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
集团从事各类茶产品的销售及营销以及产品理念、口味及包装设计的开发。
报告期业绩: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销售茶叶、茶食品及茶具。集团的收入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734.1百万元减少9.9%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562.6百万元。
报告期业务回顾及展望:
于2024年,全球经济继续面临通胀上升、地缘政治紧张、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多重风险。在宏观环境下,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及措施,聚焦扩大内需并激发消费潜力。消费市场持续缓慢复苏。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健康以及便捷性的关注日益增加,消费决策趋于理性,专注具备价值的产品,并同时注重质量和实际性需求。
于2024年,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1,562.6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9.9%,并录得年度溢利人民币138.9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34.9%。集团年度收入减少主要由于受全球多重因素影响的消费市场疲软及整体经济状况所致。
于2024年,集团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发挥供应链优势,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巩固市场地位。集团已举措促进营运效率,包括继续扩大其网点,积极推行客户积分卡,巩固及发展客源,加强行销企划文案的推出,以及对员工的教育训练,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同时控制各方面的费用开支。
1.领先的品牌定位。公司先后荣获福布斯颁发的‘2024中国茶行业“年度企业”’及中国茶品牌价值评价工作组颁发的‘2024中国茶企业品牌TOP10’称号。公司于2013年至2024年期间每年均获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2024年度茶叶重点(原百强)企业’及‘中国茶叶行业综合百强企业’称号。公司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为‘茶业常青藤企业’、‘2024年度茶叶综合竞争强力企业’、‘2022年度茶业市场竞争力标杆品牌’、‘2023年度综合实力引领茶企业’及‘2023年度重点茶企’。
根据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的数据,天福入选2019年度中国茶叶连锁店品牌力指数第一名,‘天福’品牌是中国茶产品消费者中品牌认知度最高的品牌之一。公司亦分别获漳州市政府授予‘漳州老字号’、‘漳州市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试点单位’、‘第二届漳州市政府品质奖称号’及获漳浦县政府授予‘2022年度突出经济贡献企业’。董事会董事长李瑞河先生于2020年11月获得杰出中华茶人(终身成就)荣誉称号并被中国茶叶协会和中国茶产业联盟评为2022年茶叶行业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集团的茶月饼已从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获得‘金牌月饼’及‘中国名饼’荣誉称号。
集团的茶月饼亦获得2019年中华月饼品质一等奖和2022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月饼节‘金牌月饼’及‘中国名饼’荣誉称号。凭着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及在市场中超过25年的知名度,集团认为其在品牌传统中式茶叶市场继续把握领先市场份额方面十分有利,并等待市场复苏
...
2.调整销售网络。在中国当前经济条件下整体消费下降的情况下,集团已提高中国批发销售及分销商门店的比例。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共拥有1,349家自有及第三方零售门市及专卖点,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1,377家。
3.调整各茶产品种类及开发多样化的产品线。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调整其茶产品种类,提升性价比高的产品比例。集团亦设立了美食研发部,开发多样化的传统美食,如猪肉酥条、银耳羹及即食燕窝等。
4.保持合法合规。茶叶及茶食品行业在中国受到严格监管,其中包括产品审批、产品加工、调配、制造、包装、分类、分销以及销售及维护制造设施,而集团一直遵守适用于集团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包括中国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条例、食品销售许可条例、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及劳动合同法等。集团亦须于制造过程中遵守污水及固体废弃物排放的中国相关法律及法规(要求集团就排放物的处理及处置向政府机关取得若干批准及授权)。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实行更严格的环境法规,集团或需投资更多的未来环境开支,以安装、更换、升级或补充污染控制设备或作出营运转变,藉此限制任何不利影响或对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以遵守新的环境法规。
5.保证食品安全。集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多个质量检测程序,以确保符合有关当局颁布的适用质量规定。于2015年10月,集团就其蛋卷及糖果生产线以及相关辅助领域取得资格证,达到美国烘焙学院的首要食品安全计划的综合标准。同时公司也在各个工厂陆续推行一品一码防伪追溯体制。集团的龙井茶产品被选定为依据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研制的龙井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原料。公司亦荣获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授予的‘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及‘全国消费者质量信誉保障产品’奖项。
6.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集团一直与客户及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供应商购买总额约占集团购买总额的20.6%。集团透过保存供应商审评记录,并按照供应材料的质量、价格、满足需求的能力及交货准时程度将彼等按递减的基准分级,小心审慎地挑选供应商,以确保原材料及包装材料的质量。集团五大客户收入约占集团收入总额的1.8%。授予五大客户的信贷条款与授予其他客户者一致。五大客户随后于信贷期内结算贸易应收款项。过往,集团依赖向第三方零售商所作销售,预期第三方零售商对销售网络依旧重要。倘第三方零售商未能成功营运或集团无法维持与该等零售商良好的关系,集团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自2008年起,公司已从第三方零售商收购许多零售店及专卖点,并运营自有零售门市及专卖点。为保持良好的客户服务,集团设有客户服务热线,处理一般服务查询并确保及时回应所有客户问题。集团的内部政策规定所有投诉应立即上报并解决。倘通话过程中未能解决有关投诉,则客服代表应及时将该投诉向投诉客户所在地区的地方销售处汇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产生有关该等投诉的重大成本,且并无任何重大产品召回的记录。
7.环境、社会及管治(‘ESG’)事业。公司获得2022年度‘ESG港股日常消费行业最佳实践奖’。公司于2023年的ESG评级分布(饮料)中排名第四。
于2024年,集团计划继续调整及优化其自有零售门市及专卖点网络,包括自有及第三方零售门市及专卖点、挖掘现有自有零售门市及专卖点的盈利能力及最大限度调动第三方零售商的积极性。
特别是,集团计划:
1.继续调整及优化零售网络。集团将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势态进一步调整零售门市及专卖点,包括自有及第三方零售门市及专卖点。作为此目标的一部分,集团计划在经甄选城市繁华商业区的人流密集的街道识别、建立及保留新的零售门市以及在受欢迎的大型购物中心设立专卖点,积极向三、四线及较小的城市渗透网点,同时发展质优的经销商来提高其茶产品销量。为了吸纳更多偏好于网上购买茶产品的客户,集团继续透过其附属公司(即厦门天钰商贸有限公司)推广网络销售。集团将继续留意其他建立多渠道销售及分销网络的机会,使集团的市场知名度广泛提升,并深入中国不同地域,继续迅速扩展销售。消费者线上消费黏性显著增强。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持续助推线上消费提质升级,线上线下加速融合,餐饮外卖直播带货、‘到家’服务等新兴消费模式加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呈现向多元化、个性化、理性化发展的趋势。消费两极分化,高端与平价产品均有市场。集团秉持基于价值的营销策略,持续深耕线下及线上多元化的渠道,秉持匠心研发产品,坚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继续提升公司品牌的声誉和客户认知度。集团计划透过有目标的营销及推广活动来维护及推广其较高的品牌认知度。作为该等推广活动的一部分,集团计划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进一步努力推广其产品及品牌以及积极开办茶具展、普洱茶展、新茶上市品鉴会、茶艺教学活动,促进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互动,以维护及推广知名的‘天福’品牌。同时集团计划继续向客户推广一项经提升奖励计划来鼓励持续业务关系及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3.继续在茶相关产品方面开发新概念。集团认为,全面的产品组合将有助于维持其领导品牌地位并与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及趋势保持同步。为此,集团将继续开发茶产品及相关延伸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创造流行,引领潮流。集团附属公司厦门天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放牛斑’商标提供茶类饮料(包括奶茶)。集团将进一步留意机会并在机会出现时扩大其于其他茶产品的市场份额。
4.提高加工及分销效率和效力。集团目前在福建省拥有两处及在四川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贵州省各自拥有一处茶叶包装设施,并在福建省设有两处以及四川省设有一处茶食品生产设施。
集团已自2012年起实施全面整合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收集零售门市的实时销售及存货数据。集团拟继续适当实施及使用ERP系统,以简化分销操作及完善资料收集,令集团更高效及有效地计划加工日程安排、管理资源及监控销售及存货资料。
5.透过增加加工设施数量扩大产能。集团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购入土地用于建设白茶包装设施。
集团计划在适当收购机会出现或可购得适当建设地点时,通过扩大产能的方式迎合茶叶及茶相关产品需求的未来增长及预期增加。集团在中国各地设立战略性的生产设施,从而优化采购成本。
于2024年,集团内外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及变动为集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加强了董事会、管理层及雇员的规划、管理及运营能力。这些经验将有助集团面对及克服未来之挑战。公司得以持续发展,有赖于有关各方的支持和努力,包括客户、供货商、业务伙伴及股东,特别是集团全体员工的努力及贡献。
展望未来,集团的首要目标为藉助其强劲的市场地位及销售网络以及中国茶叶市场预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展其业务及增加其市场份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