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研发、生产与销售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结构件和模组类等智能终端零组件产品。

  • 产品类型:

    智能终端功能件和精密结构件以及模组类产品、新能源汽车类产品、信息存储类产品

  • 产品名称:

    智能终端功能件和精密结构件以及模组类产品 、 新能源汽车类产品 、 信息存储类产品

  • 经营范围:

    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生产销售:电子绝缘材料、玻璃及塑胶类防护盖板、触控盖板以及电子产品零配件组装;销售:电子零配件、工业胶带、塑胶制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塑料制品制造;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信息存储类产品(片) 1437.87万 - - - -
库存量:其他(片) 0.00 - - - -
库存量:新能源汽车类产品(片) 999.58万 - - - -
库存量:智能终端功能件和精密结构件以及模组类产品(片) 1.87亿 - - - -
信息存储类产品库存量(片) - 1883.54万 2834.03万 6187.99万 5692.25万
新能源汽车类产品库存量(片) - 1180.03万 938.53万 295.27万 58.90万
智能终端功能件和精密结构件以及模组类产品库存量(片) - 3.38亿 9.05亿 1.55亿 -
其他库存量(片) - - 4.38万 - -
智能终端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类产品库存量(片) - - - - 3697.73万
智能终端功能件及模组类产品库存量(片) - - - - 1.29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4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9.86亿 21.82%
客户二
7.46亿 16.51%
客户三
2.71亿 5.99%
客户四
2.32亿 5.13%
客户五
1.79亿 3.9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9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6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36亿 4.01%
供应商二
1.31亿 3.86%
供应商三
8415.32万 2.48%
供应商四
7936.54万 2.33%
供应商五
6518.26万 1.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9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6.14亿 14.62%
客户二
4.00亿 9.53%
客户三
2.90亿 6.91%
客户四
2.11亿 5.02%
客户五
1.61亿 3.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56%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10亿 3.59%
供应商二
8637.48万 2.83%
供应商三
5559.61万 1.82%
供应商四
5305.11万 1.74%
供应商五
4817.31万 1.5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3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82亿 7.25%
客户二
2.59亿 6.65%
客户三
2.34亿 6.00%
客户四
2.05亿 5.28%
客户五
1.60亿 4.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1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6772.18万 2.12%
供应商二
5824.41万 1.82%
供应商三
4566.20万 1.43%
供应商四
4533.18万 1.42%
供应商五
4318.01万 1.3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49%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5.47亿 18.83%
客户二
2.14亿 7.38%
客户三
1.69亿 5.80%
客户四
1.35亿 4.65%
客户五
1.11亿 3.8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2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8003.93万 3.59%
供应商二
3730.97万 1.68%
供应商三
3707.05万 1.66%
供应商四
2661.91万 1.20%
供应商五
2391.62万 1.0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85%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5.61亿 17.99%
客户二
3.01亿 9.64%
客户三
2.01亿 6.45%
客户四
1.30亿 4.17%
客户五
1.12亿 3.6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8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3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6636.51万 3.44%
供应商二
4333.74万 2.24%
供应商三
2561.33万 1.33%
供应商四
2384.99万 1.24%
供应商五
2168.14万 1.1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与销售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结构件和模组类等产品,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消费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和信息存储设备等智能终端。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并依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工艺优化和产品性能指标优化,满足客户产品快速更新以及多元化的需求。  (一)消费电子行业  在技术不断创新、海内外各种新消费场景兴起等因素的驱动下,消费电子领域智能化改造趋势蔓延,创新性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涌现。消费电子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工作、娱乐等日常生活场景中重要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与销售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结构件和模组类等产品,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消费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和信息存储设备等智能终端。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并依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工艺优化和产品性能指标优化,满足客户产品快速更新以及多元化的需求。
  (一)消费电子行业
  在技术不断创新、海内外各种新消费场景兴起等因素的驱动下,消费电子领域智能化改造趋势蔓延,创新性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涌现。消费电子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工作、娱乐等日常生活场景中重要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消费电子的需求较为韧性,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巨大的市场空间。
  1、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景气度逐渐修复,各产业链缓慢复苏
  虽然近两年因为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放缓趋势等因素,居民信心和消费需求受到一定影响,但从传统消费电子、XR产业链、国产手机链三个子行业来看,整体上,2023年消费电子行业经营稳中有进,终端销售环比改善。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 )发布的初步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部, 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8.5%,出货量达到 3.261 亿台,高于之前7.3%的预期增长。2023年下半年的增长巩固了2024年的复苏预期。据Counterpoint 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2 亿部,同比增长3%。在全球背景下,折叠屏手机市场正日益受到关注。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2022年至2027年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27.6%,全球市场份额预计从1.2%上升至3.5%,折叠屏手机未来增量空间较大。
  根据 Canalys 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总出货量2.47亿台,同比下降12.9%,但是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展望未来, PC行业正呈现温和复苏,后续市场增长蓄势待发。
  2、AI将进一步驱动消费电子持续成长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品类有望从过去单一的智能手机向多点开花的智能硬件产品扩充,以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R/VR、桌面级3D打印机等为代表的下一代终端与应用逐步繁荣,产业迭代速度将逐步加快,消费电子产业有望引来新一轮以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为中心的创新周期,AI应用或成手机创新下一突破口,AI赋能终端升级将驱动行业持续增长。
  3、全球化竞争趋势明显,前沿技术迭代迅速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放缓趋势、消费需求略有下行的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态势有所加剧,并呈现强者益强的发展趋势。在当前行业竞争形势下,消费电子创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消费电子行业前沿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相关厂商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政策驱动进入市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行业竞争加剧,智能化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展望未来,EVTank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
  1、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日趋成熟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车载终端、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车联网设备等关键零部件快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链、价值链重塑,产业链内涵不断丰富,持续加速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预计未来几年,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将初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逐渐开始应用,大功率快充、智能充放电逐渐普及。智能化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企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助力“双碳”实现,氢燃料电池技术加快落地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为5631辆,销量为5791辆。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逐渐取得成效,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需要关注氢能产业链的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方面,电堆及系统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已基本实现全部国产化,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和设备等国产化不断提升。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增湿器、电子水泵、Ⅲ型储氢瓶等核心零部件以国产化供应为主;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关键材料等仍主要依赖进口,多处于实验室或小批量试生产阶段。展望未来,聚焦 “双碳” 目标下汽车产业加速转型,氢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技术在商用车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信息存储行业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 、Web3和元宇宙等新兴科技的日益发展,井喷式的数据增长对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范围内企业和个人对于数据安全与备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移动硬盘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在数据的安全保护方面,移动硬盘的实体存储方式相对于云端存储更加可靠,并且能够提供离线备份的功能。因此,无论是企业、个人或者数据中心,在数据备份和存储方面都倾向于选择移动硬盘,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移动硬盘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品牌竞争以及技术革新等因素可能对市场规模产生影响,终端企业和供应商更加注重产品的性能、速度和密度面,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如垂直记录技术、全磁盘加密技术和混合硬盘等,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固态移动硬盘绝对是未来的存储趋势,不过就目前而言,机械移动硬盘在使用寿命、存储容量和性价比这些方面都还有一定的优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度,面对众多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公司坚定产品、客户和市场的多元化路线,不断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和经营指标,夯实技术研发实力。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板块中,随着终端客户的更新迭代,公司通过创新工艺、技术升级,提供的产品单机价值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公司深度挖掘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无线充电系统以及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机会,做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及专利布局,抢抓发展窗口期,密切追踪行业最新技术和工艺流程,发挥协同优势做好产品布局和发展计划;为提升公司海外供应链交付能力,提高供货效率,公司向北美、东南亚等地加速布局进行产能扩张,新建墨西哥工厂和越南工厂。
  (一)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产品领域
  1、消费电子领域
  报告期内,人工智能进一步赋能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创新,终端销售环比改善,驱动消费电子持续成长。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客户的深入沟通和合作,紧跟客户需求及反馈,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脉络,做好从材料、零部件到模组的全方位布局;不断加强核心产品工艺研发的投入力度,实现产品的迭代更新,为客户配套消费电子产品核心零部件,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市场份额提升。
  2、新能源汽车领域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放量和渗透率攀升,带动相关配件的需求上升。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目前主要为国际客户配套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金属结构件和模组类等产品,同时积极开发国内终端车企客户,为其设计、研发、选材、打样、试产、量产等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覆盖面不断拓宽,客户产销量持续突破,叠加客户产品材料、结构工艺设计的变化与升级,给供应链带来一些全新的机会,公司提供产品的单车价值不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精密模具设计、持续改进生产设备,在资源、生产和技术上形成高效协同,公司积极对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客户,持续挖掘新客户,拓展产品品类,导入新能源汽车新业务。
  (2)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领域,实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线多元化。公司建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科研中心,专注于自主品牌无线充电的核心技术开发,从而满足品牌整车厂对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等要求。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开发大功率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争取配合新能源汽车终端客户预研项目机会,加速研发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平台型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在技术研发、产品品质及供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积极推动公司与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客户进行合作。
  (3)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布局不断推进,公司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现已初步完成全制程工艺产线建设,公司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产品配合客户进行打样、测试。
  3、信息存储领域
  作为公司专注于为信息存储行业领先客户提供硬盘顶盖、磁盘夹具、磁盘分离器、平衡垫等精密结构件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随着客户新一代大容量HDD硬盘的推出,对系统散热、风扇设计、噪音振动等服务器架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提升精密制造能力、研发设计能力以保持优势竞争力,保证整体解决方案的性能和稳定性。凭借与客户多年的协同合作,后续有望抓住大规模存储长期机会,推动公司信息存储业务良性发展,提升市场份额,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二)公司主要的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销售、采购、生产体系和团队,主要通过前期研发、投入生产并直接销售产品获得营收并实现盈利。
  1、研发模式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为主,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工作,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打造自己的创新能力;主动结合与行业技术优势企业、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合作研发的模式,紧跟客户战略创新的步伐,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在新兴产业方面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招揽人才,进行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
  2、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根据与客户签订的产品销售框架协议、采购合同及订单需求,向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及售后服务,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市场区域和销售模式建立专业的销售团队,各销售团队既针对性布局又可协同作战,共同促进公司销售目标的实现。
  3、采购模式
  公司的主要根据客户所下订单进行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和客户订单需求部分材料会提前采购以准备一定的库存。公司建立了智能化的供应商开发管理系统(SRM系统),积极拓宽采购渠道,不断完善采购机制,优化供应链结构。公司打通各个事业部,统一采购需求、联合采购;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及时支付货款,严格履行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
  4、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定制生产”的形式来满足不同产品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市场预判在综合考虑订单交货期、需求数量及运输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备货,主要生产程序包括生产准备、首件生产、正式生产、生产过程监控以及成品检验入库等,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具体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采用 MES系统、PDM系统进行运营管理,确保了公司在多个维度上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全面管控,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高端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在各主营业务潜心耕耘,凭借自身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供货效率等优势,通过不断强化“服务型营销”理念,坚持为客户提供专业、定制化的服务,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对标国际一流客户的审核要求,与一批领先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信息存储等国内外品牌制造商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关系,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客户群。公司在业务开发过程中,注重对行业和重点客户的选择,目前公司拥有的客户遍布全球且大多为国内外高端客户,质的客户群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效应,有助于公司获得协同效应以保持较好的收益水平,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深耕行业数十年,十分重视技术的沉淀和综合研发实力的提升,重视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在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基础上,培养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研发经验丰富、梯队建设完善的技术研发团队,能够针对研发、生产实践中的各项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和试验,具备多个研发项目同时进行的实力,快速响应客户对新产品研发的需求,紧跟领先客户战略创新的步伐。公司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长期战略合作,采用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开发等方式,提高了公司综合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第四批苏州市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年度绩效考评顺利通过;公司及其子公司取得专利证书共计58个,其中发明专利13个,实用新型专利45个,涵盖材料、生产工艺、产品检测、制备方法及应用等多个领域。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公司沉淀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为公司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信息化、智能化应用优势
  公司多年来在重视技术研发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实施ERP、MES、PDM、SRM、EHR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采购、仓储、生产调度和财务等环节实现高度信息化管理,提高业务各相关方的信息连接程度,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业务经营能力。公司深度规划并完成布局“智改数转”建设工作,根据生产线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定制,通过作业人员执行、硬件在线采集、软件模块演算以及可视化平台展示等方式将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数字化,实现设备智能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实时展现生产运行进度,提高生产执行能力。
  4、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技术质量管理团队,专职负责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制定明确、可衡量的质量标准,优化质量管理决策,定期为员工提供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和技能。公司建有较完善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升竞争力。公司大力推进六西格玛、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应用,深入推动和解决业务问题,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
  公司建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控运营流程,并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加强运营监督。公司管理团队日益专业化、国际化,他们严格把控公司生产、管理、销售、财务、技术开发等生产运营的各个重要环节,对市场、产品技术及业务规划、发展趋势等有着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并持续深化海外市场、供应链和产能的布局。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并建立起了系统性、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并持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为公司降本增效、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公司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时刻加强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大大提升了内控管理质量。
  6、全球化布局优势
  在产业链国际化的趋势下,为满足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和供应链管理要求,公司的业务布局正向纵深发展,国内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苏州、重庆、惠州、深圳等地,国外主要分布在美国、泰国、越南及墨西哥。公司贯彻“在地化”服务模式,以便就近服务客户、提升产品成本优势,高效集聚海内外高精尖人才资源,为团队开拓高端市场、高品质服务客户提供强劲支撑。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继续秉持“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的企业使命,踔厉奋发,贯彻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核心赛道的企业战略,提升公司产品价值,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将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赋能企业实力提升,公司紧跟客户战略创新的步伐,在保持优势产品的基础上,坚持全球化业务布局;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全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以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公司经营计划
  1、业务发展计划
  (1)合理布局产能规划,保持各主营业务稳定增长
  2024年,公司将围绕现有核心客户的创新需求,提高主营业务稳定性和主要客户粘性;以精密功能件、精密结构件及模组件为优势,不断挖掘各业务板块国内外新客户合作机会;以公司现有产能为基础进行合理规划,改善产品结构,对各子公司进行差异化管理,“因地制宜”实现效益最大化;持续拓展新产品线,加速推动美国工厂、泰国工厂新投产线规模化量产进度,为公司营收贡献长期动力。
  (2)全力推进海外新工厂建设,稳步有序开展业务合作
  2024年, 公司结合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将全力配合前期决策部署,推动海外工厂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持续加强对现场的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强与国际核心客户开展业务沟通,为后续新建产能争取更多业务机会,给公司未来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3)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储能产品量产进程
  公司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膜电极产品在配合客户进行打样、测试,初步完成全制程工艺产线建设。在“双碳”风潮和政策加持下,公司看到了储能业务发展的前景和可能性,利用前期积累的相关经验技术启动在储能领域的布局。2024年,公司将加紧在以上新领域的研发进度以及和客户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加快推进相关产品投产、量产进程。
  2、公司管理计划
  (1)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科技创新
  公司要继续做好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材料-零部件-模组”的一站式研发创新能力,加大开展对新应用领域、新应用技术的追踪和研究;不断加大公司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方面的投入力度,将关键核心技术植入产品,推动业务发展;不断加强研发人员储备、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引进各领域技术带头人,聚力FDC、SMT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寻求与核心客户、高等院校等合作方联合开发,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全面加速智能化信息化转型
  2023年,公司子公司适新事业部北桥工厂“智能制造中心”的最终调试并正式启用,降低了运维成本投入,提高了设备运维的便捷化、智能化和安全性。后续,公司将积极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鼓励各车间大力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促使管理可查、可视、可控,不断提高设备可靠性、生产稳定性和人员规范性,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3)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
  公司将严格管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推动产品线业务结构调整及优化,收缩非核心业务和持续亏损业务,聚焦核心业务;进一步整合优化公司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提升组织工作效率和资产使用率,降低管理费用支出比例;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加强对各事业部的管控,严格执行费用预算,使得公司经营效率稳步提升。
  (4)人才发展计划
  公司业务高速发展,带动大量优秀员工走向管理岗位,在职业生涯获得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以公司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以终为始从实际情况解决公司业务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公司正在自上而下推动,逐步梳理岗位技能要求,规范考核认证标准;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的体系来评估、发展和保留组织内部的高潜人才,为实践公司愿景和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根据战略需求与人才发展确定课程研发方向,确保课程与业务关联度。后续,公司会不断完善包括引入、选拔、任用、培养、动态管理、考评和多样化激励在内的人才管理手段,更好地为公司发展赋能。
  (三)主要风险因素及公司应对策略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以及信息存储等行业兼具消费和科技属性,具有明显的技术迭代周期,创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行业前沿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在行业规模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数量相应增加,并呈现强者益强的发展趋势;受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放缓趋势、消费需求略有下行的影响,行业的竞争态势有所加剧。各种因素叠加,对公司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若公司潜在竞争对手在技术水平、资产规模、抗风险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则可能使公司失去一定的竞争力,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应对措施: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公司应该保持灵活性,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使公司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优化生产和运营流程,降本增效,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价格优势;加强合作,维护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
  2、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和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范围逐步扩大,对公司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的逐步扩大对公司整体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在文化融合、资源整合、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与运作的难度增加。如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妥善有效地解决业务规模成长带来的经营管理问题,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预期效益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为了适应不断快速扩张的需求,应对其带来的管理风险,公司在做好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通过营销组织变革,提高营销人员素质、能力,完善营销团队组织架构;公司将在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内部控制等方面采取具体应对措施,进一步强化公司现有资源配置,加强集团化管理。
  3、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随着海外销售、采购以及投融资活动规模和占比逐年上升,产生了一定的外币敞口及其汇率波动,虽然运用了一些风险规避措施,但是汇率可能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公司以本币计价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动态,建立健全汇率风险控制机制,注重培养和引进精通外汇管理的专业人员,持续强化基于业务全流程的外汇风险管理,通过商务策略引导、内部结算管理、融资结构设计与外汇衍生品保值等举措,降低汇率风险。
  4、项目投资风险
  公司新建投资项目是建立在前期详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的,从业务拓展和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分析投资决策的投资必要性,从投资环境、投资风险、投资收益等多方面分析投资决策的可行性。但由于建设周期长,在项目实施及后续经营过程中,市场情况复杂多变,可能因政策变化、市场需求变动,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项目运营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对新建项目的投资管理,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和实施进程;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加强与核心客户业务沟通力度,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持续拓品并大力挖掘新客户、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项目的效益。
  5、国际贸易摩擦、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境外企业,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未来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升级,将会对整体经济运行、上下游产业链带来较大冲击,公司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贸易政策恶化将会导致全球宏观经济下滑,进而影响全球消费电子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市场消费能力,可能为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时时关注相关国家社会大事件动态及国际经济环境,实施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国际贸易交流;在经营策略上做出灵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客户结构,确保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机遇、规避好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