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各类薄膜及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塑料薄膜、新材料薄膜

  • 产品名称:

    BOPP膜(电容膜) 、 CPP膜 、 BOPET膜 、 光学级薄膜

  • 经营范围:

    塑料薄膜、塑料制品、锂电池离子隔离膜的生产、销售,光学薄膜、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等新能源的研究开发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范围详见外经贸部门批文)。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15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塑料包装(吨) 1.24万 - - - -
塑料包装库存量(吨) - 7434.00 3336.00 4870.00 4654.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3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五名
  • 第四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996.90万 5.05%
第二名
7365.29万 4.65%
第三名
6153.67万 3.88%
第五名
4659.81万 2.94%
第四名
4539.38万 2.8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3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4.4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4亿 22.15%
第二名
1.39亿 12.15%
第三名
1.37亿 11.99%
第四名
1.14亿 9.98%
第五名
9348.78万 8.1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6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2亿 7.89%
第二名
8429.22万 5.04%
第三名
5688.52万 3.40%
第四名
5266.22万 3.15%
第五名
3636.30万 2.1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3.2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4亿 18.03%
第二名
1.53亿 13.54%
第三名
1.42亿 12.57%
第四名
1.14亿 10.08%
第五名
1.02亿 9.0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1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725.99万 5.78%
第二名
7743.26万 5.13%
第三名
3979.13万 2.64%
第四名
3638.07万 2.41%
第五名
3359.59万 2.2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6.5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92亿 20.36%
第二名
1.43亿 15.14%
第三名
1.21亿 12.77%
第四名
8853.76万 9.37%
第五名
8444.50万 8.9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2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966.32万 5.45%
第二名
8319.90万 5.06%
第三名
5013.47万 3.05%
第四名
4356.60万 2.65%
第五名
3362.51万 2.0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1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8.8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8亿 25.19%
第二名
1.74亿 14.69%
第三名
1.42亿 12.02%
第四名
1.06亿 8.95%
第五名
9468.43万 8.0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9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405.27万 5.74%
第二名
6241.05万 4.26%
第三名
5167.91万 3.53%
第四名
5124.49万 3.50%
第五名
4306.41万 2.9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6.8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96亿 20.83%
第二名
1.49亿 15.89%
第三名
1.20亿 12.76%
第四名
9518.26万 10.12%
第五名
6815.28万 7.2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塑料薄膜制造行业是塑料制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塑料加工行业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薄膜及新材料产品,包括CPP膜、BOPET膜、光学膜、BOPP电容膜等基膜,经过彩色印刷、多层复合或真空镀铝等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电子、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塑料薄膜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竞争程度较高。同时,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新企业的进入也...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塑料薄膜制造行业是塑料制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塑料加工行业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薄膜及新材料产品,包括CPP膜、BOPET膜、光学膜、BOPP电容膜等基膜,经过彩色印刷、多层复合或真空镀铝等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电子、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塑料薄膜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竞争程度较高。同时,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新企业的进入也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1.CPP薄膜行业
  在包装领域,CPP薄膜性能优良,可用于食品、针织品、花卉、茶叶包装等。伴随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包装行业快速发展,为CPP薄膜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根据恒州诚思发布的流延聚丙烯薄膜(CPP薄膜)市场报告,2019年我国 CPP膜市场规模从 2015年的77.22亿元增长至134.44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CPP膜市场规模可达到154.72亿元。我国CPP薄膜生产技术已发展成熟,带动其产能不断扩张。2019年我国丙烯流延薄膜(CPP)产量从 2015年的 83万吨增长至110.8万吨,预计 2023年我国丙烯流延薄膜(CPP)产量有望达到146.4万吨。CPP薄膜在包装领域应用广泛,随着CPP薄膜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其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我国聚丙烯流延薄膜(CPP)行业消费量从2015年的82.55万吨增长到的110.2万吨。预计2023年我国CPP膜行业需求量有望达到144.6万吨。随着CPP薄膜下游结构的不断优化,未来市场需求仍将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来看增长幅度较小,供需呈现平衡态势。近年来,我国聚丙烯流延薄膜(CPP)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呈现下降态势,从2015年的1.32万元/吨下降到了2019年的1.22万元/吨。预计2023年我国聚丙烯流延薄膜(CPP)产品价格约为1.07万元/吨左右。
  2.BOPET薄膜行业
  BOPET薄膜,作为一种综合性能十分优良的薄膜产品,正在以不可替代的性能优势,不断地拓展着新的市场,扩大着新的应用,提升着市场需求,创立着产能增长新记录。中国的 BOPET薄膜,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典型的“创新和增长快速发展,市场均衡周期性改变,企业利润周期性大起大落”的一个动态平衡发展阶段。中国BOPET的市场(以行业平均毛利率波动为参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这个周期特点基本上维持在每4-5年左右一次低谷(供大于求),每4年左右的一次高峰(供不应求)。统计分析表明,中国BOPET薄膜的周期性主要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产业新增产能的建设周期紧密相关。2018-2022年启动的这轮市场周期性高峰,在经过连续4年热气腾腾的市场高景气度后,最终还是没能突破市场规律;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BOPET市场开始转入供大于求;2023年,市场更是进入深度低谷。
  据行业统计,截至2023年,国内共有BOPET薄膜生产企业将70余家,运行产能600万吨,在建产能250万吨。从市场集中度数据分析来看,中国的BOPET薄膜市场的竞争特点基本介于充分竞争和垄断竞争之间。可以预见,中国BOPET薄膜未来的市场竞争发展格局,将沿着行业和市场发展惯性,以典型的路径依赖特点,继续表现为在通用型产品上的充分竞争格局和在差异化产品上的垄断竞争格局,从而形成两种市场竞争格局共存的局面。未来几年,随着新建生产线的陆续投产,中国的BOPET薄膜市场秩序将长期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个变化,一方面,会不断改变当前的市场格局,改变当前的市场集中度及竞争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本轮产能增幅较大,市场需要长时间消化,因此,可预计市场将在一个较长时间里面处于供大于求局面。
  3.电容器用薄膜行业
  电容膜行业整体发展6-8年间将迎来一波小高潮。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的重视,市场增速较快,且考虑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长期性影响,电容膜行业景气周期会延长,不排除头部企业会形成慢牛行情。未来3年全国将有45条新的电容膜生产线投产,2023年下半年部分常规产品已经开始降价,预计 2024年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国家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汽车新车销售量20%以上,203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成为汽车新车销售主流。目前,新能源汽车用膜市场超过 1000吨,未来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0倍,用膜主要集中在2.0-2.9微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太阳能装机方面从2021年到2025年光伏累计装机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9%,年均新增装机6740万千瓦,到2025年累计装机达5.81亿千瓦。2021年到2025年风电累计装机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年均新增装机为2700万千瓦,到2025年累计装机将至3.78亿千瓦,这将带来每年超过8000吨的用膜量,主要集中在3.0-4.0微米。到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30条新建特高压线路工程迎来相继核准,2023年下半公司特高压用电容薄膜订单量显著增加,预计 2024同比增量50%以上,主要以8-18微米粗化膜为主。
  4.光学级薄膜
  光学膜是一种应用于光学设备、显示器、光学仪器等领域的薄膜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高清晰度、高新能显示设备的需求增加,光学膜市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光学膜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或改善光的传输和反射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膜层结构,可以实现抗反射、增透、反射等多种功能。光学膜技术不断创新,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使得光学膜的性能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推动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对高清晰度显示和抗反射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光学膜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无毒无害的材料,光学膜受到了环保政策的支持,并受益于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偏好,给光学膜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除了传统的消费电子市场,光学膜在汽车、医疗、太阳能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随着这些新兴应用的兴起,光学膜市场有望获得更多的增长机会。光学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主要包括3M、杜邦、佰利联、美国贝克曼、中昌数据等,均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并且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此外,亚洲地区的光学膜制造商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如日本的日本光学、朝日光学,中国的鼎汉科技等,凭借着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逐渐崭露头角。光学膜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门槛高、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压力大等,但同时也存在着技术进步、多元化应用需求、环保政策支持等发展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的不断提升,光学膜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凭借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一些领先企业仍将保持市场份额的稳定。未来几年,光学膜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压力,新的应用领域和环保要求将成为市场的新的增长点。企业需积极研发和推广新产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未发生重大变化。
  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内,主要能源类型未发生重大变化。
  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
  公司拥有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且均在有效期内。公司拥有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编号:浙xk16-204-00409),产品名称: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检验方式:关键控制项目委托检验,有效期至2026年5月25日。
  全资子公司浙江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编号:浙XK16-204-03091),产品名称: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检验方式:关键控制项目委托检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5日。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杭州大东南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链优势。公司积极实施“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稳健推进延伸产业链,提升技术平台,完善配套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抗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公司产品覆盖传统包装薄膜、耐高温超薄电容膜、光学级薄膜,电容膜镀膜。
  2.研发优势。随着新材料、特种膜产品成为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公司充分意识到加强在新兴应用领域投入的重要性。依托国家级实验室技术平台,公司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进行交流合作,建立了浙江大东南-中科院化学所“高性能高分子膜联合实验室”、浙江大东南-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从事新材料差异化产品的研发,并将高科技薄膜产品作为公司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
  3.品牌和质量优势。公司拥有卓越的品牌优势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所使用的“大东南”、“西施”和“绿海”等品牌,在客户中拥有广泛的认知度。公司执行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技术指标控制严格、检测监控手段完善,产品品质长期以来受到客户好评和市场认可。公司充分利用拥有的品牌和质量优势,积极拓展市场,在新老客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4.生产设备优势。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引自国际知名生产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产品的生产质量,使公司产品在性能上优于国内其他生产商。同时,先进的生产设备,保证了公司产品差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管理团队优势。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均拥有较为完善且效率较高的管理体系,主要管理层从事塑料产品制造业 30余年,并扩展到高端新材料生产领域,能够准确把握塑料薄膜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积极调整公司产品结构,并将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效运用于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
  6.地理区位优势。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逐步加快,为公司的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薄膜电容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元件及新能源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区域,也是塑料贸易最活跃的区域,余姚、台州、常州的国际塑化城和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分工细化、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广泛协作的平台和广阔的市场资源。公司借助区域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力争成为高端薄膜行业领跑者。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公司亦面临传统薄膜市场容量饱和、原材料价格波动上涨、终端市场需求下降等多重压力与挑战。公司立足主业横向技改生产线,纵向延伸产业链,积极优化营销渠道,加强内部管控,降低运营成本,保障生产经营平稳运行。
  ①报告期内,公司适时调整经营思路,围绕聚焦主业、提质增效,专注薄膜产业,实现经营总量平稳发展。杭州高科对标客户,实施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品控,产品优等品率大于目标值98%,随着PETG收缩膜的逐步稳定仍有上升空间。宁波万象面对市场竞争,积极调整战略,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全年电容膜产销创新高。浙江万象对内进行配方创新降低成本,大力推进边料回收,对外强化与客户的合作,全力提升产品质量。
  ②报告期内,各子公司加大特种的既有产品市场拓展,亦积极研发完善差异化新产品,以差异化产品竞争为引擎,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浙江万象开发了低摩擦镀铝膜、低温热
  封镀铝膜、高牢度镀铝膜、特别是差异化扩散膜完善放量。杭州高科着重开发透明覆铁膜、抗菌膜、电子离型膜、PETG 系列收缩膜等新产品。PETG 系列收缩膜产品已大批量产业化,且已得到相关客户认可。宁波万象出口销售与出口金额同比均上升。
  ③报告期内,各子公司通过生产线技改和产品市场创新,加强质量建设和扩大差异化产品占比,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杭州高科投资约 5000万人民币对两条老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从PET非收缩膜改造成PET收缩膜。宁波万象投资约1.2亿元新建年产1200吨新能源金属化薄膜及电容器测试中心,提高新能源镀膜产能,增加利润率,并已向马来西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开拓客户,出口额将继续增加,并逐步和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电容器厂商开启合作。
  ④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宁波万象申报成功宁波市绿色工厂、浙江省“单项冠军”企业、浙江省高新企业研发中心,国家“单项冠军”申报材料已推荐至工信部;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宁波公司已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杭州高科启动省级研究院的建设项目。2023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储备项目《PET反光膜的研发》《高性能可回收阻隔薄膜的研发》《抗紫外线聚酯薄膜研发》《易揭CPP薄膜研发》已内部申请立项;《一种白色防水解抗老化BOPET背板膜的制备方法》已获得了专利证书;宁波万象已有5件专利完成了撰写并被受理;锂电池隔膜研究院参与国家标准《塑料薄膜和薄板水蒸气传输率的测定第7部分:钙腐蚀方法》的制定,该标准于2023年9月7日发布,2024年4月1日实施。
  ⑤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梳理债务化解风险,同时,财务部加强对资金流程的把控,每日汇总资金,对闲置资金进行高息理财存款,理财收入较为可观。公司违规担保案件审理接近终结,尚余一例存在起诉担保赔偿责任可能性。针对前期上市公司行政处罚事项,出现了若干起股民索赔,公司聘请律师积极应诉,大部分股民索赔案件均已赔付,仅剩4例案件待终审判决。公司坚守合规原则,持续发展,共披露了56份公告文件,合计约98.14万字,共回复投资者在互动易提出的问题近110个。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专注主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高科技为战略指引、股份制为制度基础,持续转型升级,继续专注于薄膜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坚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价值取向,通过技术创新和节能优化,持续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延伸产业链,坚持绿色环保和文明生产,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成一流的高分子膜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客户、员工、社会、股东创造最大价值。
  (二)公司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将坚定不移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以收入增长为主要目标,并兼顾提升销售净利润率,以实现未来可持续增长。主要经营措施如下:
  1.立足“专+精”,走出专业化发展道路
  各子公司将在 202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生产增加产能。公司和宁波万象都是“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的意义在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结合自身愿景目标和战略规划部署,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方的协同创新,把创新的主动权、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立足“选+培”,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
  选择正确的产品发展方向,培育提高差异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通过对每次生产的差异化产品进行的全面性能检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同时结合客户的使用工艺特点和自身生产线情况,在保证当前生产质量性稳定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对差异化产品进行点滴式的优化和改进,从而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差异化产品的特性,提升和巩固差异化产品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
  3.立足“强+大”,走出规模化发展道路。
  公司将利用背靠国资的优势,做大做强企业主营业务。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变革创新,数字化转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动员企业全员共同参与、迭代前行、长期推进。2024年将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建立创新的容错机制,鼓励各层级围绕“数字化”、“规模化”目标积极探索,以数字支持差异化竞争,实现不停步的可持续发展。
  4.立足“管+控”,走出集约化发展道路。
  加强企业现场管理,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抓到实处,争取“零事故、零工伤”。车间管理层加强车间生产巡查力度,重视设备日常的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走过场,降低员工工伤发生率,减少设备的维修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完好率。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工作,把成本控制导入到生产管理及日常考核中,减低隐形成本,并建立上下沟通机制,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好企业的开源节流工作,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道路。
  5.立足“严+细”,走出效益化发展道路。
  纵观公司现状,走内涵挖潜,严控产品质量,从细节上产生效益,走出效益化发展是必经之路。树立精品制造理念,形成精益管理的氛围,针对各自的产品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财力和人力上提供技术创新保障,寻找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技术改造延伸原有产品产业链。全力做好技术攻关工作,不断提升产品性价比,进一步巩固客户群。根据市场需要,结合技术储备,确定不同生产线的主体定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发挥优势,2024年争取内部立项新产品不少于15只,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只。
  (三)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①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所处包装材料行业竞争充分,市场产能的持续增长和规模化生产企业日趋增多,特别是聚酯薄膜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国内聚酯薄膜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从而影响经营业绩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精准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实施差异化、特种化和高端化的经营策略,并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和精益生产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
  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原材料受原油供需变化、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流动性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原油市场一旦出现剧烈波动,将对公司盈利能力及采购策略制定及实施构成风险和挑战。
  应对措施: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采购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变动,做好分析研判,同时保持产品价格策略的灵活性和库存弹性,削弱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③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所有产线均从国外进口的自动化大型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如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安全生产事故。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且大规模、连续性生产方式相比传统间歇性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因疏忽大意或者主观故意引起的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或者其他问题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的风险,从而带来经济损失、法律纠纷或违规风险的可能性。
  应对措施:公司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操作流程,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