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利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材料、设备、信息系统并结合高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排水管网探测、检测评估、方案设计、零开挖修复以及智慧运营服务

  • 产品类型:

    管网检测与修复、管网智慧运营

  • 产品名称:

    管网检测与修复 、 管网智慧运营

  • 经营范围:

    环保节能、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研究;供、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的探测、检测、疏通、维护、设计、修复、运营管理及技术咨询服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防水防腐保温工程和特种工程(结构补强)的技术开发、咨询、设计和承建,国内贸易;经济信息咨询;设备租赁;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进出口贸易(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47%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惠州大亚湾市政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陕西飞龙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4075.72万 13.92%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3645.26万 12.45%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2427.18万 8.29%
惠州大亚湾市政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1483.30万 5.06%
陕西飞龙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1392.96万 4.7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40.5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5.55%
  • 南昌吉财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深圳市骏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长沙市中凯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 道雨耐节能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南昌吉财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240.03万 9.78%
深圳市骏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625.79万 4.93%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72.39万 4.51%
长沙市中凯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401.91万 3.17%
道雨耐节能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400.43万 3.1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96%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5409.57万 17.84%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4174.48万 13.77%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3802.61万 12.54%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3625.74万 11.96%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3595.42万 11.8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957.0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5.95%
  • 南昌吉财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艾格鲁管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深圳市骏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湖北斌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南昌吉财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395.00万 10.12%
艾格鲁管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1148.68万 8.33%
深圳市骏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994.40万 7.21%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83.22万 5.68%
湖北斌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35.79万 4.6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818.9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1.72%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3027.29万 15.95%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2109.18万 11.11%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1916.49万 10.09%
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428.35万 7.52%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37.69万 7.0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03.5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8.54%
  •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厦门鑫晟毅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艾格鲁管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武汉金可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东莞市振海潜水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87.37万 5.51%
厦门鑫晟毅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37.40万 3.38%
艾格鲁管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229.38万 3.26%
武汉金可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27.03万 3.23%
东莞市振海潜水工程有限公司
222.38万 3.1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27%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4020.23万 19.28%
中国建设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2174.59万 10.43%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1514.19万 7.26%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1492.79万 7.16%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1489.58万 7.1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79.7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7.84%
  • 太仓艾格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杭州四叶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武汉金可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联合聚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太仓艾格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1408.14万 16.25%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31.87万 7.29%
杭州四叶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546.91万 6.31%
武汉金可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94.30万 4.55%
武汉联合聚能科技有限公司
298.51万 3.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669.2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3.93%
  •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 吉安市吉泰走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吉安市市政设施管护处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2168.03万 18.07%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827.25万 15.2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1422.39万 11.86%
吉安市吉泰走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218.51万 10.16%
吉安市市政设施管护处
1033.02万 8.6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901.9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0.55%
  • 中建在线(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太仓艾格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江西省朝旭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深圳市易丰建筑劳务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建在线(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1411.28万 24.58%
太仓艾格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689.59万 12.01%
深圳市锐智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09.00万 5.38%
江西省朝旭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70.79万 4.72%
深圳市易丰建筑劳务工程有限公司
221.31万 3.8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与经营计划实现情况  商业模式:  公司是一家为客户提供排水管网探测、检测评估、方案设计、零开挖修复以及智慧运营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作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凭借创新设计和研发实力,将自主开发的零开挖修复工艺、施工装备、修复材料、智慧化建设等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公司业务,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1、业务获取模式  公司的业务获取模式主要包括投标模式和商务谈判。在业务承接阶段,公司通过媒体公开信息、客户邀约以及过往客户的推荐等方式获取项目信息,主动参与投标或进行商务洽谈。  (1)投标模式  公司主要以...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与经营计划实现情况
  商业模式:
  公司是一家为客户提供排水管网探测、检测评估、方案设计、零开挖修复以及智慧运营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作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凭借创新设计和研发实力,将自主开发的零开挖修复工艺、施工装备、修复材料、智慧化建设等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公司业务,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1、业务获取模式
  公司的业务获取模式主要包括投标模式和商务谈判。在业务承接阶段,公司通过媒体公开信息、客户邀约以及过往客户的推荐等方式获取项目信息,主动参与投标或进行商务洽谈。
  (1)投标模式
  公司主要以投标模式获取业务,具体通过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参与投标。公开招标是公司通过各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客户的招投标平台等渠道获取项目招标信息,经公司评估确定投标的项目,相关部门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投标书,参与投标。邀请招标是基于公司在排水管网服务管理领域树立的良好口碑和声誉,部分客户通常会主动向公司发出竞标邀请,公司收到竞标邀请后,对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做出是否投标的决策。
  (2)商务谈判
  除通过投标获取业务以外,公司还通过商务谈判获取业务,主要是客户基于公司在业内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服务能力,通过商务谈判将业务直接委托给公司。
  2、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按照内容主要分为原材料采购、工程服务采购、设备采购等,一般由公司采购部根据需求,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履约能力、供货能力、供货周期、产品质量、生产资质、产品价格等因素选择供应商。具体采购模式如下:
  (1)原材料采购
  公司原材料采购模式分为备料采购和按需采购,备料采购模式主要针对速格垫等公司常用材料,公司一般根据需求预测提前制定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此类材料供应商与公司合作稳定,通常会给予公司一定的付款信用账期;按需采购模式主要针对各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的材料需求进行采购,公司根据工程中心定期的需求汇总进行询价采购,如为零星材料则由项目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其在项目当地附近直接采购。
  (2)工程服务采购
  公司工程服务主要包括劳务和机械设备租赁服务采购等,具体采购模式如下:
  A.劳务服务采购
  公司采购的劳务分包服务主要为管道清淤疏通、封堵及拆除、管道修复等过程中的劳务作业服务。公司通过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通用性、基础性的非核心工作,分包给具有施工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商完成,有助于公司将主要精力投入核心技术及装备材料的研发、修复方案设计与优化、项目现场指导和管理等关键环节,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保障项目质量。
  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建立合格劳务分包商资源库。公司一般根据公司《分包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特定项目需求从分包商资源库选取三家以上合格分包商进行询比价,并考虑其服务能力、服务范围等因素,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后确定劳务分包商。
  B.机械设备租赁服务采购
  公司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工况需要租赁清淤吸污车、货车、定向钻、顶管设备等专业车辆和特种装备。公司一般经过市场比价和服务内容制定机械设备租赁指导价,通过选取具备租赁经营范围和服务能力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与机械设备租赁服务商按其提供服务车辆或装备的一定期间或一定作业量进行计价结算。
  (3)设备采购
  公司设备主要分为机械设备和办公设备,办公设备由行政部直接采购,机械设备主要由工程中心提出需求交由采购部统一采购。机械设备主要为监测、检测、修复等相关设备,公司根据具体施工环境或项目要求定制开发或直接采购,包括管道检测机器人、潜望镜等检测设备和自动焊接机、吸污车、发电机、施工车辆等施工装备。
  3、服务模式
  (1)管网检测与修复的服务模式
  A.总包模式
  总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业主或业主代表单位)将工程施工直接发包给公司来实施,公司与其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建设单位负责,承包完成施工任务,对项目全面负责。
  B.分包模式
  分包模式是指工程承包人依据承包合同的约定,将工程中部分服务内容分包给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公司来实施,公司与其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约定提供具体服务。分包方与总包方一起对项目承担连带责任。
  (2)管网智慧运营的服务模式
  公司管网智慧运营服务主要是指基于管网智慧运营平台,公司与客户签订管网运营/运维合同,约定在一定期间内为客户提供管网运营服务并取得收入,具体内容包括管网定期巡检、普查、清捞、日常维护等周期性工作,软件定制化开发,软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系统集成等。
  4、研发模式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广东省非开挖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较高的自主研发能力,在排水管网服务领域技术实力较强、研发经验丰富。公司研发模式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前瞻性研发,另一方面是以公司现有技术为基础,对现有产品、设计方案、技术工艺等持续改进的优化升级研发,两种模式相互补充,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前瞻性研发模式主要是公司围绕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等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探索新材料、新装备、物联网设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运营技术与管网更新改造、维护管理、应急抢险的融合应用,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先进、更高效率、更优质的技术与服务。
  技术优化升级研发模式主要以市场实际需求为目的,对工艺流程、施工装备、修复材料等进行针对性的研发设计,改善材料和工具性能,降低损耗成本,拓宽工艺应用范围,持续满足项目需要,不断巩固与加强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后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营业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把握行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走势,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效率,加强内部管理,狠抓经营销售,不断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资源,注重防范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93亿元,同比下降3.4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9.80万元,同比上升6.85%,净利润方面有所改善。此外,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5,966.01万元,比上期下降2.8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82.40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产品研发方面
  公司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从工艺、装备、智慧化软硬件产品等方面进行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32件,进一步保持了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创新性、实用性上的领先优势。
  2、市场与销售拓展方面
  公司进一步本地化布局销售网络,通过巩固老客户、培育新客户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已将业务拓展至山东、湖南、河南等多地。
  3、产品质量控制方面
  公司不断提高非开挖管理服务的质量控制标准,使其更加具体利于执行。公司员工围绕质量标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公司不断拓宽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4、人力资源方面
  公司始终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人才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优化信息化建设,优化了十余项工作流程,使管理流程更加标准化、精细化、高效化;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梯队建设。
  5、内部风险控制方面
  公司从控制风险和优化效率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报告期内,公司三会运作科学规范,重大信息的传递、披露及时,修订和补充了多个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排水管网的非开挖检测与修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行业之“二十二、城镇基础设施”之“9、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管网排查、检测及修复与改造工程、非开挖施工与修复技术,供水管网听漏检漏设备、相关技术开发和设备生产”。
  公司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排水管网探测、检测评估、方案设计、零开挖修复以及运营管理等服务,公司的业务发展与排水管网管理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排水管网管理行业是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产业。
  2015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发布成为行业里程碑,此后数年国家在老旧管网改造、黑臭水整治、城市排水防涝治理、江河流域整治等方面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推动排水管网管理行业市场的扩大和行业的规范,促进了排水管网市场空间的增长。同时近年来,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等新基建方面的举措,加速了地下综合管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的进程,激发了城镇排水管网市场的活力,为公司及行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1、国家将防汛救灾以及更新提升城市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运行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我国在城市蓄水排水能力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长期投入仍处于不足状态,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城镇化需求,导致我国众多城市在集中降雨汛期,均存在暴雨引发的内涝灾害。
  2023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规划和建设,更新提升城市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运行能力,与河道排涝工程有效衔接,保障城市骨干排水通道畅通”。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增发国债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投向主要用于8个方向,包括: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
  2、城镇管网逐年老化,管网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根据《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为31.52万公里,到2022年已达91.35万公里,2008年-2022年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90%。
  随着城镇地下管网分布的扩大,城镇管线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截至2022年末,我国既有排水管道长度为91.35万公里,其中将近一半的排水管道为十年前修建,部分地下管线建设年代更为久远,且由于早期设计、建设标准较低,管道所属管理单位不断更换等因素,导致管线积累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因地下管线淤积、老化、爆裂、变形、接口材料脱落等现象引发的城市内涝、地面塌陷等管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危害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012年至2022年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之排水管道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金额总体保持增长趋势,投资金额由2012年的704.5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905.1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0.46%,排水管道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增加带动了排水管网服务市场需求的扩大。
  3、城镇黑臭水体治理,排水管网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黑臭水治理过程常被概况为“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而岸上和排口的治理都离不开管网的整治,通过将管网的错接、混接、漏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管道淤堵进行清淤疏通、对管道渗漏进行修复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黑臭水体,可见,管网更新、修复、运营在黑臭水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表示“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将从“增量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了“系统提质增效与结构调整优化并重”,要提升存量、做优增量,建设高
  质量城镇污水处理体系,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
  4、城市内涝综合整治,驱动排水管网服务需求长期增长
  城市内涝通常是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而城市排水管网由于早期设计不科学,缺乏日常运维管理,排水管道淤积、错口等缺陷直接影响排水能力造成内涝严重。我国在城市蓄水排水能力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长期投入仍处于不足状态,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城镇化需求,导致大部分城市在集中降雨汛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2023年7月底开始,我国多地遭遇了持续不断的暴雨天气,引发了广泛关注。暴雨导致了许多地区的水灾、山洪等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暴露出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仍有短板。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能力与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城市内涝综合整治,将推动排水管网服务需求长期增长。
  5、管理维护手段滞后,亟须加强管网信息化建设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城市人口、建筑设施、地理空间规模不断扩大,排水管网系统作为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如今已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然而大多数城市管网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低,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平台,管理维护手段以传统人工排查管控为主,难以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排水管网信息。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平台整体建设速度仍然大幅落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我国共有660多个城市,2,500多个县城和30,000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处在信息化管理早期阶段。
  6、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排水管网发展新机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用科技手段对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围绕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能够补足短板、改善民生的基建投资,亦属于新基建范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步向发达国家水平靠拢,与城市化发展相配套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管网系统显得越发重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基建的实施,也必将进一步加速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的进程。

  二、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分析
  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城镇公用事业,行业下游市场客户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主,行业发展情况与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行业政策、当地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度等因素关联性较高。一般在宏观经济上行阶段,政府财政资金较为充裕,相关业务的需求较高。如因宏观经济形势及政府相关采购政策变动或财政资金情况趋紧等因素致使市场出现需求波动,可能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回款效率、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针对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风险,公司将紧跟政府最新产业政策步伐,同时对自身业务进行地区以及业务类型进行全产业链的系统化布局。
  市场竞争的风险
  排水管网管理服务行业市场容量大,市场参与者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激励,未来行业优胜劣汰将加速,市场竞争态势将愈加激烈。若公司不能在技术实力、服务质量、资产规模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持续保持较强竞争力,将可能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对技术工艺进行迭代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公司在提供地下管网的非开挖修复运营等服务时,就部分非专业劳务选择与其他施工或劳务公司进行合作,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呈现短缺迹象,因此劳务工人薪酬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劳务成本的上升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应对措施:紧贴市场需求,加强研发创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实现各环节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进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应收账款回款的风险
  近三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逐年增加,但公司应收账款往来对象主要为大型央企、国企等资金实力较强的客户,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如未来因宏观经济下行、市场竞争情况、行业政策紧缩等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力度或财政资金不足,或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从而资金紧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效率和整体运营效率,可能会导致发生坏账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已在合同谈判、定价、审批、项目进度款结算、收取等环节加强控制,公司财务中心对各项应收款项进行跟踪,对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定期督促,避免坏账损失。同时对于公司内部销售等相关负责人员,以销售回款额为基础计提奖励,提高相应负责人的积极性。
  合同资产减值的风险
  近三年,由于公司从事的管网检测与修复等业务多为市政工程,客户多为大型央企、国企集团等,工程结算等审批流程较长,可能会出现工程结算滞后的情况,导致公司合同资产净额增长较快。随着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合同资产余额可能将进一步提高。如未来客户因产业政策、财政资金或其他原因无法对项目按期进行结算,可能导致公司合同资产发生减值,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监控,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和风险的控制,同时对合同方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合适的合同风险管理策略,减少合同资产减值的发生概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风险
  受业务特性和行业内客户特性的影响,公司在前期项目执行过程中会支出人工、材料、机械等大量的营运资金,而后客户再支付工程款,因此项目结算和客户回款普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2021年至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277.40万元、-2,077.29万元和-3,182.40万元,若未来客户结算、回款不及预期导致应收账款快速增长,或宏观经济因素导致客户经营情况出现大幅恶化,将给公司正常经营与现金流带来不利影响。应对措施:(1)实施现金预算。强化现金流量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把现金流量管理切实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来;(2)加强资金管理,防止资金闲置,加速资金周转,减少现金投入。合理利用商业信用,保证一定的现金留存。深挖成本控制潜力,减少付现成本;(3)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按时足额归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多渠道积极寻求稳定的资金来源,优化债务结构。
  核心技术泄露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技术驱动特征明显,技术迭代较快。因此,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涉及多学科技术交叉开发与应用,可以在不同环境、不同工况条件下进行专业化处理,对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项目经验积累,公司在相关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与专利,并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核心技术人员。针对公司核心技术保护,公司实施严格的技术保护措施,但仍不排除核心技术人员泄密或竞争对手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公司商业机密的可能性。同时,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行业内对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公司若不能持续维护现有核心技术人员以及研发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业内优秀人才加盟,可能会导致核心技术人才流失,从而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采用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确保敏感数据不被未授权人员访问。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专利申请和维护工作,防止核心技术的侵权盗用。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