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依托公司在智能装备的领先优势,向复合材料轻量化领域延展,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模具开发、制品设计到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 产品类型:

    机械装备、复合材料制品、光伏业务

  • 产品名称:

    墙体材料成型装备 、 耐火材料成型装备 、 复合材料成型装备 、 建筑陶瓷自动液压机 、 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 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及零部件 、 光伏组件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塑料制品制造,轻质建筑材料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伺服控制机构制造,伺服控制机构销售,农业机械制造,农业机械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产量:工业(元) 2.38亿 3.65亿 -
销量:工业(元) 2.93亿 3.47亿 -
工业销量(单元) - 3.47亿 2.31亿
工业产量(单元) - 3.65亿 1.86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3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650.08万 27.32%
第二名
2276.55万 7.19%
第三名
1986.97万 6.27%
第四名
1319.32万 4.17%
第五名
1069.00万 3.3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789.2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7.5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57.85万 4.97%
第二名
1031.18万 3.78%
第三名
998.51万 3.66%
第四名
747.92万 2.74%
第五名
653.81万 2.3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7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4亿 36.79%
第二名
6867.59万 18.87%
第三名
2269.64万 6.24%
第四名
1499.36万 4.12%
第五名
1358.41万 3.7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3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556.91万 13.02%
第二名
2787.13万 10.21%
第三名
1907.60万 6.98%
第四名
1390.93万 5.09%
第五名
1390.34万 5.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9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228.79万 20.59%
第二名
3539.78万 13.94%
第三名
2731.84万 10.76%
第四名
1526.42万 6.01%
第五名
1438.91万 5.6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232.6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7.5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21.94万 11.68%
第二名
1398.06万 7.35%
第三名
617.79万 3.25%
第四名
576.28万 3.03%
第五名
418.58万 2.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1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356.58万 17.84%
第二名
2463.56万 8.20%
第三名
1701.14万 5.66%
第四名
1271.95万 4.24%
第五名
1261.06万 4.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520.6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3.4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15.68万 16.27%
第二名
1263.30万 7.30%
第三名
1263.00万 7.30%
第四名
1171.38万 6.77%
第五名
1007.25万 5.8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564.87万 20.97%
第二名
3352.93万 15.40%
第三名
1026.55万 4.72%
第四名
1020.61万 4.69%
第五名
974.14万 4.4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599.3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4.9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07.74万 13.15%
第二名
1568.08万 9.78%
第三名
1114.36万 6.95%
第四名
455.01万 2.84%
第五名
354.18万 2.2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光伏组件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及生产的产业链,并从 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向光伏领域进行布局和拓展。  (一)行业的基本情况  1、复合材料制品行业  2023年,汽车市场呈“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受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场的影响,一季度汽车产销较同期明显回落,叠加汽车行业竞争...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光伏组件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及生产的产业链,并从 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向光伏领域进行布局和拓展。
  (一)行业的基本情况
  1、复合材料制品行业
  2023年,汽车市场呈“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受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场的影响,一季度汽车产销较同期明显回落,叠加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因素,上半年部分车企产销面临较大压力。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
  2023年6月,商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销费活动的通知》,结合“2023消费提振年”工作安排,统筹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城”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同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表示到 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2023年12月,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旨在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节能消费的同时引导企业技术进步,保障产品安全。
  2023年下半年,在前述及其他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叠加促销活动等因素,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度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销均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同比增长超过5%,长远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光伏行业
  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升级,行业应用加快融合创新,产业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216.88GW,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超过600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 1.7万亿元,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超过143万吨、622GW、545GW、499GW,同比增长均超过64%。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去年组件环节,1—12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超过499GW,同比增长69.3%;产品出口211.7GW,同比增长37.9%。全年主要光伏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出口总体呈现“量增价减”态势。1—12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
  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国家对光伏领域的发展态度明确,产业支持政策与实施目标不断出台。2023年以来,国家进一步规范及落实产业发展细则,对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以及并网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以及实施方案,有助于促进国内光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 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加大对关键技术装备、原辅材料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2023年 8月,工信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该方案明确要聚焦新能源领域,研制TOPCon、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高效电池和组件以及光储部件等标准,研制智能光伏标准,完善光伏组件回收利用及光储系统检测、安全管理、状态评价等标准。随着光伏行业规范管理,产业技术迭代和转型升级,行业发展质量及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2023年,在光伏行业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同时,光伏行业的“淘汰”赛也拉开序幕。过去两年,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新项目批量投产,光伏各环节主材严重过剩,同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呈现出扩产规模更大、技术路线更先进、产业布局趋于集中、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的特点。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光伏主材产品价格一路下行,产业链制造端毛利空间持续受到压缩,企业利润受到挑战,生存压力加大。在全产业链降价潮的带动下,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需求得爆发式释放。当前光伏行业价格虽处于低谷期,但强劲而又旺盛的需求已经被全面激发出来。
  3、机械装备行业
  2023年,机械工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攻坚克难、拼搏进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为拉动制造业乃至全国工业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对比基数影响,机械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一季度增速较低,二季度增速较高,三季度增速放缓,但随着一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的集中出台与落实,四季度行业运行再度回稳向好,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2023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4.1%,收入与利润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工业。
  2023年9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 2023—2024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同时提出具体目标:力争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以上,到2024年达到 8.1万亿元;重点行业呈现规模稳中有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和10个左右千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机械装备行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且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二是龙头企业积极延伸产品种类,产品多元化,以适应下游客户对全系列产品的需求;三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及电动化等引领行业趋势,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四是行业企业国际化步伐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装备制造业的下游行业也面临诸如行业洗牌、战略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变革。因此,机械装备制造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期。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望这一年,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全球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主要经济体紧缩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系统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在此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已有产品结构升级及新项目的投资建设。
  1、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LFT-D、SMC及HP-RTM等工艺技术的企业之一,并将这些工艺运用于生产乘用车、商用车的外覆盖件、内结构件等汽车轻量化车身件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的外覆盖件,从而扩大轻量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公司该板块业务的发展情况与汽车行业整体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行业地位与公司客户在汽车行业中所处地位具有相关性。虽然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明显,但是汽车行业格局处于高速变化中,车企端的竞争淘汰加剧,部分新能源车企开启价格战攻势,销量和盈利面临考验,行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受前述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114,274,708.4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1.12%。
  2、光伏业务
  公司于2020年9月收购新余电源,开始进入光伏组件行业。公司首期375MW高效光伏组件实验线于2020年12月试生产,并于2021年正式投产;2022年,二期1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完成建设并投产。公司致力于研发低生产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电池及组件技术,并加大对N型电池、大尺寸组件、双玻组件等产品的投入研发;并陆续推出了166、182、210规格电池尺寸的多主栅整片组件、半片组件、双玻双面发电等系列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工商业光伏屋顶、家用光伏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领域。
  光伏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电池片逐步向高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片方向发展,光伏组件逐渐走向超高功率化。公司于 2022年起开始布局投资高功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项目,试图延伸光伏产业链布局,形成规模效益。但在目前阶段,受产能扩张、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导致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均大幅度下降,公司利润受到挤压。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光伏业务实现营收103,515,111.69元,同比下降约18.72%。
  3、机械装备业务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发复合材料成型装备的企业之一,自 2010年引进、消化吸收欧洲先进的复材装备技术,并在国产化基础上逐渐开发适用于多种复材工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材制品生产线。公司高端复合材料生产线已成功出口,目前,公司主要销售HC系列耐火压机、HF系列墙材压机等压机装备。同时,公司是目前我国墙材压机领域技术最成熟的供应商之一,HF系列墙材压机因设备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曾获得“中国建材机械行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2023年,机械装备行业发展平稳,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自主创新,开拓销售渠道。报告期内公司机械装备业务营业收入为91,892,858.85元,同比上涨约42.55%。
  通过多年来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公司机械装备在产品质量稳定性、技术水平及服务等方面得到客户的认可,在市场中形成较高的品牌知名度。随着国际贸易逐步恢复,大宗商品价格趋于稳定,市场需求有望提高。未来产品将朝着设备高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升级迭代,公司机械装备业务市场将争取在稳固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基础上争取创新,保持市场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二)经营模式
  1、采购、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业务导向型的经营模式,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模式进行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组织;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考核制度,保证物料可靠稳定交付,减少因物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成本波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结合市场需求波动,以及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2、销售模式
  复合材料制品业务主要为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及零部件,主要采用直接销售至汽车制造、动力电池制造等企业,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及定制化的产品;
  光伏业务采用“直销+代工”的销售模式,产品直接销售至电力开发、电站EPC承建商等企业,同时承接优质组件代工业务;
  机械装备业务采用国内直销,国外“直销+代理”的销售模式,面向国内、国际市场。
  零部件销售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领域的综合优势
  依托公司在复合材料装备领域的优势,公司积极向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领域延展,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制品设计到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具有综合领先优势。公司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以汽车轻量化为主要战略方向,围绕此战略方向,公司进行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整合,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极具性价比和吸引力的集产品设计、装备制造到制品生产一体化解决方案。
  2、光伏业务专业人才优势
  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是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保障。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的新项目、新业务对各岗位的任职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人力资源根据光伏组件业务的特点,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过内部人员横向板块晋升、外部人才引进,逐步完善各业务板块核心骨干人才建设工作。公司引进了光伏行业具备技术研发、生产等经验的专业人员,建设了一支经验丰富、开拓创新的专业团队,为光伏业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机械装备专业研发优势
  作为国内全自动液压成型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以液压技术为核心的相关技术装备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主持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多年来通过密切跟踪全自动液压成型设备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稳固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基础上,持续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升级,拓展装备产品的应用领域,利用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制造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在机械、复合材料及光伏领域共拥有有效申请专利 321项,已授权256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已授权84项;实用新型专利193项,已授权162项;外观专利11项,已授权10项)。此外,公司及重要子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申请的专利曾获得2项国家优秀专利奖、6项省优秀专利奖。公司LFT-D(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全自动模压生产线曾获得建材机械行业科技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及中国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第一届创新大会“行业创新奖”。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推广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关键技术、挖掘零排放及负排放潜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成为全球实现能源革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1、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销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
  2024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此意见围绕加大力度开展车网互动试点示范、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展开,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叠加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 2027年底,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及《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等系列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的政策,以及市场需求推动的作用下,预计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需求增加、市场扩张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不少消费痛点,其中里程焦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在电池技术未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及推广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是提高续航里程的思路之一,复合材料轻量化的运用玻璃纤维等轻质材料成为车身轻量化的重要的方法。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巩固存量订单,优化客户结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2、光伏行业
  在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光伏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我国光伏行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和应用市场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1)发展光伏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未来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2)光伏行业技术持续进步,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2023年,光伏行业各环节技术创新不断,产业化技术方面,多晶硅生产能耗显著降低,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57kWh/kg-Si,同比下降约5%;未来随着生产装备技术提升、系统优化能力提高、生产规模增大,预计至2030年有望下降至52.5kWh/kg-Si。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0%,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2%,两者较 2022年均有较大提升;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电池将会成为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效率也将较快提升。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资料显示,2023年市场上硅片尺寸种类多样,其中,166mm及以下、182mm方片以及微矩形硅片占比分别为2.0%、47.7%、20.3%。电池片方面,2023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N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被压缩至73.0%。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约26.5%,其中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约23.0%,异质结电池片市场占比约2.6%,XBC电池片市场占比约0.9%,相较2022年都有大幅提升。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19年《新能源展望》显示,从2010年以来,光伏块成本已经下降了89%,至2050年光伏电池平均成本会下降63%。光伏电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已经低于火力发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之一。光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平价上网,使光伏产业从政策与市场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成为市场驱动型、自由选择型和交易活力型的模式。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至 205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25%,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光伏产业制造环节的技术创新与进步为行业降本增效及扩大终端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
  (3)全球应用市场稳定增长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加约148.1%;其中,我国大部分大基地项目在 2023年年底前并网,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120.59GW,同比增长232.2%,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96.29GW,同比增长88.4%。从全球需求来看,光伏行业仍保持着高速发展。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2022年增长50%,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比过去30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快。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但仍需解决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融资等关键问题。
  3、机械装备业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将为装备制造业创造规模庞大的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液压成型装备制造业属于装备制造业,在强调高质量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背景下,液压成型装备制造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环境。在液压成型装备行业中,公司产品门类广、规格多,技术和市场积淀丰厚,拥有一系列以液压成型工艺为纽带、以节能环保领域为目标市场的多样化产品以及售后服务。为响应国家“智能制造 2025”战略规划,机械装备业务将继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及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的下游行业也面临激烈的变革,诸如行业洗牌、战略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经济转型有可能提升下游行业集中度。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期,在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下,行业将向“补链、强链、延链”升级,装备制造产业将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上升。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2%,但在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基本面之上,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等困扰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总体来看,2024年机械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将努力抓住机遇,稳中求进。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复合材料制品业务
  公司将发挥复合材料汽车车身及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优势,以汽车轻量化业务为重点,开拓新客户,继续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及其他伙伴的开发合作,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目前已有的应用产品基础上,利用公司产品已积累的品牌、技术及品质优势,丰富产品结构,拓宽轻量化部件的应用场景,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2、光伏组件业务
  公司将把握光伏行业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时间窗口,继续在组件、电池光伏产业上布局。根据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及差异化的产品。不断开发、量产新技术产品,助力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的降低和行业的进步。向数量规模化及产品高质量方向发展,努力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机械装备业务
  智能化装备及相关配套自动化整线是机械装备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公司将继续发挥品牌及行业领先优势,提供高质量、稳定运行的产品与服务,关注制造成本和效益,调整产品定价策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克服成本压力,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坚定精品制造之路。
  (三)2024年经营计划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与自身员工的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不断提升组织能力和公司价值,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2、增强企业竞争力
  围绕两碳目标,加大研发力度,增强科研实力,做好技术储备。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强化协同运作,优化供应链服务,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从而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不断提升产品的效率和适应性,稳步提升产品盈利能力。聚焦产业拓展市场,逐步完善产业布局,加大对光伏业务的投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拓宽融资渠道
  结合企业发展和项目资金需求等因素,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融资结构,增加运营资本,扩大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4、健全公司内控制度
  公司将继续强化管理优势,探索管理深度,完善制度建设和流程管控,提升内控能力。随着公司业务模块的丰富和业务规模的扩张,内控管理上,公司将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加强内部规范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制度流程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更为科学、高效、合理的决策与管理系统,并通过加强财务管控,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调整筹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实现公司经营的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行业上下游的整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智能装备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排除短期内行业景气度下降或竞争加剧的情形,可能会造成公司在国内或国外市场的订单减少、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存货积压等情形,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强市场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快新品与新客户的开拓,确保公司运营能够适应宏观经济变化。
  2、业务转型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光伏业务目前仍以组件为主,短期内无法发展成为覆盖如硅片、电池再到组件等产品的垂直产业链。公司长期看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且公司组件板块尚未盈利,公司存在未来不能成功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或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对此,公司将积极做好科学规划、稳步建设,努力改善业绩情况,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3、供应链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的取得成本可能受到市场供求、供应商及其生产状况的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及利润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行情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与行业上下游厂商开展合作,同时根据公司的销售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由公司供应链部门制定相关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平滑成本的波动。增强产品增值服务能力,力求争取每一个可能的订单,以增加公司抗风险能力。
  4、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司轻量化汽车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厂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威睿等,上述客户业务规模相对较大,客户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但不排除未来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发生波动,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减少,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波动。为此,公司将积极招聘市场和技术人才,加强市场开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采用参加行业会议、客户拜访及引荐等方式积极开拓市场,增加业务收入,减少客户集中度风险。
  5、技术更新和竞争风险
  公司所属的行业有技术更新快、研发投入高、相关产品及技术的生命周期持续缩短等特点,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规模,纷纷进行扩产或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行业资源向少数企业进一步集中,使得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技术创新,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将削弱已有的竞争优势,从而无法及时地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公司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跟踪前瞻性技术,积极更新生产工艺,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业务拓展及对外投资风险
  公司在保持轻量化汽车业务和智能装备业务的同时,积极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契机,布局光伏行业。但受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管理及经营模式存在差异,光伏行业资金需求大等因素影响,存在公司管理运营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导致业务拓展不如预期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吸引行业专业人才,增强产品竞争力,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寻找优质的行业合作伙伴,探索多重商业模式,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降低业务拓展风险。对外投资是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的慎重决策,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但投资过程中受政策、管理及合作方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如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受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管理能力、合作商履约等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造成项目中止或终止;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也受到经济环境、交易方案等变化带来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及时关注内外部环境、资金使用情况、行业发展、政策变化等因素,提前预判及解决各项不利因素,加强调研及可行性研究分析,努力降低公司投资风险。
  7、行业与政策变化风险
  新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成本快速下降,以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和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世界能源版图中最为热门的竞争领域。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步伐日益加快,未来可用资源、竞争格局、技术变化、需求波动、互补产业发展以及替代产品的产生,都有可能对公司所在行业造成冲击。伴随行业参与者急速增加,竞争将趋于充分,行业将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推动。若各国产业扶持政策出现不利调整,光伏装机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我国目前大力鼓励发展能源汽车,但也不排除将来政策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为此,公司将紧密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合理制定业务发展规划。同时公司也将做好充分准备,优化战略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政策过渡期市场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8、不可抗力风险
  2023年全球经济进入了高通胀与低增长、高利率与金融动荡相伴的复苏困难期。地缘政治矛盾的持续加剧、全球通胀的高企、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全球供应链的持续调整,都给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冲击。此外,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突发性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上游原材料供应、下游市场及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强对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加大战略客户的开发力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不可抗力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