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企业金融、个人金融、机构服务及交易、投资管理。

  • 产品类型:

    企业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投资管理业务

  • 产品名称:

    股权融资 、 债权融资 、 财务顾问 、 股权投资 、 债权投资 、 其他投资 、 证券经纪业务 、 期货经纪业务 、 融资融券业务 、 股票质押式融资业务 、 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 主经纪商业务 、 研究咨询业务 、 自营交易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 、 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 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 经营范围:

    投资管理,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投资咨询,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新三板:新三板累计推荐挂牌家数(家) 850.00 846.00 840.00 828.00 812.00
融资融券:期末维持担保比例(%) 232.48 247.20 - 255.07 -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562.84亿 616.24亿 - 590.89亿 -
新三板: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家数(家) - 570.00 588.00 583.00 59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 298.00 - 297.00 300.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 61.00 - 61.00 6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云南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 6.00 - 6.00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吉林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四川省(个) - 15.00 - 15.00 1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天津市(个) - 4.00 - 4.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宁夏回族自治区(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 4.00 - 4.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 7.00 - 7.00 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西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 20.00 - 20.00 19.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个) - 7.00 - 7.00 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 - 42.00 - 42.00 4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 29.00 - 29.00 29.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西省(个) - 9.00 - 7.00 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 3.00 - 3.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南省(个) - 3.00 - 3.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浙江省(个) - 25.00 - 27.00 2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海南省(个) - 3.00 - 3.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北省(个) - 15.00 - 14.00 1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 7.00 - 7.00 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甘肃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 7.00 - 6.00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贵州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辽宁省(个) - 11.00 - 11.00 1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重庆市(个) - 7.00 - 7.00 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陕西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黑龙江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内蒙古自治区(个) - - - 1.00 1.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生产需求稳中有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发展内生动力不断积聚。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出台多项重要举措,坚持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着力破除制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随着政策的合成效应、改革的集成效应相继释放,2024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报告期内,我国证券行业主要呈现三大发展特征:
  1.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制...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生产需求稳中有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发展内生动力不断积聚。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出台多项重要举措,坚持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着力破除制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随着政策的合成效应、改革的集成效应相继释放,2024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报告期内,我国证券行业主要呈现三大发展特征:
  1.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报告期内资本市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监管基调,持续强化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着力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充分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证监会以及证券交易所就发行监管、上市公司持续监管、退市监管、证券公司监管、交易监管、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等多方面配套规则进行修订,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速落地。
  2.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建设一流现代投
  行为更好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引导证券公司回归本源聚焦主责主业,报告期内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引导行业机构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推动证券机构高质量发展。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证券行业要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设一流现代投行来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体系,为打造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乃至金融体系的重要中介机构,不仅要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还要将功能性和盈利性落实到业务本身,通过具体业务的转型发展来平衡好功能性和盈利性,更好发挥证券行业作为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
  3.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受益于中国迅速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中国证券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出行业集中度提高、重资产与轻资产业务并重等发展特征。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速的背景下,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型券商凭借较强的资本实力、综合的业务结构、领先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的风险控制做优做强,中小券商依靠股东背景、专业禀赋和区域赋能做精做细。从业务发展角度来看,发行制度变革、财富管理转型和衍生品业务的“马太效应”,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行业监管角度来看,在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适度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等政策指引下,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未来有望形成大型证券公司、中小型精品证券公司与区域性证券公司差异化发展的多元格局,共同服务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参与主体。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见证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市场周期变化,确立了在中国证券行业内历史悠久、多方位、高质量的领先地位,公司充分利用“投资控股集团+证券子公司”的双层架构优势,坚持稳健经营,严控风险,围绕企业金融、个人金融、机构服务及交易、投资管理等客户需求,不断丰富证券业务领域、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加快各类业务协同、持续完善可持续发展投资模式,全力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闭环。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发展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推动业务发展与改革转型,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质效,主要业绩指标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证券业务为核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依托“投资控股集团+证券子公司”的双层架构,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经营发展模式。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企业金融、个人金融、机构服务及交易、投资管理四个板块。
  1.企业金融
  公司的企业金融业务由投资银行业务和本金投资业务组成。投资银行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股票承销保荐、债券承销及财务顾问等服务;本金投资业务主要从事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和债权投资。
  2.个人金融
  公司的个人金融业务覆盖个人及非专业机构投资者全方位的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证券经纪、期货经纪、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融资、金融产品销售和投资顾问等服务。
  3.机构服务及交易
  公司的机构服务包括为专业机构客户提供主经纪商服务与研究咨询等服务;此外,公司也从事FICC、权益类及权益挂钩类证券交易,并以此为基础向机构客户提供销售、交易、对冲及场外衍生品服务。
  4.投资管理
  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和私募基金管理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依照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既有优势,统筹推进各个业务板块协调发展,积极打造以证券业务为核心的投资控股集团,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先的综合实力公司拥有强大的股东优势,资本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广泛,客户资源丰富,网点分布全面,经营业绩良好,综合竞争力位于证券行业前列。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证券业务发展和转型创新,并围绕证券业务积极拓展投资业务,持续巩固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二)全面的业务布局公司健全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证券业务产品线和服务线,充分发挥牌照齐全和业务能力领先优势,发展势头良好,行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公司围绕资本市场和证券业务积极拓展投资布局,推进证券业务与投资业务的高效协同发展。
  (三)良好的区位优势公司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建立东西联动、资源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在上海和新疆等传统优势地区广泛布局,深入挖掘上海“两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对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华中、大西南等地区的前瞻布局,进一步打造重要区域增长极。
  (四)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高度重视依法合规经营和内部控制建设,建立了全面、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集团化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风险政策,优化风险识别和应对,有效地控制了经营风险。申万宏源证券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业务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公司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的人才机制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适用的用人环境,持续完善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促进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共享,为员工长期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持久坚实的职业保障。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国有金融企业发展定位,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发展导向,围绕当好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半年公司紧扣“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发展目标,积极应对IPO阶段性收紧、佣金费率改革等趋势挑战,加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持续深化业务转型攻坚,提升轻资本业务竞争力,夯实重资本业务发展质效;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牢牢守住金融风险底线,经营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经营业绩总体稳健。
  (一)总体情况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合并营业收入人民币108.76亿元,同比下降11.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1.28亿元,同比下降43.22%;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08元/股,同比下降46.6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9%,同比减少1.76个百分点。
  (二)主营业务分析
  申万宏源集团旗下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期货等类型子公司,业务涵盖企业金融、个人金融、机构服务及交易、投资管理四大板块,公司持续构建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投资与金融服务全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企业金融业务
  企业金融业务以企业客户为对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和本金投资业务。其中: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财务顾问等;本金投资业务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其他投资等。报告期内,公司企业金融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79亿元,同比下降51.24%,其中: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21亿元,本金投资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58亿元。
  (1)投资银行业务
  市场环境:
  a.股权融资
  境内市场方面:2024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强监管持续净化市场生态,审核节奏明显放缓,全市场股权业务明显收缩,融资家数及金额均大幅下降。报告期内,A股上市新股合计44家,同比下降74.57%,首发募集金额人民币324.93亿元,同比下降84.50%。2024年上半年A股再融资发行115家,同比下降50.85%,募集金额人民币1,404.80亿元,同比下降68.99%,其中定向增发募资规模人民币977.94亿元,同比下降72.21%;可转债合计发行规模人民币213.97亿元,同比下降70.63%。
  境外市场方面:受到市场环境影响,2024年上半年,香港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652.13亿港元,同比下跌13.0%。其中,IPO融资总额为131.78亿港元,同比下降26.2%。
  b.债权融资
  境内市场方面:2024年上半年信用债发行规模人民币9.73万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增长幅度明显,公司债(含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下降幅度较大。
  境外市场方面:受美联储创纪录的加息周期影响,中资离岸债券市场出现剧烈调整,2024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发行笔数为500笔,发行总规模约为531.0亿美元,发行总规模同比下降约14.7%。
  c.财务顾问
  2024年上半年,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境内企业并购交易整体活跃度无明显提升。受重组审核趋严、上市公司估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全市场完成经过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审核的并购重组项目仅2单,财务顾问项目(首次披露口径)共73单。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发展导向,切实找准职责使命,有效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布局服务国家战略类项目和特色业务品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科技企业发展,助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重要环节和核心节点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切实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积极发挥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厚植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遵循的经营生态。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投行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短期看,IPO和再融资节奏阶段性收紧,投行业务收入承压;长期看,经济复苏方向和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将有望迎来积极变化,投行业务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从以项目为中心的传统投行业务模式加速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秉持“简单金融、成就梦想”的经营理念,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凭借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继续构筑资源整合力,提升“行研+产研+投行”协同模式的有效性,全方位夯实资本、定价、销售、协同、风控、科技等综合能力,满足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把握、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等带来的机遇,推进国际化及境内外一体化战略,打造全产业链的大投行生态圈,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国有金融企业担当作用。
  (2)本金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股权投资市场延续换挡调整趋势。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资本市场新“国九条”,“1+N”政策体系持续建设,A股IPO进入监管节奏调整期,股权投资领域将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年5月发布的《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对证券公司本金投资业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防范金融风险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金投资业务将进一步回归本源、规范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及所属申万宏源证券等多个子公司开展本金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本金投资业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及战略协同作用。
  宏源汇智坚持落实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大力加强协同服务,积极探索业务转型、以投资和投行业务为纽带,深入挖掘潜在业务机会。上半年,聚焦城市更新、科技园区、消费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布局,完成多单重点项目的投资落地,其中作为基金管理人完成设立2单科技园区核心基金,拓宽了公募REITs的产业链。
  申万创新投持续深化投研驱动,聚焦具备科创属性的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覆盖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投后管理方面,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多途径促进项目周转提速,完成3单项目退出,并推进3单“投资+投行”协同项目在新三板、北交所、港交所等市场挂牌/上市。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深化“研究+投资+投行”为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关注关键技术攻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及科技创新应用,加强前瞻板块的投资研究能力与投资研究转化能力。在不断增强专业化投资管理能力的同时,审慎推进股权投资、科创板跟投,进一步加强投后退出管理及投后赋能工作,不断提升投资业务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2.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主要涵盖证券经纪、期货经纪、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融资以及金融产品销售等。
  报告期内,公司个人金融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4.01亿元,同比下降16.54%。
  (1)证券经纪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全市场股基成交金额合计人民币115.20万亿元,同比下降7.62%,其中股票交易金额人民币100.35万亿元,同比下降9.97%,基金成交金额人民币14.85万亿元,同比上升12.21%。面对增量市场向存量竞争的转变,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基础客户和基础资产方面持续优化获客渠道,完善客户服务。证券行业全面加速金融科技战略布局,经纪业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证券公司持续致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客户服务运营模式,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深耕存量客户资产盘活,在客户的分级分类、服务模式、收费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升级完善,注重塑造自身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证券经纪业务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做强获客引资工作,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围绕强化“渠道力、服务力、产品力、数字力”建设加大布局投入,向精细化运营持续转型升级,不断拓展渠道合作深度,提升客户转化能力,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经纪业务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实现代理买卖业务净收入人民币13.93亿元,新增客户44.14万户,新增客户的有效户率较上年同期提升18%。截至报告期末证券客户托管资产达到人民币4.0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5%,客户总量超过千万,客户及资产基础进一步夯实。
  与此同时,公司证券经纪业务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赋能力度,深入推进系统平台建设,自研一站式数智化财富管理平台申财有道APP正式发布,通过整合公司优质综合金融服务资源,从投资品种覆盖度、资产展示实时全面性、投资诊断专业性、消息服务高效性等方面,实现客户端交易软件向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转型,为广大投资者客群提供投资品种全覆盖,实时全景资产、六维投资能力分析、投资日历等特色服务,形成差异化服务优势。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以客户为中心,以强化“渠道力、服务力、产品力、数字力”建设为核心,继续稳步推进以资产配置与增值、投顾服务、金融科技为抓手的财富管理模式转型,构建高质量客群服务核心竞争力,建设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
  持续加强渠道建设,提升服务效率,综合运用数智化手段,开展全渠道全场景客户服务运营,提升客户整体金融服务体验;全面提升投顾资产配置能力及服务质量,从卖方销售转向以资产配置为核心、多方共赢的买方投顾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公司财富管理转型走深走实,打造申万宏源财富管理的特色品牌。
  (2)期货经纪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指出要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充分体现了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各大期货交易所品种创新步伐加快,产品体系日益丰富,运行质量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国内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4.60亿手,同比下降12.43%,累计成交额为人民币28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40%。(中国期货业协会,2024)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子公司申万期货和宏源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
  2024年上半年,申万期货夯实客户基础,深入推进突出以经纪业务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业务体系发展,进一步优化公司盈利结构,加快推动各项重点指标提升和重点工作落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灵活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完善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报告期内,申万期货与产业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客户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帮助实体企业合理利用场外衍生品工具降本增效,助力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惠及“三农”的“保险+期货”服务模式,聚焦定点帮扶,场外期权业务服务实体功能不断彰显,报告期内共计开展25个“保险+期货”项目,其业务规模、项目数量、赔付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33.33%、233.25%、283.28%,为投保农户收入保障和当地农产品产业振兴贡献力量;累计获得政府部门、交易所、协会及媒体等奖项50余项。
  宏源期货不断巩固经纪业务基本盘,发挥经纪业务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实现日均客户权益人民币122.91亿元,日均客户权益保持逐月稳中有增态势,整体经营绩效持续改善;综合运用套期保值、场外期权、基差贸易、仓单服务等手段,助力实体企业做好风险管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服务产业客户同比增长16.95%。报告期内,宏源期货积极参与实体企业纾困、乡村振兴帮扶等服务国家战略工作,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适配度和辐射力,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1个,包括生猪、饲料、苹果、甜菜等项目,累计名义本金人民币2.39亿元,为4,000余户养殖户提供保价服务,累计赔付金额人民币918.53万元;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参与交易所“银期保”项目,采用“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延伸保障成效。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期货经纪业务将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夯实经纪业务发展基石,以风险管理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业务体系的功能发挥,夯实代理业务基本盘、推动创新业务转型、打造多元衍生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司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期货及衍生品综合服务商。
  (3)融资融券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活跃度逐步回暖后震荡下行,市场融资融券规模随行情波动,整体较去年年末呈下降态势。截至2024年6月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14,808.9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0.30%。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赋能服务,有效提升客户体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完善多层次客户服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余额人民币562.84亿元,其中:融资业务余额人民币561.26亿元,融券业务余额人民币1.58亿元(按证券公司监管报送口径统计)。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32.48%。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聚焦融资融券业务数字化和机构化转型,强化系统平台建设,利用科技赋能,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稳步推动业务发展,丰富业务场景,增强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结合当前市场状况及系列监管新规,切实做好信用业务逆周期管理,加强融资融券业务穿透式核查,防范违规交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高质量发展。
  (4)股票质押式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以来,受A股行情影响,股票质押业务全市场总体规模稳中有降,全市场质押股份数量有所上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股票质押市值进一步减少。报告期内,市场参与各方继续加强股票质押业务风险防范,普遍采取“防风险、调结构”的策略。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股票质押式融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股票质押式融资业务遵循稳健、高质量发展的业务思路,进一步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公司股票质押式融资业务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定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符合标准的服务于国家战略融资项目、中小微融资项目提供绿色通道。与此同时,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加速出清股票质押风险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业务融资余额人民币14.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约1.64%。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在公司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下,统筹发展信用业务。公司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继续稳健、高质量推进股票质押业务发展,并将其作为一项服务实体经济高效发展的重要工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继续做实、做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5)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金融政策密集出台,持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切实提升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质效。
  当前证券行业分化仍在加剧,头部券商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在财富管理市场向“买方投顾”转型的大趋势下,券商积极拥抱变化,以买方视角重塑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着力加强买方投顾核心竞争力建设,稳步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加强对投顾精细化赋能,优化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资产、全周期综合服务的财富管理服务。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公司金融产品销售包括销售公司自行开发的金融产品及代销第三方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类型涵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收益凭证、质押式报价回购及其他金融产品等。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贯彻大财富管理的理念,着力提升“产品力”建设,形成研究、引入、审核、销售多部门共议的选品机制,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产品体系质量。强化低波稳定、定投、指数化产品的业务布局,加强产品业务赋能及合规风险防范。顺应居民财富配置需要,通过完善和科学化的产品研究评价、客户分级服务体系,持续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层次的产品和资产配置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金融产品人民币2,516.76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销售自行开发金融产品人民币2,374.46亿元,代理销售第三方金融产品人民币142.30亿元。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着力加强优势业务资源产品化,提升产品业务竞争力;完善产品研究能力建设,稳中求进加强优质管理人及产品引入;继续加大低波、类固收、定投、指数化产品布局,全面做大产品保有规模;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建设,推动高定业务持续加速落地,提升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输出能力;以定投和财富配置为抓手,提供长期的养老投资陪伴,全面优化客户产品服务体验,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3.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
  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包括主经纪商服务、研究咨询、FICC销售及交易、权益类销售及交易和衍生品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机构服务及交易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7.75亿元,同比增加8.09%。
  (1)主经纪商业务
  市场环境: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行,发行、交易机制等资本市场基础功能持续完善,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以及场内外衍生品种类日益丰富,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策略和风险对冲手段,机构化、产品化趋势日渐加强,券商客需驱动的机构交易性资本中介业务明显增长。
  公募基金交易佣金调整给机构业务短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为专注研究本源服务的大型优质证券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增量业务机遇。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主经纪商服务业务,包括交易席位租赁、PB系统、上市公司服务及基金行政服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机构业务积极应对公募基金交易佣金调整所带来的挑战,协同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进一步夯实席位佣金业务基本盘,逐步构建转型收入的第二收益曲线,助力公司机构业务长期发展。
  席位租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2.22亿元,沪深席位交易份额3.06%。
  PB系统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重点机构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报告期末客户数量为1,581家,资产规模约人民币6,457.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32%。
  “SWHYMatrix”极速交易平台持续完善功能、优化性能,为机构客户提供丰富的交易终端系统功能和算法,报告期末公司“SWHYMatrix”极速交易平台接入产品规模达人民币195.17亿元。
  上市公司服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上市公司及股东“六大账户、四大场景”,为上市公司及股东提供全流程的一站式财富管理综合服务,构建包含“方案设计、合规信披、账户管理、财税咨询、投顾咨询、系统管理、交易执行”覆盖业务全链路的股份回购、股权激励、股东增减持等服务体系,其中股份回购累计落地上市公司超90家,员工激励累计服务上市公司超50家,激励对象超10,000名。
  基金行政服务方面,公司围绕营销服务、金融科技和运营支持三个方面,为管理人提供产品托管和运营的全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托管业务条线依托高效专业的基金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管理人服务体系,专业赋能管理人合规运营,形成内部协同、自主营销、运营优化三方面合力,积极应对行业挑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托管及运营服务规模余额人民币1,866.93亿元,较年初增长7.7%。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顺应市场改革趋势做好业务转型发展,着力发挥平台驱动作用,利用全牌照优势,加大布局投入,深入研究客户需求,提升机构业务专业化、智能化服务水准,进一步开拓新的客户市场,扩大客户覆盖率,推进机构业务高效高质发展,努力构建更有竞争力的机构生态圈。
  (2)研究咨询业务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研究所开展研究咨询业务。
  报告期内,申万研究所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总基调,深化打造“投研+政研+产研”三位一体研究体系。一是积极推进服务国家战略,统筹推进“五篇大文章”贯彻落实。发布《专精特新白皮书》《新材料白皮书》《央企ESG评价体系白皮书》等,为市场提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专精特新等领域的高质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二是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持续前瞻把握市场热点。抢抓“科特估”等市场行情,发布多篇深度报告和观点,助力投资者紧贴市场脉搏;刊发“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研究系列,多篇文章阅读量均破百万;品牌营销力度再上台阶,抢占开春复工先机开展上市公司交流会,以“企业出海”为题吸引500余家上市公司、一千多名机构投资者参会;连续六年策划“春节见闻”,累计话题阅读量超1亿次。三是发挥研究品牌优势,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新设“申万宏源财富研究”公众号,扩大品牌在大众市场及财富类客户中的认识度和影响力,优化升级财富条线服务力度,践行投资者教育社会责任。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实干担当,积极投入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强化“投研+政研+产研”研究体系,以专业能力与差异化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对内积极协同支持公司各业务条线发展,对外持续提升决策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
  (3)自营交易
  ①FICC销售及交易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约35bp。国债长端和超长端收益率屡创历史新低,二季度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长债久期风险,长债收益率的波动有所加大。地产刺激政策密集出台,叠加地方政府化债继续推进,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尾部风险降低,机构配置需求依然旺盛,票息资产利差持续压缩。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FICC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FICC销售及交易业务坚持“自营投资”、“客盘交易”双轮驱动,不断丰富盈利模式,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FICC业务链条。报告期内,公司贯彻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稳健开展投资业务,加快发展客盘业务,各项业务取得积极成效。交易策略上,充分发挥投研优势,准确把握市场行情,持续优化结构,强化区域管理,投资向高评级、高流动性资产集中;客盘业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完善金融产品供给,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投顾业务坚持践行“一个申万宏源”理念,通过投研优势赋能,推动特色轻资本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业务规模跻身行业前三。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做市投资交易,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助力激发市场活力;
  持续研发量化投资交易策略,优化完善多资产多策略业务布局。
  公司将金融产品创新作为服务客户需求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期间达成银行间市场首批挂钩国债收益率的区间累计利率期权交易,创新组合期权交易结构,助力完善利率衍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批获得中国国债期货收益指数使用授权的机构,完成首单挂钩中国国债期货收益指数的场外期权交易并发行相关浮动收益凭证;落地公司首笔债券反向收益互换,并启动北向跨境商品收益互换的交易链路建设;落地首笔挂钩“CFETS碳减排工具支持领域精选信用债指数”互换交易、首笔挂钩绿色金融债的二值收益凭证,提升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活跃度与多样化程度。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根本宗旨,立足债券深度投研,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研究明确重点行业、重要产业、关键环节相关实体客户名单,积极参与科创债、绿色债券、数字化转型债、银行小微债等专题债券投资,稳步提升相关投资规模。同时,公司内部积极协同,通过场外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助力产业链企业有效管理大宗商品价格风险,通过衍生品服务实体企业共计558家次。
  销售交易业务方面,公司充分发挥客户资源和债券销售专业优势,深入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践行金融报国理念、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重点服务符合中央政策导向、涉及国计民生方向的实体企业,为客户高质量提供销售交易服务。2024年上半年,销售国家战略相关债券超千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资金来源,持续助力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报告期内,公司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销售业务规模、地方债销售规模均位居市场前列。
  2024年下半年展望国内券商轻型化、数字化转型拉开序幕,实现自营业务本金投资的绝对回报与客盘交易的多元拓展是大势所趋。2024年下半年,公司FICC业务将继续贯彻“三条盈利曲线”战略思想:一是巩固以债券多策略为基础的第一盈利曲线,夯实固收投研,持续提升固收自营基本盘盈利能力。二是加速客盘交易、投资顾问业务在内的第二盈利曲线布局,积极把握业务机遇,加强与分支机构业务合作,通过优势投资顾问产品,联合开发各类客户理财需求,持续做大综合金融服务。三是坚持探索多资产多策略的第三盈利曲线,完善组合大类资产配置,力争获得优异的投资经营业绩。
  ②权益类销售及交易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受海外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等不利影响,权益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调整的走势,市场展现出结构性机会和行业板块的分化。新“国九条”政策的出台对市场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ST板块和退市监管的加强,促进健康市场秩序的建立,推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权益类销售及交易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类销售及交易业务围绕“风险可控、配置科学、预期明确、收益稳健”的目标导向,持续深化“非方向性”改革,通过加强对权益量化中性策略的风险管控,有效控波动、降规模,着眼于组合风险管理、回撤波动控制等能力建设,推动组合提质增效。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不断优化迭代各核心配置策略模型,做好策略组合的调整与转换,有效防范风险。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权益类自营投资交易业务将继续以”交易型投行”战略为引导,在持续梳理组合资产结构与配置效能的基础上,调整风险资产配置比例,提升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坚持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③衍生品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复杂,海外主要经济体降息预期持续后移,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断出台,一季度权益市场波动剧烈,二季度主要权益指数区间震荡,相对平稳。报告期内,监管层出台多项配套制度规则,形成“1+N”政策体系,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将持续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在平稳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衍生品市场将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等子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衍生品业务保持竞争优势,顺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策略,克服多重挑战,实现业务平稳发展,业务排名稳居行业前列。场外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投研赋能和金融科技赋能,加强市场研判优化对冲策略,提升对冲效率,平稳应对市场剧烈波动,采用精细化职能分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创设,保持业务竞争优势;跨境业务积极贯彻国家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工作部署,有效满足客户跨境交易需求,不断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场内做市方面,做市交易品种进一步丰富,持续优化做市系统和策略迭代,市场影响力排名前列,收入实现稳健增长。策略指数方面,公司依托强大的策略研发能力,从投资框架、产品设计、交易结构、客需服务等不同方向做出提升,持续保持对大类资产配置指数的迭代,形成覆盖多项不同资产、适应多种不同客需、匹配产品不同结构的策略指数产品线。
  公司立足衍生品定价和交易的专业优势,积极践行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与央国企的改革发展,持续开发包括中特估、新质生产力等服务国家战略的权益主题策略指数,引导长期资本关注和投资相关产业链发展;开展工业硅、碳酸锂期权做市业务,为绿色产业风险对冲提供保障;运用场外衍生品工具协助上市公司回购,降低回购过程中的风险及成本,提升回购交易的便利性,并通过对冲交易行为,有效降低股价剧烈波动的风险;在生猪养殖领域,公司与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场外期权”模式成功落地业务,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农险产品抵御风险,还协助保险公司进行场外对冲,有效满足了保险公司风险转移的需求。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功能,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保持衍生品业务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贡献力量。公司将充分结合对国际国内市场形势的判断,在产品方面,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产品结构,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在对冲交易层面,精细化参数管理,持续迭代模型,进一步提升对冲效率;在跨境业务层面,满足客户跨境交易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助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场内业务将继续优化做市系统的全链路性能,进一步打造多样化的交易策略,争取获得更多品种的做市资格。策略指数业务将持续丰富大类资产策略指数体系,创造品牌效应。
  4.投资管理业务
  投资管理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以及私募基金管理等。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20亿元,同比增长2.11%。
  (1)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以来,受到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面临较多挑战。
  新“国九条”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的颁布,对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资管行业呈现公募化、主动化、标准化发展态势,券商资管积极申设子公司,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行业内外部分工协作持续深化,大资管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资管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格局。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资管、申万菱信、申万期货、宏源期货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子公司设立为出发点,立足于“主动管理能力转型”和“专业化改革”的中心任务,坚持以客户利益优先,主动促转型、调结构,夯实保证金、FOF以及“固收+衍生品”类产品业务优势,重点部署制度建设、投研互动、业务协同三大体系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1,956.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人民币1,775.07亿元(含专项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规模占比90.72%,主动管理规模占比稳步提升。公司积极拓展大集合参公产品等普惠金融产品规模,大集合参公产品规模合计人民币196.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1%。金利系列等短债策略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持续深耕细作渠道拓展,提高产品渗透率,国有股份制大行、理财子和核心互联网渠道已实现全面覆盖。ABS业务以积极践行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发挥资产证券化专业优势,创新开展各类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助力中小微企业高效融资。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坚持回归业务本源,打造“一体两翼三支撑”格局,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丰富资管产品体系,适配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做稳产品业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全面深化金融科技建设,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全面提升践行高质量发展能力。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净财富的快速增长,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首次突破人民币31万亿元的重要里程碑,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发布了多项新规,以全面强化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降低基金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优化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制度,引导基金和证券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促进基金行业形成良好生态,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申万宏源证券、申万菱信和富国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贯彻大财富管理的理念,以买方视角重塑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着力加强买方投顾核心竞争力建设。公司基金投顾业务持续在投资端和服务端实现均衡发展,以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投资端从客户需求出发,满足不同场景下投资需求;服务端专注于构建和完善基金投顾顾问服务体系,建立多维度客户陪伴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公募基金投顾累计签约客户超7万人,累计复投率达超过90%,客户平均使用投资顾问服务时间超1,160天。
  申万菱信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将研究、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环节数字化、体系化、系统化、平台化,提高资产管理机构长期可持续的能力。围绕投资者利益,进一步优化智能投顾体验,在“建设机构理性、深化理财信任”方面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特色。通过“均衡聚焦”策略的有效实施,实现公募非货管理规模净增长近人民币92.13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规模达到人民币803.75亿元。
  富国基金面贯彻新“国九条”精神,坚持业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推进业务发展。截至上半年末,管理总规模约人民币1.5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逾人民币9,900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增长显著;各类养老金业务有序推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管理组合数及管理规模续创新高。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聚焦证券公司本源和主责主业,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转型意识,积极布局公募基金投顾业务,以资产配置、投顾服务、金融科技为抓手,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构建更为全面、精细的客户服务体系,让更多的投资者获得更全面、智能、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体验,实现“与客户资产共同成长”的理念。申万菱信将采取“均衡聚焦”的发展策略,持续做好主动权益、固定收益与量化指数的均衡发展与布局,重点对接闲钱理财、稳健理财市场需求,全力抓紧投研体系核心竞争力塑造,紧跟新“国九条”政策导向,积极发展红利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富国基金将坚持多元业务布局,持续提升各项专业能力,努力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3)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推动私募股权行业兴起,叠加政策层面持续支持私募股权行业稳步发展,推动“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生态加速形成。报告期内,因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市场波动影响,募资、投资以及退出均受影响。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宏源汇富、申万投资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宏源汇富践行国有投资机构使命担当,切实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多渠道推进存量项目退出,锁定投资收益;深入布局优质股权资产,稳步做大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报告期内,宏源汇富新增发起设立私募基金5支,新增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34亿元,截止报告期末,宏源汇富累计管理私募基金35支,累计管理总规模人民币200亿元。
  申万投资充分发挥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平台的作用,聚焦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涵盖PE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地方政府基金、并购基金、定增基金及夹层基金在内的全品类股权投资基金,通过PE+产业集团、PE+政府投资平台,以“PE+”业务模式赋能产业集团、政府投资平台扩规模、建生态和布局新兴产业,提升行业整合能力,为客户获得更好的财务回报。截至报告期末,累计管理总规模超过人民币175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60家,已退出项目平均年化收益率约11%。
  2024年下半年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重点区域和优质资产,持续推进专精特新基金的设立,积极设立区域基金,丰富基金产品线,不断加强投资能力建设,进一步梳理区域、行业投资核心逻辑,高质量做好基金募集与运维、基金投资,以及投后与退出管理。
  五、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结合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监管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的分析,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因素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创新业务风险、声誉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一)市场风险
  公司市场风险敞口主要集中在自营投资业务、自有资金参与的资产管理业务等业务领域,报告期内,各项投资业务总体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期末,申万宏源证券(含子公司)自营投资业务VaR(1天,95%)为人民币2.3亿元。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普遍走弱,地缘政治冲突风险高企,我国经济发展依旧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市场风险管理面临较大挑战。
  公司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针对上半年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震荡波动行情,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及市场趋势的跟踪分析及研判,加强对大类资产风险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及时做好主动应对。(2)严格执行自营投资、自有资金参与资产管理等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指标。(3)优化量化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包含在险价值、贝塔、波动率、希腊字母、利率基点价值、久期和投资集中度等风险计量指标,结合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或工具进行计量评估。(4)强化模型验证和模型风险评估,加强对各类金融资产VaR模型的回测检验,充分发挥VaR模型在资产组合风险管理中的作用。(5)对风控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和分级预警,逐日计量和监控市场风险限额相关指标,对公司整体市场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6)在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前,严格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由风险管理部门独立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二)信用风险
  公司信用风险敞口主要分布在融资类业务(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固定收益自营业务、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等领域。
  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改善不明显等问题,部分高风险行业主体,或自身造血能力差、短期债务周转压力较大的企业信用风险仍然较大。公司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持续优化公司及子公司统一的内部评级体系,完善境内外评级模型,加强对业务主体的准入管理,具有信用风险敞口的业务主体均需满足公司统一内评准入标准。(2)实行统一的、以实控人为主体的同一客户管控机制,实现了公司及子公司范围内的同一客户统一授信。(3)对全市场负面舆情信息进行监控,结合二级市场价格、主体利差、隐含评级等信息建立违约预警机制,并将监控预警结果运用到评级结果更新、授信额度调整、负面清单准入限制等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4)对重点业务采取针对性的信用风险管控措施:①融资类业务方面,持续优化融资类业务结构,注重融资主体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分析,控制融资标的集中度,加强动态盯市,完善风险处置流程;②债券、债权投资业务方面,配置信用等级较高、流动性良好的债券,提升债券信用等级中枢,持续跟踪债券主体评级和流动性状况变化,审慎选择债权投资业务交易对手,加强交易对手信用水平跟踪,并不断加强风险管控要求;③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优化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暴露计量规则,优化授信、保证金计量等金融模型,强化履约保证金盯市管理,完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机制。(5)完善风险资产违约处置管理流程,根据违约事项的具体情况,通过担保品追加、担保品变现、提前了结合约、诉讼追偿等多种方式,及时处置、处理和化解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公司针对流动性风险,一方面不断完善流动性储备管理体系,加强对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总量和结构管理,流动性储备较为充足;另一方面,在考虑宏观市场环境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各期限资产比例、平衡债务到期分布、提升融资渠道多样性、优化负债期限结构、动态监测现金流缺口、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演练等,有效防范了流动性风险的发生。报告期内,申万宏源证券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两项流动性监管指标均符合监管标准。
  受欧美主要经济体降息预期推迟、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影响,全球和国内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国内宏观政策和资金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公司业务条线资金使用的波动性加大,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公司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加强金融市场行情研判,紧跟央行货币政策动态,做好全面资本规划,不断优化公司优质流动性资产结构,保障公司业务资金需求及到期债务偿付。(2)加强流动性风险状况动态监控,持续跟踪和评估流动性监管指标、现金流缺口、流动性储备等信息,开展流动性风险预警工作。(3)优化流动性风险计量模型,提升对公司业务现金流的变动预判和缺口分析能力。(4)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评估业务规模大幅扩张、市场极端变化等情况下的流动性压力,并加强对场外衍生品业务流动性风险的压力评估,提前做好流动性冲击的应对预案。(5)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评估公司对流动性风险的应对能力,不断完善流动性应急情景,提升应急演练的实战性,增强公司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6)完善子公司流动性风险限额指标,并加强日常风险监测,强化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
  (四)操作风险
  公司操作风险分布于各项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中,主要源于人员操作差错、系统缺陷、流程不完善及外部事件等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因人员操作差错、系统功能不完善和外部事件等因素引发了一些操作风险事件;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化解风险,较好地保证了业务的正常开展。
  随着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以及监管全面趋严等,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也随之增加,给操作风险的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公司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根据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完善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并持续推进落实各项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要求。(2)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前瞻性,深入开展操作风险评估,加强内外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和分析,并举一反三,努力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并加以控制。(3)不断完善业务系统前端控制功能,对重要环节实施系统管控,减少人工操作。(4)加强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功能验证及日常监测,重点关注信息安全隐患,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制定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5)持续开展典型风险案例宣导及业务培训,加大员工差错考核力度,不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风险管控意识。
  (五)政策风险
  公司整体经营和各项业务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政策等的变动会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势,从而对证券公司的经营和业务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发布一系列监管政策,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管理规则,强调业务规范发展,对证券公司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公司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三新一高”要求,深入落实金融工作“三大任务”,做好“五篇大文章”,全面助力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动态的研究与分析,适时调整风控政策和业务策略,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切实防范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业务风险。(3)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变动趋势,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联系,针对主要业务相关的监管政策进行分析解读,并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员工的政策敏锐度。
  (4)严格落实并执行监管有关规定,完善相关业务的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加强风险管控力度,保障业务健康发展。
  (六)法律合规风险
  报告期内,国务院出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监管机构制定或修订投行业务、程序化交易、股份减持等配套规则,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规则。同时证监会系统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对证券经营机构的法律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持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及时编制《法律合规信息快讯》《新规速递》,开展主题学习月系列讲堂、合规负责人专题培训,以及面向分支机构、业务条线的各类合规培训,促进全体员工增强合规意识。(2)持续强化新规宣导,切实抓好新规落实。(3)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的合规审查,强化合规自查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整改落实。(4)持续强化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开展违规炒股自查排查,加强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督。(5)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持续抓好廉洁从业、信息隔离墙、反洗钱、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
  (七)创新业务风险
  公司坚持守正创新,根据监管政策、市场情况等,适时推进业务创新。由于创新业务涉及合规与风险管控机制、标准的建立,以及信息系统建设、财务、运营等各方面的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工作面临一定挑战。
  公司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持续完善创新业务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对公司及子公司创新业务风险穿透管理。(2)修订完善与创新业务配套的相关制度,强化对创新业务人才储备,确保在制度、人才等配套措施到位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创新业务。(3)将子公司新业务、新模式、新产品等事项纳入公司分级评审决策体系,在子公司一级评估的基础上,由公司风险管理等部门进行二级评估审核。(4)将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纳入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并根据业务运行情况,动态调整控制阀值。(5)加强创新业务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持续完善业务管理、风险监控等各项系统功能,切实发挥系统对业务的支持保障作用。(6)定期开展创新业务跟踪管理,对创新业务的风险收益情况以及风控措施有效性进行全面回溯评估,并将回溯评估结果纳入年度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不断完善创新业务风险管控措施,推动创新业务稳健开展。
  (八)声誉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公司对声誉风险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职责明确的声誉风险管理框架、职责分工、管理要求等。公司遵循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明确了声誉风险报告协调机制、识别评估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有效的舆情监测系统实施舆情监测,对舆情实施分类分级管理,能够在日常经营及管理中能够主动发现和化解声誉风险,极稳妥应对各类声誉风险事件。
  (九)汇率风险
  公司绝大部分的资产、负债、收益、成本及费用均以人民币列示,外币资产、负债及收入的占比较小。
  公司开展跨境衍生品业务挂钩的标的资产、境外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持有的资产,主要以港币、美元等外币计价,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
  公司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对汇率走势的分析和研判、设定外汇风险敞口限额,探索采用外汇远期、期货、期权、掉期等方式进行汇率风险对冲,有效控制汇率风险。未来,随着公司国际化业务布局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汇率的研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冲管理汇率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