全药业赋能平台成功上市。
  2018年公司继续深化PDS业务的整合工作,充分利用管理和业务上的协同,进一步提高PDS业务发展速度,打造制剂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将合全药业建设成为全球第一的从原料药到制剂,从工艺研发、临床前服务到商业化生产的CMC一体化服务平台。本年度公司制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0,094,915.63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9.18%。公司亦持续发力拓展和获取客户CMC一体化订单。本年度公司CMC一体化业务飞速增长,CMC客户达46家,同比增长24.3%,CMC业务收入达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8年公司继续加强新能力、新分子、新剂型平台的建设,研发费用投入达148,405,898.71元,同比增长24.24%。重点投入寡核苷酸及多肽药物的工艺研发平台建设,并继续投资提高流体化学、酶催化、结晶和微粉化工艺研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在制剂业务方面,公司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制剂处方前研究、制剂工艺开发、研发性生产,和固体制剂商业化生产的能力,重点投资建设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工艺研究,如喷雾干燥、热熔挤出、纳米悬混等新型技术。2018年,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业务收入达401,314,609.04元,同比增长49.88%,占营业收入14.83%。公司作为MAH试点先锋企业,已承担多个MAH试点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已有超过60家来自中国专注创新药的合作伙伴选择与公司携手共进。2018年7月公司与创新药公司德琪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工艺研发和生产方面为德琪医药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预计未来随着MAH政策推进和国内创新药进度的加快,公司国内业务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行业情况.
  公司隶属于医药行业中的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目前以为制药企业提供医药生产研发外包服务(也成为CMO/CDMO)为主,其基本业务模式为CMO/CDMO企业接受药企委托,为药品生产涉及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提供支持,提供定制生产制造业务,主要涉及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定制生产制造服务,并按照合同的约定获取委托服务收入。
  区别于普通的CMO,CDMO强调其研发能力,是在满足cGMP条件下优化传统工艺,并完成定制研发。CDMO企业可为药企提供创新药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流程研发及优化、配方开发及试生产服务,并在上述研发、开发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从公斤级到吨级的定制生产服务。随着全球医药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受益于全球创新药研发、销售的增长,以及制药医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CDMO行业空间持续上行。CDMO企业将自有高技术附加值工艺研发能力及规模生产能力深度结合,并可通过临床试生产、商业化生产的供应模式深度对接药企的研发、采购、生产等整个供应链体系,以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输出取代单纯的产能输出,推动资本密集型的CMO行业向技术与资本复合密集型的CDMO行业全面升级。
  我国整体处于创新药研发的快速投入期,近年来发展迅速。预计国内仿制药和专利药物的市场规模将由2017年的人民币14,30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人民币20,9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0%。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融资增加为国内CDMO行业提供增量市场,国内CDMO企业在接触国内创新药企业过程中有先天优势。
  2017年,中国在医疗研发方面支出约132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医疗研发支出总额的8%左右。到2021年,预计中国医药研发支出将达到292亿美元,占全球医药研发支出总额的15%左右。未来我国制药工业将向研发和生产分离的模式发展,"研发-生产-营销"三大板块的行业细分分工更加清晰,具备较强药物生产能力的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生产资源承接委托生产等外包服务,完成资源整合,打造生产核心竞争力。
  针对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药研发实力的提高和政府对仿制药的控制力度的加强,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审核和检验等的相关政策。2017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2017]42号,简称"《创新意见》"),提出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及加快上市审评审批等36项重要改革措施。为保障有关改革措施落实于法有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2018年11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的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完善药品全过程监管制度;透过要求药品监管机构检查MAH持有人的GMP实施情况以及生产和经营流程、建立职业化药品检查员制度和管理体系、公开披露药品安全纪录,明确药品监管责任和完善监督措施;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正式实施MAH制度;改革药品审批制度,取消GMP认证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以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取代许可管理和改进临床试验的审批程序等。随着优先审评审批、优化临床试验受理流程、中国加入IC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原辅包与制剂关联审评审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驱动国内创新药研发掀起热潮。

  三、持续经营评价
公司注重财务风险防范,现金流健康,债务处于较低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对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

  四、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医药外包市场持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在人口老龄化、科技进步、医疗开支上升等因素的驱动下,规模从2013年的9,98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2,0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预计到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966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制药公司数量保持相应的增长态势,大型全球制药企业将继续主导全球制药市场。
  受益于全球医药消费市场和创新药研发、销售的增长,以及制药医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CDMO行业空间持续上行。在全球新药开发成本高、仿制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制药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外包药品开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向专业CMO/CDMO公司寻求外部订单支持服务,以加快新药开发。根据南方所历史统计和Frost&Sullivan报告的预测,2018年全球小分子CMO/CDMO行业市场规模约649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CMO/CDMO市场规模将超过1,021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0%左右。
  2、近年来FDA批准的新药中小分子药仍占主导地位,在全球医药研发管线中亦如此未来几年全球将有大量创新药专利到期。根据EvaluatePharma统计,2009年到2014年期间,全球累计有2017亿美元的创新药因专利权到期而失去保护。受专利悬崖影响,全球创新药研发需求旺盛,在研药物管线持续增长。
  近年来FDA批准的新药中,小分子药占主导地位。近五年来,FDA审批的小分子新药分别占FDA总审批数目的73%、73%、68%、74%、71%。小分子药物具有售价低、服用方便、生产便利等优点,在全球各国加大医疗改革、控制医疗支出的背景下,小分子药物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CMO行业转移趋势明显,中国CMO企业迎来黄金时期CDMO业务正在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转型。欧洲和美国的CDMO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75%下降到2017年的67%,而中国、印度等国的市场份额已从10%提高到15%,中国市场份额更是提升到约占8%。近年来中印两国在人才培养、医药技术研究方面逐渐提升。
  与印度相比,中国具有基础设施更完备、原料供应充足、运营成本优势显著的特点,同时,中国在专利保护政策上的完善为中国取得了相较于印度更大的客户青睐。与全球CDMO市场相比,我国CDMO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
  随着大型药企选择CDMO外包成为趋势,加之产业趋势叠加政策红利,中国CDMO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我国CDMO企业具有承接CDMO行业全球区域间产业转移的优势,头部企业近年来增速快于CDMO行业增速。中国拥有全球最多化工及制药相关专业人才,体呈现年纪轻、学历高、雇佣成本低等三大特点,国内CDMO企业的综合用人成本只有欧美地区的1/3-1/5。廉价、充沛的化工及制药专业人力资源保证了国内的CDMO研发能力,这样的工程师红利有利于国内CDMO企业迅速攻克全球主流化学药生产的工程技术,建立完善的研发和生产服务体系。
  CMO/CDMO行业的门槛较高,故我国进入该细分领域时间较晚。但凭借人才、基础设施和成本结构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大型药企的带动和中国鼓励新药研发、推出上市许可人制度(MAH)的大环境下,我国CMO/CDMO企业已成为制药公司的战略供应商并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根据南方所历史统计和Frost&Sullivan报告的预测,2018年中国CMO/CDMO行业市场规模约57亿美元,预计2022年中国CMO/CDMO市场规模将增加至约116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4%。
  4、一系列政策推出为中国CMO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国内鼓励创新政策频出,创新药研发掀起热潮。优先审评审批、优化临床试验受理流程、中国加入IC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原辅包与制剂关联审评审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驱动国内创新药研发掀起热潮。
  2018年10月27日,国内发布了MAH试点工作延长一年的决定。2018年全年,CDE(中国药品评审中心)承办受理的各类药品注册申请共7336条(含辅料申请),相比去年同期4837条增长51.7%。MAH制度的试行大大激活了医药企业的创新活力,改变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制"的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推行以来,"松绑"的管理模式激发了中国医药发展内在驱动力。在试点省份,医药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科研人员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药品研发活力。
  MAH政策使得CDMO企业分享创新药红利。在MAH政策出台之前,我国对国产药品实行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合一的"捆绑"管理模式,导致我国CDMO企业面向国内药企只能提供技术开发、临床阶段服务,国内市场的巨大制药需求难以利用。在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下,上市和生产可以相互分离。跨国医药公司可以专注于研发创新,将生产环节委托给新兴市场具规模化、集约化加工能力的工厂代工,以更灵活调节产能。而CDMO作为专业的药品生产外包提供者,可据MAH制度仅提供生产环节的服务,无须自有药品上市批文。国内CDMO企业自此可为药企提供专业服务,充分享受国内制药需求增长的红利。
  (二)公司发展战略.
  近年来,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国际新药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多家国际大型药企相继在中国建立新药研发中心,为我国医药研发服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十三五"规划将医药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配合发布《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推动创新型药物、尤其是重大疾病和临床急需药物的创新研发。
  结合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公司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
  1、持续提高经营效率.
  全球CMO/CDMO市场增长快速稳定,小分子新药仍占主导地位,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经与全球领先的大型跨国药企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不断拓展与中小型药企及其他医药研发机构的合作。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将通过有颗粒度(细度)的管理,有力度和敏感度的执行力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业务毛利率。
  2、不断提升研发能力.
  先进的研发服务能力及技术创新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之一。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强化新能力、新分子、新剂型平台的建设,不断扩充CMC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持续招聘和培养人才.
  科研人才为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完善内部培训、晋升及激励制度,公司已逐步建立起一支国际化的团队。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奉行人才国际化的战略,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通过高端人才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将更加关注中层研发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通过内部培训、外部交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强化,整体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4、关注市场动向以及中美贸易政策走向,努力规避政策风险,加强公司竞争力。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2019年,公司管理团队在首席执行官MinzhangChen(陈民章)博士领军下将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中上下同欲,精益求精,持续变革创新,深入践行"促发展、奖竞赛、迎竞争"九字方针,通过实现CDMO战略升级,让平台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我们亦将继续"做对的事,把事做好",通过一体化赋能平台,帮助降低新药研发门槛,提高研发效率,助力合作伙伴取得成功。拟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深化PDS业务整合工作,充分利用管理和业务上的协同,进一步提高PDS业务发展速度,打造制剂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将合全药业建设成为全球第一的从原料药到制剂,从工艺研发、临床前服务到商业化生产的CMC一体化赋能平台。
  2、继续致力于强化新能力、新分子、新剂型平台的建设,推动绿色制药关键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3、坚持研发加生产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规模,适当储备发展用地,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未来5年内将继续增加300多名研发人员和7个差异化配置的多功能生产车间。
  4、积极实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验证,以数据产生洞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能力。
  (四)不确定性因素
公司拟定上述发展战略和经验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如下:
  1、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所处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2、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扶持政策保持稳定,行业监管政策未发生重大不利改变。
  3、全球医药研发服务行业保持稳定发展,没有出现重大的市场突变情形。
  4、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
  5、无其他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五、风险因素.
  公司所处行业风险主要如下:
  1、国际经济波动风险.
  医药行业尤其是新药研发市场由于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且相对风险较高,极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医药CMO/CDMO行业服务于医药行业,自然同样受制于经济环境变化。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全球主流制药企业都削减了医药研发支出并推迟了新药开发进程。受此影响,医药CMO/CDMO企业的订单数量也相应出现了下滑,整体业绩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不明朗,不排除未来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如果国际经济形势趋于不利状况,医药研发投入及医药CMO/CDMO行业将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公司将大力拓展客户群体,逐步提高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占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从而减轻经济波动对全球医药研发支出的负面影响。
  2、知识产权风险.
  全球制药企业都十分看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在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业务当中,将掌握跨国制药公司创新药的药学研究和药品生产相关的技术能力,因此制药企业普遍担心医药CMO/CDMO企业及其公司员工泄露新药研发资料和关键生产技术。一旦发生泄露事件,医药CMO/CDMO企业不但将失去与下游客户的合作机会、甚至还将面临诉讼。此外制药企业也担心在外包服务的过程中医药CMO/CDMO企业采取仿制,成为其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的担忧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将创新药的定制研发生产外包到中国。
  随着我国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相距不远。随着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相关法制的完善,中国对创新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将逐渐得到跨国制药公司的认可,降低国际制药企业对于同我国医药CMO/CDMO合作的顾虑。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向十分重视,为保护客户的敏感技术信息,公司已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合规体系及完善的软件、硬件基础且运行良好。
  此外,公司持续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并签署信息保密和发明转让协议,持续通过内部年度审计、月度合规检查,以提高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和合规意识。
  3、产品质量风险.
  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定制研发生产的产品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的药品质量。2011年3月1日以前,中国执行的GMP标准大幅低于欧盟和美国。中国一些有关药品安全和假药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形象。
  2011年3月1日起,中国的新版GMP开始施行,标准提高到略低于欧盟GMP的水平。随着新版GMP的实际执行,中国在全球制药行业中的质量形象有望得到改善。
  公司一向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自2004年以来,公司顺利通过了各大跨国制药企业304次以上质量审计。公司与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合作,使自身的质量管控体系国际化,也从细节到整体,打造了更加国际化、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标准。公司将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流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意识,加强内部检查,防范质量合规风险。
  公司经营方面的风险主要如下:
  1、临床前期阶段项目运营风险.
  公司临床前期阶段项目指为制药企业提供临床前阶段、临床Ⅰ期和临床Ⅱ期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临床前期阶段收入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临床前期新药研发具有较高的结果不确定性,单个项目具有不可持续性且项目相比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规模偏小。公司需积累大量的临床前期阶段项目,才能确保营业收入持续发展。
  如果公司对于现有的老客户无法持续维持接单,持续开发新客户进度受阻,则将对业务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若整体行业新药研发需求减小,如全球制药企业新药研发预算受到外部经济周期负面影响而削减,也将是极大的负面影响因素。
  公司将继续努力开拓新客户,降低营业收入集中度,同时大力发展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减轻经济周期对制药企业新药研发预算的影响。
  2、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运营风险.
  公司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指为制药企业提供临床Ⅲ期、新药审批、新药获批上市后的商业化阶段的新药研发外包服务。相比临床前期阶段项目,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个数较小,但单个项目的规模较大。
  单个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的波动,将对于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具体到单一品种,可能存在终端市场情况变化,如原来销售良好,但由于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销售不畅未达预期,甚至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制药公司减少该药物医药外包需求。
  若公司在出现上述情况后,又不能及时获得其他客户的相关订单,可能对收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公司承接的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个数正在不断增加,公司将继续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获得更多的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项目,以减轻个别项目对公司营业收入的影响。
  3、未能通过国际药品监管部门持续审查的风险.
  国际药品监管部门如美国FDA和欧盟的EMA有权对进入监管范围内的商业化阶段药物生产工艺中自引入原料药起始物料及其后的生产步骤进行持续审查,且执行的标准亦日趋严格。
  公司临床后期阶段的多个项目,依靠公司自身完整质量体系提供符合跨国制药企业多元化、苛刻需求的医药外包服务,通过了美国FDA的现场审查,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未来新的项目生产,尤其是需要美国FDA现场审查的项目,存在公司可能与快速发展的未来需求有所脱节,可能因项目组织管理不力,导致未来公司因未能满足国际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的审查新标准,相应产品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进而遭受下游客户的诉讼或索赔,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一向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长期与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合作,使自身的质量管控体系国际化,也从细节到整体,打造了更加国际化、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标准。公司将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流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意识,加强内部检查,防范质量合规风险。
  4、因客户技术信息泄露面临诉讼的风险.
  因公司在为跨国制药企业服务过程中容易接触到客户的核心知识产权等技术信息,其中包含正在研发的新药资料等敏感信息,所以公司需与客户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并负有保密义务。
  尽管公司历史上未曾出现因客户技术信息泄露而引起的诉讼,但是未来公司仍可能因员工行为不当等因素,不慎对外泄露客户技术信息,导致公司不仅将失去与相关客户的合作机会,甚至可能面临诉讼或赔偿。
  为保护客户的敏感技术信息,公司已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合规体系及完善的软件、硬件基础且运行良好。此外,公司持续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并签署信息保密和发明转让协议,持续通过内部年度审计、月度合规检查,以提高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和合规意识。
  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在的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是高素质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拥有一支精英研发生产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否维系研发技术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关系到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研发、生产服务的稳定性、持久性。如果公司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丧失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能落实、或人力资源管控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将可能导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从而对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通过建立各种人才激励机制,稳定自身技术人员团队,也未曾发生大规模技术人员流失情况。2015、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连续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18年6月公司披露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修订稿)》及《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草案)》;2018年8月公司披露了《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后续亦将通过不断完善股权激励计划来激励核心技术人员,同时通过薪酬管理、培训体系建设、员工沟通、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降低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率。
  公司通过建立各种人才激励机制,稳定自身技术人员团队,也未曾发生大规模技术人员流失情况。但是,若未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大规模流失,将对其正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6、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或其他污染物,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部分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是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对生产操作的要求较高,如果在装卸、搬运、贮存及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维护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此外,公司还存在因设备故障、工艺操作不当乃至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所导致的安全、环保事故的风险。一旦发生,不仅客户可能会中止、终止与公司的合作,而且公司还将面临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责令关闭或停产的可能,进而严重影响公司的业务经营。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工作,并根据跨国制药公司对上游绿色供应链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基于国际最佳实践的EHS管理体系。近年来,公司始终加大安全环保设施的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高安全管理和三废处理水平,切实降低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
  7、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风险.
  至本报告出具日,GeLi(李革)先生及NingZhao(赵宁)女士、刘晓钟先生、张朝晖先生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如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和主要决策者的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重大资本支出、人员任免、发展战略等方面施加影响,存在使公司决策偏离中小股东最佳利益目标的可能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并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事项进行了详实的规定;以制度规范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的决策行为,可以有效的维护公司的利益。
  8、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上涨的风险.
  公司生产用原材料主要以基础医药原料、无机盐、溶剂和催化剂为主。尽管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已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发生诸如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或原材料不能达到公司生产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公司的正常盈利水平。
  公司将在与客户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中,加入原材料供应方面的价格调整条款,以规避或降低此项风险因素。
  9、固定资产大量增加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常州新厂,每一年度将有大量的在建工程陆续转入固定资产,将新增大量的固定资产折旧。若公司营业收入没有保持持续增长,新厂建设管理不善,导致不能如期实施或实现预期收益,则公司仍存在因固定资产大量增加而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公司将谨慎安排常州后续车间建设时间,确保产能增加与客户需求的增加相匹配。同时,公司正在持续大力开拓市场,并持续为常州新厂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降低新厂运行风险。
  10、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公司通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积累了一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市场营销人才,并建立了稳定的经营管理体系。但随着公司主营业务的不断拓展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业务范围及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对应的公司经营活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也将趋于复杂。公司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将成为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果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能妥善、有效地解决快速成长带来的管理风险,将制约公司的发展。公司将在培训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并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留住人才。同时,公司也将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广泛吸收各类人才,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化解风险。
  11、人民币升值风险公司营业收入中,来自美元计价的销售合同占比较高,而公司成本主要通过人民币支付。如人民币未来持续大幅升值,可能导致毛利水平降低,并可能直接产生汇兑损失,客户订单量或将因发行人以外币计价的服务价格上涨而相应减少,进而直接影响发行人的盈利水平。
  公司已建立套期保值管理制度,并购入远期结汇类产品,公司将继续加强汇率管理,降低汇率波动对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影响。
  12、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1)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更名和复审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火字(2011)123号)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沪科合(2008)第025号)的有关规定,公司已于2011年10月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2014年10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2017年11月又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限期3年。子公司合全研发、常州合全研发、常州合全药业分别在2015年10月、2017年12月、2017年12月依次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3年。2016年1月,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适当放宽认定条件、简化认定流程、扩充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增值税出口退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2]39号)《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出口货物劳务,除另有规定外,实行免征和退还增值税[以下称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29号《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的规定,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
  报告期内,公司、常州合全主要产品出口适用退税率为9%和13%,合全药物研发及常州合全新药研发研发服务出口适用零税率。如果国家对出口产品的退税率进行进一步调整,出现调低公司主营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情况,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文件,按照管理要求进行自查,降低无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的风险。对于增值税退税率可能发生的调整,公司将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优化报价体系。
  13、CDMO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所处CDMO行业,其竞争对手既有国际化大型CDMO企业,也有国内同行业公司,且公司还面临市场新进入者的竞争。公司如不能继续强化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或将面临CDMO行业竞争加剧所导致的风险。
  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竞争态势,积极投资新型制药技术技术平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扩大产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
  14、制剂业务发展速度达不到预期的风险公司在2017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从上海药明康德购入PDS资产和业务,向客户提供制剂工艺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由于公司制剂业务规模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制剂研发和生产服务市场发展增速可能存在较大波动,制剂业务存在发展速度达不到预期的风险。公司将坚持研发和生产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充分整合原料药和制剂两块业务,通过提供CMC服务扩大市场,力争实现制剂业务高速增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