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碳纤维、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 产品类型:

    预浸料、碳纤维

  • 产品名称:

    预浸料 、 碳纤维

  • 经营范围:

    纤维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其检测、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设备的研制;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商品和技术除外);工业自来水、纯水的生产和供应;工程设计研究;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产业投资;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普通货运。(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4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8337.33万 10.24%
客户2
4771.36万 5.86%
客户3
4339.74万 5.33%
客户4
4319.49万 5.30%
客户5
3876.77万 4.7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63%
  • 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 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江阴市深腾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
1.54亿 16.7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1.22亿 13.19%
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6801.12万 7.37%
江阴市深腾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4506.35万 4.88%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3211.13万 3.4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84%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8853.31万 8.24%
客户2
8498.99万 7.91%
客户3
7019.58万 6.53%
客户4
6574.34万 6.12%
客户5
5411.26万 5.0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6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87%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 江阴市深腾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 丹阳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 南京祺业贸易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1.25亿 19.20%
江阴市深腾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5852.53万 9.00%
丹阳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2870.27万 4.41%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2795.28万 4.30%
南京祺业贸易有限公司
2578.28万 3.9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16%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7795.52万 8.60%
客户2
5718.32万 6.31%
客户3
5387.35万 5.94%
客户4
4240.92万 4.68%
客户5
4197.37万 4.6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8.83%
  • 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 丹阳市汇泽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 前瞻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1.29亿 21.4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1.06亿 17.64%
丹阳市汇泽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6512.76万 10.85%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2692.81万 4.48%
前瞻科技有限公司
2674.18万 4.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11%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4875.38万 8.99%
客户2
3651.34万 6.73%
客户3
3148.87万 5.81%
客户4
2796.71万 5.16%
客户5
1855.32万 3.4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9.77%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 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丹阳市汇泽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 丹阳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8354.89万 24.13%
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4755.24万 13.73%
丹阳市汇泽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4225.05万 12.20%
丹阳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2352.15万 6.79%
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1009.53万 2.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181.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4.17%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096.45万 14.98%
客户2
1401.92万 10.02%
客户3
1339.44万 9.57%
客户4
713.48万 5.10%
客户5
630.05万 4.5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与经营计划实现情况  1、商业模式  碳纤维集“结构性、功能性”等特点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碳纤维、织物、液体树脂、预浸料、粘接剂、复合材料零件与结构件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作为拥有垂直产业链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具备为客户提供从各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到先进复合材料制件设计工程化的整体能力,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满足国家在重大装备、高端工业装备等领域对碳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内外工业各领域的旺盛需求。  公司根据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量体裁...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与经营计划实现情况
  1、商业模式
  碳纤维集“结构性、功能性”等特点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碳纤维、织物、液体树脂、预浸料、粘接剂、复合材料零件与结构件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作为拥有垂直产业链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具备为客户提供从各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到先进复合材料制件设计工程化的整体能力,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满足国家在重大装备、高端工业装备等领域对碳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内外工业各领域的旺盛需求。
  公司根据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量体裁衣;可直接为客户提供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制件等系列产品;可为客户提供材料选型、应用设计、产品开发、生产与制造等整体应用服务,与客户开展共同研发,并促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市场、新兴市场、工业市场等,航空航天市场主要包括防务航空航天及民用航空市场,新兴市场主要包括风电、光伏和氢能等市场,工业市场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建筑补强、体育休闲等市场。公司主要通过直销的方式开拓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是产品销售。
  2、经营计划实现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442万元,较上年同期107,428万元减少25,986万元,减幅24.19%。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2023年国内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民用产品销量减少、价格下降;另一方面部分防务产品需求结构及节奏调整、价格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725万元,较上年同期15,036万元减少14,312万元,减幅95.18%,主要原因为2023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毛利较上年同期减少25,252万元。其中,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771万元,较上年同期12,363万元减少15,134万元,减幅122.41%。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共10,038万元,同比减少20.1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共310件,其中发明专利107件,实用新型专利203件。报告期内新增申请专利42件,新增授权专利46件。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后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行业情况
  1、国家不断出台新政,助力碳纤维产业发展
  202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推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中指出提升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水平。提高碳纤维、芳纶、超高分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和应用水平,提升高性能纤维质量一致性和批次稳定性。进一步扩大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风力和光伏发电、海洋工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土工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
  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高性能化工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电子封装与装联材料、电子工艺与辅助材料等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和质量精确控制技术攻关。运用质量工程技术,缩短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周期。
  2022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在“增强产业基础质量竞争力”中指出强化材料质量保障能力,加快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标准研制,加强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发。
  2023年4月,江苏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聚焦航空材料,开展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特种化工材料、声学超构材料等大飞机先进关键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重点发展耐高温、抗腐蚀、高强韧的合金材料、陶瓷铝合金等新材料、固化结构胶粘剂等功能非金属材料,提高芳纶类、碳纤维类复合材料的性能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2、传统下游多重承压,高端应用领域未来可期
  体育休闲及风电叶片为碳纤维两大传统的下游需求领域。根据百川盈孚统计数据,2023年,受经济环境及碳纤维价格影响,体育休闲行业需求谨慎,采购方多降价库存储备,随用随采;风电叶片方面,受海外碳梁订单减少影响,需求出现下滑。尽管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正在经历产品供应增加、产品价格起伏等多重因素的考验,但近些年来国内市场培育和发展了大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试验以及应用的客户群,中国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应用市场,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依然将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实现稳步发展。
  3、国内碳纤维需求增长初步放缓,国产碳纤维供应量逐年增加
  根据广州赛奥碳纤维出具的《2023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3年中国碳纤维的运行产能为140,830吨,对比2022年的112,050吨,增长了25.7%。2023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69,075吨,对比2022年的74,429吨,同比降低了7.2%,其中,进口量为16,075吨,占总需求的23.3%;国产纤维供应量为53,000吨,占总需求的76.7%。2023年供需关系的变化对碳纤维产品的价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应用端的不断开拓,碳纤维行业仍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分析
  1.产品稳定性的风险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是精细化、连续化和规模化的生产过程,控制点多、控制精度要求高,产品稳定性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及风险管理效果:公司已积累了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长周期稳定生产的经验,公司开发的TS追溯系统已上线运行,对生产运行情况、工艺参数等建立了数据库,能够进行多维度分析,实现全流程的精确控制;同时,公司引进日式精细化管理,并多渠道引进技术人员,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为公司产品稳定性提供支撑。公司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及技改创新,对产品工艺全流程的稳定性控制水平已经大幅提升,经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试,部分产品的性能及稳定性已达到或接近东丽指标。同时,公司借助六西格玛管理工具,主要以导入六西格玛管理的理念及六西格玛改进项目为主,同时培养了多名绿带及黑带。通过设计和持续改善生产过程并用DMAIC模型分析改进质量难点,确保了质量稳定性及性能指标的稳步提升。风险管控方面,公司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各部门按照要求识别过程中风险与机遇,进行风险分析,对于中高风险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定期进行评价,形成了风险应对措施计划及控制情况评价表,增强抗风险能力。
  2、人才流失的风险
  近几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进入新一轮竞争期,国内外多家碳纤维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动工或投产,碳纤维行业的人才需求增加,人才竞争较为激烈。应对措施及风险管理效果:针对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短中长期目标与措施,通过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大碳纤维、树脂、复材各领域领军专家队伍,持续加强重点骨干队伍打造和建设,合理设置金字塔式人才梯队。在管理岗位持续创建复合型人才队伍,在一线岗位持续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比武等措施激励员工,识别各岗位工匠人才。完善内部人才培养及育留机制。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师带徒”等学习平台和培养模式,订单式、作坊式的培养业务精湛、技艺高超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加快培育技术技能操作岗位的骨干力量。持续完善体现价值、兼顾公平、结构合理的薪酬考核及分配模式。
  3、泄密风险
  公司的商业秘密、核心设备与核心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研发成果或其他信息出现失泄密或核心人员流失,将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应对措施及风险管理效果:公司严格执行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建立了以董事长为主任的保密管理职能机构、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将敏感岗位和人员采用岗前审核、在岗培训检查和离岗脱密的方式进行管理。明确公司、部门和人员的保密责任,严格实施保密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落实保密奖惩。实行信息披露备案审查,制定失泄密事件应急预案,对网络信息系统采用分级管理,严格输入输出控制,加强全员保密理念、知识、技能的宜贯、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防范意识,掌握防范技巧、定期组织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加大对保密安全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在重要部位采用国产操作系统逐步替代方案。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