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动力传动业务、触控显示业务。

  • 产品类型:

    触控显示、动力传动

  • 产品名称:

    触控模组 、 显示模组 、 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 、 盖板玻璃 、 功能片 、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零部件 、 汽车变速器总成及其齿轮轴等零部件 、 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 、 齿轮轴零部件 、 汽车发动机缸体 、 转向器壳体

  • 经营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有效期及核定进出口商品目录内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机械加工,生产机械模具;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齿轮、轴;汽车用精密铸件,电子元器件制造,光学玻璃制造,企业总部管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动力传动业务营业收入(元) 7.97亿 - - - -
动力传动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3.98 - - - -
触控显示业务营业收入(元) 8.19亿 - - - -
触控显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43.77 - - - -
产量:动力传动总成(台) - 96.06万 - - -
产量:动力传动零部件(件) - 2159.55万 - - -
产量:触控显示模组总成(件) - 688.55万 - - -
产量:触控显示零部件(件) - 2136.15万 - - -
销量:动力传动总成(台) - 94.01万 - - -
销量:动力传动零部件(件) - 2187.26万 - - -
销量:触控显示模组总成(件) - 680.07万 - - -
销量:触控显示零部件(件) - 2163.20万 - - -
产量: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减速器总成及传动系统零部件(件) - 308.18万 - - -
销量: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减速器总成及传动系统零部件(件) - 245.63万 - - -
销售收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减速器总成及传动系统零部件(元) - 2.80亿 - - -
动力传动总成产量(台) - - 75.00万 66.77万 26.47万
动力传动总成销量(台) - - 71.80万 64.97万 25.75万
动力传动零部件产量(件) - - 1689.74万 1464.88万 -
动力传动零部件销量(件) - - 1741.04万 1494.49万 -
触控显示模组总成产量(件) - - 453.81万 427.79万 366.75万
触控显示模组总成销量(件) - - 490.53万 423.31万 322.45万
触控显示零部件产量(件) - - 2748.69万 3486.72万 -
触控显示零部件销量(件) - - 2892.69万 3377.49万 -
传动零部件产量(件) - - - - 637.18万
传动零部件销量(件) - - - - 580.72万
压铸产品产量(件) - - - - 210.03万
压铸产品销量(件) - - - - 206.14万
显示模组产量(件) - - - - 447.34万
显示模组销量(件) - - - - 412.15万
盖板玻璃产量(件) - - - - 1476.55万
盖板玻璃销量(件) - - - - 1400.74万
触摸屏产量(件) - - - - 566.56万
触摸屏销量(件) - - - - 517.51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5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00亿 17.82%
第二名
2.60亿 9.25%
第三名
2.18亿 7.77%
第四名
1.27亿 4.53%
第五名
1.18亿 4.1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789.17万 4.86%
第二名
7534.25万 4.16%
第三名
5333.36万 2.95%
第四名
5055.49万 2.79%
第五名
4950.18万 2.7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5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57亿 22.88%
第二名
2.37亿 8.24%
第三名
2.32亿 8.07%
第四名
2.12亿 7.39%
第五名
1.42亿 4.9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4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9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461.31万 4.34%
第二名
7770.11万 3.99%
第三名
6623.03万 3.40%
第四名
6054.51万 3.11%
第五名
6019.70万 3.0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9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06亿 28.85%
第二名
2.82亿 8.99%
第三名
1.94亿 6.18%
第四名
1.83亿 5.83%
第五名
1.59亿 5.0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9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1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4亿 10.24%
第二名
1.31亿 5.52%
第三名
8772.77万 3.69%
第四名
7019.20万 2.95%
第五名
6615.29万 2.7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92亿 16.25%
第二名
3.28亿 13.59%
第三名
2.66亿 11.02%
第四名
2.32亿 9.62%
第五名
1.71亿 7.0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1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6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04亿 19.02%
第二名
1.16亿 5.45%
第三名
9594.35万 4.52%
第四名
5212.54万 2.45%
第五名
4597.71万 2.1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5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1亿 21.19%
第二名
1.82亿 15.98%
第三名
1.32亿 11.65%
第四名
9604.94万 8.45%
第五名
9352.77万 8.2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5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25亿 14.39%
第二名
3675.87万 4.23%
第三名
3574.77万 4.11%
第四名
3013.26万 3.47%
第五名
2737.47万 3.1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触控显示业务和动力传动业务,全面推进双主业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公司按照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开展。触控显示方面,行业呈现一定的复苏,公司紧抓盖板玻璃、车载触摸屏等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大客户拓展,努力提升市场规模,同时,强化质量管理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动力传动方面,公司继续优化产业布局,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为核心,提高质量水平,提升产能规模,同时,在平衡箱总成、变速器总成等方面,继续深耕优质客户,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核心产品贡献率;运营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强化综合降本,推进精益生产,...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触控显示业务和动力传动业务,全面推进双主业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公司按照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开展。触控显示方面,行业呈现一定的复苏,公司紧抓盖板玻璃、车载触摸屏等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大客户拓展,努力提升市场规模,同时,强化质量管理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动力传动方面,公司继续优化产业布局,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为核心,提高质量水平,提升产能规模,同时,在平衡箱总成、变速器总成等方面,继续深耕优质客户,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核心产品贡献率;运营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强化综合降本,推进精益生产,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621.64万元,同比增加27.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61.65万元,同比增加31.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74.74万元,同比增加10.50%。
  报告期各业务板块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行业发展情况、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等情况如下:
  (一)触控显示业务
  1、主营业务、产品及其用途介绍
  触控显示业务主要为触摸屏及触控显示一体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触控模组、显示模组、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盖板玻璃、功能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工控终端、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信息终端领域。公司致力于将全球领域领先厂商作为重点开拓客户,现已成为康宁、群创光电、京东方、重庆矢崎、广达电脑、仁宝工业、富士康、华勤通讯、华阳电子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产品最终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电子产品,如亚马逊、联想平板、宏基笔记本、微软平板/笔记本等。车载触摸屏产品已合作应用于吉利、极氪、长城、五菱、柳汽等相关车型。
  2、经营模式、销售模式、采购模式
  触控显示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为按照客户产品材料、尺寸、性能、生产工艺、参数等要求,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生产具有较强的“定制化、批量化”特点,以客户订单为基础,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产品开发评审、产品设计、品质确认、样品制作,样品和产品方案通过客户确认后,形成最终产品方案并投入小批量试产,并根据订单需求量,结合自身产能、原材料情况制定生产计划进行量产。通过与终端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在销售模式上,通过客户对研发、品质、生产各项体系的审核认证,并通过打样、试产、量产等程序,各项指标/条件达标后,进入客户供应商体系,与客户签订供应协议和品质协议,通过具体项目开展合作,主要分为ODM和OEM两种模式。
  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通过评估供应商的资质、财务状况、产品质量、交货能力、交期、价格及服务等因素,综合考评合格供应商,并将物料采购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以达到降低库存、控制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3、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液晶显示面板行业逐渐复苏,市场开始回暖,且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需求端复苏和供给缩减的共同作用下,液晶显示面板价格趋于稳定。根据Witsview数据,当前面板价格已经处于周期底部,随着国内厂商主动降低稼动率控制面板产能,海外厂商产能加速退出,供需关系持续优化,价格回暖趋势逐步确立。按面板面积口径统计,根据Omdia数据,预计到2024年国内按面积计算的面板产能将达到全球产能的69.4%。随着大算力、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推广,AI硬件迎来发展元年,AIPC(人工智能个人电脑)端的更新换代,也为触控显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报告期,公司持续夯实传统成熟业务,深度绑定核心优质大客户,积极加大新品推进力度,努力推动触控显示业务稳健发展。
  (1)消费、工控类触控屏成熟业务有一定恢复,公司立足触控显示产业中大尺寸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以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厂商和品牌客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可靠的产品品质、优秀的管理能力,与核心客户保持持续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2)盖板玻璃业务为公司触控显示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孙公司宣宇光电作为实施主体的募投项目“车载、工控触控屏盖板玻璃扩产项目”已按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高度自动化设备进行产线布局建设,能够充分满足产品高良率、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尤其在核心的3A工艺方面,凭借先进的设备和加工工艺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公司将继续依托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的技术优势、国内上下游产业区位优势、国内外客户资源优势、政策支持等,进一步拓宽市场,提升公司触显产品在高端电子、工业控制产品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能力。
  (3)车载触控业务为公司重点拓展业务领域,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围绕车载触控屏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公司深耕多年的客户资源联动优势,加快新品研发,大力拓展新客户和新品品类;公司与华阳电子、重庆矢崎、创维等国内知名Tier1企业深度合作,开发高附加值的双联屏、三联屏、曲面屏等中控/仪表车载产品,产品应用在极氪、长城、吉利、柳汽等终端汽车。
  报告期,公司车载类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贡献。报告期,公司触控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887.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77%。
  (二)动力传动业务
  1、主营业务、产品及其用途介绍
  报告期,公司动力传动业务主要为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及铸造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主导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零部件、汽车变速器总成及其齿轮轴等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齿轮轴零部件、汽车发动机缸体、转向器壳体等相关产品,其中新能源减速器、汽车变速器总成、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装配所需的主要零部件齿轮、轴、同步器及壳体等均由公司自主研发与生产。公司主导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燃油乘用车、商用车三大门类。从产品分类方面,公司产品实现了从汽车变速器总成及零部件系列向新能源减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工程机械产品类拓展;从产品应用方面,公司完成了从燃油乘用车领域向新能源汽车、商用车领域、非道路机械等领域的扩展,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在动力传动业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公司深耕汽车动力传动业务多年,具备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及铸造产品的核心技术及优势,拥有优质的国内外客户群体,是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丰田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汇川、北汽福田、广汽、大众、比亚迪、邦奇、卧龙、日电产、法雷奥、博格华纳、合众汽车、舍弗勒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动力传动部件供应商,公司致力于为客户与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优质产品和应用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经营模式
  在经营模式上,公司产品主要为针对厂商特定车型、机械产品研发、制造配套供应的非标产品,以销定产,采取订单式生产采购的经营模式,产品销售以直销模式为主。公司与客户首先签订采购主合同,作为框架协议明确公司作为供应商加入客户的供应体系;再通过价格协议明确零部件供应的价格、规格和交货期等信息;每月末,客户以电子邮件、传真或在其ERP系统中公示等方式提出下月需求计划,公司根据客户的具体订单情况安排采购及生产计划。由于公司和客户合作紧密,公司可以根据主机厂新产品、新项目要求进行同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公司技术实力、制造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3、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推出多项政策,一是,商务部等14部门于2024年03月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开展汽车以旧换新。2024年04月,财政部、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以旧换新”政策的颁布及落地,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加快汽车报废更新,推动汽车消量持续增长。二是,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4—2026年。2024年07月,上述5部门公布了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确定了包括重庆在内的20个城市为首批应用试点城市。应用试点有助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的统一,加速技术突破和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各车企持续强化智能驾驶大模型及智能座舱配置,拓展智能座舱配置增量市场。上海发布了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无人驾驶技术迈向商业化新阶段;“萝卜快跑”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将加速促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三是,我国汽车出口持续同比增长,出口市场涵盖俄罗斯、南美、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多家车企及零部件厂商推进海外产能落地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地区,一方面规避海外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供应端成本、增强海外供应能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同时出口也保持快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虽然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但产销仍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24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分驱动形式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纯电、插电式混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上半年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上半年累计销售192.2万辆,同比增长85.2%。另外,中国汽车出口延续高速增长状态,上半年累计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报告期,公司坚定不移按照发展战略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年度目标。公司新能源减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自动、手动变速器总成三大核心产品群并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增长幅度明显。
  (1)新能源减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方面,一是,公司通过近几年对新能源业务持续布局,大力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建立了专家团队,研发团队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产品具备创新点和高质量水平;市场终端需求持续景气,公司不断增强新能源业务核心竞争力,发展势头良好;二是,公司的产能布局效果明显,随着订购的先进核心设备逐步到位,产能相应获得提升,同时公司加大工艺研发,设备稼动率提升明显,可以有效满足客户对大批量、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三是,海外客户实现量产突破,为舍弗勒、博格华纳配套的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
  (2)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产品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数自主研发及制造发动机平衡轴总成的独立第三方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过近年来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产品应用方面,除可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外,开始逐步应用于混动车型,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报告期内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是公司动力传动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3)自动、手动变速器总成产品方面,公司持续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订单稳定,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新产品及海外业务拓展方面,公司子公司蓝黛机械通过前期不懈努力,获得湖南中车电驱的定点意向书,成为其齿轴零部件定点供应商,为其研发的零部件产品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客户群布局和市场拓展方面的综合实力;同时,公司收到国内某低空经济相关产品制造商关于相关汽车齿轮零部件产品的定点开发通知书,目前有关项目正在推进中。在海外布局方面,基于未来业务发展和海外市场拓展的需要,公司计划在泰国投资建设触控显示业务、动力传动业务生产基地,投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将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进展等具体情况,适时分阶段实施建设。
  报告期,公司动力传动业务随着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等产品销售规模上升,自动变速器6AT业务订单稳定,报告期,公司动力传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734.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98%。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触控显示业务
  1、技术优势
  技术及工艺控制方面,公司已掌握中大尺寸触摸屏的加工技术、行业领先的GF工艺和触摸屏与液晶显示模组全贴合的工艺,契合触摸屏行业向中大尺寸、轻薄化、触控显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具备满足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的综合能力。公司在产业链方面垂直整合,具有显示屏和触摸屏全贴合一站式服务能力。公司已在触摸屏及触控显示领域配备了具有丰富经验的研发设计团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多年触摸屏行业的研发经验,能够把握行业技术走势,积极开展研发并储备新技术,完善产品线,为市场提供更全面、更先进的技术和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触控显示类有效授权专利90项(含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软件著作权19项。
  2、产品制造及质量优势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在生产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赢得良好用户口碑;公司拥有专业的品质管理团队、较强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原材料采购体系,并且引入了创新性的各项工艺标准,使得产品质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已通过IS09001:2015质量体系、ISO14001:2015环境体系认证,并已导入IATF16949:2016汽车产品质量认证体系。2021年公司子公司重庆台冠被重庆市经信委认定为重庆市级触控显示屏生产数字化车间;2022年台冠科技获得南宁富士康2022年度“BestQualityAward奖”;2023年重庆台冠获得重庆矢崎“开发协作奖”。
  3、优质客户优势
  公司将全球领域领先厂商作为重点开拓客户和服务对象,凭借优秀技术工艺水平、生产能力、产品品质、管理能力、售后服务及交付能力等通过了严格的供应商认证考核,进入消费类电子产品、车载电子与工控终端、物联网智能设备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现已成为康宁、群创光电、京东方、重庆矢崎、广达电脑、仁宝工业、富士康、华勤通讯、华阳电子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产品最终应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电子产品,如亚马逊、联想平板、宏基笔记本、微软平板/笔记本等,产品定位较为高端。知名客户群体和良好口碑的积累为公司在未来开拓市场、获取订单方面赢得竞争优势。
  4、区位协调优势
  公司子公司台冠科技地处广东省深圳市,就产业集群而言,广东珠江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及配件生产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子公司重庆台冠位于西南腹地,是中国电子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通过两大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充分调动行业资源,形成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公司注重与生产质量优良的外协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通过供应链的整合和紧密的技术、质量协同管理机制,与外协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了珠江三角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集群效应,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产业集群效应可有力凸现公司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
  (二)动力传动业务
  1、技术和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之路,不断提升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主导产品变速器总成及齿轮轴等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齿轮轴零部件、新能源减速器总成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等系列高新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配套开发及规模化制造能力,产品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替代进口。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牵头单位,公司多款产品获得“重庆市重点新产品”、“重庆市名牌产品”、“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等称号,2021年公司子公司蓝黛变速器被重庆市经信委认定为重庆市级智能工厂,公司参与研发的“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技术中心试验室试验设备目前能够满足MT、AT、新能源减速器总成项目的相关试验,测试设备能够完成整车GSA及NVH测试与分析需要,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技术设计研发及试验验证能力。报告期,公司与国内外中高端客户开展新产品技术攻关和工艺改进,特别在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新能源减速器总成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开发方面成效显著。2023年公司凭借研发的平衡轴总成产品获得了蜂巢动力授予的“最佳研发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的动力传动类有效授权专利143项(含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100项)、软件著作权3项。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专业机构等紧密合作,积极借助外部研究机构的力量,形成了以公司和整车厂为主体、科研院校和国际知名专业机构为协作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稳定,通过不断引进核心技术、质量、营销、管理等高端人才,不断优化公司管理团队,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管理团队活力,提升管理团队凝聚力,促进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客户优势
  公司致力于汽车动力传动领域多年,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市场拓展,公司拥有优质的国内外客户群体,在进入国内外客户配套体系后,长期为优质国内外客户提供配套服务,并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在产品质量和交货速度方面满足客户的严格要求;公司事业部下设销售中心,全面推进公司营销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大客户服务战略,公司已经与国内外多家整车(整机)厂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国内外多家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并多次被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先进供应商、优秀开发合作供应商、最佳合作伙伴等;公司在“四个三客户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客户群布局,客户服务逐渐转型为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独资、合资等代表产品发展方向性和引领性的客户合作,客户的市场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国内国外市场齐头并进的经营策略有助于公司规避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对汽车市场造成的影响,有助于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近年来,公司积极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丰田汽车、长城汽车、北汽福田、比亚迪、广汽等中高端客户建立业务合作,为公司拓展市场、获取订单方面赢得竞争优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公司获得广汽丰田“品质协力奖”、北汽福田“技术创新奖”;2022年获得极氪新能源“五星供应商”荣誉称号、弗迪动力年度“优秀供应商奖”;2023年获福田祥菱“五周年功勋合作伙伴”优秀供应商奖。
  3、积极的市场策略
  自创立以来公司一直以积极的市场策略应对市场的变化,以对行业前瞻性的认识、规划、决策与执行,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应对市场需求,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及时跟进,公司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拓展了汽车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齿轮轴零部件、新能源减速器总成及零部件、电机轴、非道路机械传动总成、汽车转向器壳体等多个领域门类的产品,公司产品链从汽车行业向非道路机械、通用机械等领域延伸,产品门类从传统乘用车向商用车、新能源汽车、非道路机械拓展;面向中小型商用车研发的后驱变速器产品、AMT等产品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应用在多款车型上;新能源产品方面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目前成为日电产、法雷奥西门子等优秀供应商。积极的市场策略将为公司赢得更多的市场机遇,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产品制造及质量优势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汽车变速器总成及齿轮轴等零部件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公司为多家主机厂配套供应变速器齿轮使公司积累了多种类型的变速器齿轮生产制造经验,目前公司在产的汽车变速器齿轮达到700多种;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变速器总成、新能源减速器总成、发动机平衡轴总成的研发力度,推进产品的转型升级,扩产扩量,使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内生产传动产品的规模企业之一。与单独从事齿轮制造的企业相比较,公司变速器总成的设计、制造能力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速器齿轮的生产制造要求;公司变速器齿轮生产制造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变速器总成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同时公司在变速器齿轮热处理变形控制、生产过程零件尺寸快速测量、变速器齿轮修形、多锥同步器在变速器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自主开发的多项工装、夹具已经取得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良好运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公司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GJB9001B质量体系认证,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和售后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体系要求进行,使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积极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并持续工艺改进、技术创新,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2023年蓝黛科技被授予“第二届重庆市璧山区区长质量管理奖”。
  5、区位及成本优势
  公司所在地重庆市地处东西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重庆市将汽车摩托车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配套扶持;重庆市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区域配套资源丰富,在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公司客户相对稳定、集中,单一客户成熟产品供货量比较大,具有规模优势;长期稳定的配套合作直销模式也使公司销售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触控显示业务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全球主要的触摸屏生产厂商集中于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产业集群。日韩企业技术领先,掌握高端技术产品;台湾企业拥有规模优势和代工业的客户积累,主攻中高端市场;中国大陆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技术和规模成长迅速,并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渗透。子公司台冠科技一直将全球领先厂商作为重点目标客户,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拥有亚马逊、京东方、重庆矢崎、仁宝工业、GIS、群创电子、广达电脑、华勤通讯等行业知名客户,产品最终应用于亚马逊、联想、宏基等终端品牌电子产品。但台冠科技与行业内上市公司相比,在业务规模、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技术研发的优势,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可能面临较大市场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对触控显示行业的垂直整合,形成一站式服务能力,构建成本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提高产品良率、设备利用率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技术革新,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服务优质大客户,加强产业链核心地位。
  (2)技术更新与产品升级较快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触摸屏及触控显示一体化相关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工控终端等领域。近年来,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引领下,全球智能化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需求已由消费类领域逐渐向工控、车载等领域不断延伸,对触摸屏和中大尺寸显示屏的需求不断增加。触控显示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与产品升级较快。虽然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行业前瞻性,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但仍存在因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从而影响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地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研判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市场变化节奏,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及成本控制,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以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素玻璃、玻璃盖板、ITO膜,LCM、IC等材料和部件,市场价格呈现一定波动性。报告期内,上述原材料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重超过50%,报告期上述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预计未来价格波动仍将持续,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和经营收益,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公司将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积极采取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前规划产能,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等措施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与下游客户协商调整产品价格将部分风险进行转移,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4)汇率波动风险及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触控显示业务的出口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汇兑净损益波动较大,出口业务一般采用美元结算,期末持有较多的美元资产。随着美元汇率的波动,期末外币折算时产生一定金额的汇兑损益。若因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导致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产生较大波动,则其经营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子公司台冠科技为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重庆台冠身处西部地区,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如果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本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不利变化,或不能持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将对其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开展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业务、及时交货与汇算、以美元购买原材料、提升研发与测试实力等多种措施,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要求,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加强研发投入,以持续获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2、动力传动业务风险
  (1)受下游行业市场波动的风险
  公司目前收入主要来源于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作为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其发展主要取决于下游汽车制造业的需求变化,而汽车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及国民收入水平等影响较大。近年来,公司依托良好的国家产业政策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了国内外乘用车市场产销量稳定增长的契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未来如果国内国际经济波动或者国家产业政策变动等导致乘用车消费需求受到不利影响;以及随着汽车产业朝着节能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国内自动档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如果公司未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并实现产业化规模以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则公司的业绩将难以维持稳定增长。
  应对措施:公司将全面分析和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通过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向多领域产业延伸,积极拓展优质客户,降低经营风险,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国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事乘用车的开发生产,配套的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随之进入国内市场,变速器、发动机及新能源减速器作为汽车关键总成部件之一,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国际厂商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技术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产能持续扩大,同时,国际厂商也加强了与国内优秀整车厂家的合作,合资建立工厂,挤占终端市场资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虽然公司在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方面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与国内知名自主品牌乘用车制造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公司在变速器总成、发动机平衡轴总成、新能源减速器等设计制造能力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较尚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公司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度,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品品质,扩大产能规模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则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的竞争优势有逐步丧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做好前期市场预测,提高危机意识,同时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近年来,受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变化影响,国内汽车行业有下滑趋势,公司原部分动力传动业务配套客户经营陷入困境,部分客户纷纷进入司法重整或破产清算阶段,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部分履约能力较差客户的应收账款单项计提了坏账准备,这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治理,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定期收回货款,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将全面分析和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通过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向多领域产业延伸,积极拓展优质客户,提升经营业绩,降低经营风险,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主要原材料包括齿轮加工需要的钢材和压铸产品加工需要的铝材。近年来,上述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如果未来年度钢材、铝材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增加公司控制成本的难度,影响经营利润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原材料采购将占用更多的流动资金,加大公司的资金压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趋势,适时制定灵活的采购方案,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进一步加强生产、检验、运输各环节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积极与下游厂商签订价格联动协议,确保部分成本涨价可以与下游厂商共同承担,通过多方举措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5)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导致的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保持优质人才队伍的稳定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持续自主培养、选拔出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同时公司注重对各类高端优秀人才的引进,目前公司的主要管理层和骨干技术人员大多具有十年以上相关业务的从业经历。虽然公司具有良好的人才引进制度,且建立了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并与主要技术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对技术泄密加以防范,但如果发生研发和技术人员整体流失或出现技术泄密情况,仍将对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通过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持续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端人才,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