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证券经纪、自营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期货经纪、私募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等业务。

  • 产品类型:

    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期货经纪业务

  • 产品名称:

    经纪业务 、 信用交易业务 、 证券投资业务 、 投资银行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 、 期货经纪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8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元) 4.00亿 - 7.15亿 6.23亿 10.50亿
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自有资金融资规模(元) 4.00亿 - 7.15亿 6.23亿 10.50亿
融资融券:期末维持担保比例(%) 229.00 245.00 272.00 257.00 292.25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79.54亿 86.57亿 79.12亿 74.51亿 81.80亿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 108.00 - 106.00 10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 5.00 - 5.00 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云南省(个) - 4.00 - 4.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四川省(个) - 2.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宁夏回族自治区(个) - 15.00 - 15.00 1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 1.00 - -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西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 4.00 - 4.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 51.00 - 51.00 5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西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浙江省(个) - 7.00 - 7.00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北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贵州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重庆市(个) - 3.00 - 3.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陕西省(个) - 2.00 - 2.00 2.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全球制造业周期回暖,经济总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但增长分化有所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持续冲击全球经济活动,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证券行业在竞争格局、业务拓展以及监管环境等方面均迎来深刻变化。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国务院今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全球制造业周期回暖,经济总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但增长分化有所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持续冲击全球经济活动,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证券行业在竞争格局、业务拓展以及监管环境等方面均迎来深刻变化。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国务院今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紧紧围绕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发行上市、持续监管、退市监管、证券基金机构监管、交易监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维度作出总体安排。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新“国九条”以及《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等监管文件成为证券行业发展的行动指南。证券公司作为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与社会财富“管理者”,要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回归本源,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突出价值创造、股东回报和投资者保护。证券公司通过内生发展与外延并购加速供给侧改革,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上行。加强投行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是行业未来的业务发展重心,在集约化发展思路下创新业务门槛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强合规风控建设、确保业务发展与合规风控水平相匹配成为证券经营机构经营发展的重点要求。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为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证券金融服务,并开展证券投资和交易等业务。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管及投资管理等业务。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期货、金融产品销售、投资顾问等产品或服务,获得手续费、佣金等收入,并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服务,获取利息等收入。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证期货开展期货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是以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进行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证券衍生品以及另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和交易,获取投资收益等收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蓝天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股票承销与保荐、挂牌推荐、债券发行与承销、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改制辅导等服务,获取承销费、保荐费、财务顾问费等收入。
  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业务以及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开展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获取管理费、业绩报酬等收入。
  公司还通过控股子公司宁夏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托管、挂牌等业务,获取服务费等收入。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6.78亿元,主要由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构成,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8.54%、26.58%、20.30%、13.9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5%,主要是,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88.59%,系公司的投资业务收入增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20%,其中,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38.01%,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8.80%;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06%,系子公司大宗商品业务收入增加。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19.7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89.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74.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
  (一)证券经纪业务
  2024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股票基金成交额115.2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62%
  ,叠加行业佣金率延续下行趋势,金融产品代销低迷,经纪业务收入承压。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经纪业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理念转型升级,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公司不断提升基金投顾业务投研能力,对产品线进行完善和优化,构建大类资产差异化配置的基金投顾产品体系,有效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加强市场和产品研究,完善金融产品尽职调查和评价引进机制,持续丰富金融产品库,报告期末客户理财产品保有规模较上年同期末增长38.58%。通过开展内部营销竞赛、深化渠道合作、加强活动运营等,加强对分支机构赋能,推动客户规模增长,夯实客户基础。同时进一步优化营销服务模式,结合网点及业务分布实际,在南京和宁夏成立理财服务中心,提升精准化营销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新开户数同比增长近38%,期末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5.49%,股票基金代理交易额6,594亿元,受市场行情整体波动影响同比下降约7.8%。机构业务方面,打造“金帆”品牌体系,围绕金融产品销售以及交易服务等方面持续完善专业投资机构服务体系,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化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私人银行服务实现稳起步,机构客群数量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加强科技赋能,推进营销运营平台及相关系统建设,完善金罗盘APP、企业微信等平台功能,提升零售客群精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报告期内,公司作为“股东来了”江苏片区的承办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投教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信用交易业务
  报告期内,受市场行情波动及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等因素影响,两融业务整体规模有所收缩,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业务余额1.48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30%。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延续缓步下降趋势,质押市值较上年末下降13.49%
  。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始终坚守业务本源,坚持做优客户服务和强化风险防控并重,通过优化业务运行机制,推动科技赋能业务,完善系统和服务平台,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同时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完善风险监控系统和风险管理措施,提升精准风控能力,保障业务平稳运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融出资金余额规模79.5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12%,融资融券业务维持担保比例229%;股票质押业务方面,坚持审慎发展原则,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落实风险评估、跟踪分析等工作,筑牢风控防线。截至报告期末,股票质押业务余额规模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7亿元,均为自有资金出资,股票质押业务平均履约保障比例325%。公司信用交易业务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三)证券投资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区间震荡、重心下移走势,主要宽基指数出现下跌,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分别为0.25%、7.10%、10.99%;受供给收缩、风险偏好降低影响,债券市场演绎“资产荒”行情,整体收益率大幅走低。报告期内,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坚守绝对收益理念,通过加强市场和风险因素研判,合理确定多策略投资方向,加强仓位管理,以择时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好地抵御了市场波动风险,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了一定收益。衍生品业务方面,场内业务持续打磨投资策略体系,交易能力和市场适应度进一步提升,保持较为稳健的收益;场外业务坚持审慎发展原则,不断丰富交易对手方和交易品种,提升产品设计以及定价和交易能力,注重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管理的功能作用,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持续完善投研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团队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拓宽投资交易品种,丰富投资交易策略并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应对,取得了较好收益,同时持续加强风险评估和跟踪,积极落实风险防控要求。另类投资业务方面,子公司蓝天投资加强项目遴选和储备,稳妥推进直投业务起步,积极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和人才团队,提升管理质效,夯实发展基础。
  (四)投资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A股股权融资市场发行趋缓,首发募资总额325亿元,同比下降84.50%,再融资募资总额1,107亿元,同比下降77%;各类债券发行规模合计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2%,其中信用债发行规模9.73万亿元,同比增长3.95%
  。报告期内,公司在股权融资业务方面,聚焦重点区域,持续加强与地区政府、开发园区的对接合作,广泛开展决策咨询、培训论坛、企业投融资对接等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服务,加强项目储备,同时积极推进在手项目;强化内控管理,优化团队结构,“三道防线”严格履职尽责,推动执业质量提升。债权融资业务方面,加强内部协作以及与外部基石伙伴的“双向协同”和相互赋能,探索更广阔的区域市场,深入挖掘核心客户;坚定围绕“全金融业务链”体系,紧盯政策导向和市场动向,推动业务转型。报告期内公司承销各类债券131.93亿元,业务发展保持稳健态势;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落实“双碳”战略,做好中小微企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金融服务,助力发行绿色公司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等产品。
  (五)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转型成效初显,业务规模企稳回升,截至报告期末行业私募资管业务规模5.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0%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加强与财富管理业务的联动协同,丰富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加强渠道建设,做好现有渠道产品持续营销,积极推进新销售渠道的产品发行,管理规模稳步增长,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坚持稳健投资策略,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业务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报告期内,公司新运作2只集合资管产品和4只单一资管产品,截至报告期末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模148.55亿元(母公司口径),较上年同期期末增长38.79%,其中,集合资管产品(含大集合产品)规模93.79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增长82.60%,单一资管产品规模54.76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增长23.86%。
  (六)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国内股权投资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市场募资规模、投资及退出案例数量较上期有不同程度收缩,行业发展节奏整体放缓。巨石创投积极克服不利因素,稳妥推进新产品储备及拓展等工作;加强投资项目挖掘和研究,强化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行业的布局,严控风险,审慎筛选投资标的;加强投后管理,在基金规范运作、项目处置和退出等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效能。截至报告期末,巨石创投在管基金7只,认缴规模约23亿元,报告期内在管基金完成1个投资项目,完成数个项目的全部或部分退出。
  (七)期货业务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证期货开展期货业务。2024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运行平稳,累计成交额28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40%,保持回升势头
  。报告期内,宁证期货围绕“增权益、抓创收”和深化服务的目标,深入挖掘经营潜力,促进发展质量提升。宁证期货积极加强营销拓展,与母公司细化完善中间介绍业务协同机制,推动经纪业务客户结构优化和权益规模提升,报告期内新开户数同比增长22.32%,客户日均权益规模同比增长36.73%,报告期内代理交易额7,451亿元,同比增长约50%,同时优化网点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引进和队伍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效率,强化风险全流程管理,发展基础不断牢固;风险管理子公司宁证资本锚定大宗商品综合服务商的发展方向,坚持功能性定位和稳健经营原则,积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业务发展保持稳健态势。

  三、风险因素
  公司坚持合规稳健经营理念,坚定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纵向覆盖全体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横向覆盖各类业务场景,持续构建完善母子公司全业务链条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主要包括: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公司因证券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动而导致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产生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源于权益类投资、新三板做市业务、非权益类投资、衍生品投资、资产管理业务等。公司主动评估和管理可承受的市场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造盈利机会。针对市场风险,公司采取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及时修订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确定风险偏好基调,依据业务和产品的市场风险收益特性、发展规划以及外部市场变化等因素制定规模限额、损失限额、敏感度指标限额、集中度指标限额等,各项业务实行分层级的授权管理,确保风险水平在公司设定的风险偏好之内;科学管理风险计量模型,运用如VaR值、波动率、Beta、久期、凸性、DV01等指标对市场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寻找影响投资组合收益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投资组合对于极端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合理管控市场风险;积极采用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分散投资风险,通过风险对冲工具和资本中介业务,降低因市场风险造成的经营波动;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和趋势、重大经济政策动向,评估宏观因素变化可能给公司投资、做市和资管业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加强市场预判,及时调整策略,建立重大事项处置决策和执行流程并明确责任机构。
  权益类证券投资方面,每日跟踪持仓变化情况,通过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适时调整仓位,并运用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等衍生品工具对冲股价风险。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合理配置资产,匹配负债与资产的期限结构,严格控制信用债组合的久期,通过组合资产配置、债券借贷等方式有效对冲整体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衍生品业务方面,积极研究量化对冲等投资策略,将Delta、Vega等希腊值风险敞口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并对场外衍生品的定价、对冲严格执行规范的工作流程,有效控制风险敞口。报告期内,公司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业务、投资业务等方面。公司以不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件、有效规避信用风险为原则,在风险收益补偿合理、可能承担的信用风险总体可控情况下开展相关业务,以获取稳健的收益回报。
  信用类业务方面,公司构建了多层级的业务授权管理体系,事前主要通过评级授信管理、集中度管理、担保证券管理等措施尽可能防范风险输入,事中通过担保品的动态调整和逐日盯市加强对高风险客户和高风险证券的实时动态管控,事后进一步规范强制平仓、违约处置等风险处置手段,建立了完善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投资类业务方面,通过建立证券池、黑白名单库管理机制,严格把控投资标的资质,强化事前投资准入审核,并通过舆情监控系统在投资周期内实时监控发行人的风险信息,加强风险信息的分析、审批和备案等全流程管理。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建立了包括投资者适当性、尽职调查、授信审批、潜在风险敞口计量规则、保证金收取及盯市、平仓处置、标的证券管理和客户违约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办法和配套细则,关注客户交易目的和交易实质,强调“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报告期内,公司相关业务稳健开展,未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流动性安全,确保不发生对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流动性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通过监测流动性风险指标,强化资金头寸和现金流管理,储备充足的优质流动性资产,保障业务顺利开展和到期负债顺利偿付;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均衡债务到期分布,提高融资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避免因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或债务集中到期的偿付风险,通过发行公司债、次级债等补充长期运营资金;定期及不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不断更新和完善压力情景设计,对不同压力情景下所需的资本补充规模和补充途径事先做好规划和安排,分析压力测试结果并确定风险点和脆弱环节,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于相关决策过程,确保流动性指标的宽裕和流动性危机应对及时有效。报告期内,公司保持对流动性风险的密切关注和日常管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并保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同时储备优质流动性资产,加强对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前瞻性管理,确保流动性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等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严格控制操作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明确业务环节的各项规程,新业务开展前均需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规范授权流程、强化授权执行,通过合理授权实现权责合理分配、不相容岗位分离和信息隔离,避免因越权导致的业务操作风险;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做好信息系统和服务器的检查工作,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措施,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员工培训、强化检查稽核,收集行业操作风险案例及时对照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追踪,强调管理闭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以致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针对合规风险,公司采取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准则,严格落实《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实施指引》,持续优化合规管理机制,努力做实合规管理基础,切实把合规主体责任贯穿于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始终;强化合规审核和监督检查,对内部制度、重大决策、产品及业务方案等事项进行合规审查,组织开展对重点业务、重点领域的合规监督检查,防范化解合规风险隐患;通过加强合规队伍、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引导干部员工将合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推进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洗钱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识别、评估洗钱风险,优化反洗钱资源配置,制定和实施与风险相称的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报告期内,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良好,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员工的相关行为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针对声誉风险,公司采取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专门制定《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主动有效地监测、识别、评估、报告和处置声誉风险;强化声誉风险专题培训,牢固树立全员声誉风险责任意识,细化压实各级责任,做好日常督促提醒,规范员工执业行为,不断提升全体员工声誉风险管理意识、防范水平和应对能力;将工作人员声誉情况纳入人事管理体系,在人员招聘和后续管理、考核、晋升等情形时,对工作人员历史声誉情况进行考察评估,并作为重要判断依据;持续强化与外部媒体和相关方的沟通,实时掌握舆情动态,在多家行业主流媒体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等主题宣传,多维度主动传播公司正面、客观信息,有效维护公司声誉和品牌形象。报告期内,公司与主流媒体保持良好互动,及时跟踪掌握舆情动态和趋势,切实维护公司声誉,传播品牌形象,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长期良好的稳健经营能力。公司始终坚持稳健合规的经营风格,践行“合规创造价值”、“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的理念,注重提升合规和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利用科技金融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加强对重点业务领域和子公司的管理,努力确保业务经营合法合规、风险可测可控,各项业务均保持稳定发展局面,创造了自成立以来持续盈利、从未亏损、稳定回报的优秀经营业绩。近年来,公司及时根据市场形势调整业务发展重心和资产配置结构,持续提高整体协同能力、挖掘业务潜力,公司固定收益、债权融资、资产管理等业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报告期内公司保持在证券公司“白名单”中,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中获评A类。
  (二)综合、多元的业务体系。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的证券业务资质,在全国设有近130家分支机构,控股宁证期货、巨石创投、蓝天投资和宁夏股权交易中心,并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富安达基金,构建了覆盖证券、期货、基金、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托管交易、另类投资等较为完整的证券金融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公司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形成了较为多元、稳定的盈利结构。
  (三)比较优势突出的区域布局。公司近一半的营业部位于江苏地区,江苏省经济活跃、投融资需求旺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拓展空间,公司与当地一批政府部门、开发园区、金融机构、企业等主体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关系,拥有较好的市场信任度。同时,公司战略性布局宁夏地区,营业网点覆盖宁夏地区所有地级市。长期以来,公司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深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以宁夏为中西部地区战略立足点,向全国拓展业务的总体布局,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公司积极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和科技金融手段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打造便捷、高效、贴心的客户服务体系,构建了较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契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公司资产质量优良,资金使用集约,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保障和成本管理能力。
  (五)加速转型的科技金融。公司坚持“聚焦、匹配、融合”的科技赋能战略,持续提升技术自主开发力度,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数据治理、业务支撑和客户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公司数智化转型。公司打造的数智化客户营销服务展业平台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为“2023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方面获得发明专利。
  (六)优秀、稳定的专业团队。公司深入践行“人才兴企”战略,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充实专业人才力量,推进员工培训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干部员工整体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公司中高层经营管理团队较为稳定,对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对证券市场和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备较为丰富的证券行业从业和管理经验。
  (七)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正统、正规、正道”的特色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有效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各环节,汇聚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先后成为证券行业首家“全国文明单位”、首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并荣获“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标兵单位”、“江苏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公司在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保持良好表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