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集团’)在中国及韩国从事电力的生产及供应,以及电厂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建设及运营。
报告期业绩:
2024年,集团的收入为1,951.3百万美元,较上年度的2,193.0百万美元下降11.0%。来自中国风电项目的收入为687.0百万美元,较上年度的702.4百万美元减少2.2%。有关减少主要由于发电量减少所致。
2024年,来自韩国的收入为909.8百万美元,较上年度的1,151.0百万美元减少21.0%。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韩国燃气项目的加权平均电价下跌及发电量减少所致。
报告期业务回顾:
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到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消费量,加快工业、交通、建筑、农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同时,文件明确以下重点任务:(1)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科学引导工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有序转移,强化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石化、钢铁等领域鼓励低碳氢规模化替代高碳氢,探索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2)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用能清洁化现代化。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3)统筹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与光伏、热泵、储能等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绿电直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展绿证绿电交易和‘绿电园区’建设,提高‘东数西算’等战略工程中的新能源电力消费占比;(4)推动业态融合创新。推进光伏治沙、光伏廊道和海洋牧场等深层次立体化发展;(5)加快试点应用。开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等试点应用,推动光热与风电光伏深度联合运行。在工厂和园区开展绿色直供电试点,推进构网型、孤网运行、自备性质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工程试点。集团的资产组合包括位于中国及韩国电力市场的风电、太阳能、燃气、燃煤、燃油、水电、热电联产、燃料电池及生物质发电项目以及一个储能项目,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分布19个省份、两个自治区及一个直辖市,地理分布广泛,业务范围多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及韩国分别约占集团权益装机容量10,452.4兆瓦的79.3%及20.7%。清洁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即风电、太阳能、燃气、水电、燃料电池及生物质项目)占集团权益装机容量的85.1%;传统能源项目(即燃煤、燃油及热电联产项目)占公司权益装机容量的14.9%。科技创新公司围绕产业链持续发挥新能源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能源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融合带动产业融合和业务融合,以示范项目为牵引,坚持‘价值创造’导向,推动新能源引领的绿色发展模式创新,加强绿电运维数字化系统建设,把握海风海光创新发展主动权,积极发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等方面,加快成果转化服务市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
绿电运维领域:开发智能化运维装备,打造高效率、高可靠的电站运行能力,实现电站的无人值守。应用智能化分析与预测工具,实现电力市场交易利益最大化,著力推进陆上风电场、海上风机设备数字孪生体、无人值守光伏电站等示范项目。
海风先进技术集成工程:以建设海洋强国,服务能源安全,打造海风发展重大战略支柱为目标,稳步推进平价海风、浮动风光、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工程示范,积极推动国内首个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深水海上光伏项目-山东省招远海上固定式光伏科技示范项目,形成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深水海上光伏项目施工的成套工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海上光伏施工经验,助力公司大项目开发。
储能领域:以发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为宗旨,聚焦安全性、高效性及经济性,围绕电化学储能、熔盐储能、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领先技术,开展液流储能、储热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推动公司储能业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公司凭藉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安全健康监控平台,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予‘国家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首批集团级平台典型试点示范单位’。
业务展望:
可再生能源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支撑,是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载体,发展前景广阔。在‘双碳’背景下,公司全面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公司紧跟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基本战略,聚焦重点区域,持续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超前谋划‘十五五’时期新发展路径。充分整合资源,推动对外合作,创新开发模式,突破发展瓶颈,制定完整、科学、精准、具有前瞻性的高质量发展战略。2025年是攻坚‘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实现全年工作开门红、开局稳、步步高,意义重大。公司全面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竞争力,牢牢把握‘六个聚力’,切实做到‘六个确保’,高质量完成公司‘十四五’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聚力强根固魂,确保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聚力发展攻坚,确保投运目标全面实现持续加大项目开发力度,精准布局优质项目。以投运目标为导向,高效统筹资源调配,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著力抓好项目建设程序控制,为打造更多精品项目奠定基础。
3.聚力精益管理,确保经营业绩保持优秀水平着力提高设备稳定性,积极推进智能化升级。持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交易核心能力,久久为功做精电力营销。做实降本增效,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创造水平。
4.聚力创新突破,确保科技研发结实果见实效坚持以公司需求为导向,抓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生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推动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
5.聚力深化改革,确保组织活力动力充分激发坚持问题导向,圆满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动组织管控体系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公司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