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环境监测设备的生产与销售、运营和咨询服务、建筑工程施工业务。

  • 产品类型:

    仪器仪表

  • 产品名称:

    环境监测系统 、 运营及咨询服务

  • 经营范围:

    从事仪器、仪表、环境治理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安装、销售、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研发;汽车、化工产品(化学危险品及易制毒化学品除外)、电子产品、五金交电、仪器、仪表、针纺织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通讯器材(不含无线电移动电话、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销售;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生产、销售;数字信息技术服务;数据处理、数据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环境监测仪器的维修、运营服务;环保工程、环境检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清洁服务;环境监测;节能产品技术、热泵产品技术、中央空调设备技术、压缩机及配件技术的开发、生产、销售及安装;采暖系统工程的设计、暖通工程施工;房屋租赁;环境监测设备的销售;水处理设备、净水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安装,环境治理服务;垃圾清运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2-04-28 
业务名称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2018-12-31 2017-12-31
仪器仪表库存量(台/套) 1472.00 2137.00 3015.00 3844.00 4881.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50%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4498.27万 4.65%
客户二
2859.72万 2.96%
客户三
1809.84万 1.87%
客户四
1487.18万 1.54%
客户五
1434.29万 1.4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974.2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2.8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272.80万 3.28%
供应商二
1166.24万 3.01%
供应商三
1095.22万 2.82%
供应商四
746.97万 1.93%
供应商五
693.00万 1.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048.2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7.02%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983.93万 1.97%
客户二
1544.72万 1.54%
客户三
1292.51万 1.29%
客户四
1116.38万 1.11%
客户五
1110.73万 1.1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295.8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0.92%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419.26万 2.93%
供应商二
1305.20万 2.69%
供应商三
1237.22万 2.55%
供应商四
830.86万 1.71%
供应商五
503.35万 1.0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234.4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7.41%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223.61万 2.00%
客户二
2204.09万 1.98%
客户三
1333.96万 1.20%
客户四
1298.23万 1.17%
客户五
1174.51万 1.0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835.8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3.80%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373.88万 3.92%
供应商二
1131.84万 3.23%
供应商三
996.42万 2.84%
供应商四
675.79万 1.93%
供应商五
657.93万 1.8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8%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935.78万 2.35%
客户二
2151.16万 1.72%
客户三
1984.91万 1.59%
客户四
1849.64万 1.48%
客户五
1790.40万 1.4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974.6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3.91%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174.63万 3.28%
供应商二
1113.96万 3.11%
供应商三
1031.03万 2.88%
供应商四
857.78万 2.40%
供应商五
797.21万 2.2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6%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253.81万 2.37%
客户二
3202.13万 2.33%
客户三
2793.41万 2.03%
客户四
2131.86万 1.55%
客户五
1902.65万 1.3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653.6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1.2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312.40万 3.40%
供应商二
1600.26万 2.36%
供应商三
1325.12万 1.95%
供应商四
1235.66万 1.82%
供应商五
1180.24万 1.7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报告期内,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开展区域协同治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提升污染防治能力;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防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到 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 32微克/立方米以内。
  报告期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融合,提升水网工程科技和智能化水平,要完善水网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监测站网,加快重要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监测站网优化与建设,加强水文水资源、取排水、河湖空间、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等监测,全面提升水网监测感知能力。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于生态保护愈加重视,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定位,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监测设备和运营服务业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另外,随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市县党委和政府逐步承担起本地区环境治理的具体责任,市场主体逐渐下沉。
  公司具有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在常规空气监测市场,公司仍继续保持较高市场份额;在网格化监测市场及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咨询服务市场,公司拥有着齐全的产品线和完善的质控体系,拥有着专业的专家团队,结合网格化的数据应用,占据市场重要地位。同时,公司通过河北省先进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创建环保应用新模式:一是区域全面感知、智慧诊断、科学减排、精准治理、持续达标;二是“测管治联动”一站式第三方服务,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协调、绿色发展。该模式契合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创新环境治理模式。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强化系统治理,实行按效付费。”公司布局“十四五”的生态大脑等业务在多个城市已落地,其推广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市场的拓展,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具有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如下:
  1、生态环境监测。以生态环境网格化监控系统为基础,构建天地空一体的监测体系,通过全样本的有效性监测,精准锁定污染源头,为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其用物联网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组合布设微型化、小型化监测设备,形成大范围、高密度的环境监控网络,按照数据使用需求,制定不同的质控手段,全面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包括: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建筑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及源解析系统、工业园区在线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及OBD远程监控系统、噪声监测、颗粒物粒径谱溯源解析系统、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指挥决策系统、污染源监测、大气(水)网格化监控系统、颗粒物粒径谱精细溯源系统、水生态监测系统等等。
  2、“双碳”技术服务。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公司研发了温室气体系列监测设备,以及碳排放与碳资产管理系统、区域温室气体源汇分布反演系统,并提供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企业碳核查、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企业碳资产委托管理、CCER项目开发咨询、碳排放配额及 CCER交易等服务,可为各级政府、重点企业提供温室气体监测、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碳配额交易及碳达峰与碳减排规划等全流程服务。
  3、生态大脑。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协同、PM2.5与臭氧协同、VOCs与NOx协同,以及环境与健康协同、环境与自然协同等统筹管理与治理的问题的生态大脑整体解决方案,以“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低碳云、自然云、健康云”为核心,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可视、可知、可控、可预测,对生态环境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决策。可实现环境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助力政府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运维服务。公司具备《自动监控系统(气)运营服务》、《自动监控系统(水)运营服务》一级能力认证和《现场端信息系统运营服务》认证证书,从事常规空气站、超级站、微型站、扬尘站、水质监测站等运维服务业务,基于客户需求,从监测设备运行日常保养、设备定期标定校准、设备故障维修方面以及运行数据审核、标准传递溯源方面为客户提供服务。环境监测体系数智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智慧运维系统,基于物联网传感器、视频AI及标识解析等技术,通过对站房和辅助系统实施数智化改造,可以实现站点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远程自动运维,减少人员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提升数据质量。
  5、环境大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服务。在当地环保管理部门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智慧生态环境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结合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多种环境质量模型等进行分析研判,利用大数据应用技术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甑别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污染贡献率,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问题实时提供管控与治理方案,指导和推动实施方案,使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改善。
  6、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公司研制了常温一氧化碳净化炭、溶剂回收炭、蜂窝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分子筛等吸附净化材料,开发了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等技术与系列装备。针对产业集群区域VOCs污染排放和污染治理的现状与需求,公司提出了“低成本分散回收,规模化集中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VOCs第三方治理新模式,实现了VOCs污染减排、溶剂回收增效、环保产业发展的多赢。针对中小型燃气锅炉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需求,公司研发了燃气锅炉低温深度脱硝技术及装备,服务于城市大气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7、区域污水治理。公司研发出一体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以节能组合净化槽为核心设备,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用最小的能耗带动槽内特殊培育菌群与污水混合,进而通过水解酸化、缺氧厌氧、接触氧化等阶段实施污染物降解,主要应用于布局分散的小城镇、农村及其它无市政管网分步的地区,可将其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分别收集、就地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从而构建新型环保的村镇污水治理模式。
  8、社会化检测。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北正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是独立、专业的环境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了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具备先进设备和技术,建立了专业检测团队,可以为检测数据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研发优势
  公司一直坚持以自主研发为先导,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国家项目,同时与国内各大院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成果、科技奖励和专利;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公司对技术、产品进行及时更新和优化,带动了公司技术进步。对于项目的研究开发,公司拥有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含子公司)共拥有专利 363项,拥有软件著作权350项。
  公司以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依托强大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公司创新性搭建了领先的集感知、预警、监测、监管、分析、决策于一体的智慧生态环境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引领我国环境监测全面进入环境物联网时代;聚焦“十四五”生态目标,以“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低碳云、自然云、健康云”为核心,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决策,构建统一的生态环境治理大脑,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可视、可知、可控、可预测。
  2、全产业链服务优势
  公司提供生态环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为政府提供监测、咨询服务、治理为一体的全方位、一站式环境改善方案。基于二十余年技术积累,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线、全参数有效性监测,结合物联网技术,将小、快、灵的微型空气、水环境监测传感器应用到监控点位,实现精准溯源;同时,利用大数据应用技术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多种环境质量模型等进行分析研判,甄别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污染贡献率,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问题实时提供管理咨询、管控与治理方案;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城中村、布局分散的小城镇、农村和偏远山区,可将其产生的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分别收集、就地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从而构建新型环保的污水处理模式。
  3、品牌优势
  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深耕多年,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与品质、快速响应的服务体系,通过源清单、源排放贡献分析及减排模拟、综合整治、减排效果评估、达标规划等技术,深化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关系,助力各地政府环境改善持续达标,受到客户的好评和信任,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经营管理目标以及经营计划,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加快产品创新,加大客户开拓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面对宏观环境影响、市场承压的严峻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6,447,597.78 元,同比下降4.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3,683,505.22 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2,257,695,914.22 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78,374,362.40元。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1)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中标多个千万级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市场技术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销售和技术团队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销售与服务品质,整合销售资源,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含子公司)中标荆门市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项目,蚌埠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服务系统运营维护与管理咨询服务项目,河北省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经费两包,2023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部分城市点位仪器设备包 3、包 4,辛集市生态环境局辛集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服务项目,晋城市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阿坝县黄河干支流水资源监测项目,新乡市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项目,石家庄市国控城市站设备更新项目,自贡市生态环境局自贡市水网格化监测系统及大数据平台运维服务项目等等多个千万级别以上项目。
  (2)稳步推进项目服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牢记“周审天地 关怀万物”企业理念,全力围绕智慧监测、运维服务、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工作,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稳定的服务水平、高效管理、优质履约,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蚌埠市生态环境局、邯郸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淮北市生态环境局、阜阳市生态环境局、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鹤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等多地环境管理部门对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均给予高度认可。
  (3)加强技术研发,持续增强产品竞争力
  研发创新始终是公司革新成长的主引擎,公司坚守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指引,持续发力解决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管理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88,047,306.11元,占营业收入的9.11%,同比增长6.53% 。
  报告期内,公司“咨询服务助力唐山市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案例被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会评为“2023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公司及子公司申报的水生生物在线监测和智能分析系统和基于粒径监测技术的大气颗粒物在线监测和来源解析系统两项技术成果均成功入选《2023京津冀数字技术创新成果》白皮书;公司“生态大脑整体解决方案”顺利入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的百项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并获颁证书;公司及子公司分别获得“北极星杯”2023废气监测影响力企业和“北极星杯”2023VOCs治理影响力企业称号;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4)坚守责任初心,积极履行社会义务
  作为上市公众公司,公司始终坚守责任初心,积极履行社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在重大灾害性事件出现时及时响应。报告期内,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河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特别是涿州地区抗洪救灾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灾情发生后,公司密切关注灾情动态。在河北省上市公司协会、河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下,公司及时响应,积极参与,迅速采购大量生活物资,驰援河北涿州防汛救灾、保障灾区群众生活所需。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向西会村优秀学子捐资助学,助力西会学子在求学之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1、稳业务拓市场,打造业绩增长新动能
  深入挖掘公司开展相关业务的优势,在稳固现有存量市场的背景下,深入落实双碳、新能源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双碳及新能源技术产品化、产业化及市场化进程,并在双碳、新能源领域不断挖掘机会点,形成公司业绩增长新动能。
  2、深化管理变革,提升运营效率
  在经营发展中,持续通过技术手段迭代更新,如更有效的采购平台和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经营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切实提升管理效率;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着力解决精细化管理问题,提高人均能效;构建长效学习机制,提升全员综合素养与职业化水平。
  3、强化技术研发,保持发展动力
  整合和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核心平台,强化公司技术研发、进一步增强公司自主研发能力,聚焦市场需求、落实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战略,注重优势技术吸收整合,加速技术迭代,以创新之变应对市场之变,保持创新企业发展动力。
  4、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继续加强财务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管控;切实落实公司内控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市场反应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断推动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分析
  1、管理风险
  公司的业务和规模不断扩张,使得管理的跨度和半径愈来愈大,进而提升了管理的难度,对公司经营管理层在投资决策、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求,可能面临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将投资项目纳入上市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同时公司管理层加强学习,整合行业专家、科研机构等资源,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2、商誉减值的风险
  由于公司的对外投资并购,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若在未来经营中,并购的有关子公司不能较好地实现收益,那么可能出现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资产情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紧密关注子公司的经营状况,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整合技术及业务资源、开拓市场等措施,保障其稳健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商誉减值风险。
  3、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应收账款余额有可能将继续增加,如果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利,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资产结构、现金流、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强化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加强合同管理,针对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实时跟踪,定期进行分析,确保应收款项有跟踪、有反馈,从而降低应收款项回收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行业进入者增多,市场下沉明显,竞争激烈,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冲击。公司将加大研发、市场的投入,强化绩效管理,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实施合作,努力提升公司业绩。
  5、产业政策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面对迫切的环境压力,政府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国家产业政策出台的时间和执行力度和以及环保投资规模直接影响着公司业务拓展。因此产业相关支持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并得到有效的执行将会对公司产生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公司应变能力和抗风险水平。 收起▲