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务和新能源产业运营。

  • 产品类型:

    电网智能化产品、光伏发电服务、电子电源产品、电力施工服务、新能源充电服务、新能源储能

  • 产品名称:

    电网智能化产品 、 光伏发电服务 、 电子电源产品 、 电力施工服务 、 新能源充电服务 、 新能源储能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电线、电缆经营;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工器材制造;电工器材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工程管理服务;电池销售;太阳能热发电装备销售;太阳能热发电产品销售;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机械设备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线、电缆制造;电气安装服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供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发电量:光伏发电项目:萧县熠冠萧县新庄20MWp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千瓦时) 1108.97万 - 1213.71万 - -
产量:其他(台) - 21.83万 - - -
产量:电力系统(台/套/只/个) - 21.82万 - - -
产量:轨道交通(台/套/只/个) - 1.70万 - - -
销量:其他(台/套/只/个) - 21.92万 - - -
销量:电力系统(台/套/只/个) - 21.90万 - - -
销量:轨道交通(台/套/只/个) - 1.70万 - - -
其他产量(台/套/只/个) - - - 20.63万 18.59万
其他销量(台/套/只/个) - - - 20.57万 24.12万
电力系统产量(台/套/只/个) - - - 20.36万 16.85万
电力系统销量(台/套/只/个) - - - 20.42万 20.20万
轨道交通产量(台/套/只/个) - - - 1.53万 1.40万
轨道交通销量(台/套/只/个) - - - 1.57万 1.47万
发电量:光伏发电项目(千瓦时) - - - 6323.28万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1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8亿 14.31%
第二名
5840.71万 3.52%
第三名
5735.50万 3.46%
第四名
5550.44万 3.34%
第五名
4179.75万 2.5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7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9亿 9.78%
第二名
7534.51万 6.21%
第三名
3337.09万 2.75%
第四名
2406.24万 1.98%
第五名
2389.38万 1.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1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613.86万 5.80%
第二名
4393.01万 3.35%
第三名
4073.96万 3.10%
第四名
3337.60万 2.54%
第五名
3111.40万 2.3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9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727.31万 4.60%
第二名
2870.01万 3.54%
第三名
2268.27万 2.80%
第四名
2125.62万 2.62%
第五名
1911.97万 2.3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159.50万 5.98%
第二名
2780.56万 2.70%
第三名
2566.48万 2.49%
第四名
2148.90万 2.09%
第五名
2138.86万 2.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4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432.23万 4.40%
第二名
3266.05万 4.18%
第三名
2452.28万 3.14%
第四名
1862.85万 2.39%
第五名
1835.95万 2.3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7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995.27万 9.47%
第二名
4750.88万 5.00%
第三名
2447.81万 2.58%
第四名
2273.04万 2.39%
第五名
2202.01万 2.3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167.6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5.0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752.26万 4.52%
第二名
2133.70万 3.51%
第三名
1610.31万 2.65%
第四名
1408.30万 2.32%
第五名
1263.10万 2.0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4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739.71万 8.36%
第二名
2166.11万 2.34%
第三名
2143.72万 2.32%
第四名
2089.88万 2.26%
第五名
2046.15万 2.2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3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281.07万 6.62%
第二名
2706.31万 5.46%
第三名
1496.54万 3.02%
第四名
1380.66万 2.79%
第五名
1225.30万 2.4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发展格局仍为“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新能源综合服务”。  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板块,公司专注于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持续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及工矿企业等核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精进生产与管理,继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新能源综合服务板块,公司聚焦于光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三大领域,具体业务主要包括光伏项目EPC、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制造与充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储能及储充产品的研发制造、储能及光储充项目EPC,服务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工商...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发展格局仍为“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新能源综合服务”。
  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板块,公司专注于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持续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及工矿企业等核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精进生产与管理,继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新能源综合服务板块,公司聚焦于光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三大领域,具体业务主要包括光伏项目EPC、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制造与充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储能及储充产品的研发制造、储能及光储充项目EPC,服务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工商业高耗能企业等。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储能系列产品生产与销售应用、精进光储充融合技术、精细EPC项目管理与高质交付,以满足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2、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1)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板块
  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是公司长期专注的主营业务、发展根基。产品主要包括中压配电柜、预制式电缆附件、高低压成套设备、箱式变电站等一次设备,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开关、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等一二次融合产品及预制舱式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广泛应用于城市及农村配电系统、铁路电力系统、发电厂及工矿企业配电系统、社会基础设施、医院高校及高端楼宇等。
  (2)新能源综合服务板块
  1)光伏项目EPC
  在光伏发电这一绿色能源的核心领域,公司业务精准定位于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发电系统,报告期出售子公司上海熠冠持有的部分光伏电站自持资产,集中资源全力聚焦主营业务。
  子公司中能祥瑞为公司光伏项目EPC业务的运营主体,其拥有完善的资质体系与丰富的项目经验,可为客户提供可行性研究、合同洽谈、方案设计、物资采购、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并网发电、运维等项目全过程服务。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公司业务涉及充电桩的制造及充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
  充电桩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公司推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充电产品,包括直流快充与交流慢充充电桩,以及面向未来的储充一体化与充电机器人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充电场景需求。
  充电站投资建设运营:经前期充分调研,合理、精准选址,公司自主投资、建设、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布局,为用户提供不同场景下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获取充电服务收入。
  (部分产品图)
  3)储能领域
  储能系列产品:目前公司已拥有阳台光储式便携电源S2500、阳台光储式便携电源S1000、面向发电侧的储能系统、面向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柜等多款新能源储能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技术创新,深入推进储能相关监测、管理系统等产品的研发,赋能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部分产品图)
  储能EPC、光储充EPC:依托公司在传统输配电设备领域的深厚基础与新能源业务的协同发展,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与EPC等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储能及光储充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维护的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服务,为电力行业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3、经营模式
  (1)智能电气设备制造
  公司智能电气设备制造业务的经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福建中能与武昌电控。福建中能与武昌电控均已构建了独立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以客户订单为驱动,定制化设计技术方案,精准编排生产计划,及时交付产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高效推动业务发展。
  研发设计模式:公司输配电产品研发根据市场的需求立项开发,首先对市场需求评估,研读分析产品涉及的各类标准,开发设计适合公司实际情况并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采购模式:输配电设备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类化工原材料、电气元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公司设置供应链中心,统筹管理原材料的采购与供应商关系。通过综合评估价格、质量、企业实力等因素,公司与优质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高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生产模式:公司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等行业大客户,因客户所在地的输电量、用户情况、配电方案、智能化等方面需求差异,公司配电产品采取“订单导向,灵活生产”的策略。对于特定订单,公司实施“以单定产”,依据和客户确认好的技术方案、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确保产品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对于通用原材料或半成品,公司实施“计划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销售模式:公司智能电气设备目前主要通过直销方式完成,通过投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并逐步拓展多种销售模式,以应对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公司已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与销售服务体系,确保产品从研发到交付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客户要求。
  (2)新能源综合服务
  1)光伏电站EPC
  a.采购模式
  公司光伏电站EPC业务采购主要包括设备、材料采购及施工作业采购。
  设备、材料采购:中能祥瑞光伏电站EPC业务采购的设备及材料主要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光伏支架、电缆、升压站设备等。设计部门提交的设计方案经客户评审通过后,设计部门与该项目负责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及合同要求确定合同中所需设备及材料采购种类与规格,并提交采购申请至采购部。通过询价、邀标等透明方式,从合格供应商中精选出最优合作伙伴,确保项目所需物资的质量与成本效益。
  施工作业采购:中能祥瑞结合光伏电站EPC项目内容和实施计划,根据资质、过往业绩、资金实力及质量、工期和安全管控能力等方面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确定入围供应商,继而通过询价、邀标等方式确定最终采购单位。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施工全过程安全、质量和进度控制与管理机制。
  b.生产模式
  合同签订后,中能祥瑞组织各专业人员成立项目团队。项目经理召集各专职人员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技术和经济进行全面策划。从项目启动到施工完成,公司实施全链条精细化管理,通过二次优化设计、科学施工计划、严格现场管理以及专业检查验收,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c.销售模式
  公司光伏电站EPC业务采用招投标与战略合作并重的模式,通过精准的项目评估、高效的标书制作以及紧密的客户关系维护获取订单。同时,公司积极寻求与国家、地方大型能源集团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优质项目资源。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主要包括充电桩的制造和充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
  充电桩的制造:按照公司传统电气设备的采购生产体系完成制造,通过向客户销售电动汽车充电桩、储充一体机、移动充电机器人等产品获得收入。
  充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公司主要采取直营、战略合作的模式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投建运营业务,为用户提供不同场景下的充电服务,获取充电服务费。直营:公司综合考量当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基数、充电需求、周边交通及区域配电能力,合理选址,独立自主投资、建设、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收取充电服务费。战略合作:鉴于新能源公交车稳定的充电需求,公司积极拓展优质公交公司客户,与河北邯郸公交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其管辖的站点进行充电场站的投资建设,公司享有充电站的运营权,获得充电服务费。
  3)储能业务
  公司储能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按照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柜、便携式储能电源、移动储充机器人、储能相关监测及管理系统不同的产品由不同子公司等单位分工进行有序开展。储能产品的制造主要按照现有的电气设备的采购生产体系完成。
  储能EPC、光储充EPC以中能祥瑞为主要经营主体组织实施,按照光伏EPC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设计、采购、施工、维护的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服务。公司其他储能相关业务子公司辅助运营。
  4、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务
  公司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务主要系输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上述业务所属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细分行业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82)。
  1)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简介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包括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和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等细分行业。公司主要产品属于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业范畴,上游行业为化工、有色金属、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绝缘件,下游行业为电力行业,主要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内的电力系统和工业企业、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商业地产及居民住宅等用电企业。
  2)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2024年发展概况
  a.全国社会用电量依旧保持增长,持续带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需求
  电力行业系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国防事业以及人民生活电气化提供所需的电气设备的重任。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社会用电总量依旧保持上涨的稳健态势,能源消费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约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约为4.4万亿千瓦时。输配电网是电力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电力需求的增长直接带动输配电网的建设,进而拉动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需求。
  b.电网投资整体上行,增强电网设备增量确定性
  电网和基础设施主要由国家投资主导,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总体增长趋势相对稳定。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441亿元,同比增长2.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电力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速,国家在推动电力系统升级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随着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介入电网,电网基础设施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领域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有力支撑。
  随着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对电力的需求也在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电力设备需求的增长。此外,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网的消纳能力提出了挑战,不仅促进了国内外电网的配套建设和升级,也加速了设备的更新换代,全球对电网投资的需求呈现出积极的趋势,加强了电网设备增量需求的确定性。
  c.海外对电力设备的需求也在增长,电力设备出口市场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的能源转型浪潮中,全球能源全方位向清洁能源转变,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海外欧美国家迈入电网系统建设新周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智能电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对老化电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正在成为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电网建设也在蓄势待发。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电网建设不仅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要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同时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寻求通过政策改革和国际合作来吸引投资,推动电网的现代化。
  海外对电力设备的需求的增长为国内电力设备出口带来了重要的出海发展机遇。
  d.铁路轨道交通领域:增量需求仍稳定释放、启动国际化步伐
  2024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3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同时,新开通的铁路线路总长达到979.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增运营线路总长度为194.06公里,包括地铁、市域快轨和有轨电车。铁路、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还催生了电气设备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智能电气设备行业因此迎来了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远动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电缆接头测温装置等核心产品,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攀升。
  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实施,为中国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国际合作的广阔平台。中国铁路凭借其在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铁路建设,推动了中欧班列等跨国运输网络的不断扩展和优化。这些合作项目也为智能电气设备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
  1)光伏行业:维持增长态势
  装机容量情况: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在装机数据、招投标项目等方面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家能源局发布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68%。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49.6GW;工商业新增装机37.03GW;户用光伏新增装机15.85GW。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亿千瓦,同比增长52%,其中集中式光伏4.03亿千瓦,分布式光伏3.1亿千瓦。
  光伏EPC招标情况:光伏装机容量保持增长的发展态势之下,带动光伏EPC招标规模的扩大。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核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等电站开发商在全国各地开启超94.6GW光伏EPC招标,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21.6%。其中,集中式电站规模达到54.7GW,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含整县)29.4GW,整县分布式6.1GW、大基地3.39GW,海上光伏964.7MW。大型企业有序推进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开发势头强劲。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探、产值下降等多重挑战,正步入一个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公司光伏电站EPC业务也面临着中标价格下滑的挑战,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及公司自身在电力行业具备的供应链、用户资源、产业链协同、项目管理、成本把控等优势,公司积极通过多方措施应对行业变革,最大程度降低行业变革带来的不利影响。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充电桩市场需求缺口依然显著
  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市场齐头并进。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增长速率持续保持高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472万辆,2024年1-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92.9万辆与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与32%。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充电设施增量达到164.7万台,同比上升14.2%。截至6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累积至1024.3万台,同比增长54.0%。
  从桩车配比来看,上半年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增量比为1:3,表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正逐步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相匹配,但鉴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充电桩市场需求缺口依然显著。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以更好地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3)储能行业
  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行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持续蓬勃发展。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4.6%,东北地区0.4%。政府出台系列鼓励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储能项目的补贴、电价优惠、并网优先权等多个方面,为储能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4年上半年,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储能项目招标量增长,项目兑现度显著提升,整体市场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储能技术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将不断提升,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扩大。
  5、市场地位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配电设备制造及新能源领域展现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凭借深厚的研发底蕴与市场沉淀,不仅巩固了传统输配电设备的市场领先地位,实现了相关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更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上不断突破,构建了集硬件研发、软件开发、先进制造及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平台体系,引领行业技术前沿。
  同时,公司积极跟随国家能源转型趋势,业务由“智能电气设备制造”升级转型为“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新能源综合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能源需求。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公司不断加速构建更加完善的业务生态,通过板块间的紧密联动与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巩固并提升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6、业绩驱动主要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新能源综合服务”双轮驱动业务格局,齐抓共管战略的制定与战术的执行。战略上,重点深耕现有增长领域,持续开拓新兴业务市场,高效交付、高效服务;战术上,紧跟行业趋势,凝聚品牌、产品、团队合力,突出精细化管理,同心聚力,合势而上,促进公司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板块持续稳步增长,新能源综合服务板块再结硕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14.96万元,同比增长28.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6.30万元,同比增长10.77%。业绩驱动主要因素如下:
  (1)智能电气设备制造业务:营收盈利双增长,稳中求进促发展
  智能电气设备制造是公司长期专注的主营业务、发展根基。报告期内,通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数智化制造工作,公司巩固了在智能电气领域的领先地位,业绩实现稳定增长。公司智能电气设备销售市场主要面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及工矿企业大客户等核心客户。各细分市场发展情况如下:
  1)电网市场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始终是公司电力设备“两网”主战场。2024年上半年,公司如期交付2023年在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区域中标的项目。同时,公司始终将“聚焦”作为核心策略,紧跟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步伐,敏锐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凭借突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中标了“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次物资协议库存公开招标采购、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次物资协议库存公开招标、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次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采购”等重大项目。
  2)轨道交通市场
  中能电气全资子公司武昌电控以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为愿景,践行“用户导向、创新驱动”的企业价值观,致力于轨道交通领域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涵盖箱式变电站、电抗器、高低压成套等。近年来,武昌电控业绩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在国内电气化铁路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武昌电控依托精益制造与工程设计施工维护能力,以专业实力和项目交付的卓越表现,实现了市场拓展与业绩的稳步增长。武昌电控2023年中标业绩卓越,2024年上半年陆续成功交付关键项目。同时,依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继续维持高中标率,中标额较去年同期实现了稳步增长。
  a.深耕国内市场,市场地位实现巩固
  依托于精益制造与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的专业能力,武昌电控在2024年上半年陆续交付“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山西段国铁集团管理甲供物资、杭温铁路箱式变电站采购、新建包头至银川高铁包头至惠农段(内蒙段)站改及还建四电工程”等关键项目,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武昌电控深耕国内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标额持续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标“2024年铁路建设项目国铁集团管理的甲供物资第二批次新建巢湖至马鞍山城际铁路、新建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河北段、新建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雄保段工程、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南京枢纽(江北地区)和南通地区工程、新建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站及站区工程、上海局上铁建工(浙铁)浙江海港义乌枢纽港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金甬铁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工程变配电设备”等多个项目,进一步凸显武昌电控的深厚实力,其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b.紧抓海外市场新机遇,努力构建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实施,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中国凭借在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的领先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铁路建设,推动跨国运输网络的扩展和优化,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为智能电气设备行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武昌电控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放眼国际市场,进行前瞻性的业务布局。充分调研海外电力设备市场规模,深入分析海外电力设备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市场机遇与面临的挑战;组建团队,与中国中交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携手,共同走进马来西亚、几内亚等市场,精心组织项目的投标工作,努力构建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2)新能源综合服务:优化业务结构、持续勇拓市场
  1)光伏业务
  a.出售部分光伏资产、优化业务结构
  报告期内,公司将持有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熠冠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暨旗下子公司合计持有的33.63395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对外转让,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盘活存量资产,集中资源聚焦公司主营业务,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b.积极勇拓市场,保障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光伏、储能、光储充EPC主要经营主体的子公司中能祥瑞,在资质、团队、项目经验等方面均具备显著的优势。凭借对新能源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电力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劣势,经前期沉淀,中能祥瑞2024年持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组织实施了连云港徐圩新区增量配电网储能项目、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红泥井200MW光伏区B标段项目、重庆浩誉实业有限公司2.5MW/5MWh磷酸铁锂储能项目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能力。
  2)储充产品推进:立足基础,稳步拓展
  定位于便携式储能产品和市场的子公司北京思拓,在2023年扎实立足技术与实力的基础上,2024年,重点推进加强市场推广工作。加速“光储+”出海,携领先的光储充一体化创新产品、家庭智慧电力解决方案,积极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览会等前沿的国际性展会,积极挖掘海外商机;持续全面拓展“线上与线下”多元销售渠道,完善独立站、第三方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三位一体的渠道布局,实现专业化运营与本土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体系的构建,优化人员结构,致力于海外新兴市场的拓展。2024年上半年,北京思拓成功落地多个订单,与多个意向客户建立稳固的业务联系。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数智化储充产品及智慧储充系统解决方案的子公司中能聪聪,2024年持续专注于产品技术研发及产品市场拓展。继续推进智慧充电管理运营平台、“聪聪充电”移动式智能充电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工作,推出小聪移动储充产品S140新品,丰富移动储充产品类别,全面拓展静态交通储充场景中的多元化应用,为用户提供经济、绿色、柔性的数智化充电服务。市场拓展上,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市场铺设,积极参加“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海国际CPSE充换电展”等国内外各大展会;在全国多地示范性项目落地应用,为用户带来灵活便捷的充电体验,有力提升公司移动充电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度。
  在国家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公司紧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上半年持续发力能源管理提质增效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及电能质量监控终端、EMS能源管理系统等产品的研发、试验、项目试点、市场推广等相关工作,为加快国家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拥有卓越的创新研发能力
  公司专注于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二十多年,经过长期的沉淀累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自主研发了C-GIS环网柜并在国内率先推出,在国内首先成功开发电气化铁路单芯电缆专用组合式电缆护层保护器,积极推动中压电缆附件国产化进程。近年来公司不断跟踪行业发展趋势,持续聚焦产品的技术升级,产品应用电压由中低压向高压延伸,应用领域由配网侧向发电侧延伸,不断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产品研发中心,配置了现代化的软、硬件,拥有专业的科研队伍,不断创新,持续研发出更加智能、品质卓越、满足电网发展的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系列产品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型式试验和认证。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国家驰名商标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
  为持续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公司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对新领域、新产品、新工艺的探索和创新。并于近年来加大光伏、储能和充电桩新能源领域的投入,通过深挖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完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引入能源、电力电子等相关行业专业人才,构建的研发团队专业结构齐全,核心骨干成员来自国内知名院校,拥有大型企业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项目研发和团队管理经验。卓越的科研团队助力公司整体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2、公司拥有优秀的营销团队及丰富的客户资源
  公司管理团队核心人员长期从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资深的电力行业输配电领域研究经验。经过不断的优化,公司已组建了一支富有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团队,长期专注于电力系统内的销售工作,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销售渠道及从业经验。公司通过实施积极的营销服务策略,针对市场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能够迅速做出调整和实施战略布局,通过建设和完善营销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公司的市场覆盖,使公司具备了较好的营销服务网络基础。
  公司紧抓“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良好商机,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全面加码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加大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到公司各个层级管理岗位。新引进的新能源团队具备专业的能源行业从业经验,管理人员具有大型能源企业从业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熟悉创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敏锐洞察市场,率先突围做到行业先知,助力公司抢占先机,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3、传统与新能源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二十多年,在电网、发电企业、轨道交通以及工矿企业有着扎实的客户基础,其中不乏新能源赛道的主力军。随着新能源EPC项目的持续落地,公司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电缆附件、预制舱式变电站、开关柜等产品销售被进一步带动。公司依托新能源实际投资、建设施工、应用场景,深度挖掘输配电设备升级转型需求。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4、轨道交通领域竞争优势突出
  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昌电控持续致力于轨道交通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先行进入铁路市场,有多年的产品技术和经验积累,和全国各大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院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拥有一支了解客户需求的技术及服务队伍,显著提升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竞争力。
  5、公司拥有高效的生产能力
  公司在福建福清设有大型生产基地,拥有现代化的高标准厂房及技术精良的专业队伍,拥有高效、快捷的精益制造系统,建有多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配套有较为齐全的国内外先进生产检测仪器设备,拥有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电力产业的快速进步,输配电设备需求和更新速度增长迅速,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较快,市场竞争加剧。如果公司在产品创新、规模扩张、销售网络构建、营销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状况,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将会加大,导致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
  应对措施:产品端,公司持续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品升级,保持核心产品竞争优势;销售端,公司紧密围绕市场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培养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对较高。公司智能电气主要客户为电力系统、铁路公司、工矿企业等行业大客户,对外付款相关的内部行政审批流程较长,导致公司回款周期较长。虽然上述客户资信良好、实力雄厚、规模较大,应收账款有较好的回收保障,但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增加,应收账款数额不断增加,将可能导致公司资金周转速度和运营效率的降低;同时根据账龄的递延和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将对当期损益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回款状况,将应收账款额度纳入相关销售人员的绩效指标,将应收账款的实际回收与销售人员的薪酬直接挂钩,以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
  3、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风险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产品技术要求较高,专业性强。公司通过长期的发展,在智能环网柜系列、电缆附件系列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进口替代能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技术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若公司未来无法及时开发出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丰富技术储备并进行产品的升级更新,或公司核心技术泄露、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使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受到影响,则可能使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丧失。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根据行业发展态势,持续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规模,丰富技术储备,促进产品的升级。努力把“人才竞争“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4、新业务开拓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在保持智能电气制造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契机,布局光伏EPC、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与运营业务、储能设备研发生产、储能项目及光储充项目EPC等新能源综合服务相关业务。公司前期已做了充分的调研,但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存在差异,存在公司管理运营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导致业务拓展不如预期的风险。同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未来公司可能面临着国家产业政策改变、政策未及时落地等风险,导致公司新业务开拓未达预期。
  应对措施:公司与新能源业务团队建立紧密、顺畅的沟通机制,密切关注其经营情况和相关项目进展,尽量减少风险。同时公司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充分论证,把脉客户的需求,探索创新灵活的商业模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减少新业务拓展风险。
  5、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要素。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丰富经验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核心技术人员较为稳定,并且公司已经实施了多种绩效激励制度,但由于行业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不排除发生核心人员流失或人才短缺的情况,这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做好人才梯队培养建设工作,制定多种绩效激励制度,保持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