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业收入分析
1.营业收入构成情况
公司聚焦于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无源光纤布线、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和配套及其他产品相关收入构成主营业务收入。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9,575.97万元、47,519.03万元、61,319.61万元和49,622.8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99%以上,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营业务突出。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租金收入等,营业收入占比较低。
2.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或服务分类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9,575.97万元、47,519.03万元、61,319.61万元和49,622.81...
查看全部▼
(一)营业收入分析
1.营业收入构成情况
公司聚焦于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无源光纤布线、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和配套及其他产品相关收入构成主营业务收入。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9,575.97万元、47,519.03万元、61,319.61万元和49,622.8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99%以上,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营业务突出。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租金收入等,营业收入占比较低。
2.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或服务分类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9,575.97万元、47,519.03万元、61,319.61万元和49,622.81万元,2022年度和202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0.07%和29.04%,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中无源光纤布线产品的收入大幅增长,对收入增加贡献率分别为95.78%和77.75%,具体分析如下:
(1)无源光纤布线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光纤连接器产品为公司无源光纤布线产品中收入贡献最大的产品,2023年度,光纤连接器产品对无源光纤布线产品的收入增加贡献度为124.66%。
2023年度光纤连接器产品相较2022年量价齐增分析如下:
①光纤连接器产品销售单价提高,主要原因是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稳步扩大,与主要客户合作深入,高价值产品如超大芯数光纤预端接布线总成的出货量上升,进而拉高了光纤连接器产品的平均售价;另一方面,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且以美元结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带动人民币单价的上升。
②光纤连接器产品销售数量增加,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算力需求的增加,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进程加快带动对高速光器件产品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客户为加快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加大了对光纤连接器产品的采购,且本年新产品超大芯数光纤预端接布线总成批量出货,原有产品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新产品的引入,使得光纤连接器产品出货量进一步扩大。基于前述光纤连接器产品售价和销售数量的增长,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
(2)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主要包括多光纤并行无源内连光器件、PON光模块无源内连光器件、波分复用无源内连光器件及硅光无源内连光器件,销售收入从2021年的12,421.15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3,950.12万元,整体销售规模较为平稳。
(3)配套业务及其他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配套业务及其他主要为光缆、光纤连接器原材料收入等。报告期各期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81.31万元、3,294.56万元、2,858.15万元和2,799.00万元。2022年配套业务及其他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公司向上游原材料延伸的战略布局取得初步成效,光缆生产线实现批量出货,2022年实现光缆销售收入1,870.34万元。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得益于AI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终端客户对AI数据中心的建设进程加快,加之公司新产品的应用与项目拓展,营业收入得以大幅增长。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与下游市场发展趋势相匹配,具备商业合理性。
3.主营业务收入按销售区域分类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分别为26,924.00万元、36,064.98万元、48,445.00万元和41,617.6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8.03%、75.90%、79.00%和83.87%。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为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情况分析如下:
1、境外销售业务的开展情况
(1)主要进口国和地区情况、主要客户情况、与公司是否签订框架协议及相关协议的主要条款内容
报告期内,受境外客户交易习惯影响,公司与主要外销客户未签订框架协议,境外客户通常在产品存在需求时通过对公邮件的方式向公司发送采购订单,公司与上述客户签订销售订单的主要条款包括:交付产品信息(含产品规格、数量、单价、总价)及交货要求、支付条款、贸易模式等。
(2)境外销售模式、订单获取方式、定价原则、结算方式、信用政策
公司外销均采取直销模式,即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买断式购销合同或订单,不存在通过经销商或代理商对外销售的情形。公司依靠自身销售团队,通过客户拜访、参加展会、专业论坛、行业协会、网站宣传及上下游同行推荐等方式开拓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境外客户通过邮件方式向公司下达订单。公司采取市场化定价原则,在客户提出采购意向后,公司基于自身成本和合理利润空间向客户报价,经双方协商确定销售价格。
报告期内,公司与外销客户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给予客户的信用账期通常为30-90天,到期后客户通过银行转账、电汇等方式支付货款。
2、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的具体情况,进口国和地区的进口、外汇等政策变化以及
国际经贸关系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1)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的具体情况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等文件的规定,公司出口产品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出口货物增值税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为13%。报告期各期公司增值税免抵退税额分别为1,690.29万元、1,821.06万元、3,302.04万元和2,928.19万元。
(2)进口国和地区的进口、外汇等政策变化以及国际经贸关系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出口国家包括美国、墨西哥、新加坡、英国等。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无源光器件产品需额外加征7.5%或25%的关税。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中越经贸合作,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合理进行战略布局,2018年12月,公司设立越南子公司。同时,越南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签订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等国际贸易协议,越南出口世界多国的商品可以享受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公司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无源光纤布线产品,同时通过自主生产无源光纤布线产品重要原材料光缆实现了无源光纤布线产品的越南原产地化,有效降低了公司产品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公司与主要境外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外销收入占比基本稳定并持续增长,不存在相关政策变化以及国际经贸关系变化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3、主要境外客户与公司及其关联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及资金往来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境外客户与公司及其关联方不存在关联方关系或正常业务以外的其他资金往来。
4.主营业务收入按销售模式分类
报告期内公司全部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直销模式。
5.主营业务收入按季度分类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一季度受春节放假因素影响,公司出货量相对较少,销售收入占比会略低于其他季度,其余三个季度销售收入分布较为平均。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比例分别为68.22%、66.74%、67.85%和73.23%,公司客户群体较为稳定且整体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原因主要为公司所处的光通信行业科技属性较强,且产品主要应用于下游数据中心、电信网络领域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数据中心、电信网络领域建设方、运营方一般都是行业巨头,竞争格局在短时间内比较稳定,长期也属于不断兼并重组、相互整合的状态,下游市场的竞争格局为少数大公司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产业链下游集中为行业特征。报告期各期,公司与前五大客户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发行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拥有发行人5%股份以上的股东以及发行人的其他关联方在前五大客户中均不拥有权益。
公司聚焦于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无源光纤布线产品、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主要客户为国内外数据中心、电信网络领域知名品牌商,包括AFL、Coherent、Jabil、Telamon、CCI、Cloud Ligh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公司与上述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应用到AT&T、Verizon、谷歌、亚马逊、微软、腾讯、IBM、Cadence、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大型品牌企业。公司在销售业务中遵循“大客户战略”,通过与光通信行业大型品牌企业深度合作从而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在光通信行业持续向好、下游光通信设备商集中度较高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光通信行业的生产商,凭借产品和技术优势,与下游大型设备集成商和品牌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较为稳定,故客户较为集中具备合理性,符合行业特征。
报告期内,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稳定,采用市场化定价方式,不存在关联关系。为降低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投入和产品研发,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同时开拓新的客户群。目前公司持续加大对市场的开拓力度,依托全球化智能工厂的布局,不断强化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挖掘增量客户、研发新产品并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业务拓展具有可持续性。
7.营业收入总体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698.38万元、47,535.15万元、61,336.44万元和49,622.81万元,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展及需求的不断扩张,光通信市场需求的增长随之带动光
纤连接器、配线箱等无源光纤布线产品以及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
(2)公司立足于全球无源光器件细分市场,面向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商及电信运营
商提供高端无源光纤布线产品,并向全球知名光模块、通信设备商提供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公司已形成包括AFL、Coherent、Jabil、Telamon、CCI、Cloud Ligh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群,加之技术和工艺优势,公司产品结构不断拓展,产品可覆盖光通信各类应用场景,产品型号多样,能满足客户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3)公司产能提升,出货量和销售规模亦稳步上涨。随着下游需求的提升与应用
场景的拓展,公司订单增加,产能也逐步扩大,主要产品产量及销量的提升,带动了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收起▲
一、主要业务、产品或服务
(一)主营业务
公司聚焦于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无源光纤布线、无源内连光器件及相关配套业务三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光纤跳线、光纤柔性线路产品、配线管理产品等光纤布线类产品以及多光纤并行无源内连光器件、PON光模块无源内连光器件等内连光器件类产品。
公司致力于光通信器件先进制造能力的构建,通过自主研发“亚微米数字化运动控制技术平台”,实现了光器件产品传统手工作业生产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亚微米级别精度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公司在自主研发“亚微米数字化运动控制技术平台”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制造及数字化技术,在十余年来积累的成...
查看全部▼
一、主要业务、产品或服务
(一)主营业务
公司聚焦于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无源光纤布线、无源内连光器件及相关配套业务三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光纤跳线、光纤柔性线路产品、配线管理产品等光纤布线类产品以及多光纤并行无源内连光器件、PON光模块无源内连光器件等内连光器件类产品。
公司致力于光通信器件先进制造能力的构建,通过自主研发“亚微米数字化运动控制技术平台”,实现了光器件产品传统手工作业生产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亚微米级别精度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公司在自主研发“亚微米数字化运动控制技术平台”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制造及数字化技术,在十余年来积累的成熟制造工艺经验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智能化设备的方式,实现了在大规模生产制造过程中高精度光器件产品的高可靠性与高一致性。基于该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实现常规无源光器件产品的大批量自动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公司可以实现亚微米级高精度产品如CPO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光器件产品传统手工作业的生产制造模式所带来的产品精度低、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具备生产出满足当前AI与ChatGPT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的高精度、高集成度、高速率无源光器件产品的先进制造能力。
公司生产的无源光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信与数据中心领域,能够满足电信中心机房内互连(C/O)、光纤到户布线(FTTH)、数据中心内部互连(DCN)、数据中心间互连(DCI)、数通光模块内连、PON光模块内连及通信设备内连等常规连接需求。此外,公司生产的光纤柔性线路产品、硅光无源内连光器件、超工业级无源内连光器件、CPO无源内连光器件等新型光器件产品还能够满足超级计算机内互连、硅光模块内连、超工业级光模块内连、光芯片内连等特殊、高精度应用领域的连接需求。
在光通信器件先进制造能力的构建过程中,公司逐步积累形成了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共“三大类、十小类”核心技术,并将核心技术运用于生产制造的各个关键工艺环节。通过核心技术的运用与先进制造平台的构建,公司核心工艺中精密封装精度最高可达0.5um、精密加工精度可达0.15um、精密测量精度可达0.1um,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满足GR326、GR1435、GR2866、GR1221、GR468、GR449、TelcordiaVZ.TPR9404等行业内一流认证标准。基于深厚的研发实力与先进制造工艺,公司获得了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技术创新奖,成立了广东省多通道高速硅光芯片及光引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凭借与客户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深入交流以及可靠的产品质量,公司与主要客户包括AFL、Jabil、Telamon、CCI、CloudLight、Coheren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应用到AT&T、Verizon、谷歌、亚马逊、微软、腾讯、IBM、Cadence、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大型品牌企业。
(二)、产品或服务
1、公司产品线布局及应用情况
(1)电信领域
基于电信光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种用于中央机房、光纤到楼宇、光纤到户等的光连接无源产品,包括光纤跳线、配线箱、配线盒等。此类产品已通过GR326、GR1435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的可靠性认证。对于光纤到塔
(FTTA)的应用,公司可以提供各类满足室外严酷环境和防水等级要求连接头的线缆产品系列。
(2)数据中心领域
公司能够为全球云服务商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无源光连接产品,产品的应用场景包括长距离传输的数据中心互联(DCI)、中距离传输的数据中心内设备和设备之间的连接(InterRack)、短距离的柜内传输(IntraRack)甚至是光模块和设备内部的光信号传输,如超大芯数光纤预端接布线总成、光纤柔性线路产品(Shuffle)、直连铜缆、多光纤并行无源内连光器件等产品。
2、公司产品战略定位
3、公司具体产品情况
(1)无源光纤布线产品
公司无源光纤布线产品是在电信运营商中心机房内、电信运营商机房到终端用户间、云服务商数据中心机房内及数据中心间为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器件间提供光信号传输通道的产品。具体产品包括光纤跳线、光纤柔性线路产品(Shuffle)、配线管理产品、直连铜缆产品及智能配线管理设备等。其在构建机房内部网络传输体系的同时连接了机房与外部通信主干线路,可实现机房内部、机房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及机房与外部通信网络主干间信息的传输。
(2)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
公司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光模块及通信设备内,用于连接激光器、探测器与光接口,承担着接收外部光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光模块或通信设备内部以及发送调制光信号到外部光纤线路的作用,主要产品包括多光纤并行无源内连光器件、PON光模块无源内连光器件、波分复用无源内连光器件、硅光无源内连光器件。
二、商业模式
公司聚焦于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无源光纤布线、无源内连光器件及相关配套业务三大板块。公司具备与光通信行业相关的技术研发能力,拥有采购、生产、销售、研发必备的人员、场地、设备等资源要素,建立了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与研发体系,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及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无源光器件产品的销售,主要客户包括AFL、Jabil、Telamon、CCI、CloudLight、Coheren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应用到AT&T、Verizon、谷歌、亚马逊、微软、腾讯、IBM、Cadence、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大型品牌企业。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与市场需求,采用直销模式对境内外客户销售。
1、采购模式
公司结合市场情况、客户订单及物料需求,通过展会、专业论坛、行业协会、互联网及上下游同行推荐等方式开发合格供应商。公司将供应商分为A/B/C三大类,并对合格供应商进行审核和绩效评估,根据业务需求优化整合供应链并进行成本管控。
公司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光缆、连接器插芯、连接器散件等,主要采取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模式,依据客户订单需求以及市场信息确定采购计划,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并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公司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准入名录,并根据供应商的企业规模、商业信誉、供货质量、技术水平、成本控制、交付周期、服务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分级评价与考核。公司建立了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和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与国内外主要供应商如USConec、Senko、阳安光电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模式
由于光器件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不同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对光器件产品的长度、光纤芯数、端口类别等参数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公司主要根据客户及订单要求制定差异化的生产计划。在接到销售订单时,公司会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将订单划分为样品(新产品)订单和常规产品订单,评估订单交期、产品工艺难点、需要的工装夹具、设备及物料等特殊要求情况,根据订单的交付要求及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按照生产计划安排生产。
除自主生产外,考虑到部分高峰期时段公司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同时出于总体生产成本管控的需要,公司会将部分附加值较低的组装、包装及外观检验等非关键工序或部分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产品委托给专业的外协单位进行生产,外协单位根据公司提供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并按照公司加工方案及要求进行外协加工。报告期内,公司外协加工采购金额占比较低,外协加工不涉及公司核心工序和技术。
3、销售模式
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与市场需求,采用直销模式对境内外客户销售。此外,公司根据个别境内外客户如Telamon、青岛海信等需求,通过寄售模式销售。公司由营销团队开发客户并获取客户订单,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搭建产品解决方案并向客户交付产品。
经过长期的技术与经验积累,公司在无源光器件领域树立了技术能力强、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品质优异及交付能力强的形象,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公司主要通过客户拜访、参加展会、专业论坛、行业协会、网站宣传及上下游同行推荐等方式开拓客户。公司在基于对行业的调研与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客户面临的具体问题并结合自身产品类别及技术水平提出具体产品解决方案,并向客户交付高精度、高可靠性、高一致性的产品。公司以满足客户开发需求或以自身产品升级与技术突破的方式为客户赋能,帮助客户进行产品、技术迭代的同时为公司导入了新的业务,实现双方共赢。
4、研发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技术中心及研发团队,并采用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研发工作。公司研发类型可分为市场主导型、技术预测型及战略升级研发型三类。其中市场主导型研发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出符合行业及市场最新需求的产品。技术预测型的研发项目,以研发技术中心对行业技术发展的预判为导向,结
合营销部门对行业市场潜在需求的理解确定研发技术或产品的方向。战略升级研发型主要从公司未来长期战略发展考虑,对先进制造方式即智能制造的研发及公司针对未来管理升级而进行的数字信息化研发项目。
在研发项目管理流程方面,研发技术中心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方向并结合市场调研信息,讨论确定新产品研发方向。为保证决策科学合理,确保研发项目切实可行,公司会按照相关标准对计划研发项目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与评审。研发项目立项通过后,由研发技术中心对研发过程、研发进度、项目验收等重要节点进行日常管理,以促进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及研发成果的实现。
三、创新特征
(一)创新特征概况
公司聚焦于光通信领域中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专业技术应用研究。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并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公司向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拥有广东省多通道高速硅光芯片及光引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研发经验积累,公司在无源光纤布线和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后续优化等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发明专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取得的国内专利共89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国际专利共1项,为发明专利;并拥有《Epcom-WMS仓储管理系统V1.0》、《Epcom-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V1.0》两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掌握的无源光纤布线和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封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等核心工艺,其中精密封装精度最高可达0.5um、精密加工精度可达0.15um、精密测量精度可达0.1um。高精密生产工艺保证了公司产品的高可靠性、高精度的特点。为维持公司产品品质稳定,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产品检测体系,自建了多功能可靠性实验室,可按GR326、GR1435、GR1221、GR468及其它标准对生产产品进行材料、机械及环境测试。公司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得到AFL、Jabil、Telamon、CCI、CloudLight、Coheren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国内外一流客户认可。
1、科技创新
公司主要聚焦于无源光纤布线及无源内连光器件两大业务板块,通过研发技术积累,在无源光纤布线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方面,公司已具备光纤跳线、光纤柔性线路组件、配线管理等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在无源光纤布线产品方面,公司开发的光纤柔性线路组件产品创新性地改变了超级计算机领域高密度布线模式。针对客户布线要求,公司分析并设计布线方案,按方案设计在塑胶板上平铺大芯数裸纤,大幅降低了布线安装体积,优化了客户的布线结构。公司光纤柔性线路组件产品最高可达2000余芯,且布线损耗低于0.1dB,产品质量优异。此外,公司已具备配线箱、配线架等成熟光纤布线配套产品,最高配线密度1U可配备144个光纤接口。同时,公司针对电信运营商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增添、更改传输线路的需求,研发出了自动插、拔光纤的智能配线管理设备(SAFE),可有效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提高机房管理效率。目前,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从布线实施到布线管理的一站式光纤布线产品,满足客户各种布线需求。
无源内连光器件是光模块及通信设备中连接外部线路和模块内部有源光器件的核心器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公司已充分掌握无源内连光器件设计、制造技术,并顺应市场需求,逐步开发了多模、单模多光纤并行无源内连光器件、波分复用无源内连光器件、PON光模块无源内连光器件、硅光无源内连光器件等产品,可为光模块及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高速率光器件产品内连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大规模生产用于100G\200G\400G数通光模块的各种无源内连光器件,800G无源内连光器件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掌握了1.6TCPO无源内连光器件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系列产品。公司还掌握了超工业级无源内连光器件的光学、产品、材料及结构设计技术,并开发出配套的制造工艺,相关产品能够应用于各种严苛环境。
基于深厚的研发实力与先进制造工艺,公司获得了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技术创新奖,成立了广东省多通道高速硅光芯片及光引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科技成果转化
在工业4.0时代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突破带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
要动力。为夯实整体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企业数字化发展,国家推出多项有利政策。2022年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努力为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系统数字化程度以及对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或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实施数字化管理,自主研发的EPCOM数字化智造业务平台依据公司业务需求量身定制,与公司运营管理高度契合。该平台打破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孤岛状况,实现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人力资源等各管理模块数据间的互连互通,为公司生产运营提供了新的业态模式。通过数字化智造业务平台,公司各部门管理效率有所提升,协同能力进一步加强,实现了高度协同的运营优势。此外,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引进了工业互联网技术,自研设备能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生产制造全过程的数据自动采集。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公司开发了数字化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公司资产、设备及工装夹具的数字化处理。未来公司将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持续进行数字化改造,努力建设成为数字化先进制造企业。
(三)报告期内研发情况
1、基本情况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技术中心及研发团队,并采用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研发工作,研发技术中心下设智能制造研发部、产品开发部、中心管理部、技术支持部等部门。公司研发类型可分为市场主导型、技术预测型及战略升级研发型三类。其中市场主导型研发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出符合行业及市场最新需求的产品。技术预测型的研发项目,以研发技术中心对行业技术发展的预判为导向,结合营销部门对行业市场潜在需求的理解确定研发技术或产品的方向。战略升级研发型主要从公司未来长期战略发展考虑,对先进制造方式即智能制造的研发及公司针对未来管理升级而进行的数字信息化研发项目。
在研发项目管理流程方面,研发技术中心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方向并结合市场调研信息,讨论确定新产品研发方向。为保证决策科学合理,确保研发项目切实可行,公司会按照相关标准对计划研发项目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与评审。研发项目立项通过后,由研发技术中心对研发过程、研发进度、项目验收等重要节点进行日常管理,以促进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及研发成果的实现。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4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51%,其中本科及以上研发人员占比为48.99%。经过多年研发经验积累,公司在无源光纤布线和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后续优化等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发明专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取得的国内专利共89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国际专利共1项,为发明专利。
公司在光通信领域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技术类别包括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公司持续在提高产品性能、扩大生产产能、提升产品良率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创新改进,在保持现有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及加强研发成果转化。
通过持续的研发技术投入,公司开发的产品可满足行业高端客户应用需求。如公司开发的超大芯数光纤预端接布线总成产品,最大跳线密度可达3456芯,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等场景的高密度布线需求;针对芯片设计与测试领域用的超级计算机,公司开发的高密度无源光纤柔性线路组件产品密度最大可达2000余芯,布线损耗低于0.1dB;针对特殊应用场景光模块领域开发的高品质超工业级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可在极端环境中保持光模块稳定运行。
四、所处(细分)行业基本情况及公司竞争状况
(一)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
1、所处(细分)行业及其确定依据
公司主营业务为无源光纤布线产品、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处行业大类为光通信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C制造业”中的“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17),公司产品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挂牌公司投资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1811通信设备及服务”。根据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所处(细分)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3、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对公司经营发展的具体影响
(1)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2)对公司经营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光器件行业不断出台支持性政策,相继推出《“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文件,以持续深化光纤网络布局,加大5G建设投资,对光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和保障依据。
由于“双千兆”网络建设和5G建设是对我国光通信网络的改造升级,因此其对光器件的传输、性能及质量要求更高,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光器件企业的技术要求,推动行业向高传输速率、高质量方向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公司产品作为光通信网络的基石,其所属的光器件行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4、(细分)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1)光通信行业概述
1)光通信定义及产业链情况
光通信是以光波为信息载体的通信方式,主要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从而实现用户间信息的传递。相较于传统的电信号传输模式,光通信具有更大的传输带宽及传输容量、更低的传输损耗、更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更高的传输质量。经过长期的发展,光通信凭借优异的性能,已成为通信行业主流的通信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电信网络、光纤宽带、汽车电子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光通信网络由光/电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纤光缆等上游产品组合构建而成。其中光器件是由各类光组件组成,根据是否需要能源驱动光器件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需要能源驱动才能发挥器件功效的为有源光器件,如激光器、光收发器、光检测器、光放大器、光调制器等;无需能源驱动即可发挥器件功效的为无源光器件,如光纤跳线、光隔离器、光衰减器等。将光器件与不同功能的光、电芯片密闭封装形成的产品即为光模块。光通信产业中游主要为设备集成品牌商。光设备由光模块和光器件组合构成,其连接光纤光缆后即构成了光通信网络的基本框架,可为下游电信、数据中心领域实现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等作用。
光通信产业链
2)光通信发展现状及行业规模
①光通信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互联网体系的壮大及联网设备的增加,互联产生的数据信息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并尽可能的传输更多信息是驱动信息传输网络升级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电缆传输信号模式以电流为信号载体,铜线为传输通道。该模式因铜线电阻致使信号衰减大导致信号传输距离有限、电信号受电磁干扰情况严重容易出现失真以及高频电流产生趋肤效应导致传输容量受限等缺陷,已无法满足现今数据传输需求。在此
背景下,光通信模式作为电通信模式替代方案,在通信网络中快速铺设覆盖,光进铜退已成为信息建设的潮流,光通信产业实现了迅速发展
②下游建设推动光通信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通信业蓬勃发展,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以及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光通信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2019年后,各国陆续发放5G商用牌照,5G通信技术进入商用元年。根据爱立信发布的2023年《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2023年新增的5G签约数预计将达到6.1亿,较2022年增长63%,全球签约总数将达到16亿。现已实现5G商用的国家,正在完善网络建设,已有多国5G网络覆盖超过半数人口。
从建设区域来看,亚太地区是5G建设的领导者。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建成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到5.61亿户,全球占比超60%。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建成5G基站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6.6%,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如今,数字化已成为各国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5G网络逐步完善。5G已在城市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生态环境、便民服务等诸多场景中发挥作用,推动着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品质。当下5G网络配套的应用设备、平台、软件还未出现质变突破,在相关配套体系成熟后,5G需求有望再次爆发。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此外,数据中心作为光通信行业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近年来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下发展迅速。据国信证券披露数据,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已达到2600亿美元。光通信行业是5G网络建设和数据中心搭建的基础,在下游需求扩张的推动下,其行业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2022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分别为1,200亿元、1,266亿元、1,326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90亿元,2020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5.02%。
(2)光器件行业概述
1)光器件定义及分类
光器件是光通信网络中基础的组成元件,承担着光信号的产生、调制、探测、接收、连接、传导、发送、波分复用和解复用、光路转换、信号放大、光电转换等功能,代表了现代光电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前沿,是光通信网络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由于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速率已接近光速,达到2.0×108m/s,但光器件、光设备的处理和传输速率存在瓶颈,因此光器件和光设备是制约光信号传输的核心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速度、质量、性能水平和可靠性。
光器件根据是否需要能源驱动可分为有源光器件和无源光器件两种,有源光器件负责光信号的产生,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发射、接收光信号等工作;无源光器件负责光信号的连接、传输、调节、相干、隔离、过滤等控制类工作,为光信号传输系统设置关键节点。
2)光器件行业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起,各国科研界兴起研究光通信技术的热潮,如何解决长距离传输信号的损耗问题成为当时学界的主要攻克方向。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指出高纯度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实现远距离光通信。该理论的提出为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光器件作为光通信网络的基础元件,在1975年后在发达国家率先形成产业,我国光器件产业的形成比国外约晚5年。在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光器件行业经历了自主探索期、开放发展期和加速创新期三个阶段。
①自主探索期: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启动有关光器件生产技术的研发。为发展光通信产业,追赶西方国家的前沿技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所通过自主研发,在有源光器件方面,研制出不同波长的波长激光器。在无源光器件方面,为解决长距离光纤连接、分路、开关和波长复用等问题,各研究所致力于全光纤结构和微光学分立器件项目的研究,开发出多模光纤连接器、拼接型和熔融拉锥型的光耦合器和机械式光开关等产品,满足了当时多模光纤通信研究、应用的需求。
②开放发展期: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为争取中国超大体量市场,境外先进工艺、设备及大量光器件产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随着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通信网络建设对光器件的技术要求及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在我国有关单位的努力研究下,光器件在产品类型、技术工艺以及生产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远远不足,我国光器件产品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满足光通信发展需求,优化器件产线工艺,简化器件生产步骤,国内光器件生产企业大力引进国外设备,并发展上游陶瓷套管大批量生产技术。我国光器件产品质量进一步的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也愈发完善。
③加速创新期:21世纪初至今
到世纪交替之初,随着光纤通信应用领域和应用程度的普及以及传输技术的突破,光纤铺设密度成倍增长。传统光器件设备已无法满足新技术产品生产要求,高密度光纤布线则需要器件向小型化、高集成化转型。市场需求与低端产能之间的矛盾,刺激行业加快器件产品的迭代升级。此背景下,国内企业依照微光器件结构研制出可以满足新技术传输要求的密集波分复用器,引进国外新型组装产线将器件小型化。在不断创新自研和引进、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工艺的模式下,我国已具备从光组件到光设备的光通信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据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头部光通信企业在全球光器件、光纤光缆、光设备领域市场占比份额分别为28.1%、41.9%、42.5%。虽然我国已成为光通信产业的主要生产、销售国,但我国光器件技术仍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器件市场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高端器件市场占有率较低,高速率探测管芯、激光器以及相关芯片等高端产品仍需进口。现阶段,中国光器件厂商正在不断向高速率器件领域进发,试图拉近与全球先进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凭借我国产业优势和市场规模的支持,中国光器件厂商在掌握高速率器件生产技术之后,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3)公司细分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升级,各种高速率、高并发、实时性要求高的新业务层出不穷,传统产业及大众生活形式数字化转变加速。4K/VR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出行、高清视频直播、移动餐饮外卖等生活娱乐方式的普及,驱动着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刺激下,网络传输速率需求不断上升,传输网络光纤化稳步推进,信息网络架构持续升级,传输速率已从1M发展到现今的400G。数据流量攀升以及信息网络架构变革推动了光器件行业快速发展。
①信息技术发展和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带动光器件市场发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全球数据需求量呈现几何级增长。同时,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已成为企业或机构管理IT基础设施与应用的重要平台,随着更多和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投入部署,将再次拉动对光通信市场的需求,从而带动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等光组件产品,光纤跳线、配线箱等光纤布线器件产品以及光模块产品的市场需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器件的市场规模为225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光器件市场规模为27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0.15%。
②数通、电信等布线需求推动光纤布线产品市场持续增长
综合布线分为铜缆布线和光纤布线。光纤布线系统是应用于数据中心、电信机房、光纤接入网及智能楼宇等场景的光纤网络通信布线产品,具体产品包括光纤跳线、适配器、光纤配线箱、配线架等。光纤有单模和多模之分,单模光纤主要应用于连接城市节点之间的核心网络、连接各地区的城市网络、连接各家庭或企业的接入网络;多模光纤主要应用于楼宇内综合布线系统的骨干网络或数据中心。由于终端用户在性能上有多元化的需求,光纤布线产品规模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光纤跳线是光纤布线的主要产品,也是公司光纤布线系列核心产品。光纤跳线是从设备到光纤布线链路的跳接线,一般用在光端机和终端盒之间的连接,应用在光纤通信系统、光纤接入网、光纤数据传输以及局域网等领域。根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2024年光纤跳线行业市场现状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3年全球光纤跳线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14.73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38.85亿元,2023-2028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3.89%。
③光模块市场发展拉动无源内连光器件市场增长
光模块(OpticalModules)又称光收发一体模块,是实现光通信系统中光信号和电信号转换的核心部件,主要由光器件(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构成,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光纤通信中的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功能。公司生产的无源内连光器件主要应用于光模块内部连接,为光缆与光模块间提供链接路线,传输光信号,是光模块中的重要无源光器件之一。
随着光通信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带宽需求不断提升,设备集成商和电信及数据中心运营商不断加大对光通信网络和设备投入,从而带动光模块行业的发展,全球及中国光模块市场稳步增长。另外,AI的应用催生了对更高传输速率、更大带宽的网络需求,拉动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同时硅光芯片、CPO技术的应用也使得高带宽密度、低功耗的传输方式成为可能。
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研究显示,近年来DWDM、以太网和无线前传连接的需求激增。2020-2022年期间,居家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对更快、更普遍、更高可靠性网络的需求愈发强烈,促使全球光模块市场在2020-2022年间保持强劲增长。据LightCounting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为10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增加至133亿美元。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中国的光模块市场规模为392.3亿人民币,到2024年将增长至599.3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2%。光模块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带动无源内连光器件市场的发展。
4)行业下游应用市场分析
光器件终端应用领域主要分为电信运营商市场、数据中心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电信市场是光器件最先发力的市场,主要包括5G通信、光纤接入等,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光器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数据中心市场是光器件增速最快的市场,数据流量与数据交汇量的增长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新兴市场包括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和消费电子等市场,是未来有望接替电信运营商与数据中心市场,促进光器件行业发展的潜力市场。电信市场增长驱动力来源于固网接入以及5G需求拉动,数通市场增长驱动力来源于数据流量高速增长以及下游光模块产品快速的更新换代所带来的机遇,两者共同构筑了光器件行业发展的基本盘。
①电信运营商市场
A国外建设情况
电信运营商市场是光器件的重要应用领域,近年来,数据流量大爆发使得光通信网络不断扩大网络容量、增加网络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考虑到用户不断增长的流量
需求,以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光纤接入、基站建设、城域网及骨干网的扩容与升级等都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上述因素使得电信运营商对更高速率的光通信传输技术提出新要求,也给高速光器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速光通信网络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按美国计划,其在2020年实现每个社区(包括学校、医院、政府等)都享有至少1Gb/s的宽带服务,至少有1亿家庭享受下行速率大于100Mb/s,上行速率大于50Mb/s的宽带服务。欧盟建设确定2020年全部欧盟国家宽带接入速率不低于30Mb/s,50%的家庭接入速率超过100Mb/s。而今5G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5G建设成为各国电信运营商投资的重点。据GSA(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全球176个国家和地区的585家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或者计划投资部署5G网络,其中有1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8家运营商已经商用兼容3GPP的5G服务。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信运营商将累计投资9000亿美元在网络建设上,其中超过80%将是在5G上的投资。
B国内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国光器件需求主要源于5G、双千兆建设和数据中心建设等。就5G投资建设而言,2023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5G投资额达1905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45.3%。基站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4.0个,实现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以上的乡镇镇区5G网络覆盖。据工信部目标,计划到2025年底将5G基站数量增至364万个,2022-2025年5G基站建设将稳步推进。
按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逐年增长,从2012年到2023年,上网人数将近翻倍,达到10.92亿人口,上网普及率为77.46%。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更是呈指数增长,从2017年到2023年间流量复合增长率为51.85%。
2017-2023年中国上网人数及网络流量情况
快速增长的网络用户和数据流量对光通信传输网络要求更高,接入网速率的升级是保证我国网络用户上网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双千兆宽带接入情况来看,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36亿户,全年净增4666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6.01亿户,全年净增4756万户,占总用户数的94.5%,占比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1.63亿户,全年净增7153万户,占总用户数的25.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双千兆光网建设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百兆光网和千兆光网建设正在同步推进中,接入户数不断增加。但千兆光网建设周期还较短,截至2022年底,我国千兆宽带接入渗透率仅为15.6%,未来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在我国网络覆盖不断完善并升级的建设规划带动下,光器件需求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②数据中心
根据Cisco可视化网络指数和全球云指数发布的数据,云计算流量增长成为驱动数据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1年全球仅0.2ZB的流量不经过数据中心,占全球流量比例只有0.96%。数据处理量的增大,促进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投资增加。随着海外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恢复,全球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正逐步增加。2022年全年北美四大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合计为1,457.6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5%,资本开支显著增长。其中亚马逊2022年全年资本开支为583.21亿美元,同比增长5.28%;谷歌2022年全年资本开支为314.8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8%;Meta2022年全年资本开支为3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68.00%;微软2022年全年资本开支为247.68亿美元,同比增长6.69%。2023年,北美四大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合计为1,477.17亿美元,其中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资本开支分别为527.32亿美元、320.57亿美元、277.18亿美元、352.10亿美元。随着云计算需求和数据流量的持续增长,全球云基础设施和光网络建设进入新一轮周期。
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趋于平稳,云基建投资增长为长期趋势。国内方面,2022年全年三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为639亿元,其中阿里巴巴2022年全年资本开支为371亿元、腾讯资本开支为180.7亿元,百度资本开支为87.3亿元。2023年,国内三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为565.9亿元,其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资本开支分别为214.7亿元、239.3亿元、111.9亿元。在国内各大云厂商资本开支的驱动下,我国数据中心规模持续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稳步增长,据工信部数据,截止到2022年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650万架,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由于应用场景、数据结构复杂化,数据处理及信息交互更加频繁,对数据中心的规模及功能集成能力要求更高。传统的中小型、分散型数据中心难以满足数据中心厂商提高整体营运效率、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需求,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向集中化、集成化方向发展。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收入达到1900亿元左右,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及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由465.5亿美元增加至820.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9.91%;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由512.8亿元增加至2,470.1亿元,复合增长率29.96%。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国家政策促进及企业需求增长的驱动,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022年9月,《东数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发布,这是我国“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以来,首部算力设施白皮书。“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对光器件行业而言,“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更多数据中心、优化数据中心结构及算力传输速率升级将产生对光模块及光器件产品的大量需求,同时将推动光器件产品向高集成度、小型化、高速率、高密度的方向深化发展。
5)行业发展趋势
①业内企业纵横拓展,行业将持续整合态势
光器件行业单个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有限,行业空间和行业特性决定了行业内超大型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居多。从当前光器件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业内公司初期主要专注于单一细分领域,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市场规模限制,通常会通过内生或外延方式拓展业务。一种途径是横向拓展光器件的业务品类,完善产品矩阵;另一种途径是纵向垂直整合,向上游光芯片或下游光模块延伸。现今,光器件厂商的下游集中于电信运营商和数据中心领域,未来随着以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和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新兴领域需求加速放量,光器件企业或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②FTTx持续建设为光器件行业发展续航
所谓FTTx,即光纤接入网,是光通信网络接入的“最后一公里”,用于连接电信运营商局端设备和用户终端,是电信运营商的机房通信设备到用户上网终端之间的连接,决定了通信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终端用户体验。FTTx接入网采用光纤跳线及配套器件代替部分或全部的电互联模式,通常受到光纤到用户的距离、用户的带宽需求、现有管线资源以及运营维护成本等的约束。FTTx具有不同的建设模式,“x”代表多种可选模式,包含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房间(FTTR)等。目前,全球光纤接入网建设已进入千兆入户建设阶段,随着接入速率提高,FTTR已进入规模部署阶段,国外光纤到户进入新一轮建设高潮。与电信运营商机房和数据中心机房高密度、集中化建设方案不同,FTTx建设场景较为分散,用户基数大、分布广,对光纤跳线及相关光器件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促进光器件行业规模增长。
③技术、材料升级,器件或将迎来新形态
光器件行业近年来材料变化升级趋势明显,有望给行业的竞争格局带来新的改变。在光模块领域,硅光模块发展迅速。就传统光模块来看,其主要采用III-V族半导体芯片、高速电路硅芯片、各类光器件等分立器件封装而成,模块内部还是以电信号模式传递信号。但是,随着未来器件加工尺寸的逐渐缩小,多器件集成将逐渐面临传输瓶颈。而硅光技术“以光代电”,可将光器件与芯片整合至一个独立的微芯片中,使用激光束代替内部电信号传输数据,较之传统光模块具有高集成、高功率及低功耗等优势。
目前,数据中心已从100G、200G互连逐渐升级到400G、800G光互连,1.6T光互连模块已出现样机,更高速率的CPO封装形式也在快速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工具正在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而数据中心的升级迭代、前沿科技产业化的落地均需要光通信网络及光通信产品技术协同及产品实现,光器件产品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④AI与ChatGPT带来巨大算力需求,促进光器件行业快速发展
2022年11月,OpenAI公司发布了ChatGPT(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工具,显示了新一代AI技术变革的到来。2023年8月,百度、华为、科大讯飞、腾讯、抖音等11家公司获批中国首批大模型版号并
陆续向全社会公众开放AI大模型体验服务,国内AI技术发展正在加速推进中。新一代AI技术主要源于底层算法的技术突破,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将要广泛应用于算法“大模型”时代,以AI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席卷全球。随着AI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应用于各行各业的AI大模型开始加速下沉,行业融合应用加快有望进一步快速提升算力相关细分领域如光通信领域产品的需求。全产业正在从信息化、网络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过渡,AI是加速产业升级、数字化应用落地的现象化工具,也是数字时代的“操作系统”,算力基础设施的海量增长和升级换代将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将极大促进光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AI大模型数量增多将催生更多的训练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服务器、交换机,从而拉动光器件产品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伴随着算力需求的提升与网络架构升级,高集成度、小型化、高速率、高密度的新型光器件产品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800G光模块、硅光器件、CPO产品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并将成为光通信行业应对AI与ChatGPT带来巨大算力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
5、(细分)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从产业链来看,光器件上游为光组件行业。光组件作为制造光器件和光模块的必备元器件使用量较大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行业参与者众多。除少数公司(如USConec)拥有较强的自主议价权外,其他光组件厂商议价能力较弱。与光器件配套的光芯片产品近年来逐渐实现国产化,但高端光芯片仍被国外厂商掌握。下游光模块领域参与厂商众多且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一方面光器件产品种类繁多,业内企业所专注的产品领域不同,光器件头部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终端电信运营商和数据中心行业市场集中度高,终端客户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光模块行业企业处在上下游挤压之下,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整体而言,由于终端用户应用环境的不同,对产品的精度、可靠性及技术的先进性要求有不同的等级,行业中厂家间差距相对较为明显,高中低端层次分明。
2、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研发壁垒
公司所在的光器件行业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和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光器件厂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断进行研发创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对行业产品及工艺深入理解,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设计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此外,随着下游通讯运营设备对光通信信息传输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新兴光通讯应用场景的快速涌现,光器件厂商需要投入较高的研发成本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以满足客户快速多变的应用需求。以上要求对新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研发壁垒。
(2)技术和人才壁垒
光器件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技术含量较高,其技术涉及到光学、光电子学、材料科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因此,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在光器件行业中,器件生产正在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器件产品正逐步向集成化、小型化、精细化发展。同时为满足行业发展趋势,需要业内公司具备扎实的行业生产技术与工艺技术,在保证产品低损耗、高品质的同时,扩大产品集成规模。
此外,光器件制造工艺控制对其产品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较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核心管理人员、大量的熟练产业技术工人和合理的企业人才梯队结构,才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光器件产品的高效工艺设计,并利用科学的制造流程实现大型工业化规模生产。这种制造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模式需要相关人才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应用实践,新进入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形成了较强的人才壁垒。
(3)市场壁垒
1)品质认证壁垒
光器件产品认证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管理体系、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认证,且产品认证时间较长、认证难度较高。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和品质需要符合本行业内通用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光器件厂商还需取得客户认可才能获得市场机会,而高端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需要光器件厂商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此外,光器件厂商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时,需要通过出口国市场所需要的专业认证,例如产品出口到欧盟通常需要办理CE、CB和ROHS认证,产品出口美国时,通常需要办理FCC、UL认证,有较高的产品出口壁垒。此外,光器件产品通常需要满足GR326
及GR1435的产品认证才能够进入北美电信运营商领域。
2)客户资源壁垒
光器件为光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产品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通讯运营设备的运行和信号传输。因此,电信运营商在选择光器件产品供应商时,有着较为严格的质量把控环节。此外,由于光器件产品细分种类多且定制化程度较高,下游客户和光器件厂商之间合作交流密切,在光器件厂商获得客户认可后便不会被轻易更换。因此,光器件行业客户黏性较强,新进入者进入下游客户的供应商体系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客户资源壁垒。
(4)运营管理壁垒
光器件行业产品种类多,订单多样且需求量较大。企业需要根据订单所需的产品种类和交付时间,灵活匹配生产能力以及高效处理订单,这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光器件行业厂商需要合理的调控生产能力以尽可能的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此外,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机房对光通信信息传输质量的要求高,高精度产品的生产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需要配备高质量的生产环境及高水平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长期经验积累的过程,由此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运营管理壁垒。
3、行业内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劣势
1、公司的市场地位
无源光器件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电信运营商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电信运营商市场包括5G通信建设和光纤接入网建设等,光进铜退、全光网趋势的加速推动了通信网络建设对无源光器件产品需求。此外,数据流量与数据交汇量的增长促进了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数据中心市场成为推动无源光器件产品规模增速最快的市场。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承接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拥有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等三类核心技术,可生产高可靠性、高一致性、高精度的优质产品。凭借产品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立足于全球无源光器件细分市场,面向全球电信运营商及数据中心建设商提供高端无源光纤布线产品,并向全球知名光模块、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凭借与客户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深入交流以及可靠的产品质量,公司与主要客户包括AFL、Jabil、Telamon、CCI、CloudLight、Coheren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应用到AT&T、Verizon、谷歌、亚马逊、微软、腾讯、IBM、Cadence、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大型品牌企业。
2、公司竞争优势和劣势
(1)竞争优势
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客户、产品、技术、工艺、认证、管理六大维度。在客户方面,公司积累了行业内优质的客户资源,与主要客户包括AFL、Jabil、Telamon、CCI、CloudLight、Coheren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应用到AT&T、Verizon、谷歌、亚马逊、微软、腾讯、IBM、Cadence、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大型品牌企业;在产品方面,公司生产的无源光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信与数据中心领域,重点及新兴产品如光纤柔性线路产品、硅光无源内连光器件、超工业级无源内连光器件、CPO无源内连光器件等新型光器件产品能够满足超级计算机内互连、硅光模块内连、超工业级光模块内连、光芯片内连等特殊、高精度应用领域的连接需求;在技术方面,公司逐步积累形成了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共“三大类、十小类”核心技术,并将核心技术运用于生产制造的各个关键工艺环节;在工艺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亚微米数字化运动控制技术平台”,实现了光器件产品传统手工作业生产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亚微米级别精度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通过自主研发智能化设备的方式,实现了在大规模生产制造过程中高精度光器件产品的高可靠性与高一致性;在认证方面,公司尤为重视产品认证能力,通过自主建设可靠性实验室的方式,对产品执行严格的认证测试,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满足GR326、GR1435、GR2866、GR1221、GR468、GR449、TelcordiaVZ.TPR9404等行业内一流认证标准;在管理方面,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提前进行战略布局,通过技术驱动、业务拉动及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并实现快速发展。
公司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1)客户优势
经过长期的技术与经验积累,公司在无源光器件领域树立了技术能力强、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品质优异及交付能力强的形象,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公司在基于对行业的调研与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客户面临的具体问题并结合自身产品类别及技术水平提出具体产品解决方案,并向客户交付高精度、高可靠性、高一致性的产品。
凭借与客户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深入交流以及可靠的产品质量,公司与主要客户包括AFL、Jabil、Telamon、CCI、CloudLight、Coherent、飞速创新、青岛海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应用到AT&T、Verizon、谷歌、亚马逊、微软、腾讯、IBM、Cadence、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大型品牌企业。
2)产品优势
①质量及可靠性优势
光器件为光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应用于电信网络及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其产品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通讯运营设备的运行和信号传输,因此对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公司光器件产品以外销为主,主要境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和欧洲等地,境外客户对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可靠性要求相对更高。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制造产品,持续构建规范化的产品制造和品质管理体系。凭借着对行业的了解和长期以来对基础工艺的研究,公司能够针对不同使用环境、使用寿命及应用要求对产品光学性能、结构及零部件与材料进行仿真设计,同时进行相应的可靠性实验对产品进行全方位验证。例如,公司应用于特殊应用场景光模块的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可满足在零下55℃到零上120℃使用环境要求;应用于电信运营商传输网络及数据中心机房的无源光纤布线产品可满足在零下40℃到零上85℃使用环境要求,并通过了GR326、GR1435等行业内一流标准的认证;应用于光模块及通信设备的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通过GR1221、GR468等标准验证。凭借着优异的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②产品结构优势
在发展前期,公司主要专注于无源光纤布线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不断开发多芯数、高品质的跳线产品并主要应用于电信网络及数据中心领域,以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随着光器件行业的发展,为满足电信网络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对光器件产品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公司基于电信运营商光纤入户布线领域产品经验开始进行横向拓展,逐步开发应用于电信网络、数据中心、光模块、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
公司生产的无源光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信与数据中心领域,能够满足电信中心机房内互连(C/O)、光纤到户布线(FTTH)、数据中心内部互连(DCN)、数据中心间互连(DCI)、数通光模块内连、PON光模块内连及通信设备内连等常规连接需求。此外,公司生产的光纤柔性线路产品、硅光无源内连光器件、超工业级无源内连光器件、CPO无源内连光器件等新型光器件产品还能够满足超级计算机内互连、硅光模块内连、超工业级光模块内连、光芯片内连等特殊、高精度应用领域的连接需求。
公司产品类别丰富,应用场景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客户从分支光缆接入到机房内部布线规划、机房内部线缆与器件、模块、设备间的连接需求,实现终端客户机房从规划、建设到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解决客户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不同厂商器件间的适配问题。
3)技术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基本发展战略,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较为完善、全面的知识体系。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承担过400G超高密度无源多芯光子连接组件及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多通道高速硅光芯片及光引擎集成关键技术研发等省市级重大课题,同时还拥有广东省多通道高速硅光芯片及光引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研发经验积累,公司在无源光纤布线和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后续优化等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发明专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取得的国内专利共89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国际专利共1项,为发明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研发队伍的建设,不断壮大公司的自主研发实力。2022-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451.20万元和3,405.9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26%和5.55%。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光
通信领域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技术类别包括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公司持续在提高产品性能、扩大生产产能、提升产品良率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创新改进,在保持现有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及加强研发成果转化。
通过持续的研发技术投入,公司开发的产品可满足行业高端客户应用需求。如公司开发的超大芯数光纤预端接布线总成产品,最大跳线密度可达3456芯,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等场景的高密度布线需求;针对芯片设计与测试领域用的超级计算机,公司开发的高密度无源光纤柔性线路组件产品密度最大可达2000余芯,布线损耗低于0.1dB;针对特殊应用场景光模块领域开发的高品质超工业级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可在极端环境中保持光模块稳定运行。
基于深厚的研发实力与先进制造工艺,公司获得了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技术创新奖,成立了广东省多通道高速硅光芯片及光引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工艺优势
无源光器件需要将光纤、光缆与光纤连接器、分支器、透镜或透镜阵列、光纤阵列、无源光芯片、隔离器及滤波片等零部件进行精密封装。利用胶水或其它方式固定后,采用激光或研磨等方式进行精密加工并利用高精密测量设备对产品规格尺寸、光学性能进行测量。无源光器件产品具有种类繁多、升级换代快、定制化程度高、可靠性要求高等产品特点。
针对上述产品特点,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亚微米数字化运动控制技术平台”,实现了光器件产品传统手工作业生产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亚微米级别精度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公司在自主研发“亚微米数字化运动控制技术平台”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制造及数字化技术,在十余年来积累的成熟制造工艺经验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智能化设备的方式,实现了在大规模生产制造过程中高精度光器件产品的高可靠性与高一致性。基于该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实现常规无源光器件产品的大批量自动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公司可以实现亚微米级高精度产品如CPO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光器件产品传统手工作业的生产制造模式所带来的产品精度低、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具备生产出满足当前
AI与ChatGPT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的高精度、高集成度、高速率无源光器件产品的先进制造能力。通过核心技术的运用与先进制造平台的构建,公司核心工艺中精密封装精度最高可达0.5um、精密加工精度可达0.15um、精密测量精度可达0.1um。凭借高精密生产工艺和智能化生产能力,公司具备了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快速出货能力。
5)认证优势
光器件产品认证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管理体系、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认证,且产品认证时间较长、认证难度较高。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和品质需要符合本行业内通用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光器件厂商还需取得客户认可才能获得市场机会,而高端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需要光器件厂商持续提升产品品质。
公司尤为重视产品认证能力,通过自主建设可靠性实验室的方式,对产品执行严格的认证测试以满足行业内一流客户的高质量要求。公司的产品通常需经过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机械冲击试验、恒温恒湿等一系列可靠性检测才能够满足交付要求。通过长期在产品认证能力方面的资源投入,公司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满足GR326、GR1435、GR2866、GR1221、GR468、GR449、TelcordiaVZ.TPR9404等行业内一流认证标准。
6)管理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逐渐打造出一个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公司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光通信行业经验和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凭借对光通信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业界发展趋势的敏锐感知,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较为准确的预判能力,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
例如,在国际贸易争端加剧的背景下,为降低生产成本及满足海外市场需求,保证公司海外业务正常运转,公司提前进行战略布局,通过技术驱动、业务拉动及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并实现快速发展。公司于2020年实现越南生产基地的正式投产,有效避免了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高额关税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此外,为解决光器件产品生产流程中管理复杂性较高的问题及顺应智能化生产的发展趋势、提升各部门之间协作效率,公司管理团队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及生产智能化,自主研发的EPCOM数字化智造业务平台依据公司业务需求量身定制,与公司运营管理高度契合。该平台打破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实现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人力资源等各管理模块数据间的互连互通,为公司生产运营提供了新的业态模式。通过数字化智造业务平台,公司各部门管理效率有所提升,协同能力进一步加强,实现了高度协同的运营优势。
(2)竞争劣势
1)融资渠道尚需拓展
受行业政策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利好因素影响,光通信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公司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市场地位。目前,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股东投入、经营积累与银行借款等,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且融资能力有限。公司现有融资方式及资金实力无法满足公司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车间的智能化改造及新产品大规模量产等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需要拓宽现有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实力,以满足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2)公司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匹配现有业务需求
凭借着生产制造工艺和技术优势,公司产品质量获得了客户高度认可。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客户订单逐渐增加,但公司整体经营规模与国际大型光器件厂商及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现有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扩大公司市场份额,保持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能力,公司需要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3、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情况
(1)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经营情况、市场地位、技术实力比较情况
由于光器件行业产品种类众多,光器件行业内参与厂商通常专注于单一细分领域,在单一细分领域又会涉及多种类的细分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无源光纤布线产品和无源内连光器件两类产品,二者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合计超过90%。结合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类型、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情况,同时考虑企业经营规模及同行业公司数据的可获取性,公司选取了太辰光、天孚通信、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四家同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五、公司经营目标和计划
公司自成立以来,聚焦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在光通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扎实的技术储备和领先的研发优势。公司致力于成为光通信领域中行业领先的无源光器件产品专业制造商,以现有产品为依托,依靠自身技术及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市场需求情况稳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同时改善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继续专注于光通信领域,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从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使公司早日成为全球范围内产业链布局完善、技术先进、专业治理能力强的行业领先企业,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