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缝纫机应用类产品、汽车应用类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配套电机以及动力总成控制类产品)以及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产品类型:

    机械

  • 产品名称:

    新能源驱动电机 、 智能控制器 、 微特电机 、 汽车电子

  • 经营范围:

    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及控制器、微电机、缝纫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的加工、制造、销售,从事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设备租赁,新能源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智能控制器(台/套) 222.99万 - - - -
库存量:汽车应用类(台/套) 18.14万 - - - -
库存量:缝纫机应用类(台/套) 31.74万 - - - -
智能控制器库存量(台/套) - 317.52万 251.02万 166.50万 223.71万
汽车应用类库存量(台/套) - 24.96万 19.82万 20.06万 12.42万
缝纫机应用类库存量(台/套) - 49.15万 38.46万 31.40万 29.83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49%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6.76亿 27.07%
客户二
3.72亿 14.91%
客户三
3.03亿 12.13%
客户四
2.69亿 10.76%
客户五
6545.82万 2.6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1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4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31亿 15.25%
供应商二
1.92亿 12.68%
供应商三
1.01亿 6.66%
供应商四
5524.14万 3.64%
供应商五
3339.52万 2.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33%
  • A
  • B
  • C
  • D
  • 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
4.51亿 19.36%
B
2.71亿 11.64%
C
1.86亿 7.97%
D
1.64亿 7.03%
E
1.24亿 5.3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8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51%
  • A
  • B
  • C
  • D
  • 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A
2.04亿 10.58%
B
1.54亿 7.97%
C
8805.35万 4.56%
D
7626.58万 3.95%
E
6670.58万 3.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16%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12亿 16.48%
客户二
2.46亿 13.03%
客户三
1.43亿 7.54%
客户四
9433.43万 4.99%
客户五
7791.97万 4.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31%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20亿 7.31%
供应商二
1.11亿 6.78%
供应商三
6895.14万 4.21%
供应商四
5750.60万 3.51%
供应商五
5743.61万 3.5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6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19亿 10.46%
客户2
1.19亿 10.41%
客户3
9249.38万 8.10%
客户4
8985.87万 7.86%
客户5
7752.34万 6.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34%
  • KAIDA PLASTIC(VIETNA
  • 深圳市博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深圳市富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铜陵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 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KAIDA PLASTIC(VIETNA
6013.58万 5.81%
深圳市博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4990.82万 4.82%
深圳市富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3246.78万 3.13%
铜陵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3081.89万 2.97%
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2701.95万 2.6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77%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SUZHOU CHUNJU ELECTR
  • 开平威技电器有限公司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ZENG HSING INDUSTRIA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9977.04万 8.95%
SUZHOU CHUNJU ELECTR
9412.72万 8.44%
开平威技电器有限公司
8510.30万 7.63%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8064.97万 7.24%
ZENG HSING INDUSTRIA
7255.24万 6.5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01%
  • KAIDA PLASTIC(VIETNA
  • 上海王润贸易有限公司
  • 深圳市富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深圳市博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丽水强润电子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KAIDA PLASTIC(VIETNA
4500.17万 6.59%
上海王润贸易有限公司
3868.87万 5.67%
深圳市富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3518.13万 5.15%
深圳市博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3356.65万 4.92%
丽水强润电子有限公司
3193.34万 4.6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缝纫机应用类产品、汽车应用类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配套电机以及动力总成控制类产品)以及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行业  新能源汽车是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降低碳排放和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全球各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战略抓手。围绕2050年碳中和目标,欧盟在2019年12月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25年达成零排放以及低排放汽车保有量1300万辆,并部署约100万座公共充电站与替代燃料加注站;2021年7月,欧盟发布“Fit for 55”减排一揽子...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缝纫机应用类产品、汽车应用类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配套电机以及动力总成控制类产品)以及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行业
  新能源汽车是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降低碳排放和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全球各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战略抓手。围绕2050年碳中和目标,欧盟在2019年12月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25年达成零排放以及低排放汽车保有量1300万辆,并部署约100万座公共充电站与替代燃料加注站;2021年7月,欧盟发布“Fit for 55”减排一揽子方案,要求到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55%,2035年开始在欧盟地区禁止销售燃油车;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国内政策,宣布从2025年或2030年开始停售燃油车。美国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白宫力推的《基础设施计划》提议投资 1740亿美元支持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内容包括完善产业链、销售折扣与税收优惠、到2030年建50万个充电桩、校车公交及联邦车队电动化;2021年 8月,拜登签署行政命令,设定了到2030年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美国汽车销量50%的目标。在这些政策的强势推动下,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2万辆,其中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销量分别为 137万和 136万辆,合计占比 87%;《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20%。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快速成长期和冷静调整期。2000至 2008年为萌芽期,新能源汽车被列入“863”计划12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家出台《汽车行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等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09至2016年为快速成长期,受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2017至2020年为冷静调整期,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以及补贴政策加速退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3%。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0.3万辆, 同比增长77.6%,成为推动汽车出口增长的新动能,为全球绿色低碳出行作出一定贡献。
  自 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开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积累可观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已由此前的整车装配、内外饰基础零件、核心零件合资模式逐步过渡到高壁垒核心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国内自主厂商取代外资或合资厂商)阶段。但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部分基础工艺尚有瓶颈,部分关键零部件仍然对进口依赖严重,难以达成产业链的安全可控。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和国产化应用。《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把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列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之一,提出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浙江省也配套出台了《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补强驱动电机电控,提升电驱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开展电驱系统三合一集成,提升电驱系统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扁线绕组电机的显著特点是定子绕组中采用截面积更大的扁铜线,提高电机槽满率,具有高功率/转矩密度、高效率、散热性能更好等优点,同时更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满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爆发后对产品一致性高的要求。但同时扁线电机大规模应用也需要克服一些缺点,比如良品率低,转速上不去,标准化难以及专利壁垒等。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发扁线电机的时间较晚,但投入较大、研发坚决,近两年扁线电机已成为行业内追求的乘用车驱动电机发展方向。国内头部供应商也开始陆续进入扁线电机研发领域。目前已经有超过10家整车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开发扁线电机。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扁线电机渗透率为15%,我国扁线电机渗透率约为 10%。2021年,随着大众、宝马、比亚迪、蔚来等主流车企开始大规模换装扁线电机,特斯拉换装国产扁线电机,我国扁线电机渗透率已与全球扁线电机渗透率同步增长至25%。预计到2025年,扁线电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至90%,届时全球扁线电机需求量将超过2000万台,国内市场需求约为750万台。
  NE时代根据汽车上险量统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控全年累计搭载量830万台,同比上涨44.15%。其中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全年累计搭载量545.44万台,同比上涨51%。
  2023年,电机配套企业中,比亚迪、特斯拉和联电领跑,前十企业市场份额 73.11%。弗迪动力、特斯拉电机主要自供,联合电子电机配套客户主要是理想、长安,蜂巢电驱动的电机客户主要是理想、长城,汇川联合动力的电机客户主要是埃安、合创和广汽,方正电机主要配套客户是五菱、小鹏,尼得科电机配套客户主要是埃安、吉利,双林汽车的电机客户主要是五菱、长安,中车电驱的电机主要配套给五菱、一汽轿车。
  (二)汽车电子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机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
  汽车电子是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国家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我国汽车电子行业起步时间比较晚,随着新能源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在互联网、娱乐、节能、安全四大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预计2030年为49.55%。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不断发展,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汽车各个领域,汽车电子市场快速成长。2014-2019年期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约962亿美元,同比增长 10.07%;2020年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大约为 1029亿美元;预计 202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412亿美元。
  (三) 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智能控制器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统筹布局和推动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预计将带动家电制造向智能化、网络化升级,为中国家电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带来较好的战略机遇。基于未来发展重点和家电及家居智能化,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与繁荣。未来,智能控制器行业的相关政策将持续助力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及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设备正从电子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终端用户对产品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智能控制器也面临着技术突破、产品质量提升、市场需求扩大等重大变革,下游智能化终端产品对智能控制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对智能控制器厂商的技术开发能力、新产品研发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预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助推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
  根据 Frost&Sullivan 的预测,到2024 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2 万亿美元,国内智能控制器市场将达到 3.8 万亿元,市场的边界将持续扩大。在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和专业化分工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国内专业电子制造企业展现了其产业集群优势,其中专业的智能控制器制造企业在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深化,我国也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智能控制器产品的主要生产制造基地。基于头部企业在客户黏性、技术创新和供应链韧性上竞争力显著,已形成体系上的壁垒,行业将向头部企业进一步集中,逐步实现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在万物互联的快速发展下,智能控制器产业不断升级,行业智能化、场景化发展机遇涌现,下游应用场景更是不断丰富、终端功能不断进行智能化升级,因此,控制器部署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在量价齐升双重推动下,智能控制器行业规模的持续成长。
  目前公司智能控制器主要包括家电、锂电池、电动工具控制器,上述市场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1、新技术不断应用的趋势。行业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技术升级,加速了人类智能化进程,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智能社会发展,给智能控制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2、下游客户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近年来,全球家电呈现品牌加速集中的趋势,“头部效应”愈加明显;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化”渗透率呈现加速的态势。由于全球家电市场的总量增长趋缓,各大家电品牌商为了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对上游方案商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差异化的创新方案、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稳定可靠的交付等。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化大客户要求上游具备多国本地化服务能力。
  3、移动化和“锂电化”趋势。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大背景下,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快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和铅酸蓄电池等。在个人和家庭领域,锂电作为轻便、环保的能源,可为家庭能源管理和使用消费电子产品提供方便、智能的使用体验,正逐渐扩大应用范围。近年来,工具行业迎来“油转电”和“无绳化”的技术升级机遇,过去很多采用燃油供动力的产品逐步替换为采用锂电池供动力,产品的电池、电控和电机均需升级换代。同时,由于工具主要是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地区,受贸易政策和关税影响较大,还需要公司具备海外交付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 新能源驱动电机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驱动电机系列产品已与多家国内头部传统自主品牌整车厂、造车新势力及国际Tier1等客户建立配套合作关系,客户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奇瑞汽车、蜂巢传动、蔚然动力、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其中理想汽车系公司2023年新获取的项目定点,公司将为其新一代纯电动汽车提供驱动电机定转子组件,预计将于 2024年二季度末开始量产供货。同时,公司也获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国际业务正在开拓之中。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出货量近260万台,产品应用超40多个车型。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逐步增加,新能源驱动电机、电驱系统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为满足下游客户未来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投入产能建设,实现了浙江丽水年产18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部分建成投产;浙江德清拟新建年产300万台驱动电机的项目,第一期年产80万台项目也已部分建成投产,第二期年产220万台项目主体厂房动工建设。从公司长期发展来看,上述产能布局建设,对公司未来整体业务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为公司在优质资源整合,优化战略布局优化,影响力提升等各方面提供根本性保障。
  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 800V高压电机、扁线电机、油冷电机等新能源驱动电机新技术方向持续投入,公司产品技术指标均以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如八层扁线定子技术,超高功率密度,超高电机效率,超高工作电压等指标)。公司在电机技术路线上,将继续在电机轻量化、高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高效率冷却系统和热管理、振动和噪声控制、高压高速油冷等多领域深入研究开发,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及行业竞争优势。同时,加强高压三合一集成驱动系统的研发和客户开拓,争取在电控和集成系统领域取得大的项目和客户突破。
  2023年公司所属中央研究院荣获外籍院士工作站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称号,全年研发投入超1.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共获授权专利41项,其中软件著作权2项,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技术支持。
  (2)智能控制器
  报告期内,受国际经济下行影响,欧美消费市场低迷,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高科润的智能控制器(PCBA)业务海外客户订单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国内战略客户科沃斯、添可、怪兽、箭牌等需求旺盛,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总体仍维持良好增长态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5%。同时,公司通过制造过程优化、产品技术方案的改进和新项目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诸多措施,毛利率有较大提升,较好地完成了业绩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在越南投资成立的越南高科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产线建设、客户认证等工作,已开始批量生产实现整柜出货。为满足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公司 2022年在浙江德清建设华东生产基地,2023年5月已开始正式量产,目前正处于产能提升阶段。上述基地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华东、华南、海外(越南)三大智能控制器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产能并优化产能布局。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家用电器控制器和电动工具用控制器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加大汽车用控制器市场的研发和拓展,对标公司重点客户,不断优化采购和制造模式,实现公司运营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3)微特电机
  2022年初开始,受国际经济下行影响,欧美消费市场低迷,公司家用缝纫机电机和电动工具电机客户订单量大幅减少。面对极度不利的下游需求情况,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公司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成本费用开支,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电动工具等新业务客户。2023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家用缝纫机电机业务开始逐步恢复,电动工具电机订单进入量产提速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电动工具马达业务已进入 TTI、百得、Shark Ninja、宝时得等国际客户供应链,并正在为其开发面向吸尘器、园林工具、吹风机、空压机等应用领域的各类型马达产品。
  (4)汽车电子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 AMT及其控制、柴油机控制器ECU、气体机控制器GCU、后处理器控制器DCU等系列产品。
  2023年上海海能DCU产品因排放升级、技术换代影响销量大幅减少,GCU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始量产,因此主营业务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上海海能仍坚持不断在发动机控制器领域投入研发和项目拓展,并在 2023年取得较好的成绩——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小批列装;全国产芯片控制器配套2.6MW发动机,通过客户验收;国六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配套 K15N重卡发动机实现量产。其中国六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量产预计将为上海海能2024年及以后的营收和业绩增长提供较强的支撑。
  未来上海海能将秉承中国绿色动力科技的引领者的研发初衷,充分发挥发动机控制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优势,攻克氢、甲醇、氨等清洁“低碳”能源类新型动力来源难题,以创新技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展现企业担当。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一直坚持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产品和服务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品牌发展模式,并形成了包括产品研发、网络拓展、质量管理在内的诸多竞争优势。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以下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1、技术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新能源集成驱动系统为总方向、继续践行“技术先行”的发展理念,以产学研、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等模式探索适合市场的新产品新项目。2023年公司共授权专利41项,其中软件件著作权2项、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公司自主研发的扁线电机已投入量产,功率密度、效率等核心参数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2025年对驱动电机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为小鹏G9开发的800V电机系统为中国第一款量产的超高压电机。
  2、市场优势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已经在微特电机及控制器、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其中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电机年产400万套,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75%;公司2020年、2021、2022年新能源驱动电机出货量市场均排名第三(根据第三方媒体 NE时代数据),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等自供驱动电机的主机厂;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和尾气后处理控制器是唯一国内自主研发并大批量配套的自主品牌,能直接替代博世、德尔福等国外巨头产品。
  3、生产制造能力优势
  IATF16949:2016、 ISO9001:2015、ISO14001:2015
  ISO45001:2018四大体系认证。同时,各个生产基地均已完成 SAP系统的整体上线,叠加MES系统的应用,公司可实现汽车行业对于产品可溯性的要求。公司通过过去几年对设备自动化的不断投入和改造,目前新能源驱动电机生产设备及开发测试设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公司目前产能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正在浙江丽水新建年产 18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建成部分产能投入量产;在浙江德清拟新建年产30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第一期年产 80万台项目已完成主体厂房建成,部分产线开始投产,第二期主体厂房正在建设中。
  4、供应链整合优势
  公司历来重视供应链的整合和管控,各业务板块之间已实现共用原材料的集中统一采购,如驱动电机和微特电机共用的硅钢片、漆包线等;发动机控制器和家电智能控制器共用的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等,实现材料采购成本的下降,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此外,公司也将部分优质供应商引入园区,在保障零部件供应之外,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基于深度合作、共同成长的理念,公司已与部分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建立并巩固了自身的供应链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49,597.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9%;实现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 10,007.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29%;实现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40,840.5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87%。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4年公司将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1、重点推进德清基地 300万台驱动电机产能建设,争取在 2026年底具备丽水+德清年产 500万台驱动电机的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华东(德清)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基地建设,开拓汽车电子用PCB业务,形成新能源驱动系统产业链一体化生产平台。
  2、聚焦重点客户,实现已定点的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等项目稳步量产;积极开拓新客户尤其是国际客户的业务,到 2025年,在国际前十的主机厂中,至少实现一家日本车企、两至三家欧洲车企的项目定点。完成“头部新势力(蔚小理)+传统国内主机厂(长城、上汽、五菱)+国际主机厂/一级总成客户”的“3+3+N”客户布局。
  3、开发领先技术,持续加大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投资,通过深度参与客户产品的预研和开发,准确把握未来的产品与技术方向,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加大电控系统研发力度,逐步向二合一、三合一、多合一平台发展布局,并同时储备轮毂电机等前沿技术;在电机技术路线上,继续在电机轻量化、高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高效率冷却系统和热管理、振动和噪声控制、高压高速油冷等多领域深入研究开发,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及行业竞争优势,以技术、质量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
  4、提升组织能力和运作效率,持续开展组织能力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绩效考核、培训赋能等方式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以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创新及管理水平提升带动成本循环改善,将改善成果转化为新的管控标准,从而为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提供强劲的内部支撑,实现”在卷中强,在强中赢”的战略目标。
  5、借助丽水动力谷未来工厂创建经验,通过数字化系统全面优化公司“人机料法环”资源协调效率,增强与客户在技术上的准确支持以及在业务上的长期合作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和产能结构,通过MOM系统复制实施、SAP系统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加大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以及新技术新应用导入方面的投入,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并降低成本,巩固以“技术创新、工艺优化、成本管控”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6、公司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岗位职责、培训教育等体系建设,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努力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