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
山东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安生物’或‘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专门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科及代谢疾病等治疗领域。
报告期业绩: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收入约为人民币362.9百万元,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61.2百万元增加约人民币101.7百万元,同比增长38.9%。该增加主要是由于博优诺(BA1101)及博优倍(BA6101)在中国的销售持续增长。
报告期业务回顾:
自2024年初起,公司在管线开发、销售营销、制造及业务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
于报告期间,公司收入较2023年增加38.9%至人民币362.9百万元,证明公司能够持续将生物制品产品组合推向市场并维持市场份额。截至本报告日期,公司的三款产品(博优诺、博优倍及博洛加)已在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地区)成功上市。该等产品已售予中国的逾2,700家目标医院及机构。公司已就博优诺及博优倍开展若干上市后临床观察性研究。此外,公司的博洛加(地舒单抗注射液,用于抗肿瘤适应症)已于2024年5月获批上市。公司相信,凭藉新产品获批、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更广阔市场的覆盖以及与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的各种外部合作,公司的业务将继续稳步增长。
管线产品进展方面,两款候选产品在中国进入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阶段。2024年5月,BA5101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已在中国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品审评中心’)受理。2024年7月,BA9101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公司于欧洲、美国及日本开展的公司地舒单抗注射液(BA6101及BA1102)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于2024年1月完成全部患者入组。BA1104的III期临床研究亦进展良好。在中国,公司亦有一款管线产品(BA2101)进入II期临床试验及三款管线产品(BA1301、BA1202及BA1106)的I期临床试验进展良好。BA1301亦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用于治疗胃癌(包括胃食管连接部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ODD’)。此外,BA1302已于2024年7月在中国获批启动临床试验以及BA5101已于2024年8月在美国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公司继续巩固公司的研发能力及行业影响力。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拥有300名经验丰富的成员,涵盖生物药发现研究、生物技术研究、生物药分析研究、生物活性研究、非临床研究、中试工艺研究、临床研究、监管事宜、项目管理和知识产权等多个研发职能。自2024年初至本报告日期,公司已在世界范围获授三项新专利。截至本报告日期,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授36项专利及48项待批专利申请。
...
公司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满足目前的产品商业需求。截至本报告日期,公司的商业产能为9,000L,中试产能为2,000L。生产工艺升级推动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于报告期间,公司通过改进及升级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不断推进数字化制造,以及启用国产替代品以降低生产成本,使质量及效率显著提高。此外,2024年1月,公司就公司的生物制品Boyuno(博优诺在巴西的名称)自ANVISA获得GMP认证,涵盖药物原液及注射剂。ANVISA为全球性的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的成员之一。ANVISA GMP认证为Boyuno后续获得上市许可批准的关键一步,并为公司未来生物制品的全球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公司亦已从生产、文件管理、培训、仓储及其他方面构建智能数据环境,促进生产数据、柔性制造、智能管理的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运营的灵活性,优化生产成本,并确保药品质量及患者安全。
公司正积极探索外部业务开发及对外许可安排。2024年1月,公司与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元’)订立协议,内容有关在中国大陆独家授权及商业化BA2101,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公司亦与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臻格生物’)订立协议,授权臻格生物在中国大陆非独家使用公司自主开发的BA-HIEXcell稳定细胞株开发平台进行各类抗体及治疗型蛋白药物开发。此外,公司亦与多家公司讨论公司海外业务的对外许可事宜,并与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伙伴订立市场合作协议。
除了上述成就,公司亦认为以下优势及进展有助于公司取得成功,并使公司从其他生物制药公司中脱颖而出。
商业化产品:
博优诺(BA1101,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一种公司自主研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及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为安维汀的生物类似药。
于2021年4月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截至本报告日期,博优诺已获准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子宫颈癌及肝细胞癌等6种适应症,而其所有适应症已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
博优倍(BA6101,60mg地舒单抗注射液):一种RANK配体的免疫球蛋白G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及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普罗力生物类似药。
于2022年11月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具有骨折高危风险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该药品已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而公司授予青岛国信制药在中国大陆独家商业化博优倍的权利。
于2024年1月,公司在欧洲、美国及日本完成地舒单抗注射液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的所有受试者入组。根据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及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的指南,以及根据公司与FDA、EMA及PMDA的讨论,在完成该III期临床研究后,公司可分别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就BA6101及BA1102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申请原研参照药普罗力及安加维的全部获批适应症。
博洛加(BA1102,120mg地舒单抗注射液):一种RANK配体的免疫球蛋白G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及一种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加维生物类似药。
于2024年1月,公司在欧洲、美国及日本完成地舒单抗注射液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入组。根据FDA、EMA及PMDA的指南,以及根据公司与FDA、EMA及PMDA的讨论,在完成该III期临床研究后,公司可分别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就BA6101及BA1102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申请原研参照药普罗力及安加维的全部获批适应症。
于2024年5月,博洛加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GCTB’),包括成人和骨胳发育成熟(定义为至少1处成熟长骨且体重≥45kg)的青少年患者。同时,公司也在推进博洛加用于实体肿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的中国上市工作。
近期将商业化的产品:
BA5101(度拉糖肽注射液):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及一种公司自主研发的度易达生物类似药。
BA5101用于成人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该药品为中国公司开发的第一款获准于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的度易达生物类似药,也是第一款在中国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的度易达生物类似药。
于2024年3月,公司在中国完成其III期临床试验(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比对研究)。
于2024年5月,该药品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已在中国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
于2024年8月,美国FDA批准BA5101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
BA9101(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眼用注射液及一种艾力雅生物类似药。
阿柏西普广泛用于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线治疗,其因在临床实践中的需求而拥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前景。
根据2020年10月订立的合作与独家推广协议,在BA9101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公司与欧康维视(一家于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股份代号:1477)共同研发BA9101。公司已授予欧康维视在中国大陆推广BA9101并使其商业化的独家权利。公司认为,欧康维视作为一家拥有专业团队的知名眼科公司,将加快BA9101的临床试验及商业化进程,以满足中国患者的迫切临床需求,巩固公司在生物制品领域的地位。
于2024年7月,该药品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已在中国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
BA1104(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受体阻断抗体,通过阻断PD-1受体与其配体PD-L1及PD-L2的结合来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为公司自主研发的欧狄沃生物类似药。
作为当前广谱抗肿瘤药物之一,纳武利尤单抗已在中国和全球范围获批多项适应症,覆盖了新辅助、辅助以及晚期一线和后线等不同的肿瘤治疗阶段,用法包括单药、联合化疗以及与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等,已成为多种实体瘤的基石类治疗产品。
2023年10月,于中国开展的BA1104的I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位患者入组。于本报告日期,该III期临床试验进展良好。
其他管线产品:
BA2101:一种由公司自主研发的针对白介素4受体亚基α(IL-4Rα)的IgG4型长效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该试验药物可同时抑制IL-4及IL-13信号通路,调节Th2型炎症,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IgE水平,拟用于治疗Th2型炎症引发的过敏性疾病。公司已就开展BA2101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哮喘、COPD、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结节性痒疹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取得监管批准。与通常需要每2周给药一次的具有相同靶点的药物相比,BA2101能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活性。已完成的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BA2101注射液在食蟹猴中相比同靶点市售药物展现出更长的半衰期,预期未来在人体上可实现每4周1次的给药周期。已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BA2101注射液较同靶点市售药物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缓慢的药物清除速率。
公司已于2023年完成BA2101的I期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1月启动BA2101的II期临床试验。
2024年1月,公司与健康元就公司的BA2101订立合作伙伴关系。于该合作伙伴关系中,健康元获得在中国大陆开发及商业化BA2101的独家权利,用于治疗哮喘及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合作伙伴健康元为中国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领导企业。该公司拥有种类繁多的呼吸系统产品,并拥有一支覆盖全国的专业营销团队,使其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通过该项合作,公司将利用各自在研发及商业化方面的优势,加快BA2101在哮喘及COPD等适应症方面的临床开发。
BA1106:一种由公司自主研发的非IL-2阻断型抗CD25抗体。
BA1106是第一种在中国开始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抗CD25创新抗体。抗CD25抗体是一种广谱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宫颈癌、肾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胰腺癌、肝细胞癌、胃癌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高表达CD25。因此,BA1106在上述肿瘤中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同时,当前抗CD25抗体的开发面临两大问题:一是Fc介导功能有限,导致其只在早期肿瘤模型中有效,但在晚期肿瘤模型中无效;二是阻断IL-2的信号通路,导致其抗肿瘤效果不佳。
BA1106为可同时克服上述两大难题的候选药物。
BA1106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ADCC效应削减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细胞,增加效应T细胞的比例。临床前研究显示:BA1106对于早期和晚期肿瘤模型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抗PD-1抗体联用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同时,BA1106不会阻断IL-2信号通路,对Treg细胞具有适度的、特异的杀伤作用,具有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潜力。
BA1106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于2023年,BA1106在中国进入I期临床试验。于本报告日期,该I期临床试验进展良好。
BA1202: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CEA/CD3的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BA1202是一种可与T细胞上的CD3及肿瘤细胞上的CEA结合的CEA/CD3双特异性抗体,可使T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促进肿瘤杀伤。CD3双特异性抗体(‘CD3双抗’)是肿瘤免疫治疗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CD3双抗能够将CD3+T细胞靶向至肿瘤部位,作为一种双特异性T细胞连接子(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CD3双抗能分别与T细胞表面的CD3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结合,将T细胞直接导向肿瘤细胞,同时激活T细胞并释放颗粒酶及穿孔素,从而实现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并且,CD3双抗能够增加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组织,促进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提高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因而具有与PD-L1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增效的潜力。CEACAM5(‘CEA’)在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胃癌等上皮性肿瘤细胞的表面广泛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少,因而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BA1202采用一种新型蝴蝶抗体结构,一端与肿瘤细胞上的CEA高亲和力双价结合,另一端与T细胞上的CD3相对低亲和力单价结合,同时保留Fc区。该设计使其能够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的风险,同时通过激活内源性T细胞来清除CEA阳性肿瘤细胞,从而保持良好的疗效。
于2023年,BA1202在中国进入I期临床试验。于本报告日期,该I期临床试验进展良好。
BA1301: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Claudin18.2的ADC药物。
注射用BA1301是公司首个靶向Claudin18.2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采用定点偶联技术将小分子细胞毒素与靶向Claudin18.2的单抗偶联。本品通过抗体的靶向性引导小分子毒素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杀伤肿瘤效果的同时,降低小分子毒素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窗口效应。
于2023年,BA1301在中国进入I期临床试验。截至本报告日期,该I期临床试验进展良好。
2024年1月,BA1301获得FDA授予的用于治疗胃癌(包括胃食管连接部癌)的ODD。先前,BA1301已获得FDA授予的用于治疗胰腺癌的ODD。
BA1302:一种由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CD228的创新型ADC药物。
CD228是首次在黑色素瘤中发现的GPI锚定糖蛋白,在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中发挥作用。该蛋白靶点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间皮瘤、结肠癌及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因此,CD228就其在肿瘤中的表达而言具有高特异性。
BA1302是一款靶向CD228的新型ADC药物。BA1302的抗体部分是一种创新的人源抗CD228单克隆抗体,源自公司专有的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BA-huMab。它只结合膜形式的CD228而不结合其可溶形式sMFI2。这种良好的结合特异性降低了非特异性结合,确保了更高的疗效及安全性。BA1302的化学部分采用创新的连接子-载荷BNLD11,具有显著的体内外稳定性。在结构上,平均约四个BNLD11分子与每个抗体分子偶联。这种设计增强了药物的细胞杀伤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与有效载荷释放相关的毒性,从而在治疗效果与毒副作用之间取得平衡。
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BA1302具有优异的内化活性和旁杀作用。从BA1302对CD228低至高表达的肺癌、胃癌及黑色素肿瘤均表现出显著的杀伤活性,以及有效抑制多癌种患者来源肿瘤模型(PDX)的肿瘤生长的特性,可见其具备泛实体瘤种治疗的潜力。BA1302在食蟹猴体内显示出较长的半衰期和良好的药代特征,安全耐受性较好,展现出优异的临床治疗潜力。
于2024年7月,BA1302已在中国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启动治疗多类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是在中国获批用于临床试验的第一款靶向CD228新型ADC候选药物。
业务展望: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溢利人民币61.7百万元。该成就,连同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录得的半年度扭亏为盈,使公司能够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一年度期间锁定正面盈利能力。这使公司成为少数依靠产品销售收入实现正面盈利的根据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定义见上市规则)之一。目前预期公司可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正面盈利。
此外,公司已在中国就两款产品(BA5101及BA9101)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预期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该两款产品将继续丰富公司的商业组合,使其扩展为五款产品,同时为公司的产品收入提供强大的增长来源。
在国际化方面,公司的地舒单抗注射液已完成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所有受试者入组,该试验将于2025年中完成。公司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在欧洲、美国及日本就两款地舒单抗注射液(BA6101及BA1102)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另一款产品度拉糖肽注射液亦已被美国FDA获批进行临床试验,为该产品的国际授权许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创新药物方面,公司的长效IL-4Rα产品BA2101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另4款创新药物在其I期临床试验中进展良好,预期将于2025年进入下一临床阶段。公司亦将在国际研究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临床结果。凭藉大量研发进展,公司希望公司的管线产品在不久将来能有更多的全球合作机会。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