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秦川机床

i问董秘
企业号

000837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研发、生产和销售齿轮磨床、螺纹磨床、外圆磨床(曲轴磨、球面磨、车轴磨)、滚齿机、车齿机、通用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龙门式车铣镗复合加工中心、精密高效拉床、塑料机械(中空机)等高端数控装备;数控复杂刀具、高档数控系统、滚动功能部件、汽车零部件、特种齿轮箱、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螺杆转子副、精密齿轮、精密仪器仪表、精密铸件等零部件产品;提供智能制造及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床等智能制造及核心数控技术、装备等系统集成业务。

  • 产品类型:

    精密磨齿机、高端复杂刀具、滚动功能部件、测量设备

  • 产品名称:

    五轴卧式加工中心(SAJO系列) 、 龙门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 数控外螺纹磨床 、 数控内螺纹磨床 、 外圆磨床 、 齿轮测量中心 、 滚珠丝杠 、 滚动直线导轨 、 汽车齿轮 、 通用齿轮

  • 经营范围:

    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黑色及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的配件制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机械和设备修理;融资租赁;道路货物运输;投资与咨询与服务;货物、技术的进出口经营(国家禁止和限制的货物、技术除外)及代理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5-04-15 
业务名称 2024-12-31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库存量:仪器仪表类(个) 7.42万 6.53万 - - -
库存量:工具类(件) 4.75万 5.02万 - - -
库存量:机床类(台) 1303.00 1664.00 - - -
库存量:零部件类(件) 208.85万 187.21万 - - -
仪器仪表类库存量(个) - - 5.24万 4.91万 4.50万
工具类库存量(件) - - 4.71万 5.38万 4.68万
机床类库存量(台) - - 1456.00 1676.00 1757.00
零部件类库存量(件) - - 171.44万 188.49万 222.08万
其他库存量(台) - - - 0.00 5.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22%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6.35亿 16.45%
第二名客户
4225.96万 1.09%
第三名客户
3775.04万 0.98%
第四名客户
3465.64万 0.90%
第五名客户
3073.29万 0.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1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68%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43亿 5.47%
第二名供应商
1.32亿 5.04%
第三名供应商
4628.24万 1.76%
第四名供应商
4566.00万 1.74%
第五名供应商
4396.31万 1.6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26%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6.05亿 16.08%
第二名客户
4154.66万 1.10%
第三名客户
4038.06万 1.07%
第四名客户
3990.60万 1.06%
第五名客户
3576.20万 0.9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60%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35亿 4.91%
第二名供应商
1.10亿 4.00%
第三名供应商
6897.22万 2.51%
第四名供应商
5814.35万 2.12%
第五名供应商
5672.50万 2.0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34%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2.93亿 7.15%
第二名客户
1.19亿 2.91%
第三名客户
5946.74万 1.45%
第四名客户
5915.01万 1.44%
第五名客户
5694.50万 1.3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21%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90亿 5.54%
第二名供应商
1.14亿 3.35%
第三名供应商
8056.18万 2.36%
第四名供应商
6806.95万 1.99%
第五名供应商
6723.78万 1.9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18%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5.49亿 10.86%
第二名客户
1.62亿 3.20%
第三名客户
1.08亿 2.13%
第四名客户
1.01亿 2.00%
第五名客户
1.01亿 1.9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7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65%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03亿 2.50%
第二名供应商
9591.91万 2.33%
第三名供应商
9456.09万 2.30%
第四名供应商
9368.10万 2.28%
第五名供应商
9220.78万 2.2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95%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4.25亿 10.38%
第二名客户
8836.55万 2.16%
第三名客户
8763.73万 2.14%
第四名客户
7035.56万 1.72%
第五名客户
6339.74万 1.5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9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05%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14亿 3.52%
第二名供应商
7603.50万 2.35%
第三名供应商
7561.90万 2.33%
第四名供应商
6806.05万 2.10%
第五名供应商
5668.07万 1.7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应当重点突出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秦川机床是我国精密数控机床与复杂工具研发制造基地、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链完整、产品线众多、系统集成能力强大、综合竞争优势显著等,跻身全球机床工具企业集团行列。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其质量与性能关乎国家产业发展的安全,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关键角色。  报告期内,机床工具行业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政策效应初显成效,主机产品需求上升  随着政策的有效落实与新政策的推出,政策组合效应持续发挥,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2024年10-12...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应当重点突出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秦川机床是我国精密数控机床与复杂工具研发制造基地、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链完整、产品线众多、系统集成能力强大、综合竞争优势显著等,跻身全球机床工具企业集团行列。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其质量与性能关乎国家产业发展的安全,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关键角色。
  报告期内,机床工具行业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政策效应初显成效,主机产品需求上升
  随着政策的有效落实与新政策的推出,政策组合效应持续发挥,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2024年10-12月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保持在枯荣线以上,设备更新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对机床工具行业产生了明显的拉动效应,主机产品需求端呈现增长。国家统计局规上企业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的产量,自 7月开始都进入了增长通道。2024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重点联系企业收入、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4%、7.8%。
  2、高端化趋势显著,国产化需求加大
  当前,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呈现“中低端同质化严重、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2019-2024年期间,我国五轴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超过10%,但是国产化率依然较低,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技术进步,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稳定性明显提升,在出口逐年增长的同时,进口替代步伐也在加快。
  3、新能源汽车市场等新兴领域带动行业发展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破千万达到 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在国家“两新”政策的实施与推进下,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居民消费在汽车领域呈现明显增长。随着消费端景气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用户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机床工具行业带来了新的需求。当前,人形机器人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形机器人量产所需要的加工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需求预期利好行业发展。
  AI技术正在进入机床行业,AI算法通过分析历史加工数据,实时调整主轴转速、进给量等参数,减少试错成本,提升加工精度和机床寿命。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工业母机是国之重器、工业基石,处于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核心环节。2024年 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以设备更新为抓手激活市场需求,为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铺就清晰路径。2024年5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国家发改委发布最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将工业母机列入鼓励类产业,引导资源向高精度、智能化领域倾斜,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加速,推进国产化替代。
  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彰显了国家将工业母机置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地位的决心,为机床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能。设备更新需求、数字化转型补贴、税收优惠等将直接拉动市场增量;政策引导下的技术攻坚与生态重构,将加速国产机床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
  秦川机床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紧盯市场变化趋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坚持以主机业务为引领,以高端制造与核心部件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新的突破口,立足机床工具行业,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践行市场化经营、差异化竞争、跨越式发展理念,在多变环境中主动应变,探求转型升级,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系统集成服务商和关键部件供应商。
  (二)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等内容。
  秦川机床作为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勇扛数控机床“链主”重任,推动工业母机产业自主可控,已发展成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品类最多、精密复杂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在齿轮加工机床、螺纹磨床、加工中心、车削中心、外圆磨床等领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秦川机床将继续凭借较强的技术和品牌实力、良好的市场口碑的产品、本地化的售后服务优势,加快市场占有率提升及产品高端化的步伐。
  (1)数控磨齿机
  秦川牌磨齿机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产品、“世界市场中国(机床)十大年度品牌”和“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荣誉;数控磨齿机荣获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多款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或行业协会颁发的奖项;市场占有率位列国内第一。公司拥有蜗杆磨和成形磨两大系列,主流20多个规格型号的精密数控磨齿机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产品覆盖各行业磨齿加工工艺的应用场景,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众多的产品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还拥有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2)精密磨床
  螺纹磨床产品连续多年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连续三届被全国质量协会数控机床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报告期内荣获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精密螺纹系列加工机床);市场占有率位列国内第一。外圆磨床产品为“机械工业用户满意产品”“陕西省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在国产机床前列;围绕“数控、高精、智能、大型”开发研制的车轴(桥)专用磨床、大型轴承磨床、数控非圆磨床、数控高速CBN磨床等新产品,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在铁路、轴承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
  (3)数控车床
  经济型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及车铣复合类机床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半导体加工、风电等中高端制造领域,市场占有率在车床行业名列前茅。
  (4)加工中心
  秦川五轴加工中心产品已有4大系列20多种型号,覆盖了高端数控金切机床领域大部分加工类型和尺寸规格,在汽车、模具、石油、减速机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秦川SAJO系列产品高精度、高刚性、高效率,综合性能指标国内领先,在重点领域应用完全替代进口,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
  (5)自动化产线
  致力于为用户量身定制整体解决方案,自主开发的产线总控系统及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高效、高稳定性、高性价比的特点使自动化产线类产品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6)滚动功能部件
  滚动功能部件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研发能力、制造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轨道交通、冶金、塑料机械、机器人等行业领域。
  (7)刀具产品
  秦川机床子公司汉江工具是国家工具行业标志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精密复杂刀具的科研、开发、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牵头主持制定多项行业和国家标准,注册的“汉工牌”系列金属切削刀具以其“四高一靓”(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高寿命、外观靓丽)优势在市场上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汽车、新能源、机器人、智能家电、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优选品牌。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能力,持续推出高精度、高性能的产品;掌握多项核心技术,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
  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已有5大系列、40多种规格、140多种速比,是国内规格最全、系列最多的生产制造商之一。高精传动公司作为“陕西省精密减速器中试基地”,拥有先进的生产试验设备和制造加工工艺,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9)数控系统
  秦川机床子公司秦川数控自成立起就开始数控系统研发、生产、应用工作,其研发的QCNC68系列数控系统已成功用于齿轮机床、五轴机床等高端机床,达到国际高端技术水平。公司拥有数控系统研发的科研团队,具有一定的技术积淀,在新产品研发和现有产品改进上具备技术经验。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4年,秦川机床始终锚定工业母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抓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转型升级、加速投资、深化改革、降本控费等措施积极应对,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2024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重点联系企业收入、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4%、7.8%,亏损企业占比为18.0%,同比扩大0.3个百分点。在此形势下,秦川机床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稳健的经营能力,实现营业收入 38.60亿元,同比增加0.99亿元,增长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78万元,同比增加152万元,增长2.92%,每股收益为0.0533元。
  (一)“四大结构”全速调整,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2024年,秦川机床启动为期两年的“结构调整年”主题活动,通过产品结构、研发结构、市场结构和成本结构四大板块,全年以226个专项重点任务为抓手全面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品结构”优化成效显著。集团公司主机产品表现抢眼,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研发结构”加速调整。磨齿机产品原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齿形形状误差 ffa达到 1.2微米以内;研发成功面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数控丝杠磨床和螺纹磨床;突破合金刀具刃口钝化、高精度整体式可转位滚刀加工等10项关键技术。“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齿轮磨床再获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批量机床订单;齿轮磨首次进入微驱行业;车铣复合、自动化产线实现批量销售;全年机床出口收入同比增长35%。“成本结构”全面发力。投资和产(股)权管理持续加强,全面梳理优化产品成本结构,建立非资本性支出计划管理机制,严控带息负债,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有效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二)科创体系持续优化,创新成果亮点涌现
  2024年,秦川集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重组集团技术研究院,设立科技创新总部等机构改革,构建协同创新的研发体系,全年聚力攻关29项集团级重点新产品与研发项目,连续三年蝉联省国资委科技创新奖,参研的“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全年积极推进中省各类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其中高精传动入选“陕西省精密减速器中试基地”,沃克公司入选“西安市精密齿轮传动工程研究中心”,秦川数控入选“陕西省国资委第二批重点科技型企业名单”,汉江工具组建1支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牵头和参与 10余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着力破解工业母机“卡脖子”难题,助力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全年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磨齿机性能进一步提升,磨削齿轮齿廓和齿向形状误差均小于1um,具备扭曲矫正、网纹磨削、傅里叶特性优化、双联齿磨削等功能,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齿轮加工高效高精度的要求;强力珩齿机突破工艺技术与核心功能部件自主研发技术难题,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的迫切需求;研制了全球最大规格风电齿轮箱 20+兆瓦箱体配套铸件,其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车削中心突破高精度主轴双电机驱动控制和超声波加工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内螺纹磨床加工丝杠精度达P0级;双包络环面磨床进入光伏太阳能领域;专用外圆磨床在飞机起落架领域得到应用;复杂刀具突破刀具刃口钝化技术,使用寿命提升20%。
  (三)加速投资促进发展,强链扩链成效显著
  年度投资项目按期推进,部分项目完工投产。2024年秦川机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项,其中:高端智能齿轮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汽车变速箱关键零部件及智能化产品扩能项目、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建设项目、高档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升级项目等多个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为集团产业转型升级加注新动力、新活力。争做产业链引领者
  ,秦川机床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多维度开展合作共建,助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参与创建的“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位列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四)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公司发展蹄疾步稳
  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加速推进。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 9个方面、85项工作任务,年度推进完成81.18%,完成目标任务。全级次推进任期制管理;各级企业干部竞争上岗,占提拔干部人数的81.08%;各层级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 8.11%,管理人员市场化进一步增强。集团计划实施首期股权激励,并在3户权属企业启动和拟定实施中长期激励,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五)降本控费扎实推进,经济效益持续攀升
  对各主要权属企业“两金”压降及降本控费实施专项考核,进一步落实各项降本指标。集团公司加强对“两金”压降工作督导,有效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优势
  秦川机床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2024年,组织申报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5项,各类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1项,29项重点研发项目顺利推进。制定关键核心攻关技术16项,1项原创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引进博士后研究员 1人,引进高水平研发人员 20余人。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共授权专利39项,其中发明17项。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组织制定标准29项,其中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项,主持参与制订行业标准18项、团体标准3项、企业标准5项。核心技术及专利的拥有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壁垒。
  2、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2024年,包括秦川机床在内的宝鸡、汉中、天水“工业母机”企业组成的“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功跻身国家级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秦川机床在发挥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将通过“优结构、重创新、强主体、提能力、建机制”等方式与“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所属成员企业一并践行“我国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使命,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3、市场地位稳固、客户资源稳定
  秦川机床作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龙头骨干,其齿轮加工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处于国内齿轮加工机床领域龙头地位。定期走访重点地区重点客户,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践行客户服务“三优先”原则,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2024年,机床、齿轮箱、液压等产品客户满意度均有所提升。
  4、出口市场表现亮眼
  2024年,秦川机床出口达到了新高度,高精度齿轮加工机床、数控磨床、数控车床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大幅提升, 全年机床出口收入同比增长35%。零部件产品出口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
  5、企业文化优势
  秦川机床始终秉持“匠心智造,用户先赢”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全员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流程,确保机床精度、可靠性与寿命达到领先水平,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营造精益制造文化。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秦川机床始终锚定工业母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抓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转型升级、加速投资、深化改革、降本控费等措施积极应对,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8.60亿元,同比增加0.99亿元,增长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78万元,同比增加152万元,增长2.92%;每股收益为0.0533元。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秦川机床以主机业务为引领,以高端制造与核心零部件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新的突破口,立足机床工具行业,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践行市场化经营、差异化竞争、跨越式发展理念,在多变环境中主动求变,探求转型升级,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机床智造及精密传动解决方案提供商。
  1、以主机业务为引领
  重点提升中高档数控机床的精度保持性、一致性、稳定性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制率,不断完善应用软件,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聚焦用户工艺,持续提升产品数智化和系统集成能力,提供用户工艺系统解决方案。坚持创新引领、场景牵引和协同融合原则,全力推动集团公司高端工业母机产品加快复合化、高速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的迭代升级进程。
  2、以高端制造与核心部件为支撑
  (1)高端制造
  聚焦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业化生产,面向工业机器人齿轮传动市场,充分发挥装备能力优势,应用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数量和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定制产品来增加竞争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系列产品。
  (2)核心部件
  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建设,提升滚动功能部件和精密螺杆副国产化率;升级复杂刀具产品,替代高端刀具进口,推动完善再制造生命周期管理;着力突破数控转台、摆角铣头、高速主轴、刀库刀塔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逐步扩大机床主机类产品配套率。
  3、以智能制造及核心数控技术为突破
  依托陕西省智能机床创新中心,围绕“战略转型、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发展需要,聚焦“一个核心三个领域”——即以数控系统为核心,以智能机床、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作为主攻的三个领域。
  (二)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1)巩固核心业务,着眼用户需求
  做强做优齿轮机床、加工中心、数控(中大型)外圆磨床、螺纹磨床、数控车床系列产品、精密复杂刀具、汽车变速箱齿轮及零部件、齿轮测量中心等核心业务,锤炼核心技术,巩固核心业务市场地位。积极响应用户的需求,快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客户体验的同时,也加快产品的改进迭代。
  (2)强化创新驱动,聚焦高端制造
  加快2025年度研发项目进程,确保科创项目有效实施。加速五轴加工中心,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数控系统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优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产品适配性,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
  (3)聚力产融协同,引领战略转型
  “秦创原-秦川机床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一期)”确保以2025年结项,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滚动功能部件研发与产业化建设项目”、“复杂刀具产业链强链补链赋能提升项目”、“高精微复杂刀具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等共计9项。
  (4)激发内生动力,提升管理效能
  内外协同,聚心合力。职能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协同合作、联合联动、协调高效,针对关键工作、关键节点、关键问题要认真研究推进,筑牢和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推进2025“结构调整年”,继续深化产品、研发、市场、成本四大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转型升级。构建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一次就做对”和“零缺陷”的工作理念,发挥全员质量控制能力。
  (5)引进高质人才,培育大国工匠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端人才投身研发,提高高端人才占比。优化人才留用政策,加强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优势,树立职业典范,传承经验,以工匠精神助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6)推进数字赋能,构建智能生态
  围绕管理、生产、设备三大核心领域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方面管理模块再升级,搭建e-HR平台,重塑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业务流程系统化;完成汉江工具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构建覆盖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数智平台,形成统一标准的业务管理架构。另一方面强化设备管理,生产制造再优化,推进智能化生产升级,以沃克齿轮作为示范标杆,部署MDC系统,提升设备生产效率,为集团数字化转型夯实底层数据基础。
  (7)扩大开放合作,开拓国际空间
  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精耕细作国内市场,继续加大国际市场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力度。提高产品出口占比。主动参加国外机床展会,加深了解高端先进机床,公司积极与外资高端品牌寻求战略合作,以推动制造能力全面升级,强化高端市场布局。
  (8)筑牢安全底线,助力绿色转型
  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杜绝侥幸心理,防范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以精准的措施来消除生产隐患。构建“双碳”目标下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严格遵守行业能效标杆值,淘汰优化落后产能,建立排放监测系统,保障企业绿色化。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国际形势的风险
  美国新政府延续单边贸易政策,全面加征关税,叠加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MA)实施在即,及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2、经济周期带来的风险
  行业下游涵盖汽车、工程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下游行业的投资需求与宏观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机床需求将直接承受压力。
  3、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
  国内高端机床长期依赖进口,数控系统和核心零部件等与国外存在技术差距,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国产替代化加速,存在技术追赶窗口期和压缩风险,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来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应对压力。
  4、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原材料与零部件的价格上升将直接推高产品的生产成本,有可能冲击企业利润,国内机床行业上游供应链集中度较低,供应链调整可能影响到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导致延缓生产进度,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